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文明> 綠色文明的清明節作文(通用21篇)

綠色文明的清明節作文

綠色文明的清明節作文(通用21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綠色文明的清明節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綠色文明的清明節作文 篇1

  清明節,讓人們哀思死去的親人,或令人悲嘆,或令人振奮,這裡面蘊含了許多的令人難忘的事蹟。又一年清明節,我們該如何哀思呢?

  如果按照舊的清明習俗,我們應該去掃墓,攜帶祭品、紙錢等到墓地,將祭品供祭在親人墓前,焚燒紙錢,叩頭行禮祭拜,等等等等。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幾千年來,杜牧的這首詩似乎成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的唯一寫照。但是,我們家不以為然。早晨起床,全家一致透過,去烏魯木齊市文廟,參加“春思、春頌”——清明祭頌詩會,祭奠親人。

  文廟的“春思.春頌”——清明祭頌詩會,形式不具一格,凡是在文廟燒香緬懷祖先的人,都可以上臺朗誦或表演。透過朗誦或表演,緬懷已逝的親人,表達自己的思念之情。

  我們一家三口到達文廟,清明祭頌詩會已經開始。一位精神矍鑠的老者正在神情並茂演說山東快板。他自創的快板《鬼子來了》,是為了哀思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的爸爸。精彩的山東快板,博得了陣陣掌聲。原來啊,他就是原新疆曲藝協會會長、新疆著名曲藝表演藝術家馬爺爺。接下來,是新疆詩詞協會會長,自創的《中華頌》,上部分緬懷了為建立新中國犧牲的革命前輩,下部分謳歌了我們國家改革開放30年的光輝成就,文采美極了。《法制人生》雜誌的一位年輕資深編輯,感人泣下地朗誦了自己創作的《我不是賣火柴的小女孩》,祭奠“5.12”汶川大地震中死難的同胞和親人。原來,她的家鄉就在汶川,她的幾位親人就在“5.12”汶川大地震中遇難。今天,透過清明祭頌詩會,祭奠親人亡靈,並透過自己的長詩,告訴遇難的親人,她生活得很好,她不是“賣火柴的小女孩”!所有在場的人無不為之動容,很多爺爺奶奶叔叔阿姨都偷偷抹眼淚……受這種特殊氛圍的感染,我邀請了四位不相識的小朋友(年齡最小的才6歲),一起上臺表演了《弟子規》朗誦,告訴我們已經死去的親人,幼小的我們沒有忘記你們,沒有忘記你們傳承下來的忠孝禮儀!在清明時節,我們很想念你們!

  清明祭頌詩會,用現代科學文化形式,替代了封建迷信焚燒行為,即進行了文化交流,又祭奠了已逝的親人,更是給我們兒童的一堂意義深遠的歷史教育課!

  綠色文明的清明節作文 篇2

  清明節這天,我跟著爸爸媽媽回到老家參加那神聖的祭奠活動—“掃墓”。

  呼吸著山裡特有的清新的空氣,我感到全身舒暢。自山腳通向山頂的蜿蜒小道上,“掃墓”的人三人一群,五個一夥,或扛著鋤頭,或提著祭品,向著各自的目的地攀行。小道兩旁,墨綠的、青翠的、嫩黃的……橢圓的、半圓的、月牙的……各色各樣的葉子上閃著光,透著亮,像是有無數小生命在上面跳躍歡笑。“

  到了山上奶奶的墳地上,爸爸媽媽更開始忙活。而我的心思仍在墳地邊大大小小的綠株上,我摸摸這棵,聞聞那棵,彷彿在和我的老朋友進行著靈魂的交流。我甚至覺得這些可愛的綠色生命也接收到了我的資訊。葉子動了,那是它們在對我問好;縈繞鼻尖的清香,那是它們在親吻我……

  “凱凱,過來放鞭炮了。”突然,傳來了爸爸的叫喚。

  “鞭炮!”我驚愕了。

  “凱凱,爸爸在叫你呢!”媽媽提醒我。

  “不,爸爸!“我大叫著撲向爸爸,一把奪下爸爸手裡的鞭炮和燃著的煙,”爸爸,求求您!別放鞭炮!“

  爸爸媽媽呆住了。

  “爸爸媽媽,您們看這滿山的小樹,它們也是有生命的,它們就像您們最最疼愛的凱凱一樣正努力地成長著。還有那些挺拔偉岸的大樹,它們就像您們一樣呵護著它們的小樹。可是,如果我們點燃鞭炮,必會炸傷它們,一不小心,還會引發大火,燒燬它們……爸爸媽媽,您們忍心嗎?就在前幾天,你們看到網上那個大火燒山的影片時,您們不也是義憤填膺,大聲痛罵縱火者嗎?難道您們也要成為下一個縱火者?“我滔滔不絕,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力求他們為之動容,改變初衷。

