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自動化技術

配電自動化技術是什麼

配電自動化技術是什麼

一 引言

配電自動化技術是服務於城鄉配電網改造建設的重要技術,配電自動化包括饋線自動化和配電管理系統,通訊技術是配電自動化的關鍵。目前,我國配電自動化進行了較多試點,由配電主站、子站和饋線終端構成的三層結構已得到普遍認可,光纖通訊作為主幹網的通訊方式也得到共識。饋線自動化的實現也完全能夠建立在光纖通訊的基礎上,這使得饋線終端能夠快速地彼此通訊,共同實現具有更高效能的饋線自動化功能。

二。配電網饋線保護的技術現狀

電力系統由發電、輸電和配電三部分組成。發電環節的保護集中在元件保護,其主要目的是確保發電廠發生電氣故障時將裝置的損失降為最小。輸電網的保護集中在輸電線路的保護,其首要目的是維護電網的穩定。配電環節的保護集中在饋線保護上,配電網不存在穩定問題,一般認為饋線故障的切除並不嚴格要求是快速的。不同的配電網對負荷供電可靠性和供電質量要求不同。許多配電網僅是考慮線路故障對售電量的影響及配電裝置壽命的影響,尚未將配電網故障對電力負荷(使用者)的負面影響作為配電網保護的目的。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電力使用者用電的依賴性越來越強,供電可靠性和供電電能質量成為配電網的工作重點,而配電網饋線保護的主要作用也成為提高供電可靠性和提高電能質量,具體包括饋線故障切除、故障隔離和恢復供電。具體實現方式有以下幾種:

2.1傳統的電流保護

過電流保護是最基本的繼電保護之一。考慮到經濟原因,配電網饋線保護廣泛採用電流保護。配電線路一般很短,由於配電網不存在穩定問題,為了確保電流保護動作的選擇性,採用時間配合的方式實現全線路的保護。常用的方式有反時限電流保護和三段電流保護,其中反時限電流保護的時間配合特性又分為標準反時限、非常反時限、極端反時限和超反時限,參見式(1)、(2)、(3)和(4)。這類保護整定方便、配合靈活、價格便宜,同時可以包含低電壓閉鎖或方向閉鎖,以提高可靠性;增加重合閘功能、低周減載功能和小電流接地選線功能。

電流保護實現配電網保護的前提是將整條饋線視為一個單元。當饋線故障時,將整條線路切掉,並不考慮對非故障區域的恢復供電,這些不利於提高供電可靠性。另一方面,由於依賴時間延時實現保護的選擇性,導致某些故障的切除時間偏長,影響裝置壽命。

2.2重合器方式的饋線保護

實現饋線分段、增加電源點是提高供電可靠性的基礎。重合器保護是將饋線故障自動限制在一個區段內的有效方式「參考文獻」。參見圖1,重合器R位於線路首端,該饋線由A、B、C三個分段器分為四段。當AB區段內發生故障F1,重合器R動作切除故障,此後,A、B、C分段器失壓後自動斷開,重合器R經延時後重合,分段器A電壓恢復後延時合閘。同樣,分段器B電壓恢復後延時合閘。當B合閘於故障後,重合器R再次跳開,當重合器第二次重合後,分段器A將再次合閘,此後B將自動閉鎖在分閘位置,從而實現故障切除、故障隔離及對非故障段的恢復供電。

目前在我國城鄉電網改造中仍有大量重合器得到應用,這種簡單而有效的方式能夠提高供電可靠性,相對於傳統的電流保護有較大的優勢。該方案的缺點是故障隔離的時間較長,多次重合對相關的負荷有一定影響。

