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五年級作文> 五年級端午的作文(精選37篇)

五年級端午的作文

五年級端午的作文(精選37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五年級端午的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五年級端午的作文 篇1

  又是一年粽香時。

  北方人過端午,除了吃粽子和雞蛋以外,早晨要起早,採艾蒿而且是帶露水的,掃舍驅瘴,佩香囊,少了南方人的賽龍舟。

  記得小的時候的端午節這天,天還沒亮就被媽媽煮了一夜的粽子香氣給叫醒,便趕緊起床,顧不得洗臉衝向廚房,揭開鍋探手取出溫熱的惦記了一年的粽子,粽葉合著糯米大棗的香氣撲鼻沁心,媽媽包的是四個稜角的粽子,一個個緊實玲瓏,還沒等拆開繩子,口水都嚥了好幾下了,剝開綠色粽葉,晶瑩潤澤,撒上白糖,那無與倫比的甜蜜頓時縈繞全身,那種香味對於我來說,比任何食物都好吃幾倍!

  那時會訝異的發現我和妹妹的手腕上,被媽媽晚上趁我們熟睡時悄悄繞上了五色絲線,驚喜的感覺不亞於如今的孩子收到聖誕禮物。媽媽說那是彩繩避邪的。

  還要佩香囊。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的意思,而且佩戴它,對於小姑娘那真是一種最美的裝飾品。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各家有各家的形狀,最常見的有石榴、元寶、海棠等等,形形色色,清香四溢,玲瓏奪目。這一天就是彌散著特殊香氛的一天,女孩子聚在一起拿出香囊互相觀賞,比比誰的樣子好看香氣最足,免不了饋贈幾個給朋友帶回家裡慢慢品賞,看看它的香味到底能持多久。也常有調皮的男娃娃趁小姑娘不備,伸手搶幾個,一溜跑開,氣的女孩忙追去…

  晚上,大人們忙碌了一天坐在餐桌旁,這一天要拿出貯備了久時的好酒,在酒盅里加上雄黃——喝上一盅雄黃酒;那時最愛聽父母講端午節的來歷,從他們的講述中知道了許仙和白娘娘美麗動人的故事,爸爸說白娘娘是白蛇變的,她喜歡上了叫一個許仙的書生,兩人如何在斷橋相識,白娘娘為許仙不顧一切的去盜取靈芝草,但是許仙聽從了一個法海和尚,就在端午節這天,在酒裡面放了雄黃讓白素貞喝下,果然美麗的白娘娘變成了一條白蛇……,我們聽的入了神,記得媽媽還逗我們說:你們也喝點看看能不能變成蛇?我們將信將疑的抿了一口有著特殊的藥味的雄黃酒,那時真的擔心自己長出蛇的樣子來,不時摸摸身後……

  今天,沒有起早,沒有采蒿,沒有人給佩戴香囊和五色絲帶,也搞不到雄黃酒,只是唯獨吃到了媽媽包的粽子,還是止不住讓我想念過去的端午節,那種有著中國濃厚傳統文化的節日。現在的洋節也開始被我們接受,開始逐漸興起了,而有著悠久歷史和濃郁文化傳統的端午節卻被韓國註冊了,我們過節的味道也越來越淡了,

  可惜!又是一年粽香時。

  五年級端午的作文 篇2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我的家鄉在河南省沁陽市,每年的這個時候,家鄉的人都要吃粽子、帶五色絲線、飲雄黃酒、插艾葉來紀念死去的屈原。

  家鄉的端午節,家家戶戶都吃粽子。端午節後細菌多了,粽葉是有殺菌作用的,吃了防病。所以粽子花樣繁多:有蜜棗棕、紅豆棕、綠豆棕、黑米棕、糖棕……各具特色,其味各異。解開繩子,剝開粽葉的時候,那粽子裡藏著的蜜棗,真讓人口水一落千丈。鹹粽子裡白白的棕肉都升騰著蒸汽,散發著一種特有的棕香。兩粽子用盤子放在一起,活好像兩顆亮晶晶的紅白寶石,糯米在燈光下晶瑩透亮散發著撩人撲鼻的濃郁糯米香,真是香極了!

  家鄉的端午節,家家戶戶的小孩子都帶五色絲線、飲雄黃酒,拴五色絲線,中國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為吉祥色。因而,節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之後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系線的時候,禁忌兒童開口說話。五色線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夠在夏季第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的時候,拋到河裡。據說,戴五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蠍類毒蟲的傷害;扔到河裡,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兒童由此可以保安康。這些隨身攜帶的袋囊內容物幾經變化,從吸汗的蚌粉、驅邪的靈符、銅錢,闢蟲的雄黃粉,發展成裝有香料的香囊,製作也日趨精緻,成為端午節特有的民間藝品。喝雄黃酒,據說屈原投江之後,百姓為了避免屈原屍體被江裡的魚龍所傷,便紛紛把粽子、鹹蛋投人江中餵魚龍。一個老醫生拿來一罈雄黃酒倒人江裡,說要藥暈魚龍。一會兒,水面果真浮起一條暈龍,龍鬚上還沾有一片衣襟。人們就把這條龍拉上岸,剝了皮,抽了筋,解除心頭之恨。接著把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腕和脖子上,又用雄黃酒抹七竅。使那些毒蛇害蟲不敢傷害好像屈原一樣心靈純潔的孩子們。

  故鄉的端午節喲,你給了我多少喜悅和歡樂啊!端午粽飄香,龍舟響噹噹,好事成雙雙!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精神的一種欽佩,歌頌。吃著正宗的家鄉粽子心裡別有一番滋味。

  五年級端午的作文 篇3

  古代有一個愛國大詩人,名叫屈原。因受奸人挑撥,被皇上驅逐,但他仍然愛自己的國家,最後投江自盡。為了紀念屈原,人們就將他投江的那一天,也就是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於是,這個節日就傳了下來,只到今天。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可是隨著歲月的流逝,許多地方已漸漸淡化了這個節日,但山東這一帶的人卻還對這個節日充滿熱情,很注重這個傳統節日。

  早上,我一醒來,就發現自己的手腕上有一根用幾種不同顏色的線擰成的一小段繩,我問媽媽:“這種繩叫什麼?為什麼要這樣?”媽媽耐心的回答了我的問題:“這叫“五彩絲“,也叫“花繩”。傳說可避除兵鬼、不染病瘟,所以,每到端午節,只要是小孩子,不分大小,手上都會系一根這樣五彩的繩。”“哦”我答應著,但還是不想戴它,因為我是個貪玩的孩子,這東西在手上還蠻彆扭的。

  “端午節”最重要的習俗當然是吃粽子。上午,我隨爸爸媽媽來到了外婆家幫忙包粽子,而外婆呢?早就準備好了箬葉、糯米和絲線。粽子一般用糯米做成。把糯米還有包粽子的竹葉泡在盆裡一天一夜。再用葉子把粽子包成三角形,每裡面放上一個大棗,為的是讓粽子的味道更香。一家人圍坐在一起,一邊包粽子,一邊聊天。我看著外婆那嫻熟的動作,心裡癢癢的。於是,我學著外婆的樣子,拿起一片箬葉,將它折成圓錐體,放入米,再把多出來的箬葉折過來,蓋住米粒,結果這些米粒就像是跟我過不去,不聽話地跑了出來。我連忙又拿了一片箬葉把它們裹住,可是他們“米多勢重”,我只好向“大將軍”外婆求助,外婆一來,這個”小兵”就沒招了。不一會兒,我們就包好了一盆粽子。

  要煮粽子了!外婆先將鍋裡倒上水,然後將粽子一個個的放進鍋中,用慢火煮一個下午。煮好後,一開啟鍋蓋,香味就充滿了整個屋子。一口咬下去,那甜甜的糯米,不僅甜在口裡,還甜到了心裡!讓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

  中華民俗源遠流長,端午節,是多麼熱鬧,多麼快樂,我們要將這傳統習俗一直保留下去。直到永遠,永遠……

  五年級端午的作文 篇4

  端午節快來了,這不由得讓我想起兒時的一次端午節,那是多麼的刻骨銘心,就象剛才發生的一樣。

  那年端午我和父母去鄉下的爺爺奶奶家過節。出城後,一路上滿是白色的帳篷,長長的,如同一條條水管排列著,顯得十分有規律。

  下車後,爺爺奶奶早在門口等著了,爺爺看到我可樂壞了連忙叫道:“孫子,快過來,爺爺在這兒”我看見一個穿著白色襯衫加上灰色褲子的老人在門口叫著,他顯得十分樸素,一看就知道是爺爺,我們便過去打招呼,爺爺告訴我,他隔壁有個專門賣粽子的,她包的粽子又大又香,於是我們便去買粽子了。

  來到她家我們便看到一個婦女正在包粽子,她穿著一件大紅大綠的衣服,只見她一折,一捏,一拉,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她看到我樂呵呵的說:“小夥子,你是隔壁那老頭的孫子吧,來來來,我這兒給你準備了幾個粽子,快回去嚐嚐。”只見她遞給我一袋的粽子,我看見他的手上長滿了繭,有的地方還貼著白膠帶,可能是被竹葉割的吧,我說:“不不不,阿姨,太多了,我吃不了這麼多。”她笑著說:“吃不了沒關係,你帶回家慢慢吃,順便幫我做個宣……”她頭側著,冥想著“哦對了,是宣傳,你看看我,只知道包粽子,腦子不管用,你就順便去幫我去做個宣傳吧。”她笑著說。於是我收下了,走出門我看見攤子上擺著一個個大西瓜,我想:“粽子送我們了,也不能白送,就多買幾個西瓜吧。”於是我問道:“阿姨,你家西瓜怎麼買啊?”她說:“我家老頭子種的瓜不甜,我帶你去隔壁老王家買吧。”

