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品德教師工作計劃
教學要面向學生的生活實際,採取豐富的、直觀的、靈活的、開放的教學方式,給學生大量動手、動腦、動口的機會,使學生在多種多樣的活動中促進個體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下面是小學品德教師工作計劃,歡迎閱讀。
小學品德教師工作計劃
品德與生活(社會)是小學開設的一門以學生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活動型綜合課程。為了儘快實現課程目標促進學生髮展,更快更好的促進我校的品德教育教學工作,以便培養出品的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新一代人才,特制定本學期品德與生活(社會)教研組計劃:
一、指導思想:
新學期品德與生活(社會)學科教研工作以起始學年實施新課程為重點,本著“解讀課標、打造理念;備課指導、解剖教材;教學引領、示範研討;課題研究、全面提升”的新課程實施原則,與教師一起探討、實施新課程;力爭做到觀念轉變行為化,做好新舊教材的接軌工作,以促進教研工作有新突破。本學期繼續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和《品德與生活》新課程標準為指導思想,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以落實《中小學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為重點,繼續轉變我校教師的教育觀念,積極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和教學科研,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人才觀、質量觀,以教學方式、學習方式為突破口,進一步提高我校《品德與生活》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本學期繼續開展教研活動。
二、教研工作的主要內容
本學期品德與生活(社會)教研工作的重點是:認真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以課程、課堂教學改革為研究中心,以探索教法、研究學法為主要內容,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為目的,逐步成熟於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品德與生活(社會)課程,真正起到最佳化學生的品德與行為的作用。
三、教研工作的目標:
1、認真貫徹執行新的《課程標準》,繼續轉變自身的教育教學觀念、樹立正確的人材觀、教育觀和質量觀。
2、透過對教法、學法的研究,在已有研究基礎上進一步對活動化、生活化、主題化學習方式開展更深入的研究和嘗試。以新的課程標準作為研究標準,鼓勵合作學習,相互交流互動學習,培養學生的提問意識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真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落實德育的首要地位,使學生對思想品德的知識理解內化為自覺的言行,達到表裡如一、言行一致。
3、在進行教育教學改革的同時我們也會重視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並在這一過程中充分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對學習效率的影響。
4、本教研組在本學期教研工作中力求出重點,抓住學生評價這一薄弱環節作為我們這一年教研活動的重點,根據新的課程標準的要求有針對性的研究適合的評價法。
5、以落實《中小學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為重點,研討如何對學生課後實踐進行督促,使學生形成良好得行為習慣與道德素養。
四、教研工作措施:
1、認真貫徹執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繼續驗證學科課程標準,繼續轉變教師的教育思想,明確各學科在素質教育體系中的獨特價值,徹底消除教師潛意識中的“主科”與“副科”之分的學科歧視現象。在教師中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人才觀、學生觀和質量觀組織教師學習新課程標準,並要求寫出心得體會,讓新的觀念深入教師的心。
組織本組教師學習新課程標準,掌握新要求和新作法,瞭解如今前沿的教育思想和教學方法。
2、擬定教研工作計劃和方案及具體的活動時間,以保證活動的正常開展。
在活動中主要分為教學法和教研改革的研究:教學法主要針對德育課程的教材進行分析和研究選定適合本年段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教學法。教研課題主要對本課題中主要的問題進行劃分,分為各組員各自進行嘗試和研究,在下次教研活動中共同進行研究得出經驗。
3、在學校教科室的指導和幫助下開展教研活動,鼓勵教師撰寫教研論文向各級刊物投稿,積極參加各級和各類競賽活動。每次教研活動要求按時出席,認真參與,活動後均要寫出有一定價值的心得體會。
4、加強對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轉變的研究。努力開展課堂教學研討活動。研討內容包括課堂教學、教學反思、教學評價與感悟等,使學科教師在聽課、交流、反思的互動學習中專業化水平有所提高。在課堂教學中全面貫徹新課程理念,就如何創設教學情景;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如何開展交流、討論;怎樣指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怎樣進行發展性評價等實驗教師感到困惑的問題,廣泛開展研討,探究活動化、生活化、主題化學習方式的應用與實踐,推進我校德育課程課改的不斷深入。
5、加強學習,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發揮教研工作的指導服務功能,力爭透過校本教研培訓,使學科教學有創新,做到培訓真正為教學服務。 加強教師自身研讀能力的提高,要求全體教師深入學習優秀文章,並要求教師每次學習過後寫出心得體會,以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
6、深入開展課改學科過程性評價的研究.組織實驗教師研究各學科過程性評價的方案,設計評價量表,以及具體的操作過程等。
7、努力滲透廉政教育,讓廉政教育走近小學生的身邊;努力在學科教學的同時滲透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使《中小學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真正落到實處,與學生及家長、班主任與任課教師形成“四結合”網路一起探討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五、教研組內成員及任課情況分析
分管領導:
教研組長:
成員: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四年級
五年級
從上述情況看,本教研組除吳加梅老師年齡比較大以外,其他教師都是中青年教師。不管是老年教師還是中青年教師都對教學工作充滿了熱情,他們教學態度端正,教學思想進步,教學方法新穎,教學經驗豐富。
六、活動安排
周次 活動內容 成員
1 學習教材、制定計劃(備課) 各年級教師
2 交流計劃 所有教師
3 組織學習縣教學常規要求 所有教師
