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議論文> 網路的議論文15篇

網路的議論文

網路的議論文15篇

  在學習和工作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論文了吧,藉助論文可以達到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目的。寫論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網路的議論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網路的議論文1

  最近經常和好朋友談及現實與網路的愛的區別,綜合了一些朋友的經歷,我在此發表一些個人觀點,與朋友們探討。

  網路中的愛,由於交流的雙方面對的是螢幕,感情透過虛無的網路去傳遞。在這種虛無中,會刻意地誇大自己的優點與長處,隱藏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展現在對方面前的一個被華麗光環所掩蓋的真實的自我。一個不善言辭的人,可以在網上侃侃而談;一個靦腆木納的人,可以盡情地表現出壓抑在內心深處的開朗活潑的個性。而螢幕的另一面的朋友也是如此,豬八戒可以被稱為帥哥,孫二孃也能被當成淑女。一切奢華美麗的詞藻,只要敢用,都可以如傾盆大雨一樣地砸向對方,想不暈都不行。網路戀情建立的很快,感情在短時間內迅速升溫,其熾熱的程度足以讓兩個人熔化,常常感覺相見恨晚,只恨相逢未嫁時。所有的哀怨、所有的思念、所有愛戀都透過虛無的網路去傳遞和溝通。可所有的網路戀情又經不起時間的考驗,長期的虛無會讓人生出許多的無望和猜忌,就像再潮溼陰暗的角落開出的花朵,雖然美麗誘人,但見不得陽光。一旦暴露於陽光之下,就會迅速凋謝枯萎。網路的戀情就好像沙漠裡的海市蜃樓,如幻似夢般地吸引著那些在沙漠裡迷途的飢渴難耐的途人。又好似在海灘上的沙雕,輝煌而宏偉,但經不起海浪的沖刷。一陣大浪過後,所有的美好瞬間就煙消雲散,海灘依然平滑如鏡,把所有的美好沖刷殆盡,就好像從來沒有發生過什麼似的。

  網路戀情,如果是一方在調侃另一方,那飽受煎熬痛苦的就是一個人。如果是雙方都投入了感情,那受傷的就一定是兩個人,在感情的遊戲裡,沒有勝者。

  現實中的愛,是經過長時間的相互瞭解和現實生活的溝通建立起來的,雖然不象網路戀情那樣,爆發出剎那間的美麗,但也會轟轟烈烈,攝人心魄。現實中的愛戀,就像山裡的清泉,四季流淌不息,永不間斷;現實中的愛戀,好像一潭靜靜的湖水,微風吹過,也會蕩起層層漣漪,在貌似平靜的湖面下,也會有暗流的湧動和激盪。真實的自我,袒露在陽光下面。沒有刻意地掩飾,沒有精心堆砌的詞藻,沒有肆意誇大的光環。愛戀的雙方以誠相待,那麼終將收穫美好甘甜的愛情果實。

  以上僅是我個人的見解,如有不到之處,敬請朋友指正。

網路的議論文2

  近年來,CP這個詞經常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比如這對CP太好磕了這CP我站了誰都別想拆我CP等等,可以說,談論CP已經成為了一種當下潮流。

  CP是coupling的縮寫,他的本意是指有戀愛關係的同人配對,最初在日本的同人漫畫中出現,現在已經被國人廣泛使用,而且範圍早已經超越了同人與漫畫兩個界線,更為常見的是用在影視作品中有感情成分的男女上。

  從這個詞的傳入與使用,其背後的因素除了全球化視野下文化的交流與快節奏的生活之外,還有當下人們的娛樂心理的影響。如果沒有全球化的這個前提,日本同人漫畫圈的CP文化便不會傳入到中國,也不會像如今這樣被廣泛接受並使用。全球化打通了各國文化交流的大門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快節奏的生活,特別是文化快餐方式,使得人們每天都在大腦過濾各種資訊,在這樣多元、多樣的環境下,更易於接受不同的文化特點,正所謂見得多了,也就不足為奇。此外,娛樂心理也佔據重要位置,在這種心理下,體現的是人們對放鬆、樂趣的追求,而作為網路文化中的CP是完全符合的,人們喜歡某某CP表現的是在某種意義上對他某種表現的滿足感,這種滿足感正是人們當時心裡所缺或需要的,也正是這種滿足感娛樂了身心。

網路的議論文3

  網路如同一張無形的大網,圍繞在我們身邊。同樣如同一把雙刃劍,有好亦有壞。但是,卻利大於弊。

  網路可以為我們帶來快捷和方便,在我們生活中與我們息息相關。而我與網路間也建立起一種難捨之情。

  當我遭遇困難之時,我可以運用網路來為自己排憂,找到答案。在學習上,不懂的問題,網路可以為你一一解決,其儲備量非常豐富,勝過與任何一個人。在生活上,遇到不如意的事,可以透過網路宣洩,從而改變心情,它可以連線世界任何一角落,它的能力無人能及。網路它隨時扮演著一個可有可無的角色,需要時,你會發現它,不需要時,你看不見它,但它卻依然不捨地陪在你身邊,靜靜的待著,等到你發現它為止。

  網路也可以為我帶來悠閒自在,快樂。當心情煩悶的時候,我可以上網聽聽音樂,緩解緩解內心的煩悶與痛苦;當我無聊的時候,我可以上網閱讀,網上閱讀省時快捷而方便。適度的上網,可以開拓我的眼界,使大千世界呈現在我面前;可以增長我的知識,增加我的課外儲存知識量。

  生活,身心健康所有益的事,不讓黑煙包圍著我,與網路謹慎認真地做一對好朋友。

  網路同時也教給了我許多,它讓我明白一切事物都有一定的可信度,並不都是無可置疑的。虛擬的網路中存在著欺騙行為;它讓人明白為人處事要仔細謹慎,不可以粗心大意,馬馬虎虎。

  網路是我們真摯的朋友,我們應該正確地認識它,從而使它對我們的用處發揮到極點。網路一定會成為我們心中的一個朋友。但是首先,必要正確認識它。

  網路成為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與網路一同成長。

網路的議論文4

  1、影響學生身心健康

  小學生正處於一個人身心成長的關鍵時期,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至關重要。沉迷於網路世界,一方面擠佔了課餘體育鍛煉和參與社會實踐的時間,不利於養成健康的體魄和參與社會實踐的能力。長期沉迷於網路遊戲,與人交流減少,或情緒不穩定,容易發脾氣;作息規律被打亂,精神不振;長時間盯在熒屏上,還可能造成用眼過度,導致視網膜損壞;醫務專家還指出,長時間沉溺網路遊戲會使人產生精神依賴,導致植物神經紊亂,體內激素水平失衡,使人免疫功能降低,引發心血管疾病、腸胃神經功能病、緊張性頭痛、焦慮、憂鬱等,甚至可能導致死亡。

  2、影響學業。

  在大多數中學生網路遊戲玩家中,有80%的同學成績處於中下水平。沉迷於遊戲中的小學生,幾乎無時無刻不想著遊戲中的情節,想著如何去戰勝別人,如何多練級數,甚至於如何去盜取別人的賬號等,長期地不思學習,以至於成績下滑。所以過度玩遊戲將導致:自我約束能力下降;學習興趣減少,效率降低,不按時完成作業,成績下降,嚴重者出現厭學、逃課、退學等。