  隨後我們跟著阿姨來到了老王家,阿姨叫道:“老王啊,快出來,隔壁老林家的孫子來了,快挑幾個好瓜。”只聽屋裡傳來一聲:“好咧!”一個老人從屋裡走出來,駝著背,穿著滿是泥土的橡膠鞋,像是剛從地裡回來一樣,滿臉的皺紋如同耕地一般縱橫交錯著,但卻掩蓋不住他滿臉的笑容,他說:“今天我剛摘了幾個大瓜來。”於是他便裝了兩個大西瓜給我,老媽也連忙把錢遞上,可老人就是不收,他說:“城裡人好不容易過來,我怎麼能收呢,快把錢放好,免得丟了,這錢我是不會收的。”老爸便遞上一根菸說:“抽嗎?”老人笑著說:“錢不收,抽根菸倒可以。”一旁的阿姨笑道說:“你這煙鬼,就是改不了這德性。”隨後在場的人都笑了。

  到現在,我真的再也沒有吃過那年似的好粽,再也沒有吃過那年似的好瓜——也再也沒有過過那年似的端午了。

  五年級端午的作文 篇5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有些人可能不太在意它,我卻非常喜歡,不僅因為它是紀念偉大詩人屈原的節日,還因為在這一天裡有很多好玩的事情。

  每年端午節這天,我都是忙碌而快樂的。

  一大早,村子裡的人就起床為過節作準備。大人們都趕著去集市上買油條、糖糕——它們是這天必不可少的早餐,去得晚了就怕沒得買了。小孩們是為什麼起早呢?他們有一個重要的使命——割艾草。過端午,家家戶戶都要在門上插幾株艾草,用來辟邪。可是孩子們割艾草不僅僅為了這個,艾草在他們手裡還有一個重要作用——縫荷包。

  吃過早餐,大家又開始忙碌起來了。忙些什麼呢?當然是包粽子啦!粽子是端午節不可或缺的食物。我家每年的粽子都是自己做的,這樣才有意義。我跟大人們學過,知道大概怎麼做——先到河邊摘些葦葉,放在鍋裡煮軟;然後用幾片煮過的葦葉包些糯米(有的還添些葡萄乾、紅棗、豬肉等)。包好以後,便可以放在鍋裡煮了。

  接近中午,大人們就開始忙著準備豐盛的午飯了,什麼雞啊魚啊肉啊都有。我們小孩則拿上自家的粽子聚在一起,互相交換。換完就一頓猛吃,然後評論誰家的好吃、誰家的不好吃。那場面絕不亞於一場辯論賽,因為誰也不承認自家的粽子不好吃。當然,我們每次去主要還是為了吃到不同口味的粽子,至於誰家的好吃、不好吃倒是次要的。趁著大人們還沒喊開飯,年齡大一些的孩子,便給小不點兒講從老師那裡聽到的關於屈原的故事。

  終於開飯了,一大家子圍坐在一起,吃著美味的飯菜,其樂融融,這時候,我們還可以在電視上看龍舟競賽。這可是最有趣的事了。我們邊看邊打賭,賭哪條龍舟會贏,大人、小孩都可以參加。在我家有個特殊規定,誰贏了就可以滿足一個心願,但是不能花錢。當比賽結束時,不管輸贏,我們都很開心。

  吃完飯,我通常會和小夥伴們一起縫荷包。把艾草的葉子摘下來,用布包好,然後按自己的想法縫好就可以了。有的還在荷包上縫一根帶子。荷包縫好後,和以往一樣,大家互相贈送。每一個荷包裡都裝滿了祝福和祈盼。

  每一次,我們都盡情享受著這個快樂的節日。真想永遠留住這一天!

  五年級端午的作文 篇6

  農曆五月初五的端午節是中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也叫端午。“端午”的意思和“楚”的意思一樣。稱呼“端午”也叫“吳楚”;《端午》中“五”字與“午”相通。按照地支的順序,五月是“正午”的月份。因為中午是“陳陽”,所以端午也叫“端陽”。5月5日,月,日都是五天,所以我們稱五天,也稱中午。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夏季節、玉蘭節、女兒節、中秋節、圖拉節、詩人節等。

  端午節有這麼多別稱,間接說明了端午節習俗起源的分歧。事實完全一樣。關於端午節的起源,至少有四五種說法,如:紀念屈原;吳越的民族圖騰祭祀理論;從夏至節三代開始;月不順,日不順,等等。迄今為止,關於端午節的起源,最有影響的觀點是紀念屈原的學說。在民間文化領域,中國人把屈原和賽龍舟、吃粽子聯絡在一起。傳說屈原投河後,當地人因他受傷致死,駕舟相救,是因為有賽馬的習俗;還說人們經常把食物放入水中祭祀屈原,但大多數都被龍吃掉了。後來因為屈原的提示,他們用印楝葉包米,用彩色絲綢包裹,做成後來的粽子樣。

  端午節的習俗主要有:吃粽子、在門上放艾草或菖蒲驅邪、佩戴長壽射線、喝雄黃酒或消毒、賽龍舟等。粽子又叫“角米”、“通宗”。前者以其稜角狀和裡面的糯米而得名,後者顧名思義,大概是用竹筒米飯煮的。端午節吃粽子在魏晉時期非常流行。這種食物每年都在端午節和夏至吃。粽子也是節日禮物。到了唐宋時期,粽子非常有名,市場上經常賣粽子。現在,端午節後我們仍然要吃一些粽子。粽子的圖案有很多種,有南北的,也有東西的。在南方,紅棗、花生、培根等。常摻在糯米中,其他食物也常見到,但糯米葉的香味是淺嘗即止;北方的粽子都是用棗、果脯等做餡的。小粽子似乎已經成為中國傳統的象徵,在人們心中佔據了一定的地位。以前端午節有藏午飯的習俗,源於一種信仰,認為五月是“惡月”,關注五日是不吉利的一天。所以父母帶著一歲以下的孩子去外婆家避禍,就叫藏午飯。這無疑是古代科學不發達的概念,因為五月炎熱的夏天即將來臨,蚊子一出生,沒有醫療衛生設施的人就容易發生傳染病,給人帶來一種恐懼,產生了不吃午飯的習俗。如今,隨著社會的變化,這個節日的一些古老習俗已經消失,但吃粽子、賽龍舟等習俗仍然很流行。

  五年級端午的作文 篇7

  “年年端午風兼雨,似為屈原陳昔冤。”這句詩正是為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寫下的。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

  相傳公元前278年,當秦軍攻破楚國都城郢都時,正在被流放的屈原聽說後悲痛欲絕,在農曆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自盡。屈原投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來救,後來逐漸發展成龍舟比賽……百姓又怕汨羅江裡的魚吃掉屈原的`身體,就將米糧投入江中,希望魚蝦不損傷屈原的身體。後來屈原託夢說,米糧實為江中蛟龍所食,所以之後人們用艾葉包裹大米,用五色繩捆綁,以免遭蛟龍吞食,這便成為了後來的粽子。

  粽子是我的最愛,每逢端午節,心裡就莫名其妙地興奮。每次媽媽都會把糯米掏乾淨,將三片粽葉捲成一個倒立的圓錐體,在裡面放上糯米,加上幾個大棗,最後用細線捆好,一個粽子就這樣包好了。看著它們在母親靈巧的雙手上變成一個個小而精緻的粽子,心裡覺得蠻簡單的,但讓我自己去嘗試就做得沒那麼好了。包好的粽子在鍋裡煮上幾個小時就能吃了,香噴噴的粽子一入嘴,心裡就甜滋滋的。在外面買的粽子雖然個頭大,吃起來甜膩,但比起家裡的粽子總覺得缺了點什麼。

  在家鄉,人們還有掛香囊和放艾葉的習俗。每年端午節這天都能見到不少小孩在身上佩戴著香囊,每個香囊都形態各異,小巧玲瓏。聽奶奶說我在很小的時候也佩戴過,現在我已記不清了。在這天家裡人也總不會忘記在門口放上艾葉,聽說是因為艾葉是能治療各種疾病的藥草,掛在門前可以驅蚊蟲、保人身體健康。

  現在,雖然隨著時代的發展,端午節的氣氛正逐年減弱,但我覺的應保護好我們的傳統節日,因為它蘊含著人們很多美好的願望和積極向上的愛國情愫,它體現著我們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傳統節日永駐我們心中!

  五年級端午的作文 篇8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這是詩人陸游寫的關於端午節的詩句。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又叫端陽節。

  在嘉興,端午節有眾多的習俗:家家戶戶掛門前艾草,希望一年無災無禍;老人給小孩做香囊,驅蚊辟邪;還有一年一度的南湖賽龍舟,那場面十分激烈。

  而在那天,對於我這個“吃貨”來說,最喜歡的就是包粽子、吃粽子。每次奶奶總會先準備箬葉、糯米、鮮肉、細線。她先把兩片葉子疊起來,弄成一個漏斗的形狀,然後往裡面加入一半的糯米和兩塊鮮肉,最後把米加滿,蓋上箬葉,一個精巧的粽子就包完了。這樣看著奶奶這麼熟練的技法,我也決定試一試。我學著拿起兩片碧綠色、長條狀的箬葉,用手把箬葉折成漏斗狀,但這兩片葉子卻像兩個頑皮的孩子,怎麼都不聽話。我只好用手指拼命地捏住,快速地把糯米倒進去,糯米發出了“沙沙”的響聲,好像在勸說這兩片箬葉,又趕忙放了兩塊誘人的肉,然後把糯米迅速加滿。最後,我用力地把展開的箬葉嚴嚴實實地包好,再小心翼翼地用細繩來了個“五花大綁”,不讓一粒糯米“逃”出來。看著這個樣子雖然不好看,但是親手包的粽子,我的心裡別提有多自豪了!

