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名人故事> 鄭板橋的故事6則

鄭板橋的故事

鄭板橋的故事6則

  鄭燮,字克柔,號板橋、板橋道人,清朝官員、學者、書法家。“揚州八怪”之一。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鄭板橋的故事6則,希望各位看官能感興趣哦。

  鄭板橋的故事1:鄭板橋送賊詩

  清代書畫家鄭板橋年輕時家裡很窮。因為無名無勢,儘管字畫很好,也賣不出好價錢。家裡什麼值錢的東西都沒有。一天,鄭板橋躺在床上,忽見窗紙上映出一個鬼鬼祟祟的人影,鄭板橋想:一定是小偷光臨了,我家有什麼值得你拿呢?便高聲吟起詩來:大風起兮月正昏,有勞君子到寒門!詩書腹內藏千卷,錢串床頭沒半根。

  小偷聽了,轉身就溜。鄭板橋又唸了兩句詩送行:出戶休驚黃尾犬,越牆莫礙綠花盆。 小偷慌忙越牆逃走,不小心把幾塊牆磚碰落地上,鄭板橋家的黃狗直叫著追住小偷就咬。鄭板橋披衣出門,喝住黃狗,還把跌倒的小偷扶起來,一直送到大路上,作了個揖,又吟送了兩句詩: 夜深費我披衣送,收拾雄心重作人。 鄭板橋吟蟹詩 鄭板橋任濰縣知縣時,有一天差役傳報,說是知府大人路過濰縣,鄭板橋卻沒有出城迎接。原來那知府是捐班出身,光買官的錢,就足夠抬一轎子,肚裡卻沒有一點真才實學,所以鄭板橋瞧不起他。知府大人來到縣衙門後堂,對鄭板橋不出城迎接,心中十分不快。在酒宴上,知府越想越氣。恰巧這時差役端上一盤河蟹,知府想:“我何不讓他以蟹為題,即席賦詩,如若作不出來,我再當眾羞他一羞,也好出出我心中的悶氣!於是用筷子一指河蟹說:“此物橫行江河,目中無人,久聞鄭大人才氣過人,何不以此物為題,吟詩一首,以助酒興?” 鄭板橋已知其意,略一思忖,吟道:八爪橫行四野驚,雙螯舞動威風凌,孰知腹內空無物,蘸取姜醋伴酒吟。 知府十分尷尬。

  鄭板橋的故事2:奉旨革職

  鄭板橋在當縣官時,遇到了災荒之年。因開倉放糧,賙濟窮人,被皇上撤了職。於是,僱一小船,順著大運河回揚州老家去。一日,見前面碼頭停泊著一條官船,桅杆上掛著“奉旨上任”的旗子,要所有的民船迴避。鄭板橋自言自語道:“你奉皇上的旨意上任,我奉皇上的旨意革職。不都是‘奉旨’嗎?你神氣什麼?”於是,拿了一塊綢絹,書寫“奉旨革職”四個大字,也掛到桅杆上去。官船上的,是朝廷一個大奸臣的兒子,叫姚有財。此人雖不學無術,但仗著老子的勢力,撈了個烏紗帽,這回正要到揚州上任去。這時見一隻小船的桅杆上掛著“奉旨革職”的旗子,覺得奇怪,一打聽,原來是鄭板橋,就派人向他索字畫。鄭板橋聽說這個姚有財,除了吃喝嫖賭、欺壓蒐括百姓外,別的一竅不通,就很快書寫了一首詩:“有錢難買竹一根,財多不得綠花盆,缺枝少葉沒多筍,德少休要充斯文。”每句開頭一字,連起來是“有財缺德”。姚有財接過一看,差點氣昏過去。 狗肉計 鄭板橋酷愛吃狗肉,凡鄉鄰朋友將狗肉送他,刻即揮毫作畫奉謝。 然而富商大賈以千金求索,卻從不見諾。當時,有個叫甄小泉的鹽商日夜苦思冥想,終於使出一計。一次,板橋出門賞竹,聽得從遠處傳來悠揚的琴聲,於是循聲尋找,原來一個十分幽雅的大庭院中,有一位童顏鶴髮的老翁在彈琴,書童在一旁煮狗肉。板橋聞到狗肉的香味,頓時眉開眼笑地問:“先生也愛吃狗肉?”老翁答:“百味唯有此最佳,你若喜歡,就請吃吧。”於是板橋就大嚼起來。他發現粉牆上空空蕩蕩的,就問“為何不掛些字畫?”老翁答:“沒有好的,板橋先生字畫,盛名已久,不知果真如何?”板橋笑著說:“鄙人鄭板橋,給你畫兩張怎麼樣?”頃刻間就為老翁留下了許多書畫。翌日,鹽商設宴請客,並以此畫炫耀,板橋得知,方知中了“狗肉計”。

  鄭板橋的故事3:鄭板橋斷案

  有一天,某鹽商將一個私自販鹽的小販子扭送到縣衙門,要求縣令鄭板橋以罪予以重處。 鄭板橋一見那個小販,便知是個可憐的窮人:蓬頭垢面,衣衫襤褸,骨瘦如柴。他販鹽賣,是生活所逼,不得而已。鄭板橋頓生憐憫之心。於是,他想戲弄一下這個鹽商。

  他對鹽商說:“這個小販應當加重處罰,我準備給他戴上枷鎖,立街示眾,好不好?”那鹽商笑眯眯地說:“好的!好的!”當即,鄭板橋命衙役抱來一些蘆蓆,用細木片作託,認真紮好,中間挖一個大圓孔,名曰“蘆枷”。他又畫了許多竹子和蘭花,題了字,貼在蘆枷上。然後讓小販套在脖子上,站在鹽商的門口示眾。

