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觀後感> 看《美麗心靈》外國經典電影觀後感

看《美麗心靈》外國經典電影觀後感

看《美麗心靈》外國經典電影觀後感

  看完某一作品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領悟呢?何不寫一篇觀後感記錄下呢?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看《美麗心靈》外國經典電影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在上形勢與政策課的時候,老師給我們放了一電影——《美麗心靈》。那是第一次看,並沒有思考這電影為什麼叫《美麗心靈》;也沒有仔細思考電影中的人物如何。只覺得其中的主人公是一個對學術的態度近似瘋狂,但不善於與人交往的人,僅此而已。我第一次看這部片子純粹也是娛樂性質的。

  回到家後,自己一個人靜靜地,又看了一遍。而後發現,這次再看卻有不一樣的收穫,不一樣的感受。我從這部片子中,得到了一定的啟發,它激勵著我去思考自己的人生,自己的目標;思考自己應該成為一個怎樣的人,要怎樣成為自己心目中的自己。

  電影的主人公納什在學術上的近似瘋狂真的讓我佩服。電影一開始,並沒有說納什患有精神分裂症。那時我看到他在窗戶上寫的一條條我看都看不明的算數式子,連鴿子的活動的路徑他都想研究出點什麼來,我心中真的生出由衷的敬佩。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在我們看起來理所當然的事物,科學家們都想研究出點什麼來,或許這就是嚴謹的科學精神,也正是很多人都缺少的精神。但這種精神,卻正是我們現在學習可貴而必需的。捫心自問,我自己卻是缺少這一精神。從小學到高中,或許多是活在升學的壓力下而學習的`,並不是為了獲取知識而學習,而是為了獲取高分而學習。其實現在回過頭來看,真的覺得自己從小學到高中獲取的東西真的少得可憐,除了課本還是課本。上到大學來回顧這些東西,發現自己的知識面真的是窄之又窄。我們是為了更好地生活而去獲取知識,而不是為了其他。要想更好的活在這世上,就要擁有格物致知的精神,去考察我們的世界,我們的社會,我們的生活。如果認識到這一點然後再去學習,我相信,我們會學得更好。

  等電影說到納什原來是個精神分裂病患者時,我頓時驚訝了。一個病患者竟然都能在博弈論和微分幾何學領域做出如此大的貢獻,真的不是我們所能想象的。在他背後支援他的,除了他的妻子,還有他自己頑強不屈的性格以及對科學的熱愛。在病魔面前,有多少人會覺得自己無能為力,又有多少人甚至放棄自己的生命。而謙卑的納什處在病魔的重壓之下,仍然被那令人興奮的數學理論所驅使著,他決心尋找自己的恢復常態的方法。絕對是透過意志的力量,他才一如既往地繼續進行著他的工作,並於1994年獲得了諾貝爾獎,與此同時,他在博弈論方面頗具前瞻性的工作成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理論。納什頑強的意志以及他對科學的熱愛,正是他感動我們的魅力所在,正是他美好心靈的體現。其實,無論是在學術還是在生活上,我們都應該像納什一樣擁有永不放棄的頑強精神,擁有一顆美好純潔的心靈。即使不能再學術科研方面做出什麼成績,不能對我們的社會有大的貢獻,但至少我們憑藉這股頑強的勁而認真努力地為自己的人生奮鬥過,至此,我們無悔,我們這一輩子沒有白活。另外,納什的經歷也告訴我們要做一個有目標的人,擁有了目標,我們的奮鬥才有意義。

  另一個感動我的是納什實事求是的性格。當被告知獲諾貝爾經濟學獎並詢問他的病況的時候,納什並沒有為了上臺領獎而隱瞞自己的病情,他實事求是的說出自己的實況,得到了大家的尊重。這一點也是我們值得學習的。凡是不要逞強,恰如其分地評價自己,也是我從納什身上學到的。

  而在人際交往方面,我覺得納什是一個不善於交際的人。有時候,他過於直接的表達方式會招來別人的不理解與不滿。這也告誡我們,在與別人交往過程中,有時候,有些事情不是你怎麼想就可以怎麼說,在不違背自己原則下,有些事情是可以委婉的表達出來的,有些事情,不要以為自己能夠接受別人就一定能接受。有時候,要站在別人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其實,在大學這個小社會里,我也在努力地學習與人交往,我是一個內向,不善言辭的人,我希望自己在大學裡面交際能力能夠得到改善,我願意為之付出努力。

  生活中處處充滿感動,關鍵是我們是否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一部電影,亦能讓我們思考很多、學會很多。願世上每一個人都擁有一顆美麗的心靈,去找尋自己生命的軌跡,併為之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