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觀後感> 中國女排《奪冠》觀後感(精選11篇)

中國女排《奪冠》觀後感

中國女排《奪冠》觀後感(精選11篇)

  當觀看完一部作品後,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吧,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觀後感吧。那要怎麼寫好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國女排《奪冠》觀後感(精選11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國女排《奪冠》觀後感1

  電影《奪冠》以中國女排傳奇人物郎平為主線,再現了中國女排3個不同的階段,中國女排現役隊員的參演更讓影片增色不少。作為中國體育的最大IP,想把“中國女排”拍好並不容易。導演陳可辛沒有面面俱到,而是做減法圍繞兩代女排隊員和3場比賽來講故事。《奪冠》並非中國體育電影的開山之作,但此前的作品大都寂寂無聲,遠沒有《奪冠》這樣受關注。除了中國女排這一特殊題材之外,拍攝手法、故事處理、人物預設等方面,陳可辛都拿捏得比較到位。

  中國女排是一個集體,要想還原過去30多年曆程,135分鐘的影片時長是不可能的。陳可辛說,過去兩年的故事積累,足足可以拍5部電影。如何取捨,如何更準確地還原、展現女排精神,這就要求導演和編劇得有取捨。

  從1981年至今,中國女排共拿到10個世界冠軍,《奪冠》一頭一尾選取了其中兩場比賽,對應新老女排兩個階段。

  第一場是1981年第3屆世界盃,中國女排在最後一場3比2戰勝日本隊,拿到中國三大球的第一個世界冠軍。另一場是2016年裡約奧運會,但影片並沒有把重點放在中國隊決賽3比1戰勝塞爾維亞的那場球,而是聚焦到與東道主、世界第一巴西隊的8強戰。

  這兩場比賽雖時隔35年,卻是中國女排“祖國至上、團結協作、頑強拼搏、永不言敗”精神的延續和傳承。時代在變、隊員在變、對手在變,但中國女排的精神從未改變。

  上世紀60年代,有“東洋魔女”之稱的日本女排在大松博文的調教下一度創下118場國際賽事連勝紀錄。中國隊能在大阪從霸主日本隊身上拿到第一個世界冠軍,對提升國人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不言而喻。用中國女排主教練的話來說,“這場球如果拿不下來,你們後悔一輩子!”

  里約奧運會與巴西這場球也是世界排壇的經典之戰。此前小組賽,中國隊以第4名的成績勉強進入淘汰賽,8強對手則是世界第一、主場作戰的巴西隊。從2008年至2016年,中國女排與巴西隊的交手戰績為1勝18負。即便這樣,中國女排仍頑強地以3比2淘汰巴西,此後接連戰勝荷蘭和塞爾維亞奪冠。

  鞏俐稱出演女排英雄壓力與挑戰並存。

  中國女排《奪冠》觀後感2

  1月19日晚,由陳可辛導演執導的將於大年初一全國公映的電影《奪冠》(原名《中國女排》)全球首映禮在北京英皇集團中心舉行,記者現場欣賞了這部令人期待已久的體育影片。整部影片回顧了中國女排振奮無數國民的奪冠之路,重溫跨越幾代人的集體記憶,《奪冠》讓人熱血沸騰!讚歎的是,貫穿始終的就是:女排精神不朽!

  電影不是歷史,這部電影更不是紀錄片,記者懷著一些細節必然有藝術加工的心理踏進首映禮現場,然而驚人的歷史重現依然讓人感人肺腑,那才是屬於我們全體中國人的集體記憶。

  記者和不少青年球迷說起當年漳州訓練基地竹棚下的艱苦訓練,他們甚至懷疑記者話語的真實性。直到這部影片首映,老女排們的艱苦訓練再現,不少年輕人都感嘆道:“這是真的嗎!天呀!”當初上世紀70年代,老女排就是在泥地裡訓練,在粗糙的木地板場地上進行防守訓練,姑娘們身上有不少血水,還紮上了倒刺,訓練完畢,大家相互拔刺,包紮傷口,這是真實的歷史。至今,在福建漳州女排訓練基地的博物館裡,人們依然可以看到當初老女排訓練時用過的舊球衣和護膝,上面還有血印和泥土。

