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讀書筆記> 關於《稻盛和夫自傳》讀書筆記(通用8篇)

《稻盛和夫自傳》讀書筆記

關於《稻盛和夫自傳》讀書筆記(通用8篇)

  讀完一本書以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書筆記了。可是讀書筆記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於《稻盛和夫自傳》讀書筆記(通用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稻盛和夫自傳》讀書筆記1

  稻盛和夫在日本度過了自己艱難的童年,並被大學錄取。然而在畢業抉擇自己的出路的時候卻處處碰壁。最後,在導師的幫助下,進入了一家即將倒閉的生產絕緣子公司。

  雖然他很高興終於找到了一份工作,但他發現公司的條件極其艱苦。他一起受僱的幾個大學生很快都辭職了。當時稻盛和夫的家人不允許他辭職,所以他不得不獨自在公司做研究。

  這時稻盛和夫到了進退兩難的地步,卻感到輕鬆自如,他知道怎麼抱怨也無濟於事,乾脆專心科研。經過兩年的努力,他終於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並在公司裡有了特磁課。

  但是後來由於新任的技術部長的一句“你到底懂不懂新型陶瓷啊?”於是稻盛和夫辭職了,他的特磁課的幾個同事也跟著他一起辭職,並創辦了今天的京瓷公司。

  今天,稻盛和夫的京瓷公司和他後來的KDDI都成為世界500強的公司,他也成了兩大世界500強公司的創辦人。

  如果不是他心態的轉變,也不會有他今天的成功。心態好了,事業就會變好,事業一好起來,就會得到相應的獎勵,於是又是心態變好,這樣形成了一個良性迴圈。

  我非常同意他的話:“我們只有一次生命,所以我們應該盡我們最大的努力做到每一天不留遺憾。”

  儘管我們有些人在學習上是落後與別人的,也有些人說學習是一場馬拉松比賽,應該考慮合理分配節奏。

  但是有些落後的人就算拼命的衝刺也趕不上別人,也許他們沒有什麼勝算,但是這些同學應該在一開始就以百米衝刺的速度奔跑,否則就不應該參加這場比賽。

  如果今天不遺餘力的努力了,那麼自然就可以看到明天;這周竭盡全力就自然有了下一週;這個月勤奮的話就自然可以看到下一個月;今年同樣拼盡全力的話,就能看到明年。

  每時每刻都在付出努力是最為重要的,總有一天你會看到成功的!

  《稻盛和夫自傳》讀書筆記2

  稻盛和夫在度過了自己艱難的童年生活,考上了大學。然而在畢業抉擇自己的出路的時候卻處處碰壁。最終在自己的導師的幫助下,進了一家快要倒閉的生產絕緣子的公司。就在他為自己終於找到工作的而高興的時候,卻發現這家公司的條件極其艱苦,與他一同被僱來的幾名大學生都在不久都辭職了。而當時稻盛和夫的家裡不讓他辭職,於是他只得一個人孤零零的在公司裡做研究。

  這時的稻盛和夫到了進退維谷的地步,反而感到輕鬆了,他知道再怎麼牢騷也於事無補,乾脆潛心的做科研。在經過了兩年的努力中,他終於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並在公司裡有了特磁課。

  但是後來由於新任的技術部長的一句“你到底懂不懂新型陶瓷啊?”於是稻盛和夫辭職了,他的特磁課的幾個同事也跟著他一起辭職,並創辦了今天的京瓷公司。

  到現在,稻盛和夫的京瓷公司以及後來他創辦的KDDI都成了世界500強的公司,而他也成為了兩大世界500強的創辦人。

  如果不是他心態的轉變,也不會有他今天的成功。心態好了,事業就會變好,事業一好起來,就會得到相應的獎勵,於是又是心態變好,這樣形成了一個良性迴圈。

  我非常贊同他的一句話:“我們的人生只有一次,所以應該竭盡全力,做到每天都不留下遺憾。”

  儘管我們有些人在學習上是落後與別人的,也有些人說學習是一場馬拉松比賽,應該考慮合理分配節奏。但是有些落後的人就算拼命的衝刺也趕不上別人,也許他們沒有什麼勝算,但是這些同學應該在一開始就以百米衝刺的速度奔跑,否則就不應該參加這場比賽。如果今天不遺餘力的努力了,那麼自然就可以看到明天;這周竭盡全力就自然有了下一週;這個月勤奮的話就自然可以看到下一個月;今年同樣拼盡全力的話,就能看到明年。每時每刻都在付出努力是最為重要的,總有一天你會看到成功的!

