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瀑布> 貴州黃果樹瀑布之旅作文

貴州黃果樹瀑布之旅作文

貴州黃果樹瀑布之旅作文

  黃果樹大瀑布抒懷

  有語云不到長城非好漢,不到黃果樹,不知天大地大!去過黃果樹的人如是說:到了黃果樹,你什麼心事都放下了,什麼結都解一開了。

  興許你見過一望無垠的草原,為天地之大而慨嘆;或許你曾眺望寬闊的大海,為宇宙之無邊而嗟然……如果你身臨黃果樹瀑布,除了感受自然的博大雄渾之美,更感受豁達奔放的力量之美的衝擊、執著堅定的精神境界之美的濯洗。

  眾流赴壑急如梭,瀉作層灘千尺波。素影空中飄匹練,寒聲天上落銀河。徐霞客見黃果樹瀑布歎為觀止,贊其“搗珠崩玉”、“萬練飛空”。黃果樹大瀑布是白水河的鮮亮的風景,是奔流不息的力量所在,是追求不止的高原精神頌歌。

  巍巍高原,黃果樹瀑布代表了高原精魂。這白水河一路從高山走來,經歷無數跌宕坎坷,執著於輝煌的理想。君見瀑聲震天,十里相聞的勝狀之外,可曾見白水河沿理想逶迤而來的低吟淺唱?他走過人跡罕至的深谷,經過怪石嶙峋的河灘,穿過百般阻攔的亂石,往心中嚮往的地方如約奔來。黃果樹之外的河段,是那麼平凡不驚。黃果樹周圍的瀑布一個接著一個,十八道瀑布風格各異,千姿百態,形成一個龐大的瀑布家族。這是氣勢磅礴的追求精神的練習,是生命一次次跌落、聚集、奔湧,然後再次飛昇。到了黃果樹,生命向理想縱身萬躍,終成一式雄偉壯觀的飛翔。

  觀瀑亭上,詠幾遍清代貴州印江詩人、書法家嚴寅亮的觀瀑亭名聯:白水如棉,不用弓彈花自散;虹霞似錦,何須梭織天生成。看這高原精魂之水,飛身而下,有虎嘯龍吟之雄,萬馬奔騰之勢,霹靂驚雷之一聲!瀑布激起的水霧如紗,縹緲數百米,漫天浮游,形成針織一樣的細雨,直入一毛一孔。此情此景,直使血液湧動起來,幾欲對瀑布高喊一聲,已無語言表達此時的膜拜。

  名動四方也好,絕世稱奇也罷,這高原的水似乎沒有停留的念頭。文人的雄詞偉賦,麗人的流盼美眸,其實與黃果樹的本原世界沒有多大關係。周圍的世界因黃果樹而喧鬧了,黃果樹還是在四季的流轉中信守理想,繼續趕自己的路,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有“地”會識君。

  常期望自己的心,能像黃果樹瀑布那樣,平淡路程中聚集力量,光輝時段裡永記理想,堅定自己的步伐,永遠往下一程趕去。明白長路漫漫,敢於前行,人生自有風景。也許長路上平淡無奇,但這心境好比養育了黃果樹的青山綠水,留了青山在,何愁水不綠。一條長長的河流,就因這短短几十米的高度而成就。人生也莫不如是,百年時光,執著進取,見到幾年輝煌,已算不枉為天地之過客。

  黃果樹印象

  眼前這瀑布,我其實已無數次看見過它——在巨大的戶外招貼上,在電一影電視螢幕上,在酒瓶煙盒上,甚至在小小一寸見方的郵票上。然而它現在就如此鮮活地呈現在我眼前,發出巨大的咆哮,激起漫天的水霧。儘管這景象已在腦海裡設想過許多回,我仍不免要被這自然的偉大創造所震驚。

  對於這所有人都耳熟能詳的名勝,任何一點寫景狀物的描述恐怕都會顯得多餘。我更願意作這樣的遐想:很久很久以前,無所不能的神一掌截斷了這條大河,然後將半條河流憑空拔起。於是這條一百多米寬的巨大水流以萬鈞之勢俯衝近八十米,激起滔天的巨浪,將水的生命力展露無遺之後,終於找到最後的皈依之所,匆匆地向東而去。而神,就用這奇蹟作了自己神力的活的雕塑。

  在這顧自神遊的同時,周遭的遊客一茬接一茬地圍過來,爭相在瀑布前留影,迫不及待地將瀑布和自己一同定格在畫面中,然後,又急匆匆地在另一個角度就位、微笑。而我,還想好好地感受一下它。讓耳中充滿這自然界最為動聽的巨響,讓水花水霧濺溼全身,讓這夢境般的景象真切地籠罩我。

  也許遠不如黃河壺口瀑布的雄渾壯觀,也比不上九寨溝諾日朗的飄逸晶瑩,但大自然,稍稍多給了黃果樹一點恩賜,那就是一條直通瀑布水幕前後的山路,人們名之“水簾洞”。站在瀑布的後面,又是別一番風情。儘管喧囂依然,心卻漸漸寧靜。我們在驚歎之餘,油然而起對造物的感恩之情。你可以想象,置身在瀑布之中,半米之外就是傾瀉直下帶著怒號的滔滔水流,而你卻可以悠然自得地觸一摸這壯麗的奇蹟,這難道不是一種高貴的禮遇嗎?

