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讀書筆記> 《讀者》讀書筆記範文(通用5篇)

《讀者》讀書筆記

《讀者》讀書筆記範文(通用5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需要寫一篇讀書筆記好好地作記錄了。到底應如何寫讀書筆記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者》讀書筆記範文(通用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讀者》讀書筆記1

  一本《讀者》,一篇首卷語,一頁頁精彩的文章,將身心浸入其中,你會以一種全新的視角看見一個全新的世界。我喜歡《讀者》是因為它似乎包羅永珍,展現了許多“別人的生活”。而我堅信人交往的意義就是一個世界與另一個世界的碰撞,當兩個世界碰撞融合交匯就會產生新的物質與思想。

  最近這幾期很多都是關於環保與科技的,畢竟是熱點話題,大家都很敢興趣我也不例外。在很多篇文章裡,我都感受到這樣一個詞“變化”。就拿鄉村來說,十年前的鄉村是那樣的欣欣向榮、詩情畫意,而十年後的鄉村,有的作者把它比作“吞噬人心的地方”“充滿迷霧的世界”。我彷彿能感受到作者內心的悲哀。是怎樣的深情與憤怒才能寫下“祖國大好河山豈敢欺”這樣的激昂之語?我不禁想問,十年有多長,有多可怕?那湛藍的天空竟然變成了陰沉的霧霾!那天真無知的少年竟然成了勾心鬥角的奸商!那野百合竟然變成了拔地而起的工廠!雖然科技進步帶給我們便利,但這是人類的進步還是退步?如果100年後機器代替了人類的勞作,那麼還需要人類幹什麼?是不是所有人都不用努力沒有目標等待死亡?也許有人說我偏激憤青,但當你看見作者筆下那千瘡百孔的“家”與“鄉”,你會作何感想?會不會有他的那種“撲面而來的空寂感”?也許還會有人說我不知好歹,拿著手機發著簡訊還在吐槽手機多不好!我和作者一樣,我們並沒有否定科技,我們是想說,當人類在為科技凱旋高歌的時候不要忽視了那些被某些陰謀家所淡化的負能量。

  《讀者》上說“發展是一個永遠不會停止的機器,那麼操作它的人就是試試呆呆的人類”所以我想說,人類也是發展的一個犧牲品,為未來而犧牲,為後代而犧牲,偉人總是帶有悲劇色彩的不是麼?我覺得我一個17歲的中學生在這裡大談科技,大談人類的意義也是很靠譜,我們的狀態是正在緩衝,緩衝的動力就是聽說讀寫,最重要的是思考,畢竟紙上談兵人人都會,聽你吹的天花亂墜,圖片僅供參考,生活需要大腦。很喜歡《讀者》上的一句話“是人就要活出自己,讓你的名字不要只是一個代號而成為一種標誌”。而我想說的是“親愛的,不管你是秋香還是如花你就是你,你是一個單獨的完整的個體,也許你不能改變世界,但憑著自己的力量你一定可以改變自己!

  讀者是很好的閱讀伴侶,你值得擁有。最後的最後我想發自肺腑的說一段話:“你能言善辯不能沉默寡言,你心嚮往之不能望而卻步,你能說能讀能寫,就不要給青春留下空白與殘缺,翻開書頁讀一讀寫一寫,今天你們聽我說,明天我想聽你說。”

  《讀者》讀書筆記2

  讀完了《讀者》之後,才發現平平淡淡才是真,所謂平淡,就是一種真實,簡單的生活,生活的瑣碎中不是缺少亮點,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缺少一顆敏感的心。在《張愛玲的三朵玫瑰花》文章中,我知道了,張愛玲,這位曠世才女,不單單是一個持才傲物的遁世形象,也是一個在生活中輾轉掙扎的血肉之軀。從藍色的妖姬中失親的敗落到母親的背棄;至紅玫瑰中青澀美好的初戀;到白玫瑰幸福溫暖的婚姻,張愛玲的一生終於有了甜蜜,然後一切卻來得太突然,11年的時光,丈夫賴雅的年老多病,在1958年患上了背痛疾病於1967年10月8日離逝。那一年,張愛玲47歲,賴雅76歲。可以說,她的一生是不幸的,沒有完好的童年,也沒有持久的婚姻,還要照顧丈夫的病情及自己的工作,忍受著尖酸的辛苦,張愛玲卻還是一步一個坑地挺過來了。