  《稻盛和夫自傳》讀書筆記3

  關注稻盛和夫,是我的好朋友在微博上推薦我關注的!這是一個不為大多數中國人熟知的名字,他1932年出生於日本鹿兒島,1955年畢業於鹿兒島大學工學部。1959年創辦京都陶瓷株式會社,1984年創辦第二電電株式會社,這兩家公司又都在他的有生之年進入世界500強之列。在日本四大“經營之聖”(另三位分別是松下公司的創始人松下幸之助、索尼公司的創始人盛田昭夫、本田公司的創始人本田宗一郎)中,他是年齡最小的,也是目前在世)。事業成功之餘,稻盛和夫在1984年創立“稻盛財團”,同年創設“京都賞”,以表彰對人類社會發展具有卓越貢獻的人士。

  稻盛先生立書很多,有談人生的,有談管理,有談經營的,我是先從關注他的微博開始認識他的,然後就在網上讀了他的自傳。

  讀了全書就覺得稻盛取得成功,離不開踏實、負責的態度。稻盛由於不是大學畢業,有沒有門路,剛畢業時靠導師推薦去了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半年後,和他同時進公司的大學生都走了。不是覺得沒有前途就是薪資低、不值得。稻盛覺得與其這樣得過且過,不如靜下心來專研技術,幫公司開發有競爭力的新產品,誰說公司不能改變呢?他帶著鋪蓋住進了實驗室,沒日沒夜的做科研。在導師的幫助下,終於研發出了高階的新產品,贏得了松下公司的訂單。後公司又面臨罷工,稻盛覺得如果他們部門再罷工,公司就跨了,如果不能按時交貨,客戶受到的損失也很大。他就自掏腰包保證員工食宿,偷偷的組織員工進行生產,最終按時把產品交給客戶。全書中還有許可類似的例子,這種多為他人著想的理念一直幫助他成就事業。讀到這裡,我想:作為教師,我們也應該像他一樣,把學生和學校放在心裡,把培養學生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努力落實到日常工作中。也許更耐心細緻地解答學生和家長的問題和困惑,會耽誤我們下班的時間,也許精心備課和反思教學會耗費我們更多的精力,但積少成多,終是會看到效果的。

  其次,讀餓這本書更讓我深刻體會到以身作責,把團隊凝聚起來是多們的重要。稻盛所在的會社有著非常嚴苛的獎懲措施,團隊成敗與個人利益也連在了一起,但為什麼員工的執行力還在打折扣,那麼心不甘,情不願呢?稻盛覺得其中一點在於領導人要以身作則,透過踏實、忘我的工作,讓周圍的人感動、誠服。慢慢的,員工就會跟著一起奮鬥。你的目標就自然而然的發自內心的成為了他的目標。書中有這麼一個例子:京瓷公司在美國開了一家子公司。子公司的領導是日方派去的,總共3個人。半年過去了,子公司還沒有開啟銷售局面。子公司的領導真的急了。3個人白天忙生產、科研,晚上出去跑銷售,往往沒睡兩三個小時又來上班了。這在到點就下班走人的美國是難以想象的。子公司的美籍僱員看他們3個人這麼忙,這麼努力也被感動了。他們主動下班留下來幫助他們,忙生產的忙生產,忙銷售的忙銷售,漸漸的銷售情況上去了,公司好轉了。在我的身邊也有著這樣一個團隊,語文大組哪個老師要公開教學,每個老師都會無私地提供幫助;我們三年級組更是一個溫暖的集體。當本學期我接受了兩個班級的語文教學工作後,同級組的老師總是儘自己所能幫助我,有時幫我一起批改來不及的練習卷,有時把我的辦公室值日工作悄悄承包掉了,有時給我倒上一杯熱水放在我的桌前……在他們的幫助和關心下,我們三年級組的各項工作成效都得到了領導的肯定和表揚,這就是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最後,我特別喜歡稻盛先生的一些富有哲理的話語,我想借此和大家一起分享兩段話:

  (一)人生就是一幕戲,每個人都是主角。然而,我們不只是在演出,更是這幕戲的創作者。因為一般戲劇總有個既定的結局,人生則不同,結果往往掌控在我們自己手中。

  有些人相信,命運在我們出生時便已註定。我不同意這種說法,我想,透過心靈和思考的昇華,命運可以因此而改變。

  與其和“命運”作無謂的相搏,不如潛心想想:如何來為自己寫一部劇本,從而扮演自己心儀的角色?越早動手,就越能利用每一刻,掌控自己的人生。

  在生命的每個轉折點,都有機會在等著我們——如果我們努力,就能抓住機會;反之,若心中沒有清晰的任務和目標,原本唾手可得的,也將成為過眼煙雲。

  在如戲的人生裡,為自己寫好指令碼的人與庸庸碌碌混日子的人,有著天壤之別。

  (二)每當父母、師長告訴我們何為人生時,年輕的我們總是不以為然。我父母最喜歡的格言是:做父母的即使必須付出巨大的代價,也要讓年輕人親身體驗苦難。而我則認為:如果我們能把自己的經驗傳給下一代,他們就用不著受苦了。

  我們都經歷過叛逆少年時,但不要忘了父母、師長給我們的諄諄教誨。

  獨自開始人生之旅,猶如沒有羅盤指引終將迷失在茫茫的大海中。

  長大成人後,我們應該常常回想前輩對我們的教導,並把這些教導當作人生的指南針,以免迷失前進的方向。

  《稻盛和夫自傳》讀書筆記4

  讀這本書之前,對稻盛先生的瞭解只是流於表面,略微看過他的兩本著作而已,曾無知的覺得他有時候說的東西會顯得有點幼稚、過於簡單或人不夠聰明,這實在是對於稻盛先生極大的誤解,我終於明白馬雲先生為何會大力推崇稻盛先生人生、經營哲學,大道至簡,大智若愚阿!提高心性、磨練意志,為他人、為社會、甚至為整個人類鞠躬盡瘁,貢獻價值!這就是稻盛先生終生知行合一的價值觀!

  稻盛先生出身於貧困家庭,從小就幫助父母拓展自己的生意,在實際的歷練中為今後創業打下了非常好的市場營銷基礎。大學畢業後開始為艱難的生存找工作,好不容易找到一家與自己專業對口的企業工作,卻因為市場環境惡化與企業內部經營混亂而瀕臨破產,一開始的稻盛先生也是牢騷滿腹,抱怨命運,可是沒多久他就醒悟了,決定變被動抱怨為主動改變,全力以赴的幫助企業改善經營狀況,研發新的產品,可是好景不長,自己的理念與企業內部的高管不同,在經歷艱難的抉擇後,稻盛先生憑著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影響力,自己創辦了企業,從而開始了一發不可收拾的雄圖偉業!然而創業是條不歸路,一旦選擇那就是終身與無窮無盡的問題和困難相伴,期間憑藉著稻盛先生的善良、忠厚、使命感、價值觀,激發點燃所有員工的工作激情,全力以赴的攻克一個又一個難以想象的技術難關,創造一個又一個數不盡的商業奇蹟。有生之年白手起家,創造兩家世界500強企業,稻盛先生是這個世界上極為罕見的把哲學思想與企業經營完美融合的.企業家、思想家!

  在先生功成名就之後,不斷實踐自己的理想,設立國家獎項京都獎,鼓勵那些潛心研究核心技術、尖端科技的科學家、藝術家為社會、為人類造福。不斷的透過併購、收購的方式去不幫助那些那些對社會有價值卻瀕臨破產的企業,成立盛和塾,把自己的經營理念和哲學不斷傳輸給年輕的企業家,幫助他們去提升和成長,為社會不斷持續發展貢獻更大的力量!擁有巨大財富的稻盛先生一直秉承著與馬雲一樣的財富觀,這些錢,不是我個人的,而是社會的,社會賦予我使用這筆巨大財產的權利,我必須把他用於社會和人類美好生活的創造!

  稻盛先生一生信仰佛教,喜好鑽研哲學,秉承利他之心,鞠躬盡瘁為他人服務!如今稻盛先生84歲,回顧他的一生充滿了跌宕起伏、勵志成功,幫助那麼多的人、做了那麼多的好事,成就那麼大的事業,內心該是多麼幸福和美好!看稻盛先生的面相是那麼的親切、和藹和安詳,這都是起內在的信仰和使命感使然!