  3、誘發學生犯罪問題。

  有些遊戲需要買“點卡”或充Q幣,有些學生則瞞著父母進網咖上網玩電腦遊戲,必然會巧立名目向父母索取,要不然就東拼西湊、挖空心思地弄錢,因此而走上了犯罪的不歸路,小學六年級作文《我對網路的看法作文1100字》。

  有的學生長期沉迷在虛擬的網路遊戲中,不需要面對現實中的挫折,不需要接受社會規範和其他人的監督,可以隨心所欲地宣洩。長此下去,會給暴力犯罪埋下隱患。

  有資料顯示,目前在中國市場銷售的網路遊戲有大約95%是以刺激、暴力和打鬥為主要內容的,而且越刺激的遊戲上網參與的人數越多。但中國絕大多數網路遊戲運營商並沒有開發能力,少數有網路遊戲開發能力的商家所開發的遊戲,也是以暴力刺激的內容為重點來吸引人。這些打呀、殺呀的,為了達到目的,可以不擇手段。

  許多暴力遊戲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在遊戲世界裡,所有的問題都可以用武力解決。當學生熟悉這種解決問題的方式之後,在現實社會中遇到衝突,便會採用這種最熟悉的方式來解決,在他們看來,這和在遊戲裡重複過無數次的行為沒太大不同。因此引發了很多悲劇。

  如,200X年2月5日,重慶市人民小學五年級一學生因沉溺網路遊戲,與3個小孩在家模仿遊戲場景,持真刀和棍棒上演一起“強盜劫持人質”的遊戲。結果,一個孩子被刀劃傷,一個被棍棒打傷。

  200X年3月6日,廣州順德一所小學的六年級學生小彭、小龔在課間和同學們模仿網路對打遊戲,模仿遊戲中的裝備,結果小龔被小彭殺死。

  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尋求刺激是人的一種本能,刺激性的活動可以讓人忘乎所以,沉迷不已,可以讓人失去理智,而小學生正處於模仿很強,但辨別是非能力不強的時期,一旦深陷其中,便分不清現實與虛擬世界

網路的議論文5

  當網路的感覺更真時,現實就開始變得越來越虛幻了。可是總有一天,我們得走出網路,搬正真實與虛幻的倒影。因為陽光照在身上的感覺,才是最溫暖的。曾聽說這樣一句話:“完美的東西是一種美,但殘缺更是一種美!”是的,太完美的東西往往給我們一種很不真實的感覺,殘缺、具有瑕疵的事物或許更具有真實感。

  一行人來到異國小島旅遊,見路旁高懸這的吊籃裡豔異的花束,很是新奇和喜歡,但他們看不出是真花還是假花,若是假花,就覺得沒意思了。有兩個人準備跳起摸一摸,此時一老者說是真花,接著他說出了理由:“它的葉子有的已乾枯,花朵邊緣也有些凋謝的痕跡,真的東西都是有瑕疵的。”老者的話頗有道理,真實的東西都有瑕疵!

  我們每個人的潛意識裡都在追求著完美;我們每個人的潛意識裡都排斥一切具有瑕疵的東西;我們每個人都渴望完美,推崇完美;我們……但是我們有真正思考過:“完美的東西都是有價值真實的嗎?”或許我們都不曾想過,完美的東西都太過虛假,太過虛偽!比起瑕疵,我更喜歡後者,只為瑕疵具有的真實感,而非我是個不求上進的人,更何況,太完美的東西根本就不可能得到,從這種意義上講,完美不是虛假的嗎?

  我們活在一個真實的世界裡,生活難免會有那麼些不如意,每個人的一生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正是這不如意,這生活中所具有的瑕疵,我們才有了人本有的七情六慾,正是這些“瑕疵”,我們的生活才會這般豐富多彩!若我們生活在網路帶給我們的虛擬世界,固然快活,固然順利,但如此過一聲,試問,我們生活的意義是什麼?真實的生活世界有瑕疵,但它有價值!

  我們不必羨慕假花的永不凋零,那太不真實;我們不必渴望完美、推崇完美,那太不真實……換個角度想,即使瑕疵的東西,也有其真實感,真實的東西,都是有瑕疵的!

網路的議論文6

  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在我們生活周圍的大多數事物都與網路有聯絡,計算機網路已經成為了非常熱門的專業。計算機網路維護課程需要學生進行具體的實踐操作,傳統的教學模式下,中職學校的計算機網路維護教學都無法將理論與實踐結合到一起進行教學,這對於當前的發展形勢來說不符合的,加強中職學校計算機網路維護教學的改革力度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關鍵任務。

  一、目前中職學校計算機網路維護教學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

  1.教學模式過於傳統,不符合當前的發展趨勢

  傳統教學模式下中職學校計算機網路維護教學的課堂多以教師為主體,主要的教學方式就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口若懸河的講解,學生被動的接受,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方式不僅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課堂的教學效率也並不明顯,這對於學生的學習以及發展來說影響都是非常大的,在很大的程度上阻礙了學生專業能力的發展。計算機網路維護課程是一門實踐操作性比較強的學科,教師只依靠講解和示範起不到作用,學生對知識的瞭解並不透徹,學習的能力也會降低,傳統的教學模式並不符合現在計算機網路的時代發展。

  2.學校裝置缺乏,實踐教學條件不足

  計算機網路維護課程的教學目的是為社會培養更多的計算機人才,為了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培養網路維護的人才也變的非常的重要。很多中職學校在進行計算機網路維護教學的過程中,不能給學生提供充足的專業裝置,很多配套的技術和硬體設施陳舊,不符合時代的發展,主要的學習方式只是透過書本上的理論知識來進行了解,這對於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的鍛鍊來說是很大的阻礙,學生的專業能力得不到提升,動手能力差,這對於學生在畢業之後的就業發展來說是非常不利的。學校需要較強教學的實踐環節,注重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二、提高中職學校計算機網路維護教學效率的策略

  1.多給學生提供教育資源,與學生在網上交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教師應利用網際網路的優勢來與學生進行網上交流,在計算機維護教學的過程中用網路與學生進行溝通,將課堂上的主要教學內容進行回顧,學生在遇到疑難問題的時候可以透過網路與教師進行溝通,透過網路資源和網路平臺的師生互動不僅可以幫助教師更好的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態,還能幫助學生在遇到困難時能夠得到及時的幫助,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的能力。教師透過與學生在網路上的交流可以更加容易的把握教學的方向,還能增強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感情,學生容易對教師敞開心扉,在遇到疑問時不退而進,這也鍛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除了與學生在網上進行交流溝通,學校還需要給學生增加一些與計算機維護相關的教育資源,多增加一些相關的影片以及資料資訊,方便學生能夠在課餘時間學習,加深對計算機網路維護的理解,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對於中職計算機的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教育資源對於學生的學習發展來說,作用是不容小覷的。

