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對聯> 精選春節對聯作文彙總七篇

春節對聯作文

精選春節對聯作文彙總七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春節對聯作文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春節對聯作文 篇1

  春節的氣氛越來越濃了,我看見家家戶戶都開始了貼對聯。於是耐不住骨子裡的興奮因子。便嚷著要和媽媽一起去挑對聯。

  來到了書店街,大街兩旁買對聯,買對聯,買對聯的人山人海。小攤整齊的擺著紅豔豔的對聯。我拉著媽媽,看得眼花繚亂。“媽媽!我們趕快買吧,要不就被別人買光了!”媽媽笑著說:“傻瓜!這麼多對聯攤,不會被人買光的。再說,買對聯也要仔細挑挑,這叫門當戶對。”“門當戶對?”我對媽媽的話有點兒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可是我並沒有再追問,生怕媽媽又說我在犯傻。我緊緊的跟著媽媽來到一個小攤上,媽媽指著一副對聯嘴裡唸叨著:“‘車行萬里路,人播四美風;一路順風!’這副對聯是賣給開車的,開車人買去,希望能平安開車。”“有道理,有道理!”我開始理解這門當戶對的含義了,便點了點頭。這時,我看到有一個人買了一幅對聯,只見上面寫的是:“笑嘗葡萄一窩蜜(上聯),喜吃甘蔗兩頭甜;生意興隆(橫批)。我猜想,這戶人家應該是做水果生意的吧。看來對聯能夠反映人們的希望和職業,以及對祖國的祝福和欣喜之情。對聯可真有意思!怪不得媽媽說買對聯要門當戶對。

  我們還沒有找到合適的對聯,只好換了一攤往前走,。這時我看見一個對聯攤上金光閃閃,原來其中有一副對聯是用金粉書寫的。我定睛一看:“人入虎年增虎勁,添春色發春輝門;如虎添翼。”我想大概這是對自己家一種美好的期望,於是便買下了這副對聯。

  回到家後,我把這幅精心挑選的對聯工工整整的貼在門口。這時,我彷彿看到對聯上的每一個字都放射出耀眼的金光。在熱鬧的爆竹聲中,我們和對聯一起迎接新的一年的到來。

  ……

春節對聯作文 篇2

  民謠說二十八貼花花,花花指的就是對聯,過春節每家每戶都要貼春聯,希望在新的一年裡家裡每個人都能平平安安。

  今天,我們家的人都忙的不可開交,爺爺奶奶收拾屋子,媽媽在為年貨做準備,我和爸爸貼對聯。我們來到大門口,爸爸首先要把去年的舊對聯撕下來,把門擦乾淨。我把對聯放在地上,把對聯的四角都用長些的膠帶粘上,然後再遞給爸爸。爸爸一邊貼對聯一邊問我:“你知道為什麼每年都要貼對聯嗎?”我回答道:“這個我知道,因為傳說很早以前有一個叫年的怪物,它怕火怕紅色,還怕聽到鞭炮聲,所以每到春節,人們就貼對聯放鞭炮,這樣不但預示下一年的平安吉祥,還可以趕走年這個怪物。”邊說邊幹不一會兒,對聯貼好了。爸爸誇讚我說“你說的不錯,並且還是一個合格的小助手”。

  家家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希望,每家的對聯也是不一樣的,但都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希望。

春節對聯作文 篇3

  今天是臘月二十九,氣候當然有點冷,但陽光很光輝,大年夜街上的人來交常常,頓時就要過新年了,人們還在忙著購物呢!我們家也忙的不亦樂乎,爺爺和奶奶預備好了過年的食物,蒸好了饅頭,煮好了豬頭,還豐年糕,雞凍、噴鼻腸,滿滿的一小屋好吃的,真是過大年夜年啊!