  把包好的粽子放到鍋裡煮一下,美味的粽子就出鍋了。吃著美味的粽子,我不解地問奶奶:“奶奶,為什麼端午節要吃粽子?”奶奶告訴我:“端午節包粽子是老百姓為了紀念投汨羅江的屈原,希望不讓江中的魚兒打擾到屈原。這個習俗一直流傳到現在。”“哦!原來習俗背後還有這樣的故事呢!”我這才恍然大悟。

  端午節,實在是太有趣!既可以掛艾草、做香囊、賽龍舟,還有我最喜歡吃的粽子,更顯現出中華傳統文化的巨大魅力。

  五年級端午的作文 篇9

  前幾天我和爸爸、媽媽去超市看到超市裡擺上了各種各樣的綠豆糕,我很好奇地問爸爸、媽媽:超市怎麼突然賣起了綠豆糕呢?媽媽說:端午節要到了我們不僅要吃綠豆糕還要吃五黃呢!五黃?什麼是五黃?

  回到家上網查了後,不僅知道了五黃,指的是: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和雄黃酒,還知道了我們這端午節為什麼要包粽子了。

  端午節的下午,我們一家來到了外婆家過節。剛進門就聞到了一股香噴噴的味道,姨媽說這是鍋裡煮的粽子飄出的香味。一會姨媽端上來熱氣騰騰的粽子讓我們品嚐。我把粽葉一層一層地剝下露出了白嫩嫩的粽子我咬了一口哇!真香。吃著吃著,我忽然想起了端午節的來歷,想著冤死在汨羅江中的屈原,真希望我能把家裡的粽子也拋進汨羅江,讓魚兒不要傷害他,我彷彿看到了在汨羅江裡划著船的人們

  吃晚飯的時候到了,大家看著餐桌上的菜竟然不約而同地說到了今天應該吃五黃,看看外婆準備的晚飯真不錯,在我們的餐桌上出現了四黃,唯獨缺雄黃酒,外公說,那是因為我們江蘇的人不會做雄黃酒所以大家也都不愛喝。

  一家人邊吃邊聊,傾聽著大人們說他們小時候過端午節的時候的趣事,不僅要自己包粽子而且還要編裝鴨蛋網呢!據說鴨蛋網是用五顏六色的綵線編的,編好後裝上煮好的鴨蛋可漂亮了。看著大家說得高興,外婆竟帶著大家憶苦思甜了,說姨媽和媽媽小時候因家裡條件不好,過節也沒什麼好菜吃,今天這樣的情景想都沒想過。是啊我們今天真的是太幸福了,我心裡默默地想:這麼幸福的生活我一定要珍惜也一定要好好學習。

  一陣笑聲打斷了我的思路,看著家裡每個人開心的表情,我打心裡覺得過端午節真好,真希望每天都過端午節!

  五年級端午的作文 篇10

  中華民族淵源流長,流傳下來的傳統文化就像是天上的星星那麼多,顆顆都璀璨奪目。那麼多的“星星”裡面,我最喜歡的還是——端午節。

  在端午節,家家戶戶都會懸掛菖蒲、艾草、給小孩塗雄黃、佩香囊,更有我喜歡看的龍舟賽,還有我最最喜歡吃的美味的粽子。

  那香軟可口的粽子讓我百吃不厭,回味無窮,可我還是在最近的學習中,才真正地瞭解到這美味可口的粽子背後還有一段古老而又動人的故事: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歷史上偉大詩人屈原的一種傳統方式。屈原是戰國時代的楚國人,他為人正直,憂國憂民,一心致力於國家的變法圖強,但是卻屢屢遭受小人的讒言攻擊和迫害,再加上楚懷王昏庸無道,不辨忠奸,滿懷忠君愛民熱情的屈原最終在悲憤絕望中於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投江後,老百姓為了防止魚蝦咬食他的屍體,駕著龍舟把粽子扔下江趕走魚蝦。從此以後每到端午節人們為了紀念屈原就有了吃粽子、賽龍舟等習俗。

  說到粽子,媽媽包的粽子可好玩了,像一個個尖尖的“冰激凌”。“冰激凌”的口味可多了,有紅豆味、綠豆味還有肉味……又香又糯,讓我愛不釋手。端午節不僅有可口的粽子,還有一個更加有趣的遊戲,那就是——撞蛋,我們都會帶上煮熟了的雞蛋去學校和同學們比賽,誰的蛋撞不破能堅持到最後,誰就是最後的贏家。那時的課堂歡聲笑語一浪高過一浪,那聲音簡直成了一片歡樂的海洋。我們的教室也變成了一片狼藉的戰場……

  這就是我們的端午,如果你想來玩的話,請帶好你的粽子和你的蛋哦。

  五年級端午的作文 篇11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在這一天,人們都要吃粽子、插艾葉、吃鹹蛋等,每一件事都有一個美好的寓意。

  今年的端午節,我是在姥姥家度過的。這一天,我和媽媽早早地就來到了來到了姥姥家,我看了看門,門上有幾簇艾葉,聽說是用來辟邪的。“姥姥,我來了!”我大聲地叫著。姥姥微笑著開了門,並讓我照看一下一歲多的表弟。

  過了一會兒,我聞到了撲鼻的粽子清香,也顧不上表弟,直接奔向廚房。哇!

  原來姥姥和媽媽都在做粽子,而且都熟了。“姥姥,我可以吃一個嗎?”我說道。姥姥說“ 還是等你姨媽和你表姐來再吃吧!

  人多熱鬧嘛。”過了好久,才聽到“咚咚”的敲門聲,把門開啟一看,果然是姨媽和表姐。我拉著表姐走到餐廳,然後就情不自禁地抓了一個,把粽葉剝開一咬,哇!真好吃!軟軟的,甜滋滋的,裡面還有一顆紅棗呢!

  我便問姥姥:“姥姥,為什麼粽子裡有一顆紅棗呢?”姥姥笑著回答:“粽子裡有棗,就是‘早中’,早中,早中,早中狀元!”我想:一顆紅棗還有這麼美好的寓意啊!

  我吃了一個,覺得不飽,還想吃,姥姥說:“別急,別急嘛!”這時,姥姥從廚房裡端來一碗鹹蛋,我急忙拿出一個準備剝,姥姥叫住我,“說:你和表姐把蛋互相碰撞,誰的結實,誰就更健康!”我和表姐馬上開始撞起來,“砰砰—”我贏了,開心地笑了,這是表弟也跟著笑起來。

  愉快的一天過去了,端午節這些趣事我久久不能忘懷。其實,端午的趣事還有很多,如:賽龍舟¨¨¨希望明年的端午我有幸可以觀看到塞龍舟。

  五年級端午的作文 篇12

  端午節快要到了,王老師給我們組織了學包粽子的活動,地點是董孫伊奶奶的家裡。

  這不,王老師帶著我們十多個人來到了董孫伊奶奶家,一走進家門,奶奶已經給我們包好了許多粽子,熱情的奶奶先讓我們品嚐粽子,吃飽了再學,同學們一哄而上,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裡面有蜜棗,甜甜的,不過最重要的是奶奶辛苦的味道。開始學包粽子囉!只見奶奶先端來一盆事先浸泡好的糯米,然後拿來一塊雪白的東西,王老師告訴我們是鹼水,接著奶奶把鹼水用刀削進米里,用手攪一攪,咦?真奇怪,糯米漸漸變成黃色了,然後又把鹼水削少許放在事先洗乾淨的箬葉上攪一攪,又接著拿出箬葉卷一下,形成圓錐形,再抓一把米放進去,放米也是一門技術噢!不能放多,也不能放少,緊接著塞一個蜜棗進去,最後圍著這個圓錐形繞幾圈,用一根細箬葉打兩個結,粽子就做成了,看著奶奶嫻熟的動作,嘿!挺簡單的嘛,可是不做不知道,一做嚇一跳,我捲來捲去圓錐形總是卷不好,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卷好,然後放好米,可正當我得意忘形時,米又從箬葉的底部縫隙裡“溜”了出來,我又手忙腳亂地把它拉緊,塞了個蜜棗,包好,用細箬葉繫好,可是,我一看,這粽子怎麼變成三角形了,粽子應該是四個角呀!沒辦法,技術不過關,我只好重新又做了一個,最後在董孫伊奶奶的指導下,終於完成了一個歪歪扭扭的粽子,大功告成了,同學們也是基本上在奶奶的指導下完成的,真是辛苦奶奶了!

