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使鄂州次峴》劉長卿唐詩鑑賞《移使鄂州次峴》劉長卿唐詩鑑賞 移使州次 劉長卿 多慚恩未報,敢問路何長。 萬里通秋雁,千峰共夕陽。 舊遊成遠道,此去更違鄉。 草露深山裡,朝朝落客裳。 劉長卿詩鑑賞: 唐代宗大曆七年(772)左右,詩人劉長卿結束了十年多閒居流寓生涯,以監察御史、檢校祠
《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劉長卿唐詩鑑賞《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劉長卿唐詩鑑賞 【作品介紹】 《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是唐代詩人劉長卿的作品。此詩寫尋隱者不遇,卻得到別的情趣,領悟到“禪意”之妙處,透過寫道士所居環境的靜穆清幽,襯托了道士的超塵雅潔。全詩之意在於情與景,情景交融,結構嚴密緊湊,層層扣緊主題,風格自然清新。 【原
《艾如張》李賀唐詩鑑賞《艾如張》李賀唐詩鑑賞 【作品介紹】 《艾如張》是一首政治詩,詩借誘捕鳥雀的羅網比喻統治階級暗設害人的圈套。艾如張:漢樂府舊題,屬於歌十八曲。題目字義為:割除草木,張網捕鳥。 【原文】 艾如張 錦,繡襠。強飲啄,爾雛。 隴東臥滿風雨,莫信籠媒隴西去。 齊人織網
《兵部尚書席上作》杜牧唐詩鑑賞《兵部尚書席上作》杜牧唐詩鑑賞 【作品介紹】 《兵部尚書席上作》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牧創作的一首七絕。這首詩作於公元835年(唐大和九年),是一首朗吟於兵部尚書李司徒筵席上的即興之作。 【原文】 兵部尚書席上作 華堂今日綺筵開,誰喚分司御史來? 忽發狂言驚滿座,兩行紅粉
唐詩-寫中秋唐詩-寫中秋 《月下獨酌》李白-唐代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雲漢。 《八月十五夜月》杜甫-唐代
唐詩《九月九日幸臨渭亭登高得秋字》唐詩《九月九日幸臨渭亭登高得秋字》 九月九日幸臨渭亭登高得秋字(李顯 唐詩) 九日正乘秋,三杯興已周。 泛桂迎尊滿,吹花向酒浮。 長房早熟,彭澤菊初收。 何藉龍沙上,方得恣淹留。 該詩選自(《全唐詩》第002卷第011首)。作者李顯(唐中宗),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所生的第三子。武則天生李顯
唐詩《賦得殘菊》唐詩《賦得殘菊》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對各類古詩都很熟悉吧,廣義的古詩,泛指鴉片戰爭以前中國所有的詩歌,與近代從西方傳來的現代新詩相對應。那些被廣泛運用的古詩都是什麼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唐詩《賦得殘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賦得殘菊(李世民 唐詩) 階蘭凝曙霜,岸菊
唐詩三百首之《夕次盱眙縣》唐詩三百首之《夕次盱眙縣》 《夕次縣》 作者:韋應物 落帆逗淮鎮,停舫臨孤驛。 浩浩風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歸山郭暗,雁下蘆洲白。 獨夜憶秦關,聽鍾未眠客。 【註解】: 1、落帆:卸帆。 2、人歸句:意謂日落城暗,人也回到休息處所去了。
唐詩三百首之《列女操》唐詩三百首之《列女操》 《列女操》 作者:孟郊 梧桐相待老,鴛鴦會雙死。 貞婦貴殉夫,捨生亦如此。 波瀾誓不起,妾心井中水。 【註解】: 1、梧桐:傳說梧為雄樹,桐為雌樹,其實梧桐樹是雌雄同株。 2、殉:以死相從。 【韻譯】: 雄梧雌桐枝葉覆
唐詩三百首之《遊子吟》唐詩三百首之《遊子吟》 《遊子吟》 作者: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註解】: 1、寸草:比喻非常微小。 2、三春暉:三春,指春天的孟春、仲春、季春;暉,陽光;形容母愛如春天和的陽光。 【韻
