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讀書筆記> 要相信孩子讀書筆記

要相信孩子讀書筆記

要相信孩子讀書筆記

要相信孩子讀書筆記1

  “教師,甚至學校之所以對個別學生無能為力,其原因並不在於學生是不可救藥的,而在於指導整個教育過程的方針是錯誤的。教師往往只致力於糾正缺點,最多是預防缺點。經驗,更多的是痛苦的經驗使我相信,透過這種途徑是培養不出堅定的道德信念的。”

  “對學生的錯誤行為採取一定的措施,進行具有說服力的批評,這些做法,乍看起來都是為了把學生教育好,但是善良的動機,或者說僅僅靠善良的動機,未必能收到預期的效果。因為,每對孩子進行一次批評,實際上就是讓他又一次加深了他是壞孩子、惡劣的孩子、十分討人嫌的孩子的印象。因此,我們從成年人的角度越認為自己對某個學生的看法根據十足,恰如其分,就越會給兒童的心靈造成創傷,越會使兒童感到走投無路,無所適從,越會使本來缺乏經驗的兒童今後的行動更冒失,更輕率。”

  讀到這些文字時,我的眼前彷彿出現了一種情景學生低頭站立,默默地接受著老師的批評。老師怒氣沖天,越批評越有勁,全班同學都在看著,享受著這個孩子的無奈。有的幸災樂禍,有的無關緊要,有的隔岸觀火,有的心裡打著激靈……作為此時此刻的孩子,倒有點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架勢,任你老師唾沫飛濺,任你老師怒火中燒。唉,此時此刻的教師,無不感到委屈我是在用心教你,你為什麼就要犯錯誤,為什麼就偏要完不成作業?為什麼……老師啊,自認為善良的動機,往往是收不到預期的效果的。因為孩子是不能接受你的善良的,他們本身並沒有這種積極的傾向。任你怎樣發火,他們都無動於衷。

  我們不妨換個角度,去分析孩子的內心世界,去了解他們的心裡所思所想,去引領他們認識怎樣做就是好的,怎樣做就是對的,去激起他們的自尊心,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不信,你問問孩子們,誰又願意做得不好挨批呢?可明明他們又管不住自己。給他們時間和機會,讓他們自己認識到才行。

要相信孩子讀書筆記2

  《要相信孩子》這本書是蘇聯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深入總結他二十五年來所熱愛併為之獻身的教育工作寫下的。這本書,給了我深刻的啟迪,也讓我感悟到很多東西。

  《要相信孩子》聽書名也許大多數人會認為這是一本枯燥的介紹教師應該如何教育孩子,最重要的就是——要相信孩子的書,其實不然。書中主要是透過作者在教學生涯中所遇到的學生髮生的事情,來分析應該如何更好的使學生向好的方面發展,避免學生誤入歧途。而這一最有效的方法是要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與潛力,引導學生在其有興趣的方面發展,多加鼓勵,而在這過程中要相信孩子可以做好!這樣一來,在不斷的教育孩子中,尋找到最好的教育方法,從而使更多的孩子受益!雖然這本書所介紹的是在蘇聯那個特殊時期的教育方法,很多學生髮生過的事情在現在社會是不可能發生的,但是從中我還是學到了很多。不僅僅是作為一名教師在校園中應該如何面對學生,幫助學生更好的成長。我還從中領悟到了家庭等對於一個孩子的教育的重要性!這本書雖然只是記錄了校園中發生的事情,但是它與我們的家庭,社會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

  學生在入學後開始逐漸形成自己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所以學生在入學後學校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一名教師對待事情的態度可能會影響一群學生對事物的看法。而學生每天生活在一起,則也會相互影響。所以教師的表率作用十分重要。而教師在以身作則的同時,還要時刻觀察每個學生的變化,瞭解他們的性格,從而尋找最好的方法幫助孩子。