  大家都知道鄭板橋不僅是個辦事公正的清官,而且是個著名的.大畫家。他的詩、書、畫堪稱“三絕”,他畫的竹子和蘭花,名揚四海,許多人都想目睹為快,更渴望能得到他的墨跡。

  那位小販子戴著蘆枷往鹽商門前一站,立即招引了許多人前來觀畫,整個縣城都轟動了。不多一會兒,觀畫的人紛湧而至,把鹽商的門堵得水洩不通,一點生意也做不成了。鹽商只好到縣衙內去哀求鄭板橋把那個小販放了

  鄭板橋的故事4:鄭板橋畫扇

  相傳,清朝的鄭板橋在晚年時,曾在濰縣當縣令。秋季的一天,他微服趕集,見一賣扇的老太太守著一堆無人問津的扇子發呆。鄭板橋趕上去,拿起一把扇子看,只見扇面素白如雪,無字無畫,眼下又錯過了用扇子的季節,自然也就沒有人來買了。鄭板橋在詢問的過程中得知老太太家境貧困,決定幫助她。於是,鄭板橋向一家商鋪借來了筆、墨、硯臺,揮筆潑墨。只見冉冉青竹、吐香幽蘭、傲霜秋菊、落雪寒梅等飛到扇面上,又配上詩行款式,使扇面詩畫相映成趣。周圍的看客爭相購買,不一會兒功夫,一堆扇子便銷售一空。

  鄭板橋的故事5:寫竹明志

  鄭板橋一生,以寫畫竹子最為著名: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身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劫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

  這畫、這詩、這竹,正是他“清為官,勤為民”的高亮志向的生動寫照。

  在十二年的官宦生涯中,他時時以百姓為念,有錯即改,有利即行,在濰縣時就曾有這樣兩個故事:

  當時,濰縣每到冬天,經常發生鼠竊狗盜之事,鬧得人心惶惶。鄭板橋就募人專事巡查捉拿盜賊強徒。誰知,這一番好意卻沒有得到好報。巡查隊裡的宵小不良之徒藉此,看到哪家小孩在玩牌,即以“抓賭”為名,闖進去敲詐勒索;碰到走夜路的,就汙衊人家是小偷,抓來吊打,訛詐錢財;而對真正的盜首歹人卻視而不見。老百姓為此怨聲載道。鄭板橋得知這情形後,一面立即派人嚴查不法分子,一面立即遣散了自己募人組織起來的巡查隊,沉痛自責道:“我愧對子民啊!”

  乾隆十一、二年間,濰縣連年災荒,甚至發生了人吃人的慘事。鄭板橋痛心疾首,決定開倉賑災。而那些膽小怕事的人卻阻止他不要這樣做。

  鄭板橋對此心膽俱裂,激動地說:“時已至此!事已至此!待一層一層稟報上去,蒼生百姓早已死光了。天大之事,由我承擔!”他當即開倉撥穀,讓鄉民按人頭領取。

  誰知這一開倉濟民的善舉,卻被一些人汙衊為瀆職、另有所圖,告發於朝廷。鄭板橋因而被撤職罷官。

  離開濰縣時,鄭板橋只僱了三頭毛驢:一頭馱著簡單的行囊,他自己騎著;一頭裝著兩夾板書,還有一個叫阮咸的樂器;另一頭,小皂隸騎著,在前面引路。

  鄭板橋為官清廉,心繫民生。老百姓哭著挽留他,他畫了竹和菊,與他們道別:

  “烏紗擲去不為官,囊橐蕭蕭兩袖寒。

  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江上作漁竿。”

  直到他臨終那年,他在畫竹時還題詩道:

  “宦海歸來兩袖空,逢人賣竹畫清風。”

  鄭板橋在濰縣做官時,曾畫過一幅竹子送給上司,畫上題詩是: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

  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縣衙蕭蕭的竹聲,使鄭板橋想到了民間的疾苦和為官作吏者的責任。

  鄭板橋的故事6:鄭板橋開倉濟民

  鄭燮,號板橋,清乾隆元年進士,以畫竹,蘭為長。曾任範縣令,愛民如子。室無賄賂,案無留牘。公之餘輒與文士暢飲詠詩,至有忘其為長吏者。遷濰縣,值歲荒,人相食。燮開倉賑濟,或阻之,燮曰:“此何時,若輾轉申報,民豈得活乎?上有譴,我任之。”即發谷與民,活萬餘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鄭板橋的故事:故事譯文

  鄭燮(xiè),號板橋,清朝乾隆元年科舉的進士,擅長畫竹和蘭花。

  曾經在範縣做縣令,愛護百姓就像愛護自己的孩子一樣。家裡沒有收受的賄賂,桌子上沒有遺留的公文。

  鄭公空閒的時間經常和文人們喝酒頌詩,以至於有人忘記他是一縣的長官。(後來)調任到濰縣做官,正逢上荒年,(到了)人吃人(的地步)。

  鄭燮開官倉放糧賑濟災民,有人阻止他。

  鄭燮說:“都到什麼時候了,要是向上申報,輾轉往復,百姓怎麼活命?(要是)上邊責問下來,我一人承擔罪過。”

  (鄭板橋)立即發糧食給老百姓,救活的人有上萬人。

  他離任的時候,濰縣的百姓沿路相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