4 說課、聽評課(低年級教法研究) 所有教師
5 教學研討會 所有教師
6 說課、聽評課(中年級教法研究) 所有教師
7 學習先進教育理論 所有教師
8 教學方法研究 所有教師
9 鎮品德與社會(生活)教研會 所有教師
10 說課、聽評課(高年級教法研究) 所有教師
11 撰寫教學案例、研究教學方法 所有教師
12 說課、聽評課(低年級教法研究) 所有教師
14 學習教育理論 所有教師
16 說課、聽評課(中年級教法研究) 所有教師
17 研究教學方法 所有教師
18 課堂教學改革總結 所有教師
19 研究複習 各年級教師
20交流德育論文,交流教學與學習心得。所有教師
21 期末複習
總之,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學科教研工作力爭立足課改、專業發展、依託網路、課題牽動,紮實有效地完成本年度工作。
小學品德教師工作計劃
一、 指導思想
本學期我校小學品德與生活、社會教研工作繼續以新理念為指導,以課堂為基地,進一步發揮教師的創新精神和探究積極性,紮實開展教學理念轉化為教學操作行為的研究。遵循教育教學規律,貫徹落實學科教學建議,深入開展課堂教學研究。營造良好的教研氛圍,積極實施素質教育,為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教育科學文化素質,培養健全人格而努力。
二、主要工作
隨著品德與生活新課程的實施,對小學品德與生活、社會學科的重視程度日益加強。在過去的一學期中,我校青年教師在市教研室組織的評優課活動取得了一等獎的好成績。今年秋季,我校一、二年級將全面使用品德與生活教材,三、四、五、六年級將使用品德與社會教材,要求廣大教師不斷加強理論學習,更新教育觀念,建立開放的課程視角,實施開放的課堂教學,切實轉變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把握和落實課程目標,探索綜合課程新天地
促進課程綜合化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亮點之一,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的綜合課程。教師在教學中應全面把握教學目標,透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根據課程性質,從教學內容的開發、教學方式的運用和教學評價的選擇等方面探索綜合課程的新天地。
1.教學內容的綜合性
兒童生活的綜合性決定了以兒童生活為基礎的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內容的綜合性。教學中,教師應依據教材提供的範例,積極開發綜合的教學內容。要注重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的聯絡,把靜態的教學內容和學生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聯絡起來;消除學科界限,與其他學科教學內容緊密結合;積極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儘可能使現代化教學技術與本課程教學有機結合,豐富課程資源。
2.教學方式的開放性
教學要面向學生的生活實際,採取豐富的、直觀的、靈活的、開放的教學方式,給學生大量動手、動腦、動口的`機會,使學生在多種多樣的活動中促進個體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活動形式可以是單一的,也可以幾種形式結合使用;教學活動時間的安排應靈活機動,根據主題內容,可在一課時內完成,也可以持續幾課時或一段時間;可在課堂上完成,也可以與其他教育活動,如少先隊活動、班隊活動、節日慶祝活動等相結合,相互促進,資源共享,實現綜合教育效益
3.教學評價的靈活性
教學評價要從每個學生的原有基礎出發,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各發面的表現進行綜合性評價,包括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和方法、學習結果的評價。教師應根據具體情況靈活使用評價方式方法。可以教師進行教學活動、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目的,既要有學生的調查記錄、自我評價,又有家長、教師和同學的評價寄語,可以說是建立學生個人的小小資料檔案冊。五至六年級使用的是思想品德和社會教材,教師要在新課程理念的引領下,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也可以將校本課程中的相關內容帶進思品、社會課堂,用好老教材,走好課堂教學的新路子。
(二)加強校本培訓與研究,不斷壯大骨幹教師隊伍
1.加強校本培訓與研究
新一輪課程改革提出了眾多新的教學理念、教學要求、教學方式,並要求逐步轉化成廣大教師的教學行為。校本教學研究作為理念與實踐之間的橋樑,有助於提高教師的教學實踐水平。應積極開展相應的校本培訓,對本課程的課程標準、教材編排特點等進行系統的學習和了解。加強對教師基本素養和綜合素質的訓練,提高教師把握教材、精心設計活動、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等方面的能力。
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為增強對學科教學的研究,在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師資的配備上努力實現相對集中、相對穩定、相對專業化,即一個年級由一至兩位教師負責執教,便於穩定任課教師隊伍和青年教師的培養。學校要給青年教師多創設亮相、展示的機會,促進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不斷壯大我校小學思品、社會骨幹教師隊伍。
(三)規範和最佳化教研製度,提高教研活動實效
根據縣局要求,今後應進一步規範教研組活動,除時間、數量上保證外,應注重活動質量和實效。積極創設教研氛圍,開展說課、研課、教學基本功競賽等活動,也可以採取教學沙龍、每月議題討論等形式加強研討。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在學習反思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四)嚴格教學常規,積極貫徹“五認真”工作要求
在教育局、教研室組織的教學調研、教學工作檢查中,總能多多少少發現教學“五認真”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備課數量不足,品德與社會填圖冊作業的批改與反饋不夠認真。有的教師甚至在品德課上進行其他學科的教學,沒有完成學期教學內容。我們應加強教學常規的檢查工作,在品德學科的專課專用、改進備課形式、認真批改作業等方面加強監督與檢查。在新課程的背景下,我們要充分抓住機遇,加強理論學習,不斷反思與總結,在新的學年裡,使我校小學品德、社會學科教學水平向更高層次發展!
二、 主要活動安排
三月份:
各任課教師按備課組制定各年級的教學計劃。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年級組互相聽評課。
四月份:
1 上好涵化教育模式課,進行教學評析,寫好教學反思。
2 一、二年級老師看《找長處》,寫好反思交流。
五月份:
1 觀看優質錄象課《規則在哪裡》,進行評析。
2 三、四、五、六年級任課老師教學經驗經驗交流。
六月份:
1 觀看優質錄象課《不說話的朋友》,進行評析寫好反思。
2 做好期末複習工作。
3 上交省、市、縣學會論文評比
七月份:
1 學期工作總結。
2 寫好教學回顧與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