  書中也提到“為了關懷兒童,不僅要理解他們的精神世界,而且還要學會用他們的思想和感情來生活,把他們的憂傷、焦慮和為之激動的事情統統裝在自己的心裡。也就是像俗語所說的那樣要‘設身處地’”。像如果孩子犯了錯不要急於去懲罰他,雖然他只是個孩童,但是他也是有是非之分的,也不願意在同學面前被批評。在教育工作中一條十分重要的真理“在瞭解兒童內心世界的時候,不應該傷害他們心靈深處最敏感的地方——人的自尊心”。若是急於去懲罰學生,不僅會給學生本人留下陰影,對今後任何事情都不再積極,而是選擇逃避和拒絕,這並不是我們教育的目的。同時也許還會引起其他學生的情緒波動,造成學生中的騷動。所以不要輕易懲罰學生,多采取一些諒解的態度,讓學生自己去反省,這樣對於學生認識錯誤的深度也會有所不同。當然,這也不是一味的縱容,適當的懲罰還是必要的,因此可以像書中所介紹的,延遲懲罰的時間,這樣易於引導學生認識自己的錯誤所在,敢於承擔錯誤,並改正錯誤,同時還會對身邊的同學產生一定的影響,不僅是對事情的認識,還會增進學生與學生之間、與老師之間的感情。

  當然在關心幫助學生時,還要在學生中建立集體意識。集體的威力是十分巨大的,集體的關懷往往是給學生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同樣一個堅強、團結的集體,也是勇於承擔責任的。每一個人都不會推脫自己的責任,無論好與壞,大家都會共同面對。因此建立一個良好的班集體,讓學生形成強烈的集體意識也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班級風尚會影響到每一個學生,即使是最不守紀律,最散漫的學生也會受到影響而積極的去轉變。而我們教師需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建立一個良好的班集體,巧妙的幫助他們去培養對班集體的感情,組織各種活動創造機會讓孩子去自我解決,增進大家對班集體的感情。讓每個學生都能夠意識到自己在集體中的重要性,從而積極向上不斷向好的方向發展!“班集體逐步得到鞏固,孩子們對自己力量的信心日益增長,永遠向前奔的願望也越來越強烈”。同時在班集體的生活中,學生自然也就懂得了關心他人。

  書中在介紹教師應該如何做時,均講述了很多學生的故事,小搗蛋柯利亞在老師的幫助引導下開始關注班集體的活動,積極參與熱情的幫助同學,不再做調皮的事情引起大家的注意等。其實很多孩子在生活中喜歡去做一些調皮不好的事情並不是因為他們不懂得是非對錯,而是因為在生活中他們容易被忽視,心裡產生了一定的自卑,為了得到更多的關注才會做一些有違規範的事情。在對待這樣的孩子時,教師要積極的引導學生去做一些積極向上的事情,並在這個過程中多給予他一些鼓勵,相信他一定能完成,讓他也對自己所做的事產生自信,即使對學生的能力來說不易完成,也不要直接打斷,而應該從中巧妙的幫助學生完成任務,增加學生的自信心,使其向正確的方向發展!

  學校是學生接受事情,對世界形成認識的開始的地方,教師應該多給予學生一些幫助,而這些幫助不一定是要在明面上的,多給予學生一些鼓勵,多創造一些機會讓學生去發展,相信學生的能力,使學生形成一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這才是學校和教師的價值所在!

  而對於家庭來說,這本書雖然只是講述教師如何解決學生在學校裡發生的各種事情,但也會提到學生家長對待孩子的態度。文中提到過這樣兩個孩子,安德烈和弗拉季斯拉夫。兩個孩子在學校中的表現都十分不好,不僅僅是對待事情的態度,有時還會做出一些違反道德的事情。教師不斷的進行教育,但是都無濟於事。而且他們的父母不但沒有配合教師進行對孩子的教育,反而教唆他們去幹一些壞事!後來學校一致認為“如果說對於學生未能掌握應有的知識的現象尚可容忍的話,那麼對於道德上沒有教育好的男女青年是萬萬不能放出校門的。”

  但是在我們現在的教育制度下,學生畢業就是畢業了,也許有些很負責任的教師會繼續關注學生,但是不可能讓學生一直留在學校。因此家庭的教育就顯得十分重要。孩子在出生後上學前也會形成一些習慣和意識,這些全部都是家庭給予的,這些意識的形成學校有時是難以改變的,因此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即使不能做到讓孩子做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但也不能讓孩子成長後危害這個社會。在孩子進入校園後,家長也要與教師配合,使孩子能夠健康的成長。

  家庭的影響對於孩子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家長絕對也要以身作則,即使不能教育好孩子,但也絕對不能教唆孩子做一些違背道德的事情。家庭的教育絕不能忽視。孩子在家的時間是最多的,家長的做法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家長的一言一行一定也要有所注意。

