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教師

教案學情分析怎麼寫

教案學情分析怎麼寫(通用5篇)

編寫教案的繁簡,一般是有經驗的教師寫得簡略些,而新教師寫得詳細些。那麼教案學情分析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案學情分析怎麼寫(通用5篇)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案學情分析怎麼寫 篇1

教學設計時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是學情分析。學情分析是教學目標的設定的基礎,是教學內容分析的依據,也是教學過程將教學設計用於實踐的依據。

1.學情分析的理解。

1.1學情的內含。

學情是指學生在學習新知識之前已經具備的知識結構和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體現出來的個性的差異。

1.2學情分析的必要性。

學情的內含較廣,具體包括的內容可以從這幾個方面來說:學生現有的成績分析,這裡的成績是指:各類測試的成績質量分析,學生在即將要學習新知識時已經具備的知識基礎;學生現有成績的成因分析,這裡的成因指的是:造成學生現狀的各種原因的分析;學生現狀的非智力因素的分析,這裡包含:家庭、性格、特長、愛好等的綜合考慮。這裡提到的只是簡單的幾個方面,其實在做學情分析的時候,分析越全面,就會越準確,對於教師採取更叫有效的教學方式和策略更加有利。

學情分析是為教學目標的設定打好基礎,沒有學情分析的教學目標,可以說就是空中樓閣,只有真正瞭解了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知識經驗和學生認知心理特徵,才能確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同領域和不同的學習活動中的現有發展區和最近發展區。

學情分析是教學內容分析的依據,尤其是對教材的分析。老師們在使用教材教學生,不要理解為老師是在教教材。沒有學情分析的教學內容確定是沒有具體的方向,只有針對具體的學生群體的個性特徵,才能夠確定每個部分的教學的重點、難點和關鍵點。

學情分析才能指導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具體實踐,我們在教案中有一些課堂教學中的預設,但是我們在課堂實踐的時候,肯定有較多的生成,教師要根據學情分析確定的重難點,不斷地調整我們的生成,使得這些生成要為解決重點和難點服務,使我們在課堂教學中的三維目標得到順利的實現。

2.教師如何學會做好學情分析。

每個老師在學習新知識前,針對本節知識或者是本單元大的知識的教學內容,確定學生需要掌握哪些內容、哪些知識,也要分析學生需要具備哪些生活的經驗。然後分析學生是否已經具備這樣的知識和經驗。例如:在數學上有一章內容是不等式,在不等式中要講一個重要不等式,有的老師在教學設計的時候,就以一個顧客到金店買金項鍊為例引入,這樣的例子會給學生帶來不良的影響,一是看到商人都好像是奸商,不能公平對待所有顧客。另一方面高中學生沒有幾個有到金店買過金項鍊的經歷,學生沒有這樣的生活經驗。說得更加直白一點,這樣的教學設計就是故弄玄虛,三維目標沒有達成。

每一個老師在接手一個陌生的班級的時候,都應該向以前的該班教師請教該班學生的該學科的學習狀況,學生在認知方式與認知習慣等方面的具體情況。新教師還可以透過適當的問卷調查瞭解學生對該學科的教師授課方式的建議,瞭解學生在該學科的知識儲備等情況。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的備課本應該做到:備課之前透過學生的座談或是個別的談話的形式瞭解學生詳細的情況,包括學生已有知識框架,學生所需學習的東西,換句話說要知道學生在學習上的需求,透過學生的作業留言的方式瞭解學生在學習中的困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透過“觀察、提問、追問、交流、討論”等方式時刻關注學生帶餓學習動態。

學情分析具體而言,主要可以是分析下面的幾個問題:

(1)學生是否具備了學習新知識的必備知識和技能;(學生如果不具備時,應該透過什麼方式可以彌補,如果彌補需要掌握到什麼程度。如果具備了,應該回憶什麼?)

(2)學生透過課前自主學習,學生是否已經瞭解新課的有關內容,瞭解了多少,達到什麼程度,急需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3)教師在課堂上要如何點撥和引導才達到較好的效果,如何確定每一節課的重點和難點。

(4)教師在課前一定要明白的是:哪些內容會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思維,成為課堂的亮點或學生的興趣。

3.關於學情分析的一點說明。

在教學設計中,學情分析很重要而且很必要。教師的每一堂課一定要認真做好,並落到實處。只有有了詳實的學情分析,才有高效課堂的構建。也許我們有不少老師會說:我都教書這麼多年了,從來就沒有做過學情分析,看我還是教出了比較優秀的學生。其實這是不正確的認識,這樣的老師是做了學情分析的,以前不是在提“備課時一定要備教材、備學生”的說法,其中被學生就是學情分析的意思。現在新課改背景下,要求師生一起成長,其實就是教師和學生在課改中不斷地獲取自己學要的養分。

