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國學> 【精選】國學經典作文合集8篇

國學經典作文

【精選】國學經典作文合集8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學經典作文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國學經典作文 篇1

  中國上下五千年,這五千年來,也許你不知道這些年是怎麼來的,但你必須瞭解記載著五千年的經典,必須懂得這些經典代表的意義,必須知道在這個古老的國家中,有多少不一樣的傳統。這一個個傳統使這個國家生生不息,繁榮蒼盛。

  中國的國學經典有很多,今天我們來談談《論語》和《禮記》。

  說到《論語》,很多人一想到的就是孔子,儒家經典,四書五經。沒錯,說起孔子這個人可算是中國文化的代表人物,是中國人都熟知的人物。孔子的因材施教,對於不同的物件,考慮其不同的素質、優點和缺點、進德修業的具體情況,都給予了不同的教誨,表現了誨人不倦的可貴精神。《論語》從道德,人品,政治等方面都有一個個不一樣的說明。就比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這些都是論語裡面謹記人們的話。句子形象生動有趣,與現實生活很是貼近。有孔子不恥下問問老子的名言,也有孔子的學生虛心學習問孔子的名言。而對於我而言,這本書對中國的文化,傳統以及世界都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它就像一個明燈,指引著,我們要走的路。它也像一個禁戒,不讓我們走向歧途。

  接下來是西漢戴聖的《禮記》。《禮記》是戰國以後及西漢時期社會的變動的一個記錄,包括社會制度、禮儀制度和人們觀念的繼承和變化。裡面有一句“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這句話就如現在的社會公平,和睦,人人平起平坐的現象。說明當時的古人就有這種公平的思想,可為什麼中國輪輪迴回幾百年才有了現在的公平呢?可能這就是人心吧,總有一些人貪財,虛榮。《禮記》它就像一個記錄儀,記錄了當時人們不一樣的想法,不一樣的社會風貌,讓我們瞭解到當時社會中國獨有的一面。

  中國能走到今天,坎坎坷坷,碰碰撞撞,終於有了今天的輝煌,少不了古人們給我們留下的路,留下的一個個腳印;中國能走到今天,少不了古人們在我們探索中給我們的一個個啟發,一個個道理,中國能有今天,少不了這一本本看似笨拙卻蘊含許多知識的國學經典。不管書中記載著什麼,不管是當時的戰爭,還是現在的繁華,不管是當時的蒼盛,還是現在的生生不息,這些都讓我們銘記著:這就是中國,這就是中國上輩子的一生。

國學經典作文 篇2

  國學,你蘊涵幾千年的歷史,從古到今,至今不能被外強磨滅掉。國學,你像冬日裡的太陽,給我們溫暖;國學,你像沙漠裡的一泓清泉,給我們清涼;國學,你像黑夜裡的一縷光,給我們光明;國學,你像雨中的一把傘,給我我們希望!

  國學,你如清泉滋潤我們的心田,給瀕臨死亡的人們希望,而且,你也可以滿足我們對知識的飢渴和慾望!國學,你是陽光,我們就是小樹苗,你照射著我們,讓我們不斷生長長成高大挺拔的樹。

  在我還什麼都不知道的時候,媽媽就在我耳邊經常讀:“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當時我還小,並不理解那些詩句的意思,但後來,隨著知識見長,才知道這些詩句的意思。自從我懂這些詩句的意思後,我再不浪費糧食。

  上學後,從《三字經》中學到孔融讓梨等故事;從《弟子規》中學到在生活中要尊敬父母、老師和長輩等道理;從《論語》中我學到如何學習、如何交朋友、如何做事情等知識。

  漸漸地,我對國學經典著作越來越熱愛,加上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的積累,我便能體會到“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憂國憂民;能體會到“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悲憤;能體會到“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錚錚傲骨;能體會到“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的潔身自好;能體會到“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愛國之心;能體會到“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孤獨寂寞。