  縱觀歷史風雲人物,無不是經歷各種困苦、挫折、打擊,然而他們往往擁有超乎常人的意志和頑強鬥志,化不利為優勢,不斷摔打不斷強大,最終成就非凡人生!回顧自己的人生經歷,經歷的種種困難與挑戰,成績與結果又算得了什麼呢?逆境勿沉淪,順境勿自傲!全力以赴創造屬於自己生命的輝煌與偉大!而且未來做的事情一定秉承為他人、為社會創造價值,那是道,那是人生幸福的宇宙終極法則,萬古不變!“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資質;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資質;聰明才辯是第三等資質。”明代思想家呂新吾。

  努力修煉第一、第二才智!

  《稻盛和夫自傳》讀書筆記5

  初初懷揣著好奇與嘗試的心態加入讀書會,讀從略讀《心靈管理》到《稻盛和夫自傳》,開始我以為成功的稻盛先生所說的心靈管理只是成功人士對成功必然的一種解釋,讀了此書後漸漸地被稻盛先生的經歷所震撼,或許是被那種在各種挫折過程中那永不放棄的精神,經歷百般磨難後所展現的談定與從容所震撼,讓我由心底裡生出敬佩之情。稻盛先生的光環,給我在這浮躁的社會里的生活又注入一縷希望之光。

  稻盛先生的一生充滿曲折,勤奮學習的他卻在求學的路上屢屢挫敗,在學有所成之時卻經歷戰爭和經濟危機,艱難就業卻是在艱苦的環境下苦苦堅守,在創業和經營的過程中也屢次遭遇研發失敗、員工躁動、資金匱乏、石油危機、客戶流失等等的挫折。讓我想起前輩對我說過的一句話,失敗是必然的,成功是偶然的,是的,如果稻盛先生在任何一次挫折前選擇了逃避,那麼就沒有我現在讀的稻盛和夫自傳。

  這是本書中對我影響的一段,引用“人生就是如此的波瀾起伏,誰都無法預料未來,既有令人羨慕的幸運降臨,也會遭遇到始料不及的失敗與考驗。人生的陰晴之分,不是幸運和不幸,而取決於自己的內心。在困境中絕不能放棄希望,而在取得成功的時候,更需要抱有一顆感恩之心、謙虛之心,必須時刻竭盡所能進取向上。人如果認識到了這一點,就能夠改變自己的命運。”

  回想起自己的成長經歷,同樣經歷了很多的挫折與失敗,然而我要感謝這些給我造成挫敗感的人,因為他們沒有把我給毀滅,而是使我變得更強大。讓我想起有首歌叫‘whatdosentkillumakesustronger’,好勵志的一首歌。

  現在大三了,從大一剛入學到現在,漸漸地體會到:現在絕大多數的年輕人都沒有錢,都很渴望成功,他們有著年輕輸得起的資本,以各種方式奮鬥在各行各業,然而真正對結果滿意的卻少之又少。很多人視稻盛先生為榜樣,想極力去模仿他成功的軌跡,想學習他那屢敗屢戰的精神,想學習他那以人為本的管理,我不認為這樣做是的,因為那只是學習,而不是設身處地的去經歷他所經歷的一切。是的,人生在於經歷,跟浩瀚的宇宙比起來,人的一生只不過是一瞬間,如果沒能活出自己的價值,人生就毫無意義。

  讀了稻盛先生的經歷,讓我想起了很多自己也有過的經歷,以後的事情雖說無法預料,卻可以期待。正如稻盛先生所說‘人生的陰晴之分,不是幸運和不幸,而取決於自己的內心’,自己心中的夢想,那是我遇到挫折永不放棄的動力。願我的生命中有足夠的蔭翳,讓我去造就一個美麗的黃昏。

  從稻盛先生看企業家精神。

  以人為本,這個在當下社會早已為眾人熟知的詞,到底是個人或企業的立足之本還是企業家為謀利而披上的外衣?粗略地讀了稻盛和夫在不同時期的經營過程,稻盛先生多次提到了以人為本、利他、為企業員工謀求幸福,作為一名讀者,我體會了那種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美好的社會氛圍、團結一致的奮鬥。

  當下我們討論了很多有關企業家精神的話題,張維迎教授說“企業家就是為全人類謀福利,為人類發展、社會進步而奉獻自己的勞動的人”。現實中,很多人把企業家想象成富裕的代表,很是崇拜和嚮往,我認為這是一種完全錯誤的解讀,企業家與壞官不同,他們之所富裕是因為他們對社會多作了貢獻。

