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名人故事> 關於善良名人故事

善良名人故事

關於善良名人故事

  善良的、忠實的心裡充滿著愛的人,不斷地給人間帶來幸福。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關於善良名人故事吧!

  關於善良名人故事【1】:44份愛心晚報

  美國福布斯雜誌曾連續五年評選他為中國最富有的企業家。人們關注最多的,是他在馬來西亞輝煌的發跡史。只是很少有人知道,他的情義和傳奇經歷,源於44份帶著一個普通人愛心的晚報——

  1990年,一位喜歡冒險的中國青年來到馬來西亞。來這之前,青年已經身家過億。他打聽到,這兒發現了一個大型油氣田,準備修一條高階公路。如果這個專案成功,則會帶來公路兩邊的土地大幅度升值。

  經過仔細分析之後,青年做出了一生中最冒險的一個決定:利用所有資產擔保向銀行貸款,拿到公路兩邊土地的開發權。

  4個多月過去了,油氣田的立項依然沒有結果。青年如坐針氈。這時候,他手間的盤纏已經所剩無幾,住所由五星級酒店搬到四星級,再到三星級,最後連旅館也住不起了。為了省錢,他打算租用旅館的一個小倉庫,每天只吃最便宜的盒飯,再找機會偷偷溜到旅館的大廳裡看當天的晚報。

  倉庫的管理員是一位老華僑,看到他的處境,非常同情,不僅免了他租倉庫的錢,每天還將自己訂的一份晚報帶給他看。這樣的日子一晃過了44天,青年的心也一天天走向絕望,連自殺的想法也有了。那天,青年意外地得知老華僑並不識字,這44份晚報是特意為他買的,頓時心裡一熱,彷彿看到一線溫暖的光,將自己從死亡的邊緣拉了回來。晚上,他認真地翻看著報紙,其中一條訊息讓他興奮得差點沒背過氣去:油氣田立項了!隨後,在一週之內,青年所買的土地價格翻了一番,他的生活一下子由地獄又回到天堂。

  暴富後的青年第一個想到的是老華僑,他準備了一隻信封,裡面是一套當地最高檔別墅的鑰匙。當他把信封交到老華僑手裡的時候,老華僑搖搖頭:“我只是給你買了44天的報紙,為什麼值得你送這樣的大禮呢?”青年說:“那44份晚報,是我一生中得到的最珍貴的幫助和關懷,就憑你的愛心,你有資格得到它。”老華僑依然搖搖頭:“謝謝你的好意,我已經習慣了現在的生活,不想去住那種地方。真正值得你報答的,也不是我,而是幫助你的這個社會呀。”

  這位青年,就是後來被譽為“情義商人”的'李曉華,他成了中國最有名的企業家和慈善家之一。

  關於善良名人故事【2】:雷鋒捐錢從不吝嗇

  一九六零年八月,駐地撫順發洪水,運輸連線到了抗洪搶險命令。雷鋒忍著剛剛參加救火被燒傷的手的疼痛又和戰友們在上寺水庫大壩連續奮戰了七天七夜,被記了一次二等功。

  望花區召開了大生產號召動員大會,聲勢很大,雷鋒上街辦事正好看到這個場面,他取出存摺上在工廠和部隊攢的200元錢(存摺上203元)跑到望花區黨委辦公室要捐獻出來,為建設祖國做點貢獻,接侍他的同志實在無法拒絕他的這份情誼,只好收下一半。另100元在遼陽遭受百年不遇洪水的時候捐獻給了遼陽人民。

  在我國受到嚴重的自然災害的情況下,他為國家建設,為災區捐獻出自已的全部積蓄,卻捨不得喝一瓶汽水。

  關於善良名人故事【3】:老舍幫助盲人謀生

  在他住的房子的不遠處有一個破舊的廟宇,裡面住的全是平日以乞討、賣藝為生的盲人,將近40名。但當時全國剛解放不久,人們的生活都不寬裕,連養家餬口都很不易,更別說有能力去接濟他們了,因此他們的生活非常艱難,挨餓受凍是常有的事情。

  每次一經過“瞎子廟”,他的心便隱隱作痛,想要儘自己的所能,幫助這些可憐的人。但他也深知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道理,簡單的幾次接濟根本解決不了他們的根本生存問題,必須得給他們提供一份足以謀生的活計。

