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活動> 心理活動作文7篇

心理活動作文

心理活動作文7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儲存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心理活動作文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心理活動作文 篇1

  記得那是我六歲的那年,那時候,我還在鄉下,好不容易媽媽帶我外出旅遊,我真的高興得不得了。因為這是我第一次旅遊。

  首先,媽媽先帶我去了超級市場。對於城市裡的東西和新奇,對於眼前這個從未看見過這樣大的超級市場,心中百感交集。一會兒又是興奮,又是緊張,總而言之,心中高興到了極點。因為媽媽知道我第一次看到這樣大的購物商場,害怕我會到處跑來跑去,亂碰那昂貴的商品,所以再三叮囑我:“對那些商品要格外小心,只能眼看手勿動!”可我對老媽說的這番話真是左耳進,右耳出,只是不停地說:“知道了,知道了。”於是,我就連忙把媽媽拉進商場裡去了。“哇,這些商品真多啊!”我看得眼花繚亂。突然,一個籃球引起了我的注意,“啊,不是吧,一個籃球要588元?算了,買不起摸摸也好!“於是我就拍了幾下。

  這時,我的耳邊又響起了媽媽的嘮叨:“眼看手勿動!”可是我根本不把媽媽的話放在心上,總是憑著“不買摸摸也好”這個念頭到處亂碰。接著,我的視線轉移到了一個精緻的小花瓶上,剛想上前去摸一摸,但不知怎的,花瓶無緣無故地掉在地上。

  媽媽所擔心的事情終於發生了。隨著“碰”的一聲,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約而同地聚集到我身上,緊接著所有的人都七嘴八舌的批評著我。“我沒有,我沒碰,時它自己掉下來的!”我受盡了無限的委屈。雖然媽媽相信我是無辜的,但是面對這麼多人的指責,我有口 難辯,黃河水也洗不清呀!就這樣,我便背上了一個碰爛花瓶的罪名,白白賠償了三百多塊錢。

  雖然這次我是無辜的,但卻永遠啟迪了我。讓我真正領略到“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句話的含義。不過,這也好,用三百多塊錢買來一個教訓。下不為例。

心理活動作文 篇2

  今日傍晚,我感覺那顆鬆動的牙齒有些異樣,於是我用舌頭一舔。啊!“咯噠”一下,牙齒掉了,真是太好了!幾天來,就因為那顆牙齒,害得我好幾頓飯都不想吃,為此,媽媽不知煩了多少次!這下好了,牙齒掉了,一切煩惱都煙消雲散,感覺就像一片藍天,無比清爽。

  媽媽看了我手裡的牙齒微笑著說:“哦,最終掉了!”說著從我手裡拿過牙齒,準備用一張紙把它包起來。這下可把我急壞了!因為在我的記憶中,奶奶說過,下牙床掉的牙齒,要扔到高處;上牙床掉的牙齒,要扔到低處,這樣新牙齒才能長得好。此刻掉的是下牙床的,應當扔到屋面上才對呀!並且以前的每掉一顆牙齒,我都是一個人悄悄地按照這個方法執行的。媽媽可從來沒有發現過的。

  記得有一次,在上幼兒園時,一顆上牙床的牙齒掉了,我要找一個地方把它埋起來。我在學校裡走來走去,好不容易找了一個沒有人,土又鬆軟的地方,把牙齒埋了。可是我剛轉身,一個同學就來挖,我發怒了,警告他不許挖!

  而這次老媽竟然要把我牙齒包起來,我的心一下子懸了起來,萬一新牙齒不長出來,怎樣辦呀媽媽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似的,必須要我說出心裡話。沒辦法,我把以上的想法都說了。媽媽聽了竟然笑了,說:“那就試試吧,看它到底長不長!”說著把這顆牙齒包得嚴嚴實實的,還收起來放好了。

  我用舌尖添了添那個空蕩蕩的地方,有些擔心起來!