2.3基於饋線自動化的饋線保護

配電自動化包括饋線自動化和配電管理系統,其中饋線自動化實現對饋線資訊的採集和控制,同時也實現了饋線保護。饋線自動化的核心是通訊,以通訊為基礎可以實現配電網全域性性的資料採集與控制,從而實現配電SCADA、配電高階應用(PAS)。同時以地理資訊系統(GIS)為平臺實現了配電網的裝置管理、圖資管理,而SCADA、GIS和PAS的一體化則促使配電自動化成為提供配電網保護與監控、配電網管理的全方位自動化執行管理系統。參見圖2所示系統,這種饋線自動化的基本原理如下:當在開關S1和開關S2之間發生故障(非單相接地),線路出口保護使斷路器B1動作,將故障線路切除,裝設在S1處的FTU 檢測到故障電流而裝設在開關S2處的FTU沒有故障電流流過,此時自動化系統將確認該故障發生在S1與S2之間,遙控跳開S1和S2實現故障隔離並遙控合上線路出口的斷路器,最後合上聯絡開關S3完成向非故障區域的恢復供電。

這種基於通訊的饋線自動化方案以集中控制為核心,綜合了電流保護、RTU遙控及重合閘的多種方式,能夠快速切除故障,在幾秒到幾十秒的時間內實現故障隔離,在幾十秒到幾分鐘內實現恢復供電。該方案是目前配網自動化的主流方案,能夠將饋線保護集成於一體化的配電網監控系統中,從故障切除、故障隔離、恢復供電方面都有效地提高了供電可靠性。同時,在整個配電自動化中,可以加裝電能質量監測和補償裝置,從而在全域性上實現改善電能質量的控制。

三。饋線保護的發展趨勢

目前,配電自動化中的饋線自動化較好地實現了饋線保護功能。但是隨著配電自動化技術的發展及實踐,對配電網保護的目的也要悄然發生變化。最初的配電網保護是以低成本的電流保護切除饋線故障,隨著對供電可靠性要求的提高,又出現以低成本的重合器方式實現故障隔離、恢復供電,隨著配電自動化的實施,饋線保護體現為基於遠方通訊的集中控制式的饋線自動化方式。在配電自動化的基礎上,配電網通訊得到充分重視,成本自動化的核心。目前國內的主流通訊方式是光纖通訊,具體分為光纖環網和光纖乙太網。建立在光纖通訊基礎上的饋線保護的實現由以下三部分組成:

1)電流保護切除故障;

2)集中式的配電主站或子站遙控FTU實現故障隔離;

3)集中式的配電主站或子站遙控FTU實現向非故障區域的恢復供電。

這種實現方式實質上是在自動裝置無選擇性動作後的恢復供電。如果能夠解決饋線故障時保護動作的選擇性,就可以大大提高饋線保護的效能,從而一次性地實現故障切除與故障隔離。這需要饋線上的多個保護裝置利用快速通訊協同動作,共同實現有選擇性的故障隔離,這就是饋線系統保護的基本思想。

四。饋線系統保護基本原理

4.1 基本原理

饋線系統保護實現的前提條件如下:

1)快速通訊;

2)控制物件是斷路器;

3)終端是保護裝置,而非TTU.

在高壓線路保護中,高頻保護、電流差動保護都是依靠快速通訊實現的主保護,饋線系統保護是在多於兩個裝置之間通訊的基礎上實現的區域性保護。基本原理如下:

參見圖3所示典型系統,該系統採用斷路器作為分段開關,如圖A、B、C、D、E、F.對於變電站M,手拉手的線路為A至D之間的部分。變電站N則對應於C至F之間的部分。N側的饋線系統保護則控制開關A、B、C、D的保護單元UR1至UR7組成。

當線路故障F1發生在BC區段,開關A、B處將流過故障電流,開關C處無故障電流。但出現低電壓。此時系統保護將執行步驟:

Step1:保護起動,UR1、UR2、UR3分別起動;

Step2:保護計算故障區段資訊;

Step3:相鄰保護之間通訊;

Step4:UR2、UR3動作切除故障;

Step5:UR2重合。如重合成功,轉至Step9;