  離開瀑布,沒有依依不捨,只有心靈的滿足。我想,其實遍地都是自然的賜予,我們人類才能生存、生活乃至享樂。我們除了感恩,難道不應該為這孕育萬物的大自然做些什麼嗎?

  黃果樹大瀑布

  黃果樹瀑布古稱白水河瀑布,位於貴州省安順市鎮寧布依x苗族自治縣境內的白水河上。它為什麼起名叫黃果樹瀑布呢?據民間傳說,是因為瀑布邊上有棵高大的黃桷樹,按當地的口音,“桷”與“果”讀音相同,所以人們就習慣稱之為黃果樹。還有一種說法,傳說很久以前瀑布附近的農民都喜歡種黃果,瀑布邊上就有一大片黃果園,因此就把這個瀑布稱之為黃果樹瀑布了。

  早在明朝弘治年間的《貴州圖經新志》中,就有關於黃果樹的文字記載。之後,在嘉靖年間的《貴州通志》、《貴州山泉志》和《貴州名勝志》等均有記載。歷代墨客文人對黃果樹瀑布也是推崇備致,讚不絕口。如清代安順府永寧州知州黃培傑詩云: “犀潭飛瀑掛崖陰,雪浪高翻水百尋。幾度憑欄觀不厭,愛他清白可盟心。”

  黃果樹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傑作!

  一進黃果樹瀑布景區,首先映入眼簾的並是大片的盆景所組成的園林。園林很美,小橋流水,古樹參天,引得許多遊人駐足觀賞。到了蜿蜒盤旋的山間小道。這裡給人的感覺就不一樣了。地面上溼溼的,如同剛剛用水洗過一般,耳畔隱隱傳來陣陣轟鳴聲,就好像是在提醒我:離瀑布不遠了。繼續往前走,空氣中瀰漫的水汽越來越濃,腳下的路也漸漸積起了一個個或大或小的水坑,只有夏天才能感受到的悶熱潮一溼的空氣迎面撲來,彷彿到了另外一個季節。隨著轟鳴的'水聲越發清晰,離瀑布也越來越近了。充斥在耳邊的,不僅僅是水聲的轟鳴,還有前面傳來的遊人一聲聲驚喜的尖一叫。

  拐過一個山角,耳邊的聲音陡然大了起來,簡直可以用震耳欲聾來形容。眼前,一條長長的瀑布從山頂傾瀉而下,衝撞著山石,激起白色的水花,發出巨大的聲響。一陣微風吹過,滿含水汽的空氣隨風飄來,就好像一毛一毛一雨落在人身上,讓人感覺十分清爽,剛剛的悶熱也隨之一掃而光。在陽光的照射下,直瀉而下的水珠泛起閃亮的光澤,整個瀑布在亮亮的光輝中,閃爍著星光般的神秘與壯觀。水流墜一落到下游的水潭中,又激起了更大的水花,四濺的水珠和巨大的水流讓下游水潭中的水也盪漾起了波紋,直到流一出很遠才又歸於平靜。

  我想,這就是舉世聞名的黃果樹大瀑布了。

  據說黃果樹大瀑布,高有77.8米,寬為101.0米,氣勢磅礴,宏大壯觀。夏秋洪水暴一漲,瀑布如黃河倒傾,峭壁震顫,谷底轟雷,十里開外也能聽到它的咆哮。由於水流的強大沖擊力,濺起的水霧可瀰漫數百米以上,使坐落在瀑布左側崖頂上的寨子和街市常常被濺起的水霧所籠罩。遊人謂之“銀雨灑金街”。冬春水小,瀑布便分成三五綹從岸頂上掛下來,遠遠望去,那潔白的水簾飄然而下,揚揚灑灑,如綢緞飄舞,如仙袂飄舉,如淑女浣紗……

  瀑布對岸高崖上,有一個觀瀑亭,又叫望水亭。清代貴州著名書法家、“頤和園”三字的題額者嚴寅亮在“望水亭”上題寫了一幅著名的對聯:“白水如棉,不用弓彈花自散。紅霞似錦,何需梭織天生成。”此聯形象而簡潔地描寫出黃果樹瀑布的壯麗景色。

