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 【精華】香山作文錦集9篇

香山作文

【精華】香山作文錦集9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香山作文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香山作文 篇1

  今年11月上旬,我隨家人來到了北京香山,遊玩觀賞楓葉。

  在香山大門口,中央有一座小橋,在橋的兩邊有兩棵楓樹。左邊的那棵是黃色的,右邊的的那棵可真是愛美啊!頭髮竟是三種顏色,頭頂是金黃色的,中上方是紅色的,下方則是綠色的,美麗極了。欣賞完後,我們便開始向上走,才走三四步,就在眼前呈現了一個楚楚動人的“外國人”——楓樹,它的頭髮是金黃金黃的,漂亮極了。在山下就有了這麼好看的楓樹,那山上呢?我們迫不急待地向上走去。

  路兩邊有著不同的植物,如野草莓、松樹、野葡萄等植物;還有幾棵高大粗壯的樹,我和弟弟都抱不住呢!但它們一點兒也不顯老,仍是長得那麼茂盛。就這棵樹上,我們發現了一隻小松鼠,它的警惕性太高了,我還沒來得及觀察它,它就躥了。走在山路的一半時,有一個亭子,從亭子裡向下望,紅綠交錯,景色美極了!

  休息片刻後,我們便繼續向上走。一路上都是高大的樹。到了香爐峰時,我們看到了一大片無邊無際的楓葉紅;當中還混合著一些綠油油的葉子,景色美極了!

  一路上有說有笑地遊賞完了香山的楓葉,遊賞過後,在腦子裡突然呈現出了一句詩:“霜葉紅於二月天”。香山的風景真美啊!香山的楓葉真紅啊!香山的空氣真好啊!

香山作文 篇2

  人們都說,秋天的香山是美麗的。那裡風景如畫,吸引了眾多的遊人前去遊賞。星期天,我有幸和爸爸一起來到香山,這裡的景色真是名不虛傳。

  離香山還有一里路,我們就遠遠的望見了連綿起伏的香山到處是紅綢子般的楓葉。一陣秋風吹來,紅葉來回搖曳著,好似一片火海在猛烈地燃燒。我相信,誰見了都會不由讚歎:“真是太美了!”

  走進香山公園的大門,便可以看到道路兩旁擺滿了鮮豔的菊花,它們吐蕊展瓣,爭妍鬥麗。紅得像火焰一樣鮮豔,黃的像金子一樣耀眼,粉的像晚霞一樣迷人。朵朵菊花散發出誘人的清香,那香氣沁人心脾,使人感到舒服極了。接著往前走,只見四周的草都便變黃了,陽光照在小草身上,好像給它們鍍上了一層金。那一棵棵四季常青的迎客松仍然那樣的挺拔,那樣的蒼翠。

  我們順著一條羊腸小路盤曲而上,周圍靜得很,只聽見腳踩著那滿地的紅葉發出的沙沙聲,那聲音好似在為我們加油,我們的攀登都很輕鬆,一會兒功夫我們爬上了山頂的“鬼見愁”。站在上面放眼四望,那連綿起伏的山峰沉浸在繚繞的雲霧中,真似仙境一般。我看得如痴如醉,禁不住讚歎:“真是太美了!”

香山作文 篇3

  秋天是一個碩果累累的季節,一個五彩繽紛的季節。在這樣夢幻般的季節裡,北京的香山又該是漫山遍野的一片火紅景象吧。

  前年秋季,我到了北京香山。那時正是“香山紅葉文化節”期間,滿山盡是紅葉。從遠處觀望,香山如同一座正在熊熊燃燒的火山,紅得是那樣的熱烈奔放。山頂上那一棵棵高挺的楓樹,如同己湧出火山口向著藍天白雲飛去的流焰。香山上不只是紅楓這一種樹,還有黃櫨等幾十個樹種,整個香山大約有十萬棵樹呢。

  到了香山腳下,我邁著臺階緩緩地向山上走,兩邊是一簇簇低矮的小灌木叢,偶爾出現稀稀落落的蒼松翠柏。快到半山腰時,突然間好像換了一個地方,身邊盡是一棵棵紅葉樹。那紅不僅僅是火紅,還有桃紅、紫紅、淺紅……讓人恍如置身於紅色的世界,紅色的海洋。乍一看,那一片片的紅葉好似一片片小巧玲瓏的花瓣,仔細看卻是千姿百態的小葉子。秋風吹來,懸掛在枝頭上的紅葉隨風飄落,零零散散地落在了人們的身上,別有一番味道。我從地面上撿起了一片隨風飄下的紅葉,這片葉子紅裡隱著淡淡的黃,光滑而又泛著淡淡的亮,令人愛不釋手。忽然間又一陣秋風吹來,這風大多了。樹枝上的紅葉紛紛落下,那是一片片飛舞著的紅。不一會兒,自己就好像踩在了紅地毯上。越往上走,映入眼簾的紅葉越豔麗,片片紅葉好似組成了“屏風”,讓人不由得想起“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的詩句。

