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聲音> 家鄉的聲音作文(4篇)

家鄉的聲音作文

家鄉的聲音作文(4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透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家鄉的聲音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鄉的聲音作文1

  我家住在農村的集鎮上,從我懂事的時候起,就有家鄉的聲音陪伴著我的成長。

  每天太陽昇起來,叫賣吆喝聲此起彼伏,不絕如縷,高階一點的,用喇叭裝在電動小三輪上,一遍又一遍地放著,當樓下傳來最激動的聲音:“賣糖球”時,就是北方人所謂的“冰糖葫蘆”,我會飛奔下樓,買上一串,就會嚐到那又酸又甜的味道。

  每年正月到來的時候,也就是春節來了的時候,就是我每晚睡不著的時候,因為每家每戶都會沒完沒了的放爆竹,那種聲音此起彼伏,後來適應了,也就無所謂了。

  到了夏天,最不想聽到的聲音是蚊子的聲音,由於我家屋後不遠就是秧田,只要晚上家裡一開燈,蚊子就會蜂擁而至,甚至在熄燈之後,家裡都充滿了蚊子的轟鳴,聲音中似乎夾雜著幽怨與威脅,放大一萬倍,估計就會與導彈追蹤目標發出的聲音一樣。於是蚊香與全無敵應運而生,但蚊子很快適應了,甚至像癮君子,在雲霧中飄飄欲仙,發出陶醉般的嘆息。

  到了白天,家裡又會來一群不速之客——蒼蠅,那群蒼蠅嗡嗡叫,低空飛行,就好像日本的神風特工隊衝向目標一樣,甚至不惜粉身碎骨。一個夏天,蠅拍都會打壞幾個。

  但夏天也有讓我欣賞的聲音,那就是蟋蟀和蟬的聲音,瑞典詩人特朗斯特羅默在詩中這樣寫道:“蟋蟀瘋狂地踏著縫紉機”。就是這些小裁縫縫補著我童年的日日夜夜,讓我魂牽夢縈。小暑過後,蟬蛹出土,鳴聲四起,天越熱叫得越起勁,讓人心煩意亂,於是我跟我的小夥伴們一起去粘知了,用鉛絲做成一個圓圈,套上小網袋,由善爬樹的先攀上大樹杈上,被粘住的知了渾身顫抖,不再鼓譟。

  一到中秋,知了便退出了舞臺,蟈蟈粉墨登場,與知了相比,蟈蟈叫聲十分悅耳。蟈蟈長得就順眼,像外星人——藍臉粉肚紫翅膀。被關在竹篾的矮子裡,只要不缺食物跟水,它們便會心滿意足,直到唱徹漫天大雪。

家鄉的聲音作文2

  我的家鄉遙觀有許許多多的聲音,有的清脆;有的動聽,每一個聲音都有著家鄉的特色。

  “啪啪啪”這是遙觀的最初文化——做坯。雖然我沒有經歷過,但是從大人們的嘴中我明白了它的艱苦與辛勞。

  “嗒嗒嗒”這是老式的腳踏車在鋪著石子路上走過的聲音,我明白了當時社會發展狀態的落後……

  這便是過去的家鄉的聲音,現在這些音符巨烈地跳動著,更有著巨大的變化。

  “嘀嘀嘀”在寬闊的馬路上,各種各樣的機動車來回在穿梭著,各家都有了想去哪裡去哪的簡便的交通工具,非常快速方便。

  “砰砰砰”這是工人們在建造園林與民用房的聲音。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了,休閒時人們常去園林散步。座落在宋劍湖畔的得園會館便是一個相當不錯的選擇,它是一個具有蘇州園林建築風格和體現濃郁江南風情的建築群,是我市的一大亮點。

  “哐噹哐噹哐噹”這是工廠裡各種機器發出的聲音。工人們努力發展各種工業,為家鄉的發展作著巨大的貢獻。像集裝箱廠、今創集團等大企業,每年都有大量的成品出口,有力地促進了遙觀經濟發展,使遙觀的經濟發展步入了新的階段。

  “孔子、老子、孟子”這是學生在學校琅琅的讀書聲。我們在學校這個知識的海洋裡像一塊塊乾燥的海綿盡情的吮吸著,努力把自己變得更加充實。

  “唦唦唦”這是老師在黑板上用粉筆寫字的聲音。園丁們全身心的傳授著知識,並教會了我們做人的道理,使整個社會都洋溢著文化的氣息。

  “嘩嘩譁”這是輕風吹向湖面,湖水發出的聲音。似風鈴般的聲音在耳邊縈繞。湖面上還有著亭臺軒榭,在湖畔碧綠的樹木與小草間還綴著星星點點的小花,這些會使你無論有多麼急燥的心情,在瞬間也會變得如輕盈的湖面一樣平靜。

