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感人的愛情故事古代
半個世紀的光陰流逝可以讓世間萬事消磨殆盡,但那份思念卻歷久彌新,只可惜有些人、有些事錯過了就是一生!當你不能夠再擁有,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令自己不要忘記。下面是小編整理關於最感人的愛情故事古代。歡迎大家閱讀!
生死與共-------董小宛和冒襄
冒襄(1611—1693),字闢疆,自號巢民,又號樸巢,江蘇如皋人,明末清初的文學家。冒襄生於官僚家庭,其父冒起宗為明崇禎朝大臣,官至僉都御史。冒襄自幼聰明,生性敏慧,儀貌出眾,舉止蘊藉,吐納風流,他早負才名,精於音律,長於書法,詩文俱佳,得晚明文壇領袖董其昌、陳繼儒的賞識。文苑巨擘董其昌把他比作初唐的王勃,期望他“點綴盛明一代詩文之景運”。明季他又以風節文章領導復社,主盟文壇,名列“明末四公子”之目。卓絕的修養,得天獨厚的際遇,使其享有盛譽。
才自清明志自高,冒襄有過人的才藝,十歲能作詩文,十四歲刊行詩集,十六歲中秀才。他聰穎勤學,博通經史,下筆千言,但科舉道路都不順利。主要是因為其見解與權貴不合,結果六次參加鄉試,僅兩中副榜。後來“督撫以監軍薦,御史以人才薦,皆以親老辭,康熙中復以山林隱逸及博學鴻詞薦,亦不就”,冒氏負才使氣,輕財高義,剛毅沉穩,疾惡如仇,眼界甚高,終身沒有涉足官場。
冒襄溫文爾雅,崇尚名節,才氣橫溢,風流倜儻,與侯方域、陳貞慧、方以智並稱“明末四公子”。他們年齡相仿,意氣相投,或結伴同遊,或詩酒唱和,或抨擊閹黨,或議論朝政,希望改革政治,挽救國家危亡。冒襄雄才大略、英豪氣概領一時之秀,官僚家庭和傳統思想的影響使他與政治結下了不解之緣。他領導復社、幾社,主持東南文柄,“勵經濟,脩名節,不以功名勢利為念”。一心想施展抱負,建功立業。在南京時經常高朋滿座,詩酒唱和,高談闊論,以天下為己任,大有不可一世之概。這也是明末文化的一大特徵。
崇禎三年(1630年)他首赴南京鄉試,因病阻場,結識了復社名流張溥、楊廷樞,由此加入復社,並參與領導事宜。後在秦淮大會東林遺孤,參加起草《留都防亂公揭》,抨擊阮大鋮,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使得阮大鋮之流如過街老鼠。公元1644年,李自成的農民軍攻入北京,明亡;隨後,清兵入關,建立大清國。南京的明朝舊臣建立了弘光政權。閹黨餘孽阮大鋮投靠馬士英,當上了南明的兵部尚書兼副都御史,他要報復復社諸君子。冒襄連夜逃往揚州,靠了史可法的蔭庇,才躲過了這場災難。清兵平定全國後,降清的復社成員陳名夏曾從北京寫信給隱居的他,信中轉達了當權人物誇他是“天際朱霞,人中白鶴”,要“特薦”他。但冒襄以痼疾“堅辭”。康熙年間,清廷開“博學鴻儒科”,下詔徵“山林隱逸”。冒襄也屬應徵之列,但他視之如敝履,堅辭不赴。這些都充分表現了他以明朝遺民自居,淡泊明志,決不仕清的心態和節操。他曾自述:“鬻宅移居,陋巷獨處,仍手不釋卷,笑傲自娛。每夜燈下寫蠅頭小楷數千,朝易米酒。”表達了他不事二姓的遺民心態,這一點是冒襄一生中最為閃光的地方。