心理活動作文 篇3

  桑娜用頭巾裹住睡著的孩子,把他們抱回家裡。她的心跳得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她把這兩個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讓他們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連忙把帳子拉好。我為什麼要這樣做?此時桑娜才緊張了起來,她的心越跳越快,越跳越快,彷彿就要從身體裡跳出來。

  桑娜臉色蒼白,神情激動。她忐忑不安地想:他會說什麼呢?這是鬧著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如今,你又抱來兩個。自己的五個孩子都是吃黑麵包,菜只有魚,還連一雙穿的鞋子都沒有!有人讓你撫養他們嗎?沒有!你擁有的不就是因為鄰居可憐,非常同情的那些破理由嗎?面對現實吧,桑娜。可如果不把他們抱過來,他們就必死無疑。想想那陰涼潮溼的屋子,還有那被暴風吹滅的火爐。可真叫人害怕。

  對於兩個剛會說話、剛會爬的孩子來說,可真悽慘。就算是大人,在這樣陰冷的天氣裡也會活不下去的,何況是兩個幼小的孩子。如果此時後悔,將孩子們抱回去,眼睜睜的看著他們死去,也實在過意不去。

  突然,門外響了一聲,是他回來了?哦,我該怎樣面對他,要怎麼向他解釋?他一定會拋棄這兩個可憐的孩子,那這世上又將會失去兩個幼小的生命。哦,我到底該怎麼辦?想想西蒙臨死前的時候,她一定用盡最後的生命為兩個孩子做了力所能及的事。她用舊衣服蓋在孩子身上,用舊頭巾包住他們的腳,還把最後的柴都扔進了火爐中,祈禱唯一的守護神火能夠保佑孩子們撐到天亮。她做了一個母親此時能做的一切。桑娜流下了兩行眼淚。但此時,她突然站起身,一邊搓著手,一邊走來走去,同時,還在自言自語。自己的丈夫,他還會說些什麼呢?自己天天早出晚歸,生活這麼艱辛、困難,而你又抱來他們,飯本來就吃不飽,你想想,就算我們撫養他們,吃的這麼少,也活不長的,也許咱們的孩子也要一起餓死。難道你連這點道理都不明白嗎?為什麼把他們抱過來啊?

  而且,就算咱們真的把這兩個孩子撫養成人,他們會不會不理解我們?同樣,自己的孩子會不會不理解我們?既然要撫養這兩個孩子,就要給他們同樣的母愛,而自己的五個孩子就分少了,西蒙的孩子和我們不是一家的,也和我們毫不相關,自己的母親還要把愛從我們這裡分給他們,太不公平了。這五個孩子一定會這麼想的。西蒙的兩個孩子如果知道了我不是他們的親生母親,也會來追問我的,還會有可能誤解是我把西蒙害死了呢,畢竟我是最先看到她死了的。此時,桑娜的腦海中浮現出了這樣的情景:自己的五個孩子和西蒙的兩個孩子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正當她高興的時候,七個孩子拋棄了她,慢慢遠去:最後,只剩下她和丈夫兩個人在這裡。不幸的是,一天丈夫出門打漁碰巧遇上了海難,就再也沒回來。桑娜從此變成了寡婦。這太可怕了,桑娜從幻想中衝了出來,她也不知道抱回兩個孩子是對是錯。此時,她又想到了丈夫。

  那他又會怎麼對我?大罵一頓?不,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誰讓我冒著孩子可能餓死的危險,冒著一家更困難的危險,把他們抱來。誰讓我這麼好心?可是西蒙是用自己的生命才換來這兩個孩子生存的希望的,同為母親,我又怎麼會不知到她的.感受?同樣,如果這是我的孩子,我也會這麼做的。嗯,揍我一頓也好。

心理活動作文 篇4

  一次,我真的哭了

  聽媽媽說我從小就不喜歡哭,即使小時候學走路時,摔得很痛也總是爬起來繼續走.長大以後我更不喜歡哭了,我認為哭是弱者的表現,是一種無能的宣洩,再重的傷害,再深的感動我也會把淚水藏在心裡.

  然而,那一次我卻無法控制自己,真的哭了.