  國學經典,你是我的摯友,你時時陪伴著我:“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的春天裡,你與我一起觀鳥;“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夏天裡,你與我一起賞荷花;“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的秋天裡,你與我一起欣賞預警;“呼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冬天裡,你與我一起從窗戶望向遠山。國學,你陪我一起成長,但你不會隨著時光的流逝老去,我們會一起去長城,欣賞古人智慧和勞動的結晶;會一起去長江,感受“母親”的氣息;會一起去黃河,感受黃河的洶湧澎湃。

  國學,是你教會我怎樣做人、怎樣做事、怎樣學習;是你教會我中華美德;是你給予我知識。你向我走來,我帶你奔向未來!

國學經典作文 篇3

  乃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國學經典就是文化代表作之一,也是我國中華上下五千年的精髓。我眼中的國學經典,它是奧妙的,又是智慧的。我認為。國學,乃是中國悠久傳統文化的明證:可謂經典,應當是一些最優秀,最精華,最有價值的經典性著作了。因此其中的《論語》,是我想要論談的一本著作。

  說到論語,人們不禁會想到孔子,他被後人尊為“至聖先師”。他的思想至今仍然影響著中國乃至世界。諾要論道修養和為人世處之道,《論語》一書,可是你的撐腰主力,裡面句句是精華,句句是教育領域的王道。

  其中有一句是教人修身做人的:“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我覺得這句話,使我明白,每過完一天,要自我反省和總結這一天所幹的事,有沒有對不起某人或某事,有沒有在學習上不上心,有沒有在友誼上盡心盡力,有沒有讓父母和老師擔心,然後改過自新後安心的給這一天打上句號。

  古人說的話,論言論句,句句都是美好的,正義的。再比如,“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幾個人走在一起,其中必定有一個是我的老師,那麼學習它好的方面,作為借鑑,其中不好的方面就加以改正。這樣的人的自我修養和學習能力也就能大大提高。人之所以不能成功,就是因為不能從別人的身上找到優點,然後學習,不能認識到自己的缺點,然後改正。這種思想只會讓自己原地踏步,甚至被淘汰到後面去。這就是《論語》告訴我的。

  我覺得有一句,也耐人尋味。“三軍可奪師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軍*的主帥可以換,但男子的志向不可以改變。人的志氣很重要,不能服輸,即使別人說你不行,你也要堅持,而且還有更加努力地證明給他看。

  因此,我眼中的國學經典,乃至論壇中的神聖,在我心中,在世界心中都是無法阻擋的文化美。國學經典是每一箇中國人的立身處世之本,更是我們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所以說,國學經典,他有著一種獨特美,論語也好,《千字文》,《三字經》也好,都有一種高貴的其中在裡頭,故人們的經典名句,儲存至今,已化為一種精髓。它承載了“仁義忠恕孝悌禮信”的道德倫理觀,是中國文化歷史的一大經典標誌,也是一種人們嚮往的追求。

國學經典作文 篇4

  學校自開展國學經典誦讀以來,師生風貌發生可很大的變化,語文學科建設又上了一個新臺階。學習著,實踐著,收穫著,快樂著,我們有這樣的體會:

  一、有效地促進了學校教學工作的發展。誦讀國學經典活動的開展,不但拓寬了語文教學的時空,而且推動了學校德育工作、校園美化等各項工作的開展,也促進了良好的校風、學風、班風的形成,有效地促進了校園文化建設。誦讀活動實現了育人和學校“三風”建設的結合,使教師的思想觀念得到轉變,師生的“精、氣、神”得到提升,使學生的行為習慣進一步規範,良好的思想道德修養進一步得到提高。

