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的端午節寫話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為中國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下面小編為大家搜尋整理了難忘的端午節寫話,歡迎閱讀借鑑。
難忘的端午節寫篇1
我盼星星盼月亮就盼望龍舟節的到來。龍舟節終於到了。
那天早上,媽媽早早喊我起床去看龍舟賽。我一聽說要去看龍舟賽,高興得不得了,連忙穿好衣服,拿著一串粽子和媽媽一起向著九龍淵出發。
走到九龍淵,那裡人山人海,城牆上旗幟飄揚。我和媽媽像兩條小泥鰍在人群裡鑽來鑽去,好不容易才鑽到人群前面。只見九龍淵上十二條龍船整齊地排在起點,每條龍船上都有十六個水兵,一個鼓手和一個舵手。
比賽開始了,兩岸的觀眾加油聲此起彼伏。我也扯著喉嚨喊:
“5號船,加油!”。我的大表哥是5號船上的舵手,大表哥曾經對我說過,要我為他鼓掌。5號船彷彿聽到了我的聲音,象離弦的箭一樣率先到達了終點。我高興得流下了眼淚。
比賽結束後,精彩的文藝演出開始了。劉歡叔叔唱的《好漢歌》讓觀眾如醉如痴,宋祖英阿姨唱的《走進新時代》,觀眾掌聲如雷,我忍不住上臺親了宋祖英阿姨一下,逗得觀眾哈哈大笑。
這一天是我最難忘的一天。
難忘的端午節寫篇2
又到了端午節了。也許你們認為;“端午節、不就是一個專門吃粽子的節日嗎?有什麼值得紀念的?”其實,這一個節日是專門紀念詩人屈原的。
愛國詩人屈原,公元前340——前278。在東周戰國時期楚國擔任官員,由於楚王不識人才,昏庸無能,疏遠屈原導致楚國滅亡,屈原傷心之下竟跳入汩羅江殉國,後代人們為了紀念屈原,特定屈原投江的那天為端午節,幷包粽子投到江裡防止魚兒們飢餓,咬屈原的屍骨。於是到了今天,在端午就等著吃粽子,這以成了習俗。奶奶包粽時,我沒有看也沒有,因為我有事情出門去了,等我回來是,粽子已經上桌了。
等到晚飯時,我才能見到他們,一身綠的打扮,還繫著幾根綠帶子,五花大綁地出現在我們眼前,我迫不急待地抓起一個,解了繩就吃。啊!是甜的!真好吃,糯米的香,棗的甜,兩者完美的融合在一起,讓我攢下絕口,一連吃了好幾個。
難忘的端午節寫篇3
端午節是我們民族的傳統節日,傳說是為了紀念愛國大詩人屈原而來。當然端午節對於我這個既饞又貪玩的人來講,是一個日夜盼望的好日子。想聽聽原因嗎?
端午節家家戶戶都會包粽子吃。你會包粽子嗎?如果你不會,那麼請我當老師吧!首先拿一個粽葉折成鬥形,然後往裡面塞一些糯米,再放一塊醬肉,塞一些糯米,把剩餘的粽葉包上,最後繞上帶子,一個肉粽就飛快地展現在我們面前。當然粽子還有很多的包法和口味哦!
我從小特別喜歡划船。直到現在,每個週末都還要纏著媽媽去西湖划船。所以我也很喜歡端午節的賽龍舟。賽龍舟的場面非常熱烈,在一陣陣敲鑼打鼓聲中,一陣陣歡聲笑語中,還有一陣陣吶喊中,選手們身穿五顏六色的節日盛裝,齊心協力快速地往前劃。瞧,紅隊暫時領先!綠隊也不甘示弱,奮起直追。綠隊趕上紅隊了……就這樣你追我趕,熱鬧非凡。
關於端午節還有很多習俗,比如吃“五黃”(五種黃顏色的食物,如黃魚、黃鱔、蛋黃、黃瓜、雄黃酒等等)啦,戴香袋啦。每年這時候,我都會聞到那種熟悉的氣味,奶奶說,香袋是避邪的,帶著百毒不侵。哦,不信,你試試。
我愛過端午節,我們民族的傳統節日。
難忘的端午節寫篇4
今天,我們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參加了“陶然亭端午節紀念屈原活動。”
早上的空氣是那麼的清新,同學們身穿校服,排著整齊的隊伍,精神抖擻地向陶然公園走去……
我們首先來到了“華夏明亭園”。這裡的景色十分優美,園中到處盛開著五顏六色、香氣撲鼻的`花朵,一座屈原塑像巍然聳立其中,還有仿造的汨羅江,江中的龍船栩栩如生。這一切彷彿把我們帶回了那個風雨飄搖的時代。同學們在此紛紛朗誦童謠,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園中的遊人也不禁被我們感染,停下腳步聚攏過來。
我也上臺激情飽滿地朗誦了我編寫的童謠《五月五》:
楚國屈原大詩人,
忠誠報國反被讒。
秦滅楚後投汨羅,
後人紛紛把他贊。
五月初五端午到,
灑掃庭院掛香艾。
吃過粽子龍舟賽,
雄黃酒飲除病害。
毫無疑問,屈原的愛國主義精神深深地鼓舞著我們,教導著我們。隨後,我們參觀了李大釗生前工作過的辦公室,以及一對革命烈士夫婦的公墓,並瞭解了他們的生平事蹟。更加深刻地體會到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革命先烈用生命換來的……
我們戀戀不捨地走出陶然亭公園,但內心卻久久不能平靜,我不禁感嘆:今年的端午節過得可是分外有意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