  “凱凱說得有道理,我們不放鞭炮。”爸爸鬆口了。

  “噼裡啪啦……噼裡啪啦……”一陣沒有硝煙沒有傷害的鞭炮聲,從奶奶的墓地上傳出。這是我讓爸爸用手機搜尋到的聲效。爸爸媽媽樂呵呵地誇讚我的機智,而我卻偷偷地望向那滿山的綠色,滿山的生命……

  綠色文明的清明節作文 篇3

  讓我們樹立健康安全的生活方式,做一個“低碳生活”的傳播員,為清明“零碳、環保、安全祭祀”叫好。

  ——題記

  清明將到,追思先人、教育後人!在過去的每年清明,大家都在祭祀,可有些人卻還是一直用舊俗祭奠過世的親人:燒紙錢、放鞭炮、獻祭品等這些都是對自然不負責任的行為,容易引起森林火災。為了讓清明更“清明”就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吧,改變傳統觀念,改變陋習,從我做起,做文明祭掃的踐行者,我們一家人正走在這隊伍中!

  為了讓天空少一片烏煙瘴氣,讓森林多一些鬱鬱蔥蔥,為了讓爸爸的啤酒肚漸消,讓媽媽保持優美的體形,也為了不給本來就不寬闊的路添堵,更為了記得去世的先輩們那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精神,這幾年爸媽都一如既地扛著鋤頭,帶上小樹苗、花種子,徒步去掃墓,我和姐姐則是在爸爸的提醒下提著小水桶,跟在他兩的後頭。如今墓地周圍一棵棵小樹像士兵一樣站在那一動不動,守護著這片土地;花競相鑽出泥土,白的、紅的、還有黃的,如繁星閃爍。我想在飄香的叢林中,先輩們一定能吮吸到花草的芳香,享受到陽光的沐浴,陶醉在這如痴如醉的“夢幻”裡。

  如今,清明節將至,我們一家人又開始在商量今年該如何祭祀更環保?爸爸提議道:近年來網路祭祀之風悄然興起,正被越來越多的人重視和接受,你們姐弟兩今年就用鍵盤敲下一片日誌來表示對太爺爺、太奶奶的思念之情吧。小時候爺爺總是跟我們講起太爺爺太奶奶的事蹟,這些事蹟一直縈繞在我心頭,我已經迫不及待地想寫下來……

  懷念故人,珍惜生者。朋友們,讓我們行動起來,從現在做起,從你我做起,倡樹新風,保護環境,用文明祭奠的實際行動,共同度過一個文明健康、節儉環保、安全有序的清明節!

  綠色文明的清明節作文 篇4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是人們開展祭掃活動的日子,也是郊遊踏青的好時光。清明節已經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還設為法定國假日,可見國家對傳統民俗節日的重視。

  掃墓祭祖,緬懷先人,寄託哀思,這對於弘揚傳傳統美德,增強家庭和社會和諧有積極的意義。

  往年的清明祭掃中,很多人焚燒冥幣、點燃香燭,成為了一種不和諧的現象。眾所周知,集中大量焚燒紙張和祭祀用品,冒出的濃煙汙濁了空氣,大量的殘餘燃燒物汙染了環境,給清潔工人帶來了巨大的工作壓力,也影響了人們的健康環保的生活。而且,據專家計算,每生產一噸紙需要消耗17棵生長八年,20尺高的大樹。一個清明節,如果我們燒紙祭祖,這樣做要燒掉多少森林資源啊!