  這次包粽子趣味非凡,也讓我學會了一樣本領。

  五年級端午的作文 篇13

  五月初五端午節是華夏民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之一,它融浪漫與現實,詩意與快樂為一體,深受人民的喜愛。

  端午——一個詩人的傳說,據《史記》記載,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於是遭讒去職,還被流放。後來,秦國攻破楚國京都,他心如刀割,便抱石投汩羅江,用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篇章。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每到端午節,家家戶戶熱熱鬧鬧,忙得不亦樂乎。而我最喜歡的就是包粽子了,我先學著媽媽的樣子將粽葉洗淨,然後取出三張粽葉,毛面相對,再在上面放入1/3的糯米,加入蜜棗和少許葡萄乾,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開始有點沾沾自喜了,心想簡單的粽子根本難不倒聰明的我。可是當我把粽葉蓋好時,糯米就像一個頑皮的小孩子,接二連三的跳了出來,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幸好媽媽“出手相救”,替我“解了圍”——把一些糯米弄掉,我這才舒了一口氣,心裡一塊沉重的大石頭總算放了下來。經過了一些挫折,終於到了最後的步驟——扎棕繩,我把粽子捆了好幾圈,這才放心地交給了媽媽,不一會,粽子就煮熟了,一股清香鑽進我的鼻孔,再一品嚐,啊,粘甜有勁,回味無窮。

  除了吃粽子這一習俗,小孩還要掛香囊。端午節小孩配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p雄黃p香藥p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絃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科技在發達,時光在飛逝,但端午節的習俗不會改變,它將在神州大地上永遠流傳下去,越來越旺盛……

  五年級端午的作文 篇14

  在我的家鄉。端午節有吃粽子、吃蠶豆、插艾葉、灑端陽水、洗端陽澡和喝雄黃酒的風俗,部分地區還有賽龍舟的活動。端午節前一天的下午,各家各戶要在門窗上插艾葉和菖蒲。知道為什麼要插艾葉嗎?因為到端午節的時候,正是夏季傳染病開始抬頭的時候。把艾葉插在門窗上,利用其揮發的芳香氣味潔淨空氣,驅趕蚊蠅,驅瘟除邪,以達到防病目的。端午節除了插艾葉,還要吃粽子。關於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古代詩人屈原的。這一天,我媽媽從超市裡買來了各種各樣美味的粽子。有鮮肉板栗味的、原味的、八寶的、蜜棗的……當媽媽把粽子從電飯煲裡拿出來,放在我的盤子裡時。我聞到了一股清香。我剝開粽子的葉,吃了一口。感覺糯米和各種各樣的豆在我的口中跳舞,口感好極了。吃這粽子,就像來到了竹林裡,呼吸著清新的空氣,望著蔚藍的天空、綠油油的草地……

  吃飯時,大人還會用雄黃摻在小孩子的額頭上寫個“王”字,為的是驅魔辟邪,還可以防蟲叮蛇咬。灑端陽水也是端陽節的一種風俗,把艾葉、菖蒲、柏樹枝等有芳香的植物放進水桶裡。在外面露天放一夜。第二天,用艾葉和菖蒲蘸一點端陽水,在房子裡的每一個角落都灑上。灑完之後,在水裡放幾個雞蛋或者鴨蛋,然後把水燒開,等水涼後,用這些端陽水洗澡,洗澡時,把在端陽水裡煮過的雞蛋或鴨蛋在全身滾來滾去,奶奶說洗過端陽澡,夏天就不會長痱子了。因為端陽水有驅邪、殺菌的作用。在有些地方,端午節還有一項重要的活動,那就是賽龍舟。幾個參賽選手拿著長長的漿,坐在雕琢精緻的龍舟上。兩隻手有節奏地左劃右劃。而旁邊的觀眾則為參賽選手吶喊助威。而參賽選手駕馭著自己的龍舟,征服風浪、迎難而上。這就是我們家鄉快樂的端午節!

  五年級端午的作文 篇15

  端午節前夕,我的媽媽在朋友圈裡,看到許多關於屈原的故事,然後,她風趣地向我提問:“你最喜歡哪位詩人?”我把眼珠一轉說:“屈原!”“為什麼呢?”“因為要過端午節了!”媽媽搖頭,一邊說一邊咯咯笑:“因為那麼多詩人掛了,除了詩歌,沒給我們留下什麼,只有屈原給我們多留了一天假!“哈哈……”

  這個說法雖然是搞笑,但也證實了一個民間傳說,為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跳江才有了端午節。說到這兒,就得科普一下端午節的來歷了。當年的楚懷王昏庸無能聽信讒言,將楚國大夫屈原流放,屈原無法實現振興祖國的抱負理想,眼看著楚國被秦國蠶食,悲憤交加之下跳入了汨羅江。百姓們怕魚把他給吃了,就做了飯糰用棕櫚葉包著,丟入江中餵魚。久而久之,這成了人們的一種習俗,他們把這種飯糰叫做“粽子”。為了紀念屈原,每年五月初五都要包粽子吃,於是就形成了一個傳統節日---端午節。

  說到粽子這種食物,我可喜歡吃了!每年的端午我都要吃許多美味的粽子。就說今年的端午假期,雖然前兩天都出門在外,不斷比賽,但也沒少吃粽子。就在比賽時就吃了好幾個,那滋味,別提有多好了!粽子口味有很多種,光我知道的就不下十種,鮮肉粽、花生粽、五穀粽、瓜仁粽、醬香粽……應有盡有,還有奶奶做的大雜燴粽呢!它們一個個像調皮的小精靈,要往我的肚子裡飛。見到美味的粽子,我就沒有抵抗力了,每次都是狼吞虎嚥好幾個,直到把肚皮撐破了才肯停下來。

  此外,端午節還有划龍舟比賽、插艾葉、蒸大蒜、喝雄黃酒等等民間習俗,不管什麼,反正我就是喜歡端午節!

  五年級端午的作文 篇16

  有人喜歡安靜而祥和的中秋節,有人喜歡熱鬧非凡的春節,但我卻不一樣,我喜歡其樂融融的端午節。它就像一個精靈,悄悄地施展魔法,將盎然的春意催熟了,把往日冷冷清清的河畔,增添了一絲生機。

  從小就聽爺爺說,端午的這些習俗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有著它特定的含義呢。相傳,在戰國時期,秦王決定統一六國,於是便派兵來攻打楚國,屈原得到這個訊息後,便去告訴楚王,但楚王渾渾噩噩,不但不聽,還將屈原發配到邊疆。屈原在去邊疆的路上,看到飽受苦難的平民百姓,覺得自己愧對百姓,於是投江自盡了。人們為了紀念他,於是把這一天稱之為“端午節”。

  當這一天到來的時候,人們要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吃粽子,除此之外,人們還會透過賽龍舟,掛艾草……來度過這個節日。

  伴著和煦的春風,我們來到了激烈的“賽龍舟”比賽現場。隨著哨聲吹響,比賽終於開始了,觀賽的人們左顧右盼後,只好席地而坐。在龍舟上的參賽人員正在人們的呼喊聲中奮力地划槳,但五個隊伍的龍舟實力都旗鼓相當。忽然,一條龍舟上傳來一陣響徹雲霄的擂鼓聲。我心想:這是在暗示我們什麼嗎?果不其然,划槳的人忽然加快速度,將其它龍舟遠遠地拋在背後。

  比賽漸漸進入白熱化階段,冠軍究竟會花落誰家呢?起初領先的那支隊伍,已經被慢慢超越,成了最後一名。而冠軍隊伍也在觀眾的歡呼聲中出現了,那就是原先最不起眼的那支“實力派”隊伍。

  這就是我最喜歡的端午節,它不僅僅是一個節日,更像是一篇撥動心絃的故事。

  五年級端午的作文 篇17

  大家好!今天是端午節,提起端午節,您一定會想到屈原了,對不對?

  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的骨幹成員,後來秦國來攻打楚國,並拿下了幾座城池,屈原受不住,心灰意冷,就報石頭投江自殺了。人們為了不讓魚、蝦和蛟龍吃他的屍體,就包粽子給魚、蝦吃,倒黃藤酒入河迷暈蛟龍。老師,您是不是這樣學的?

  但您知道嗎?其實在屈原之前,就有端午了呢!它的來源,和夏至有關哦!

  在先秦那會兒,氣溫特別熱,特別是農曆五月,人們發現那時晝長夜短,而又是夏天,所以他們就用米做成三角體,用艾葉包著。忘記說了,那時黍米豐收,他們認為給神明上供能降溫,這粽子版本1。0叫角黍。(注:那時人們講究陰陽說,米為陽,葉為陰。)

  夏至那天,是在農曆五月(插播前秦天氣,氣溫≥31℃),而中原地區都快趕上熱帶了,沒準能遇見熱帶動物!又潮熱又炎熱,這麼一來,細菌滋生,五毒叢生。啥是五毒?就是蛇、蠍子、蜈蚣、蟾蜍、壁虎。所以古代農曆五月被視為毒月、惡月,大家認為它不吉利。而五月初五(農曆)就是惡月裡的惡日,人稱——毒王,人們都討厭它。

  但討厭歸討厭,日子總要過呀。所以群眾們的智慧又一次體現出來了。那天,為了防五毒,各種方法都用上了,香草洗澡、喝雄黃酒等。這些東西味大,可讓五毒近不了身。後來,這些習俗流傳至今,人們還給此日起了個名:端午。而且,這天人們很忙,要吃好的,吃啥?離夏至近,就吃角黍吧!於是,角黍就成了端午美食,夏至就不吃了。黍米變成了糯米,角黍也改名粽子了。

  對了,祝老師端午安康!