  伴隨著著名播音員宋世雄老師的解說聲,人們眼前是1981年11月16日在日本大阪舉行的世界盃最後一戰中國女排與“東洋魔女”日本女排的決戰,比賽起伏跌宕,第五局決勝局中國隊14比15落後,日本隊率先拿到賽點,誰的關鍵防守,誰的關鍵進攻扳平,直到中國隊最後攔網以17比15取勝,日本隊球員防守補位將球墊飛的角度都與歷史一樣。當然,還有國人上街慶祝的畫面,體現出在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女排首奪世界冠軍的意義,女排精神就此誕生。

  還有2003年女排世界盃奪冠、2004年雅典奧運會奪冠,以及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美女排五局“和平大戰”,幾乎都是神還原。離我們最近的一次奧運會奪冠,就是2016年裡約奧運會冠軍,而1/4決賽中國隊與巴西隊五局鏖戰是經典中的經典,最後一球魏秋月並未傳徐雲麗快攻,而是與朱婷眼神一瞬間的默契,由朱婷後攻拿下制勝一分,淘汰巴西隊,簡直就是賽況再現。

  中國女排《奪冠》觀後感3

  太真實了!這是記者的感嘆。影片一開始畫面上的“祖國至上、團結協作、頑強拼搏、永不言敗”這16個字,就貼在現在中國女排北京訓練館牆壁上,是女排精神的寫照。隨後的那句話高度概括了女排精神的內涵:女排精神代表著一個時代的精神,喊出了為中華崛起而拼搏的時代最強音。“中國人渴望找到某種方式讓世界重新看到自己”伴隨著上世紀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中國人的風貌一出現,就瞬間將人們思緒拉到那個奮鬥年代。

  中國女排40年征程彈指一揮間,從球員到教練,郎平的確是貫穿前後的那個人,直到現在仍是中國女排主帥。從最初老女排那第一個黃金時代,到陳指導的第二個黃金時代,再到如今郎平指導的第三個黃金時代,這簡直就是中國女排“黃埔軍校”,而陳指導和郎平幾乎貫穿始終的其實是情懷,兩人演繹的對手戲感人至深,賽場上惺惺相惜,而共同的情結恰恰就是女排精神。

  許多話語直抵人心,陳指導這樣對郎平指導說:“我身邊的許多人都對我說,時代變了,中國人不再需要中國女排了”,他摸著自己的胸口直言:“但是我需要!”其實,她們流露出的恰恰是對冠軍的無限渴望,以及孜孜不倦的人生追求。女排精神傳承至今永不褪色,他們書寫了傳奇,五星紅旗如此鮮豔,義勇軍進行曲如此雄壯。

  影片在里約奧運會奪冠頒獎中落幕,銀幕上閃現出中國女排歷史上十次登上世界之巔的畫面和記錄,那廣大球迷熟悉的一幕幕在閃回,中國女排10次奪冠經歷,最後一個鏡頭又回到了1981年首奪世界冠軍,那才是初心。

  中國女排《奪冠》觀後感4

  電影《奪冠》在萬眾期待中啟動預售,對外宣佈全力支援電影奮力衝頂,並邀請廣大粉絲朋友免費觀影,重溫中國女排躋身世界強林的高光時刻!

  據悉,影片在定檔之初已成為賀歲檔呼聲相當高的影片之一。論陣容,陳可辛導演、鞏俐和黃渤領銜主演,加上中國女排原版人馬,可以說是華語電影頂配陣容。論題材,電影講述的是中國女排貫穿近幾十年的歷史故事。論期待值,這部電影可是讓中國人等了三十年了!

  作為體育營銷界的行家裡手,三雄極光緊抓絕佳的營銷契機,搭上《奪冠》這輛體育電影快車,和廣大粉絲一起走進院線重現榮耀,致敬英雄。

  在訓練場上揮汗如雨,在比賽場上咬牙堅持,締造絕地逆轉的傳奇,創造前所未見的紀錄,這就是中國女排!堅持“比別人做得多一點”,致力讓使用者體驗更好一點,書寫著照明行業的新篇章,這就是三雄極光。互相欣賞、互相靠近,這也是促成三雄極光這次選擇為電影《奪冠》助力打call的原因。

  為女排姑娘喝彩,三雄極光不是簡單粗暴地訴求品牌或者產品資訊,而是透過免費邀請粉絲觀影,重溫中國女排奪冠高光時刻,旨在透過其精神核心傳達出企業與世俱來的獨有氣質。這個春節,三雄極光邀您一起“燃”起,再度傳遞這份榮耀!

