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第二單元]觀察日記X則> 連續觀察日記範文彙總6篇

連續觀察日記

連續觀察日記範文彙總6篇

  很快一天又過去了,在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日記了。那麼寫日記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連續觀察日記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連續觀察日記 篇1

  一、引入:

  同學們,經過了兩天,你們的小豆芽一定又有了新的變化,今天

  我們就再次與它們相約,為它們寫下第二篇觀察日記。

  二、學會多種感官觀察與表達:

  1.上節課我們知道了,寫觀察日記一定要像哨兵一樣細心。其實,只做到這一點還遠遠不夠。觀察還要全面,調動多種感官,從多個角度和層面來描寫。

  看:眼睛看到什麼﹖聽:耳朵聽到什麼﹖觸:手可以摸到什麼?

  嗅:鼻子可以聞到什麼?味:舌頭是否可以嚐到什麼?

  另外,大家還要在全方位感知的同時輔以自己的感受:大腦裡想到什麼﹖ 心中感受到了什麼?

  (針對前測中出現的“寫不具體”的問題,教師加以訓練,引導要會從多個方面來觀察。)

  結合學生的習作片段,引導如何從多個角度和側面描寫,使內容豐富具體。在感知過程中及時與同學和老師交流。

  2、再寫第二篇觀察日記。

  3、任意選取同學的習作,朗讀修改,互相交流。

  (在訓練完成後,開始進入後測階段,即再次的寫作檢驗訓練是否達到目的)

  4、說說透過這次寫觀察日記,你有什麼收穫?

  (後測之後,進入評價階段。跳出認知看認知,請學生在感知之外,說說自己所認知到的)

  5、師總結:能夠做到細緻入微,並能從多方面對觀察物件加以感知,並記錄下來,再輔以自己的體會,就可以形成一篇優秀的觀察日記了。

  三、佈置作業,完成觀察日記

  之前我們說過了,這次我們要完成的是連續觀察日記,所以請同學們在接下來的幾天裡,繼續關注你們的小豆芽,並運用我們已學到的觀察方法,寫出一組優秀的觀察日記。

  [整體設計意圖]

  觀察是思維的觸角,是把握事物特徵的主要手段。從小培養孩子們觀察的興趣,養成留心周圍事物的好習慣,將使他們終生受益。而田玉博士所提出的感知訓練則為孩子們作出了實用且精彩的指引。因此,在此次觀察日記的教學中,我遵循著這樣的程式進行連續觀察日記的寫作指導,相信同學們一定會獲益非淺。

  [評析]

  一位哲人說過:“這個世界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潘老師的這節作文教學讓我們最感動的是她努力地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去發現、去感悟。整個教學體現如下特點:

  一、以“範例”為線,引導學生初步觀察對比

  本次習作是“學些連續觀察日記”,潘老師緊緊抓住了“觀察”這一核心,精心設計教學流程。新課伊始,便直入主題,讓學生結合已有的日記書寫模式,“對比觀察”文字範例《螳螂的啟示》,從而讓學生初步感知什麼是“連續觀察日記”,為後續的寫作做好鋪墊。

  二、以“黃豆”為媒,引導學生留心觀察生活

  “泡過兩天的黃豆”——是潘老師為學生選擇的觀察的事物。很普通、很平凡,被學生常常忽略掉的小事物其實正是觀察寫作的最好“道具”,透過一系列的連續觀察活動,通過幾篇連續觀察日記的寫作,學生從小小的黃豆中體驗到了生命成長的歷程,使學生明白了只要善於觀察,生活中處處有,從而引導學生學會在生活中捕捉寫作素材,培養學生對事物、對生活的興趣和對自然界的熱愛之情。

  三、以“訓練”為核,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

  觀察能力是寫作的基本功。如何讓學生“會觀察”,“能觀察得全面具體”,特別是把觀察到的能有選擇、有趣味、生動地寫下來,絕非一日之功!潘老師在教學中借鑑了田玉博士的“全方位感知訓練”,讓學生充分運用口、耳、眼、鼻、手這五種感官,分別從味覺、聽覺、視覺、嗅覺、觸覺這五個角度去觀察小黃豆的變化,使學生有章可循,有路可依,他們在老師的訓練、指引下,學會了觀察的方法,使自己的觀察更趨於全面性、完整性,有了充分的感知、全面的觀察,寫作已不再是難事。

連續觀察日記 篇2

  11月26日星期五晴

  今天,秋高氣爽、天高雲淡。早晨我很早就來到學校看看水仙有什麼變化。來到教室,發現水仙像換了個人似的,昂首挺胸地朝南立著。我趕快量一量,哇,今天的小芽平均比昨天長了5毫米,我喜出望外,連午飯也比原來多吃一倍呢!

