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讀書筆記> 二十四孝讀書筆記範文(精選5篇)

二十四孝讀書筆記

二十四孝讀書筆記範文(精選5篇)

  看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書筆記呢?怎樣寫讀書筆記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二十四孝讀書筆記範文(精選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二十四孝讀書筆記1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孝順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吃的、穿的、用的都是父母含辛茹苦掙來的,衣服上的每一根絲線都包含著父母的血汗。就是父母這樣默默無言、不求回報的愛,才讓我們能健健康康、無憂無慮地成長。

  前不久,我閱讀了使我受益匪淺的書——《二十四孝》。其中讓我感觸最深的是“孝感動天”的故事。上古時期五帝之一的舜帝,是瞽瞍老漢的兒子。從小就懂得孝順,他父親脾氣古怪,繼母性情變化無常,同父異母的弟弟名字叫象,常對父親傲慢不恭敬。只有舜始終如一,毫無怨言,對父母恭敬如常,對弟弟加倍照顧、關心。此超常之大孝心,感動上天。舜每天去歷山耕田種地,幹活時有神象跑來替他拉犁,神鳥飛來如他播種,堯帝聽說舜的事蹟後,讓自己的九個兒子拜舜為師,把自己的二個心愛的女兒同時嫁給舜為妻子,最後把天下禪讓給了舜。

  讀完了這個故事,我不禁思緒萬千,知道古代人都那麼孝順,我們現代人就更應該孝順父母了。這讓我不由自主地聯想到了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父母。我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家庭,我的爸爸媽媽對爺爺奶奶都很孝順,他們言傳身教,給了我很多啟發。

  這又讓我想到幾天前的事情:那天晚上,只有媽媽和我在家。突然,媽媽的胃疼了起來,媽媽叫我拿藥來,可是藥竟沒了,只能我親自下去買藥。這麼黑的天,身手不見五指,我最害怕了,但看著媽媽強忍著痛苦,我一咬牙豁出去了。出門便一路小跑,可是,天空不作,下起了傾盆大雨,誒,真倒黴,我只好躲在屋簷慢慢地跑到藥店。往家走的時候,我累得氣喘吁吁。這時,我腦子裡浮現出一個身影,那是媽媽,她肯定為我買藥的時候也是一路小跑。現在,正是媽媽需要我的時候,所以我的步伐加快了,終於以最快的速度跑回了家。等我回到家,已經全身溼透了。媽媽看著我,笑了。

  孝順父母是必要的,那什麼是孝呢?當然,孝,無須甜言蜜語,無須驚天動地,多一些精神上的支援,微處見真情,愛在細微處,一杯水、一張相、一個電話、一句叮嚀、便是生活裡一點一滴愛的流淌。既然你孝了,就毫無怨言、真心實意地去孝吧!讓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發揚下去!

  二十四孝讀書筆記2

  今天下午,語文老師讓我們看了《二十四孝》,其中有戲綵娛親的老萊子,有鹿乳奉親的郯子,賣身葬父的董永……其中我最感動的是戲綵娛親的老萊子。

  他是周朝的隱士,為躲避世亂,他總是自力更生,孝順父母,每次有好吃的他總是先給父母。他七十歲還不覺得自己老,還穿五彩皮衣,扮成小丑逗父母開心。有一次,他給父母端水的時候,不小心摔了跤,水全都灑了,他不想讓他的父母傷心,便靈機一動,扮成小孩子一樣倒在地下哇哇大哭起來,他的父母看見了還以為他又向以前一樣玩,所以二老大笑了起來。

  看完了這個故事,我不禁思緒萬千,知道了古代人都那麼的孝順,所以我們現代人更應該孝順父母了,這使我想起了一句話:“百善孝為先。”只有好好做人,努力學習,做力所能及的事,才是對於父母最大的孝順。此時我想到了,我有沒有像老萊子一樣孝順父母?有沒有讓父母開心?