  今天我們要貼春聯了,奶奶打好漿糊,我找出本身親手寫的春聯和福字,心裡有點興奮,因為我寫的春聯也能貼在牆上了。媽媽負責往春聯上刷漿糊,我和爺爺還有爸爸一路往牆上貼,一會的工夫就貼好了,家裡當即有了一番新年的景象形象。下戰書我和爸爸媽媽又來到了姥姥家,看到老爺也要預備貼春聯,我們就一路輔佐,一會兒老爺家的春聯也貼好了。

  春節前的繁忙都是幸福的!

春節對聯作文 篇4

  啪、啪、啪鞭炮聲和孩子們的歡笑聲打破了城市的寧靜。

  今天是大年三十了,家家戶戶都要貼對聯來迎接新年。看著門神威武雄壯,一定可以降妖除魔,對聯可以保佑我們紅紅火火,財神保佑我們財源滾滾。對聯寓意著我們生活美好,國家興旺,全家幸福,平安健康!

  過年了,我們一家人一起吃著年夜飯,吃飯之前,我默默的對財神爺許下心願,保佑我家全家幸福、平安健康、好運不斷。我們開始吃餃子,媽媽說誰先吃到有開心果的餃子誰就有好運,結果是我先吃到了開心果,我興奮地跳了起來,心想:財神爺可真神呀!

  為了全家平平安安,你一定要和爸爸媽媽一起貼對聯呦。

春節對聯作文 篇5

  今天是大年三十,媽媽早早的就把我從床上叫起來了,說要一起貼對聯。新春伊始,春節將臨,按照我國的傳統習俗,除夕那天,很多人家都貼對聯。貼對聯是中華漢民族的傳統。

  我洗漱完後開始貼對聯了,我和媽媽把對聯放在地下不停的擺弄,我說這個是上聯,媽媽說那個是上聯,我們的意見不一,我為了弄清楚,在電腦上找答案。

  古時候的對聯,因為是從右向左書寫,所以上聯在門右邊。現在,由於書寫習慣從左向右,所以,也有把上聯貼在門左邊的。

  究竟應貼在哪邊?要看橫批的書寫,如果橫批是從右向左書寫,上聯就應該貼在右邊,反之上聯則貼在左邊。另外,對聯除了對仗等要求外,一般應上仄下平,就是上聯結尾字的音調應該落上聲和去聲,下聯結尾字的音調應該落在平聲。(陰平、陽平)。

  我知道答案後和媽媽一起把春聯貼上了,真漂亮!

  貼對聯不是什麼大事,圖個吉利喜氣,即使貼錯了,也沒有人會提示。不過,既然是民族的文化,我們不能宏揚,也不能離譜。

  明年的春聯就包在我身上了。最後祝大家馬上好好學習,馬年行大運!

春節對聯作文 篇6

  老爸,你說,它們誰長得比較像上聯?”我用手掌托住腦袋,胳膊抵在桌子上,盯著眼前的那一對紅豔豔的春聯,有些鬱悶地問。

  說出來真夠丟人的,家裡的春聯向來是爺爺貼的。今年臨近春節,爺爺讓叔叔給“劫”去了,搞得我家的春聯至今還未“上榜”。

  “嗯……”爸爸用手托住下巴,盯著對聯,沉吟著,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樣。看來是快要有答案了,我有些著急了:“嗯什麼啊,快說啊……”

  他煞有其事地說:“老爸我在想,這時候是你表現的機會了……”

  “啊!”我腦子有點短路。愣了幾秒鐘後,我怯怯地問:“你不會是想要考我吧?”

  “明擺著啊,你都上初三了,不會連個春聯也看不明白吧?”

  “好啊,激將法!”我撇撇嘴,“都說三十六計裡,就這招是最要命的,還真……”我小聲嘀咕著。

  “就這個‘春風得意年年好’吧!我看好它!”我信心十足。

  “哦?何以見得?”老爸盯著我指定的“上聯”,聲調提高了幾分。

  “爺爺教的那些平仄我是不懂啦!不過‘春風得意年年好’和‘錦繡前程步步高’這一對,誰看也知道要選前者啦!我都上初三了,對‘語感’這東西就是拿它沒轍地準!”我故作輕鬆地盯著老爸,一板一眼地說著。

  沉默,長久的沉默……我不禁緊張了起來,會不會錯了啊?