  我有一位勤勞,善良,能幹的媽媽.媽媽一生辛勤勞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任勞任怨,彷彿從不知什麼叫疲倦.爸爸是小學老師,家中裡裡外外的活全落在媽媽一個人身上.但我從未聽媽媽說過一聲累,叫過一聲苦.媽媽心地善良,從不傷害別人,對自己的子女更是疼愛有加.在我們的心目中,媽媽是世界上就偉大最可信賴的人.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在我上六年級的那一年,媽媽生病住進了醫院.聽到這個訊息後,我請了幾天假回來照顧媽媽.在醫院的幾天裡,我每天都問媽媽:"媽媽,好點了嗎 "媽媽每一次都會吃力的點點頭,發出低弱的聲音:"好點了."可是,媽媽吃力的聲音,蒼白的臉色分明告訴了我:媽媽的病一直沒有好轉,媽媽一天比一天難受.

  我的心納悶了:如今醫學技術那麼高明,有什麼病治不了的.爸爸一直沒有告訴我們媽媽的病情,我何不去問問醫生.到了醫生那裡,他問過我是病者的什麼人,然後說:"你爸爸不告訴你是不想讓你傷心,我告訴你是想讓你有個心理準備,你媽媽得了的是晚期癌症……"我如同晴天霹靂,再也聽不下去了.撕心裂肺的喊起來:"不可能的,這是不可能的."

  接下來眼前一片模糊,我不知道自己是怎麼從醫生辦公室出來的.但我記得我作了很大的努力,才把奪眶的淚水收回眼裡.我不能讓媽媽看見我哭,更不能讓媽媽知道她的病情,不然她會拒絕治療的.我努力裝出沒事的樣子回來照顧媽媽.

  住了好多天院,媽媽看到病情沒有好轉,就吵著要回家.我們拗不過她,只好依了她,把她接回了家.因為面臨畢業考試,媽媽幾次勸我回校,說老呆在家裡會影響學習,家裡還有哥哥,姐姐照顧,叫我放心回校.我真不想在這個時候離開媽媽,後來在一家人的勸說下第二天我才決定回校.

  第二天早上,當我拿起行裝要出門時,媽媽拖著極度虛弱的身體走到我身邊說::"孩子,這100塊錢你拿去學校用吧."

  我愣住了,嗚咽著說:"媽,你身體不好,就留著自己用吧."

  "傻孩子,媽在家裡用不著,你拿去學校用吧,好好唸書,媽以後還等著你養呢."

  頓時,我什麼話也說不出,只是極力的控制自己,我不能在媽媽面前哭,媽媽想讓我放心,我也要讓媽媽放心.

  走出家門,我再也控制不了自己,淚水像缺了堤的壩一樣湧出來,我孩子般的哇哇大哭起來,把內心所有的悲傷,痛苦都哭了出來.我的心碎了,我無法想象沒有媽媽的日子,將會怎麼樣,如果能換回母親的生命,我將不惜任何代價.

  從來不相信眼淚的我,那一次真的哭了,哭得好傷心,哭得好委屈.

心理活動作文 篇5

  在我個人看來,人的心理認知與承受能力是隨著他的經歷與知識的累積而成長的。本學期,同學們的心理狀況總的來說非常良好,像大一上半學期時的那種迷茫與低靡的自甘墮落現象越來越少了。雖說班級的成員們因為一些平時表現的小事有了一些小的“爭吵”,但如果摒開這層表象的外衣來看,不正是說明307班的同學很在意自己在大學生涯的每一刻銳意進取給身邊親愛的老師和同學們留下的印象麼?在班委和全體同學的共同努力下,最終真正做到了班級的和諧與坦言。

  於此,我認為,學習是中學的第一任務,但與同學室友的友好溝通與交往卻又是第一要務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同學與老師們是註定要在我們的人生道路上留下永恆的記憶的,而他們也時時刻刻地影響著我們的成長,在大學,我們不只要學會書本上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做人,合格的大學生應該是德才兼備。

  我作為心理委員經過了快一個學期的工作,以及班裡同學的配合,對於心理委員的主要職責我已十分了解。知道班級心理委員的日常工作,心理委員的職責。

心理活動作文 篇6

  乙:前些時候,我們討論了“從生活中獲取作文材料”的一些心理學問題,老師們都很感興趣。學生作文首先必須擁有與作文有關的感性表象和學習到的材料,這包括平日生活中所積累的素材,以及在特定的實踐活動中透過觀察所獲得的材料等等,這很重要。但是,我們也都知道,作文材料再豐富,不經過主體的選擇、加工是成不了文章的。這就涉及到作文的構思問題了。袁老師,今天我們就從構思這一方面,來探索一下兒童作文的心理奧秘,好嗎?