  這使我想起了一個月前的一件事:那天晚上,只有媽媽和我在家。突然,媽媽的肚子疼了起來,媽媽問我:“家裡還有治肚子疼的藥嗎?”我回答到:“好像沒有了。”所以我只能出去買藥了。這麼黑的天,伸手不見五指的,這才是我最害怕的了,但是為了媽媽,我只能出去了,出了門便一路小跑到了衛生所,往家走的時候,我累得不行了。這時,我滿腦子都是媽媽。她為我買藥的'時候也一路小跑。現在,正好也讓我表現一次,所以我越跑越快,終於以最快的速度跑回了家。吃完了藥,媽媽說:“都說女兒是媽媽的貼心小棉襖。”我開心地說:“那是當然的。”

  我相信,以後我還會向二十四孝裡的孝子學習,做一個孝順的好孩子。

  二十四孝讀書筆記3

  文章講的是作者憶述兒時閱讀《二十四孝圖》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作品著重分析了“臥冰求鯉”、“老萊娛親”、“郭巨埋兒”等孝道故事,指斥這類封建孝道不顧兒童的性命,將“肉麻當作有趣”,“以不情為倫紀,誣衊了古人,教壞了後人”。作品對當時反對白話文、提倡復古的傾向予以了尖銳的抨擊。

  所謂《二十四孝圖》是一本講中國古代二十四個孝子故事的書,主要目的是宣揚封建的孝道。但其中的“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嘗糞憂心”令人髮指。

  先說說那個郭巨埋兒吧。說是晉代有個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實,父親死後,他把家產分為兩份,給了兩個弟弟,自己獨養母親,對母極孝。後來家境逐漸貧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擔心養這個孩子,必然影響供養母親,就和妻子商量:“兒子可以再生,母親死了不能復活,不如埋掉兒子,節省糧食好供養母親。”夫妻遂把兒子抱出,挖坑要埋。興好挖出一罈金子來,才免了兒子一死。

  郭巨雖有孝心,但殺兒之舉,卻有違人性,不合儒家“天地之性,人為貴”的人本觀念。看似大孝,其實是殘忍。古有為求神為父母治病舍身的,也有割股肉以解父母想吃肉之念的,今有為父母治病獻五臟的,極少有為父母去殺人的。為了節約糧食,就想把自己的親生兒子殺了,一則有違老母愛孫之心,二則陷老母於不仁。所以後來有人把這種孝舉,稱為“愚孝。“

  隨便一翻《二十四孝圖》,這樣的字眼映入眼簾:“賣身葬父”、“埋兒奉母”、“哭竹生筍”。“刻木事親”、“埋兒奉母”讓人感到冷酷無情;“孝感動天”、“臥冰求鯉”、“哭竹生筍”迷信思想嚴重;“嘗糞憂心”則讓人噁心。

  孝是應該的,迂腐是愚蠢的,盲從是可悲的,衛道是可恨的。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順。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採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父母死後,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國去,隨從的車馬有百乘之眾,所積的糧食有萬鍾之多。坐在壘疊的錦褥上,吃著豐盛的筵席,他常常懷念雙親,慨嘆說:“即使我想吃野菜,為父母親去負米,哪裡能夠再得呢?”孔子讚揚說:“你侍奉父母,可以說是生時盡力,死後思念哪!”

  二十四孝讀書筆記4

  《二十四孝》講述了二十四個生動的故事。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親嘗湯藥。在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了西漢政權。劉邦的三兒子劉恆,即後來的漢帝是一個有名的大孝子。劉恆對他的母親皇太后很孝順,從來也不敢怠慢。

  有一次,他的母親患了重病,他母親一病就是三年臥床不起。劉恆親自為母親煎湯藥,並每天日夜守在母親的床前。每次看到母親睡了,才趴在母親的床前睡一會兒。劉恆天天給母親煎藥,每次煎完,自己總先嚐一嘗,自己覺得差不多了,才給母親喝。

  讀完《二十四孝》我覺得我也要更加尊敬長輩,雖然不必像古人一樣做哪些激烈的行為,但我們也可以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去報答他們。

  二十四孝讀書筆記5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它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

  《二十四孝》的故事就是傳統美德的推廣,每個故事都讓我感動不已。《親嘗湯藥》這個故事講了西漢時的漢文帝,是劉邦的第三個兒子,從小便奉行孝道。雖然是一國之君,但他傾心侍奉著母親,母親生病了煎好的湯藥,他都要親自嚐嚐,才放心給母親喝下,他的仁義和孝順感動了天下人,所以他能取得那麼卓著的政績,開創出漢朝的盛世。

  孝順父母是天經地義的事,也是符合人性的規律。父母給予了我們生命盡心盡力地撫育我們健康成長,我們理應竭盡全力地孝順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