  2.學校需要加強實踐教學的環節,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對於中職計算機維護教學來說,學生的實踐能力是主要的教學內容,這門課程對於學生的實踐能力要求非常高,所以學校應針對相關企業的就職要求來制定教學的內容。比如區域網的組建、區域網的遠端管理以及排除網路故障等,這些都是需要學生去實踐完成的課程內容。中職學校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使用一體化的專案教學方法來進行,這種教學方法主要就是將教學的專案分割,分割之後成不同的的實際訓練專案,每一個實訓專案中學生都是做為主體存在,這樣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鍛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還能激發出學生的創新潛能。一體化專案教學方法能夠幫助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結合,幫助教師將教學與實訓結合,在減少教師教學壓力的同時還提高其教學的質量以及教學的效率。教師還可以運用多媒體裝置進行輔助教學,比如PPT演示來引導學生,這些都能夠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3.學校需完善評價考核機制,注重發散學生的創新思維

  一般在中職學校的計算機網路維護教學中,評價考核機制都是對學生的學習成績為評價的標準,這樣的考核機制注重的知識學生的理論知識掌握能力,對於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專業素質以及職業素質都進行了忽視,這對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教學的效率來說都是有很大影響的。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是促進其成為專業素質人才的基本,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學生是否能夠成為計算機網路維護的專業人才,所以學校需要完善當前的評價可和機制,注重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的培養,給與學生能夠進行自主學習的空間,發散學生的思維。教師可以在實訓環節給學生制定一些需要學生自主發揮的實訓內容,學生可以透過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在整個過程中就可以幫助學生進行自主思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還培養了學生的職業素質。

  三、結語

  計算機網路人才對於當前的社會發展的需要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中職院校需要根據時代的發展來對人才進行培養,創新教學的模式,著重增加學生的實訓課程,將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作為主要的教學內容。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還需要尊重學生,多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多以學生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多設計一些符合學生學習情況的教學環節,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以此來為社會培養更多計算機網路維護人才。

  參考文獻

  [1]李雲海.中職院校計算機網路維護教學的方法思考[J].網路安全與技術.20xx.6(11)27-34

  [2]王瑩.計算機網路維護教學方法探究[J].創新教育.20xx.3(3)19-26

網路的議論文7

  隨著科學的發展。計算機及網際網路已經逐漸走進了千家萬戶。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少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網路給我們提供了豐富的資訊併成為快速的資訊通道。但是。它在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便捷的同時。也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那就是網路成癮。這裡簡單給大家羅列一下青少年網路成癮的危害:

  研究資料顯示。目前在全球2億多的網民中。約有1140萬人患有某種形式的網路心理障礙。這些人都具有一個共同的特徵。他們對計算機或網路存在強烈的心理依賴——上網的時間不斷增加;離開網路後感到明顯的煩躁不安;因為上網犧牲了很多學習和正常活動的時間。這種現象被稱為計算機或網路成癮。

  青少年是網路使用的主力軍。同樣也是網路成癮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外報道:網路成癮在青少年中的發生率為1.6%—8.1%。在我國則為2。4%—10%。最近幾年。青少年計算機或網路成癮已經成為青少年及其家庭。社會的一個問題。嚴重影響著青少年的心身健康。

  學業損害:上網時間過長。侵佔了學習的時間。導致對學習的興趣減弱。常不交作業。缺課。成績下降。甚至輟學;長此以往會使智慧受到影響。

  人際交往損害:喜歡呆在網上。不願意與父母。同學交往。逐漸變得對待他人十分冷漠。長此以往人際關係受到明顯損害。

  生理危害:上網時間過長。出現頭暈。頭痛。頸背痛。睡眠障礙。食慾下降。消化不良。體重減輕。易疲勞等生理不適。嚴重的可導致免疫功能降低。引發心血管疾病及眼睛方面的問題。

  心理危害:出現情緒問題:精神不振。悲觀消極。喪失自信。缺乏興趣和動機。甚至產生自殺意念和行為;出現行為問題:敏感衝動。與父母衝突。出現家庭暴力。離家出走。行為越軌。甚至犯罪;向父母。老師或朋友說謊。隱瞞自己的網路迷戀程度。以及上網所花費的時間和金錢。

網路的議論文8

  伴隨著網路科技的不斷改革,人們的生活在潛移默化中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據我國最近網路資訊中心的調研資料顯示,我國網民規模已壯大到564億,並且手機網民也達到42億的龐大規模,這些變化造成了社會關係不斷的變更及多元化。在時代的變革下,醫患關係作為醫療行業中的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無可厚非地受到了影響,並且帶動諸多的變化。而且這些影響猶如一把雙刃劍,既帶來正能量的影響,也帶來負能量的影響,這一系列的變化督促當今社會不得不再次思考目前的醫患關係,提出並制定應對策略。

  1網路環境帶來得正能量影響

  1.1提升患者的醫學知識水準

  隨著網路知識的不斷普及,人們正在透過網路不斷地改善生活。醫學知識在網路上持續更新普及,患者經網際網路的途徑便能知道與疾病相關的'有用資訊,對疾病的認識更加理性化,並且明白醫學不是全能的,對於醫療技術的依賴會變得合理,不斷地增強自身的風險意識。人們會嘗試著從醫生的角度出發思考疾病,慢慢接受不同的結果,知識型理性型患者會不斷增加,醫患之間衝突會慢慢減少,關係會向著和諧方向發展。當然,網際網路也會促進知識的相互分享,醫生的專業知識也會得到極大的提升。

  1.2加強醫患有效交流

  有效的醫患交流是構建和諧醫患關係的關鍵策略。中山大學的一項調查資料表明,357%的人認為“提供更多的醫患雙方溝通渠道”,是構建和諧醫患關係的主要措施,醫患溝通的重要性逐漸被發現。目前,伴著網路技術的普及,類似“39健康社群”“好大夫線上”“尋醫問藥”等大批網路醫療資訊平臺迅速興起,醫患溝通出現了嶄新的平臺。以“好大夫線上”為例,該網站當前建立了擁有247萬名醫生真實資訊的資料庫,約有25萬名國有醫院的資深醫生採用實名制的方式與患者線上溝通,最新資料顯示醫患交流量每天高達55萬次。當今的網路時代下,患者可以在網路上向醫生諮詢有關疾病的疑問,醫生利用自己的休息時間來幫助患者解決疑惑。不可忽略的是,在網路醫療資訊平臺的交流中,醫生和患者態度相對較合理,使得醫患矛盾會極大程度地降低。醫生和患者提前進行必要的溝通,就儘可能的減少了面對面交流時容易產生的矛盾,同時也提升了就醫的效率。

  1.3互利雙方的資訊化交流

  網路發展促使醫生工作開始資訊化、網路化。對20xx年衛生部統計資訊中心對全國3765所醫院資訊化現狀統計資料進行分析,發現在費用和管理方面,醫院網路化已有80%的使用。數字化醫院、無線查房、電子病歷、遠端會診等眾多的資訊化的產品和成果出現,大大提高了就醫的效率,讓病人有了靈活、溫馨、快速的就診經歷。更值得提及的是,資訊化環境為醫生等工作人員帶來諸多便利,節省了人力、時間、物力,將醫院的服務質量提升,更加人性化、合理化,這在一定程度上為和諧醫患關係的建立提供可能。與此同時,各大醫院都逐步加強網上醫院的建設和宣傳,更有醫院在網站都設定人性化的醫患線上交流版塊,這不失為醫患溝通的新平臺、新方式。