  爸爸終於抬起頭來,鄭重其事地說:“以我當你老爸十幾年的經驗,我可以很負責任地告訴你——”他乾咳了幾聲,停頓了一下,故意賣個關子,然後明顯提高了聲調,慢條斯理地說:“英雄所見略同!”

  啊……我還以為是什麼深入、精闢的分析呢,原來是想著怎麼盜版很久很久以前看過的那些小品!好吧,我服了!

  我們拿著春聯一起走出大門。大門旁那兩條已經發黃的石柱上面貼著的春聯雖然依舊完好,但是早已褪了那層鮮豔的.紅,襯著暗紅色的老宅門,給人一種滄桑感。我忍不住把手覆在上面,對爸爸說:“別把舊對聯撕掉,就這樣覆蓋著貼上去,可以嗎?”

  見爸爸沒反應,我轉過頭去看他,只見他對著兩個大門柱,擺出那堪稱經典的沉思姿勢看了一會兒,然後轉向我,一本正經地說:“我突然忘記上聯要貼哪一邊了……”

  真無語了,竟然還是這麼無辜的表情……我忍住想酸他幾句的衝動,抓起他手中的那條上聯,二話不說就爬上右邊的椅子,學著爺爺的樣子,先刷上一層糨糊,再調整好角度,從上而下撫平上聯,又迅速地接過他遞來的下聯,挪了椅子後直接貼到左邊的石柱上。然後,又走遠看了看,很滿意地走到他身旁,鄭重地對他說:“以我當您女兒十幾年的經驗,我可以很負責任地告訴您:就這樣貼,準沒錯!您負責善後啊,把那什麼什麼的收拾乾淨。我得去研究一下當年您那高中畢業證書是不是造假來的……”說完,瀟灑地進屋玩電腦去了。

  媽媽叫吃午飯了,我走出房間,忽然聽到爸爸在客廳打電話:“老羅啊,是我。新年好啊!給你說啊,今年我家的春聯是我女兒貼的,我本以為他們這些孩子把那點傳統的東西都給丟了呢!沒想到啊,還行還行……”哦,原來如此,看來老爸用心良苦啊。

春節對聯作文 篇7

  今天是大年三十,家家戶戶自然少不了一項十分重要的年俗活動——貼對聯。

  一大早,我們便趕到奶奶家,幫助奶奶把院子裡的門上都貼上對聯。由於對聯很多,工程量大。所以我們要進行分工:媽媽負責刷漿糊,爸爸負責貼對聯,我,則負責拿著一個掃把骨朵兒,負責把貼上的對聯刷一刷,使對聯粘的更牢固,而爺爺奶奶則負責後勤工作,分工結束後,我們就要開工了!

  首先由媽媽在要貼對聯的地方塗上一層很均勻的漿糊,然後爸爸把準備好的對聯端端正正的貼上去,最後則由我用這個外形奇特的“小掃把”在對聯上刷一遍,再刷一遍,直到對聯平整又牢固的粘在牆上。有了我們一家熟練的操作,幾幅對聯和大大的“福”字很快就要貼完了。可是沒想到的最難的還是後面——院門口的對聯和門神。剛要貼門神,麻煩事就來了,兩個門神到底哪個在左哪個在右呢?“該這個在左邊吧?”媽媽猶豫的說,“沒事,貼吧”爸爸便貼了上去,貼好後。爸爸回屋一看圖,才驚歎了一聲“哈哈,貼反了!!”哎,剛才算是白忙一場呀!門神貼好了,開始貼對聯。門口的大對聯2米多長,差不多半米寬,我拿都拿不成,上半截剛糊上,下半截就被風吹的“嘩啦”亂響,好象孩子在風中哭鬧,爸爸媽媽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這個大傢伙”貼好,真是不容易!

  用了整整兩個小時,我們才將所有對聯貼好,真累呀!但是透過這次貼對聯活動,不僅使我增長知識,也讓我體驗到了中國年俗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