  在山頂上,最高處的那棵楓樹,樹葉宛如一團團正在燃燒的小火球。聽隨行的導遊說:“香山的樹葉紅是因為這些樹有許多糖分和青花素,在香山特殊的自然環境下,香山的紅葉就別樣紅了。”我站在山頂高處,舉目遠眺,整個燕京盡收眼底,讓人感到心曠神怡。我做了句小詩:“秋來楓紅香山去,香山歸來不看紅。”

  我從香山歸來時,帶回了一片香山的紅葉書籤。這張紅葉記錄著香山的紅葉是那般的鮮豔,那般的絢麗,那般的令人流連忘返。

香山作文 篇4

  唐朝詩人有萬千家鄉名人唯一人--白居易。從772年呱呱墜地時就開始寫詩、論詩,846年直至現在他還是家喻戶曉,他的詩遠近聞名、留香百世。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邦,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

  白居易是家喻戶曉的大詩人,他《賣炭翁》、《琵琶行》等詩篇廣為流傳,白居易作為一名反映民生疾苦的現實主義詩人而備受讚揚。貞元16年,白居易考上了進士,開始了仕途之路;公元803年的春天,白居易被授秘書省校書郎公園;公元806年,罷校書郎,撰《策林》75篇,登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受縣尉官。作《觀刈麥》、《長恨歌》。元和二年回朝任職,11月授翰林學士,次年任左拾遺;元和四年與元稹、李紳等倡導新樂府運動;元和五年,改造兆府戶曹參軍。此時仍充翰林學士,草擬詔書,參與國政。他不是權貴,敢於直言上書論事。在元和十年,因率先上書請急捕刺殺武元行兇手,被貶江州(今江西九州)司馬,次年寫下了《琵琶行》……

  蓄妓玩樂,始自東看,唐代比較普遍。白居易一生仕途坎坷,遭遇貶謫之後,心情鬱悶,對於自己曾經的豪情壯志而感到懷疑,人生態度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為了滌除人生煩惱,白居易妓樂詩酒來放縱自娛,每日裡醉生夢死,消磨時間。“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就是白居易描寫她們的詩篇。 “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似乎是我與他的結識詩句。記得上學時,我會背的第一首詩就是這首《草》一詩寄託著他的壯志,讀他的詩是一種享受,也是一種感悟人生的方法。讀他的詩總會有場景的眼前浮現,也許這正是他所作詩的妙處吧!他寫詩追求完美,這不是和我一樣嗎?(哈哈哈哈,會不會太自戀了呀?)

  我們要學習“香山居士”--白居易他精益求精、不斷進步的精神,在自己的學習與生活上再創新高!

香山作文 篇5

  北京的秋天是四季中最美的季節,那麼,香山的秋天會是什麼樣的呢?

  金秋十月的一天,我走進了香山飯店,迎面而來的是白牆灰瓦,菱形、團花形的窗戶錯落有致,點綴其間,好像一個傳統江南的庭院。進了大廳,抬頭看,是一個大大的玻璃穹頂,秋日的午後陽光透射進來,撒落在廳堂的沙發上,暖洋洋的。

  穿過大廳我走進了後花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遠處的一座石山,壁立萬仞,那就是“飛雲石”,好像是一位將軍在守衛著香山。在它的前面,有一條蜿蜒曲折的小溪,據說是按著晉代王羲之《蘭亭集序》的故事建造的,取名為“曲水流觴”。再前面是一片湖水,清綠清綠的,宛如碧玉一般。水上浮划著五六隻可愛的鴨子,水下游動著十幾條機靈的小魚兒,這一泓秋水如月光一樣華麗,因此叫做“流華池”。

  我踏著水上嶙峋石塊搭建的斷橋,又轉進一片湖,金色的、黑色的、紅白相間的錦鯉在腳下的石間遊戲,濺起水花,使得碧波盪漾,難怪這裡叫做“金鱗戲波”。我順著石路走去,在一泉瀑布旁停下了,清清的泉水從高處流下,拍打在石頭上,發出清脆的響聲,像鳥兒在唱著動聽的歌兒,因此這裡叫做“清音泉”。回首望去,秋日的夕陽透過微微泛黃的樹葉,照落在身後那白牆灰瓦,別有一番秋的韻味。

  次日清晨,我來到了香山的山腳,開始爬山。一路上,我看到了一些樹的葉子變紅了,真可謂一葉知秋啊。林中一排排樹木高大密集,茂盛的枝葉把大大的太陽擋住了,只剩下了涼爽。那樹上結滿了松果,小松鼠也出來覓食,準備過冬了。路邊的花兒還散發著香氣,讓自己在最後的時刻貢獻出一份力量。

  拾級而上,我爬上了香霧窟平臺,但這只是香山的一半呀!遠眺香爐峰峰頂,我不禁想起李白的一句詩:“日照香廬升紫煙”。想想,它有多高多美啊!此時我的心中有些小失望,明明體力有餘,但由於時間關係我卻無法繼續前行。這次沒登上香爐峰,下次我一定要“拿下”它,站到香山之巔,眺望香山最美的秋色!