  11月27日星期六晴

  今天是雙休日,早晨我起來完了點,但卻看見水仙早就醒了,正在曬太陽。我懶洋洋地走到陽臺,翻了翻水仙的嫩芽,也沒什麼變化,突然,我發現最大的那棵水仙的靠近根的枝上又長出了一個大約半釐米的小芽,由於太高興了吧1只聽吱得一聲,我一看,輕輕拍拍胸脯說:“還好沒折斷”。

  11月28日星期日晴

  今天早上我6點就起床了,因為要跟老爸去爬山。當然早晨起來的第一件事忘不了,一起床就拿起尺子跑向水仙;真不幸,今天怎麼換水仙懶洋洋的?一點精神都沒有。我一看壇底,哦,原來這幾天,太陽公公出來閒逛,把水仙的養料都偷去了,怪不得無精打采的,我無奈地把罈子裝滿水看了看他,心想:但願,他能再次挺起胸膛!

  11月30日星期二晴

  今天的音樂課真高興,我哼著小曲回家看水仙。天哪!他怎麼四腳朝天掉到地上了,原來,媽媽曬衣服的時候把他弄掉了,我一邊拾起來一邊埋怨媽媽。我把水仙的根調理好後,又放到小罈子裡了。我看了他一眼心想:還是老師說的對,養花比養動物好多了。

  12月1日星期三晴

  明天,又要上綜合實踐課了,我把水仙調理了一番,再調整的過程中,我發現許多芽裡還包著小芽;我把水仙上的把薄灰擦了擦,看上去非常精神,很乾淨,很有吸引力。我想,明天我的水仙在班上一定是最棒的;可能不會在有同學叫他是蔥頭了。

  12月2日星期四晴

  今天是綜合實踐日,早晨我拿著我的水仙高高興興地來到學校,一進教室我發現同學們把自己的植物都擺在南窗臺上,有許多品種呢:大蒜、芹菜、蘿蔔、土豆,還有許多我叫不上名來的花,看來同學們的收穫也不小,我端著我的昂首挺胸的水仙,大步邁向我的位置,前後同學都圍上來,七嘴八舌地議論:“一星期的變化真大呀!”“哎呀!長這麼高哪!”看我表面滿不在乎,在心裡還在沾沾自喜呢!我拿出尺子翻了翻水仙看,哎呀!新芽又長了半釐米呢!真是讓人高興呀!

連續觀察日記 篇3

  記得在三年級的時候。有一節研究課,老師給我們佈置了一項作業。讓我們種大蒜。回家後,我就按照老師教的方法去種。我先拿出一頭大蒜,只見它有9個小蒜瓣,就像是九個兄弟緊緊的摟在一起,那形狀如濃縮的小南瓜。大蒜的蒜皮就像白大衣。我把大蒜放進一個精緻的小碗裡,又在裡面倒了半碗水。過了幾天,我的大蒜依然沒有變化,我急得問媽媽:“是不是缺水了?缺營養了?還是這個種子是壞的?”媽媽笑著說:“也許大蒜底下已經長芽了呢。”晚上,趁媽媽不注意的時候,我就偷偷地去看看我的蒜。我用手從水中拿起一看,已經隱隱約約可以看見點點綠芽了。

  接下來的幾天裡,我一有空就去看大蒜,我發現大蒜撐破了大衣,長出幾根高矮不一的有點像韭菜一樣的綠苗。靠近了聞一聞,有點微辣的清香味。大蒜的九個兄弟像熱了一樣都脫掉了自己的外衣,也不緊緊地抱在一起了。

  透過這次種大蒜,我知道了大蒜不僅味道鮮美,可以當調料,還具有清涼解毒的特性,能入藥。大蒜有這麼多的好處,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個朋友。

連續觀察日記 篇4

  10月6日 星期六 天氣:晴

  今天下午,我在上網,順便讓小烏龜出來透透氣,沒想到這廝不是什麼好對付的傢伙,剛把它拿出來它便飛快地向桌子的另一頭爬去,那個速度——如果兔子跟我家烏龜賽跑,兔子就是不睡覺,我家烏龜也能贏!當它以羅伯斯的速度衝向桌子邊時,我立馬反應過來,以劉翔的速度飛到桌子盡頭,攔下了它(有點誇張哦,呵呵)。真驚險哪!我把它放回去。沒想到它又不老實了,小眼睛四處瞄了瞄,確定作戰方案後,又開始行動了。然而沒等它跨出一步,我已牢牢地抓住了它,哼哼,小烏龜,跟我鬥,你還嫩點!我又專心地打字了。當我想起小烏龜時,它已經不知去向!!我趕忙尋找,沿著書桌一直向右走,在電風扇旁找到了這個小傢伙!!我氣壞了!!但是還是忍了忍,不過,我的忍耐是有限度的!!!

  繼續打字。烏龜又動了。它跑到滑鼠旁,我抓著滑鼠趕它。它跑向哪裡,我就把滑鼠放在它面前。它把頭昂得好高,似乎想從上面爬過去,我趕忙抬起滑鼠,小烏龜卻“哧溜”一下從下面鑽了過去,哼哼,還玩障眼法??腦子挺機靈呀!我可沒精力陪你玩了,你最好還是老老實實待在魚缸裡吧!“撲通”一聲,小烏龜回去睡覺了!