  中國女排《奪冠》觀後感5

  這部影片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現役中國女排球員走上銀幕演自己,中國女排球員們過了一把電影癮,但令人震驚的是她們的演繹超越了演員,或者說她們真實再現了她們自己,幕後故事直擊淚點。

  朱婷演朱婷自己,來自農村的她其實內心比較自卑,剛進國家隊就是不愛說話,在場上更不會招呼隊友,非常悶,這在影片中真實再現。朱婷自己都直言:“我第一次演電影,這也是對我的一次再教育。當初,就是父母家裡孩子太多,自己如果打不出來,就可能去廣東打工。”朱婷身體單薄,郎平給她營養粉完全屬實。為了讓朱婷能夠釋放自我,郎平不斷鼓勵朱婷在場上大聲地說話,朱婷還是悶。坐下來,郎平用話去刺激她,不管是農村還是城市,在隊裡都一樣,朱婷急了,“你別說了!”郎平說:“我需要的就是這股勁兒。”尤其是郎平問她為什麼打排球,朱婷終於說話:“為了我爸媽!”再問,朱婷再說:“為了成為你!你滿意了吧?”現場鴉雀無聲,朱婷爆了。郎平靜下來說:“那你就錯了,你永遠都不會成為我。”影片中,朱婷痛哭的那場戲完全超越了表演,因為這就是朱婷自己。就在與巴西隊里約奧運會1/4決賽決勝局,郎平對著朱婷直言:“朱婷,你要成為你自己!”從過去到現在,朱婷成為中國女排隊長,成為世界頂級球星,有多麼不易。

  還有一個人,記者根本沒有想到電影會觸動這一點,那就是2016年著名球員曾春蕾無緣里約奧運會出徵大名單。拍這一點,需要直面矛盾的巨大勇氣。更讓人吃驚的是,由鞏俐飾演的郎平和曾春蕾本人的對手戲相當精彩,全國花蕾粉絲團會找到鼓舞人心的答案,曾春蕾的淚水與倔強真實感人,那簡直不能說在演,而是帶血的釋放,為何曾春蕾無緣里約,真的是因為傷病嗎?那是曾春蕾長久的傷疤,她到底如何承受?電影給你答案。

  中國女排《奪冠》觀後感6

  中國女排精神是怎樣的一種精神?女排精神是20世紀80年代中國女排奪得五連冠之後的經驗總結,是一種不驕不躁、無私奉獻、團結協作、艱苦創業、自強不息的精神,它詮釋的是"為國爭光、無私奉獻、科學求實、遵紀遵法、團結友好、堅強拼搏"的中華體育精神。這種精神曾是時代的主旋律,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影響了幾代人積極投身到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事業當中。

  這是一種永遠也不會過時的精神。在我們幹事創業的過程中,就少不了這種精神,要把這種團結協作、不拍困難、無私奉獻的精神貫穿於自己的工作生活中。要相信,他人能夠做到的,經過努力,我們不僅能夠做到,而且可以做得更好。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會擋水擊三千里”的氣概,我們就能迎難而上面對一切困難和挑戰,創造出讓人民滿意的新奇蹟。如今我們正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後階段,很多難啃的“硬骨頭”在等著我們,只要我們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堅定信念,永不放棄,我們的偉大事業就一定能夠成就圓滿。向中國女排學習,學習她們頑強不放棄的生命力。當生活中遇到困難或者工作遇到棘手的事情的時候,我們應該學會頑強抵抗,不輕言放棄,持之以恆,戰勝一切困難。向中國女排學習,學習她們拼搏不服輸的精氣神。生活不可能—帆風順,總會有坎坷困難,在青春年少時,應該時刻保持不服輸的精神,勇於拼搏、創造,披荊斬棘,創造一個又—個奇蹟。

  向中國女排學習,學習她們吃苦不怕累的戰鬥力。人生有苦也有甜,想過舒服的生活,就得吃得苦中苦,應該用汗水和淚水,刻苦鑽研,苦中作樂,耐得住寂寞,無所畏懼,迎難而上,勇攀高峰。