教案學情分析怎麼寫 篇2

教學的物件是學生,教師在備課或搞教學設計的過程中,關注學生情況應該是天經地義、理所當然的事情,這既反映教師教學設計的基本出發點,也體現了教師是否切實將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學理念落到實處,所以,學情分析是教好一堂課的前提和關鍵。很多老師按常規備課、寫教案、做教學設計,教案寫得很好而教學效果不佳,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脫離教學實際(特別是學生實際)。按照認知建構的觀點,學習過程是知識不斷重建的過程,這一過程必須以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為基礎。因此,教師在教學設計中,必須要認真分析學生的情況,這樣的教學才能有的放矢。

許多教師(包括一些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在教案、教學設計比賽和說課比賽中,對“學情分析”這一環節感到茫然,不知從何處下手進行分析,於是就出現“學情分析”空缺或貧乏現象,這也是教師教學教學基本功缺陷的一種體現。學情涉及的內容非常寬廣,學生各方面情況都有可能影響學生的學習。學生現有的知識結構、學生的興趣點、學生的思維情況、學生的認知狀態和發展規律,學生生理心理狀況、學生個性及其發展狀態和發展前景,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學習時間、學習效果,學生的生活環境,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兒童已經達到的發展水平與兒童可能達到的發展水平之間的距離)、學生感受、學生成功感等都是進行學情分析的切入點。學情分析主要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

1、分析學生原有的認知基礎:即學生學習該內容時所具備的與該內容相聯絡的知識、技能、方法、能力等,以確定的新課的起點,做好承上啟下、新舊知識有機銜接工作。如對《植物的分類》一節課的學情分析:在學習本知識前,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植物學知識基礎,也有一定的日常生活中分類的基礎。初一學生思維比較活躍,敢於討論和發表自己的看法,對於植物學這門課也充滿興趣。但是,學生們雖有的植物學知識,並不是按照分類系統來學習的,而是以形態、結構和生理這一主線來學習的,同時對於書中涉及到的植物名稱,學生可能會遺忘的較多,從而導致學生學習難度加大。為此,上課時教師要做好適當的架橋鋪路工作。

2、分析學生的個體差異:經常聽到教師感嘆,現在的學生越來越難教了!原因是現代學生的個體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學生由於遺傳素質、社會環境、家庭條件和生活經歷的不同,形成了獨特的個性。有的主要來自先天、有的主要是後天,教師只有瞭解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學上才能有的放矢。學生的個體差異主要從學習習慣、學習興趣、知識基礎、學習能力、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如:我們學校原是廠礦企業子弟學校,學生來源較廣,一部分來自城裡、一部分來自農村、一部分來自周圍的廠礦企業。農村學生接觸的植物比較多,具有相當豐富的植物知識,但平時所叫植物的名稱與書本上並不完全相同;城裡學生接觸大自然的機會相對比較少,有關植物的知識感性認識主要來源於家裡的花草及生活區周圍的樹木,相對比較貧乏;廠礦企業學生地處農村,企業綠化搞得好,又有公園,平時能看到植物比較多,可沒有系統地去認識植物,但是他們的理論知識比較豐富。城裡學生和企業子弟由於受家庭和學校影響,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農村學生學習的習慣相對稍遜。為此,好上好《植物的分類》一課,需要許多直觀的植物知識材料和多種教學方法組合。

3、瞭解學生的生理、心理:初中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較低,對教材中概念、原理、規律等知識的`理解比較困難;初中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強,精力旺盛,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初中生正處在身心發展、成長過程中,其情緒、情感、思維、意志、能力及性格還極不穩定和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變性。透過分析瞭解他們當時的生理心理與學習該內容是否相匹配及可能產生的知識誤區,充分預見可能存在的問題,對課堂上有針對地加以分析,使教學工作具有較強的預見性、針對性和功效性。

4、瞭解學生對本學科學習的方法掌握情況:教學過程不僅需要教師的活動,而且更需要學生的活動,只有教師教得最最佳化和學生學得最最佳化融合在一起,才能保證教學效果的最最佳化。陶行知說過,好的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第斯多惠也說過,不好的教師是轉述真理,好的教師是叫學生去發現真理。由此可見,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是非常必要的,它是提高課堂有效教學的必要條件。不同年級段的學生都有自己的一套學習方法,不同的教學內容需要不同的學習方法,教師只有事先了解學生對本學科學習的方法掌握情況,才能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進行相應的學法指導,才能創造出教學效果的最最佳化。