  第三方面是講社會對學生的影響。學生不僅是離開校園後才會步入社會。在當時的蘇聯,學生的大多活動都是在農莊、工廠等地方,這些地方的風氣也影響著孩子。當然在那個時候,人們都是一心為社會做貢獻的特殊時期,這些地方都是讓孩子學會勞動,積極向上的地方。對孩子們的影響也大多是好的。但是現在的社會,孩子很少會進入工廠,農田這些地方,但是學生現在參加了各種課外輔導班、夏令營等課外活動,所接觸的人也便會形形色色,雖然我們不能改變學生周圍人的品行,但是作為教師,一定要教會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儘量的減少學生接觸到不良事物的可能。

  倘若每個人從小都是受到這樣的教育,那麼社會的風氣也會隨之變得高尚起來。歷史不能改變,但是我們可以從現在開始,使每個人看待事物的態度都是積極美好的,讓今後的社會風氣變得美好,這樣對今後每一代孩子的發展也是會起到很好的作用的。

  最後回到教師本身與孩子本身,無論其他人做任何有利於孩子的事情,孩子自身的看法才是最終的結果。雖然不能完全隔離於這個社會,受到各方面的影響都是必然的,但是可以一段時間做一次自我總結。瞭解自己這段時間的發展狀態,以便於更正自己的做法,及早轉變自己的不良想法,做到防微杜漸。

  當然,孩子在兒童時期沒有很好的自制能力,因此,作為教師的我們要儘可能的幫助學生去管理自己。在書中,教師和少先隊輔導員經常會組織學生對一些學校發生的事情進行討論,並組織學生進行一些活動來增進學生的集體觀念,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認識自我,提高自身的素質。在我們現在的社會,我們依舊可以這樣,經常組織班會進行一段時間的總結,關注學生,以朋友的身份和學生進行交流。這樣,學生也會更加主動的進行自我總結,即使未來離開了校園,有了這樣的習慣,對學生來說也是受益一生的。

