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複習計劃
義務教育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複習計劃
一、學情分析:
學生在數學學習上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部分學生的口算速度比較慢,筆算的正確率不高;
(2)不能正確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
(3)學生的學習習慣還不夠好,學生獨立審題的能力還有待加強訓練.
二、複習內容:表內除法、萬以內數的認識、萬以內的加、減法、克和千克、圖形與變換、解決問題、統計。
下面就各部分內容的複習作一簡要說明。
1.“表內除法”的複習。
透過一學期的學習,學生對除法的意義和計算已經比較熟悉了。教材中安排了兩道題,分別對除法的意義和計算進行總複習。目的是使學生清楚什麼樣的實際問題要用除法解決,同時,使學生能比較熟練地進行除法計算。
2.“萬以內數的認識”的複習。
萬以內數認識的重點是數的讀、寫和數的組成。教材分別安排題目進行復習。另外,結合實際資料,使學生進一步明確準確數與近似數不同,知道近似數的作用,從而對數有更全面的認識。
3.“萬以內的加、減法”的複習。
本學期所學的萬以內的加、減法計算與100以內的加、減法有很多聯絡。因此,這部分內容複習的重點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對於每一個計算的問題,學生應能根據已學知識正確計算。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另外,還要特別注意對學生估算意識的培養。
4.“克和千克”的複習。
這部分內容的重點是讓學生能夠形成對克和千克的觀念,知道它們的作用,並能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正確的單位。5.“圖形與變換”的複習。
本學期所學的圖形(銳角和鈍角)與變換(平移和旋轉)都是實際情境中學習的。因此,複習的重點也是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對圖形和變換進行描述,加深對這些知識的認識。從而培養學生有意識地用數學語言表達生活中現象的意識和習慣。
6.“解決問題”的複習。
培養學生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透過本學期的學習,學生已經能夠根據情境中給出的資源(條件),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本單元的複習中,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重點是使學生能夠根據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正確選擇解決方法。對同一問題的解決方法不止一種,不要求學生都掌握,只要學生用一種自己喜歡的方法正確解答即可。
7.“統計”的複習。
統計知識複習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對資料的分析能力。
三、複習重點:
1、透過複習、練習進一步提高學生計算的準確性。(1000以內的進位加、退位減、)
2、透過複習、練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乘除法的含義、能熟練正確地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四、複習難點:
1、進一步明確重量單位之間的關係能正確選擇並運用恰當的重量單位。
2、透過複習進一步熟悉數量間的基本關係,能正確解答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
五、複習措施:
1、走進新課程。找課堂要質量。繼續認真學習和領會新課程標準和教材,理清各單元知識要點。在複習過程中查漏補缺,抓學生的薄弱環節。
2、多與家長聯絡,多與學生交流,瞭解學生思想動態,及時反饋資訊。
3、採用“一幫一”互助活動,小組與小組之間互相評比,培養優生,鼓勵後進生。
4、在複習中重視學生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中學習和理解教學。
5、在複習中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學習數學的.興趣。
6、重視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7、認真落實作業輔導這一環節,及時做好作業情況記載。並對問題學生及時提醒,限時改正。
六、補缺措施:
1、在課堂上要特別注意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讓他們多說、多做,能在同伴的幫助下認真及時地完成作業。
2、每天作業做到面批面改,及時過關。做到每天堂堂清,不拖欠。
3、對學困生要有愛心和耐心,要對他們溫和,循循善誘,讓他們喜歡數學。
複習時間表:18周:8課時
1.“表內除法”的複習。
2.“萬以內數的認識”的複習。
3.“萬以內的加、減法”的複習。
4.“克和千克”的複習。19周:8課時
5.“圖形與變換”的複習。
6.“解決問題”的複習。
7.“統計”的複習。
義務教育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複習計劃
一、複習目標:
透過總複習,使學生獲得的知識更加鞏固,計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全面達到本學期規定的教學目標。
二、複習內容:1、表內除法。2、萬以內數的認識。3、萬以內的加、減法。4、克和千克。5、圖形與變換。6、解決問題。7、統計。“找規律”不作具體要求。
三、複習要求:
1、知識要求:
(1)表內除法。
a、每份分得同樣多,叫平均分。
b、除法的意義。
c、用乘法口訣求商。
d、綜合運用乘、除法解決實際問題。
(2)萬以內數的認識。
a、萬以內數的讀法、寫法、組成和大小比較。
b、計數單位“一”、“十”、“百”、“千”、“萬”;相鄰計數單位是十進關係。
c、生活中還經常用近似數進行交流。
(3)萬以內的加減法。
a、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整千、整百數加減。
b、筆算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
c、估算三位數加減三位數。
d、運用計算解決問題。
(4)克和千克。
a、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單位。1000克=1千克
b、用秤可以稱出物體的質量。
c、會進行簡單的計算。
(5)圖形與變換。
a、辨認直角、鈍角和銳角。
b、辨認生活中的平移、旋轉現象。
c、辨認簡單的圖形在方格上向什麼方向平移了幾格。
(6)解決問題。
a、只有仔細觀察才能找出生活中或情境圖中的資訊和問題。
b、根據資訊和問題,綜合運用加、減、乘、除計算可以解決問題。
c、有些問題一步計算就可以解決,又寫要兩步計算才能解決。
(7)統計。
a、瞭解統計的過程和意義。
b、會看、填簡單的複式統計表和一格表示物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會簡單分析資料。
c、利用統計解決問題。
2、能力要求:
(1)透過基本概念的複習,提高學生的判斷能力和舉一反三的能力。
(2)透過口算和筆算的複習,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3)透過應用題的複習,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複習措施:
1、組織學生回顧與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和收穫。可以讓學生說一說在這一學期裡都學了哪些內容,哪些內容最有趣,覺得哪些內容在生活中最有用,感覺學習比較困難的是什麼內容等等。透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明確再努力的目標,以便教師更全面地瞭解了學生的學習情況,為有針對性地複習輔導指明方向。
2、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重組複習內容,設計多種形式進行復習。如透過遊戲、實踐操作和設計綜合性的複習題,提高學生複習的興趣,給學生比較全面地運用所學知識的機會以提高複習的效率。
3、與生活密切聯絡。複習時把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絡,設計一些生活情境給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提出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讓學生到生活中尋找數學問題,然後在全班中交流。
五、複習進度與時間安排:
1、萬以內數的認識。(2課時)
2、萬以內數的加減法計算。(2課時)
3、用數學知識解決兩步計算應用題。(2課時)
4、圖形與變換、找規律、統計、千克和克。(2課時)
5、綜合練習。(綜合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