與此同時,他緬懷亡友,收養東林、復社和江南抗清志士的遺孤。他曾在如皋撫養抗清志士遺孤二十多人,其中包括“明末四公子”陳貞慧的兒子陳其年、方以智的兒子方中通、方中德,安徽戴本孝兄弟,魏大中的孫子魏允楠等,陳其年在如皋冒府生活長達八年之久。他們的生活、交遊費用全出自冒氏。冒襄在秦淮為復社子弟講學,場面可觀,堪稱盛會。冒襄還曾在災年施粥贈藥,接濟災民達九個多月。這既說明冒襄講義氣,重友情,憂國憂民,也說明他擁有豐厚的財富。由於冒氏本人從小養尊處優,缺乏創造財富的本領,父親去世以後,開支不減,家境日漸衰落,以致他晚年靠賣字為生。入清後他不願仕進,終日詩酒自娛,不應鴻博之薦,晚年結廬隱居,是其政治信念的體現。所以他的風節文章在海內深孚重望。他的逝世被世人譽為“東南故老遺民之流風餘韻於是乎歇絕矣”。
才子佳人結良緣,冒襄不僅是熱血書生,還是風月場上的翩翩公子,據說其人“姿儀天出,神清徹膚……舉凡女子見之,有不樂為貴人婦,願為夫子妾者無數”。可見冒襄魅力無窮。自古才子佳人的故事不勝列舉,而大才子冒襄的情感故事更是別有一番風味。
明朝崇禎十二年(1639年),冒襄來到南京參加科舉考試,在閒談中,他聽到方以智、侯方域對董小宛讚不絕口,不禁對這位傳說中的冰清玉潔的“冷美人”大感好奇。董小宛,名白,字青蓮,又名宛君,因父母離異生活貧困而淪落青樓。她容貌秀麗,氣質超塵脫俗。董氏名與字均同於李白,是因仰慕唐代大詩人李白而起的。她與秦淮南曲名妓柳如是、顧橫波、馬湘蘭、陳圓圓、寇白門、卞玉京、李香君八人,被時人譽為“金陵八絕”“秦淮八豔”。小宛生於南曲青樓之中,其母陳氏為南曲歌妓,其父董旻為門下清客。小宛自小聰穎,八歲時就跟一班清客文人學詩、習畫、作戲、操琴,十三四歲的時候,琴樣書畫莫不知曉,詩詞文賦樣樣精通。15歲時做的《彩蝶圖》,上有小宛題詞,並有二方圖章印記,還有近人評價很高的題詩。小宛還自幼愛讀屈原的《離騷》,杜少陵、李義山的詩以及花蕊夫人,王珪宮的詞;並編有記載古代才女事蹟的《奩豔》一書。小宛不但才思敏捷,通詩達詞,精琴工畫,擅長崑曲,而且善於食經茶道,董小宛真正算得上是一個多才多藝的大美女。
風流才子冒襄自然十分渴望結識這樣的佳人,尤其是在科考失意之後,更想舒解心中的鬱悶,於是慕名到秦淮河去尋訪董小宛,可惜她外出了,幾次都沒有見著。直到準備離開金陵的前夕,冒襄由方以智引見,終於得以與董小宛在蘇州半塘相晤。當夜董小宛剛剛參加酒宴歸來,正微帶醉意斜倚在床頭。冒公子只好隔簾相望,稱讚小宛可謂是“香姿玉色,神韻天然”。冒襄自我介紹後,董小宛稱讚說:“早聞四公子大名,心中傾佩已久!冒公子果然是異人!異人!”之後董小宛話語不多,冒襄見她嬌弱不堪,憐惜伊人酒後神倦,坐了不到半個時辰就匆匆離去。就是這半個時辰的交談,卻使董小宛對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董小宛其實早已經從李香君處聽說了冒襄的才名,和許多秦淮女子一樣,她心中企慕不已。自從那一次見面後,她便開始了對冒襄的期盼和含而不露的追求。雖然董小宛多次向冒襄表示過傾慕,但均未得到他的首肯。後來眾人才知道,風流多情的冒襄早已屬意吳門名妓陳圓圓,並於1641年“訂嫁娶之約”。然而次年冒襄第六次鄉試途經蘇州,重訪陳圓圓時,已是人去樓空,陳圓圓被國丈田弘強買而去,送進了宮中。他遍尋陳圓圓不著,一時心情抑鬱,悵惘無及。於是與朋友一道乘舟夜遊,竟然鬼使神差地又來到了董小宛的門前。