  行百里者半九十,我們應該不言辛苦、踏實肯幹、勇於創造、奮力拼搏、銘記初心、牢記使命,要向中國女排學習,將女排精神融入生活、融入學習、融入工作、融入人生,用頑強拼搏為祖國繁榮昌盛、實現偉大復興,從強起來到站起來貢獻自己的力星,創造更美好的明天、更幸福的未來。

  中國女排《奪冠》觀後感7

  《奪冠》以80年代上海弄堂的街坊鄰居圍坐一臺黑白電視機緊張又激動地守候、觀看1984年第23屆洛杉磯奧運會女排奪冠這場焦點大戰。再現了當年中國女排以3:0擊敗美國女排獲得金牌,實現了繼1981年女排世界盃、1982年女排錦標賽冠軍後首獲世界大賽三連冠、令國人無比自豪、激動的歷史瞬間。

  回顧當年賽事,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當年賽場上還是年青的主力主攻手、著名“鐵榔頭”郎平和其他女排隊員們經過艱苦卓絕的拼搏後終於戰勝對手時擁抱在一起喜極而泣;而在今年的世界盃上,在中國女排取得11連勝的驕人成績、成功衛冕世界盃冠軍後採訪中,還是郎平,已人到中年、身為中國女排主教練的她在賽場採訪中再次流下激動的淚水、哽咽著以至不得不中斷了採訪的場景,深深地打動了我。聯想到郎平二次流淚的感人瞬間,我感慨不已。

  今年女排世界盃開始不久,身著中國女排教練服的郎平在採訪中面對鏡頭,目光堅定地說:“我覺得只要穿上中國的球衣,就是代表祖國出征,要為國爭光,這是我們的義務和使命,特別光榮,每一次比賽我們的目標都是升國旗,奏國歌。”這次女排贏了!中國贏了!中國女排正是傳承了紮紮實實,勤學苦練,無所畏懼,頑強拼搏,同甘共苦,勇攀高峰的女排精神,才能經過多年的艱苦奮鬥,經歷多次挫折再次回到巔峰。

  此刻,我能深深地體會到當年中國老百姓觀看女排比賽的如火熱情,也為中國女排今天的成就而歡呼、驕傲、自豪。因為中國女排本身的魅力,早已超越了體育本身,已經成為鼓舞中國人民的精神標杆和偶像。她展現的是中國人民自信自尊自強的形象,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最強音。

  作為新時代青年,女排精神也鼓舞著我們,在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挑戰與機遇並存,付出與收穫同在。我們要學習女排精神,刻苦鑽研專業知識,掌握專業技能,促進全面發展,在工作中體現自身價值。當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更要學習女排的頑強拼搏精神,迎難而上,勇於面對各種挑戰。踏實做好本職工作,為祖國水利事業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為祖國的建設添磚加瓦,把祖國建設得更加強大,更美好!

  中國女排《奪冠》觀後感8

  回想中國女排第一次奪得世界大賽冠軍的情景,依然讓人心潮澎湃。1981年,第三屆女排世界盃在日本舉行。11月16日傍晚,無數中國人圍坐在黑白電視機前,焦慮地觀看女排戰況。面對實力強大的東道主日本隊,在決勝局比分落後的不利形勢下,女排姑娘咬緊牙關拼搏到底。隨著“鐵榔頭”郎平一記重扣,中國隊以3∶2險勝,“三大球”首個世界冠軍誕生!電視機前的觀眾熱淚紛飛,“中國萬歲!女排萬歲!”的吶喊響徹夜空,這一幕至今那樣清晰。

  女排魅力30多年不衰,粉絲遍中華,縱跨幾代人,是因為總贏球嗎?競技場上沒有常勝將軍,女排輸過比賽,丟過冠軍,很少輕鬆取勝,還經歷過漫長低谷。但是女排有性格,有那麼一股勁。用郎平的話說,“在實現自己夢想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困難,應發揚永不放棄的精神去戰勝它”。咬緊牙關拼到底,正是女排精神的核心。2004年在雅典奧運會、2016年在里約熱內盧奧運會,女排都上演過絕地逆轉的奇蹟。女排精神的魅力就在於,無論形勢多嚴峻,總會拼到底,永遠保持向上奮鬥的姿態。

