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議論文> 議論文:讓生活慢下來

議論文:讓生活慢下來

議論文:讓生活慢下來

  讓生活慢下來

  “速度”一詞在當下各個領域備受關注。在今天的社會轉型期,慾望不斷膨脹,大多數人為了獲得金錢、權力等更多資源倍道而進。吃飯要快,走路要快,工作要快,凡事都得講 “速度”。人們不斷壓縮時間,彷彿慢下來就意味著低效率,趕不上,行不通,用秒計量節奏的緊張感隨之充斥在生活的氛圍裡。然而據世界專業人士統計,中國目前已成為全球壓力最大國,每年因過勞死人數達60萬。正如米蘭.昆德拉所說,要“慢下來”,因為自在有為的生活是急不得的。 慢下來,多一點時間用來思考自己。關於這一點,我是有感於自己。自去年畢業後,一種莫名其妙的壓力如影隨形。工作也好相親也罷,人生中重要的生活中瑣碎的或大或小的事情所帶來的煩惱像驅除不走的“瘟疫”,越是用力擺脫越覺得問題倍增。我一直是一個熱衷於“快”的人,吃飯、工作,連和同事聊天都像趕集市的匆忙。有一天吃過晚飯,同事喊著一塊出去走走。雨後的山間小路泥土的清香撲面而來,眼前忽然多了滿山的白色黃色的小花,嫩綠的`樹枝條在微風中飄蕩。一瞬間我感覺既輕鬆又舒坦。在回來的路上突然問自己這些日子忙了什麼,得到了什麼。腦海裡卻一片凌亂,沒有清楚的答案。顯然,很大程度上這段時間我等於瞎忙了。無目的的忙是沒有實質性的成果的。一個人連自己為什麼忙都不清楚,他怎麼會有真正的收穫,真正的進步?我想和我有相似問題的年輕人比比皆是。慢下來,多一點時間用來思考自己。思考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麼,將要前往哪裡,目標還遠不遠,會有什麼收穫。有時候急於上路就會疏於考慮為什麼要開始,可能是盲目跟風;急於前行就顧不得眼下正在做什麼,可能是在和別人做比較;急於要結果忘了質量,欲速則不達。多一點時間思考自己,我們會更確定自己的選擇與決定,更有成效地解決面對的問題。

  慢下來,保持良好狀態,從容面對生活。在這個人人都爭先恐後的時代想要慢下來並非容易。買房買車、升值加薪,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獲得儘可能多的物質資源,人們按照社會“預設”的幸福標準、人生目標一一努力實現,唯恐慢人一步。但對於長期奔跑的人們尤其是年輕職員,長時間處於高壓、緊張狀態下極易導致焦慮、驚慌、急躁。毋庸置疑,“快”節奏的驅趕讓很多人的生活呈現出“病態”。讓節奏慢下來,享受生活已然成為人們的需要。比如慢行,當我們習慣性地急匆匆趕往某處時,不妨提醒下自己如果不是十分必要先放鬆下來,或許你細看路邊的風景會讓你大飽眼福。如果因為忙而捨去欣賞沿途風土人情,這樣的人生未免有些得不償失;慢餐,據說慢餐是地中海地區人們長壽的秘訣之一。或許由於工作原因我們漸漸習慣了快速進食以爭取更多的時間,但我們的消化系統卻需要時間來處理食物,而且細嚼慢嚥可以增加唾液的分泌量,有助於增進消化。也有專家認為,慢食能緩減緊張焦慮,還可以鍛鍊面部肌肉,減少皺紋。“慢情緒”,我以為,“慢情緒”是指火氣爆發的瞬間讓情緒停頓一下或者轉移話題,在理性的控制下使其得以正確釋放。憤怒、發火等不良情緒容易使人心態失衡,身體免疫系統紊亂,導致健康出現問題。實際上,慢節奏生活,既能享受生活,保持良好狀態,也能從容面對生活。

  慢下來,提高工作效率。在工作中,“慢”有時被認為“低效率”、“低能力”。不難想有人透過提高速度來避免這種減分印象。有些人則是為了實現目標日夜奔波,也有一些人為了充實自己而忙碌。但在網路社群或者生活裡經常聽到有人感嘆“忙忙碌碌,碌碌無為”。日本經濟戰略家大前研一曾說,“急功近利、膚淺浮躁、缺乏思考的社會現象成為一種流行病。”人一浮躁終日處於又忙又急

  的應急狀態,被生活所“挾持”,失去自我主動控制。因此浮躁、缺乏思考必然會成為有效前進的障礙,這也正是許多人出現的“急而難進”的原因。我認為,首先我們要樹立正確的觀念。成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有耐心,腳踏實地並善於等待,做好眼前 的每一件事情,急功近利勢必會讓 事情大打折扣。其次是工作需有計劃,時間需有安排。工作有休憩,有次序,有重點,方能張弛有度,忙而不亂。有時看起來是“慢”“輕鬆”的樣子,但結果令人滿意。最後,做自己的監督者。放慢速度不是拖延時間,支援懶惰。制定的計劃要落實,反思監督自己,不被black time所困惑,不因無意義的行為浪費時間、迷失方向。

  總而言之,讓生活慢下來,享受生活,提高生活質量,人生或許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