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其他

填報高考平行志願的方法介紹

關於填報高考平行志願的方法介紹

導語:考生必看:填報志願原則。在這裡小編想要給廣大考生體格醒,填報志願要實事求是,結合實際情況,避免高分卻報不了好大學的窘境。

考生必看:填報志願原則

1、認清自己實事求是

這是總的原則,脫離自身實際的志願,要麼不能達成,要麼後悔莫及。

例如:一學生歷史最高的成績也就是全區中游,第一志願或者前列志願非要填報只有全區前100名才有可能考上的學校,這就有脫離實際之嫌了。

2、認真考察密切關注

孩子中考也是一件大事兒,考生和家長[微博]都不能臨時抱佛腳,平時要多注意考試規則、錄取規則的變化,也要對自己有報考意向的學校的情況多加關注。

例如,今年北京中考,某學校就取消了直升班,這時候,就要認真分析,這種變化會導致錄取分數線的上升還是下降,在填報志願的時候,就可以有的放矢。

3、第一志願填報原則:跳一跳夠得著

無論學生自身真實的成績如何,第一志願都可以填報比自身歷史最高成績搞一個檔次甚至兩個檔次的、自己最心儀的學校。

例如:一學生歷史最高成績折算500分,那麼,自己最心儀的甲學校近年來一般錄取成績。在520-530分,這時候,可以將甲學校列為第一志願,這沒什麼不可以。跳一跳,還是夠得著的。

4、志願順序不能顛倒

總體來說,各個學校的錄取分數排名,一年之間變化不至於太大,所以,填報志願的時候,一定要認真參考近兩三年來志願學校的分數變化情況,志願順序,一定是從高分到低分順序排列,否則,考生考出高分卻被更低一個檔次的學校錄取,肯定是大家都不願意看到的。

5、各個志願之間一定要拉開合理的差距

中考錄取是分分清,如果考生報考志願的學校,各志願之間的'差距不合理,要麼白白浪費志願,要麼造成成績和錄取學校不匹配的現象。

例如,某考生的第二、三、四志願,上一年度的錄取分數線分別是511、510、502分,這就是不合理的順序,如果511分不能被錄取,那麼510分也很可能不會被第三志願錄取,而第三、四志願之間的差距過大,這中間的學校就與該考生無緣了

6、中間志願怎麼填?

中間的志願,指從第二到第七志願,其中第二、三志願,應是自己喜歡,根據自己的平時成績能夠達到的。第四、五志願,應是考試發揮的差一些能達到的。第六、七志願,應是發揮不正常。

填報志願八大錯誤

失誤1

不顧實力,盲目衝

一些考生和家長[微博]認為,平行志願沒有什麼風險,因此,第一、第二志願衝,第三、第四志願衝,第五、第六志願才和自己的實力差不多。

解讀:針對填報志願時如何排序六所高校的問題,北京科技大學[微博]招生就業處處長尹兆華建議,第一個和第二個志願學校應是考生非常向往但依據往年分數報考可能有些懸的學校,可以“跳一跳”,努力衝一下;第三、四個志願高校應是考生比較喜歡且依據往年分數錄取問題不大的學校,可用來“穩一穩”;最後兩個志願高校是考生按照平時成績完全有把握考上且自己又能接受的高校,可用來“保一保”。

失誤2

院校之間梯度不合理

一些考生和家長在填報志願時,設定的梯度太小,第一志願和第二志願之間,第三和第四志願之間都只有幾分的梯度。

解讀:北京科技大學招生就業處處長尹兆華建議表示,6個學校間應有分數差,最好在10至20分,如果分數差只有5至10分,則兩校錄取分數線過於接近,可能錄取不了。

失誤3

專業志願不服從調劑

按照平行志願的投檔、錄取規則,一名考生投檔到A志願學校,由於分數較低(剛過投檔線)、專業志願填得較高(都選擇學校較熱門的專業)、專業志願不服從調劑,仍可能被退檔,而退檔之後將無法再投到之後的志願。

解讀:為規避這一風險,很多高校承諾“進檔即取”,但必須滿足“專業志願服從調劑”的前提,為此,考生在填報志願時,必須謹慎考慮服從調劑。

失誤4

只考慮分數,不考慮興趣

在實際填報時,有很多家長和考生只以分數為依據,根本不考慮興趣,導致孩子進入大學後才發現對學校、專業不滿意。

解讀:在填報志願時,通常要遵守三個原則,一是“實力原則”――按實力進行定位;二是“政策原則”――符合高考[微博]政策和志願填報規則;三是“興趣原則”――結合實力和興趣選擇適合自己的院校和專業。

