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寫作方法> 作文怎樣出新意

作文怎樣出新意

作文怎樣出新意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儲存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作文怎樣出新意,歡迎閱讀與收藏。

  作文怎樣出新意 1

  不少同學都有這樣的體會:作文如果要求寫自己熟悉的人和事,寫起來便得心應手,下筆成章;當自己的心靈受到某種感情的衝擊時,便會產生透過文字傾洩心緒的寫作衝動,這時寫出來的文章就是真情實感的自然流露,是情不自禁的自覺發揮,有如“風行水上,自然成文”。因此,我們寫作時,應該從自己最熟悉、最動情的東西寫起。 第一冊語文教材選編的反映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的文章,為我們的寫作提供了很好的範例,如魏巍的《我的老師》、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朱自清的《背影》等。這些作品之所以能打動讀者,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就是因為作者寫的都是自己最熟悉、最動情的東西。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最熟悉、最動情的東西,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寫出好文章來。原因就在於這些人缺乏一雙善於發現美、捕捉美的慧眼。因此作文起來還是擺脫不了老題材、老形式、老內容的桎梏。

  要把最熟悉、最動情的東西寫出新意,寫出不同凡響,需要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一是鍛鍊觀察的敏銳性。

  文章不是照搬生活。寫自己熟悉的生活,首先要對生活有全面深入的瞭解,注意把生活中有趣的、有意義的、感人的人和事不斷提煉出來。這就需要耐心、細緻、敏銳地觀察,從平凡的日常生活中發現它的不平凡之處,從身邊那些普普通通的人和平平常常的事中尋覓真、善、美。有一《搶電視》的習作,大致情節是這樣的:喜歡體育節目的爸爸的“拿手好戲”是先發制人,早早吃飯便像臥地金剛一樣在電視機前“蹲點”。而我呢,以柔克剛,孝順地捧上香茶,千方百計地勸爸爸多灌幾杯,等他“內急方便”的時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調換頻道,爸爸中了我的“調虎離山”之計,只得望“機”興嘆,懊悔莫及。媽媽是家裡的“老大”,忙完家務後,以“強權”奪得電視“控制權”,自得其樂地看她的“哭劇”,而我在一旁敢怒不敢言。後來家裡添了錄影機,大家便再也不愁看不到自己喜愛的節目了。但少了家庭的熱鬧情趣,於是錄影機沒用幾個月便“退居二線”了。每到晚上,家裡又重新燃起了搶電視的戰火。

  讀了這文章,我們不得不佩服作者敏銳的觀察力。“搶電視”是家庭生活中常見的鏡頭,這位同學卻把它寫得情趣盎然。“爸爸”、“媽媽”和“我”三人不同的性格特點和不同的興趣愛好,作者觀察得多麼細緻多麼深刻!透過三處細節描寫分別突出了“爸爸”的傻氣,“我”的靈氣和“媽媽”的霸氣,表現出這一家子濃濃的親情。

  二是訓練思考的深刻性。

  進行觀察時,如果只帶著眼睛和耳朵,不帶上自己的心,就好比是在生活的門外參觀,那你獲得的也只是一些膚淺的生活表象,難以深入地體味到生活的真諦。因此,對於生活中的某一件事、某一類物、某一個現象,不僅要用心去觀察,還要多加思考,善於聯想和想象,想出點意思來,悟出點道理來,品出點情味來。這樣就可以開掘材料的內蘊,增加立意的深度,充實文章思想內容與藝術魅力的容量。如有一題為《鯰魚跑了》的習作,記敘的是“我”家買了三條鯰魚,怕它們溜掉,於是嚴加防範。結果第二天早上發現壓在桶上的籃子、砧板橫躺在地上,桶裡空無一魚。這時,父母互相埋怨,而“我”卻突發奇論:“我沒有責怪小鯰魚的逃脫。我突然感到:拼搏中的生命具有不可遏止的力量!”從日常生活中,作者獨具慧眼,領悟到富有啟示意義的哲理,文章由此陡然生輝,有了鮮活的生命力。這便是深入思考的結果。

  三是注重情感的真實性。

  文章不是無情物。這個“情”必須是作者從胸中流淌出來的真實的情感體驗,而不是矯揉造作的虛情假意,用情寫出來的文章才會神氣充足,情韻豐滿,激盪人心。真情實感來自於對生活的真切感受。朱自清的《背影》中“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到“我的淚很快流下來了”一段文字,作者細緻入微地描述了父親穿鐵道、爬月臺去買橘子時的情景,一舉一動艱難費力,但融注著風燭殘年的慈父對行將遠離的兒子摯愛之情,讀來感人至深,催人淚下。“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是作者的感動之淚,是作者真情的自然流露。

