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社會

孩子討厭班主任怎麼辦

孩子討厭班主任怎麼辦

教師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要贏得孩子們的信任和熱情。我相信,假如我做到了這一點,一切其餘的問題也會隨著解決了。那麼孩子討厭班主任怎麼辦呢?一起來看看吧!

案例引入:

家長求助:專家你好,我們的孩子平平上初三,今年14歲,是班上學習委員,初一、初二的時候成績挺好的,特別是語文成績,孩子很喜歡他們的班主任,說她講課特別好,人也很開朗,十分器重他。孩子就玩命地學習,語文成績特別號。但是初三的時候班主任因為回家生孩子就休假了,班主任換成了之前他就很不喜歡的物理方老師,孩子之前就抱怨過打心眼裡就討厭這個物理方老師,說他動不動就訓人,總是把他們當成三歲小孩子似的。孩子和新班主任產生過一些誤會,就是一天下午孩子帶班上一個同學去醫院看急診,但是沒有找到老師請假,結果回來時候被老師誤會是逃課打球,沒有給孩子解釋的機會,反而把家長請到了學校,孩子一直耿耿於懷。每天回家總是說這個老師很多的壞話,漸漸地孩子也不愛聽這個老師講課了,這次的期末考試考砸了,物理還沒及格。怎麼樣才能化解孩子與老師的矛盾,讓孩子不要這麼討厭老師呢?

專家分析:

老師既是學生的良師“傳道授業解惑”,也是學生的行為示範者,更是學生的心靈導師,在學生迷茫的時候點一盞明燈照亮心靈。師生之間不僅有教學關係,還有因情感交流而形成的心理關係。師生之間的心理關係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會促進師生情感關係更加融洽和諧,有利於孩子更積極主動的學習,提高學習效率;有利於孩子學習交往,擴大交往圈子,掌握人際交往的技巧;也有利於孩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

孩子不喜歡某一門學科,出現厭學情緒主要是因為孩子缺乏學習興趣,而有相當一部分的孩子是從不喜歡該科目的老師開始,因為不喜歡老師慢慢不喜歡聽他的課程,上課便不注意聽課,學習進度跟不上慢慢導致了學習的退步。但是這種學生要提高學習成績也有捷徑,就是改善師生的關係,就像案例中的孩子一樣,只要喜歡該老師,得到該老師的鼓勵與支援,孩子就會認同該學科並努力越做越好。孩子為什麼會討厭老師呢?原因分析有如下幾點:

1、對人極端化。青春期的孩子比較“愛憎分明”,會把人極端的誇大或貶低,親近有自己喜歡的優點的一類人忽略他們的缺點,只對自己欣賞的老師崇拜尊敬,而疏離那些只被看到缺點的另一類老師,不喜歡這些老師的教學方式及做事風格,甚至討厭該老師的一舉一動。

2、創傷體驗。孩子的某些正確行為反而受到了老師責罰,感覺受到委屈,對老師產生誤解,不再信任老師。

3、心胸狹窄,不良個性。一些孩子習慣了只想聽表揚,聽不得一點批評意見之後,很難從自身去找原因,而是對老師心存怨恨,產生強烈不滿情緒。

就這樣,師生關係逐漸的惡化,嚴重影響孩子的學習興趣及學習成績。

專家支招:

孩子不喜歡某個老師,對某門功課興趣下降,進而某科成績滑坡導致偏科,這個疙瘩不解開,影響孩子在校的學習和生活質量,甚至造成陰影。所以家長不能聽之任之,不能遷就縱容,更不要採取為孩子轉班、轉學等過激行為。逃避不是辦法,要勇於面對,才能解決問題。

1、家長做好疏導者

當孩子跟老師發生“衝突”,向家長“控訴”某老師不好的時候,家長一定要理智,先應該耐心聽孩子的抱怨,讓孩子把心中的不滿釋放出來。不提倡大道理,給孩子一些真實可信的案例,幫助孩子理解,老師今天的評價不等於你的將來,成功依然靠自己來把握。此外,家長還要傾聽老師的聲音,做好師生間的溝通協調,家長起到一個師生間交流的紐帶和橋樑的作用,瞭解問題的癥結所在才能有的放矢。老師受時間、精力和視角等限制,不可能對每個孩子瞭如指掌,家長找一個時間和老師面對面溝通,瞭解孩子的在校表現,也讓老師瞭解到孩子內心的渴望,化解誤會。

2、幫助孩子冷靜分析,寬容待人

平心靜氣地跟孩子分析老師這樣做的原因以及對與錯。如果老師做得對,那麼家長引導孩子反思自己;如果老師做得不對,則要讓孩子以平常心看待老師,承認老師身上也存在著缺點和不足,也會有說話、辦事不妥帖的地方,和普通人一樣,也有著自己的快樂、幸福,也有著自己的煩惱、痛苦。讓孩子懂得寬容。同時,找適當的機會和老師溝通一下,儘量消除彼此的不愉快。