  每個人在自己的讀書生涯裡,總會犯這樣或者那樣的小錯誤,也會經常看到有同學犯錯誤的時候。你還記得老師是怎麼處理我們這些做錯事的孩子嗎?相信很多人都會記得,老師對待犯錯誤的同學,基本上就是一種處理辦法——在班上點名嚴厲的批評,希望班上同學引以為戒,同時幻想這位犯了錯的同學能知錯改過。很可惜,老師們往往收到的是反效果。這個犯了錯誤的孩子表現出來的不是悔疚的神色,而是無言的憤怒;班上的同學對這位“倒黴”的同學表示出來的是深深的同情,甚至會在心裡面為這位夥伴找可以原諒的理由,而並不是認為他是反面的榜樣。且來看看蘇霍姆林斯基這位教育大師是怎麼做的。“我們做教師的應該果園的園丁精心地照看嫁接到野生植物上的果樹,愛護它的每一枝、每一葉那樣,愛護和保持孩子們身上的一切好品質。任何時候也不要急於去揭穿兒童的不好的、錯誤的地為,不要急著把兒童的所有缺點公諸於眾,而應當讓兒童發揮內在的精神力量來克服自己的缺點。讓集體看到的首先是每個兒童的優點,這才是育人的藝術所在。”他認為,一開始就把孩子的缺點暴露於集體之中,這會讓孩子失去了做一位好孩子的積極性,而且嚴重地損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我們應該有意識地創造條件去培養孩子的優秀品質,讓他在不知不覺中讓思想品格得到昇華,如可以讓經常遲到的孩子當紀律委員;讓貪小便宜的孩子管理班集體的財物;讓不愛勞動的孩子負責課室的保潔;等等。當他們的工作哪怕是有一點點小進步,教師也要及時真誠地表揚。透過這些措施,一步一步地把他們的小毛病糾正過來。這比對他們的錯誤進行無休止的批評和說教來得更加奏效。在《要相信孩子》這本書裡,作者談到了了這麼一個例子。一位女教師在教育一年級的孩子們要保持清潔時,發現一位小男孩的耳朵很髒。她就指著小男孩說“大家看,格里沙的耳朵多麼髒!他沒有洗耳朵就來上學,這樣是不行的。”結果,第二天,小男孩雖然把耳朵洗得乾乾淨淨地來學校,但他從此卻變得非常緊張和膽怯,注意力往往不能集中,他總覺得大家都在看他的耳朵。教師越責備他,他的情況就越糟糕。這位女教師根本不知道她已經傷害到了一個孩子的人格、自尊和自豪感,她的直接刺傷了兒童的心靈。後來男孩轉到別的班裡,表現卻一天比一天好,過去被那位女教師認為沒有數學才能的他,恰巧在數學方面表現出了極大的才能。事實上,女老師完全可以採取另一種方式來教育孩子們保持清潔——叫大家看一看某個乾淨整潔的孩子,然後號召大家向好的榜樣學習,有意識地看格里沙一眼,用目光向格里沙示意。這個事例讓我深深地感受到當一名教師言行嚴謹的必要性,因為很可能自己一句不恰當的語言,或者甚至是一個眼神,都有可能影響著孩子的一生。相反,如果孩子不僅知道而且體會到了教師對他個人的優點既注意到了,又很讚賞的話,那麼他就會盡一切努力變得更好。這其中,我有著深刻的體會。一直以來,我都是班上默默無聞的學生,成績不好也不壞,是屬於最容易被老師忽略的學生。有一次我在報紙上發表的文章被班主任無意中看到,他拿著報紙來問是不是我投的稿,得到我肯定的回答後,他在班上特意表揚了我。不久又推薦我當學校的小記者,負責把學校裡發生的大事小事以通訊稿的形式寫在學校的板報上。為了不讓老師失望,我在課餘時間看了很多的課外書,堅持不懈地練筆。從那之後,每次寫作文,我的文章幾乎都成了老師在堂上朗讀的範文。同時我還努力地學習其他科目,包括自己最差的數學,我也拼命去啃,最後,我在期末的時候,拿了全校的第一名,讓很多同學和老師都很驚訝。我想說的是,老師那份欣賞與鼓勵的力量,就是我努力前進的最大的動力。我想這也是為什麼現在的教育都提倡正面教育的初衷吧!蘇霍姆林斯基還特別注重在集體中教育孩子,用集體的力量去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品行。但這首先要培養孩子對集體的認同感和歸屬感,要讓孩子意識到自己是集體的其中一員,自己表現的好壞直接與集體對上號。“如果一個集體具有良好的道德風尚,並以此為驕傲,那麼這個集體裡的孩子也會自覺地努力爭取在各方面都表現良好。”這就是集體的威力。通常我們會看到,那些獲得榮譽的集體裡的孩子,會為了維護他們集體的榮譽而自覺地克服一些自身的缺點,或者為自己無意識的行為損害了集體的聲譽而感到十分的難過,並想盡一切的辦法去彌補。因此這也讓我明白了,要想教育好一個孩子,單憑老師一個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要巧妙地運用集體這個大家庭來對他施加壓力,加以感化,從而將孩子身上的優點漸漸鞏固下來,將不足的地方一點點剔除。這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那樣“教師對於教育物件的關懷、愛護確實會在他們心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但集體的關懷往往會留下更深刻的印象。”這也難怪每一位負責任班主任都費盡心思致力於營造良好的班風、學風了。

  雖然蘇霍姆林斯基寫這本書主要是為給教育者和少先隊輔導員介紹一些教育孩子的經驗,但是從中的確可以領悟到各個方面對孩子產生的影響。雖然我們只是一名教師,是在校園中教書育人的。但是,其實我們的一些做法會影響到任何地方。未來是掌握在兒童手裡的,而我們作為教師,掌握著教導這些孩子會成為什麼樣的人的職責。因此,我們要多多關注孩子,引導孩子向好的方向發展,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多給予孩子一些鼓勵,更多的去相信孩子,讓他們擁有自信心,對生活充滿熱情,這樣他們才會樂觀的去看待這個世界上,才會熱愛生活,熱愛身邊的人和物,才能健康快樂的成長。而這也是我們的教育目的所在,也是教育的藝術的體現!