  文明祭祀勢在必行。什麼是文明祭祀?怎樣文明祭祀?首先我們要轉變思想,發揚優良傳統的同時,從儉祭掃,不焚燒紙線,不搞封建迷信色彩的拜祭活動。我們可以為先人獻上一束鮮花,擺上一些果品,敬一杯酒,可以清掃墓碑,還可以網上祭祀等,用文明健康的方式寄託我們的哀思。

  清明祭祀貴在心意,緬懷先人,我們心存感恩,把對逝去親人的懷念化作善良的行動。清明節追思先人,感恩親人,同時,我們也要講文明,樹新風,還地球一片潔淨的藍天,一方肥沃的泥土,提升每個城市、每個鄉村的文明程度,建設我們更加美好、幸福的家園。

  綠色文明的清明節作文 篇5

  清明節,對中國人來說是個祭奠先人、掃墓的日子。燒紙錢、放鞭炮、擺果供等早已成為人們祭奠的習慣,也被老百姓認為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可是,隨著“低碳經濟”走入人們的生活,我們越來越發現,傳統的祭祀的方式弊端還真不少:浪費資源、汙染環境,甚至還容易引起火災。

  的確,每年的清明節,各地的森林管理和消費安全管理部門都要承受巨大的壓力。掃墓者燒紙錢和遊客亂丟菸頭很可能引起火災的發生。此外,燃燒紙錢,除產生二氧化碳外,還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多環芳烴等多種有害氣體和懸浮顆粒,這些都會造成對環境的汙染。

  因此,學校也對大家提出了“低碳綠色清明節”的倡議。希望大家在清明節能做到文明掃墓。要做到不燒紙錢、不放鞭炮、提醒家長也不要在墓園內隨便丟棄菸頭,或者不吸菸。提倡在親人和先烈的墓前插一束鮮花,或者和他們(她們)說說知心話,以傾訴對親人和先烈的思念之情。

  為了讓“低碳生活”走進我們身邊,讓我們大家一起過一個低碳綠色文明的清明節。

  綠色文明的清明節作文 篇6

  在我眼裡,節日是有顏色的,春節是白色的,中秋節是黃色的,而清明節是綠色的。

  清明是屬於春天的節日。春天裡,山家泛青了,柳條抽出了嫩芽我們紛紜沒門踩青,觀賞春天面的美景。所以,清明有著春天的顏色——綠色。

  共樣有著春地色彩的,還有清亮糰子。這種攙雜著淡鹹青草味兒的糯米糰子,望上往綠綠的咬一心軟綿綿、甜絲絲的,粘得謙嘴皆是讓己歸味無限……

  清明是人們懷念後人的日子,這不禁讓我想伏了唐晨詩人杜牧的詩句:“清明季節雨紛紛,路上言人慾銷魂。”人們懷著感仇的心境,去祭拜先人。他們的口情是“綠色”的,由於綠色代表著性命,代表著盼望……

  爾愛綠色的春天,更愛綠色的清明節!

  綠色文明的清明節作文 篇7

  “清明節時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每年這個節氣,我們都會在心裡默默的吟誦唐代詩人杜牧的詩句,來表達我們對先人的思念之情。記得去年的清明節,我跟著大人一起去上墳、祭祖,祭奠的是我的太公太婆。

  太公太婆的墓在積堰山上,這裡景色宜人。從山下往山上看,遠山近林迷迷茫茫,舉目顧盼青翠欲滴。從山上往山下看,與浦陽江遙相呼應,形成了一幅天然的山水畫。我們三五成群地來到墳墓邊,大人們就忙忙碌碌地幹了起來,有的在拔草,有的在清掃樹葉,還有的在擺準備祭拜的貢品。爺爺拿出打火機,將一串串的銀錠在墳前燒了起來:“祖宗保佑全家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紙錢越燒越多,火也越燒越旺。火堆裡還冒出一團團濃煙,撲鼻而來,還散發著一陣陣難聞的味道。突然,一陣風吹過,一張帶著火的紙錢就飄了起來,我正想著會不會引起森林火災時,爸爸拿起掃把上前制止了這個“火芯,”我的心才平靜下來。其實,大人們以為燒點紙錢是對過世親人的關愛,也想讓他們給自己及家人帶來好運,其實這是錯誤的。我們來掃墓就是為了祭奠先人,送上一束鮮花,鞠上幾個躬也能帶去我們的思念。萬一焚燒時不小心引發火災,山上的樹木生靈塗炭,後果肯定難以想象。

  文明祭掃,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讓清明節遠離紙錢,一起過個有意義的節日吧!

