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觀後感> 建國大業觀後感

建國大業觀後感

建國大業觀後感

  《建國大業》這部電影,從藝術角度來講,此部電影富含現代科學技術,中間還夾雜著動畫製作的效果,實現了一般影視製作所無法達到的效果。在我國電影史上也是動用明星數量最多的一次,場面之壯觀,陣容之宏大,都是空前的,雖然是一部歷史劇,但在演員高水平的表演下,讓觀眾看起來很輕鬆,藝術效果很不錯。

  此影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週年之際上映,無疑是給祖國的一份厚禮。影片的主要內容是1945年—1949年期間的中國歷史,其中有許多的歷史細節是我所不知道的,有的在歷史教科書中一筆帶過,但在影片中卻演的很詳細,生動而逼真,演員的高超表演,祖國的歷史人物彷彿又出現在觀眾的面前,效果可想而知。

  從國共兩黨在重慶的和平談判到國民黨主動提出劃江而治,再到新中國在1949年10月1日的成立,共產黨的發展歷程盡顯眼前,從弱小到強大,掌握主動權,國共兩黨實力發生微妙的變化。而在這期間又發生著太多的鮮為人知的故事,中國現代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堅定的民主戰士,中國民主同盟早期領導人,中國共產黨的摯友遭到國民黨反動派的血腥暗殺,時任民主政團同盟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體弱多病的張瀾正躺在病床上,因不願和蔣校長一起去臺灣而差點被蔣暗殺,多少的民主人士遭到蔣校長的威脅……

  與之相反的是共產黨的奮力營救,邀請他們參與到祖國的建設中來,如此大的差距,可以想象那些民主愛國人士會選擇和誰站在一起。還有共產黨的土地革命,把地主的.土地平分給農民,得到群眾強有力的擁護,“得民心者得天下”用在此處恰到好處,看著看著我熱血沸騰,心中波瀾不息,深感現在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老一輩革命家用鮮血換來的,我們應該珍惜。

  最讓人難忘的是影片中,淮海戰役結束後,毛主席、周總理、任弼時、朱德等我們敬愛的元老,聽到戰役結束,我軍大獲全勝,那一刻,四個改變中國命運的四個男人,給全國人民幸福生活的四個男人,一起坐下來喝酒、歡呼,雄壯的國際歌在他們四個人口中傳出時,傳出的是他們的心聲。那番情景,令人十分感動。那一刻,毛主席說:長江以北再無大戰。那一刻他們幾十年的苦難和經歷,一幕幕的回想,內心深處的情感瞬間迸發。漫漫的草地、長征,無數的生命換來了這革命轉折的一刻,使他們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一起唱、一起哭、一起笑、一起跳……盡現中國男人之本色。

  特別是在解放上海後,解放軍戰士們打仗累了,集體整齊的睡在馬路上,生怕擾民……宋慶齡看後默默地沉思,我想她當時是在想:這就是共產黨之所以能勝利的原因吧。

  還有一個鏡頭我印象比較深刻,那是在解放一個新的城市之後毛主席去街上買菸,結果一個(接上頁)個商鋪大門緊閉,當時毛主席說了一句話:我們革資本家的命把他們都嚇跑了,搞政治是我們的長項,但是在經濟方面我們就不行了,我們得把這些資本家請回來和我們一起建設新中國啊!看到這些到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重要性,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之所以建國後一直重視經濟建設,中國的綜合國力才得以不斷提升,國際地位日益提高。

  《建國大業》值得一看,雖然對歷史有稍微的變動,但這是影視藝術的需要。他作為一部歷史劇有著其重要的現實意義,歷史能使一個人聰慧,能使一個民族振興,能使一個國家崛起,不忘歷史,明鏡在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