香山作文 篇6

  秋天的香山是一年中最美的。滿山的楓葉有紅的、黃的和綠色的,每一種顏色又有濃淡之分,就拿紅色來說,有深紅的、淡紅的.、彤紅的、透紅的,各種顏色交雜在一起,滿目絢爛。

  十一假期去香山,雖然已經到了秋天,但山上的葉子大多還沒有變色,仍然是一片鬱鬱蔥蔥。據說要等到十月中下旬的時候葉子才能紅起來。

  登香山有很多條路,可我只知道三條,南路、東路和中路。東路和中路的臺階很高,非常難走,所以這次上山我們選的是十八盤這條路,也就是南路。雖說南路比較平緩,但是我們還是走了很長時間。每走一段我們便停下來休息一會兒,吃點東西,喝點水,走得很悠閒。但就是這樣,我們的揹包一次又一次地減輕,但是腳步卻越走越沉了。

  終於到達了山頂,從山頂遙望山下的村莊,一切變得那麼小,一切都盡收眼底。向遠處眺望,雲霧繚繞中天地是那麼廣大,真是山外有山、景外有景、美不勝收!這一刻我好想變成了一隻小鳥,在天空中自由地飛翔。

  從香山上下來,由於時間還早,我和爸爸媽媽又去了北京植物。

  在園裡我們參觀了熱帶蝴蝶園和菊花展,然後順著甬路向臥佛寺、櫻桃溝方向走去。我一顛一顛地跑在前面,經過一個三岔路口看到了一個路標。為了方便遊人,路標上按照各個景點分別製作了小木牌,牌上詳細標註了各個景點的名稱、距離和方向。我仰著頭一邊看木牌,一邊大聲讀著,一邊根據木牌上標示的方向用手比劃著:“櫻桃溝向前1300米--嗯,臥佛寺向右1000米--,臥佛寺,嗯--向前1000米。咦?怎麼有兩個臥佛寺?”我跑去拉著爸爸來看,爸爸看了一下,伸出手扳住那塊標著臥佛寺向右1000米的牌子,一邊用力一邊說:“怎麼弄的?一順邊兒了”。牌子看起來很難扳,爸爸用力扳了兩次才給扳動。爸爸把牌子扳正以後我再一看,啊,這下清楚了,順著現在這條路一直走就是臥佛寺,而從岔路來的遊客想去臥佛寺則要向右拐了。我敬佩地望了爸爸一眼,他真是給那些不認識路的遊客幫了一個大忙。

  透過這件事我領會到,其實有的時候幫助別人就是舉手之勞的事,並不一定要花專門的時間和精力。節日裡來植物園遊玩的人很多,相信也有很多人看到了錯誤的路牌,但是沒有人做這個“舉手之勞”的事,爸爸卻做到了,我為他感到自豪!

香山作文 篇7

  和同學去爬香山。天氣預報說會下雨,還帶了輕便雨衣,也沒用上。

  這次爬山的人不是很多,走小道邊走邊吃喝邊聊天,沒有看到松鼠,但是看到了野雞,尾巴很漂亮。

  這崔同學很好玩,最近迷上了考古,跟俺講了半天風水學。有意思的很。

  下山的時候買了櫻桃吃。一直對這東西不怎麼熱心,但是回家嚐了嚐,還不錯。

香山作文 篇8

  對於我們生活在南方的人來說,家鄉的冬天並不是很冷。屈指可數,不大不小的幾場颱風,踩著略顯霸氣步子走過,留下一城清冽的寒氣。但人們的生活卻因此更加顯得有樂趣了。

  這樣的冬天,也許是寒風揮不去鄉愁,但南香山上的綠色的依然綠著,開花的依然盛開,只是有些微敗落罷了。但,這並不影響人們對她的嚮往,像我這樣的登山愛好者,無疑,這便是一個好時機。

  喜歡過春的和暖,夏的輝煌,秋的愜意。而冬日裡早晨的陽光,不是炙熱的灼人,也不是明晃晃的刺眼。它很溫和,又彷彿柔情蜜意,有些懶散,又彷彿玩世不恭,似乎像一位母親般慈愛,更為珍貴。它也像一個朋友,和你知交,卻可望不可即。

  莫非這陽光,也懂得欣賞這山之美麼?