Step6:UR2重合於故障,再跳開;

Step7:UR3在△T內未測得電壓恢復,通知UR4合閘;

Step8:UR4合閘,恢復CD段供電,轉至Step10;

Step9:UR3在△T時間內測得電壓恢復,UR3重合;

Step10:故障隔離,恢復供電結束。

4.2 故障區段資訊

定義故障區段資訊如下:

邏輯1:表示保護單元測量到故障電流,

邏輯0:表示保護單元未測量到故障電流,但測量到低電壓。

當故障發生後,系統保護各單元向相鄰保護單元交換故障區段,對於一個保護單元,當本身的故障區段資訊與收到的故障區段資訊的異或為1時,出口跳閘。

為了確保故障區段資訊識別的正確性,在進行邏輯1的判斷時,可以增加低壓閉鎖及功率方向閉鎖。

4.3 系統保護動作速度及其後備保護

為了確保饋線保護的可靠性,在饋線的首端UR1處設限時電流保護,建議整定時間內0.2秒,即要求饋線系統保護在200ms內完成故障隔離。

在保護動作時間上,系統保護能夠在20ms內識別出故障區段資訊,並起動通訊。光纖通訊速度很快,考慮到重發多幀資訊,相鄰保護單元之間的'通訊應在30ms內完成。斷路器動作時間為40ms~100ms.這樣,只要通訊環節理想即可實現快速保護。

4.4 饋線系統保護的應用前景

饋線系統保護在很大程度上沿續了高壓線路縱聯保護的基本原則。由於配電網的通訊條件很可能十分理想。在此基礎之上實現的饋線保護功能的效能大大提高。饋線系統保護利用通訊實現了保護的選擇性,將故障識別、故障隔離、重合閘、恢復故障一次性完成,具有以下優點:

(1)快速處理故障,不需多次重合;

(2)快速切除故障,提高了電動機類負荷的電能質量;

(3)直接將故障隔離在故障區段,不影響非故障區段;

(4)功能完成下放到饋線保護裝置,無需配電主站、子站配合。

四。系統保護展望

繼電保護的發展經歷了電磁型、電晶體型、積體電路型和微機型。微機保護在擁有很強的計算能力的同時,也具有很強的通訊能力。通訊技術,尤其是快速通訊技術的發展和普及,也推動了繼電保護的發展。系統保護就是基於快速通訊的由多個位於不同位置的保護裝置共同構成的區域行廣義保護。

電流保護、距離保護及主裝置保護都是採集就地資訊,利用區域性電氣量完成故障的就地切除。線路縱聯保護則是利用通訊完成兩點之間的故障資訊交換,進行處於異地的兩個裝置協同動作。近年來出現的分散式母差保護則是利用快速的通訊網路實現多個裝置之間的快速協同動作如果由位於廣域電網的不同變電站的保護裝置共同構成協同保護則很可能將繼電保護的應用範圍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這種協同保護不僅可以改進保護間的配合,共同實現效能更理想的保護,而且可以演生於基於繼電保護相角測量的穩定監控協系統,基於繼電保護的高精度多端故障測距以及基於繼電保護的電力系統動態模型及動態過程分析等應用領域。目前,在輸電網中已經出現了基於GPS的動態穩定系統和分散式行波測距系統。在配電網,伴隨賊配電自動化的開展。配電網饋線系統保護有可能率先得到應用。

五。結論

建立在快速通訊基礎上的系統保護是繼電保護的發展方向之一。隨著配電網改造的深入及配電網自動化技術的發展,系統保護技術可能在配電網中率先得以應用。本文討論了配電網饋線保護的發展過程,提出了建立在配電自動化和光纖通訊基礎之上的饋線系統保護新原理。這種新原理能夠進一步提高供電可靠性。同時,系統保護分散式的功能也將提高配電自動化的主站及子站的效能,是一種極具前途的饋線自動化新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