要相信孩子讀書筆記3

  “每對孩子進行一次批評,實際上就是讓他又一次加深了他是壞孩子、惡劣的孩子、十分討人嫌的孩子的印象。”當我讀到這句話的時候,覺得內心十分慚愧,在自己的教學生涯中,這樣的事情又何止出現過一次?“教師之所以對個別學生無能為力,其原因並不在於學生是不可救藥的,而在於我們的方法是錯誤的。”從我們的角度越認為自己對某個學生的看法十分不足,恰如其分,就越會給孩子的心靈造成創傷,越會使孩子感到走投無路,無所適從,越會使本來缺乏經驗的孩子今後的行動更冒失,更輕率。

  圍繞“要相信孩子”這個主題,蘇霍姆林斯基在全書中始終以鮮明、生動的事例向我們詮釋這一鮮明主題。我也從以下幾點深有感觸

  一、要設身處地的為孩子著想。

  關心孩子,不僅要理解他們的精神世界,而且還要學會用他們的思想和感情來生活,把他們的憂傷、焦慮和為之激動的事情統統裝在自己的心裡,對自己所說的每一句話和所提的每一個意見都應該慎重從事,考慮再三。在教育中,首先要看到孩子身上的優點,每一個孩子,哪怕是一年級的孩子,如果他感到老師對自己的印象比自己的實際表現壞,他的自尊心都會受到極大的傷害。相反的,如果孩子不僅知道而且體會到老師對他個人的優點既注意到了,又很讚賞的話,那麼他就會盡一切努力變得更好。走進孩子們心靈,理解孩子們,處理孩子們的問題時,我們應讓自己站在孩子們的角度想問題,用自己的誠心去碰撞另一顆心。

  二、要心平氣和的與孩子交流。

  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缺點和弱點有的習慣把今天的事拖到明天去做;有的喜歡在課堂上說話;有的怕困難不願自己獨立解答習題而願去抄別人的,等等。他們似乎是從幹壞事中尋找樂趣。也許是我們之間的溝通太少了,也許他們正渴望得到我們的關注,也許他們正想開啟自己的心扉。孩子的心是敏感的,這顆心可以吸收一切好的東西,任何一個孩子在內心深處,都是嚮往成為一個優秀的孩子,都渴望能被大家認可,都渴望著其他人讚賞的目光。在瞭解孩子內心世界的時候,不應傷害他們心靈深處最敏感的地方——人的.自尊感。有時,我們會因為一個孩子的一次的錯誤而給他貼上壞孩子的標籤,結果這個孩子就真的一步步向更壞發展。一生中從未犯過錯誤的人是很難找到的,何況一個孩子呢?

  常言道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我們老師就要有博大的胸襟和一顆慈愛寬容的心,用全面的、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學生,寬容每一個學生的優劣、長短,相信他們一定會從幼稚走向成熟!

要相信孩子讀書筆記4

  初看到這本書,是被他的書名吸引。後來細細讀來,覺得裡面的內容也說得相當有道理。

  《要相信孩子》是蘇聯教育家、蘇聯教育科學院通訊院士蘇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學任校長期間的經驗總結。

  書中這樣說到,“對學生的錯誤行為採取一定的措施,進行具有說服力的批評,這些做法,乍看起來都是為了把學生教育好,但是善良的動機,或者說僅僅靠善良的動機,未必能收到預期的效果。因為,每對孩子進行一次批評,實際上就是讓他又一次加深了他是壞孩子、惡劣的孩子、十分討人嫌的孩子的印象。因此,我們從成年人的角度越認為自己對某個學生的看法根據十足,恰如其分,就越會給兒童的心靈造成創傷,越會使兒童感到走投無路,無所適從,越會使本來缺乏經驗的兒童今後的行動更冒失,更輕率。影響學生的內心世界,不應該挫傷他們的心靈中最敏感的一個角落——自尊心。

  是的,每個孩子都有自尊心,如果我們只是簡單粗暴的對待,不注意教育方式,放不下師道尊嚴的架子,往往會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在教學中,我們不要帶著有色眼鏡去看學生出類拔萃的學生我們偏愛,聰明聽話的學生我們喜歡,老實本分的學生我們接受,活潑好動的學生我們忍受,就是又“笨”又“懶”的我們也不能一提起就怒火中燒、大動肝火,也許換個角度去看去想,會有意外的收穫和發現,畢竟大千世界需要的是千姿百態、萬紫千紅!我們老師就要有博大的胸襟,用全面的、發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學生,寬容每一個學生的優劣、長短,相信他們一定會從幼稚走向成熟!