  瀑布下的犀牛潭因傳說有神犀潛藏水底而得名。有沒有神犀,誰也沒有見過,但潭水的神秘幽深,至今依然,任何人駐足潭邊,都會浮想聯篇。若是晴天的上午10時或下午4時左右,由於陽光的折射,你還可以透過瀑布衝擊時濺起的雨霧,看到從深潭中升起的七色彩虹,使你頓生雄姿蓋世、豔麗昭天之感。古人說“天空雲虹以蒼天作襯,犀牛灘雲虹以雪白之瀑布襯之。”故有“雪映川霞”的美稱。

  與世界上其他著名的大瀑布相比,黃果樹大瀑布雖然沒有非洲維多利亞大瀑布、北美洲尼亞加拉大瀑布、委內瑞拉安赫爾大瀑布那般寬闊、高深和雄偉;但是,黃果樹大瀑布自有它奇特之處,它是世界上處在喀斯特地區最大的瀑布,也是最壯觀的瀑布。這個大瀑布就像是一塊奇異的磁石,在它的地面、地下、水上、水中還吸附著一連串丰姿綽約的景緻。其中最神奇的一處,就是隱藏在大瀑布半腰的崖廊洞穴。由於洞外藤蘿攀附,水掛珠簾,故曰“水簾洞”。這是世界上其它大瀑布所沒有的奇特景觀。

  水簾洞全長134米,它由6個洞窗、3 個股洞泉和6個通道所組成。電視連續劇《西遊記》中水簾洞一場戲,就是在這裡拍攝的。第一洞窗離犀牛潭水面僅40米,但洞窗則最寬大,有十幾米寬,位置在第一、二個瀑布中間,大水時兩個瀑布就連成水簾,將洞窗全部封住;水小時則次第拉開,從幾米到十幾米不等,好像可以隨意開合的窗簾。第二洞窗離第一洞窗僅 4米左右。這是一個靜謐的世界,號稱水晶宮。它是水簾洞的心臟部分,長11米,高9米,寬3米。路旁有一股泉水,清澈明淨,水長年保持在一個水位。洞頂懸掛著許多鐘乳石,在麥稈狀鐘乳石上還有名貴的捲曲石。洞壁上還懸著數不清的石幔、石簾。第三洞窗向外突出,很像陽臺。這個洞窗有1米高,3米長,外面圍有護欄,遊人站在護欄後面可以伸手摸一到瀑布,所以人們把這裡稱之為“摸瀑臺”。

  走出這個天然的“水簾洞”,我的渾身上下早已溼一透了,就像淋了一場雨。但我還是很高興,因為這種景色可是難得一見的。從下游的湖邊回過頭來看,整個瀑布彷彿一匹美麗的白色綢緞,從山石之間飄落在岩石上,又變成了萬串珍珠,互相撞擊,最後便如玉石一樣化作晶瑩透亮的煙霧撒滿山澗,在山石旁織成朵朵雲彩,輕輕繚繞。在煙霧中,隱約可見一道絢麗的彩虹,它與繚繞的煙雲構成了人間仙境。我靜靜的望著前面飛瀉的水流,望著這夢境般的景色,心想,怪不得人人都說黃果樹瀑布美,只有在這裡,才能真正體會那如夢似幻的神秘的美。

  那麼,黃果樹瀑布如此壯美的景觀,又是怎樣形成的呢?對於黃果樹瀑布的成因問題,可謂是眾說紛紜。有人認為它是喀斯特瀑布的典型,是由河床斷陷而成的;有人則認為是喀斯特侵蝕斷裂——落水洞式形成的。最近的研究表明,黃果樹瀑布前的箱形峽谷,原為一落水溶洞,後來隨著洞穴的發育,水流的侵蝕,使洞頂坍落,而形成瀑布。因此是由落水洞坍塌形成了黃果樹瀑布。

  古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是中國歷史上對黃果樹瀑布進行詳盡記載的第一人。他在考察大瀑布後讚歎道:“搗珠崩玉,飛沫反湧,如煙霧騰空,勢甚雄偉;所謂‘珠簾鉤不卷,匹練掛遙峰’,俱不足以擬其壯也,高峻數倍者有之,而從無此闊而大者。”

  幾百年過去了,徐霞客先生未曾料到的是,黃果樹大瀑布從“養在深閨人未識”,走出了大山,走向了世界。1982年11月,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審定,黃果樹瀑布被列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2005年,又被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評為“中國最美麗的地方”。

  離開潭邊,循著石徑登上溪旁的一個平臺。綠樹掩映間,有一座徐霞客的塑像。他遙對瀑布,彷彿在凝神諦聽遠處的瀑布聲。他完全沉醉了。此時此刻的我,也完全沉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