  五年級端午的作文 篇18

  重五的腳步又近了,漸漸走到人們的身邊,走到人們的眼前。菖蒲艾葉,薰香縈繞不絕;龍舟涉水,鑼鼓響徹雲霄;粽葉糯團,編織遊子鄉情。而我的端午則是在一陣鹹香中開始的……

  校內,無盡的學習還在迴圈下去,念端午美好,卻無緣享樂,怎不唏噓嘆然?當老師命我去搬東西時,我是迫然的。取回東西的路上,我掂量著東西的重量,裡面不時的碰撞聲與其上的易碎標誌,讓我不禁產生遐想。

  搬回教室後真相終為大白。果不其然,那一個個安詳地臥在盒內的便是鹹鴨蛋了。分發完後,我開始端詳我的蛋了。

  形如珷玞,色如翡翠,這通體淡青的蛋殼卻又無形地阻隔了我與它的交流。我難以抗拒地湊上去,鼻不動,它的鹹香已靈動地鑽入鼻中,不覺間,腦中已有淡淡的鹹氣,還有來自水鄉的獨特腥氣。我把玩著這塊寶貝,觸及的一刻,那光滑的蛋殼如古老小溪裡流轉甚久的鵝卵石,還有絲絲涼氣自它圓潤的外殼沁入手心。我想聽其默語,卻是一片寂靜,更似一番無語的傾訴。

  水鄉的美好,水鄉的神秘,盡收於一枚小小的鴨蛋中。它唱著一曲雨中的短歌,盡顯靈秀江南的魅力。

  可它終歸是個鹹鴨蛋,即便再靈秀也難逃被食的宿命。我輕叩蛋殼,卻始終不能將它開啟,失手一砸,反倒砸出契機,蛛網般的缺口內微露乳白,待剝完後才顯其真容。裡面隱隱的赤色讓人不禁往下一戳,只輕輕一撬,便有“岩漿”漫出,那紅油讓人垂涎,而蛋黃沙質的鬆軟口感更為一絕。

  手裡的鴨蛋入腹,班上的喧鬧也漸漸平息,但我們都知道,端午的佳味是不會絕的,明年甚至許多年,也依然會有鹹鴨蛋的香味彌散。

  五年級端午的作文 篇19

  在我的眼中端午節是一個美妙的節日,它充滿了先人的智慧和良好願望,有一種溫馨浪漫的氣息。

  五月初五,汨羅江邊,你——屈原,你是多麼希望能夠報效國家,為國捐軀,可是天妒英才,不識人才的大王不給你機會,他昏庸無能,把大好江山毀於一旦,你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國土被一次次侵蝕,直到再無楚國的存在。大江彭湃,洶湧著向東流去,你的心隨著這江水那樣起伏不定,楚國已不復存在,而你更感到前路茫茫。你最終一躍詮釋了你的愛國之情,人們為了不讓你的身體被魚蝦侵蝕,就往汨羅江裡扔粽子和雞蛋。便有端午節吃粽子和雞蛋的習俗。

  五月初五一大早,我還在熟睡的時候,爸爸總是將小段的艾草夾在我的耳朵上,讓蚊蟲遠離我。當然,這一天,媽媽總會給我的胳膊腕和腳腕繫上吉祥的五彩線。早上起來,看見胳膊腕和腳腕繫著五彩繩,再看看媽媽的一臉笑意,懂得了系五彩繩原來是親情的延伸。

  農曆端午節,除了系五彩繩,家鄉還有插柳條,採艾蒿的習俗。艾草有一種特別的清香,據說端午前後的艾草最好,老人們從山上採集很多很多,回來擰成艾草繩,曬乾後點燃,這是夏季驅逐蚊子和其它飛蟲的最管用的土辦法。

  到了中午,我們便開始包粽子了,媽媽把糯米和粽葉洗乾淨,再把粽葉一張張碼起來放進裝著涼水的盆裡。幾個大人便開始團坐包粽子了

  粽子包好後,結成一串放進鍋裡,過了一會,粽子終於好了,剛出鍋的粽子色味俱全,嚐起來香甜可口,其味無窮。

  端午的味道是粽子的香甜,是親情的延續,是艾蒿的清香。

  五年級端午的作文 篇20

  一股濃濃的粽香,飄入我的鼻子。一聲聲強而有力的擊鼓聲,伴隨著堅定的吶喊聲傳進我的耳朵。不錯,今天就是一年一次的端午節。

  端午節,是中國特有的節日,它的活動專案有很多。吃粽子、吃鹹鴨蛋、賽龍舟、撞蛋……在這些活動中,我最喜歡的還是有趣的“賽龍舟”。

  據說,賽龍舟是因為愛國詩人屈原投江,人們不想讓魚群吃掉屈原的身體,所以開船驅散魚群而由來的。還有的說是漁夫捉到了一條小水蛇,剝掉了它的一片鱗,解除了它的封印,結果小蛇變成了一條龍。為了紀念這件事,人們就舉行了賽龍舟。

  龍舟比賽快要開始了。選手們個個都摩拳擦掌,信心十足。徐徐吹過的微風,彷彿在為選手們加油助威。河面上,水流靜靜地流淌著,也靜靜地期盼著比賽的開始。天空中,雲朵悠閒地飄著,好似也想看看這場激烈的比賽。快看!運動員那健壯的體魄,有力的雙手,正蓄勢待發,準備書寫一篇新的龍舟篇章。

  比賽開始了,一隊又一隊的隊伍出發了,我數了數,一共有六隊。每一隊都穿著統一的服裝,戴著統一的帽子,齊頭並進。看,他們那整齊劃一的動作,好似只有一個人在操作。他們的手不停地揮舞著,一會兒快,一會兒慢,一會兒往前,一會兒往後,吶喊聲一陣高過一陣。他們的眼神是那麼堅定,動作是那麼賣力,在擊鼓手一聲聲響亮的擊鼓聲中,奮起直追前面的隊伍。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一轉眼已經到了後半段了。人群的歡呼聲越來越響了,選手們又進入了他們的“戰鬥”。龍舟的速度越來越快,彷彿龍群在江水中急速飛騰。漸漸的,漸漸的,50米,20米,10米,終點越來越近,只最後6號隊伍把後面的五條龍舟遠遠地甩在後面,衝線了!

  賽龍舟真是一項激烈的比賽啊!

  五年級端午的作文 篇21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中國的端午節,這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而定的節日。在端午節這天,每家每戶都會買粽子或者自己做粽子來紀念屈原。

  在端午節那一天,我家也不例外,總是自己做粽子吃。煮粽子時,鍋裡再放幾個雞蛋一起煮著吃,是為了讓今年的黴運都煮走,煮出好運來。

  在端午前幾天的時候,我家就開始準備著過端午的食材。媽媽去超市買了一些糯米。紅豆。玉米。花生和紅棗。還有包粽子需要的大竹葉。在端午節的前天晚上,媽媽就把糯米在水裡泡上了。

  到了第二天一大早,媽媽就開始包粽子。她把昨天買的所有食材都混到一起,開始包起了美味的粽子。因為媽媽知道我愛吃玉米和花生,所以她包了幾個裡面只有玉米和花生的粽子。因為能更好地分辨出這幾個粽子來,所以她系這幾個粽子的系法和別的粽子的系法不一樣。粽子包完後鍋里加了水把粽子和雞蛋放進去,開始煮了起來。然後她又開始張羅做其他事。等到粽子快煮好的時候我已在床上聞到了粽子的香味。順著這個香味我迷迷糊糊的從床上下來。走進廚房,開啟鍋蓋一看,哇,好多粽子呀。看到我兩眼放光。這時媽媽說“洗臉刷刷牙,準備吃粽子了。”,我就以最快的速度洗刷完後,進了廚房準備吃香噴噴的粽子。等媽媽把飯做好後我把熱騰騰的粽子放到了盤子裡準備開吃。

  吃粽子時媽媽拿起了包著玉米和花生的粽子遞給了我。我剝開一看高興的不得了,這粽餡全都是我愛吃的。雖然媽媽包的粽子沒有超市的好看,但是卻比超市的好吃多了。因為我吃到嘴裡的不僅是媽媽包的粽子,更是媽媽對我的愛。

  五年級端午的作文 篇22

  我的家鄉在湖南長沙,每到端午節,那裡熱鬧非凡。

  端午節的頭等大事自然是包粽子,湖南的粽子不是方形,也不是圓形,而是三角形的。包粽子首先將泡好的粽子葉捲成三角形,然後放入糯米、紅豆、花生等餡料,有蛋黃餡的,有香腸餡和叉燒餡的,放完後再用筷子往裡捅一下,使它變得更加結實,最後封口用繩子紮緊,就大功告成了。蒸熟後的粽子香味撲鼻,剝開後咬一口更是鬆軟清香,不僅味美,還極富營養。

  每一年端午節,長沙的湘江上都會舉辦龍舟比賽。龍舟一個個各色各樣,美不勝收,有的像一條火龍,有的像一隻鳳凰,有的青面獠牙,有的溫柔似水。比賽開始時,每隻龍舟都想箭一樣飛出去,划龍舟的選手一個個整整齊齊,發出排山倒海的聲音,擊鼓手則更是用出吃奶的力氣,敲出震耳欲聾的鼓聲,近看龍舟賽彷彿真是一隻只兇猛的野獸在江面上賽跑,遠看則像一條條蜈蚣在水上嬉戲,其龍舟賽的這般洶湧的氣勢及熱鬧的場面,令人非常的興奮。

  傳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屈原是楚國人,本在楚國當官,卻被小人誣陷,被貶為庶民,後來屈原因憂國憂民寫出許多流傳千古的詩句,楚國遭敵人攻打時,屈原不願看到楚國滅亡的慘象,便抱著石頭投江自盡,老百姓感其大義,便用粽葉包著糯米等穀物,投入江中餵魚,讓魚不吃屈原的屍體。時間長了,粽子就成為端午節必備的美食。

  端午節是中國千年來文化歷史的結晶,也是中國人民對偉大詩人屈原的美好祝願,讓我們繼續把這份美好傳統傳承下去,留於後人。

  五年級端午的作文 篇23

  因為太過於期盼放假,所以很早之前就想到端午節也是要放假的。於是很興奮地跑去看日曆,驚喜地發現端午節竟然在六月六日,又忽然想起媽媽說過端午節在六月六日這一天要168年才能遇見一次呢,於是覺得自己好幸運。六月六日,我盯著那個鮮紅的數字又小聲唸了一遍,真是個好日子。

  初五為五月單五,蓋端字之轉音也。這是《燕京歲時記》裡的一條記載,讀來很有嚼頭。端午、端五。不禁覺得古人的想象力也真是豐富,可為何又要改為端午呢,這始終令我百思不得其解。於是感覺到了一種神秘的味道,那是端午的味道。

