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一年級作文> 關於一年級端午節作文集錦9篇

一年級端午節作文

關於一年級端午節作文集錦9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一年級端午節作文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年級端午節作文 篇1

  今天和媽媽一起去逛超市的時候,發現超市裡擺滿了一貨架的粽子。

  我很好奇,為什麼以前都是放一些促銷品的區域,現在竟然擺放了那麼多的粽子。我很好奇地問了媽媽,媽媽跟我說,是馬上就要過端午節的原因。

  我一聽心裡高興極了。在我的記憶裡,每到了端午節快要來臨的時候,媽媽和姥姥都要在菜市場上買粽葉,在家裡包粽子。家裡包的粽子可好吃了,我最喜歡吃粽子裡面的蜜棗了,十分的香甜可口。一想到就要吃到家裡包的粽子的時候,我的口水都快流出來了。

  真希望時間能夠快點過,趕緊讓我吃上粽子啊。

一年級端午節作文 篇2

  今年的端午節,我也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奶奶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粽子。包粽子,首先要把粽葉洗乾淨,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綠豆、肉等做餡,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粽葉摺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稜角。然後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後把粽葉包著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狀。奶奶告訴我,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後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奶奶就不止一次看著我的“傑作”發笑:“這,這能叫粽子嗎?你讓細線系在什麼地方啊?”我在想粽子包出四個稜角是方便用細線繫著掛起來的,怎麼這世界上就沒有圓粽子呢?經過千辛萬苦,我的粽子總算包好了。放到鍋裡煮的時候,我不停地開啟蓋子,嘴裡還念著“好了沒有、好了沒有。”把家裡人逗得哈哈大笑。終於粽子出鍋了,我狼吞虎嚥的吃著自己包的粽子,心想:我的粽子雖然難看,但太好吃了!

  這真是難忘的端午節呀!

  xx小學六年級:xx

一年級端午節作文 篇3

  端午節的習俗總少不了吃粽子,粽子的味道甜甜的,外面包著一層層竹葉,裡面有各種各樣的餡兒。

  說到粽子,我還有一個故事,在兩千多年以前,也是農曆的'五月初五,屈原抱石投江,老百姓聽到這個訊息每家每戶包粽子,來到江邊把粽子都扔進了江裡,用這種方法來保護屈原的屍體。

  粽子分為兩種,有圓筒形的叫竹筒粽,一種是三角形的叫竹葉粽。家人還給孩子戴五絲線,頭上畫“王”字,在家門上插艾草……端午節的風俗還真不少。

  我愛端午節!

一年級端午節作文 篇4

  端午節是我國比較重要的節日之一。它是為了紀念古代愛國詩人屈原,伍子胥等人流傳下來的活動。

  每到端午節的時候,江南大部分地區都會組織各種各樣的紀念動比如:賽龍舟,祭祀活動,抬屈原像上街遊行……

  今年,由於我們家鄉的河水比較淺,所以沒有舉辦賽龍舟這項活動。但舉辦了盛大的遊街活動,這次舉辦的活動比往年更加熱鬧,長長的隊伍浩浩蕩蕩。遊街的隊伍最前面是舉著五顏六色彩旗的隊伍,後面跟著的是打腰鼓的隊伍,再後面的是抬著龍王和屈原像的隊伍,還有敲鑼打鼓的花燈的……

  當然,最典型的就是吃粽子了。每年這個時候,每家每戶都包粽子。我奶奶包的粽子可好吃了,快來嚐嚐我奶奶的手藝吧!

一年級端午節作文 篇5

  今年的端午節又到了!

  這一天,我和爺爺一起包粽子。我們首先把糯米泡在水裡,然後把棗洗乾淨,還準備好了幾片竹葉。開始包粽子了,我們先把竹葉弄成三角形的,然後放上兩顆大棗,再放上糯米,把竹葉包起來,最後用皮筋捆結實。把包好的粽子放在鍋裡煮了一會兒,粽子熟了,我們吃著自己包的粽子,真香啊!吃晚粽子,奶奶又給做了五絲線帶在手腕上。

  我喜歡端午節!