  所謂的企業家,是那些敢於冒險,又能看到潛在市場、潛在利益,有的企業家。然而,與之不同的是,稻盛先生把這一成果歸因於他一心利人、了無私心、動機至善的經營理念。從博弈論的角度看,現實中的利他可行否?從現在的社會情況可見納什均衡是在博弈雙方都選擇利己的情況,並且採用針鋒相對的策略,當然這肯定不是社會福利化的情況。在管理人員與被管理人員的博弈中,管理人員可以完全利他、可以先利己後利他、也可以完全利己,被管理人員可以選擇拼命工作、按時按量完成工作、消極工作。現實情況的納什均衡是管理者先利己後利他和被管理者按時按質完成工作。

  然而,在稻盛先生的管理下,這種均衡變成了管理者完全利他和被管理者拼命工作,無疑這就能做到社會福利化。懷著一顆為社會變得更好的心,會有人會拒絕變得更好嗎?當然不會,所以他們創造財富工作能夠為全人類所認可。然而,真正企業家的利他是要做到接受與人博弈的過程中吃虧的境地,以至於損失慘重,他們之所以敢於去打破囚徒困境,是因為他們經營的崇高目標是國家富強、社會進步,每個人的利益包含在國家和社會利益的奮鬥之中,只有以國家的富強、社會的繁榮為創辦企業的目的,才有希望實現自己的利益。

  對於稻盛哲學,我想我只接觸了皮毛,不是置身於當時的境地也許很難真正感受當事人的心境,有一點我堅信的是,當人發自內心的追求一樣東西的時候,失敗只是暫時的,只要堅持到最後失敗是會向成功轉化,但前提是腳踏實地,企業家都是這樣一步一步地邁向成功的。

  《稻盛和夫自傳》讀書筆記6

  最近,經朋友推薦我開始閱讀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的著作,《稻盛和夫自傳》、《活法》、《幹法》、《你的夢想一定實現》、《創造高收益》……幾乎市面上能見到的稻盛和夫先生的書我全部買來,仔細閱讀。就像一隻飢餓的牛,闖進了長滿青草的園子,近乎瘋狂的咀嚼。讀書本來就是我生命中的必需,(我曾數次提醒同事們讀書的重要,讀書的幸福,可惜很少有人能聽得進去,並且身體力行堅持讀書的,我說不讀書悟道的人,活得很是可憐)。更何況是讀到如此簡單,深刻,質樸,優美的書呢。

  一種強烈的認同感和強烈的共鳴,不斷地向我襲來。我忍不住將稻盛先生的書讀了一遍又一遍。這哪裡是白紙黑字的書啊,字字珠璣,句句生花,這簡直是老先生畢生心血的一種完美無私的呈現啊。對創業者、青年人、世人的諄諄教誨像是一曲曲人生優美的樂章,一首首充滿哲理的散文詩!

  當下的社會,物慾橫流,拜金主義,不勞而獲,缺乏道德,毫無信仰,毫不利人、專門利己,似乎已經成了一部分人的代名詞,我稱這部分人為“行屍走肉”。一個沒有靈魂、追求和信仰的人,可不就是行屍走肉麼?多麼可悲而又可憐的人啊,但很多人確確實實是這樣活著的。人活著的目的和意義何在?人為什麼要工作?換言之,人應該有怎樣的“活法”和“幹法”,應該有怎樣的人生觀、價值觀、勞動觀,這些看似老掉牙的問題,正是當今社會芸芸眾生所最最欠缺的,缺乏對此類問題的本質思索,沒有明確正確的答案者,可不就是行屍走肉乎!

  人活著的目的和意義何在?稻盛先生講在於“提高心性,磨鍊靈魂”,——這就是最好的“活法”。

  人應該怎樣對待工作?自我燃燒,付出比別人更加倍的努力。視苦為樂,甘之若飴。工作是對人生的修煉,每日反省,日日精進……

  如何經營事業與人生?敬天愛人,以德經營,利他經營。“萬術”不如“一道”,公平,公正,正義,誠實,謙虛,勇氣,博愛,勤奮,樂觀等都是最根本的“道”。守正於道,真心通天。經營企業不正是經營人生麼?