要相信孩子讀書筆記5

  近段時間閱讀了蘇聯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寫的《要相信孩子》這本書。其實在以前也讀過這本書,只不過讀得不如這次的細緻。這本書,給了我深刻的啟迪,也讓我感悟到很多東西。

  “我們做教師的應該像果園的園丁精心地照看嫁接到野生植物上的果樹,愛護它的每一枝、每一葉那樣,愛護和保持孩子們身上的一切好品質。任何時候也不要急於去揭穿兒童的不好的、錯誤的地為,不要急著把兒童的所有缺點公諸於眾,而應當讓兒童發揮內在的精神力量來克服自己的缺點。讓集體看到的首先是每個兒童的優點,這才是育人的藝術所在。”這是蘇在《引導兒童自覺地改正錯誤》這篇文章裡的建議。他認為,一開始就把孩子的缺點暴露於集體之中,這會讓孩子失去了做一位好孩子的積極性,而且嚴重地損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我們應該有意識地創造條件去培養孩子的優秀品質,讓他在不知不覺中讓思想品格得到昇華,如可以讓經常遲到的孩子當紀律委員;讓貪小便宜的孩子管理班集體的財物;讓不愛勞動的孩子負責課室的保潔;等等。當他們的工作哪怕是有一點點小進步,教師也要及時真誠地表揚。透過這些措施,一步一步地把他們的小毛病糾正過來。這比對他們的錯誤進行無休止的批評和說教來得更加奏效。作為一名班主任,我很認同這些觀點和做法。特別是對於那些平時就是這麼做的教師來說,應該會深深地從中體會到這其中的巨大作用。道理每個人都明白,重要的是如何持之以恆,並用在每個孩子身上。

  在《要相信孩子》這本書裡,作者談到了這麼一個例子。一位女教師在教育一年級的孩子們要保持清潔時,發現一位小男孩的耳朵很髒。她就指著小男孩說“大家看,格里沙的耳朵多麼髒!他沒有洗耳朵就來上學,這樣是不行的。”結果,第二天,小男孩雖然把耳朵洗得乾乾淨淨地來學校,但他從此卻變得非常緊張和膽怯,注意力往往不能集中,他總覺得大家都在看他的耳朵。教師越責備他,他的情況就越糟糕。這位女教師根本不知道她已經傷害到了一個孩子的人格、自尊和自豪感,她的直接刺傷了兒童的心靈。後來男孩轉到別的班裡,表現卻一天比一天好,過去被那位女教師認為沒有數學才能的他,恰巧在數學方面表現出了極大的才能。事實上,女老師完全可以採取另一種方式來教育孩子們保持清潔——叫大家看一看某個乾淨整潔的孩子,然後號召大家向好的榜樣學習,有意識地看格里沙一眼,用目光向格里沙示意。用通俗地話來解釋蘇的用意,就是要採取正面教育的方式,引導學生自覺地改正不良行為和習慣。事實確實也會如此。比如,做眼保健操時,我班有的學生做得很認真,可也有部分學生很隨便。這時,我會說,某某同學做得真認真,這麼一說,話音剛落,那幾個不認真的同學立刻就開始認真起來了。所以,以表揚代替批評,以榜樣為示範,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以上引用的事例和我的工作實踐讓我深深地感受到當一名教師言行嚴謹的必要性,因為很可能自己一句不恰當的語言,或者甚至是一個眼神,都有可能影響著孩子的一生。相反,如果孩子不僅知道而且體會到了教師對他個人的優點既注意到了,又很讚賞的話,那麼他就會盡一切努力變得更好。我曾經對家長和其它科任教師說過,我們的孩子,沒有一個本質不好,也許他們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點,但不管怎樣,我們一定不要傷害他們的自尊心。或許他從啟聰學校畢業時,甚至還不會很工整地寫自己的名字,不會計算2+3,但他有自己的人格,也有被人尊重的需要,我們要保護好孩子們幼小而純潔的心靈,讓他們長大後成為有自尊心的人。

要相信孩子讀書筆記6

  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學校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同課異構”、“同書異讀”等活動。最近學校給每位教師購買了蘇霍姆林的《要相信孩子》一書,我認真閱讀了其中的篇章,感受頗深。

  我個人認為,《要相信孩子》這本書是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獻給我們所有老師的一份珍貴的禮物。他的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靈去塑造心靈的思想是教育思想寶庫中的瑰寶。