  於是,他不顧外人的反對,暫時放下手頭上的工作,花了近兩年的時間,開始每天往返於家中與“瞎子廟”之間,把這些盲人都組織起來,並自掏腰包買了多件樂器,將其中那些會吹拉彈唱的,組成了一個樂團進行集中培訓,給予合奏配合上的種種指導。忙了一天,晚上回到家裡,他還要熬夜為樂團寫歌,編排適合他們演奏的曲目。等這一切完成後,他又忙著聯絡演出單位和場所,並說服對方給予一定的演出報酬……而對於那些沒有任何才藝和特長的盲人,他則透過各種關係,不惜降低身份到處求爹爹拜奶奶,最終靠著自己的“面子”和關係,把他們一個個安排進周邊的橡膠廠、皮革廠、印刷廠和服裝廠裡。為此,他都跑爛了好幾雙布鞋。

  好在他的努力和奔走有了成效,“瞎子廟”裡幾乎每個盲人都有了一份足以養活自己的工作。因為有了穩定的收入,很多盲人的生活狀況都發生了鉅變,先後搬出了原先那個破舊的廟宇,住進街上條件更好的房子裡,“瞎子廟”也從此被廢棄。

  這之後,每天晚上,當他下班從街上路過時,住在街上的盲人們都會不約而同地放下手中的活,點亮屋內的燈,然後站到各自的大門口前,只為跟他打個招呼,問聲好,為他照亮門前的那段路,如同迎接自己的親人歸來一般。而這幾乎成了那條街上一道不變的溫馨風景線,一直持續到他去世的那一天,從未錯過一次。盲人們都說,那是因為他們能聽出他的腳步聲。

  他便是老舍,原名舒慶春,傑出的人民藝術家,盲人們聽出的那一聲聲腳步聲名叫“善”。

  關於善良名人故事【4】:郎朗:讓音樂與慈善結合

  鋼琴家郎朗有著許多耀眼的頭銜,不過他特別珍惜這兩個:

  2004年5月20日,郎朗在紐約被委任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國際親善大使,成為第一位擔任此職的鋼琴家。2005年10月9日,華盛頓舉辦“中國文化年”期間,郎朗應布什總統邀請,在白宮舉辦專場獨奏會。布什總統向他授予“世界和平使者”的稱號。

  兒童基金會執行主任貝拉米在宣佈這項任命時說:“郎朗是兒童基金會最年輕的親善大使。邀請郎朗擔任親善大使,是因為他具有與聽眾做心靈交流的獨特能力,並把很多時間和精力用於增加古典音樂的青少年聽眾。”

  郎朗對於慈善的頭銜深深感激:“音樂就像一種語言,世界的語言,它將人們彼此相連,也連線著彼此心靈的感應。我認為接近孩子的最好方式就是為他們演奏音樂,用音樂開啟他們的耳朵和心靈。”

  關於善良名人故事【5】:“乞丐”存錢行善

  80歲那年,他當起了乞丐,經常徘徊在紐約的曼哈頓街頭行乞。只見他衣衫襤褸、鬍子拉碴,頭戴一項上面寫有“山姆大叔是個大惡霸”的鴨舌帽,帽子邊緣露出的白髮亂蓬蓬的。他的身體很瘦弱,似乎弱不禁風。加之渾身髒兮兮的他來回遊蕩,一副無家可歸的流浪漢樣子,活脫脫一個專業乞丐。

  他乞討的方式很獨特,只向過往的司機討要零錢,討完之後會免費送給司機一份自己買來的報紙。每次討要,他都是笑眯眯的,態度非常溫和,還時常與司機開玩笑,完後從不忘幽默地與“施捨”給他零錢的司機說再見,頗有喜劇色彩。司機見他慈祥、和善、風趣,還不乏幽默感,也都會慷慨解囊,從不讓他空手而歸。

  雖然討到的都是硬幣,但一天下來收入還是很可觀,一般每天都能討到100美元左右,運氣好的時候能討到250美元。白天討到的錢,他利用晚上的時間整理出來,一摞一摞、一包一包地包裝好,然後存放起來。

  現在,他已經97歲了,17年來,他從沒間斷乞丐生涯,討到了不少錢。然而,他沒有花掉一分討來的錢。每當積攢到一定的數額,他就捐獻給一個為古巴兒童購買醫療用品的慈善機構。17年來,他把辛辛苦苦討到的所有的錢都捐給了這個慈善機構。

  其實,他並不缺錢,他的居所是350萬美元的豪宅。他也並不是乞丐,他之所以17年如一日裝扮成乞丐沿街行乞,完全是為了慈善。迄今,雖然已經97歲高齡,但他的演藝事業並沒有停止,同時,他的“乞丐”生涯也沒有停止。他說:“我只是想幫助他人。”

  他的名字叫歐文·科裡,是美國著名的喜劇演員,被人稱為“老戲骨”,還曾被譽為“世界上最具權威的人”。現在,他又多了一個身份:最著名的“乞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