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觀後感> 電影弱點觀後感彙編

電影弱點觀後感

電影弱點觀後感彙編

  電影主要進述了奧赫在溫蓋特基督教學校(Wingate Christian School,即現實中的布賴爾克雷斯基督教學校)的成長經歷,以及他被李·安妮·杜希(Leigh Anne Tuohy)和肖恩·杜希(Sean Tuohy)夫婦收養並最終進入大學欖球隊的故事。

  電影《弱點》

  昨晚看的電影《弱點》,曾在《讀者》上看過其報道。當時已為其所敘文字而感動,看了電影后確有所感。

  乍一看,邁克爾體型健壯,活像一隻勇猛的大黑熊。可惜他的智商是與他體積成反比的,而且他母親是個癮君子,所以很少有人願意與他接觸,這造成了他性格孤僻的特點。但也正因為此,他的保護意識才顯得如此強烈,成為了他踏上欖球之路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

  片中主要有三個場景:家、學校、欖球場。說到家,那並不是奧赫真的家,我認為奧赫真正成為他們的一員,是在拍攝聖誕全家福時,並送出印有照片的賀卡後,大家都知道了“肖恩家又多了一員!”說起美國的教育,是許多中國學生所神往的。說實話,看了電影后我也有種立馬想去美國上學的衝動,但衝動畢竟是短暫而虛幻的。那麼,美國教育的優勢,我們能從電影中看出什麼呢?首先是錄取。奧赫上的是私立教會學校,他的入學是在眾教師的一片反對聲中,被校訓“錄取”的。由此可見,教育的信念對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是多麼重要而不可違。其次是學習。奧赫的智商不高,只有80,和6歲的孩子差不多,但他最終卻被密西西比大學——他的家人曾經學習過的地方,錄取了。這說明了什麼?他剛入學的第一場,交的是白卷,許多老師對他很反感,原因是他不聽他們的課——實際是他聽不懂。這時,只有他的班主任是耐心地指導他,用頗具人文主義的教育,使奧赫逐漸由一個交白卷的學生,慢慢地得了“D”、“C+”、“B”……可以說,奧赫的進步,如果沒有他的班主任的關懷,是很難取得的。奧赫雖然選擇了欖球,可他卻對欖球知識一無所知,但他有家人的關心和支援。他的弟弟SJ為他設計的體能鍛鍊,在幫他增強體格的同時,也增進了他們的友誼;他的媽媽給他做的指導,要求他像保護家人一樣保護他的隊友……他都做到了,這可由他在賽場出色的表現看出。

  奧赫是個很努力的傢伙,他的感情很細膩,只是不善表達。但他卻很幸運,肖恩家接受了他,並培養他,關心他。使他身上的弱點,逐一消去或發展為他的強項。這是美國式教育和家庭觀的優秀成果,在看到奧赫成功的同時,我們是否也該反思我國與美國在這些方面的差距,並應如何改善。

  看了這部電影,讓我感受到了人性的關懷,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就會變得更加美好。

  電影“弱點” (The Blind Side) 觀後感

  這部電影基於一個真實故事,講述美國國家欖球聯盟 (NFL) 巴爾的摩烏鴉隊 (Baltimore Ravens) 的Michael Oher (邁克爾-奧赫)從一個出身貧寒流落街頭的黑人孤兒成為2009年NFL選秀第一輪明星球員的經歷。全家都覺得這是一部難得的好電影,所以我將自己觀看的感受在此與大家分享。

  話說從頭,這部電影是小萍姐妹在他們全家看過之後推薦的.。我向太太申請看這部電影時,她很爽快地批准了。因為今年她的新年計劃中有一條就是利用看電影,玩遊戲,體育活動等方式營造家庭一起的高品質時間。原計劃1月1日觀看,但白天有其他事情耽擱,晚上有團契聚會,所以延遲到1月2日。晚飯後,我們不慌不忙地來到電影院買票進場,才發現大事不妙。原以為放映室裡有許多座位任我們挑選,卻發現只剩下第一排的幾個座位相連,其他空位卻是四處分散,所以全家坐在一起的計劃不可能。兒子女兒各自找到座位後,我與太太坐在最前排看了幾分鐘,終究覺得不大舒服,且不易看到全屏。於是為太太找到了後排中間一座位,我則坐在旁邊臺階上觀看。心想: 要不是全家一起來看,我早就出去看別的電影了,豈能在這裡窩囊?同時合計: 新年第一天開始,我就感覺有些腰痛。雖然還可以為此感謝讚美神的恩典 (雖然腰痛,不會太多影響生活,工作,或服事),坐在這無依無靠的臺階上,能夠支援多久呢? 正在心中嘀咕,電影眾望所歸之下開始了。我也很快隨著情節的展開進入到了這個不平凡的故事之中。

  看過這部電影的人自然會有不同感受。回家路上,我們一家四口討論就已發現心目中印象最深的不完全一樣。對我來說,有三處地方讓我感受最深。第一個場景是在那個風雨交加的寒冷冬夜裡,事業有成,家庭美滿,卻又心思細膩,溫柔賢惠(真是難得她集這幾樣於一身)的莉安 (Leigh Anne)看到那高大壯碩的大個子邁克 (Big Mike)卻穿著單薄的T恤和短褲,在凜冽寒風中瑟瑟發抖,躑前行。在瞭解到他目的是到體育館度過那漫漫長夜以後,莉安邀請邁克回他們溫暖舒適的家中。當車轉回朝邁克開去時,我知道這個孩子的命運從此改變了,淚水不由在眼眶中打轉。這一場景令我想到,當我們願意順從神給我們的感動,去幫助別人時,那個人一天的生活,甚至一生的命運可能因此發生改變。也許我們不能如同莉安那麼富有,也不能給人的命運帶來那麼大的改變,但我們都能成為別人身邊的天使。即使軟弱,仍能成為別人的扶持。

