1. 首頁
  2. 哲學

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概念解析

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概念解析

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即辯證唯物主義、唯物辯證法、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和歷史唯物主義。考生們常常混淆這幾個概念。概念的辨別分析有助於對知識點的理解記憶,對政治的複習起著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概念解析,希望大家喜歡。

一、辯證唯物論

辯證唯物論是對世界本原的一種回答,也就是回答世界是物質還是意識的,屬於世界觀範疇。辯證唯物主義和以往的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一樣,都認為世界是物質的,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物質決定意識。不同之處,一方面就在於對於物質的理解不同;另一方面,它強調"辯證"。辯證,即全面地、發展地、聯絡地、矛盾地看問題。與"辯證"相對立的概念是"形而上學",形而上學,即片面地、靜止地、孤立地看問題。辯證唯物主義不但認為物質決定意識,而且還認為意識對物質就有反作用。而以往的舊唯物主義只承認物質決定意識,忽略意識對物質的反作用。辯證唯物論包括五大觀,即物質觀、運動觀、時空觀、意識觀和實踐觀。總之,唯物論或唯物主義並不是馬克思的發明,他的獨到之處就是在唯物論前加了"辯證"兩個字。

二、唯物辯證法

唯物辯證法是在唯物論的基礎上,進一步回答了世界存在的狀態問題,也就是回答世界是聯絡發展的、還靜止孤立的。前者就是辯證的觀點,後者則屬於形而上學的觀點。這樣就形成了兩種對立的方法論。顯然,馬克思堅持唯物辯證法,認為整個世界是個聯絡、發展的世界。考生需要注意的是,辯證法並不是馬克思的發明,只不過在馬克思之前的辯證法屬於唯心主義辯證法,只承認意識形態上的辯證關係。而馬克思的辯證法走的是唯物主義的道路。唯物辯證法包括兩大總特徵、三大規律以及五大範疇這三大部分內容。

三、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

在中西哲學史上有著各種各樣的認識論。唯心主義認識論認為,人對事物的認識是人天生所具有的,從而否定了實踐經驗的重要性,如孔子的"生而知之"等。而馬克思的認識論是唯物主義的認識論,認為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把實踐引入了認識論當中,從而與唯心主義認識論劃分了界限;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認識論認為,人的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一種消極、被動、直觀的反映,從而否認了人的認識的能動作用。於此不同,馬克思的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強調認識的能動作用,即一方面認為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另一方面,認識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這樣,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就與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認識論劃清了界限。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包括認識的本質、發展過程、認識的真理性及其檢驗標準。

四、歷史唯物主義

又叫做唯物史觀,是馬克思主義的社會歷史觀。與以往的歷史觀不同,馬克思主義是用唯物的角度去看待歷史和社會發展的。這部分內容與前三個內容相比,比較簡單易於理解。歷史唯物主義包括社會的發展、人的發展兩個部分。

拓展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一種社會經濟學的分析手段,擅長於用矛盾衝突的觀點分析社會中利益存在衝突的社會群體,是一套“經典”的社會學理論。馬克思採取了唯物的看待歷史的觀點,假設社會變化的原動力在於階級之間的衝突。認為歷史有其客觀的支配規律,認為社會變化是辯證的。馬克思主義哲學透過對階級衝突的分析來幫助理解系統性的經濟社會變遷。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階級衝突是由於資產所有者所擁有的高生產率生產資料與無產者從事的社會化勞動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大導致的。由無產者勞動所得的價值剩餘未能公平的分配給勞動者而集中在資產所有者手上。衝突的後果便是勞動所有者的“異化”,這將導致動盪引發革命。革命的最終結果便是社會主義的建立——一種基於社會公有產權的生產模式,基於個人貢獻所得的分配模式以及按需生產的經濟模式。儘管馬克思並未預言共產主義社會的模樣,但他指出基於科技及生產率的不斷髮展,社會主義將會過渡到共產主義。到那時階級,國家,社會將被公有制取代。各盡其用,各取所需。馬克思其實也是一種早期的社會經濟學理論,其供需理念分析了物質條件即生產中的生產資料,經濟活動以及社會需求的關係。認為這些關係組成了社會結構的基礎以及其上層建築。從經濟的角度來看,生產要素在一個社會政治體制安排下沒能被很好的利用是階級衝突產生的一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