  我一向認為,一個成功的企業家=哲學家+心理學家+實幹家。已故國學大師季羨林說“根據我七八十年來的觀察,既是企業家又是哲學家,一身而二任的人,簡直如鳳毛麟角,有之自稻盛和夫先生始。”季先生做了非常中肯的評價,感謝稻盛和夫先生為我樹立了事業和人生的榜樣!感謝朋友推薦讓我讀到了如此質樸美妙的書籍!

  《稻盛和夫自傳》讀書筆記7

  讀完道盛老先生的自傳後,從字裡行間傳遞出來一種不能言語的,持續的,積極向上的正能量灌滿我整個身心。一個多病又頑劣的窮小子成長為日本影響力的企業家,是他那份做事的執著和堅定還有那份大義名分的愛而有了今天的成就。也讓我深深的反省了自己的言行和身心。至從接觸道盛哲學才讓我更深刻的清楚自己做企業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自己的生活物質上的滿足,它讓我的思想境界提升到了要站在人類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這是我原來想都沒想過的問題,開闊了我的視野和心胸。

  從道盛老先生的自傳瞭解到他老人家一生真是在真槍實幹中過來的,就是在這種真乾的狀態下去悟出人生的真諦——人生不是一場物質的盛宴而是一次靈魂的*。從身體力行去做事情從而轉變到心性上的提高,從心性上的提高轉變到做事上,他們之間是相輔相成的。同時也以敬天愛人為做人做事的準則。從他的身上也深深的讓我看到了他勇於創新鍥而不捨的奮鬥精神,因為他的這種精神感染到身邊的人也能和他一樣的忘我奮鬥,不斷的一次一次的有新的成果誕生。這也讓我體會到成功沒有捷徑,只有真正的付出才能有預期的成果。

  從稻盛和夫的例子也告訴了我們,唯有腳踏實地,而且全力以赴於當下的工作,才是最有力的完善自我的方法,在工作中,我們能夠獲得提升,能夠從工作中不斷反省,從而改變性格,能夠在全神貫注的工作中獲得神的啟示,唯有努力工作才是磨練心智的方式。

  《稻盛和夫自傳》讀書筆記8

  網上訂購了《稻盛和夫自傳》和《幹法》兩本書,這兩本書都是由稻盛和夫親自撰寫的。

  昨天下午剛剛才收到,我基本上花了通宵就看完《稻盛和夫自傳》,只是在昨晚11點多鐘時睡了2—3個小時,然後醒了就繼續看,等看完了,都已經天亮一段時間了。

  我看完《稻盛和夫自傳》,讓我的內心釋然很多。今年是我的本命年—虎年,俗話說,本命年當中如果運氣好這一年中運氣都會好,如果運氣差這一年中運氣就差。當虎年已經過去三分之二的時候,我發現我的運氣時好時壞,我到現在都沒有猜到會有這麼多的事發生在我身上,時好時壞。

  《稻盛和夫自傳》讓我瞭解如何以利他之心幫助別人。如果你做的事都以善念出發,那麼感動了老天,老天也會幫你的。

  這本自傳我覺得自己還沒有任何思想深度去作評論,只有分享一下前輩稻盛和夫在書中寫的一段話,這段話對我有深刻的啟發,期待對您有所啟發,我們一起共勉。

  回顧自己走過的人生,我認為無論是個人還是公司或國家,都有著各自的命運。然而自己的命運並不僅僅就是由個人的命運所決定的,而是由與已相關的公司和國家等許多命運的波濤相互重疊撞擊所形成的。但命運絕非一成不變的,根據這個人的想法和行動,其人生時刻都在發生變化。佛教稱之為因果報應,只要一個人思善行善,那麼這就會成為原因,事物就會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如果命運正處於逆境之中,那麼無論怎樣努力地行善,或許也不會立刻顯現出善果,但從更長的幾十年的時間跨度來看的話,行善必將有善報。另外,無論有何種幸運降臨,在感到慶幸的同時,還必須時刻保持一顆謙虛之心,傲慢狂妄只會成為自取滅亡的原因。

  在波瀾萬丈的人生中,無論遇到怎樣的艱難和困境,都不能怨恨、嘆息、墮落,而是應該積極樂觀地接受人生的考驗,腳踏實地地付出努力。無論對於何種命運,只要時刻抱有感恩之心,積極進取,人生的大門自然就會敞開。在我古稀之年,深刻體會到了這一點。

熱門文章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