  綠色文明的清明節作文 篇8

  猶記得去年清明節,山上垃圾遍地,僅有的一點點綠色都被各種冥紙、鞭炮給淹沒了,走上去還不時地能聞到一股燒焦味。

  今年的清明節,我不想這樣過。我向全家提議:文明祭掃。經過激烈的討論,最後我們決定:一起種樹,讓小樹把空氣變得更新鮮,讓我們去世的親人在鳥語花香的環境中安息。

  清明節那天,爸爸扛著小樹苗,爺爺拿鏟子,媽媽背木棒,我和哥哥拿澆花的桶,分配好任務,我們就出發了。

  一到山上,我連忙下車,看看什麼地方最合適種樹。“在太爺爺的墓前的空地上種樹,這應該合適吧!”我的提議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到達太爺爺的墓前,爺爺先拿起 鏟子用力地挖起來。爸爸見了爺爺挖得這麼累,就上前去接過鏟子用力地挖起來。不一會兒,洞挖好了,媽媽輕輕地把小樹苗放進去,我走過去用雙手緊緊地握住小樹苗,生怕小樹苗摔痛了。爸爸開始埋土,他緊緊地抓住鏟子,累得汗流浹背。我說:“媽媽,如果世界上沒有人砍樹,那多好啊!”媽媽摸了摸我的頭,表揚了我的環保意識強。埋完土後,我和哥哥開始澆水,哥哥把水倒入澆花桶,我用一隻手提起水桶,還得意地笑了一下。我來到小樹旁,小心翼翼地把水澆下去。“希望大家都能夠文明祭掃,種一棵小樹、送上一束鮮花,讓清明和文明共行,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吧!”我在心裡默默祈禱著。

  綠色文明的清明節作文 篇9

  今天是清明節,天上下著小雨。跟往常一樣,我和爺爺、爸爸一起去祭拜死去的公公。

  我們在清明節前一天買好錢紙、蠟燭、鞭炮、香。準備在清明節時給公公送去。早上,吃過早餐後。我和爸爸、爺爺就把昨天買好的東西用袋子裝好。踏上上山的路。到墳地裡。爺爺把蠟燭和香點燃,把蠟燭插在墓碑前,然後把香分成三份,我一份,爸爸一份,爺爺自己一份。然後對著公公的墳鞠三個躬,嘴裡還念著:“保佑圓兒將來考上大學,保佑浩宇健康成長。”爸爸隨後也對著公公墳前鞠三躬。然後爺爺把我拉到墳前,也鞠三躬。然後叫我把袋子裡的錢紙全部燒完。我在燒錢紙的時候,一直在心裡唸叨:公公,我給您多燒點,但願您在下面過得舒適。燒完錢紙,爺爺把鞭炮擺在旁邊,點燃後,我們躲在另一邊。放完鞭炮後。我們三個又把公公墳旁邊的雜草砍掉。

  搞完。我們三個又向家裡走去。在路上,我一直在想,公公這一生都在為我們後代著想,我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做個有出息的人,讓公公在下面替我高興。到家裡,奶奶在廚房忙著。到晚上,吃晚飯的時候,奶奶擺好碗筷,我準備去夾我的最愛,可是,奶奶叫住我,然後,把好菜夾到一個碗裡,把筷子插在飯裡,然後鞠一躬,鞠躬後還留一個空座。

  吃完飯後,我望著天上的雨,讓我想起一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綠色文明的清明節作文 篇10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每當聽見這句話,我就會想起前一段時間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回老家過清明節的事情。

  清明節那天,我們一回到老家,就先去給爺爺奶奶上墳。爸爸拿出十元錢對我說:“凱赫,去買一掛鞭。”我疑惑地問:“什麼鞭?”爸爸說:“就是炮。”媽媽說:“別買了,你忘了,現在不讓放鞭炮。”我也趕緊說:“對,爸爸,你忘了,過年時我們老師還給家長髮過一封信,信上告訴我們,為了搞好我們的環境衛生,提高空氣質量,要求我們文明祭奠祖先,不能放鞭炮。你還在上面簽過字呢。”爸爸一拍腦門說:“哎呀,我忘了。我們應該響應政府號召,不能放鞭炮。那我們給爺爺奶奶買束花吧!”我和媽媽都表示贊同。

  我拿著錢去花店買了一束非常漂亮的菊花。媽媽又準備了肉、蒸饃、蘋果、梨等一些貢品。我們來到爺爺奶奶墓前,告訴爺爺奶奶:“爺爺奶奶,我們給您準備了漂亮的菊花,還有你們愛吃的肉、水果,你們一定會喜歡的。”說完,又給爺爺奶奶磕了幾個頭。