  端午前幾天,一日從外面歸來,路過一家小店,突然發現小店玻璃門的把手上繫著一株不知名的草。奇怪,那是什麼?恍然大悟之間想起,那就是(傳說中的)艾葉吧?於是一陣驚喜,我還是第一次看見它呢!忍不住湊上去聞了聞,是一股令人感到舒服的清香。老闆看到了我,走過來把艾葉從門上拿了下來,遞給我,拿去吧,好歹也要有點端午的氣氛,你說是吧?,我沒說話,只是衝她笑了笑。之後便滿心歡喜的捧著艾葉回了家,用一根細線將它小心翼翼地綁在門上,於是家裡也有了那股淡淡的味道,是端午的味道。

  端午這一日,媽媽在家親手包粽子。媽媽做事時的樣子總是很認真,讓人不忍心打擾。於是我端了張小板凳默不作聲地坐在她旁邊,看她將蘆葦葉一點一點清洗乾淨,在把加了蜜棗的糯米放在上面,交疊著包好,再用綠色的絲線一道一道纏上幾圈。之後飄出的便是一縷甜甜的味道。那是蜜棗的味道,還有媽媽的味道。那些都是端午的味道。

  這些味道都深深刻在我的腦海中,或神秘,或清香,或甜甜的,它們都是,端午的味道。

  是那種特有的,讓人永遠也不會忘記的,端午的味道。

  五年級端午的作文 篇24

  微風輕輕拂過他那因憂慮而過早斑白的鬢角,望著眼前滾滾東流的汨羅江水,他毫無留戀,只希望能用自己的身軀換來楚王的醒悟,就在縱身一躍的瞬間,淚水劃過臉頰化作了清晨晶瑩的露珠。

  “叮鈴鈴……”,清脆的鬧鈴聲把我從睡夢中拖出。洗漱完畢,我帶著昨晚上睡在我床頭的荷包,輕輕擺弄幾下它鮮紅的穗頭,笑著走下樓去。

  今天的清晨當然與平日忙碌奔走的清晨不一樣,今天是端午的清晨,格外得靜謐和安詳。走在山間的小路上,薄霧朦朧得如紗一般罩住周邊,一切都顯得若有若無,偶爾一兩聲鳥鳴,清脆而響亮。我拿出小刀,奮力地劃斷幾株艾草,草叢裡的露水很快沾溼了我的褲腳和衣襟,我凝神注視著草葉上這些靈動的小露珠,那麼清涼,那麼剔透,那麼圓潤,那麼可愛!一滴滴,一團團,沾墜在葉子上,輕輕一碰,便在葉面上來回滾動,葉子上的脈絡被清晰地放大出來。都說端午這一天的露水可以洗去一年的黴運,可以帶給人們一個全新的開始,但我想,還應該有愛國人士無盡的惆悵和無奈吧,我想起了那個恍惚的夢……陽光灑向大地,一切綠色都在微風中輕輕點頭,晶瑩的露珠在陽光的折射下,含羞地閃爍著,似乎也透著無限的回憶。端午的露珠啊,我怎麼捨得讓你離開呢?我取出一個小瓶子,拿出一株艾草,輕輕地敲擊著每一片綠葉,讓這些小傢伙如坐滑梯般地,從葉尖滑落,直墜入瓶中,一會兒的功夫,就聚集了大半瓶。“你們要去完成你們的使命去嘍”,我一邊舉著它們,一邊往家的方向走去。

  我用艾草沾著露水點撒在每一位鄰居的門上,希望這些小傢伙們能滌盪去每一個人的煩惱和憂傷。

  五年級端午的作文 篇25

  粽子是我家鄉的特產,更是我最喜歡的一樣食物。

  吃粽子是端午節的一個習俗。為什麼要吃粽子呢?對了,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每年端午節的晚上,要在月亮底下襬出一張桌子,上面放著幾種美味的食物,供給屈原,這是一種傳統的做法。

  每年的端午節,不管天氣怎樣我都會回到老家,陪奶奶包粽子。

  包粽子前得先準備好材料。首先要去山上選擇粽葉,這要早些去,不然那些好粽葉都被別人摘完了,粽葉摘回家洗乾淨就可以用了。奶奶說,粽葉要選很綠很青的那種,最好是大一些的。我按照奶奶說的,到處找著,好不容易才找到幾片,回頭看,奶奶早已摘了幾十片了。

  於是我和奶奶又到另一座山上去選擇棕葉。棕葉採回來後不能直接使用,你得把它的葉子撕成一根根的細條,然後風乾,這樣用它來捆住粽子,才能保證上火煮時粽子不會散開。

  將這兩種葉子準備好後就要開工包粽子了。

  先將粽葉圍成一個類似於圓錐的形狀,下面的那個尖角不能有縫隙,不然倒進去的糯米就會從那裡漏出來。再將泡好的糯米倒入粽葉裡,加一個蜜棗和一些臘肉丁兒,最後用邊上多的粽葉包起來,再用棕葉繩兒繫緊就成了。瞧,一個個小巧玲瓏的粽子,十分惹人憐愛。放進鍋內煮,過了一會兒,香噴噴的粽子就可以出鍋了。看那那一個個漂亮的粽子,都讓我有點捨不得吃了。

  對了,粽子的口味可以有很多種,可以不停地換,這樣就會更好吃哦。我最喜歡吃蜜棗加臘肉餡的,臘肉煮出來很香,蜜棗又很甜,將這兩樣合在一起,真可謂是一道美味哦!所以,奶奶每次包粽子時都會包許多蜜棗加臘肉餡的給我吃。

  粽子就像一根繩兒,緊緊的連著我和家鄉。

  五年級端午的作文 篇26

  每當端午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吃粽子,我們家也不例外。當你在端午節的那一天走在大街上時,到處可以聞到粽子的香味。每到那個時候,我便會一口氣吃掉兩三個,可儘管那樣,我還是不知足地埋怨說:“如果天天都是端午節該都好啊!那我就可以天天吃到香噴噴的粽子了。”

  上個星期日早晨,我看見家裡的冰箱內有許多粽子,便對媽媽說:“媽媽,今天早飯吃粽子吧!“媽媽聽後,欣然同意了我的請求。

  一會兒,媽媽讓我把粽子拿出來解凍,我拿出粽子仔細端詳著,粽子的外面穿了幾層軍綠色的大衣,衣服外面還繫了一根腰帶,呈三角形。這時,我就好奇地問媽媽,粽子是怎麼裹的?媽媽說道:“首先要把糯米浸泡在水裡,讓它膨脹,同時把蘆葉浸泡在水裡,這樣才有韌性。過半個小時,把水全部倒掉,拿四五片蘆葉,捲成圓錐形,在裡面裝三勺左右糯米,然後用蘆葉將上面封閉,再用繩子緊緊地扎住,這樣,一個小巧玲瓏的粽子便好了。”

  不一會兒,粽子外面的冰塊就溶化了,媽媽在鍋裡倒了一些水,打開了煤氣灶,等水熱了的時候,媽媽將粽子一個個的放到鍋裡,彷彿要讓它們洗一次熱水澡,粽子寶寶們好像也很樂意,乖乖地入了鍋。

  大約過了十分鐘,粽子便可以吃了,我頓時感到香氣撲鼻,令我垂涎欲滴。

  我拿出粽子,把其中最大的一個粽子的腰帶解開了,脫去了它的外衣。這時,一陣陣香氣沁人心脾,我真想咬它一口,可我還是拿給了爸爸,然後又剝了一個給了媽媽。他們都不停也稱讚說:“好吃、好吃。”最後我也剝了一個吃了起來,可真香,有糯米香、有花生香、有鹹肉香,還是蘆葉香。當我將一個吃完時,手上、臉上都沾有糯米,活像一個“大花貓”。

  香,粽子可真香!明天我還要吃粽子。

  五年級端午的作文 篇27

  一大早,帶著淡淡的艾草香氣醒來,在昏暗的燈光下摸索著枕頭,摸到了一個精緻的香囊。不用說,端午節又到了。

  以前過端午節的時候,我奶奶總是很早就開始準備,從其他地方摘一些艾葉曬乾,給我們小孩子做香包。其實有人推著車在街上賣,無論是做工還是造型都比奶奶好很多,但是奶奶還是堅持每年都給我們做。因為,沒有奶奶的香包,總覺得這個節日不完整。

  端午節的前一天,奶奶會在家做粽子。我坐在旁邊的小凳子上看著,幫奶奶遞粽子,在裝滿香米的粽子上面放一個紅棗,配合奶奶包一個又一個粽子。有時候外婆把做粽子的香米用完了,我會把買來的米倒進乾淨的鍋裡,像外婆一樣把鍋裡的米攪拌一下。奶奶在看,讓我攪拌盆裡的米飯。快結束的時候,他讓我把米飯端過來。手從水裡拿出來,香噴噴的米香留在手上。

  奶奶繼續包粽子,我就舉手走過去,想和奶奶分享這香噴噴的米飯的味道。聽說外婆的手也是這個味道,我笑著跑了。

  整個端午,手上的米飯味道幾乎褪去,外婆的香囊掛在身上,讓我無論走到哪裡,身上總帶著淡淡的艾草的清香。味道清新獨特。

  那時候的端午節總讓我很期待。蜜棗的甘甜與糯米相匹配,味道持久,還有奶奶做的艾草香囊的香味。這個端午節,連同味道,一直在我的記憶裡。

  現在,我已經不是那個當時只知道玩的孩子了,但是我奶奶還是這樣。有空也幫忙。或者是記憶中的一個場景,或者是記憶中的兩個人,或者是端午節裡熟悉的粽子和艾草的味道。

  端午節的味道好香,好難忘。

  五年級端午的作文 篇28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端午節。我的家鄉是江西贛州。每年這個時候,我家鄉的人都會賽龍舟,吃粽子。