  2網路環境帶來得負能量影響

  2.1“機器人”醫生出現

  醫院資訊化有著好與壞不同的影響。醫院資訊系統影像歸檔和通訊系統、電子病歷、檢驗科等不同部門網路化,理論本著節約醫生時間,使其省出時間來和患者開展有效交流溝通。事實並非如此,實際有的情況是,醫患之間被冰冷的機器隔斷,醫生只是機械地關注電腦,甚至部分醫生類似於“機器人”與患者幾乎無話可說,冷漠地開著各種化驗單、處方。這使得醫患矛盾升級,矛盾更加尖銳,與醫院資訊化的目的背道而馳。

  2.2“問題型”患者產生

  網站上不少很多醫療機構或非法組織為一己之私使用網路廣告平臺,為患者提供不切實際醫藥資訊,一般患者可能因為缺少專業知識從網路獲得資訊後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全部納入,甚至有的資訊本身就是錯誤的,這就使得在“知識型”患者出現的同時也會出現一些“問題型”患者,而患者來醫院看病的同時往往會用自己的錯誤知識來質疑醫生。如果這時的醫生,沒有及時更正患者的錯誤,細心講解疾病的相關情況,就會在醫生和患者之間出現信任缺乏的問題,醫患矛盾加劇,進入另一個死衚衕。

  2.3“發酵式”資訊流通

  迅速、及時、面廣是新時代下網路資訊傳播的特色。因此,在該情況下,一旦出現醫療糾紛、醫患事故等,病人及其家屬不僅可進行常規渠道的維護自身權利,同時可以利用網際網路技術,進行網路投訴,但往往患者是從自身立場來講述,不免有些偏離,誇張渲染了醫療糾紛中的過程。必須承認,有些患者投訴的內容是實情,可也不能否認有些患者並不知道事情經過,僅是透過網路平臺發洩不滿。當這些不實的資訊進入網路傳播渠道發酵升級之後,對醫院和醫生都會產生極壞的影響,結果便使得醫患矛盾不斷升級,醫患關係面臨著網路資訊傳播巨大的威脅,這類問題亟待解決。

  3改善網路環境下醫患關係的建議

  3.1造福患者

  第一,患者應當透過網路對醫學知識有適當的瞭解,提高自身對疾病的風險意識,站在醫生的角度思考問題,適當規劃對醫學的期許,提升自身的理性就醫觀點;第二,病人可透過網路提供的快速途徑和有效資訊,強化自身的關於疾病知識水準,利用網路醫療資訊平臺等擷取正確的醫學資訊,降低醫患交流的過程中存在的不合理的交流,主動與醫護人員溝通,積極面對醫療過程中的種種問題;最後,作為21世紀的合格公民,病人有必要提高自身的素質,有效使用網際網路技術,在真實反映事實的情況下尋求網路幫助,不誇大事實,就事論事,讓網路環境造福患者,造福廣大人民。

  3.2培訓醫務人員

  醫務工作人員必須積極轉變心態,以樂觀的心態面對網路環境下醫患關係的一系列的變動及眾多影響,不能再以以往的態度面對新的醫患關係。首先,醫務人員必須明白網路環境給醫療帶來的諸多挑戰,積極準確認識資訊化平臺的發展前景及不可阻擋的勢頭。醫務人員可以使用工作之餘時間,完成醫生自身任務後,與病人多交流。其次,醫務人員應該不斷學習醫學知識和提升職業道德素養水平,在面對“知識型”和“問題型”患者時都能透過自身專業知識及相關經驗為病人帶來合理的結果。最後,醫務人員可以利用資訊化廣泛實施帶來的諸多便利,將空餘出來的時間精力投入到醫患交流--這個在醫患關係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環節。

  3.3完善網路醫療資訊環境建設

  網路資訊的多樣性迫使相關部門加強關於網路醫療資訊的環境建設工作。首先,政府在該項工作中佔有重要的作用,同時其也具有極其重大的責任,一方面應該加大對醫藥網站的督察力度,堅定不移地打擊非法組織和虛假資訊氾濫的網站;另一方面可構創以政府部門為首的官方的醫療資訊平臺和醫藥網站,政府部門參與管理,力保網站資訊的安全與準確。

網路的議論文9

  近年來,網路科技迅速發展,網路流行語也正以不可抵擋之勢席捲而來,縱觀整個網際網路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使用流行語,像“真香”、“我酸了”等詞彙頻繁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

  由此引發了人們不同的態度。我認為,網路流行語的盛行順應時代的發展脈搏,值得肯定。首先,網路流行語的語言靈動鮮活,例如:“奧利給”、“我太難了”等詞彙,都生動形象地點明瞭人們的狀態,更加貼近我們的生活,更樂於被人們接受並使用;其次,網路流行詞順應了時代發展,契合時代脈搏。我們處於一個時新月異的時代,語言詞彙更新發展,像“東風快遞,使命必達”等流行詞不僅使科技進步被人們熟知,還體現了流行詞更容易被廣泛傳播,風格詼諧、幽默的特點。

  當然,網路流行語也是有一定負面影響的,如果人們在不同場合隨意濫用流行語的話,必然導致某些不正當文化的傳播,造成一個人甚至更多人的文化素質方面的缺失。

  對此,我們應該區別:在公共場合或在長輩面前,我們應該注意言行,禮貌待人;而在同齡人面前,例如同學、同輩、好友之間我們可以顯得更熱情、開放一點,適當使用流行詞可以增進情感交流。

  我認為,網路流行詞使用利大於弊,但前提是——要適當使用!

網路的議論文10

  嚴懲“網路大謠”,是民心所向,民意所指。“謠言止於下一個謠言”,這是“秦火火”等“網路大謠”們的“法寶”,他們混淆是非、顛倒黑白,蓄意炮製虛假新聞,惡意詆譭公眾人物,不斷製造事端,非法牟取暴利,把網路空間攪得烏煙瘴氣。他們一次次突破道德底線,一次次觸碰法律紅線,擾亂了社會秩序,威脅社會安全穩定,損害百姓的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

  嚴懲“網路大謠” ,法律威懾必不可少。網路謠言等網路亂象,已成為社會“毒瘤”,公安機關及時亮劍、果斷出擊,集中開展整治網路謠言專項行動,是順應民心之舉。同時,相關司法解釋也在緊鑼密鼓制定中,相信隨著法律的完善、打擊的深入,隱匿網路的違法犯罪分子終究會受到法律的嚴懲。

  嚴懲“網路大謠”,行業監管必須嚴格到位。網際網路的監管涉及部門眾多,相關監管部門要主動擔當,各司其職,形成合力。作為第一道防線的網站經營方,更不能推卸公共使命,要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摒棄一味追求“眼球”經濟、忽視社會效益的短視行為,從強化法律意識和提高技術水平層面,雙管齊下,加強對各類資訊的甄別和監測,真正把好淨化網路空間的第一道關口。

  網路空間是公共空間,是現實空間,決不是可以不負責任的什麼“虛擬空間”。廣大網民在網上暢遊時,要與在現實社會一樣,自覺接受法律和道德的約束,承擔起共同淨化網路空間的責任。對於未經證實或難以證實的資訊要保持理性,不過度依賴、不輕信盲從,更不隨意傳播,這是截斷謠言擴散途徑、壓縮謠言滋生空間的有效方法。