  (一)作文構思一一個動態的心理過程

  甲:好!兒童對作文的構思是一個動態的心理過程。這一心理過程包含著豐富的內容。

  教育心理學指出:學生在擁有作文材料的基礎上,透過思維活動概括出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再根據它選擇所應寫出的內容,明確所要敘述的事物之間的正確邏輯關係,以確定先後次序,段落層次。最後選擇恰當的詞句表達這些內容,這就是所謂作文的構思過程。

  乙:這就是說,作文的構思過程大致可以分為三大步:一是概括中心思想;二是安排文章結構;三是選擇詞句表達。這幾部分都很重要,都有著非常豐富的心理活動內容。為了討論得具體些、深人些,袁老師,我們是不是先集中探索第一步——怎樣從材料中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弄清兒童確定中心思想的心理規律。

  甲:好啊!什麼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從資訊理論的角度看,文章是資訊的載體,作文和閱讀的過程,實際就是作者向讀者傳遞資訊的過程。文章的這種屬性,決定了作者在動筆前必有一定的寫作目的,也就是必定有若干資訊想要傳遞給讀者。

  乙:關於這一點,葉聖陶老先生曾經說過:“寫東西,全都有所為。如果無所為,就不會有寫東西這回事。”他還指出,即使是專門寫給自己看的日記之類,也是想將現在自己瞭解的資訊傳遞給日後的自己的。如果完全沒有資訊要傳遞,就寫不出文章來。

  甲:是的,文章作者的這種想要傳遞某種資訊的願望,就是文章“中心思想”產生的根源。在寫議論文和一部分記敘文時,作者的寫作目的就是要表達某種思想觀點、思想感情,因此,這些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章集中要表達的觀點或感情。在寫說明文和另一部分記敘文時,作者的寫作目的就是要告訴別人某種客觀事物的情況,於是寫作目的本身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

  (二)形成作文中心思想的心理過程

  乙:從兒童作文實踐來說,他們文章的中心思想究竟是怎樣形成的呢?袁老師,您是不是舉例給大家談談。

  甲:可以。心理學研究表明,文章中心思想的形成是一個深入思維的複雜過程,是作者對於感知獲得的生活細節、事物的表象等感性材料加工改組的過程。

  讓我們先看看一位高年級小學生介紹自己作文構思時的體會。

  教學片斷一

  甲:從小作者的自述可以看出,兒童作文中心思想形成的心理過程,一般包括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孕育。

  兒童在生活實踐中,透過感知、體驗、認識了客觀事物的外部特徵,採集了各種材料,其中某些事物,某些問題或事例,引起他們的興趣,深深觸動了他們的思想和情感,使其感動,得到啟發,引起聯想,產生了想反映事物,表達感受的念頭。這時,中心思想就進人了孕育狀態。

  這一階段的特徵是有所感尚不夠清晰,有所思還比較粗淺。

  乙:看來,介紹構思體會的那位同學,在參觀時,參觀後,直到作文前的思想狀態都處於中心思想的孕育階段。

  甲:是的。

  中心思想形成的第二階段是——萌生。

  作者透過艱苦的思考,去粗取精,由表及裡,於是在大腦裡發生了一個認識過程的突變,產生了概括。由於概括,作者從客觀事物的現象中“發現”內涵的意義,“悟”出事物的內在聯絡和本質的東西。這些在作者大腦中漸漸明確、突出、凝聚起來,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應運而生了。