  又一年是端午節。在這個熱鬧的節日裡,我度過了快樂的一天。

  早上起床後一直在下雨,十點多才轉小。放假去姥姥家的路上,要過西河,看到河上五六條龍舟快速駛來。這時,河堤兩邊人山人海,熱鬧非凡。一條青龍、一條金龍、一條火龍和其他幾條龍舟都有20多名戰士,每人手裡拿著一把槳。

  岸上觀看戰鬥的人們深深呼喊,為自己的船隻歡呼;有的沉默不語,但心裡都有自己的船,都在暗暗鼓勵。划船的勇士們聽著激情的吶喊,都強忍著力氣揮舞著槳,身後濺起浪花。寬闊的江面上,波濤滾滾,兩條龍舟向橋上奔去。一場比賽下來,雙方已經分不清了。那種激烈刺激的比賽場面,令人歎為觀止。比賽結束後,沒有人想離開,每個人都站在岸邊回味著賽船的無窮樂趣…

  在我家鄉的端午節,家家戶戶都吃茶葉蛋和粽子。過了端午節,細菌多了,所以粽子的葉子有殺菌作用,吃了可以預防疾病。端午節餃子有很多種:鹼棕、綠豆棕、花生棕、豆沙棕、臘肉棕……各有特色,風味各異。解開柺杖,

  剝開粽子葉,甜粽子裡藏著紅紅的粽肉,鹹粽子裡白白的粽肉都升騰著蒸汽,散發著一種特有的棕香。兩粽子用盤子放在一起,活賽兩顆亮晶晶的紅白寶石,糯米在燈光下晶瑩透亮散發著撩人撲鼻的濃郁糯米香,真是棒極了!

  故鄉的端午節喲,你給了我多少喜悅和歡樂啊!端午粽飄香,龍舟響噹噹,好事成雙雙!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一種欽佩,讚頌。吃著正宗的家鄉粽子,看著精彩的家鄉龍舟賽,心裡頭別有一番滋味。

  五年級端午的作文 篇29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還有很多習俗,有包粽子,賽龍舟,掛艾草,我們的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今天我也要包粽子過端午節。

  粽子怎麼包呢?哦,去請教一下媽媽吧,哎呀,不行,好像媽媽也是小白中的小白了,那該怎麼辦呢?媽媽給我出主意:“剛剛我買菜時看見了一個阿姨在包粽子,我們去看一下吧!”好主意,我便和媽媽三步並作兩步來到菜市場。

  走進菜市場裡面,有一個阿姨熟能生巧地包粽子,動作非常快,一步一步,眼神專注,一個超級完美的粽子出現了,我全神貫注地看著,並仔細地問著步驟:“這紅豆和糯米要浸泡多久啊?”阿姨詳細地回答:“紅豆浸泡八到十小時左右,糯米浸泡一到兩小時就好了。”我道一聲謝,買好材料,我準備大顯身手。

  回到家裡,我把糯米放到水裡浸泡,紅豆也是如此,過了一會兒,一切就準備就緒了,現在我要施展“絕技”,我拿出一個粽葉開啟,捲成甜筒狀,把紅豆放入糯米里,再把它們放進“甜筒”,現在是最最最難的一步了,我小心地把上半部分的粽葉折下來,生怕出錯,用繩子綁兩個圈,一個不完美,卻有點像樣的粽子,呈現在眼前,但我要追求完美,做了一個又一個。

  現在要把粽子放入高壓鍋啦!放入後,再放些水,水要漫過粽子我開啟煤氣灶,下面即將等待一個小時的漫長時間。沒過多久,一陣香味撲鼻而來,我飛奔到樓下,香噴噴的粽子出爐了!要輪到的品嚐環節了,我嘗一口,連我都誇我自己了。

  無論是甜粽還是肉粽,加點愛總能讓生活與“粽”不同。祝大家端午安康哦!說一聲感謝,說一聲感恩。

  五年級端午的作文 篇30

  提起端午節,或許人們會立即想到粽子、想到鹹鴨蛋。但對於我,端午節卻有著特別的、難以名狀卻永生難忘的味道。

  佳節意味著團圓。從小到大,每一個節日都是一家人歡聚一堂,其樂融融,一起分享媽媽親手包的餃子、親友送來的月餅、奶奶精心醃製的鹹鴨蛋,還有全家合力製作的粽子。一年又一年,我們重複著這樣的方式,平淡中蘊藏著幸福的味道。

  升入初三,中考在即,複習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在書山題海中奮力拼搏的我們早已無暇顧及什麼節日。每一天都以同樣緊張和忙碌的步調匆匆走過。端午前一晚,宿舍裡不知哪位細心的舍友說:“明天是端午節吧?”這才恍然記起明天又是一年一度的佳節。望著窗外無邊的黑夜,想起了以往和家人共度端午的情景,想起了那香 噴噴的美味粽子。可明天,這一切都只能化作濃濃的思念,心中充滿了失落和惆悵,久久無眠。

  第二天早早來到教室,驚訝地發現每個人的桌子上都放著粽子和雞蛋!啊!我猜到了!是老師為每位同學準備的。全班四十幾個同學,這麼多的粽子,老師要包多久啊!我雙手捧起這還帶著溫度的粽子,輕輕地剝開,裡面是白白的糯米,還有兩個大大的紅棗。一口咬下去,香香甜甜,加之棕葉淡淡的清香,讓人回味無窮……

  看著老師佈滿血絲的眼睛,想必她昨晚沒有休息好吧。我知道,老師是想讓我們感受和家裡一樣的歡樂與溫暖。我真的感受到了,小小的粽子裡滿載著愛的味道。

  也許,每個人對各種節日的不同味道都有著自己獨特的體會和深刻記憶。而這種體會和記憶,不僅僅源於各種節日食品的美味,更是源於摻雜其中的某種情感。就像這端午的味道,那是清清的棕葉香、濃濃的紅棗甜、淡淡的感動和深深的師生情。

  五年級端午的作文 篇31

  6月8日這天,大家知道是什麼日子嗎?對了!是端午節!下面就請大家與我一起來看看我那“快樂的端午節”吧!

  在乘車5小時後,我們來到了目的地——安徽省池山市石臺縣。一下車,一股清新而又幹淨的自然氣息迎面而來,望著遠處那些層層疊疊,顏色深淺不一的山峰,大家都情不自禁的讚歎起這如詩如畫的環境來。我們先是來到秋浦河畔,記得李白大詩人曾在這裡做過多少美麗的詩篇!其中,“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裡,何處得秋霜”。最為著名。看著面前這美麗的景色,我不由地呆住了:秀麗的河水襯托著高高的大山,即使是技術再高超的畫家也畫不出這麼優美的油畫。當導遊宣佈划龍舟後,大家都異常興奮,於是,我們迅速分成兩組比賽,一個個陸續上了龍舟。我擔任喊號子和敲鼓,這可是一項不簡單的任務啊!我忍不住摩拳擦掌,躍躍欲試起來。終於吹號子了!隨著哨聲的吹響,我們雙方都努力地劃了起來。漸漸的,敲擊打鼓的雙手越來越疼,可看著大家那整齊劃一的“一二,一二”聲和那整齊的划船動作,我倒吸了一口涼氣,憋足了勁,又努力的敲了起來。終於,在我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勝利了!大家(指我們這組的人)個個喜笑顏開,而我,更是高興的手舞足蹈起來。

  緊接著,我們又去玩了漂流,我們上了打水仗的船,剛“啟航”不久,無數個“水炮彈”便向我們“射”來,不到半分鐘,我就成了“落湯雞”!不過,沒過多久,我們又打了一場“烈戰”,這一次,我們終於贏了!快樂的時光很快過去了,到了該回家的時候了,水山好像在跟我告別:“再見!再見!”我也在心底默默地與它們告別。這真是一個快樂的端午節啊!!!

  五年級端午的作文 篇32

  光陰似箭,一轉眼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已來臨。我高興得又蹦又跳,因為這是我最喜歡的節日之一,可以吃到香甜的粽子和玩比賽龍舟等。

  早晨,我一起床就聞到一股清香,於是連忙跑到廚房。一看原來是媽媽在包粽子。我也想包,於是媽媽告訴我,首先粽葉要洗乾淨,在熱水裡泡軟。再準備好食材,將自己喜歡的餡煮得香噴噴的,然後把餡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後把做好的餡放在圍攏成窩的粽葉裡,把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狀,之後把包好的粽子放在鍋裡用猛火煮。大約五六小時就可以了。在煮粽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待的揭開蓋子察看情況。因為從鍋裡飄出來的粽子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說起端午節的由來曾經有這麼一個故事:古時侯有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為皇帝出謀劃策,但有些小人覺得屈原勢力太大,多管閒事,天天在皇帝面前說屈原壞話,慢慢的皇帝相信了謊言,把屈原撤了職,流放到邊疆去。屈原本抱著救國救民的志向,富國強民的打算,反而被奸臣擠出去,簡直氣瘋了。他來到了汨羅江一帶,一邊走一邊唱著悲傷歌。到了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那天,他抱著大石頭跳河自殺了,附近老百姓得知,大家都划著小船去救,可是一片汪洋大海,到處波浪起伏,沒有屈原一點蹤跡,大家很傷心,把竹筒子裡的米撒進河內,就算獻給屈原。也讓魚蝦等飽了肚子,就不傷害屈原身體了,後來他們把盛米飯的竹筒子改為粽子,劃的小船改為龍舟。

  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為詩人節,這就是我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五年級端午的作文 篇33