  維護網路秩序,人人都是參與者。廣大網民要積極向公安機關舉報線索,使“網路大謠”們成為“過街老鼠”,人人喊打,還網路一個晴朗的天空。當前,我國網際網路正在由“商用網際網路”走向“全民網際網路”時代,網路的虛實界限逐漸消失。資料顯示,截至20xx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到5.91億,接近6億,換言之,相當於每兩個國人中就有一個是網民。

  如果說,以前網際網路還只是一種工具或技術,那麼,現在的網際網路已經與社會全面融合、難分彼此。這既體現在網民與民眾身份標籤區別的淡化,也體現在社會的方方面面已全部對映在網際網路。網際網路既反映著社會的各個方面,還逐漸影響著社會的發展和治理。可以說,現在已經是網路即是社會,社會亦是網路。

  隨著網際網路全面融入現實社會,傳統社會中的一些痼疾也在網際網路上日漸凸顯,首先就是“信任缺失”。這種“缺失”既體現於網民對網站的交易信任不足,也存在於網站之間的商務信任欠缺,還體現在網民之間的交流信任短板。

  根據《20xx年中國網站可信驗證行業發展報告》顯示,20xx年上半年,31.8%的網民本人曾在網購過程中直接碰到釣魚網站或詐騙網站。30%的受訪網站曾遭遇過惡意仿冒網站的侵擾。相當於每三個購物網民中就有一個曾被騙,每三個知名網站就有一個曾被惡意仿冒。此外,微博、微信等新興網際網路應用的崛起,極大地方便了網民分享和釋出各類資訊,也加大了不實資訊、詐騙資訊傳播的力度,新型網路釣魚形式的出現,讓網民對網際網路的信任感持續走低。

  因而,構建可信網路環境一直是無可爭議的社會共識,從政府主管部門,到行業協會,再到網際網路從業者,都很關切如何構建更加安全、可信的網際網路環境,眾多網際網路廠商都在身體力行地推行可信網際網路構建。隨著構建可信網路環境認識的發展,當前核心議題已經從“怎麼看”轉向“怎麼辦”。

  目前,由中國網際網路絡資訊中心技術支援,中網(knet.cn)推出的“可信網站”驗證日漸成為我國網路身份驗證領域的中堅力量。透過這些成功的經驗,對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而言,從管理模式上,建議應施行“政府倡導、協會支援、民間運作”的原則,也就是發揮市場主體的基礎作用;從可信內容上,應逐步形成“網站身份驗證、網站安全掃描、網站信用評價、網站內容鑑別”等網站驗證分級體系;從執行機制上,打造“驗證服務—驗證管理—查驗平臺—舉報糾錯”可信生態鏈條,藉助可信驗證把網民和網站兩大群體連線起來,消除網民對網站的信任隔閡,更大限度激發網際網路的正能量和商業價值。

  而針對整個網路環境的完善以及社會各界如何分工推進來說,最終需要整個網際網路生態鏈聯動起來,合力共建可信網路環境,讓網際網路成為一個真實可信賴的世界。

網路的議論文11

  這種震盪最終將達到何種程度,今天無法預料也許它根本沒有最終。它對教育已經產生的影響,人們評價各異,褒貶不一。比如,對於學生接觸網路的現象,有人認為這是素質教育應該提倡的,並將其視為資訊時代教育改革的必然結果;但是相當多的人卻認為這會影響學生的正常學習,而且網路上不健康的資訊將有害於學生的成長。具體到語文教學上,我注意到這樣一種有意思的現象,一些教師一方面趕時髦似的將電腦多媒體技術生搬硬套地強加到語文教學中以體現其現代教育氣息,而一方面對學生上網憂心忡忡,甚至竭力反對,擔心學生網路技術在一天天增強的同時各種能力卻在弱化(比如不再接觸社會生活,不再讀經典名著,傳統書寫和寫作技能下降等等),於是呼籲要讓學生的語文學習迴歸傳統。

  網路時代如何進行語文教學?

  語文教學離不開對學生進行讀寫訓練,而讀寫又離不開生活中的人際交往和交流。古人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又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正是說的讀寫與交往的關係。因此,多年來我們提倡學生多讀多寫並走向生活,的確是符合語文學習的特點的,而且這個特點至今仍然未變。但是,在網際網路技術發展到今天,我們應該思考語文教學如何在保持其特點的同時又體現出鮮明的時代性,並隨時代的發展而發展。否則,固守被僵化了的所謂傳統必然取消語文教學本身。

  網際網路的發展是不可抗拒的,它對學生的誘惑更是難以抵禦的。我們應該對此加以研究,對學生進行引導,最大程度地發揮其積極因素並限制其消極影響。我認為,對語文教學而言,網路將帶來閱讀方式、寫作方式和交往方式的革命,我們應該將這種革命融入新一輪語文教學改革,使語文教學獲得新的生命力。

  網路將帶來閱讀方式的革命。傳統的閱讀方式是書籍閱讀,閱讀的過程更強調朗讀、吟誦和咀嚼,在這樣的閱讀中獲取精神養料,提高讀寫能力,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但熟讀唐詩三百首得有個前提,就是不學數理化,不學外語,也沒有電影、電視、電腦等現代娛樂方式和媒體的誘惑。而今天的孩子正處在這中誘惑的包圍之中,這正是孩子們今天語文學習和我們進行語文教學必須面對的現實條件。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裡獲取更多的有用資訊?這是網路時代給我們提出的課題,也是網路對閱讀方式提出的挑戰。與傳統閱讀相比,網路閱讀不僅僅是閱讀載體發生了變化,而還具有資訊多、內容新和閱讀速度快的特點。面對網路,讀者更多的不是誦讀,而是選擇。我當然不是說要用網路閱讀完全代替傳統閱讀,如果這樣也是很可怕的,因為這就將意味著傳統的中斷乃至終結。但是,我們在繼續對學生進行傳統閱讀訓練的同時,也應該主動指導學生正確地進行網路閱讀。在網路閱讀中,傳統過程中的讀書筆記、資料卡片、圈點勾畫等等方式都已經不需要了,而網路閱讀有著其自身的一套方法。如何選擇需要的資訊?如何搜尋相關的主題?如何在眾多的資訊中辨析有用的資訊?如何在電腦上編輯儲存這些資訊?等等。這都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指導和訓練。現在許多教師的語文教學都在進行研究性閱讀的嘗試,而網路閱讀則為研究性閱讀提供了極好的條件。

  網路將帶來寫作方式的革命。寫作需要真情實感,而真情實感源於對生活的感受和思考,這一寫作原則我想永遠也不會變。但網路時代的寫作方式卻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這個變化,首先體現在書寫工具上,由以往的紙筆相觸變成鍵盤操作;其次體現在寫作過程中,以往寫作中的醞釀、草稿、修改等程式在電腦上可能完全被打破或重新排序;再次體現在文字形式上,由過去的手稿或印刷品變成了網路頁面、電子郵件或軟盤,人工字跡不復存在。由於這些特點,電腦(網路)寫作在速度上大大優於傳統寫作方式。也許書寫方式的變革遠不止這些,但僅僅是這幾點,就應該引起語文教師的關注。我們應該指導學生如何進行電腦(網路)寫作,讓他們能夠得心應手地運用現代媒體技術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根據我的教學體會,我認為,網路寫作給語文教學帶來的最大優勢,是教師對學生的作文批改更加便捷而直觀。過去傳統的作文批改方式,是教師在學生交上的作文字上修改批語,這不但加重了教師的工作負擔,而且效率很低,效果還不一定很好。現在,我們可以讓學生交軟盤,然後在多媒體教室裡,把任何一位學生的文章展現在所有學生的電腦顯示器上,讓所有學生參與作文批改。另外,不少人對學生的網上用語很是憂慮,擔心造成語言文字汙染。我認為,語言是用來交際的,特定環境下使用特定的語義符號,只要不影響思想交流,就應該予以寬容。如果這些文字妨礙了交流,自然會被淘汰。