  這就是我家鄉的聲音,願這些音符能激發我們熱愛家鄉,宣傳家鄉,建設家鄉,大力發展和諧社會,建立更多別樣的音符,聽到更多美妙的聲音……

家鄉的聲音作文3

  放學回到家,吃著超市買的速凍餃子,我忽然想起家鄉。那嗞嗞作響的油鍋,冒著熱氣的年夜飯,一盤飄香的餃子和一旁笑眯眯的爺爺奶奶,這就是家鄉。

  老家有一個習俗,過年準備年夜餃子時,要把硬幣、花生、紅棗、栗子、糖塊、豆腐等包進餃子裡。大年初一時看誰吃到的“祝福”多。吃到硬幣代表財源滾滾,吃到花生代表長生不老,吃到紅棗代表早生貴子,吃到栗子代表成家立業,吃到糖塊代表甜甜蜜蜜,吃到豆腐則是有福了。每次吃餃子,堂弟堂妹們拼命搶奪好運,我不禁想到自己小時候,總是為了得到更多好運把肚皮撐到不行,卻還一直往嘴裡塞。有一次因為胃的負擔太重,還吐了,可把奶奶急壞了。現在想想,真是好氣又好笑。

  家鄉的聲音,就是從嘴裡吐出的硬幣掉在桌子上的叮噹聲和孩子們的歡笑聲吧。

  我放下筷子,回憶兒時的點點滴滴。記得離奶奶家不遠,有一座大山羊的雕塑。奶奶經常帶我去玩。她把我抱上鞦韆,在後面一下一下地推我,我在鞦韆上笑著、樂著。鞦韆發出吱呀吱呀的聲音,他也在吱吱地笑哩。

  家鄉的聲音,莫過於奶奶的叮囑和鞦韆的吱呀聲了吧。

  我靠在椅子上,不禁又想到爺爺的搖椅。爺爺躺在搖椅上看電視,我坐在沙發上看爺爺。深深的皺紋刻在爺爺的臉上,也刻在我的心上。搖椅咯吱咯吱地響著,彷彿是個老態龍鍾的老人。是啊,這搖椅已經陪伴了爺爺十二個春秋了。記得小時候我不懂事,一直和行動不便的爺爺爭搖椅玩。現在想來,真是不應該。

  聽,風吹過柳枝的聲音,雨打在荷葉上的聲音,奶奶廚房裡炒菜時鍋勺相碰,爺爺把著我的小手用筆劃過紙面,姑姑教我的幾首兒歌,和翻看那一本本泛黃圖畫書的沙沙聲┄┄

  家鄉的聲音,在記憶中永不磨滅。聽著家鄉的聲音,故鄉的遊子已經長大。

家鄉的聲音作文4

  中秋小長假,爺爺對我說,老家地裡的花生熟了,問我願不願意跟他一起回去挖花生,我點頭同意了。

  自從到城裡上學以後,我就很少回老家了,家鄉的一切事物和聲音一直糾纏在我的腦海裡,是什麼原因讓我如此眷戀家鄉的聲音?或許離開家鄉太久的緣故,對家鄉的情緒一直留在我的記憶裡。

  仔細回想下,我依舊可以聽到那些熟悉的聲音,小鳥在林中歡快的歌唱,風吹過田野發出的聲音,這些聲音如潮水一般瀰漫在我的'記憶裡,並在我思念故鄉的時候,一次次出現在我的腦海裡,並在我的心裡生根發芽。在鄉村的土地上,聲音遍佈每個角落。只要我一踏進家鄉的土地,那些熟悉的聲音就會再一次灌進我的耳朵裡。我早已習慣了春日裡的鳥語花香;夏日裡聲嘶力竭的蟬鳴;習慣了秋日下豆莢胞脹裂開的聲音除了這些,我還習慣了土地上人們的勞作聲及磨鐮的聲音。在我的眼裡,泥土有著它原有的秉性和底色,那些泥土上的聲音,擦亮了我的視線,並讓生活多了一分亮色。

  我一直敬重鄉下的人們,他們在閒暇或勞作時,總讓日子過得有聲有色,充滿快樂。對於一個從小在農村長大的孩子來說,可以從小動物的叫聲中領略到季節的變化。當小燕子嘰嘰喳喳在門前屋後叫個不停,春天來了;布穀、布穀的聲音傳來的時候,就知道收割小麥的時節來臨了;當水田裡蛙聲一浪接一浪,就知道盛夏到來了。

  每當夜晚來臨,喧鬧了一天的村莊寂靜了下來,人們進入了夢香,在酒一樣深沉的夜裡,此時無聲勝有聲,秋蟲低語,樹葉沙沙,幾聲犬吠猶如彙集而成的不同聲線,有時被組合,有時被分割,就像一種暗語直達人的內心,讓人覺得無比舒適和安妥。

  與城市的相比,農村的聲音純潔,沒有任何修飾。對於一個久居城市的人來說,這些聲音不但洗耳洗心,還能拉近與土地的距離。我一直對它心存感激,它讓我知道了對生命的尊敬來自於心靈,如今,我想把這些聲音重新擺放在我的文字裡,讓它依舊鮮活在我的內心,並且一切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