關於元旦的唐詩關於元旦的唐詩 田家元日 孟浩然 [唐] 昨夜鬥回北,今朝歲起東; 我年已強壯,無祿尚憂農。 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 田家佔氣候,共說此年豐。 《田家元日》是唐朝詩人孟浩然所作五言絕句。前兩聯對詩人對自己年過四十卻沒能為官表示哀傷,後兩聯對和農夫一起推測天氣,
唐詩三百首唐詩三百首 《唐詩三百首》是一部流傳很廣的唐詩選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九十年間,是中國詩歌發展的黃金時代,雲蒸蔚,名家輩出,唐詩數量多達五萬首。孫琴安《唐詩選本六百種提要·自序》指出,“唐詩選本經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餘種。當中最流行而家傳戶曉的,要算《唐詩三百首》。”《唐詩三百首》
陶淵明桃花源記知識點訓練陶淵明桃花源記知識點訓練 桃花源記 陶淵明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
《桃花源記》寫作背景及賞析《桃花源記》寫作背景及賞析 導語:《桃花源記》是東晉偉大文人陶淵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詩》的序言,選自《陶淵明集》。以下是由應屆畢業生網小編為您整理的《桃花源記》寫作背景及賞析,歡迎閱讀! 寫作背景 年輕時的陶淵明本有“大濟蒼生”之志,可是,他生活的時代正是晉宋易代之際,東晉王朝
《桃花源記》課堂教學設計《桃花源記》課堂教學設計 《桃花源記》藝術構思精巧,借武陵漁人行蹤這一線索,把現實和理想境界聯絡起來。採用虛寫、實寫相結合手法,也是其一個特點。增添了神秘感。語言生動簡練、雋永,看似輕描淡寫,但其中的描寫使得景物歷歷在目,令人神往。下面是yjbys小編分享的《桃花源記》課堂教學設計,更多內容請訪問
桃花源記隨堂練習桃花源記隨堂練習 《桃花源記》虛構了一個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那裡景色優美,土地肥沃,資源豐富,風俗淳樸;那裡沒有壓迫,沒有戰爭,社會平等,和平安寧,確實是當時乃至整個封建社會中人民的理想世界。下面是yjbys小編和大家分享的桃花源記隨堂練習,更多相關資訊,請訪問(www.ruiwen.com
桃花源記課文知識要點桃花源記課文知識要點 《桃花源記》敘述委婉曲折,層次分明,語言質樸自然,寫景明麗如畫,雖幻似真,雖虛似實,用藝術的手法展示了一幅古代東方“烏托邦”的圖景。以下是yjbys小編和大家分享的桃花源記課文知識要點,更多相關資訊請點選(www.ruiwen.com/wenxue)。 陶淵明簡介
《桃花源記》翻譯及寫作背景《桃花源記》翻譯及寫作背景 引導語:《桃花源記》是陶淵明的代表作之一,透過對桃花源的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繪,表現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對現實生活的不滿。 桃花源記 魏晉 陶淵明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
《桃花源記》優秀教案及思考題《桃花源記》優秀教案及思考題 引導語:世外桃源”就出自於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在這裡,作者描述了一個與世隔絕的,不遭戰禍的安樂而美好的地方。作為老師,應該怎麼教這門課程呢?下面是小編整理《桃花源記》優秀教案,供大家參考。 《桃花源記》優秀教案 教學目標: 1.準確、流利地朗讀、
桃花源記語言賞析桃花源記語言賞析 桃花源記語言生動簡練、雋永,看似輕描淡寫,但其中的描寫使得景物歷歷在目,令人神往。下面讓我們進一步對其語言特色進行賞析學習。 《桃花源記》雖是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為其《桃花源詩》所作的一篇“序文”,卻早已被人們視為精美的散文而推崇備至。這篇短文以簡煉的文字、委婉的文筆、非凡的文采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