第二次冒董相會,小宛正在病中,也是斜臥床頭,只是上次帶著淡淡的笑容,這次卻是滿臉的悽愴,一副心力交瘁的樣子。冒襄大有同病相憐之感,滿懷同情地將她寬慰一番。見她病體虛弱,冒襄幾次提出早早歸去,董小宛卻殷勤挽留,兩人直談到深夜才分手告別。小宛告訴冒襄:“我十有八日寢食俱廢,沉沉若夢,驚魂不安。今一見君,便覺神怡氣爽。”沒想到冒公子的神采風姿竟然能起到藥石所不及的作用。
這次相會董小宛向冒襄表達委身之意,然而董小宛的這一番款款深情,冒公子確是始料不及的。冒襄借酒醉敷衍過去,第二天匆忙告別。小宛無奈之下只好說:“既然公子要走,我都梳好妝了,就一路送送你吧。”這一送,就一連送了二十七天,從滸關走到北固,冒襄也一連回絕了她二十七次。到了金山的時候小宛指江發誓說:“妾此身如江水東下,斷不復返吳門!”這樣幾次三番,相送相追,加深了彼此的瞭解,情感愈來愈濃。《影梅庵憶語》中,冒襄偕董小宛同遊金山、蘇州、杭州,登金山時,“山中游人數千,尾餘兩人,指為神仙”,可謂轟動一時。就在這年冬天,在柳如是的斡旋下,由錢謙益出面給小宛贖身,然後從半塘僱船送到如皋。次年春,冒董結成伉儷,他們在一起幸福地生活了九年。夫妻二人時常彈琴和唱,吟詩作對,遊山玩水,真是一對神仙眷侶。
小宛來到冒家後一洗鉛華,盡心盡力服侍冒襄家人,事事親力親為。冒襄的母親和正妻也都很喜歡她,不但如此,小宛還要負責督導冒襄的兩個兒子讀書,算是兼任家庭教師,董小宛雖然生性溫柔,但看來卻是非常有管理才能的女性。她到冒家之後,日常瑣事都是由小宛一手操辦,井井有條。可謂是冒襄的賢內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小宛有一手過人的廚藝,據說現在揚州的名小吃“董糖”和“董肉”是小宛發明出來。人們把小宛列為古代十大名廚之一。冒襄自稱在與董小宛共同生活的這九年裡是“折盡一生清福”。
短暫的幸福寧靜生活很快過去了。甲申之變後清軍南下,冒襄一家不得不輾轉逃難。明亡後冒家生活艱難,冒襄大病了三次,全靠董小宛悉心照顧才保住了性命。冒襄患病,都是小宛一路不眠不休地照顧。他後來回憶道:“此百五十日,姬僅卷一破席,橫陳榻旁。寒則擁抱,熱則披拂,痛則撫摸,或枕其身,或衛其足,或欠身起伏,為之左右翼。”董小宛辛苦侍疾、無微不至,這種勞累的生活,最終吞噬了董小宛年輕的生命。在順治八年(1651年)正月初二,一代名妓董小宛病死在水繪園影梅庵家中,年僅二十八歲。冒襄作《影梅庵憶語》二千四百言以哭之,家人和親友都哀悼不勝。
司馬相如和卓文君
司馬相如,字長卿,是蜀郡成都人,好讀書,善彈琴,風流灑脫,文章寫得很漂亮,特別擅長寫賦。他與王吉是好朋友,王吉曾對他說:“你在外面遊學,如果官運不好,日子不好過,就到臨邛找我。”有一天,司馬相如真的來投奔了王吉。?
兩人攜手來到客廳,司馬相如向王吉談了近幾年的行蹤,王吉知道了相如尚未成家,便向他說起,臨邛首富卓王孫有個女兒卓文君,生得聰明無比,美貌無雙,如今在孃家守寡。與相如是天生的一雙。司馬相如聽了,不好意思地搖了搖頭。王吉卻不以為然,他認為事在人為。?
卓王孫知道司馬相如是有名的文人,便宴請了他,並順便發了一百多張請帖,邀請了很多縣中的官員與有名望的人。?