  網路將帶來交往方式的革命。語文離不開交往,因為語文字身就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語文只有在交往中才有意義,才有生命。今天,我們對交往方式的理解不應該太狹隘,以為只有同一時空面對面的交往才是交際。古人曾把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視為一種理想的境界,而在網際網路時代,這已經不是少數人才能達到的境界了。近年來,許多網上生存實驗的成功,已經證明個人與社會的交往形式可以不以物理空間的轉換為必要條件。語文教學應該正視交往方式的變革,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比如,對於網上聊天,現在人們往往只看到其副作用,而不知道,這些副作用恰恰是我們由於沒有加以引導、放任自流才產生的。許多人對網路虛擬世界存在著誤解,以為虛擬世界的一切都是虛擬的,是不真實的。其實,以我的感受,虛擬世界除了交往者之間的身份姓名等因素可能是虛假的之外,思想感情往往(注意,我說的是往往)是很真實的。因為消除了任何心理障礙,沒有了任何直接的利益關係,心靈之間的交流反而變得純潔而透明起來。另外,網路所帶來的交往方式的革命還體現在師生關係上,過去在傳統的語文課堂上,無論教師如何強化自己的民主平等意識,站在講臺上的教師和坐在下面的學生這種客觀的佈局,就很難讓師生之間真正有一種平等對話的關係。而在網上,每一個終端都是一個交往主體,電腦之間資訊交換實際上是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這就使師生之間的交往成了真正平等的主體之間的交往。

  網路所帶來的閱讀方式、寫作方式和交往方式的革命已經並且還將繼續引起語文教學的革命。語文教師不應該無視這一趨勢,而應積極地迎接這一挑戰,以推動語文教學事業的發展。最後,我還想強調的是,網路給語文教學所帶來的主要是方式上(技術上、形式上)的變革,而非內容和精神的變革,更不是要將語文教學導向技術化的工具主義。雖然,它可能也會影響到語文教學的內容,而且也必然會豐富我們的教學手段,但作為一門人文學科,語文教學所蘊含的語文素質(包括知識、能力、思想、精神、人格、信念等等),則是不會變的;而語文教育的宗旨透過語文對學生進行人格教育,進而推動社會文明的進步,則依然是我們永遠的追求。

網路的議論文12

  面對網路謠言的議論文:面對網路謠言 做一個“智者”

  網路應用已成為人類社會資訊化時代的標誌,網路技術的發展使人們在學習、溝通、娛樂等方面獲益匪淺,同時人們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隨著論壇的開放、部落格的普及、微博的運用,人人都可以在網上發言。近年來,網上謠言傳播事件日益氾濫,網路謠言的傳播成為一大社會公害,網路謠言的泛濫呈愈演愈烈之勢,這其中既有針對公民個人的誹謗,也有針對公共事件的捏造。 20xx年的“蛆橘”傳言,20xx年的“皮革奶粉”,還有20xx “食鹽可防輻射”以及“食鹽將短缺”等謠言都造成了很壞的社會影響。

  有資料統計,截至20xx年12月,中國網民6.18億,其中39歲以下網民超過80%,29歲以下網民60%;微博使用者3億多,青少年同樣佔80%。青少年群體已成為網際網路使用群體的主力軍,網路已成為青少年學習、交流、娛樂的重要平臺,使青少年從中受益,對青少年的性格、心理、社會生活、思維方式、人際關係都產生著巨大的積極影響,從這方面說網路謠言的傳播對青少年的殺傷尤為巨大。特別是謠言製造者常常利用網民,尤其是青少年網民易激動憤青、憤世嫉俗、人生經歷少等弱點,傳播散佈網路謠言,極大損害了青少年的人生觀、價值觀,造成思想和行為的偏差。

  青少年要學會明善惡辨真假。青少年作為一個充滿活力的群體,應該傳遞正能量,明善惡,辨真假。不信謠、不傳謠是青少年最基本的責任,謠言雖說終會在事實面前不攻自破,但在破除之前的時期內倘若處理不好還是會造成一定危害的,因此,青少年要時刻保持清醒頭腦,在任何言論面前要保持理性的態度,要深思熟慮,切勿成為謠言傳播的幫兇。

  青年人要做辨識網路謠言的“智者”。最基本的要求當是知法守法,履行自身社會責任,堅守“七條底線”。要做到文明上網、文明發言,不造謠、不傳謠、不信謠,不助長謠言的流傳蔓延,發現網路謠言積極舉報,做網路健康環境的維護者。

  廣大青少年都能樹立起遠大理想,勤奮學習,勤于思考,自覺規範自己的網路行為,同時還要積極承擔起構建健康、良性網路生態的社會責任,引導身邊人守法上網、文明上網,在網路的天空,用純淨的陽光點亮每顆燦爛的心靈。

  一個健康文明的社會,就不能容忍謠言的肆意傳播。現實世界也好,虛擬空間也罷,都有道德和法律的邊界。朋友們,讓我們從自身做起,不做網路謠言的製造者和傳播者,讓網路謠言止於青年智者,讓網路清風吹拂網路時代,讓網路環境真正“玉宇澄清萬里埃”。

  附:七條底線 :

  一是維護法律法規底線;二是社會主義制度底線;三是國家利益底線;四是公民合法權益底線;五是社會公共秩序底線;六是道德風尚底線;七是資訊真實性底線。

網路的議論文13

  近些年全球已經走向了資訊化的道路,在人們的生活中個人資訊的收集和利用已經成為社會生活中非常普遍的行為。在大部分領域中個人資訊是受到保護的,但也不排除出現個人資訊洩露的情況。現階段我國逐漸出現了一些商業機構利用個人資訊進行詐騙的行為,這不僅使公民的隱私權遭到了侵犯,而且公民的財產和個人安全也受到了威脅。所以必須不斷完善個人資訊的法律保護機制,使個人資訊洩露問題杜絕在萌芽狀態。本文主要對我國網路個人資訊的民法保護進行了探討。

  隨著網路技術的飛速發展,人類獲取資訊的速度、便捷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用網路技術控制、收集個人資訊也是一種最方便的手段。但是個人資訊不僅僅包含了個人的隱私,還包含著個人在社會中所具有的個人財富,而自從開始用網路方式收集個人資訊後,個人資訊被洩露的問題就頻頻發生,它不僅侵害到了他人的人格權而且還使他人的隱私權和財產權遭到了損害。網路資訊傳播速度快、傳播範圍廣,個人資訊洩露造成了很大的危險性,將會產生不可估量的後果。透過民法加強網路個人資訊的保護研究亟需進行。