失誤5

只盯著本地院校

近年來,很多考生在一本填報志願時,選擇面比較廣,面向全國各高校。但在二本填報中,他們大多選擇本地院校,而不願意選擇外地院校。

解讀:以上海為例:去年高考錄取中,上海公佈的二本線偏低,很多上海家長認為孩子上上海本地二本院校沒有問題,在各校公佈投檔分後才發現,幾乎所有上海高校的投檔分都提高了,部分高校二本投檔線反超一本最低控分線,投檔線最高的高校甚至比二本最低控分線高出97分。根據上海教育考試院的資訊,外省市院校計劃比重上升,約佔全部二本招生計劃的1/3,而這些外地計劃中相當一部分無人填報。因此,考生在填報志願時應合理組合,把眼光放寬,不只盯著本地高校,增加高考的錄取機率。

失誤6

重“熱門專業”,輕“新興專業”

面對數以千計的專業,到底選擇哪個?大多數考生或家長都會去選擇當下的“熱門專業”,所以造成了在同一個批次開設這些“熱門專業”的院校,出現嚴重“撞車”的現象,導致分數同比往年一定會升高,使得一些考生會失利於這些專業,出現“退檔”。

解讀:無疑,熱門專業是學校的“拳頭產品”,師資力量最強、軟硬體設施最佳。在學習這些專業時,學生可以接觸到學術的前沿,也有機會零距離接觸到專業領域內的前輩大師。

然而,在看一些新增專業時,比如說物聯網工程、城市地下空間工程等專業,家長和考生去了解的範圍有限,包括專業的學習、開設院校、師資力量、深造機會、就業情況參考的資料或是實證偏少;此外,重要的是沒有以前的錄取分數作為參照,考生和家長往往很難定位,就會造成好多人不考慮或是不願意填報,所以這些專業的錄取分數低一些,給了考生一個錄取機會。但家長們一定要注意,新增設的專業,是國家大力支援發展的某些行業,為該行業缺乏專業人才而開設的。所以家長面對新增專業時,一定要認真研究,慎重考慮,是否適合孩子去學習與發展,把握住這些機會。

失誤7

重“錄取分數”,輕“錄取原則”

很多家長與考生在選擇專業時,只是看這個專業的往年錄取分數是否和自己的分數相對應。有些考生和家長會將專業錄取分數的高低與專業的優劣聯絡起來,認為分高的專業,在這個院校中就是好專業。分數低的就不是好的專業,但是這種對應能聯絡起來嗎?

解讀:當下,錄取分數一直被炒作,似乎成為了公眾感知大學辦學水平、社會聲譽、學生培養質量、專業優劣的指標,因此諸多名牌大學的優質生源大戰也愈演愈烈。

實際上,專業的錄取分數高,一方面與該專業受關注程度高有關,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熱門專業”;另一方面也與開設院校的專業實力強有關。所以,不能簡單地把專業錄取分數的高低與專業的優劣聯絡起來。比如當下財經類專業在各所院校錄取分都較高,但某些院校的財經類專業實力卻一般,所以家長們,一定要注意。考慮是否能被某院校的某個專業錄取,不僅要參考這個專業的往年錄取分數,重要是要掌握這個院校的“錄取原則”。比如錄取原則是“分數優先”的院校,我們只考慮自己對專業的喜歡擅長度的高低順序排序就可以了;但是如果是“專業級差”的錄取原則下,就要考慮第一個專業的錄取機率是否能滿足,即要兼顧這個專業是否是自己喜歡的專業(或是自己能學習的專業),否則在下一個專業錄取時,專業級差讓考生的分數優勢降低,錄取機率大大降低,考生退檔風險加大。所以考生和家長一定要注意對於院校的“錄取原則”的研究與分析,確保孩子能被自己滿意的專業錄取,避免專業調劑或是退檔。

失誤8

“專業調劑無所謂”,押寶在入學後轉專業

在往年的填報中,有很多家長為了能讓孩子考入“好”的院校,比如一定進入985/211院校,由於分數沒有優勢,所以家長們都藉助於“服從專業調劑”來實現“幫助”孩子進入這些院校,犧牲孩子的優勢專業。因為家長和孩子都期望入學之後,利用在大二時的“轉專業”來扭轉孩子這個“專業調劑”的局面。

解讀:家長和孩子們要注意,為改變一考定終身的傳統模式,部分高校確實大幅增加校內二次轉專業的機會,以抵消考生在填報志願時的盲目性。

一些高校有相關政策:允許在大學一年級學生中5%的優秀學生,根據學習成績重新選擇自己喜愛的專業。但實際上,真正能夠利用這類政策成功轉專業的學生並不多,各高校轉、換專業管理辦法都有條條框框加以限定。但是這個政策目的在於激勵,讓品學兼優學生有滿足轉換專業願望的機會,希望學生進入大學後不要放鬆學業。

因此,家長和考生們一定慎重自己的專業選擇與填報上的研究,儘量讓孩子在1~6個專業中被錄取,不要將希望寄託在“服從專業調劑”上。當然,如果被錄取到不理想的專業,也並不等於判了“死刑”。很多高校也都有輔修專業或者第二學位可供選擇,而且目前很多高校已經開始實行大類招生,弱化專業間差距。在本科階段,對學生的培養也是以“重基礎、寬口徑”為原則,所以大部分專業的課程設定基本上區別不大,透過自學相關課程,也可以彌補專業間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