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觀後感> 感動中國人物支月英觀後感

感動中國人物支月英觀後感

感動中國人物支月英觀後感

  導語:《感動中國》是中央電視臺打造的一個精神品牌欄目,每年舉辦一次,《感動中國2016年度十大人物》頒獎晚會在2017年2月8日播出。下面是小編特意整理的感動中國人物支月英,供各位閱讀,希望你能喜歡。

  篇一、感動中國人物支月英觀後感

  2月8日晚,在中央電視臺舉辦的2017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晚會上,江西農村最美鄉村教師代表支月英當選“2016年度感動中國人物”。

  感動你我,感動中國。平凡生活中,總有一些人們讓我們由衷感動,總有一些事情讓我們溫暖心肺。被譽為“中國人的年度精神史詩”的《感動中國》,就為我們挖掘了一批榜樣人物。這些榜樣人物雖然平凡普通,但卻提供了生命可以企及的高度,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指引。他們身上的勇敢、善良、擔當、堅強,讓13億人民看到了人性中最美麗的光輝。

  在大山深處教書育人36年的支月英,就深刻詮釋了執著和奉獻。邊遠山村教師奇缺,時年只有十九歲的南昌市進賢縣姑娘支月英就曾不顧家人反對,遠離家鄉,隻身來到離家兩百多公里,離鄉鎮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學,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師。36年來,支月英堅守在偏遠的山村講臺,從“支姐姐”到“支媽媽”,教育了大山深處兩代人。

  “支姐姐”到“支媽媽”,變的是稱呼,但不變的卻是執著和奉獻。她關愛孩子,資助貧困生,不讓一個孩子輟學,更是展現了築夢路上炎黃兒女的精氣神。也不僅僅是支月英,不僅僅是評選出來的《感動中國2016年度人物》,無數炎黃兒女為了心中的夢想,也正在日以繼日善行義舉,將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基本道德規範融入工作、生活、學習中。

  《感動中國2016年度人物》每一個人物每一段故事,都浸潤著滿滿的真善美,都散發著暖暖的正能量。就以此次入選《感動中國2016年度人物》的十位榜樣人物來說,其大都來自基層、出自平凡,卻做出了一般人難以做到的不平凡事情。他們的事蹟看得見、摸得著、學得到,他們的精神可敬佩、可親近、可學習,可謂13億多人民群眾學習的“精神富礦”。

  凡人善舉,小善大愛。將鏡頭筆端對準平民百姓,挖掘平凡人群中的不平凡故事,築夢中國將更有動力。近幾年來,江西就透過“江西好人”、“最美家庭”等評選,發掘了一大批先進典型和道德模範。在這些來自於身邊的.典型引導下,民眾自覺繼承傳統美德、弘揚時代道德,好人效應如同“滾雪球”般在我們的身邊輪番滾動,推動了另一批好人群體的出現。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最美鄉村教師代表支月英的感人事蹟,讓我們在寒冷冬日裡更有暖意。如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如盞盞明燈,點亮千家萬戶。這些榜樣人物也激勵著我們,要從小事做起,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做起,把榜樣力量化作精神動力,付諸工作實踐,作出自身努力,為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凝聚更多的正能量。

  篇二、感動中國人物支月英觀後感

  2016年,支月英被評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最近,她還入圍了感動中國2016年度人物候選人名單,我們在為她點讚的同時,再一起聽聽她的故事!

  為了讓山村孩子也能享受到好的教育,她堅守深山36載。學生們對她的稱呼,從最初的“支姐姐”,到後來的“支媽媽”,再到現在的“支奶奶”。已經55歲的她,原本可以退休,離開山村頤養天年,但她不捨離去。

  支月英說:“只要身體允許,我就要一直堅持下去!”山裡的孩子也應該接受好的教育,這是支撐支月英留守深山的精神支柱。她明白教育對山區孩子的特殊意義。支月英以校為家,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教學中。

  2012年,考慮到支月英的身體,組織上再次決定調她下山到鎮裡的中心小學。此時,比泥洋小學還要遠10多里的泥洋村白洋教學點沒有老師,村民聯名寫信請她去任教,她被村民感動了!

  為此,支月英的家人也很生氣,擔心她的身體狀況。

  “山裡需要我!”支月英對丈夫說,“總要有人作出犧牲,為什麼不能是我呢?”

  支月英的再次到來,給白洋教學點帶來了新氣象,很多家長當年就是支月英的學生,他們紛紛把已經在外就讀的孩子轉回白洋教學點。

  泥洋村的村民都是客家人,講客家話。幾十年在一起,支月英的客家話講得很順溜。村民更是把她當親人看,家裡有好菜總要叫她去吃。冬天,山裡冷,村民把火爐生好,給她送去。

  在山區從教數十年,支月英也落下了一身病:一隻眼睛幾乎看不見,一隻耳朵的聽力衰弱嚴重,嗓子經常痛得發不出聲。另外,甲減和糖尿病讓她每天不離藥。

  已到了法定的退休年齡,支老師的去留一直是村民最關心的問題。

  “我們心情很複雜,既希望支老師能一直堅守,又擔心她的身體。”李業美說,大家都覺得再挽留支老師,真的有點太自私了。

  可支月英似乎還沒把退休提上議事日程,她放不下山裡的孩子,擔心沒有新的老師願意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