  儘管有些悲涼,但卻很真實!張愛玲告訴我堅持不懈。然而在刑世嘉德《總有一天》中,凡高這個人物展現在我眼前。凡高愛畫勝於生命,但人們的無知於詛罵,讓凡?高陷入了一種痛苦之中,他畫那些色彩灰暗,造型凝重的作品,將生命與畫筆融為一體。高興的事,雖然父親終於終止了對凡?高的資助,但親弟弟的資助卻沒有斷過,然而,在這時,又出現了在凡?高生命重要的一個人——阿爾,兩人很快窮投意合,無事不談……上帝終究是捉弄人的,正凡?高在畫第五幅《向日葵》時兩人的藝術理念發生分歧,阿爾離凡?高而後凡?高的人生頓時陷入陰霾。一次次的打擊,一次次的懷疑,還有負擔日重的弟弟,凡?高在1890年選擇自殺,那年她37歲。

  淒涼而悲慘凡?高告訴我追求夢想。

  每一個故事都是一個道理,要你去了解他,走近他並感受他。在《讀者》原創版中的右下角有一個傾醒目的標題: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詩人海子寫下了這樣一首詩: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餵馬,劈柴,周遊世界,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這樣芬芳的詩句,簡單,美好。有人說,他的離去標誌著那個純真年代的終結;有人說,他死於孤獨,江郎才盡。難怪,詩人海於希望做一個幸福的人。有一所房子,可以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還有古代那些文人詩人也希望自己可以隱退江湖,告別哪所謂的世俗。

  那個時代的我們,會受不了金錢;受不了離合;受不了背棄;受不了那些強壓在我們身上的責任。這個時代的我們,卻慢慢習慣,變得那些所謂的物質。

  在看完《讀者》原創版後感受到每一篇文章都有一個不朽的靈魂,在越來越迷茫中,灌輸我們思想道德。

  那些作品,教會我成長。那些人物,教會我愛。

  《讀者》讀書筆記3

  今天我讀了一本雜誌,叫做《讀者》,它的卷首語《愛心的故事》讓我很感動,是美國人特里杜布森寫的。

  這篇故事的主要內容是,在20多年前,在一個午後,一個醉漢,在車廂裡不停地辱罵一位抱著嬰兒的婦女,突然他撲向那位婦女,婦女摔倒了地上,還好嬰兒沒受傷,“我”站了起來去制止,可是,醉漢不僅沒停手,還反過來罵“我”,正在最好準備打“我”的時候。一個日本老人走了過來,他要和醉漢聊天,聊著聊著,醉漢就哭了,因為老人感動了他,說出了他的傷心事,最後,作者發出了感嘆,“本來想用拳頭解決的事情,卻被幾句貼心的話語輕易化解,其中的奧秘就在‘愛’字。”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愛的力量是很大的,文章中的老人,用自己發自內心的話語去關愛一個醉漢,使得這件事很好的解決了,愛的力量有時勝過任何的強權和武力,它可以使一個沒了魂的醉漢的心中重新充滿了溫暖,重新看待這個似乎對他不公平的世界,重新覺得這個看似冰冷的世界中仍有值得他去留戀的東西。其實愛在我們身邊有很多,有父母和親人給的,也有老師和同學給的,比如說媽媽在天涼時的一句“寶貝,天氣涼了,多加點衣服!”爸爸在我生病時的一句“兒子,感覺好點了嗎?”就是這麼簡簡單單的幾句話,總是讓我聽不夠,每次都覺得自己好幸福,可以沐浴在愛的海洋中。