  回家的路上,我看到來上墳的人,沒有一個放鞭炮的。我想:只要我們都自覺響應政府號召,配合政府做好環境保護,我們的空氣一定會越來越乾淨,我們的身體也會越來越健康。

  綠色文明的清明節作文 篇11

  今天,我去老家掃墓,還帶著老師下達的一個特殊的“使命”——一定要監督家人不能帶明火上山。

  我怕爺爺奶奶這兩個老古董象往年一樣又燒紙錢。所以催促媽媽早點去。在路邊的花店,我們買了一束白菊花。剛到家門口,果然看見一大疊金色的“大元寶”。我的使命來了,“奶奶,我來了。”我用上比平時甜百倍的音調呼喚奶奶。“哦,葉璇來了,再等一下我們就可以去上墳了”。奶奶看見我合不攏嘴地說。“奶奶,您說人死了還會不會知道?”“不會,死了就一把灰。”“哦,那您把那些元寶燒給他們,他們也是不會知道的呀。奶奶,今年我老師特別囑咐我們,要家長千萬不要帶明火上山。要文明祭祖。”奶奶正猶豫,我馬上趁熱打鐵:“奶奶,去年我去外婆那邊上墳時,因為那兒有人上墳燒紙錢,結果燒了大片樹林,這個人整整坐了三年牢。如果現在起火肯定不只三年了。奶奶,我們可不能這樣。”奶奶聽了愣了一下對我說:“好,聽我孫女的。”哈哈,奶奶,搞定。

  我們全家高高興興地上山掃墓。墓前,風很大很大,捲起一陣陣落葉、沙子等,奶奶說:“幸虧聽葉璇的,要不然,這麼大的風,萬一有什麼不測,後悔都來不及。”我聽了,開心極了。

  綠色文明的清明節作文 篇12

  4月5日清明到,爸爸、媽媽要帶我和弟弟去山上給爺爺、奶奶掃墓。在去山上之前,媽媽準備一些飯、菜和酒,爸爸帶上鞭炮、蠟燭、香和墳標。

  我們到來爺爺、奶奶的墓前。媽媽把飯菜和酒拿出來,放在墓碑前面。爸爸先把墳標插好,再把蠟燭和香點燃。接著,爸爸把香分給我、媽媽和弟弟。我們一家人拿著香拜爺爺、奶奶。我一邊拜一邊對爺爺、奶奶說:“爺爺、奶奶保佑我考上大學。保佑爸爸、媽媽身體健康。保佑弟弟快快長大……”這時,我想起時候,爺爺很疼愛我,有好東西他總是捨不得自己吃,總是要讓給我吃。現在,爺爺去世,我都還沒有孝順過他老人家呢。想到這裡我難過地想哭。

  拜完爺爺、奶奶之後,爸爸、媽媽開始燒冥幣給爺爺、奶奶。冥幣有一百萬、一億、兩億面額的。爸爸一邊燒一邊嘴裡說:“這裡有很多的錢不要搶,人人都有。”我聽忍不住笑,說:“這麼多錢,還用搶嗎?”

  過一會兒,爸爸開始放鞭炮。我們在鞭炮聲中下山去。

  我想雖然爺爺、奶奶離開我們。但是爺爺、奶奶依然是最愛我的人。因為我的身上有爺爺、奶奶給予我的血液。我一定要好好地學習,為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爭光。我覺得每一箇中國人都不應該忘記自己的先輩。

  綠色文明的清明節作文 篇13

  風和日麗,陽光燦爛的早晨,爸爸駕著車,帶著全家人前去掃墓祭祖。

  大約過五分鐘,汽車到墓地附近,大家紛紛下車,拎出祭祖的物品,又走上一段石子路,一顆顆石子兒在我們的腳下“咯咯”作響,好像在歡迎著前來祭祖的遊子們。

  我眺望著整個鄉間景緻,盡情地享受著眼前的美景。金燦燦的油菜花、綠油油的麥苗和許多美麗的農作物與藍天、白雲組成一幅五彩繽紛的圖畫,看著看著,我都被這美景陶醉!

