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欣賞蘇軾《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欣賞 【原文】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 誰見幽人獨往來? 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 揀盡寒枝不肯棲, 寂寞沙洲冷。 【作品賞析】 這首詞是元豐五年(1082)十二月蘇軾初貶黃州寓居定慧院時所作。詞中借月夜孤鴻這一形象託物寓懷,表達了詞
蘇軾定風波作品賞析蘇軾定風波作品賞析 【宋詞三百首·蘇軾《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註釋】: 原序: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 覺。已而
從蘇軾談張良的高三作文750字從蘇軾談張良的高三作文750字 “猶有剛強不忍之氣,非子房其誰全之。”這是蘇軾眼中的張良,蘇軾認為豪傑絕非拔劍而起,挺身而鬥,那只是匹夫之勇,不足道也。真豪傑應有臨辱而不驚,無故加辱而不怒。應能忍。 何謂‘忍’,忍如刀刃在心頭而不形於色。韓信因能忍胯下之辱而成為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一代軍神,勾踐應
《百家講壇·蘇軾》觀後心得體會《百家講壇·蘇軾》觀後心得體會 寒假,老師佈置作業要求我們看《百家講壇》關於蘇軾的內容,並且還要我們寫一篇觀後感。我艱難的看完了蘇軾的十集一開始不以為然的,可到後來聽《念奴嬌-赤壁懷古》時我熱血沸騰,再到《江城子-記夢》時,感於蘇東坡先生“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的言簡意深。全篇看下來,讓我覺得這位
有關蘇軾的名人名言有關蘇軾的名人名言 1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必有堅忍不撥之志。 2養生治性,行義求志。 3末不可以強於本,指不可以大於臂。 4一篇向人寫肝肺,四海知我霜鬢須。 5水枕能令山俯仰,風船解與月徘徊。 6杳杳天低鶻沒處,青山一髮是中原。 7天涯何處無芳草,多情卻被無情惱。 8慎重
蘇軾的前後《赤壁賦》賞析蘇軾的前後《赤壁賦》賞析 北宋著名的文學家蘇軾,在新舊黨爭中,因為堅持自己的政治操守,以致一生境遇坎坷。他的思想境界亦隨境遇之變、閱歷之廣而不斷深化。他在元豐五年那個看不到政治希望的秋冬裡所寫下的《前赤壁賦》和《後赤壁賦》,不僅反映了他思想境界的轉化,也反映了他創作風格的新變,成為代表中國古代散文
蘇軾《前赤壁賦》薦賞的作文蘇軾《前赤壁賦》薦賞的作文 人生在世孰能無憂?憂家憂國憂天下,比如杜甫“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然而,如果生活了無樂趣,人生又何足珍惜? 古往今來人們也無不自尋其樂,比如李白“人生有酒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然而,在你既無酒、又缺鈔,且懷才不遇之時;在你“潦倒
語文第二模組蘇軾《赤壁賦》課堂練習卷語文第二模組蘇軾《赤壁賦》課堂練習卷 試卷設計 李壽鋒 教學目標: 1、學習理解本文“文賦”的文體特點及所運用的“賦”的表現手法(主客問答的行文結構、借景抒情的表現手法); 2、掌握文中實詞和虛詞用法;掌握文中文言句式的特點; 3、翻譯全文 4、背誦課文 難點重點: 1、文言詞語和文言
關於蘇軾的讀書故事關於蘇軾的讀書故事 相傳,北宋年間,蘇軾因朝政被貶到汝州,任團練使。初到汝州,看到這裡到處窮山惡水,蘇軾自恃才高,很瞧不起那裡的文武官員,經常閉門謝客。 一日,他在衙門裡覺得悶,便獨自溯汝河而上去遊雲夢山。踏著兩山夾峙樹林生的林間小徑過了紫邏口,穿過水流嘩嘩的汝河橋,隨著熙熙攘攘笑語喧譁的滾滾人
蘇軾《菩薩蠻》詩詞蘇軾《菩薩蠻》詩詞 菩薩蠻 蘇軾 北宋 柳庭風靜人眠晝。晝眠人靜風庭柳。香汗薄衫涼。涼衫薄汗香。 手紅冰碗藕。藕碗冰紅手。郎笑藕絲長。長絲藕笑郎。 【賞析】: 東坡的迴文詞,兩句一組,下句為上句的倒讀,這比起一般迴文詩整首倒讀的作法要容易些,因而對作者思想束縛也少些。東坡的七首迴文詞中,如
寄劉孝叔蘇軾詩詞寄劉孝叔蘇軾詩詞 寄劉孝叔 蘇軾 寄劉孝叔 君王有意誅驕虜,椎破銅山鑄銅虎。 聯翩三十七將軍,走馬西來各開府。 南山伐木作車軸,東海取鼉漫戰鼓。 汗流奔走誰敢後,恐乏軍興汙質斧。 保甲連村團未遍,方田訟牒紛如雨。 爾來手實降新書,抉剔根株窮脈縷。 詔書惻怛信深厚,吏能淺薄空勞苦。