一年級端午節作文 篇6

  晚上,我請爺爺講端午節的來歷。飽學的爺爺用蒼老的聲音,穿越了遙遠的時空,將我帶到楚國。楚國時,朝廷無能,官員們魚肉百姓,人民怨聲四起。楚國走向衰落。當時,有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有著遠大的政治抱負,他連續幾次寫出改革朝綱的奏摺呈給皇帝。但是皇帝不但沒有采納屈原的正確主張,還把他拘禁起來......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屈原以死抗爭,毅然跳下滾滾汩羅河。屈原的愛國精神感動了人民。人們紛紛趕來,划著竹排小舟沿江找尋屈原,但尋找多日未果,就無奈地往河裡撒一些白米,希望魚兒們不吃屈原的屍體。可是米粒太小,也容易分散,魚吃不到怎麼辦?於是有人就想到包粽子的方法。用葦子葉捲成一個尖尖的小筒,往裡面塞上糯米,再用細細的馬蓮草纏好包成一個個粽子,丟進河裡,魚兒就可以吃飽,就不會吃屈原的屍體...為了世世代代紀念屈原,人們就把每年的五月初五--屈原跳河的日子作為端午節。後來,人們就以吃粽子,賽龍舟的方式,永遠紀念屈原。聽到這裡,我不禁流下了晶瑩的淚水...

一年級端午節作文 篇7

  今天是端午節,人們都吃粽子,粽子還有許多種餡兒呢。有豆沙的、紅棗的、八寶粥的……

  據說,屈原在兩千多年以前的農曆五月初五,跳進了汨羅江自殺了。百姓們自從知道這件事情以後,就划船打撈他的屍體,結果什麼也沒撈到,人們就劃龍船、扔粽子,引開魚蝦,以免傷害屈原的屍體。有的還把艾草點燃,燻走害蟲。

  端午節的習俗還有許多,畫“王子”、賽詩、演唱等等。

一年級端午節作文 篇8

  明天就是端午節了,大街上熱熱鬧鬧的;有的到親戚家串門,有的買了一大袋粽子,還有的商家在包粽子。好快樂的場景!

  當然,我們家也有必不可少的東西——粽子。現在去超市,還有賣粽葉的呢,牛!

  過節真快樂,雖然我不喜歡吃粽子,但我感受到了節日的氣氛。

一年級端午節作文 篇9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這是唐代文秀的《端午》。過幾天就是中國非常重要的節日——端午。

  我知道很多關於端午的來歷和傳說,在今天,我就來講給大家聽吧!我還有自己的真實事例!

  公元前229年,戰國時代楚秦奪霸權,詩人屈原列右大夫,很受楚國器重。後來,屈原的主張遭到上官大夫靳尚為首的守舊派的反對,他們不斷在楚懷王的面前詆譭屈原,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秦國攻佔了楚國八座城池,接著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昌死進宮陳述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郢都。楚懷王如期赴會,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鬱成疾,三年後客死於秦國。楚頃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能派兵攻打楚國,頃襄王倉惶撤離京城,秦兵攻佔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郢都攻破的噩耗後,萬念懼灰,仰天長吧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羅江,江上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說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屍體,同時拿來粽子、雞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還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藥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屍體免遭傷害,從此,每年5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划龍舟,投粽子,從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端午節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端午節亦稱端五,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午”也就如稱“初五”;“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五。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關於端午節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迄今為止,影響最廣大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都與屈原聯絡起來。俗說屈原投江以後當地人民怕其死,便駕舟奮力營救,因有競渡風俗,又說人們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為蛟龍所食,後因為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做成後來的粽子樣。

  儘管端午年年都過,但是關於端午節的來歷,卻不甚清楚,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諸說。一是紀念屈原說;二是迎濤神說;三是龍的節日說;四是惡月惡日京;五是夏至說。由於屈原的格藝超群,人們也願意把這一紀念日歸之於他,所以端午節的習俗有“吃粽子,賽龍舟”等等。

  端午節是家家戶戶口團圓、是最幸福的時候,到了這一天早上天不亮的時候,爸爸媽媽在門上掛上艾葉、香囊,媽媽會為我係上五彩線,保平安。我會和哥哥、妹妹、小弟一起玩耍,做遊戲。吃飯的時候到了,我來到飯桌前給大家都分上一個粽子,自己最後拿一個,把繩子解開,剝開葉子,就可以吃到裡面香香、軟軟的粽子了。大家有說有笑,非常開心。

  這就是我們的節日——端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