  二、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國學經典,不僅語言精煉優美,而且意蘊深刻,是對青少年進行教育的好材料。首先,國學誦讀對學生初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起到了積極健康的作用。其次,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學生對經典一遍遍地誦讀,每一遍都是一個感知過程。在反覆誦讀中,誦讀的水平在步步提高,誦讀者的理解、體會也在層層加深。“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就是這個道理。學生在朗讀水平大面積提高的同時,形成了良好的語感,對語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也大大提高。然後,是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學生在誦讀經典的過程中,不但提高文學修養,而且開闊了視野,知識面不斷擴大。最後,促進了學生表達能力的提高。俗語說得好:“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厚積薄發”。只有積累豐富的語言素材,才能“厚積薄發”,“下筆如有神”。誦讀可以使學生積累大量的妙詞佳句,他們的語言“材料庫”在誦讀中不斷地豐富,而且在誦讀中也學習到一些表達方法。從學生的一篇篇習作中,我們可以看出學生天天在進步。

  為了培養學生們的誦讀興趣,我嘗試了多種方法,以下就培養小學生誦讀興趣的探索和思考與大家分享:

  一、介紹誦讀意義,教師體驗先行

  經典中蘊含著大量的“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這些內容只有透過我們親身的誦讀才能深刻體味,也只有透過這種方式,我們才能夠親近和獲得聖人們的“不言之教”。誦讀,作為中國傳統文化所特有的學習方式,最核心的原理不是當今科學界所採用的邏輯推理,而是一種“直覺啟發式”。這一點作為當前我們學習內容與方法的重要補充,理應保持與國學經典內容相匹配的特有的學習方式,而這一學習方式能否教給學生,首先與教師自身是否正確認識誦讀密切相關。教師對誦讀意義的瞭解和介紹是以其具備一定的誦讀實踐為基礎的。對於誦讀的意義,我在教學之前已經實踐過一段時間,取得了一些初步的體驗,這一點恰恰是非常關鍵的教學準備環節。因為,教師體驗先行是學生誦讀的第一步。

  二、建構誦讀環境,體驗清靜自然

  在誦讀之前,給學生放一些輕柔的民族音樂,引導學生在音樂的伴奏下,放鬆身心,感受心靈和身體的寧靜自然,緩解和消除平時的緊張或壓抑感,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現代社會環境下的傳統文化教學,如果是在喧囂忙碌的'城市氛圍中,這種氛圍本身與經典文化所要傳遞和表達的寧靜、悠遠是不一致的。如果學生們找不到清靜自然的身心感覺,那麼經典誦讀也往往停留在動口不動心的狀態,難以深入體會經典的博大精深。事實證明,學生也非常喜歡這種音樂沐浴下身心放鬆的體驗。也許在人們日益忙碌的現代社會,哪怕是片刻的身心放鬆,找回清靜自然的感覺,

  三、有聲有色,音聲相合

  針對很多學生誦讀一段時間之後出現的興趣減退和注意力分散的問題,筆者曾運用“內觀經典誦讀法”,讓學生們嘗試在熟背的基礎之上,閉目回想經典中的字句。這種方法不僅可以解決注意力渙散的問題,還可以激發學生右腦的影象思維,讓整個誦讀或背誦的過程不那麼枯燥,而是“有聲有色”,進一步提升誦讀的興趣。

  儘管國學經典誦讀有以上諸種方法,但並不是所有學生都能感受到誦讀的興趣。這時,教師的親身示範與表演,鼓勵學生勤於實踐,經受住最初一段時間的“無聊期”,逐步找到誦讀的樂趣與感覺,是非常重要的。 前一階段如果喚起了學生的思考和共鳴,那麼下一環節學生就會更有熱情和參與意識,自然也會把這種學習的喜悅感和收穫感帶入到誦讀環節中去,有助於他們靜下心來專注於誦讀體驗。總之,培養學生的誦讀興趣,是讓學生接近國學經典、體會國學精髓的重要方面。

國學經典作文 篇5

  中國文化底蘊深厚、源遠流長,而且種類繁多,比如書法、古詩、國畫和經典文學等。《論語》教我們做人正直磊落,《弟子規》教導我們為人處世的規範,《大學》教導我們格物致知……

  我最喜歡經典文學,它裡面有非常多的分支,比如:醫學中的黃帝內經,詩詞中的唐詩、宋詞、元曲。今天就和大家說說我和經典的故事吧!