3、學會與人相處

每一位老師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教學方法和風格,每個老師的性格特點也不盡相同,孩子不喜歡某位老師的情況出現並不偶然。家長可以勸導孩子作為一個成熟的人,看周圍的人或事情要全面一點,會接受周圍的人有優點也有缺點的事實,不要追求過分的完美。此外,成熟的做事方式應該對事不對人,不應該“恨屋及烏”,不要因為個人的喜好而否定了整個學科的學習,採用對自己學業不利的方式對抗老師實際上一種幼稚的處理問題的方式。

更深入的考慮,對某位老師的喜惡的問題,也可以上升到能否全面客觀地認識一個人,能否全面地接納和理解別人。特別是當孩子長大後走向社會,必然會面對形形色色的人,也肯定會同時遇到自己喜歡和討厭的人,員工不喜歡上司而影響工作和前途也時有發生。所以,如何學會與人溝通相處是一個一生必修功課。家長鼓勵孩子調整自己,適應環境,與他人建立良好的關係。

4、催化情感變化,尊師重道

家長透過與老師和其它同學的溝通,瞭解該老師的可敬事實,適時詳細地講給孩子聽;引導孩子換位思考,創造機會讓孩子親自體驗老師的工作,加強師生相互理解,有助於師生改善關係,增進友誼。家長可以多與孩子講述一些尊師重道的名人名事,言傳身教,有時間多與自己的老師溝通交流,節假日主動問候、看望自己的恩師。這會對孩子感情變化起催化作用。指導孩子主動向老師表達自己的心意,老師有困難或身體不適,要主動關心老師,和老師多多溝通交流。對老師要有禮貌,尊重老師的'勞動。正確對待老師的表揚和批評,老師的表揚是肯定,是鼓勵,是期待;老師的批評是愛護,是鞭策,也是期待。如果孩子覺得被老師誤解,可以向老師作出解釋,但解釋一定要建立在真實的基礎之上,並且是為了更好地溝通,而不是逃避自己的責任。對錶揚要再接再厲;對批評要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拓展】分析孩子心理問題原因

一、孩子心理問題

在現實生活中,有些兒童的心理和行為變化達不到心理障礙的程度,或者持續的時間較短,這種現象我們稱之為兒童心理問題。

因此,健康的軀體和發育正常的大腦是心理健康的前提。父母雙方的遺傳因子,如肌體的構造、形態、感覺器官、神經系統、大腦等的特徵都可以傳給後代。還有許多遺傳性疾病會伴有智力低下、精神異常或身體畸形等症狀而影響心理的健全發展。另外每個孩子生下來即表現有不同的氣質特點(氣質的生理基礎是高階神經活動型別),這是遺傳的。如細心觀察的產房護士或父母會發現一些新生兒屬於容易型:他們比較溫順,睡和醒、飢和飽、大小便都很有規律。而另一些孩子屬於困難型:他們特別好動,不停哭鬧,難以哄住,也缺乏生活規律性,屬於難以照管的孩子。還有一些孩子對外界刺激反應遲鈍,其他孩子則介於他們之間,這種與生俱來的氣質雖然是遺傳的,但可因環境和教育訓練而發生一定改變。

二、孩子心理問題原因

1、家庭環境:

家庭環境對孩子心理的影響是巨大的,很多兒童之所以產生心理問題,與家庭環境的惡化有著莫大的關係,而一個和諧的家庭環境中的孩子,其心理健康的程度往往更好。當今社會中,離婚率呈現著不斷增高的趨勢,對孩子的心理產生了很多負面影響,家庭的重組或者分裂,給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困擾。

2、教育方式:

教育方式的合理與否,影響著孩子心理的健康狀況。嚴格控制、嚴厲懲罰、專斷型的教養方式,容易使子女產生不滿情緒,並具有畏縮、不信任等個性缺陷。放任自流、隨意型的教養方式,使得子女在個性上很不成熟。而過分嬌慣子女,往往使子女自私、任性,易產生行為問題和社會適應困難。父母過分保護的子女,往往具有依賴性強、易激動、缺乏情緒控制能力等不良傾向。專家認為,同時強調關懷、嚴格要求和親子交流的權威型養育風格最有益於兒童的成長。

3、學習壓力: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有限的,過多的壓力往往給孩子帶來心理問題。有調查證實,80%以上的父母對孩子期望值過高。為了讓孩子上重點、考名校、出國留學,家長成天逼孩子認字、寫作、彈琴、繪畫、學外語。孩子缺乏應有的遊戲時間,就容易產生逆反心理和厭學情緒。因此,家長要降低對子女的期望值,提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思想,不以成績高低論成敗,並注意因材施教,從而使孩子學有所獲,學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