  一、網路個人資訊概述

  (一)網路環境中個人資訊

  網路環境背景下的個人資訊主要可以分成兩個方面。首先,現實個人資訊的電子化,這個分類主要指的是將現實生活中的個人資訊輸入電子化的裝置中,從而將其轉化成網路環境中的個人資訊。第二,網路中特有的個人資訊,一般QQ、電子郵箱、部落格等都屬於這個類別,這個類別的網路資訊保護必須要在網路環境中進行,將網路環境的易傳播性和複雜性相結合,最終實現在網路環境中對個人資訊進行保護。

  (二)網路個人資訊的權利

  在網路環境中個人資訊的權利包括對個人資訊進行控制和支配,並且擁有拒絕他人對自己個人資訊進行侵害的權利,在網路環境下個人資訊還具有財產權和人格權。在新型民事權的保障下,可以對網路環境下的個人資訊進行保護和確認。除此以外,還包括對資訊的刪除權、資訊的維護權、資訊的報酬權、資訊的鎖定權等等。

  二、我國網路個人資訊保護現狀

  (一)網路個人資訊洩露的途徑

  現階段網路個人資訊的洩露途徑非常多。首先,一些商家為了謀取更多的利益,將身邊的社會關係充分利用起來。往往會透過社會關係網獲取身邊同事、朋友或者家人的個人資訊。

  在日常生活中,身邊的人知道自己的個人資訊是一種不可避免的情況,例如在日常工作學習中參加一些活動或者會議時,經常要求要填寫個人資料表格,在表格中有大量的個人資訊資料,通訊地址、電話號碼、身份證號碼等重要的資訊。而許多資訊是在會議或者活動中根本用不到的資訊,當個人資訊填寫完畢後,這些個人資訊就在無意中已經被洩露了。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也會經常會遇到需要填寫一些調查問卷的情況,這些調查問卷看似是自願填寫的,但實際上就是商家套取個人資訊的一種手段。

  某些不良商家以產品推銷或者會員登記的方式,對使用者的電話號碼、姓名、住址等資訊進行收集。目前,在我國範圍內,出現了許多商業公司就是透過收集個人資訊然後對他人個人資訊進行買賣來獲取利益。

  最後,在日常生活中求職、看病、買房等商業活動中同樣需要填寫個人資訊表格。而且這些個人資訊表格是非常詳細的,一些商家或者單位並沒有注重保護這些個人資訊,將他人填寫的個人資訊表格隨意丟棄,最終因為保管的疏忽造成個人資訊洩露情況發生。

  (二)網路個人資訊法律保護現狀

  近些年,我國範圍內透過網路盜取他人個人資訊的情況越來越嚴重,造成他人的個人資訊和隱私洩露出去,這不僅侵犯到了他人的隱私權,而且還給洩露個人資訊的使用者造成了安全隱患。為了緩解這一情況,在我國許多大型網站中都頒佈了保障網路使用者個人資訊的相關條例,這大大的緩解了個人資訊洩露的問題。由於網路時代發展速度飛快,這給我國現有法律也造成了衝擊。

  而且由於我國法律中並沒有有關個人資訊保護的相關條文,雖然部分法律中涉及到了個人資訊問題,但是這些條款並不完善,經常不能充分的保護到他人的網路個人資訊。這種情況極易造成了當公民網路資訊被洩露後會由於網路資訊洩露造成公民安全隱患時。

  故而,網路個人資訊出現沒有法律可依,更談不上保護公民的個人資訊。所以就我國現行法律情況看,法律條文具有一定的滯後性,隨著個人資訊侵害問題日益嚴重,我國法律不完善造成了個人資訊保安不被保護的情況,在未來必須得到改善和解決。

  三、網路個人資訊的民法保護

  (一)建立個人資訊權

  為了使我國公民網路個人資訊得到保障,可以建立個人資訊的保護機構,這種保護機構應當存在於學校、醫院、單位以及一些商業領域和商業場所中,設定個人資訊保護機構的單位。可以由單位領導對此機構進行直接管理,並且在部門設定專門監督檢查此機構工作負責人,這些負責人根據規定檢查機構對個人資訊的保護情況。並且對學生、病人、員工以及客戶等的個人資訊資料進行專門分管,設定相關的管理措施。並且依照措施對機構內的人員進行分工,建立一個健全的個人資訊管理保護系統,確保公民的個人資訊得到保障。

  (二)透過《侵權責任法》補救

  從責任劃分的角度來看,在國家機關單位中也會出現損害他人個人資訊的情況,比如一些國家的工作人員並沒有根據法律的規定,就對公民的個人資訊進行使用和收集。

  亦或者在部門之間互相提取他人的個人資訊,而且使用時並沒有經過公民的允許。這些情況都屬於是違法侵犯了他人個人資訊的行為。對於我國各個領域出現侵犯他人個人資訊的行為應當透過法律對其進行補救。

  在我國《侵權責任法》中應當加入“個人資訊權”的保護,並且在法律中明確規定每個人都具有獨立的個人資訊權。這是因為只有個人資訊權,個人人格權受到法律保護後,個人資訊才能有所保障。並且網路個人資訊才能有一個具體的規範可循,當資訊被洩露或者資訊被獲取時,我國法律能夠提供出一個相關的法律依據,使個人資訊收到法律許可權的保護。

  除次以外,還應當在我國建立一個網路個人資訊保護的體系,在這個體系中應當明確侵權責任法,並且以這項法律作為網路個人資訊責任體系的依據。可以將這個體系管理的板塊劃分成多個方面。例如網路服務商、個人資訊獲取者等,然後將不同的板塊具體由不同的人員負責,這樣在公民網路個人資料被竊取時,就可以找到管理其網路個人資訊的負責人,然後按照規定對責任進行追究,這樣不僅能夠減少網路個人資訊侵害,而且能夠制約那些不法分子,使其在法律和政府部門的管理下不敢肆意妄為,同時還能消除公民財產、名譽損失所造成的危害。

  結束語:

  在網路時代飛速發展的當今社會中,我國法律還存在著一定的滯後性,並且在我國法律中有很多不全面的部分,只有對我國民法不斷進行更新,進行完善,才能使我國公民的網路個人資訊受到法律的保護。在未來,希望我國在完善法律的過程中考慮到社會以及公民的利益,真正制定出能夠維護社會安全的有效法律條文。

網路的議論文14

  自1994年2月,方舟子等人創辦了第一份中文網路文學刊物《新語絲》,詩陽、魯鳴等人於1995年3月創辦網路詩刊《橄欖樹》到現在,中文站走過了十幾個春秋,經過這些年的發展,網路文學已從過去的“蹣跚學步”發展到今天的“枝繁葉茂”:在網路文學作品數量激增、各大站點選率每創新高的同時,湧現出一大批受人追捧的作品和作者,不少網路文學相繼走向實體出版,那些原本隱藏在網路的作家開始出現在現實視野中。

