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哲理故事> 寫寧贏拒從的哲理故事

寫寧贏拒從的哲理故事

寫寧贏拒從的哲理故事

  春秋戰國時期,晉襄公手下有個大臣叫陽處父。此人平時喜歡高談闊論,又好自以為是地教訓他人,擺出一副有知識和學問的樣子。

  有一次,晉襄公派他到其他諸侯國訪問,回來的時候路過魯國的寧城。

  寧城有個叫寧贏的`人,跟他交談後,認為他非常有學問,打算陪他一起同行。可是,走了幾天後,寧贏卻離開陽處父獨自一人回家了。寧贏的妻子見他回來,感到很納悶兒,便問他為什麼這麼快就回來了。

  寧贏回答:我同陽處父這個人相處幾天後,發現他這個人就像一棵樹,花雖然開得好看,可就是不結果子。

  寧贏嘆了口氣,頗為感慨地說:華而不實,怨之所聚也。

  寧贏的妻子問:為什麼要說這樣的話呢?

  寧贏解釋道:陽處父這個人說起話來是滔滔不絕,頭頭是道,口若懸河,開始接觸時感覺他非常有學識,容易產生好感,讓人佩服;但是接觸時間長了之後,發現他這種人其實是華而不實的,沒真才實學。時間一長這種人就會露底,露底了別人定會怨恨他,積怨多了,我再跟著他,不僅不能得到好處,還可能會受到牽連。所以,我就提前回來了。 寧贏的妻子聽了點點頭。

  事實正如寧贏所說的那樣,一年後,陽處父因為說話華而不實被人殺了。

  一個人結交朋友,特別是選擇哪一類人作為朋友至關重要。

  選對了是一輩子的幸福,選錯了是一種災難,甚至還會跟著丟掉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