5、分析學習知識時可能要遇到的困難:學生在學習中可能遇到的的問題和阻力往往會成為他們進一步學習的困難與發展的障礙,教師如果能及時發現這些困難與障礙,並且能夠及時地幫助學生克服這些困難和障礙,學生就能獲得真實的發展。因此,在備課中要努力去關注和發現學生在學習中可能存在的困難和障礙,具體分析這些困難和障礙產生的原因,思考相應的具體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如在“變態根、變態莖”等知識的學習中,由於變態根和變態莖遠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對其缺乏感性認識,加之變態根和變態莖外形相近和相似,不但學生容易混淆、容易發生誤解,教師也會產生類似情況。為此,在課堂教學中,要運用實物或直觀教具,透過反覆比較來加強學生的感性認識,讓學生真正理解變態根和變態莖本質區別,以達到區分變態根和變態莖的目的。

教師要想使自己的教學效果達到最佳狀態,必須要分析好學生的實際情況。學情分析既要分析學生的整體具有的特點,同時更要分析學生間的個體差異,要具體分析,切忌空泛化。不同特點的學生,對教材的興趣點、關注點不同,這種現象普遍存在於我們的學生身上,我們做教師的要加以理解,要多角度、多層次、多方位地實施教學。

教案學情分析怎麼寫 篇3

非洲不僅植物世界是彩色的,動物世界也是彩色的。在扎伊爾維龍加天然動物園裡,有七彩的巨蟒、黑白相間的斑馬,有數不清的紅羽鳥、各種顏色交織的五彩鳥,有美麗溫順的梅花鹿,更有非洲雄獅、河馬、金錢豹和象群。也許你會說,這些動物在我國的動物園大都會看到。

磁場指瑕

原文“彩色”不足而“品種”有餘。

一句“非洲不僅植物世界是彩色的,動物世界也是彩色的”起了總述作用,下文應是詳述動物世界如何“彩色”的了。

它的下文列舉了九種動物,卻只說了三種動物的色彩——巨蟒、斑馬、五彩鳥,而沒說其它六種動物的色彩——紅羽鳥、梅花鹿、非洲雄獅、河馬、金錢豹、象群。這可見它的口徑不在“彩色”了。

梅花是什麼顏色的?梅花有粉紅、白、紅等顏色。梅花鹿呢?也是粉紅、白、紅等顏色的嗎?不是的。

梅花鹿,“夏季毛慄紅色,背部有白斑,冬季毛變成棕黃色,白斑變得不明顯”

(《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簡稱《現漢》,928頁)。

河馬像河水般碧綠色或渾黃色的嗎?不是的。

河馬,“黑褐色”(《現漢》,552頁)。

把列舉的動物的顏色全都說出來,不才是緊扣“動物世界也是彩色”的嗎?

紅羽鳥,為什麼不說它的羽毛紅得怎麼樣或像什麼那樣紅,從而突出色彩呢?“數不清”與“色彩”有什麼聯想呢?

“美麗溫順”,是從性格角度修飾“梅花鹿”,這會給人的顏色的再現嗎?或者說會給人的色彩的啟迪嗎?

原文最後一句“也許你會說,這些動物在我國的動物園大都會看到”,至此,中心已移到說動物品種的繁多而不是動物色彩的豐富了——好一個乾坤大挪移。

如果原文第一句改為“非洲不僅植物世界是多樣的,動物世界也是多樣的”,那麼,它的下文這樣也可以。

教案學情分析怎麼寫 篇4

一、教後反思(再備課)的基本活動專案

一般說來,教後反思(再備課)可著重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

(一)反思課堂中問題情境設計的趣味性、典型性與層次性

課堂教學中啟迪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能力是在一個接一個的問題情境和問題解決中實現的。為了使學生積極地進入思維狀態並能獲得成果,所設計的問題必須是典型的、有趣的和具有層次性的,要符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而這些在經歷了教學實踐後,當然就有了更深的體會和更好的改進。此時,再反思和進行教案的改進,就變得更有針對性。

(二)反思解題方法、解題結果、問題延伸與突發問題的處理

教學時,在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學生往往會迸發出許多思維的火花--新穎的觀點、巧妙的構思、多樣的解法、問題的延伸,也會產生一些認識上的錯誤,這些往往又是教師始料不及的突發性問題。教師在課堂上要珍惜、利用這些思維的火花及認識的錯誤,因勢利導加以探究,教後更應從科學性、嚴謹性與學科的意義等方面去反思、審視它們,分析學生思維的火花及認識錯誤形成的原因,總結因勢利導的最佳化方法和處理突發發現問題的靈活技巧,然後加以整理記錄(再備課),使以後的教學胸有成竹。