  在《要相信孩子》這本書裡,作者談到了這麼一個例子。一位女教師在教育一年級的孩子們要保持清潔時,發現一位小男孩的耳朵很髒。她就指著小男孩說“大家看,格里沙的耳朵多麼髒!他沒有洗耳朵就來上學,這樣是不行的。”結果,第二天,小男孩雖然把耳朵洗得乾乾淨淨地來學校,但他從此卻變得非常緊張和膽怯,注意力往往不能集中,他總覺得大家都在看他的耳朵。教師越責備他,他的情況就越糟糕。這位女教師根本不知道她已經傷害到了一個孩子的人格、自尊和自豪感,她的直接刺傷了兒童的心靈。後來男孩轉到別的班裡,表現卻一天比一天好,過去被那位女教師認為沒有數學才能的他,恰巧在數學方面表現出了極大的才能。事實上,女老師完全可以採取另一種方式來教育孩子們保持清潔——叫大家看一看某個乾淨整潔的孩子,然後號召大家向好的榜樣學習,有意識地看格里沙一眼,用目光向格里沙示意。用通俗地話來解釋蘇的用意,就是要採取正面教育的方式,引導學生自覺地改正不良行為和習慣。事實確實也會如此。比如,做眼保健操時,我班有的學生做得很認真,可也有部分學生很隨便。這時,我會說,某某同學做得真認真,這麼一說,話音剛落,那幾個不認真的同學立刻就開始認真起來了。所以,以表揚代替批評,以榜樣為示範,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再如《教師要善於發現每一個孩子的特長》這節中作者認為孩子們往往是先在那些能夠充分發揮其才能,顯示其力量的領域裡做出成績,然後從這些領域裡渉取精神力量來克服自己某方面的弱點。因此發現學生身上的優點和最好的東西,就成了我們老師的首要任務。作為一名教師我們的卻不應該總是盯住學生的缺點,總希望用盡一切辦法去讓他們改正,也許我們更應該做的是不斷的去發現他們身上的優點,取長補短。在一次學校的有關教育問題的座談上也有一名老師曾經提出過這樣的問題,說是在自己的班上剛轉進來一位學生,學習成績中下游,但是細心觀察這名學生,她非常勤勞,熱心。在打掃衛生時總是能把最累最髒的活往自己身上抗,在平時在活動和比賽中非常樂於幫助別人,而且她的體育成績是班裡的佼佼者。我們這位細心的老師從不同的領域去發現學生的亮點,為自己更好的教育埋下了亮麗的一筆。反思自己在教學中,經常因為學生出現的問題而失去對自己的信心,對學生的信心真是不應該。勇於面對問題,尋找解決的問題的方法才是一個教師真正應該做的事。

  作為一名教師我深深地感受到言行嚴謹的必要性,因為可能自己一句恰當的語言,或者是一個眼神,一句鼓勵,都有可能影響孩子的一生,尤其是對待學生的錯誤行為是的言行措施。因此我覺的書中提到的關於對待學生的錯誤行為處理的觀點我覺得非常有道理,作者認為對學生的錯誤行為採取一定的措施,進行具有說服裡的批評,這些做法,咋看起來都是為了把學生教育好,但是善良的動機,或者說僅僅靠善良的動機,未必能收到預期的效果。因為,每隊孩子進行一次評判,實際上就是讓他又一次加深了他是壞孩子、惡劣的孩子的印象。因此,我們從未成年人的角度越認為自己對某個學生的看法根據十足,恰如其分,就越會給兒童的心靈造成創傷,越會使本來缺乏經驗的兒童今後的行為更冒失,輕率。影響學生的內心世界,不應該挫傷他們的心靈中最敏感的一個角落——自尊心。是的,每一個人都有自尊心且非常的脆弱,而兒童的自尊心更是尤為的脆弱,如果在教育中我們不注意教育的方式,一味的批評,往往會對孩子脆弱的心造成傷害。

  作為一名老師要學會用發展和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學生,多角度、多層面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多一把尺子就能量出一批好學生,相信學生一定能做的更好。

要相信孩子讀書筆記7

  《要相信孩子》這本書中說“影響學生的內心世界,不應該挫傷他們的心靈中最敏感的一個角落——自尊心。”是的,每個孩子都有自尊心,如果我們只是簡單粗暴的對待,不注意教育方式,放不下師道尊嚴的架子,往往會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在教學中,我們不要帶著有色眼鏡去看學生出類拔萃的學生我們偏愛,聰明聽話的學生我們喜歡,老實本分的學生我們接受,活潑好動的學生我們忍受,就是又“笨”又“懶”的我們也不能一提起就怒火中燒、大動肝火,也許換個角度去看去想,會有意外的收穫和發現,畢竟大千世界需要的是千姿百態、萬紫千紅!我們老師就要有博大的胸襟,用全面的、發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學生,寬容每一個學生的優劣、長短,相信他們一定會從幼稚走向成熟!