  四是追求表達的新穎性。

  由於思維定勢和傳統習慣的影響,最熟悉、最動情的東西在有些同學的筆下也最容易流於平庸。因此我們要敢於打破舊模式的束縛,追求個性化的表達,寫出新意來。具體地說,就是作文時要善於選擇新的角度,探索新的結構,運用新的手法,提煉新的觀點,塑造新的形象,想人之所未想,用人之所未用,寫人之所未寫。同時敞開心扉,抒寫性靈,用我的自由之筆,寫我的自得之見,抒我的自然之情,顯我的自在之趣。課本中就有值得借鑑的。如《我兒子一家》中身為母親的作者從五歲兒子的角度寫一家人的生活,有一種獨特視角創造的錯位美。《金黃的大斗笠》運用影視中的特寫鏡頭和蒙太奇手法構成了一幅充滿歡樂、純真的風雨童趣圖。有一《咖哩蟲與可可豆》的習作,分“咖哩蟲”和“可可豆”,寫的是同一內容,作者分別從兩個人物自述的角度來結構故事,展開情節,很有創造性,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 表達的.創新,更多的是體現在語言上。如“冰雪化了,化成了春天”,充滿了詩情畫意;“桌上,已有滿滿一袋的繽紛”,給人以強烈的視角感和色彩美;“他把胸脯拍得“嘣嘣”響,就像黑猩猩一樣”,形象生動,幽默風趣;“無奈無奈!阿哈再次無利潤承包清潔區”,實指被罰掃清潔區,讓人忍俊不禁;“我承認,都是天真惹的禍”,化用電視劇名等等。這些語言閃爍著智慧的火花,是作者個性、才華的具體體現,也應該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長期以來,同學們作文時都有搜腸刮肚之苦,提襟見肘之窘。勉強成文,或是言之無物的“客裡空”,或是胡編亂造的“想當然”,沒有具體內容,缺乏真情實感,久而久之,便產生了害怕作文的心態。從自己最熟悉、最動情的東西寫起,有話可說,有事可寫,有情可抒。這樣堅持下去,我們就會增強寫作信心,變“害怕”為“喜歡”,變“要我寫”為“我要寫”。只要我們敏銳觀察生活,真情體驗生活,別具一格發現生活,我們就一定能寫出展示真我風采、謳歌時代風貌的優秀作品來。

  作文怎樣出新意 2

  選材是作文的頭一步。選材力求新穎,獨特,從自己熟悉的生活中去挖掘,寫出有生活氣息,給人以新鮮感的作品。它有時甚至能決定作文的成敗。這一步有多重要呢?

  打個比方,如果說寫作像烹飪,材料就是烹飪用的食材。如果食材新鮮,質地好,就是清蒸或清煮,菜的味道也差不了。但如果食材不夠新鮮,質地已經腐敗,那任憑多高的廚藝,任憑用多少名貴的調料,也很難做出好吃的菜。

  明確了選材的重要性,接下來讓我們一起去尋找新鮮材料吧。以前沒有的事物,沒有出現過的現象,這裡面就有讀者們感興趣的素材;一些本來就存在的事物和現象,又有了新的發展動態,這些新動態裡也有好素材。

  當然,新生事物不可能天天誕生,就是每天都在誕生,也不可能每一樣都正好被你捕捉住了。但我們要有這種發現尋找新素材的意識。每次作文前,希望你都能用五秒鐘想一想:別人會寫什麼呢?我能比他(她)寫的新鮮點嗎?

  作文其實就是給讀者一種滿足:展示自己的獨特經歷能滿足讀者的獵奇心理;傾注自己的真實感情滿足讀者的情感需求;那麼選擇的材料具有一定思維含量就是為了滿足讀者的理性需求。讀者總希望讀過別人的作文後能懂點什麼吧。這個要求得滿足,這個要求也可以滿足。

  還是舉個例子來說明吧。“黑板上的記憶”這個作文題目的材料可以寫你的關於黑板的獨特往事,這能滿足讀者的獵奇心理;也可以透過黑板上的記憶來傳達你對校園生活的留戀,這份真摯的留戀之情同樣能滿足讀者的情感需求;如果寫的正好是有個老師寫錯了什麼,但他不肯承認自己的錯誤,由此你感悟到寫在黑板上的錯誤可以被擦掉,而人生的汙點難以被清除。我想這種思考可以滿足讀者的理性需要,因為它能啟迪人,讓人懂得該如何去對待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