(三)反思教學方法和師生情感交流方式是否合理、得當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一節課的成功與否,首先取決於本課的教法設計和實施,也取決於師生情感交流是否順暢得當。對某一教學內容,教師採用哪種方法更合適有效--是啟發講授還是激勵探討,是講練結合還是指導自學,是實驗演示還是實驗操作……採用的教法能否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和參與興趣,能否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是否有利於學生的知識掌握和能力發展,是否有利於師生的情感交流,是否體現了以人為本、以學為主的新課程精神,這些在教後反思中也會得到較為清楚的回答。這樣,教師便能總結成功因素,分析失敗原因,堅持優良的或改進、改換不當的教法和情感交流方式。

二、教後記的基本內容

透過教學反思,教師可以將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結合起來,努力提高自己教學方式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可以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教後記是活頁教案中很不起眼的一小塊,寫好教後記首先是教師責任心的具體表現,是教師課堂教學自我反饋的一種好形式。

教後記其實就是教師在教完課後,對教學預案設計和實施過程進行回顧,總結和反思,將經驗、教訓等記錄下來,作為改進教學的依據和提煉教育科研課題的資料。它是對已完成教案的完善和補充,是課堂教學的總結和昇華,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升教師的教學業務水平,有著很重要的促進作用,教師(特別是新教師)必須重視並及時寫好教後記。

教後記的內容主要包括內容:

(一)記成功做法

即將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想目的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做法,如將形象貼切的比喻,巧妙的匯入新課,留有懸念的結束語,激發學生思維的提問等記錄下來。有時這可能僅僅是一句話,但它對今後的教學將提供最直接的參考。如教師講“遺傳”第一節時,以一個問題結尾:一對夫婦,男的是單眼皮、小眼睛,女的是雙眼皮、大眼睛,假如他們生了一個孩子,孩子應是什麼樣的眼睛?每當此時,學生的思維就異常活躍,七嘴八舌地開始爭論,表現出極大的興趣。這個結尾被任課教師記錄下來,並應用到以後的教學實踐當中,深受學生的歡迎。

(二)記失敗之處

記失敗之處就是將處理不當的教學重點、難點,安排不妥的教學內容,方法陳舊、演示失敗、指導不力、知識性的錯誤,教案與實際教學脫節,以及當堂沒有處理好的學生的問題等等記錄下來,使之成為以後教學應吸取的教訓。

其實,教學是遺憾的藝術,即使最成功的教學過程,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把這些“敗筆”記錄下來,認真反思,仔細查詢根源,尋求對策,以免重犯,教學必然日臻完善。

(三)記教學機智

就是把授課過程中偶然出現的靈感或解決問題的方法記下來,供以後參考。課堂教學中常會有這樣的情況,當學生對某一問題產生錯誤認識時,若教師總是簡單地予以否定,則難以令學生信服,甚至會產生逆反心理。這時如果順著學生錯誤的思路,誘導學生自己匯出錯誤結論,學生就會迷途知返。

(四)記學生問題

記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迷惑點,作業中暴露的欠缺點及在考試中出現的失分點,併力爭在短時期內有針對性地進行補救。教師要善於觀察和捕捉學生的反饋資訊,在上完一節課之後應及時與學生進行交流,傾聽學生對教學的意見和建議,及時記錄下來,這對於改進教學是非常必要的。

(五)記學生見解

即把學生“智慧的火花”(如獨到的見解,好的思路)記下來,為今後教學補充新鮮血液。對於一些錯誤見解,只要它存在普遍性,當堂剖析也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教案學情分析怎麼寫 篇5

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撰寫活動設計是備課的重要環節。教案寫得好,目標明確、條理清晰、層次分明,那麼在教案的實施過程即上課時就能得心應手、有條不紊、中心明確。反之,則條理不清、輕重不分,教者思緒不明,學者一頭霧水,就不能達到好的教學效果。可見,寫好活動設計是上好課的重要前提,那麼,怎麼樣才能準備好一個好的教案呢,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考慮。

一、教材的選擇

我們選擇教材要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一節課的內容深了、淺了、多了、少了,都是不恰當的,只有選擇適合幼兒年齡特點,能引發幼兒興趣的教學內容,才能先發制人,從根本上達到教育的目的。

二、目標的確定

目標的制定原則上要從孩子的實際情況出發,確定一個活動目標主要從三個方面來確定:

1、認知

2、能力

3、情感

如兒歌《過橋》的目標是:

1、學習口齒清楚、聲音自然地朗讀詩歌。

2、嘗試簡單地仿編。

3、體驗活動的樂趣。

目標1學習朗讀、學習兒歌是知識層面的,是知識的積累和鞏固;

目標2嘗試簡單地仿編是能力層面的,是能力的提高和鍛鍊;

目標3體驗活動的樂趣是情感層面的,是情緒的體驗和表達。

當然,在確定目標時雖然基本是從以上三個方面來考慮,但也不是說每個活動設計都是這樣三條目標,有時候也可以結合起來,而且可以根據每個活動的側重點來安排目標的前後。如兒歌《太陽和月亮》的目標就是這樣的:

1、能積極地參與活動,體驗詩歌帶來的樂趣。

2、嘗試創編詩歌,激發幼兒的創造精神。

目標1中參與和體驗就包含了知識和情感兩方面的內容,參與活動就是在活動中學習兒歌,完成知識上的學習和積累;體驗樂趣就是情感方面的感受。目標2中的創編和激發就是能力方面的培養,使幼兒的創造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創造精神也有了開拓。而且在兩個目標中顯然體驗是更為重要的,因此放在第一目標中。也就是說,在不同的活動中,有時候是知識目標最為重要的,有時候是情感目標最為重要的,而有時候是能力目標最為重要的,可以在目標的排序中體現出來。如果是三者並重的,那就可以按照知識、能力、情感來排列。

三、流程的設計

流程的安排正如做菜的順序,是先放主料還是先放佐料,放佐料時是先放姜蒜還是先放酒醋都是有講究的,放得好放得適時則色美味鮮,入口回味無窮;若放料放得不好則食慾全無,再好的營養再好的材料也是付之東流,失去應有的價值。

一堂課能不能在第一時間引發幼兒的興趣,開場的第一環節很重要。引題能不能先聲奪人,對一堂課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這第一炮一定要打響打好而且要打得準確,把孩子的注意力最大力度的吸引過來。

一般在引題後就是重點內容的學習了,這裡有一個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由表及裡的過程。也就是說要教之有法,要讓幼兒學得開心,學有所得。而怎麼教、怎麼學就看你活動過程怎麼去設計。所以在設計的過程中還有老師的許多隱性因素滲透在設計中,自己的心中一定要明白這個環節要安排在哪裡,要如何安排,為什麼要這樣安排,只有做到設計時的心中有數,才能做到上課時的運用自如。

在活動的最後,我們很容易犯一個低階錯誤,即認為反正課已經完了,趕緊收場了事,殊不知這樣做很容易造成頭重腳輕、牛頭蛇尾的感覺,所以在最後的環節也一定要從容不迫、有始有終,最好能與開場相呼應,使整個活動有圓滿的感覺。而且在整個活動設計中要有一條主線貫穿始終,使整節課條理清晰,不要中餐西餐滿堂彩,一會兒用筷子一會兒用刀叉,造成不必要的混亂。

在每一個活動中都有一個學習、鞏固、提升、遷移的過程。一個好的活動設計在結束時也是留有懸念的,一節好課上完了也不應該是嘎然而止,而應該是餘味無窮,意猶未盡。

四、教具的準備

教具是為教學服務,所以宜精不宜多,宜巧不宜花,每一件教具都要用在刀刃上。教具的設計和準備即要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更要考慮課的需要。

教具的份量要足,但不要多了,多了容易引起不必要的麻煩。教具的製作要精巧,但不要花俏。可以利用現成的實物,也可以利用廢舊物品製作,但絕不可粗製濫造,以免給人造成不負責任的感覺。但也不必太多花俏,既浪費時間,又容易分散幼兒的注意力,甚至有時候會中看不中用。

在寫教案時只要把本課有關的教具寫清楚就好了,當然,教案裡寫到的準備並不單單只是教具的準備,還包括幼兒的知識準備,如有一些特殊的活動還要有天氣準備等等。

五、教案的要素

一個完整的活動設計包含四個要素,即上面說到的四個大點:

1、設計意圖,也可以是教材分析

2、活動目標

3、活動準備

4、活動過程

如有必要,還可以加上第五點:活動延伸。

總之,要寫好教案,首先要選擇適合各年齡層次的幼兒學習的教材,然後對教材進行深入的分析,慎重地確定活動的目標,圍繞目標展開流程設計,每一個環節都要切實為目標服務,以達到教得輕鬆、學得開心的目的,每一次活動都能真正讓幼兒得到應有的提高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