  女排氣質塑造於改革開放新時期,女排精神是改革開放精神的產兒。從奪得首冠起,女排姑娘成為向世界證明中國體育強起來的時代英雄,激勵幾代人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而奮鬥。女排精神植根於中華歷史文化的沃土,女排的性格是中華民族性格的燦爛對映。世界歷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國中,一脈相承綿延至今的只有中國,5000年裡數不盡的挫折,生成了中華民族永不低頭的倔強、愈挫愈奮的耐力、從容應對的智慧。精神強大是民族復興的開始,也是民族復興的必然。30多年來,中國女排創造了“五連冠”的神話,9次獲得世界冠軍,顯露出祖國至上、頑強拼搏、勝不驕敗不餒的英者風範,成為中華民族歷經苦難艱辛而重新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生動見證。女排姑娘們的勇毅和堅定,極大激揚了中國人的自豪、自尊和自信。

  “體育承載著國家強盛、民族振興的夢想。”體育強則國家強,國運興則體育興。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時期,前進道路上挑戰和風險仍有許多,難以想象的驚濤駭浪也有可能出現,除了奮發圖強、勇敢鬥爭,我們別無選擇。發揚好女排精神,保持昂揚鬥志和磐石般定力,我們一定能在新徵程上贏得新勝利,拓展新境界。

  中國女排《奪冠》觀後感9

  中國女排的歷史,是一條振奮幾代國民的奪冠之路,是為中國崛起而拼搏的時代音。電影《奪冠》回溯從1981年至2016年中國女排激情歲月:80年代初百廢待興的中國,女排是激揚國人自信的拼搏之軍;祖國日新月異愈加強盛的如今,女排是彰顯強國風範的王者之師。《奪冠》是由中宣部與國家體育總局聯合拍攝,由陳可辛執導,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白浪、中國女排國家隊領銜主演。

  正如郎平教練曾經說過的一句話:“什麼是女排精神?女排精神不是贏得冠軍,而是有時候知道不會贏,也要竭盡全力”。中國女排以實際行動踐行這句話,不到最後一秒絕不放棄,就算風浪再大也要勇往直前。如今,女排精神已經超越了體育範疇,它激勵著年輕人攻堅克難、敢於擔當。作為年輕人,我們從女排精神學會了什麼?

  觀看《奪冠》學會了堅持。無論輸贏都竭盡全力,在賽場上揮灑汗水,一分一分的先追趕再超越。這不僅是實力的展現,更是對對手的尊重。作為一名基層工作人員,我們會被瑣碎的事情煩擾,會因為環境艱苦而不適應,會因為工作毫無頭緒而想逃避,甚至在厭倦期產生時想要放棄。我們應學習女排的頑強精神,在逆境中磨練自己,積累經驗,提升能力,積少成多,腳踏實地將每一步走穩走。“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只有堅持下去,紮實幹好每一件事情,才能迎接勝利的曙光。

  觀看《奪冠》學會了迎難而上。逆境中抬起頭迎接苦難,不服輸不氣餒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品質。奧運賽場上遇到勁敵巴西隊,女排姑娘們沒有退縮,不慌不忙,堅持自己的戰術,一分一分的將比分拉回來最終實現逆襲。在工作中面對難題,我們應該勇於承擔,勇於擔責,將困難當作自己前行路上的一道坎兒。跨越這道坎兒,我們才能離終點更近一步。

  觀看《奪冠》學會了團結。俗話說:“獨木不成林,獨身不成重”。中國女排之所以能取得一次又一次的勝利,和個人的突出表現固然分不開,但更多的是團隊協作能力。只有女排姑娘們互相打配合,凝聚每一個人的力量,將個人水平發揮到極致,才能最終匯聚成巨大的合力,往勝利的方向大步邁進。

  中國女排《奪冠》觀後感10

  女排從成立至今,不論國家深處何種環境,女排姑娘們始終堅定信念、刻苦訓練,用百倍千倍的努力打好每場比賽,以十一連勝的驕人戰績摘得桂冠。作為新時代的黨員幹部,要不斷學習先進理論知識,豐富自身的思想理論,不斷提高自身政治修養。要向女排姑娘們那樣拼搏奮鬥,勇奪第一,黨員幹部要抓住“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之機,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不斷積累知識和經驗,相互學習交流,經常學習好的做法,結合自身實際,融會貫通,努力在本職崗位上做貢獻。對於新時代黨員幹部而言,要想勝利走好新時代新的長征路,就得以永遠在路上的執著“補鈣充電”,把學習作為成長進步的階梯,把學習作為一種責任、一種習慣。