  我從小就不喜歡看書,媽媽經常逼我背唐詩宋詞,我特別不樂意!記得有一次語文測試,媽媽叫我好好複習一下以前學過的古詩,我不耐煩地答應了,可拿著書本翻了幾頁,就玩起了iPad遊戲,根本沒認真複習。第二天,我拿到卷子就有好幾句詩不會默寫。情急之下,我想起了《論語》裡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才明白,學過的知識要經常溫習,這也是一件快樂的事。從此,我對經典的看法大大地改變了!當然,這其中也有我們親愛的吳老師的功勞。她經常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來給我們上國學經典課,慢慢引導我們,讓我們瞭解了越來越多的國學知識。看了中央電視臺《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中國成語大會》等節目,我知道了什麼是“腹有詩書氣自華”,漸漸地我愛上了國學經典。

  現在的我會時不時地蹦出幾句詩詞,連爸爸媽媽都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哈哈,我現在也是有內涵的人了!《三字經》、《論語》、《弟子規》等已成為我成長路上的嚮導,是我學習、生活中的良師益友。國學經典就像一位嚴肅的啟蒙老師,教會我怎樣做是對的,怎樣做是錯的,不斷修正我的壞習慣,伴我成長!

  國學經典是中國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品讀國學經典,感悟國學精粹,讓我受益終生。

國學經典作文 篇6

  1、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

  【譯文】有子說:“禮的應用,以和諧最為重要。”

  2、子曰:“德不孤,必有鄰。”

  【譯文】孔子說:“有道德的人不會孤單,一定會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做夥伴。”

  3、子夏曰:“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論語》

  【譯文】子夏說:“做官有了餘力就可以學習了,學習有了餘力就可以做官了。”

  4、子夏曰:“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譯文】子夏說:“普天下的人都應是兄弟。”

  5、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論語》

  【譯文】孔子說:“花言巧語,裝模作樣,這樣的人很少有仁義之心。”

  6、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

  【譯文】孔子說:“在上者自己要行得正,不用命令在下者也能照著做,自己身行不正,雖然發號施令,在下者也不會聽從。”

  7、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論語》

  【譯文】孔子說:“一個人如果沒有長遠打算,一定會有眼前的憂患。”

  8、聞過怒 聞譽樂 損友來 益友卻《弟子規》

  【譯文】如果一個人聽到別人說自己的缺失就生氣,聽到別人稱讚自己就歡喜,那麼壞朋友就會來接近你,真正的良朋益友反而逐漸疏遠退卻了。

  9、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左傳》

  【譯文】說話沒有文采,就傳播不遠。

  10、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禮記》

  【譯文】不論做什麼事,事先有準備就會成功,否則就會失敗。

  1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

  【譯文】玉石若不經過雕琢,就不會成為玉器;人若不學習,就不會懂得道理。

  12、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禮記》

  【譯文】只要做人光明磊落,那麼到哪裡都有公平。

  13、駑馬十駕,功在不捨。《荀子》

  【譯文】馬不停地走十天(也能走很遠的距離),他的成功在於不斷行走。比喻先天條件差

  的,只要透過不懈的努力,也能取得很大的成就。

  14、知彼知己,百戰不殆。《孫子兵法》

  【譯文】瞭解自己,瞭解敵人,百戰都不會失敗。即如果對敵我雙方的情況都能瞭解,打起仗來就可以立於不敗之地。

  15、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三國志》

  【譯文】指別人已有進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16、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選自韓愈《師說》