  欣賞你的學生吧,讓欣賞搭起你和學生心靈間的橋樑!

要相信孩子讀書筆記8

  相信每位老師都曾單獨批過學生吧,差不多都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景學生低頭站立,默默地接受著老師的批評。老師怒氣沖天,越批評越有勁,全班同學都在看著,享受著這個孩子的無奈。有的幸災樂禍,有的無關緊要,有的隔岸觀火,有的心裡打著激靈……作為此時此刻的孩子,倒有點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架勢,任你老師唾沫飛濺,任你老師怒火中燒。唉,此時此刻的教師,無不感到委屈我是在用心教你,你為什麼就要犯錯誤,為什麼就偏要完不成作業?為什麼……老師啊,自認為善良的動機,往往是收不到預期的效果的。我也經常苦惱呀,為什麼?為什麼呢?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要相信孩子》給了我很大的啟發,那裡告訴了我們答案。

  記得在《要相信孩子》這書上有這樣一段話“對學生的錯誤行為採取一定的措施,進行具有說服力的批評,這些做法,乍看起來都是為了把學生教育好,但是善良的動機,或者說僅僅靠善良的動機,未必能收到預期的效果。因為,每對孩子進行一次批評,實際上就是讓他又一次加深了他是壞孩子、惡劣的孩子、十分討人嫌的孩子的印象。因此,我們從成年人的角度越認為自己對某個學生的看法根據十足,恰如其分,就越會給兒童的心靈造成創傷,越會使兒童感到走投無路,無所適從,越會使本來缺乏經驗的兒童今後的行動更冒失,更輕率。”這段話給我的啟發很大。確實,我們不能用我們的思維去想孩子,把我們認為好的東西強加給他們,一旦他們不接受或是做的不好,我們就生氣,罵他們,有時火氣一上來說的話其實是非常傷他們自尊的。所以說孩子是不能接受你的自認為是善良的動機的做法,因為他們本身並沒有這種積極的傾向。任你怎樣發火,他們都無動於衷,反而更反感,更要和你對著幹呢。知道了這些,我們就應該去了解他們內心的想法,其實有哪個孩子不想老師喜歡呢?不想做好一切呢?可明明他們又管不住自己。所以我們老師就應該去引領他們認識怎樣做就是好的,怎樣做就是對的,去激起他們的自尊心,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給他們時間和機會,讓他們自己認識到,這才真的有用。不得不承認每個學生都有他的優點,也有他的缺點,我們做教師的就應該始終保持一種良好的心態,始終堅信自己的學生“行”。我們要善於發現學生的優點和長處,還要善於發現學生的每一個進步,加以肯定、加以強化,讓他樹立起自信。有了自信,學生在改正缺點時,就有了主動性,就有了動力。我們要採取賞識教育,因為在賞識教育的環境中,學生自己相信自己能行,而且成為一種定勢,就會成為克服前進道路上各種困難和阻力的強大動力。

  “教師,甚至學校之所以對個別學生無能為力,其原因並不在於學生是不可救藥的,而在於指導整個教育過程的方針是錯誤的。”書上的這句話很有道理。在平時的教學中,難免會遇到一些成績差、紀律差的同學,我們稱之為“後進生”。我們對待他們的態度是怎樣的呢?相信許多老師都是在批評多次後無奈的對他“置之不理”,甚至對他們產生厭惡感了吧。因為我們認為的好學生不是這樣的,他們不符合我們的要求,我們就把他們稱為“後進生”,加之現在中國的教育還是注重升學率的,他們拖了我們教學上的後退,當然就是老師眼中的差學生了。可是,難道他們真的是無可救藥?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們每個老師“那些特別的孩子正是透過犯各種各樣的錯誤來學習正確的;我們永遠都不要絕望,因為只要我們充滿期待,他們或許很有希望。”只要我們相信每個孩子都是好的,有一顆關愛學生的心,理解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尊重學生,耐心引導,那麼每位學生都會綻放出他特有的風采。

  看了蘇霍姆林斯基寫的一些教育書籍後,我想了很多。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肩負著這麼多孩子的未來,責任重大啊!所以我們真的應該樹立一個終生學習的觀念,要不斷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論基礎,用理論指導實踐,這樣才能成為一名真正優秀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