  這個階段的特徵是朦朧變為明朗,渙散趨向集中,粗淺發展為深刻,一種明確的中心思想逐漸形成。剛才談體會的那位小作者,在動筆作文前的那番對於確立中心思想的思考,則正是中心思想“萌生”階段的具體表現。

  乙: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常常會發現這樣的情況:根據同樣的一些材料,不同的兒童往往可以概括出不同的中心思想。

  譬如,陳小平老師安排了這麼一次作文訓練——

  教學片斷二

  乙:陳老師總結提示得好,同一件事,由於孩子們的認識、情感有差異,看問題的角度不一樣,他們的感受就不一樣。各人概括出的中心思想也就不一樣了。

  甲:從這裡,我們還可以想到,由於同一個材料中往往含有多種意義,兒童不斷挖掘文章材料的內涵意義,最後在自己大腦中常常也會萌生出好幾個中心思想。這就必須透過比較、選擇、最後確定一個意思為中心思想。這時才能說這個兒童真正確立了中心思想。

  乙:這就是說,兒童作文中心思想形成的心理過程,一般包括兩個階段——孕育、萌生。有些兒童,有時會經歷三個階段——孕育、萌生和比較選擇。

  甲:是這樣的。

  (三)形成作文中心思想的基本條件

  甲:從對作文中心思想形成的心理過程的考察,我們也可以看出,文章中心思想的形成需要具備三個條件。

  第一,生活實踐;第二,思想認識;第三,思維概括性。

  從生活實踐來說,在實踐中透過感知、閱讀、體驗,蒐集材料,經大腦貯存是形成中心思想的基礎。

  乙: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從作文材料中概括出來的。作文材料的貯存越豐富,透過思維認識事物的本質特點,提煉文章中心思想的可能性自然也就越大;而作文材料源於生活實踐,這第一個條件——生活實踐,確實十分重要。

  甲:從思想認識來說,文章的中心思想本身就是一種思想,一種認識。生活實踐中的種種事物和現象,在作者感知、貯存和加工的過程中,必然滲透作者的思想認識和情感傾向。

  乙:從這一意義上可以說,兒童的思想認識和情感是形成文章中心思想的決定性條件。

  甲:再說思維概括性。作文心理研究表明:在文章中心思想形成的過程中,其重心和關鍵是思維。

  對作文來說,感知是出發點,記憶是材料庫,從感知所捕獲的資訊或從記憶貯存的資訊中,提煉觀點,形成中心,主要依*思維概括性。 在實踐中,我們不是常常看到這樣的情況嗎?參觀的地點、採訪或觀察的物件與所得的材料大致相同,而學生作文的中心思想卻深淺有別,這除了他們思想認識水平有高有低外,正反映了他們思維概括性的差異。

心理活動作文 篇7

  心裡裝得你的好,不僅僅是因為你是我的親人;心中記得你的不僅僅是你給予我生命......親愛的媽媽,我的心裡永遠裝著你的好!

  心裡裝著你的好是你對我的關懷。清晨,天才矇矇亮。媽媽便為我做好了早飯。我坐在餐桌旁,一邊喝著熱好的牛奶,一邊吃著麵包。媽媽對我說:“上學過馬路要小心點,上課要認真聽講,不要搞小活動,要聽老師的話......”我不耐煩的答道:“嗯,知道了。”媽媽突然不說話了,我不經意的看了一下媽媽,媽媽的眼角添了幾絲皺紋,可媽媽的眼睛裡流露著對我的關愛。媽媽雖然有些嘮叨,但我知道,這些話語中充滿了對我的愛。

  心裡裝著你的好是你對我的信任。一次期中考試後,我的英語成績下降了許多。我帶著一副苦瓜臉進了家門,媽媽看到我這富有樣子就問我怎麼了。我答道:“考試沒考好,英語成績下降了許多,我真是太失敗了。”媽媽安慰我道:“沒事,還有下次嘛!好好努力,爭取期末考試取得一個好成績。”我不自信地說:“我行麼?”媽媽笑了笑答道:“你一定行,好了,不傷心了,下次努力,加油!”媽媽的嘴角微微翹著對我點了點頭似乎在說什麼也打敗不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