  走進墓地,裡面人來人往,煙霧瀰漫。我們穿過熙熙攘攘的人群,來到我家的墓碑前。爺爺奶奶從塑膠袋裡拿出紙錢和其他祭祖物品,我和爸爸媽媽上前幫忙拆分,並分成三堆。

  一切準備就緒,全家人分別在三個祖宗的墓碑前祭拜、許願。墓碑後的房子上又換上新土,媽媽說:“這是清明的習俗,每年清明節,我們來掃墓,都要換新土,是代表著我們家後繼有人!”我不由得點點頭。

  爺爺在響亮的炮竹聲中點燃三堆祭品。

  掃墓結束,我們帶著深深的懷念,離開先人的墓地,踏上回家的路。

  綠色文明的清明節作文 篇14

  星期六,我們全家去老家為祖先掃墓。

  到祖墳所在的山坡上時,我就拿起掃把,把祖墳周圍的落葉等垃圾掃得乾乾淨淨。接著又拿起抹布,沾上清水,仔仔細細地擦著墓碑。經過一番有力地擦拭後,祖先的墓碑祖先的墓碑新的一樣一塵不染,光亮如新。沒多久,祖墳就被我們掃好,我們祭拜後,便走回老家吃午飯。

  吃完香噴噴的午飯後,我躺在床上,心中不由得想到:清明節是個祭拜祖先的節日,是我們大家應該做的,掃墓的我們要表揚,想來卻不能來的要給予表揚。但從來沒有想過掃墓的人應該受到批評與譴責!大家有沒有想過,祖先功勞有多大?祖先為我們留下土地,讓我們有地蓋房,有地耕種……大家有沒有想過,如果沒有祖先,就沒有我們,祖先的功勞不可沒啊!而現在有些人到清明節,卻絲毫沒有掃墓的想法,把已過世的祖先冷落一旁,任憑野草長滿墳墓。這樣的人難道不應受到人們的譴責嗎?

  又是一個清明節,這是我不由得想起杜牧的千古名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綠色文明的清明節作文 篇15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

  現在隨著時代的不同,祭祀祖先的方式也不同。鮮花代替了紙錢,糖果品代替了食品(如魚蝦,肉類等熟食),也不再是吃涼食了,寒食這個名字可能也許被遺忘,這樣也有利於人的 身體健康。今年政府又取消了燃放眼花爆竹。這樣更加安全文明,我希望這樣的清明節,更希望全社會能積極倡導這樣的一個主流。讓我們過上一個安全而有意義的'清明節。

  綠色文明的清明節作文 篇16

  ——文明祭掃 綠色清明

  清明節是人們緬懷親人、寄託哀思、慎終追遠、敦親睦族的傳統節日。也是為了緬懷革命先烈,發揚優良傳統,發憤學習,立志成才。

  清明時節,也是人們為已故親人掃墓寄託哀思的時候。近年來,一些地方市場出售的祭品五花八門,千奇百怪,有紙腳踏車、電腦、轎車、別墅等。人們在焚燒這些祭品時,不僅汙染空氣,還會埋下火災隱患。掃墓者一定要強化防火意識,不帶火種上山,不在林區或雜草較多的墓地焚香燒紙,燃放鞭炮。發現火災隱患應主動排除,發現火情應立即報警,避免火災發生。

  過清明節,也有一定的規矩,而我們又該如何過清明節呢?

  首先可以追思過清明。我們可還記得,在西安這片土地,有多少英雄的靈魂在靜默,有多少先烈的英風在飄蕩。我們倡議,透過開展“唱紅歌、祭英烈”的方式,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重溫入黨、入團誓詞等抒壯志活動,頌揚先烈精神,陶冶情操,培育健康科學的節日生活方式。

  再者是節儉過清明。送上一束鮮花,寄託哀思;栽上一棵綠樹,表達緬懷;點上一首歌曲,吐露真情;留下一段祭文,書寫思念……我們提倡老人在世時子女多盡孝,老人逝去時喪事簡單處理。

  獻一束鮮花,種一棵樹,同樣可以寄託哀思。清明祭祀無論是選擇燒紙、燒元寶還是植樹、獻花、放風箏,那份思念的心是一樣的,但後者無疑更環保、文明,我希望以後這樣文明的祭祀方式更多一些,也讓清明節更“清明”。我相信,清明的文化內涵隨著時代的發展,必將更為豐富、更加多彩。

  懷念故人,珍惜生者。朋友們,讓我們行動起來,從現在做起,從你我做起,倡樹新風,保護環境,用文明祭奠的實際行動,共同度過一個文明健康、節儉環保、安全有序的清明節!