  【譯文】人不是生來就什麼都知道的,誰能沒有疑難問題呢?說明向他人求學的重要性。

  17、寶劍鋒自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譯文】 這是一幅古人的對聯,是說功夫、本領、成功,都是從勤學苦練中得來。人一生隨時都可能會遇到困難,或者遭到逆境;困難像彈簧,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戰勝了困難,你就會獲得勝利的喜悅。

  18、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孔子家語·六本》

  【譯文】苦口的藥雖然很倒胃口,但卻有利於自己的病,逆耳的話雖有點傷人,但卻能幫助我們的一言一行。現在常用來說明應該正確對待別人的意見和批評。

  19、行成於思,毀於隨。——唐·韓愈《進學解》

  【譯文】做事成功由於多思考,失敗由於隨意,不經心。

  20、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譯文】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強加給別人。

  2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

  【譯文】孔子說:“對於任何事情瞭解它的人不如喜愛它的人,喜愛它的人不如以它為樂的人。”

  22、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論語》

  【譯文】孔子說:“把所學的東西默默地記下來,不斷學習而不厭煩,教導別人而不感到疲倦,這些我做得怎麼樣呢?”

  23、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論語》

  【譯文】孔子說:“君子胸懷寬廣坦蕩,小人永遠侷促憂愁。”

  2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論語》

  【譯文】孔子在河岸上感嘆說:“時光的流逝就像這河水一樣啊!日夜不停地流淌。”

  25、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實。

  【譯文】孔子說:“君子以言過其實為恥辱。

  26、子曰:“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論語》

  【譯文】孔子說:“花言巧語能敗壞德行。小事不能忍耐就會敗壞大事情。”

  27、朝起早 夜眠遲 老易至 惜此時《弟子規》

  【譯文】早上要儘量早起,晚上要晚點睡覺,因為人生的歲月很有限,光陰容易消逝,少年人一轉眼就是老年人了,所以我們要珍惜現在寶貴的時光。

  28、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戰國策》

  【譯文】常用來表示記取過往的經驗教訓,以作為後來行事的借鑑。

  29、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

  【譯文】天體執行,剛健有力,君子處世,應像天一樣,自我力求進步,永不停息。

  30、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孟子》

  【譯文】富貴不能迷亂他的思想,貧賤不能改變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壓服他的意志,這才叫作大丈夫。

  31、水則載舟,水則覆舟。《荀子》

  【譯文】水既能託載著船前進,也能使船傾覆。這句話深刻地指出,凡事都具有兩重性,好的事情如不加以適當引導就會造成壞的結果,壞的事情如經合理疏導則可以引出好的結果。

  32、天網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譯文】天道公平,作惡就要受懲罰,它看起來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終不會放過一個壞人。比喻作惡的人逃脫不了國法的懲處。

  33、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史記》

  【譯文】不管多聰明的人,在很多次的考慮中,也一定會出現個別錯誤。平凡的人在許多次考慮中,也會有一次是正確的。

  34、差之毫釐,謬以千里。《禮記》

  【譯文】開始時雖然相差很微小,結果會造成很大的錯誤。比喻做事須謹慎,不能出一點點差錯。

  35、窮當益堅,老當益壯。《後漢書》

  【譯文】處境越窮困,意志應當越堅定。老年人越是年長,精神應當越壯豪。

  36、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三國志》

  【譯文】即使是很小的壞事也不做;但即使是再小的好事也要做。

  37、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三國志》

  38、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出自《孝經。天子章》

  【譯文】愛自己的老人,就不敢對別人的老人不好;敬愛自己的老人,就不敢怠慢別人的老人。

  39、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

  【譯文】耳朵聽到的不如眼睛看到的,眼睛看到的不如經過實踐的。

  40、為者常成,行者常至。出處:《晏子春秋》

  【譯文】堅持不懈做事的人,總會成功;不停步向前走的人,總會到達目的地。

國學經典作文 篇7

  記得,寒假的一天,我在家無聊,就去我的書架上找了一本書看。那時,我到書架前,看到一本外皮是藍色的,又不是很厚的一本書,我就抽出來看看了。抽出來一看,原來是《國學經典》。記得,這是那次誦讀比賽時發下來的。因為是以前,很多內容都已經忘了,我有興致勃勃地看了一遍:

  當我翻開這本書,看到目錄裡有弟子規、千字文、古今賢文……一些教做人要做到有仁、信、禮、智、義的片段。我就慢慢翻著,津津有味地品味著其中的品質和精神。

  當我讀到《重拾感恩》中的“感恩,能使我們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生活的美好,能使我們保持積極健康的陽光心態”時,我心裡想:我也要學會感恩,感恩是多麼快樂啊!我有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繼續往下讀。“感恩,來自於生活的愛與希望。……”當我讀到:“重拾感恩,是為了將無以為報的點滴付出永銘於心。”時,我才知道了感恩的真正意義。我又繼續往下讀,過了一會兒,當我將這一本誦讀讀本全部讀完一遍,我有回過頭來想:這本書真好。一本小小的書,經包含了我們祖先遺傳千年的品德。比如說:《弟子規之信》是教我們要講信譽;《母親》是告訴我們母親的偉大,母愛的偉大;《重拾感恩》告訴了我們學會感恩是美好的,它能敲開幸福之門,使自己快樂 ,別人也舒心。

  讀了這本書後,我才知道那時學校為什麼要我們讀這本書。不正是因為他們想我們永遠記住祖先們遺傳千年的美德,待日後,我們長大之時在將這些美德發揚光大,遺傳萬古嗎?

國學經典作文 篇8

  捧起國學經典詩文的那刻,你便佔據了我的整個心靈。從此,你時時刻刻地陪伴在我的身邊。

  國學,你從中華文化寶庫中像流水一樣流出來,氤氳成乍暖還寒時候草木的笑臉。親愛的,你禁錮在歲月的沙漠裡太久了,早就該有一次靈魂的放逐,在乾乾淨淨的黃色臉龐上,綻放禮儀之邦的燦爛笑容,在乾乾淨淨的白紙上,像小樹苗簌簌地長大,長成一大堆茂盛的枝幹和葉子——那葉不是綠色,而是千年不褪的中國紅,同樣溫暖動人。

  國學,你在經典書籍上交錯繾綣,交匯成我心中的溫暖。我們是一體的,你觸控到那塊微熱的地方了嗎?親愛的,我帶你曬太陽去。我們安靜地看看蹀躞的流雲去流浪,聽聽華夏大地的脈絡裡忙碌的心跳,然後我們相顧微笑。

  我們在時光中穿梭,你陪我成長。日子好像老電影,播放我們自導自演的喜劇。“爆竹聲中一歲除”的除夕夜裡,你我一起歡度;“燈樹千光照”的元宵夜裡,()你我一道逛燈;“皓魄當空寶鏡升”的中秋夜裡,你我共同賞月。親愛的,你只是陪我長大,卻不會變老,我們一起尋找殷實的不懈的向上的幸福,像一根刺以光的速度向著宇宙那頭那個渺遠的終點。

  若干年以後,我將帶你去北京,去敦煌。我們去看長城,我們去看莫高窟,我們穿過“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地帶,探尋前人的足跡,萃取先人的文化精髓。我們還要去西藏,仰望聖潔高遠的天空,讓心變成瓦藍瓦藍的顏色。順便梳個藏族小夥子的髮型。親愛的,你不知道,我那樣會有多麼帥。我要那麼帥地去參拜布達拉宮。親愛的,在如此聖潔的空氣裡,活躍在紙上的你會比我更加嫵媚。

  你從遠古走來,博大是你的風采;你向未來奔去,磅礴是你的氣概。國學文化,炎黃子孫永遠陪伴在你的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