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情感作文> 作文中少不了情感

作文中少不了情感

作文中少不了情感

  中教學中,我們會發現很多時候學生作文都是“違心而作”,自然也就出現“千人一面,萬人一腔”的語言,作文中自然也談不上個性的表達與情感的抒發。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也就是說,情感是學生作文的原動力。而我們傳統的作文教學中結構不嚴謹,反饋有時又顯得不及時,忽視了對學生情感的激發和培養。沒有情感的參與,作文便失去靈性,顯示不出文字的張力來。那麼如何培養學生在作文時,自然的表達情感呢?

  一、學會關注生活,積蓄感情

  美學家羅丹說過:用自己的眼睛看別人見過的東西,在別人司空見慣的東西上能夠發現出美來。作文同樣也是如此,要讓學生能夠從平凡、普通的事物中發現生活的真諦,產生與眾不同的情感共鳴。在教學中,我指導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生活,用自己的頭腦去分析生活。漸漸地,學生能留心生活中的事,並積極思考了。比如:我班在上體育課時,一次老師讓他們進行跳馬練習。這個專案,女孩子們都嚇得不敢跳。結果,她們跳得樣子讓一些孩子笑得都直不起來了。而這件事引起了一個同學的注意。回去後,他寫了一則《敢不敢跳》,如實地描寫了當時的情景,在文章的結尾處還引發自己的思考:勇敢的一跳,其實就是自我的一種挑戰。

  從一些小事中,捕捉到思維碰撞的瞬間,暢寫富有個性的語言,是勤於觀察生活,善於思考的.結果。

  二、減少思想束縛,抒發真情

  什麼是作文?筆者覺得無非就是與他人進行交流,要別人瞭解自己,或者說表達自己喜怒愛憎的思想感情,進而感染、打動讀者,同時也感動自己。當然,每一個人的經歷不同,觀點、性情也會有所差異,作文時自然不會盡寫相同的內容,抒發同樣的情感。因此,在教學中,我努力啟用學生思維,使學生真正能想,在寫文時能自然表達真情。如在寫《__________我想對你說》時,我結合在“六一”節要演的情景劇《心中的天堂》,讓小演員在班會課進行現場表演。故事講了一個名叫豆豆的孤兒第一天來到孤兒院,在其他小朋友的幫助下,快樂、健康、自信成長的故事。同學們看完之後,好多都留下了眼淚。我抓住這一情感契機,讓學生寫這篇文章。此刻,孩子們的語言更讓人催人淚下呀:“豆豆,你的故事讓我好感動,你失去了父母,沒有親人,可是你卻沒有向生活低頭,你真的好堅強!而我生在一個健康、幸福的家庭,卻從來不懂得珍惜,常常怨聲不斷。現在開始,我要多孝敬父母,就像你所說,我要給父母洗洗腳,盛盛飯……”還有的同學對父母這樣說:“媽媽,爸爸,我現在才發現,原來你們在我的身邊是多麼的幸福,我真想大聲地對你們說,‘我愛你們!’”這是學生的真實心聲!心中的真實感受躍然紙上,感人至深啊!

  另外,我還注重學生開放性的寫作練習,主要透過兩個途徑:一是堅持寫隨筆。隨筆的內容一般不作要求,讓學生自己命題,自由立意。學生在真正寬鬆的心境下展示自我。經過一年多的練習,學生在寫隨筆時,能自然地開啟心扉,張開想象的翅膀。作文的個性表達多了,自然也就有了活力。每次批改,我也不時在他們的隨筆本上輕舞飛揚上幾十字,甚至幾百字。這樣互動的情感交流更讓孩子們懂得了作文的意義,作文的快樂。二是隨時在閱讀教學中穿插小片段的撰寫。有時是預設好的,有時也可以是現場生成的。如學了《登山》一課時,學生對列寧這一領袖走這樣一條危險的小路心有疑慮:有的學生認為他不應該走,身為領袖,真有個三長二短,多不值得;有的學生認為他應該走,身為領袖,連這麼小的困難都退縮了,那怎麼能領導一個國家?於是,我讓他們寫成文章,充分把自己的見解放大,並引導學生可以站在不同的角度來寫談自己的想法。一學期下來,我們這樣的文章寫了不少。在這期間,讓我看到了學生自由寫作的快樂,看到了他們成長的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