  綠色文明的清明節作文 篇17

  今年清明我和爸媽及家裡的其他親戚一起為逝去的奶奶掃墓。奶奶的墓地在南洋鄉下的一個村莊邊上,我們到那兒的時候已經接近中午了,周圍很靜,只有一些未燃盡的冥紙和擺放在幾個墳頭上的鮮花,說明剛剛有人來過。

  大人們開始忙活起來。爸爸和大伯先將墳上和墳四周的雜草一一拔掉,還用手把凹處用溼泥巴抹平,然後將帶去的冥紙開啟,先用百元鈔票正面向下按順序整個印了一遍,邊角則用硬幣,我在一旁看呆了,真是物盡其用,一點都不浪費。

  姑媽把帶來的供飯供菜按順序擺放在墓前,我看了一下,先是魚,然後是豆腐之類的,她說這供菜的種類,擺放的順序都是有講究的,不可隨意。她手裡忙著,嘴裡還唸唸有詞,好像是叫奶奶來吃飯收錢的意思,因為今年是閏年,她還特意買了蓮花座、小蚊帳還有許多金元寶等奇奇怪怪的東西,不用說,這些當然是一併燒掉啦。

  我很奇怪,做這一切的時候,媽媽和大伯母一點也不幫忙,一問才知道,這裡有個不成文的說法,外姓的女子燒紙錢,地下的親人是收不到的,這不是典型的“重男輕女”嗎!

  火終於燒起來了,火勢很旺,發出一陣陣熱浪,爸爸他們連外套都脫了,臉上還滿是汗水,我的眼睛都快被煙燻得睜不開了。我很不明白,爸爸大伯他們為什麼偏要把祭掃搞這麼複雜難懂,難道地下的奶奶真的能收到燒給她的這些東西嗎?

  回家的路上,我問媽媽:“現在不是提倡文明祭掃嗎,既環保又不浪費,為什麼還要搞封建迷信的這一套?”媽媽一臉無奈:“這是風俗、是傳統,很難改變的……”

  綠色文明的清明節作文 篇18

  清明節是我國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緬懷革命先烈、繼承光榮傳統是這個節日的主題。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一百零八天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本來,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朝,將祭拜掃墓的日子定為寒食節。寒食節的正確日子是在冬至後一百零五天,約在清明前後,因兩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將清明與寒食合併為一日。

  物燥風大,上墳莫燒紙;懷親念友,獻花寄哀思。近年來,低碳環保的觀念深入人心,市民祭祖掃墓的方式也越來越文明:點蠟燭、燒紙錢、放鞭炮等舊習慣漸漸被擺鮮花、種綠樹、唱讚歌等新方式所代替,增強愛黨愛國情懷、傳承中國文化的清明節主題,也在文明祭祀中得以昇華。

  清明節掃墓是一種儀式,它寄託了一種重視親情,敬重祖先的價值關懷。它們是一種神聖的生命交流的儀式,它年年輪迴,代代傳承,昭示著血脈的繼承。維繫著這種不絕不縷的祭祀活動,當然不能僅僅只靠焚燒供品。我們要把“綠色”清明當成投入大自然懷抱的活動,作為節日習俗加以倡導,進而加強保護大自然環境的思想意識。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每到這個節氣,我的們都會在心裡默默的背誦這首唐代詩人杜牧的《清明》中的詩句,來表達我們對先人的思念之情。清明節,讓我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對生命有了一個不一樣的瞭解。

  綠色文明的清明節作文 篇19

  又是一年的清明節到了,按照慣例,我們又該到已故親人的墳前去祭奠一下了。年年祭奠親人,心情是相同的,形式卻越來越不同了。就拿今年來說吧,我們去祭拜先人的時候,沒有拿紙錢、冥幣等傳統的祭祀物品,而是每人拿了一束鮮花和一盤水果。

  放假前,老師給每個同學發了一張文明祭祖的倡議書,並讓家長都簽了承諾書,保證都不燒紙、減少汙染、防止火災的發生。當時看著那張紙,爺爺和爸爸還有過爭論,爺爺覺得祭拜先人必須得燒紙,這是從老輩兒留下來的傳統了,不燒紙就是不孝順,讓先人沒有錢花。爸爸倒是比較開明,把承諾書上講的知識和道理給爺爺耐心細緻地講解了一下,並告訴爺爺這是從中央到地方的號召,大家都要執行,爺爺才無可奈何地答應了。

  祖墳離家很遠,在一座山上,每次都是爸爸開車拉著我們去。車開到山腳下,我們就拿出祭祀的東西往山上走。因為這個時候正是冬天最冷的時候,因此滿山一片荒蕪,到處都是枯萎的荒草。我們來到老爺爺、老奶奶的墳前,爺爺和爸爸把貢品一樣一樣地擺好,然後把事先準備好的吊子壓到老爺爺、老奶奶的墳上。爺爺讓我和爸爸都在身後站好,然後我們一起鞠躬,爺爺說道:“爹媽,我帶著你們的孫子和重孫來看你們了。現在國家不允許燒紙,怕引起火災,我們也要響應國家的號召,文明祭祖,給二老鞠個躬,請二老不要怪罪。”看著墳前的鮮花和水果,我相信先人已經收到了我們的思念和心意。

  如果大家都能做到文明祭祖,我們的環境會更美好!