石鼓蘇軾優美詩詞石鼓蘇軾優美詩詞 冬十二月歲辛丑,我初従政見魯叟。 舊聞石鼓今見之,文字鬱律蛟蛇走。 細觀初以指畫肚,欲讀嗟如箝在口。 韓公好古生已遲,我今況又百年後。 強尋偏旁推點畫,時得一二遺八九。 我車既攻馬亦同,其魚維鱮貫之柳。 (其詞雲:我車既攻,我馬既同。 又云:其魚維何,維鱮維鯉。
關於蘇軾散文名句的精選關於蘇軾散文名句的精選 蘇軾是我國曆史上偉大的文學家,是北宋留詩最多的'詩人,詩詞幾千首,文幾千首,名句何其多!下面從蘇軾的古文中精選了一些蘇軾古文名句給大家欣賞: ⑴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為糯,使天而雨玉,飢者不得以為粟。(《喜雨亭記》) ⑵凡物皆有可觀。苟有可觀,皆有可樂,非必怪奇
關於的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原文及賞析關於的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原文及賞析 人生到處知何似?恰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哪復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賞析 人生在世,總是到處流浪漂泊,這像什麼呢?就恰似那飛來飛去的鴻雁一樣,偶然在雪地上停留片刻,也許會留下一些指
蘇軾《范文正公文集》原文閱讀答案蘇軾《范文正公文集》原文閱讀答案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題。(22分) 《范文正公文集》序 蘇軾 慶曆三年,軾始總角入鄉校,士有自京師來者,以魯人石守道所作《慶曆聖德詩》示鄉先生。軾從旁窺觀,則能誦習其辭,問先生以所頌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軾曰:“此天人也耶,則不敢知
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閱讀答案與翻譯賞析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閱讀答案與翻譯賞析 和子由澠池懷舊 蘇 軾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老僧②已死成新塔,壞壁③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注:①子由:蘇軾弟蘇轍字子由。②老僧:當地僧人,名奉閒。③壞壁:是殘破的牆壁
蘇軾《昭君怨·金山送柳子玉》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蘇軾《昭君怨·金山送柳子玉》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 昭君怨·金山送柳子玉 蘇軾 誰作桓伊三弄,驚破綠窗幽夢?新月與愁煙,滿江天。 欲去又還不去,明日落花飛絮。飛絮送行舟,水東流。 注:桓伊三弄,桓伊,東晉時音樂家,善箏、笛,曾為王徽之吹奏三個曲調。熙寧六年(1073)十一月,蘇軾時任杭州通判,
關於凡人蘇軾的勵志人物故事關於凡人蘇軾的勵志人物故事 蘇軾的《定風波》,大家都很熟悉了。還有一篇《遊蘭溪》,可能很多人不記得了: 黃州東南三十里為沙湖,亦曰螺螄店。予買田其間,因往相田得疾。聞麻橋人龐安常善醫而聾。遂往求療。安常雖聾,而穎悟絕人,以紙畫字,書不數字,輒深了人意。餘戲之曰:“餘以手為口,君以眼為耳,皆一時異
有關蘇軾的歷史故事有關蘇軾的歷史故事 說蘇軾是著名詩人,大家肯定都是贊成的,說蘇軾是宋代著名的詞人,大家更是不能反對,說蘇軾是一個散文大家,大家也無法反駁,說蘇軾是書畫大家,也是正確的,但是要說蘇軾是一個吃貨,可能大家就要思考一二了。一個宋代著名的大文學家,怎麼就成了一個吃後了呢? 這個問題,若是細想,那還真沒什
蘇軾的散文讀後感蘇軾的散文讀後感 該文所以能寫得字約義豐,關鍵在於作者抓住了特點,然後運用經過認真提煉的語言文字加以表達。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起筆就扣住了“夜遊”的“夜”字,徑入題旨。“解衣欲睡,月色入戶。”作者正欲入睡,忽見月色清涼,窺入窗戶。這樣,便把前面提到的“夜”具體化了。更重要的是,點出了“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