  暑假,兩年沒見的二姑一家與我家在老家相遇。二姑他們回到家已經是晚上九點了。剛回到家的二姑絲毫不顯疲憊。從她家的私家車裡拿出大包小包的物品。

  有曬成乾的香菇和蝦米。一大包的粽葉和棕繩。還有一袋糯米。看見這架勢我笑著問二姑:“二姑你這是要包粽子啊。”“是啊,你和你哥哥趕緊把這粽葉和棕繩拿去泡起來。”“哦好,對了二姑這糯米不要泡嗎?”“糯米不要泡明天早上再泡。我和你哥上午要去辦事,下午回來包粽子。”

  這可真不錯,我心裡想到。先把粽葉和棕繩放井水泡一個晚上。早晨再拿出來洗乾淨備用。再把糯米拿出來泡好。接著我就翹首以盼的等著表哥他們回來啦。

  轉眼到了下午。哇!我不過睡了個午覺,他們就把包粽子的餡料全準備好啦!醃好的鹹鴨蛋黃和豬肉,還有泡好的黃豆和糯米。

  開始包粽子啦!這才是重頭戲。先拿兩篇棕葉疊起來,再將棕葉轉九十度折起來形成一個窩狀。在圓錐的筒中裝入準備好的餡料。記得不能放太多,不然容易漏出來。上部的棕葉向下折,直到完全蓋住開口為止。再順著三角的邊將所有的棕葉都摺好,用棕絲將粽子捆綁結實就好了。

  以上只是想象,現實是令人骨感的。從一開始的興奮再到連窩都打不好的沮喪,然後又是打好了窩卻把棕葉弄破的悲傷。我的心情似乎在坐過山車。不過最終在我表哥的幫助下,終於學會了打粽窩的這項技能。打好窩後下面的步驟就非常簡單了。一個又一個的粽子被包好放進鍋裡,從廚房傳來陣陣的粽香讓我垂涎欲滴。

  包粽子雖是端午節的一種傳統風俗,但是今天我們一家人卻包了一場不是端午節時令的粽子。這是我們的勞動所得,也讓我知道了只要堅持努力,就會得到相應成果。

  這不就是所謂的天道酬勤嗎?

  五年級端午的作文 篇34

  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如元旦、清明節、母親節、勞動節、端午節、兒童節等。其中,端午節是我最喜歡的,因為我有端午節最快樂的時光。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也就是端午節。聽父親說:“戰國時有個愛國者。他叫屈原。”屈原是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多次勸國君聯合反秦,無奈無能的聽了小人之言,國家破家。屈原聽說自己的國家要滅亡了,就拿著石頭投到老洛江裡。當地人聽到訊息後,立即去划船打撈,直奔洞庭湖,卻再也沒有見到屈原的屍體。為了防止魚吃掉屈原的屍體,家家戶戶都做粽子,然後把粽子放進老洛江,讓魚吃不到屈原的屍體。端午節是慢慢傳下來的。端午節也以賽龍舟的形式紀念屈原,佩戴絲帶和懸掛香囊。”爸爸說完,我點點頭。

  “來,包餃子!”媽媽喊道。我們趕緊跑出去了,我拿了兩塊粽子,包得跟我媽的一樣,但是不像我媽的,糯米灑了一地。我生氣地把粽子葉扔在地上。母親說:“如果你不能半途而廢,就逃跑。慢慢來。先把葉子包成三角形,再把糯米放進去。”我照媽媽說的做了。我做了第一個粽子。我很高興地說我會做粽子。後來我接連做了幾個粽子。這時我媽說,說:“在我們老家,要插艾草、菖蒲、賽龍舟、喝雄黃酒等習俗。”包完粽子,我們就煮了。過了半分多鐘,粽子煮好了,媽媽給了我。哇!很好吃。很好吃。這是我們的粽子。不太油膩。“幾分鐘過去了,一個掛著的粽子被我們吃了。

  哇!今天過得太快了,我學到了很多知識和民俗,這讓我覺得很開心,很開心能完成這個端午節。

  五年級端午的作文 篇35

  “不好說是誰下午說的,傳言千古是屈原。我笑不出楚江的空虛,也洗不直。”這首詩是為了紀念屈原而寫的。端午節也因為屈原而流傳於世。端午節的獨特習俗,如餃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相傳賽龍舟是屈原傳下來的,當時屈原打撈洛江而死。

  粽子也是為了紀念屈原而製作的,具有不可替代的紀念意義。粽子本身就是糯米或者糯米做的,然後用蘆葦葉包在外圍。當然還有各種各樣的粽子。不同地區會做不同的粽子。雖然形狀不同,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很甜很好吃。雖然口味大相徑庭,但都很珍惜老百姓對偉人屈原的嚮往。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來了。但是,心裡有一種淡淡的失落感。隨著社會的發展,端午節的節日氣氛逐漸減弱。端午節和許多中國傳統節日一樣,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寶貴文化遺產。

  端午節的由來不僅僅是為了紀念屈原,更是最有說服力的。關於端午節起源的傳說,雖然眾說紛紜,但也給它增添了許多神秘和魅力。不難看出,中國人的想象力體現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端午節在中國延續了2000多年,積累了2000多年的歷史,賦予了它深刻的人文內涵。

  其次,端午節也浸透著民族的美好感情,從端午節延續下來的每一種紀念活動,都寄託了古人美好的感情和願望。如果說端午節因為傳說而更加動人,那麼浸泡在端午節中的美好的民族情感使它散發出永恆的魅力。傳說可以動人,但愛情更動人!

  節日豐富的人文內涵在於挖掘和發揚。有時候,我們的傳統節日被一些人認為是莫莫的原因是社會對傳統文化不夠重視。我們的社會應該增強保護民族文化的意識。傳統文化絕不是封建落後的代名詞,而應該成為我們在新時代引以為豪的國寶。

  五年級端午的作文 篇36

  “五月五,是端午。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到了。

  清晨,淡淡的清香撲鼻而來,原來是我最喜歡吃的粽子。一說起粽子我的口水就要飛流直下三千尺了!粽葉包著粽子就像一件外套。裡面白白的粽子像一個個白白胖胖的小孩子。爸爸看我狼吞虎嚥的樣子,一邊讓我慢慢吃,一邊問我:“你知道人們為什麼要吃粽子嗎?一兩分鐘過去了,我絞盡腦汁,心中卻依舊沒有答案。爸爸一副得意洋洋的樣子道:“這回不知道了吧?吃粽子是為了祭拜屈原。我半信半疑,直到爸爸拿出平板給我看了之後,我頓時恍然大悟,深信不疑。轉瞬間,我又想起了鹹鴨蛋,問道:“爸爸那我們為什麼要吃鹹鴨蛋呢?“鹹鴨蛋是五黃之一呀,可以保平安。隨著爸爸的解答,我心中的迷霧如撥雲見日般消散得無影無蹤。

  爸爸又問我:“那你知道人們為什麼要在端午節賽龍舟嗎?我不假思索地回答道:“當然也是為了祭拜屈原啊!得知爸爸下午要帶我去看龍舟的訊息,我高興地一蹦三尺高,盼星星盼月亮,期盼著下午的到來。

  終於到了下午,剛到現場,龍舟賽就開始了。船上的人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划動著船槳,船員們齊心協力,可就是分不出勝負。划船的人們都累得氣喘吁吁的。過了一會兒,筋疲力盡的人們已沒有力氣繼續堅持下去了。只有紅隊咬緊牙關堅持到了最後,贏得了比賽的勝利。人們的歡呼聲頓時接踵而來。

  晚上,爸爸叫我掛艾草,我的疑問瞬間又湧上心頭:“爸爸,我們為什麼要掛艾草呢?爸爸猶如百事通一樣,答道:“掛艾草可以保平安啊。晚上我們一家人吃著五黃——黃瓜,鹹鴨蛋,黃魚,黃鱔還有雄黃酒。伴著淡淡的艾香,我度過了這個難忘的端午節。

  我愛端午節!

  五年級端午的作文 篇37

  小時候,總聽母親給我講屈緣由為楚平王而投汨羅江,從此便有了端午節,我也似懂非懂地知曉了:原來端午節是由屈原而產生的。

  相傳屈原是一個愛國詩人,投江後,汨羅江畔的百姓們紛紛去打撈屈原的屍體,因此有了賽龍舟的風俗;百姓們把飯糰等投入江中,因此有了吃粽子的風俗,百姓們把兄雄黃酒倒入江中,因此有了喝雄黃酒的風俗。

  記得前不久,我還了南湖邊,看龍舟競渡,那兒人山人海,一派熱鬧的景象,南湖邊上圍滿了人,不需要說他們就是來看龍舟競賽的,只見不遠處湖面上,停泊著大大小小的的龍舟,龍舟選手們嚴陣以待,不過一會兒就上了各自的龍舟,他們一個個精神抖擻,好像真的是要打撈屈原。一眨眼的工夫,他們就開始了,伴隨“嘿咻嘿咻”的口號聲。他們有步伐地划起龍舟,這使我不禁想象起了當時百姓們紛紛去打撈屈原時的情景……

  這部分龍舟一個個身長十幾米,船頭是一條龍頭,船尾是一條龍尾,船頭有一個擊鼓手,負責擊鼓,打步伐,以此勉勵隊員們,船尾有一個舵手,手上拿著一隻槳,以此來控制方向,中間是船員他們是主要的隊員,就是他們使龍舟前進的。看著這部分龍舟,我的心中突然滑過一個念頭:在《端午寄情》班隊課上,徐州騁說一條龍舟上有20~22人,我眯著眼一數,加上船頭和船尾兩個人,不偏不倚正好22人,我剛數完,龍舟就飛快地駛向遠方,好像是刻意,籌備讓我數的……

  雖然端午節已經過去,可是在我的內心深處,還是保留著對端午的無限嚮往和那個我小時候聽過的古老的傳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