  帶著這陽光,當你走在上山的路上,兩旁的小石頭咯吱咯吱的響個不停,像興高采烈的對你說:“你們真是一群精明的人,山上的景色正美著呢!”走到半山腰,俯瞰一下小山峽,山坡上的小草兒,因為那寒風不時給山們、草們吹它那心曠神怡的仙氣,於是,它們便彷彿在手舞足蹈了。也許因為我們進山去,那山腰間小樹上的鳥兒,也不停歌唱著南香山的好。大概南香山的冬天就是暖!樹上才有各種各樣的鳥,它們從哪兒來?是因為北方太冷了,它們才遷來這兒?是這山環境優美、無雜質、無汙染吸引著它們吧?……

  “看,漂亮吧?”站在山坡上,我興高采烈的說,眺望著那三臺石上的泉水。雖然隔得很遠,但那泉水看得清楚,在那山那樹的陪襯下,就算沒有“飛流直下三千尺”壯闊,也顯得氣勢洶洶;就算沒有那白水寨泉水的盛氣凌人,卻比它顯得高貴,有氣質!水氣不斷的升起,居然還讓泉水有了一種朦朧美,像夢幻一般,靜下心來聽那瀑布聲“撲撲……,撲撲……”那樣有規律,那樣古樸……

  都說陽光普照,是上天給大地的恩賜。那一刻,我覺得自己正接受這山這水這陽光的洗禮。

  而山又是終日不語的。

  它不曾因季節變遷有過抱怨,也不曾因枯黃凋落有過羞慚。它依然是淡雅,平靜,默默矗立。冬天的山像個滄桑的老者,也像個睿智的哲人。它用一點一滴的重量與一點一滴的時間進行較量,成為永恆。

  忽然,我覺得自己是多麼的渺小。而山,卻具有一種古老而堅韌的精神。於是,心中不禁對她肅然起敬!

  等到太陽下山了,餘輝映照在山上,又會出現霞一般的粉色。南香山此時顯得肅穆、優雅。整座山在黃昏中顯得那樣嬌弱,讓人不得不擔心她是否能熬住這刺骨的寒氣。而這時溫差也的確出現了,讓人有寒氣逼人的感覺,冬天充分顯示出她的霸氣。這個時候,使人不得不告別這美麗而溫柔的懷抱,下山了。

  遠眺,天地一點一點地朦朧起來,猶如在冬季裡呵出的一口氣,帶有秋的蕭瑟和冬天的蕭條了。冬天的南香山,她的美薰陶著我們;她的堅韌感染著我們。我帶著對她的熱愛,真誠的歌唱她。

香山作文 篇9

  香山是我們張家港一處著名的風景區。去年國慶節,我們全家前往香山,一起去領略了那令人心醉神迷的景緻。

  我們剛下車,便隨著人流來到了香山腳下。這時,一陣“嘩啦啦”的流水聲吸引了我。我看到清澈的泉水從巖縫山石間汩汩湧出,流過大大小小的山石,之後匯成一股溪流,唱著歡快的歌兒向前奔去。溪流兩側,火紅的杜鵑花開得正豔,山風吹過,杜鵑花隨風搖曳,像是舞動著的紅綢。光芒四射的朝陽,爭奇鬥豔的紅花綠樹,使清澈的溪水變成了一道不規則的彩虹。

  我們沿著彎彎曲曲的山路,開始向山上進軍。石徑兩邊,奇花異草隨處可見。山路邊有一種樹雖然不高,但是渾身的葉子上都長滿了尖尖的刺兒。爸爸見我一臉迷惑的樣子,就告訴我說:“這種樹鳥兒無法在上面棲息,所以它的名字叫‘鳥不歇’。”我恍然大悟,真是名副其實啊!

  我們氣喘吁吁地到達山頂,只見一座氣勢雄偉的寶塔高聳入雲,一共九層,取名“聆風塔”。可惜塔門緊鎖,還沒有向遊人開放,真是有點遺憾。不過媽媽說:“爬上山頂實屬不易,雖有遺憾,卻也有一種缺憾美呢!”

  繞過寶塔,我們來到觀風臺,舉目四望,只見香山連綿起伏,好似奔騰的細浪,而湧得最快的山頭被棉花似的白雲包圍著,若隱若現。俯瞰山下活動的人兒,還能聽到他們的歡聲笑語呢。

  時近中午,我們踏上了歸途。我不由自主地感嘆道:“香山葉正紅,問君意可濃?”爸爸媽媽聽了哈哈大笑道:“下次有時間,一定再帶你來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