  綠色文明的清明節作文 篇20

  每當清明時節,人們都要給逝去的親人掃墓,可是怎樣才能文明地祭掃呢?

  古代掃墓,最傳統的方式是燒紙錢。這是一種帶有許多迷信色彩的紀念方式,而且不夠環保。於是,隨著科技發展的日新月異,人們逐漸走向文明,採用了文明的祭奠方式,這樣既能表達對親人的思念,又十分環保、安全的祭祀方式。

  近年來,社會各界都提倡以一種更文明的方式來祭奠逝去的人。如網上祭掃活動就很流行,如果清明節你沒空,那麼可以在網路上建一個墓園寄託哀思。在網路世界裡,同樣可以與逝者進行心靈與精神的交流,同樣可以表達到祭奠的目的。

  除此以外,“樹祭”也是一種非常好的緬懷與祭祀方式。曾有國家領導就提倡樹祭,他的骨灰就埋在一棵樹下,每當後代看到那鬱鬱蔥蔥的大樹,就會想到自己的先輩。

  我國黑龍江有一個地方,每到清明節的時候,人們就扛著鐵鍬到親人的墓地旁去植樹。既表達了對親人的懷念,也保護了環境,造福了人類。

  但是現在有許多人講究排場,用迷信的方式祭奠,這種方式有一定的危險性。

  據統計:2006年,全國因上墳燒紙燒錢,引發的森林火災就有兩千三百多起,佔全年火災的三分之一左右;2007年有一千四百三十五起森林火災,三人死亡。

  大約十年前,銅陵筆架山上也發生了一起因掃墓引發火災的事件。一位31歲的漂亮女子帶著年幼的兒子去掃墓,因燒紙放鞭炮,引起大火。女子想救兒子,可因來不及跑,女子被燒死……看到這些,難道人們還想悲劇重演嗎?不!多麼驚心動魄的事件,足以讓我們警醒並反思了。

  這些事例時刻警示人們,要在祭奠親人的同時,一定要注意安全,還要保護環境!

  讓我們呼籲文明,珍惜生命吧!

  綠色文明的清明節作文 篇21

  “文明”這個詞很神聖,“文明”這個詞,我們也常常談到。但總覺得文明似乎與我們身邊的事無涉,很遙遠。文明,似乎是一個總在我們前面的行為規範。

  清明節到了,學校提倡文明祭祖。按照慣例,我把精神傳達給了家長們後,就已經淡忘了這回事。

  過去,每天掃墓時,都是坐車去,但這次,出人意外,長輩竟然都贊成走路去。我是極不願意的,媽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就怪笑著對我說:“別不耐煩,走路不僅可以減肥,有利於健康,還能降低碳的排放量,很環保呢!”我對減肥不太感興趣,但一聽這比較環保,來勁了。老師們不常說,為了永川的天更藍、水更綠,得大家身體力行。今個,我們也環保一回——走著去掃墓。

  也許是走路的緣故,感覺走了老半天,才到第一個墓地。準備化紙時,發現墓前青草、雜樹較多,焚化火紙容易引發大火。大家為燒紙的事情討論起來,有的認為只要小心點,沒有什麼事;有的則認為,乾脆不燒紙;有的則認為,不燒紙則違反中國的傳統風俗,經過大家的討論,最後決定在山下把紙燒後,再上山上祭拜。

  長途奔襲了一上午之後,到達了最後一個目的地:半山腰上的外公墳墓。按照慣例,首先得為墳頭除雜草,其次,得將上山的路清理出來。當大家掏出“傢伙”準備大幹一場時,一個聲音在心裡告訴我:外公之所以生前希望自己埋葬在這裡,是喜歡這裡的樹,喜歡這裡的草,假如外公還在,他一定不希望我們如此做。我把想法告訴其他人後,他們覺得有理,就改變了行動方案,僅是清除了一下路邊雜草,儘量的維持原狀。

  一日掃墓下來,我突然感覺到文明,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少坐車、少砍樹,愛護環境,就是一種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