連續觀察日記 篇5

  月9日 星期三 晴

  今天我要做一個醋泡雞蛋的小實驗。首先我從冰箱裡取出了一個雞蛋,再找來一個玻璃杯子,為了觀察得更清楚,我想用白醋來泡雞蛋,可我家只有米醋,那將就著用吧。

  我先把雞蛋洗乾淨後放進杯子,然後把醋倒進去,能淹過雞蛋就可以了。隔著杯子我注視著這枚醋泡蛋,心裡在想:它會變成什麼樣子呢?突然之間我發現這雞蛋好像變大了!接著我發現雞蛋穿上了一件“氣泡服”。

  這時我意識到,如果這雞蛋真的能變大許多的話,那我不就沒辦法從杯子裡把它取出來了嗎?想到這裡,我趕緊又找來一個空的蜂蜜瓶子,把雞蛋和醋給置換了過來,瓶子有些大,我又往裡倒上一些醋。

  把雞蛋從小杯子往大杯子裡置換的時候,我那捏著雞蛋的兩根手指頭,都有一股輕微麻麻的感覺,老媽說,這是雞蛋和醋在起化學反應。這可真是太有趣了,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呢?我要接著觀察。

  5月10日 星期四 晴

  早晨起床,我先去看醋泡蛋。瞧,它長胖了好多呢,雞蛋的顏色也沒有昨天那麼紅了,四周還是充滿著氣泡。杯子口那兒結了一層白色的泡沫,雞蛋的周圍有一絲絲的棕色粘膜,我想,這粘膜可能就是脫離的蛋皮吧。

  我把食指伸進杯子裡,輕輕點了點醋泡蛋。咦,有些軟呀!真神奇,硬硬的雞蛋殼變得有些軟了。繼續,看看它到明天會變成什麼樣。

  5月11日 星期五 陣雨

  今天雞蛋的顏色徹底變成了白色,以前的紅色外殼不見了,現在的蛋殼變成了軟軟的一層半透明薄膜,雞蛋的體積變得比以前大有一倍。

  硬硬的蛋殼不見了,它到哪裡去了?雞蛋的體積會變大,這是為什麼?帶著這些疑問,我在網上百度了一下,得到這樣的結果,原來蛋殼已經被醋酸溶解了,蛋殼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被醋泡著的蛋殼中冒出來的泡泡就是溶解反應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氣泡。至於雞蛋的體積會漲大到原來的1倍,則是由滲透壓造成的。當薄膜兩邊物質(例如蛋白質)的濃度不相等時,就會產生滲透壓,濃度較低那邊物質裡的水就會透過薄膜,滲入另一邊,以使薄膜兩邊物質的濃度相等。雞蛋內部黏稠狀的蛋白質濃度比較高。蛋殼變薄之後,在滲透壓的影響之下,醋中的水分就透過蛋殼溶解後形成的半透明薄膜,進入雞蛋把它撐大了。

  總結:原來是這麼回事兒!透過做醋泡雞蛋的這個科學小實驗,讓我瞭解到化學反應的奇妙之處,也體驗到了實驗的快樂。

連續觀察日記 篇6

  6月14日

  星期五陰

  今天我放學回到家,就按楊老師說的向奶奶要了30顆綠豆,把它們小心地放到裝滿了水的礦泉水瓶裡,我一邊放一邊想:小綠豆快發芽,好讓我快點寫觀察日記!等放好了後,我就去做作業了.做完作業,我對小綠豆說:"快點長,長出個小苗來吧!"奶奶在一旁看到了,忍不住笑著說:"吳煒,不要這麼急躁嘛!它又不是一分鐘就能有變化,你明天再來看看吧!"我想了想,覺得挺有道理,於是吃完飯就睡覺了.

  6月15日

  星期六晴

  今天,我早早地起了床,興奮地去看我的綠,結果還是沒發芽,我很沮喪,就問奶奶:"奶奶,你不是說今天綠豆就會有變化嗎怎麼沒有啊"奶奶說:"怎麼會沒有變化呢你再仔細看看."我仔細看了看,發現綠豆比昨天大了一點,就問:"奶奶,為什麼綠豆會變大呢""那不是變大,而是變脹.""為什麼綠豆會變脹"我問,"是因為吸了水嗎""沒錯,它發芽之前要先發脹.""哦!就是說,它過一會兒就會發芽了""呃——這個我也不知道,要靠你自己觀察了!"

  於是我就搬了個凳子呆呆地望著,1分鐘、2分鐘、10分鐘、20分鐘、一小時、兩小時……當我快要放棄的時候,我看見有一綠豆動了動,然後裂開了,冒出了一個綠綠的芽!我高興得手舞足蹈,馬上把奶奶叫了過來,說:"奶奶你看!綠豆發芽了!"奶奶說:"怎麼才發了一個不要急,等發了第3個再叫我來看."於是我就等啊等啊,一直沒有綠豆發芽,直到媽媽叫我:"吳煒,睡覺啦!"我才依依不捨地去睡覺,我想:"明天一定會有更多的綠豆發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