  第二個場景是莉安與她的朋友們談論收養邁克在家中。有位朋友評論說,“你改變了那孩子的命運” (You changed his life.)。莉安回答說,“不! 是他改變了我的生活” (No, he changed mine)。不知為何,我聽到這裡,眼淚都差點忍不住流出。表面看來,莉安的家庭已經非常完美圓滿,擁有這世上絕大多數家庭都渴望擁有的成功與快樂。但是邁克的出現,好比一塊完美拼圖所需的最後一塊,這個家庭才擁有了真正的快樂。想到邁克在他們家過的感恩節,他們家庭多年以來第一次圍繞餐桌而坐,牽手告,向神獻上發自內心的感恩。無疑,他們的確為這個出身貧賤,走投無路的孩子做了許多,邁克給他們家帶來的影響卻同樣深遠。以前他們將生活中擁有的許多都視為理所當然, 但邁克的出現讓他們瞭解到自己是多麼的幸福,他們因此對生活有了不同的看法。這不正是我們去服事別人,幫助別人所能得到的神的祝福嗎?也許我們多數人的家庭沒有莉安的家庭成功快樂,也許我們因此對自己的生活有更多的不滿足,當我們去幫助比我們更有需要的人,就會發現神對我們是何等的恩典,我們對神更有感恩之心,我們的生活態度和生命也因此發生改變。

  第三個場景是,邁克這個原本毫無希望的孤兒,因著莉安的收留和視同己出,在欖球上的天賦被髮掘,學習潛力在學校老師和私人教師的悉心幫助下得到發揮,終於順利進入大學。莉安一家送邁克到學校,然後莉安強抑心中情感與邁克告別,而邁克執意要開啟車門,與她擁別,非常感人。故事在這兒結束,隨後可以看出莉安在她原來所參與的許多慈善活動之外,又開始了一個旨在幫助如同邁克這樣孩子的專案。我想到的是,莉安因著當初看到邁克的需要,儘自己所能幫助他,除了改變邁克的生活並且自己的生活也發生改變以外,她對如邁克當初處境的人的需要更加明瞭,知道如何更好幫助他們。同樣,當順從神的感動去服事人,神也因此使我們有更加敏感的心,知道類似情形下人的需要,從而能更好地服事人,服事神。這樣的人, 他的服事得到擴充套件,屬靈的帳幕得到擴張。

  在這三點之外,還有一點印象深刻的是: 當邁克進入那所基督教的學校時,學校門楹上刻著一句話 "靠著人,這也許成為可能;靠著神,一切成為可能" (With men this is possible, but with God all things are possible)。我覺得這是電影要傳達的主要資訊。從邁克的成長來看,沒有莉安和他們家庭的收養與幫助固然不可能。但是,沒有人將邁克帶到學校,懇求欖球隊教練收下他;或者是教練不願意接受;或者教練不願去說服學校領導接受;或者學校老師們沒有對智商只有80的邁克因材施教;或者當初他媽媽沒有在毒品暴力氾濫的環境中對邁克的保護,以至於他有“出汙泥而不染”的美好品行;他的成才都是不可想象的。這其中的每一點,靠著人確實有可能,但所有這一切的發生,是因為神的恩典。

  電影《弱點》觀後感

  《弱點》是部真人改編的傳記溫情劇,把它歸為溫情劇是理所當然,但此劇卻沒有大喜大悲如涓涓流水滋潤著人們的心田,如果說以往的美劇都有著濃烈的重口味,那麼這部可謂是清淡如茶。

  起初我是抱著必哭無疑的的心理準備來看的,結果卻出乎我的意料,就像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溫暖充斥著整部影片:如此艱難環境下的成長主人公仍然不惹塵埃,有著自己的思想並沒有長成歪脖樹、如此光鮮與上流社會來往的家庭仍能想人所不能想,做人所不能做,拋去名利、金錢、輿論等一切,單純的懷抱著他們認為應該去愛的人,人性的美好完全體現,為這浮華世界渲染了一抹亮色。

  劇中養母的角色被桑達拉布洛克詮釋的很好,有個性,有特點,獨立,自主,充滿愛心,是一個善良而光輝的女性。他關心著主人公,即使後來產生誤解,也無法影響心和心的融合。

  種族不是三八線,因為人類是群居動物。

  影片所要表述的中心不同,因此在《弱點》中我們看到的是輕鬆的,一句話了事的解決了人種問題,沒有極端衝突,“我不在乎”所以我不覺得有什麼問題,這是這個家庭的觀念,也許也是觀眾所樂見的,也更加深化了我們心中的“溫暖”。

  我可以很窮,但我並不頹廢。

  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優點,關鍵在於開發。主人公生長在水深火熱中,但他並不黑暗,不會自憐自棄,用獨有的方式只記得他要記得的,不多看,不多想,固然不幸卻不絕望,他有著自己的小快樂即使在別人看來他很奇怪。我們感謝,他尚且年輕;我們感謝,他遇到了這樣陽光的一家;我們更感謝,它是真實的故事。

  我們不是導演,意圖這個詞很晦澀。

  有人說,關於主人公的背景他看不懂,那麼我們可以把這部分看做它並不是影片的主線;有人說,主人公模糊的記憶是表達著他對童年不幸遭遇的一種排斥,這樣更能扣人心絃;還有人說事實的事誰會清楚,隱私是種權利,即使不幸也是最深的回憶。無論如何我是喜歡這樣的表現手法的,留給人們無限遐想總比什麼都不想要來的長久。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