  女排精神不是一路高歌,女排精神是面對困境,勇於亮劍的不屈不撓。就拿里約奧約奧運會而言,女排也是一路坎坷,一路艱辛,咬緊牙關,奮力拼搏,最終力挽狂瀾獲得冠軍。中國女排每一步都走的艱難,每一球都打得很用力,每一局都贏的很不易,但是女排贏了,女排哭了,女排笑了,笑到了最後才是中國女排,才是女排精神的完美體現。女排精神是對中國精神正能量的詮釋。魯迅先生曾說:“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拚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樑。”人是要點精神的。郎平在奪冠後說:“我覺得不是靠講故事傳說或者什麼心靈雞湯能解決的,關鍵還是從平時的訓練中就嚴格要求。”她強調的,也是實力。這幫大長腿漂亮姑娘們經過刻骨的磨練,練就了一身過硬的本領。哪有什麼洪荒之力,不過是在咬牙堅持。憑藉著過硬的實力走上了巔峰。女排精神常在,共築泰山不屈壯志!

  就像我們社群工作一樣,沒有什麼捷徑,只有踏踏實實,勤勤懇懇,一心一意為社群居民服務,才能得到社群居民的支援和讚揚!

  中國女排《奪冠》觀後感11

  體育強則國家強,國運興則體育興,中國女排的勝利,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愛國熱情,增強了全國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勝利的底色是苦澀,勝利始於勝利者自身的力量。我們能夠看到的也許只是女排姑娘們在賽場上那一個個精彩的動作,也許只是她們獲得的鮮花和掌聲,可是在十一連勝的背後又有多少人知道她們究竟付出了怎樣的努力。從1981年以來中國女排經歷了起起落落,女排隊伍也在眾多人的努力下不斷建設完善,而女排姑娘們之所以有今天的成績,是因為她們經過了日復一日的刻苦訓練。平凡孕育著偉大,她們咬牙克服傷病,默默承受挫折,在低谷的時候仍有一批人默默工作、不計回報。也正是因為有這麼一批人,才有了中國女排今天的成績。

  勝利從不是運氣,勝利源於勝利者的精神力量,廣大人民群眾對中國女排的喜愛,不僅是因為她們奪得了冠軍,更重要的是她們在賽場上展現了祖國至上、團結協作、頑強拼搏、永不言敗的精神面貌。在本屆世界盃比賽中,女排姑娘們在勝利面前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在提前鎖定勝局的情況下依舊坦然面對,這體現出的不僅是世界冠軍應有的心態,更是一個取得巨大發展成就的民族在世界舞臺上展現出的大國風範。

  勝利並不是一勞永逸的,2019年世界盃的冠軍已經成為了過去式,十一連勝宣告了中國女排在世界賽場上的領先地位,但我們也要看到各國女排都進步,中國女排一直都面對著很多強勁的對手,我們並不能因為一次的勝利而高枕無憂。賽場上有贏就必然有輸,在追求勝利的同時要坦然面對輸贏,更要在低谷中奮起直追。面對比賽,唯有在技術和戰術上不斷精益求精,在競技場上不斷提高適應能力,保持良好的心態和勇往直前的精神,才能延續勝利和輝煌。

  一路走來中國女排獲得過勝利和榮耀,也經歷過失敗和挫折,她們勝不驕、敗不餒,從不輕言放棄。其實,比冠軍和勝利更重要的是砥礪前行、超越自我的追求,比奪金更有意義和價值的是她們頑強拼搏的勇氣,而讓她們取得進步的動力是女排精神的傳承和弘揚。我們也應該學習把困難踩在腳下,把責任扛在肩上,把夢想化為風帆的女排精神。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越來越懂得“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這句話的厚重內涵,越來越能感受到“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的緊迫性。大力弘揚新時代女排精神,不斷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我們一定能夠在國家發展,民族團結進步的競技場上創造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