  但因網路文學的特殊性,進身網路“作家”的門檻太低,網路文學表面繁榮,卻難誕生真正的文學大師也罕見大師級別的傳統作家混網捧場。

  網路讀者年輕化,三十歲以下的讀者佔相當比例,浮躁一族在社會生存壓力下,對網路作者用鍵盤敲出的作品要求並不高,他們需要發洩需要舒緩緊張,童話般的成人故事便能給他們暫時的滿足;說直白點,投身網路寫作,文學基本功似乎並不重要,直白簡單好看不需要回味的故事情節,只要不是過於離譜讀者就能接受諒解,這也是如今網路穿越文氾濫的原因。穿越文海闊天空故事易於編排,作者幻想讀者沉醉供需雙方距離更近更能引起共鳴。

  可這對站的長遠發展很不利,畢竟社會進步,讀者的閱讀水平漸高,膚淺幼稚、錯漏百出的作品只能一時麻醉低層次讀者,雅俗共賞的大氣之作才有生命力才能留住壯大各種檔次的讀者群。

  所以,有遠見的網站應該花大力氣培養網路作者新秀,並引導讀者的興趣品味。

  這方面“榕樹下”做的稍好。

  曾幾何時,“榕樹下”號稱世界上最大的中文原創站。與多數站急功近利投機取巧的思想不同,“榕樹下”注重網站的發文質量,相對高雅少黃毒,很多大學生及白領階層把它當作精神食糧,網站贏得了很高的美譽度。

  網路是瞭解社會、瞭解年輕人的途徑!

  可以說,網路文學使普通識字人獲得言說權利,獲得自由表達的機會。

  《萌芽》雜誌社主編、上海作協副主席趙長天指出:傳統文學出版或受雜誌風格和編輯的個人偏好所限,或受嚴格的審查制度所限,而網路使文學作品的傳播更加便利,文字的自由度也大大提升。

  不過和傳統主流文學相比,網路文學有它先天的劣勢。由於缺乏類似傳統文學中有效的評價體制,要在浩如煙海的網路文學作品中挑選出精華,是項費時費力的艱鉅工程;還有是讀者的閱讀習慣,相當部分的讀者在顯示屏上找不到閱讀傳統紙書的意境;網路垃圾文太多讓讀者自己沙堆選金也抑制閱讀興趣,多數作者的浮躁,創作信譽低產生了相當比例的太監文,種種因素造成讀者無所適從因此排斥反感,時間長了對網路文學傷害很大。

  所以,網路文學自產生到現在便頻頻遭人詬病:大眾化、娛樂化、非文學性、質量差、作者整體素質不高等等。一些傳統寫作名家顧忌名聲不屑於網上發表作品,部分真正優秀有實力的新作者因不善選擇寫作題材,和寫出作品後不能推薦被埋沒。

  網路文學“下得廚房,卻上不了廳堂”,這種普遍的論腔也使優秀傳統作者失去在網路著書的動力。所幸的事,部分有遠見的網站已注意到了這種不利因素,比如起點的“不適應網路的純文學作品”賠錢買斷,17K引進的文壇大家作品工程,都是力求提升網站的文學檔次,值得提倡。

  當然,傳統媒體少不了“下里巴人”,新銳網路也有“陽春白雪”;網站的發展趨勢是多湧現“陽春白雪”,少些“下里巴人”,這將導致讀者、作者、網站三贏。從非主流文學到佔據至高點,雖前路漫漫,但這是網路文學發展的必然,不然逆水行舟,不思進取將被淘汰。

  站是載體是平臺,肩負推高網路文學的歷史使命。可以肯定地說,網站發展到一定階段,將會出現與傳統出版社搶出版生意的局面,但絕不會取代傳統傳媒。

  網站不做出版少內涵難得留住優秀的作者。

  網站主動做出版(不是代理)能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

  站有收錄書籍資訊量大,市場反應及時運作成本低的優點,最終發展趨勢將與傳統紙媒互相融合;網站關聯做出版或者辦紙刊物,而傳統媒體投身網路形成優勢互補;到那時,網路文學將翻開嶄新的局面,傳統優秀作者沒有理由再排斥輕視網路,網路作品質量得到顯著提高,網站將贏得健康發展的機遇。

  其實這種融合為期不遠,隨著站實力的漸強,出版聯合或者獨立辦紙刊物將是件很容易的事,到那時多家知名站將深化各自的特色,細分市場;文學大家的接踵推出,有力地促進網路文學的繁榮。

  站要鶴立雞群或者脫穎而出,就看哪家謀劃超前眼見更高!

網路的議論文15

  關於網路語言寫進作文,青少年學生、家長、老師各有說法,意見不一。時髦、有趣、新鮮、個性,一些青少年覺得他們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和同齡人交流與溝通,以標示青少年這個群體特殊性,這也使得網路用語在學生群體中有了生長的土壤。

  “詼諧幽默,生動有趣,簡潔明瞭,琅琅上口”,“可以不受束縛,張揚個性,可以天馬行空、暢所欲言”,許多初中生、高中生對於網路語言樂此不疲,“起初是帶著好玩有趣的心理,說著說著就成了一種習慣,不自然地就會應用在平常的作文裡,覺得這樣寫起來方便”。也有些同學表示中肯的看法。

  他們覺得,語言的使用本就應該不拘一格。生動有趣的網路語言其實和相聲、小品一樣,也是語言魅力的體現。但網路語言的使用還要看環境,看場合,不要把網路語言寫進作文中。很多老師反映,在日常教學中已發現這種用語網路化的傾向,特別是在學生們平時的交流中,經常會聽到例如“orz”等讓人摸不著頭腦的話。網路符號在青少年中的使用和流行,固然反映了年輕人思維的開闊和活躍,也為他們提供了施展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平臺,但是如果任由這種隨意的、不規範的語言使用蔓延,勢必會制約青少年語言文字素養的提高。

  同時,習慣成自然,這種不規範用語也會遷移到學生的作文當中,造成行文不暢。這對於正處在語言文字打基礎階段的青少年來說,就難以避免這種網路語言的消極影響,帶來交流障礙。

  更讓人擔心的是,年輕一代如果沉溺在自己構建的話語環境裡,滿腦子“Q言Q語”,勢必會影響他們對以規範漢語為載體的傳統文化的接受興趣。長此發展下去,這些年輕人就會逐漸成為傳統文化的“隔離一代”。這種隔離和割裂,不僅僅是文化層面的,還會涉及到價值觀念和價值取向。一些家長表示,如果孩子和同學打電話時用一些稀奇古怪的語言,家長一般不會去幹涉。但是,孩子要是把這些網路詞彙用到作文裡去就有些不像話了。家長們最擔心的就是孩子張口一句閉口一句,“偶”、“稀飯”、“蝦米”的,如果養成不標準的語言習慣,溝通困難不說,還會直接影響到學習成績。

  一些家長說,要讓孩子不受網路語言的影響,就要讓孩子們遠離網路。可孩子們覺得,網路上的資源很豐富,要是不利用網路就會失去很多的知識,這也讓很多家長感到左右為難,既不願自家孩子落在時代的後頭,更不想孩子深受其害,甚是無奈。

  雖然學生在運用網路用語時會用引號特別標明,但這都屬於不規範用語。如果只因說起來簡單,用起來方便,作文裡硬是塞著一些讓人摸不著頭腦的話語,這就忽視了用語的規範性,更給他人閱讀帶來很大的不便。我們在享受網路用語帶給我們新奇、喜悅和便利的同時,也應該分場合,重視漢語的規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