宴會開始,卓王孫帶領眾賓客向司馬相如敬酒,少不了說了許多奉承話。正在大家喝得高興的時候,王吉向大家介紹說:“相如先生是當今第一名流,不僅文章寫得好,而且奏也彈得很好。今天有佳賓美酒,何不請相如先生彈奏一曲呢?”眾人聽了,齊聲叫好。司馬相如推辭了一番,便彈奏起來,先彈了一支短曲,後來偷看到竹簾後面有一個影影綽綽穿白衣服的女子在聽琴,知道是卓文君,就施展自己高超的琴技,彈起了一曲鳳求凰,透過琴聲,向卓文君表達了自己求愛的心情。原來,卓文君聽說司馬相如來做客,早就想見識一下這位大才子。她本來就喜愛音樂,聽到琴聲,就偷偷地躲在簾子後面看。卓文君深懂琴理,聽出了琴聲中的意思。而宴席上的賓客,當然聽不出個所以然來,只是為了恭維司馬相如,一味地拍手叫好。?
兩個人互相愛慕。但受到了卓王孫的強烈阻撓,沒辦法,兩人只好私奔。後回到成都,生活窘迫,如君就把自已的頭飾當了。開了一家酒鋪,卓如君親自當壚賣酒,訊息傳到其父耳中,卓王孫沒辦法,還是面子重要,只得送了一大筆錢給他們。
後來司馬相如被召到朝廷,漢武帝接見了他,問他道:“《子虛賦》是你寫的嗎?”?
司馬相如非常自負地回答說:“是的,陛下,《子虛賦》正是臣寫的。不過,那是寫諸侯的事,並沒有什麼了不起。若準臣陪陛下游獵,臣可寫出天子游獵賦獻給陛下。”?
漢武帝聽了非常高興。為司馬相如安排了豪華的住處,給以優厚的待遇。第二天就帶了司馬相如等人去上林遊獵。沒過幾天,司馬相如就揮灑大筆,寫出了一篇《上林賦》,呈獻給漢武帝。漢武帝讀了《上林賦》,感到十分滿意,心中高興,就封了司馬相如一個郎官(帝王的侍從官)。?
後來,司馬相如曾經作為漢武帝的專使招撫了夜郎歸順漢朝,很得武帝的賞識。邛、鮈、冉、鮉一帶地區各族首領見夜郎歸順了漢朝,也表示願意歸順漢朝。於是漢武帝就封司馬相如為中郎將,手持皇帝的旄節,去招撫這些地區的部族。他一去就是好幾年,卓文君非常思念丈夫,給丈夫司馬相如寫了數字情書。
“一別之後,兩地相懸,說是三四月,卻誰知五六年,七絃琴無心彈,八行書無可傳,九連環從中斷,十里長亭望眼穿,百般想千般念,萬般無奈把郎怨。
十二月裡有三九天,十一月天漸寒,百無聊賴十依欄,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圓人不全,七夕銀河鵲橋斷,六月酷暑別人搖扇我心寒,五月端陽把龍舟看,四月桑芋無心去養蠶,三月春風打桃花散,二月風箏斷了線,一片痴心夢裡到關山,可憐我多情白娘子,偏想無情的小許官,郎啊郎,下一世你為女來我為男。”
司馬相如順利地完成了使命,漢武帝十分滿意,重賞了他。不久,有人上書給漢武帝,說司馬相如出使時曾接受了很多金錢賄賂,武帝信以為真,就罷免了司馬相如的官職。
司馬相如家中富有,也樂得清閒自在,就把家搬到茂陵,與卓文君過著悠閒舒服的生活。?
據傳說,司馬相如發跡後,漸漸耽於逸樂、日日周旋在脂粉堆裡,直至欲納茂陵女子為妾。卓文君忍無可忍,因之作了這首《白頭吟》,呈遞相如。
楚調曲·白頭吟
卓文君
皚如山上雪,蛟若雲間月。
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
今日斗酒會,明旦溝水頭。
躞蹀御溝上,溝水東西流。
悽悽復悽悽,嫁娶不須啼。
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
竹竿何嫋嫋,魚尾何徙徙。
男兒重意氣,何用錢刀為。
隨詩並附書曰:“春華競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聲代故!錦水有鴛,漢宮有水,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於淫而不悟!朱弦斷,明鏡缺,朝露晞,芳時歇,白頭吟,傷離別,努力加餐勿念妾,錦水湯湯,與君長訣!
