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讀書筆記

老子他說讀書筆記

老子他說讀書筆記

很多人都知道老子這個人物,也很喜愛他的論語,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老子他說》讀書筆記,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歡迎閱讀!

南懷瑾先森的《老子他說》一個多月的時間看到第五章。很多事情上我是個慢性子,除了上班經常要遲到,看書慢也是,還記得朋友很早以前給起的外號——磨姑。就讀書來說磨嘰於我是生理機能所限,不是多做速度練習能提高的,因為勢必變成囫圇吞棗不知所云亂燉一鍋粥,最後什麼也沒看懂,試過好幾次,果真是生理機能所限。

尤其是南懷瑾先森的東東,更是沒法一目十行。之前因友人推薦看的《金剛經說什麼》,這本倒有意思,語詞淺顯,有很多生動的故事,且幽默不已妙語連珠,真正踐行佛學裡的“方便般若”,再深的東東若能善巧方便地說是大智慧矣。之後繼續讀他的這本《老子他說》也是因緣巧合,我看書雜,一般這個作者沒看完就又被另一個作者給拐走了,所謂“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這本關於老子《道德經》原文加解讀的著作,相對《金剛經說什麼》就深奧一些,故事生動有餘歷史舊事塵封史料也多,生僻字也不少,加之“道可道,非常道”之不可言說無法言說的微妙,而且據書裡說老子還很不情願說這五千言經書呢,為了買過路費不得已的……反正,於我而言很多地方都很深奧,仔細斟酌還有些似是而非,只能先把一些很有感觸的動人段落做個記錄,也許以後的某個階段再復讀這本書會有通達圓融的發現,碎片式的現在得以完整。

第五章

第139頁 原文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天地之間,其猶橐籥(tuó yuè)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第146頁 解讀

風箱式的說話藝術

老子為了說明天理的公平,與真正聖人的無主而任負化育(?這詞恁地生疏,嘛意思),便直接指出天地間萬事萬物的生滅變化,既不是誰所主宰,也不是天地的有心製作。萬物的造化生滅,都是乘虛而來,還虛而去。暫時偶然存在的一剎那,只是有無相生的動態而已。因為有剎那綿延絕續常有的動,於是誤以為動態即是存在,而不承認返有還無的靜態也是存在的另一表相。所以他說:“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接下來這段南懷瑾先森很詳細地解釋了下“橐籥”是什麼東西,“橐”就是俗話的風箱,用來鼓吹通氣的。“籥”是一種樂器,七孔笛。老子借用通俗使用的東西,來說明物質世間的一切活動,都只是氣分的變化,動而用之便有,靜而藏之,就好像停留在止息狀態。

(有無相生,動靜互為宗主,皆為存在,到這裡還好理解)那麼,就可進而瞭解到一切人事的作為、思想、言語,都同此例。是非,善惡,禍福,主觀與客觀,都是不能肯定的確有一絕對性的標準。如果一定要理論上爭辯到有一個絕對的道理,這個絕對也只是在文字上,人為的,暫時裁定為窮盡之處而已。其實,在動態中,愈動而愈出,永無有窮盡的一點。猶如數理在開發中,也永無盡止。同樣地,人世間的是非紛爭,也是愈動而愈有各種不同方面的發展,並無一個絕對的標準。“才有是非,紛然失心。”只有中心虛靈常住,不落在有無、虛實的任何一面,自然可以不致屈曲一邊,了了長明,洞然燭照。(這或許就是為什麼我們應多觀察少評斷的另一種原因,說法很多,但萬事相通,殊途同歸)

這便是“多言數窮,不如守中”的關鍵。但也有認為老子這兩句話,是明哲保身、與世無爭的.教條,所謂“是非只為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沒做這次筆記之前,讀到這裡我也誤以為老子是不是有些消極,現在看來皆因初讀只得到第一印象沒能貫通理解,做筆記果然有梳理融匯重新思考加深印象的作用,這才回過味兒來,原來我們都誤會他了)

尤其是後世修煉神仙丹道學派的道家們,認為說話是最傷元氣的行為,而且是促使短命,造成不好運氣的最大原因。所謂“數窮”便是氣數欠佳、運氣坎坷的表示。因此修道之士,便有“開口神氣散,意動火工寒”的嚴厲訓誡了。這種說法,是否絕對合理,姑且引用古體文的“其然乎,其不然乎”兩句話來做結論,由大家自去思考取決了。(看,南懷瑾先森都不輕易下評斷啦,話都不多說一句)

如果轉進一層,瞭解到“橐籥”與風箱的作用,那麼,便可明白老子所說的“多言數窮,不如守中”的話,並不完全是教人不可開口說話。只是說所當說的,說過便休,不立涯岸。不可多說,不可不說。便是言滿天下無口過,才是守中的道理,才與後文老子所說“善言無瑕謫”的意旨相符。否則,老子又何須多言自著五千文呢!譬如風箱,在當用的時候,便鼓動成風,助人成事。如不得其時,不需要的時候,便悠然止息,緘默無事。倘使如“灌夫罵座,禰衡擊鼓”,說來無補於事,那便有違“多言數窮,不如守中”的明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