  愛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天裡,它平凡,可是卻是我們幸福生活的根本,父母給我的愛是無私的,我感謝他們將我帶到這個世界來,同樣,我也要學著他們,用自己的愛去溫暖周圍的每一個人。我一定好好學習,不辜負爸爸媽媽對我的期待,將來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讀者》讀書筆記4

  這個星期,我讀了《讀者——最珍貴的禮物》這本書。這本書裡講的是感恩的故事,讓我們感動了什麼是愛。品嚐美酒是一種味覺的幸福;欣賞美景是一種視覺的幸福……而品讀美文卻是一種心靈的.幸福!美麗的文字具備了音樂、繪畫以及所有美好事物的感染力,讓我們在紛繁俗事中得到靈魂的淨化與昇華。

  其中,令我最感動的一篇是《爺爺的飯桌》,講的是一位年老的父親與他兒子、兒媳婦和小孫子生活在一起,可老人家吃飯總是打灑牛奶、打碎碗,但他不是有意的,因為他的手顫抖得厲害,吃飯十分艱難。他兒子和兒媳婦十分惱火,於是,為他在角落設了一個小飯桌和一把小椅子,與倆夫妻分開吃飯,老人家的碗是木碗,是為了防止他打碎碗。一天,孫子做的事讓兩夫妻恍然大悟,他們知道了要孝順老人家,於是夫妻倆不在厭惡老人家,表現得十分孝順,從此,這一家人又開始了幸福的生活。

  這本書中還有許許多多感人的故事,讓我們有所悟,這些或睿智凝練或甜蜜溫馨或理性思辨的檔案,既可以啟迪我們智慧,又能修煉我們的精神,放鬆我的心靈,它使我們享受到了閱讀的愉悅。讓我們都一起來品讀這本書吧!

  《讀者》讀書筆記5

  沒有她的日子是孤寂的,沒有她的心靈是空虛的,沒有她的指引是無目的的前進,她是誰?——《讀者》,改變我,改變很多人的人。

  剛剛去了書店,教輔書佔據了櫃檯,我半天摸不著頭腦,《讀者》跑去哪裡了,這樣來回了幾次,我都沒有看見她的身影,幾天了,想放棄了,直接訂閱吧。從人流裡鑽出去的時候,我瞧見了一個還從未細看過的角落,不由得走了過去,熟悉的金黃楷字,別具一格的圖畫,深藍的封面,我立刻有說不出的欣喜,趕緊抽了一本,好似怕別人搶去,踏實與親切的感覺,我難以形容,《讀者》!久違的《讀者》!永遠的《讀者》!讓我重新獲得了心靈的慰藉。

  雨接連的下著,針針密佈在我的傘上,路人行色匆匆,我回頭看了看書店,出來了一群又一群的人,手裡是五花八門的書,沒有《讀者》樸實淺淡的封面。我笑了,隱沒在雨裡的笑,他們看到了分數與物質的財富,卻忽略了最真摯的,最純淨的心靈生活,但我擁有,我因此自豪,自豪我認識了《讀者》,一個好朋友,一生的朋友。

  我帶著《讀者》走了好長一段路,把嬉戲留在了雨裡。我仰著頭,看天,灰濛濛的,雜亂的天,沒有任何東西遮擋的天,腳下滑,滑到了《讀者》的路上,封面浮現在我的腦海裡。

  兩隻將要鵬翔的天鵝,傍晚的黑色加重了湖水的深邃與憂鬱,一剎那,它成了一幅最美的畫,沒有雜質的畫,它就像《讀者》,勤懇的蜜蜂多年來不曾停頓的編織著一個美麗的夢,勞碌著一餐心靈的饕餮盛宴。

  回首望,望不盡《讀者》腳下的天穹,翹首看,看不穿讀者永遠的愛。每日守候著同一個的理想的不同寓言,《讀者》孜孜不倦的教導著一輩又一輩的年輕人,給他們目標和方向,給他們一個溫暖的世界。雖然世界在變,周圍在變,《讀者》的理念不會變,讀者的愛更不會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