據傳司馬相如閱畢這一詩一書後,憶及當年恩愛,遂絕納妾之念,夫婦和好如初。
沈園情夢
《釵頭鳳》:
紅酥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邑鮫綃透;桃花落,閒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託,莫、莫、莫。
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陸游的一生波折重重,他不但仕途坎坷,而且愛情也很不幸。
宋高宗紹興十四年,二十歲的陸游和表妹唐婉結為伴侶。兩人青梅竹馬,婚後情投意合、相敬如賓、伉儷情深。但卻引起了陸母的不滿,她認為陸游沉溺於溫柔鄉中,不思進取,誤了前程,而且兩人婚後三年始終未能生養。於是陸母以“陸游婚後情深倦學,誤了仕途功名;唐琬婚後不能生育,誤了宗祀香火”為由逼迫孝順的兒子休妻。雖然兩個感情很深,不忍分離,但在封建禮教的壓制下,雖種種哀告,終走到了“執手相看淚眼”的地步。
雖然萬般無奈,但最終陸游還是遂了母親的心意另娶王氏為妻,而唐婉也被迫嫁給越中名士趙士程,縱然百般恩愛,終落得勞燕分飛的.地步。
轉眼十年,公元1151年(南宋紹興二十一年)春日,沈氏園對外開放,陸游滿懷憂鬱的心情獨自前往,卻意外地遇見唐婉及其改嫁後的丈夫趙士程。儘管兩人中間隔著十年的光陰悠悠,但那份刻骨銘心的情緣始終留在他們情感世界的最深處,正當陸游打算黯然離去的時候,唐婉徵得趙士程的同意,差人給他送去了酒菜。陸游觸景傷情,悵然在牆上奮筆題下《釵頭鳳》這首千古絕唱:
紅酥手,黃籘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閒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託。莫,莫,莫!
唐婉見之,感慨萬千,一病不起,終因愁怨難解,鬱鬱而終!病中,唐婉提筆和《釵頭鳳·世情薄》詞一厥: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乾,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欄。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鞦韆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
唐婉是個重情誼的女子,與陸游的愛情本是十分完美的結合,卻毀於世俗的風雨。趙士程雖然重新給了她感情的撫慰,但畢竟曾經滄海難為水。在女人的感情世界裡,往往比男人來得執著。唐琬被家婆逐出家門後,嫁給趙士程。此時的唐琬是萬般無奈的,她或許在試圖接納另一個人,但並不是因為她愛他,而是因為她需要愛他,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排擠心中那個人(陸游)。然而唐琬終是一個放不下的女人,她的內心始終裝著一塊大石頭,也許改嫁後曾有過一段相對平靜的日子,然而後來在沈園偶遇陸游之後,她心裡那塊大石頭又浮出水面,最終因承受不了沉甸的生命而離開人世。追憶似水的往昔、嘆惜無奈的世事,感情的烈火煎熬著她,使她日臻憔悴,悒鬱成疾,在秋意蕭瑟的時節化作一片落葉悄悄隨風逝去,只留下一闕多情的《釵頭鳳》,令後人為之唏噓……
此時的陸游,仕途正春風得意。他的文才頗受新登基的宋孝宗的稱賞,被賜進士出身。以後仕途通暢,一直做到寶華閣侍制。這期間,他除了盡心為政外,也寫下了大量反映憂國憂民思想的詩詞。晚年,他上書告老,蒙賜金紫綬還鄉了。陸游浪跡天涯數十年,企圖藉此忘卻他與唐婉的悽婉往事,然而離家越遠,唐婉的影子就越縈繞在他的心頭。此番倦遊歸來,唐婉早已香消玉殞,自己也已至垂暮之年,然而對舊事、對沈園依然懷著深切的眷戀。孤獨的老人常常在沈園幽徑上踽踽獨行,追憶著深印在腦海中那驚鴻一瞥的一幕,這時他寫下了“沈園懷舊”。泉路將近,陸游仍是念念難忘當初的那份深情,但燈暗無人說斷腸,這懺悔之心,恨意切切,即使到了今天,做為看客的我們讀著那些詩句,仍能體會得到那份淒涼與悵惘~~。
半個世紀的光陰流逝可以讓世間萬事消磨殆盡,但那份思念卻歷久彌新,只可惜有些人、有些事錯過了就是一生!當你不能夠再擁有,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令自己不要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