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魯迅> 【推薦】魯迅作文500字四篇

魯迅作文500字

【推薦】魯迅作文500字四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是透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魯迅作文500字4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魯迅作文500字 篇1

  春節,我們一家到紹興魯迅故里遊玩。在路上我從爸爸的口中知道了魯迅原名叫周樹人,魯迅是他的筆名。他是中國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一生中寫了許多小說,有《吶喊》、《狂人日記》、《朝花夕拾》、《彷徨》等。聽了爸爸的介紹,我對魯迅產生了無比的崇敬。

  經過了一個多小時的路程,我們終於到了魯迅故里。我一眼就看見了具有水鄉風情的巨幅浮雕,上面刻著“魯迅故里”四個大字和魯迅的半身像,只見他緊鎖雙眉,眼睛注視著前方,彷彿充滿了對新生活的嚮往。

  跟隨著人群,我們來到了“魯迅故居”。跨過高高的門檻,穿過了長廊就到了天井,天井種著兩棵茂盛的桂花樹,小時候魯迅就生活在這裡。我似乎看到了他在桂花樹下乘涼、玩耍的情景。

  接著,我們乘坐了紹興特有的烏蓬船。船伕頭上戴著氈帽,手上一邊划著船槳,一邊向我們講述著紹興景點的特色。我坐在窄窄的烏蓬船上,好像自己是小時候的魯迅,正在趕往看社戲的路上呢!

  小船把我們載到了“三味書屋”,那裡魯迅小時候讀書的地方。走過一座石橋,一拐彎我們就進了內堂,堂內掛著“三味書屋”的橫匾,中間擺放著一張很陳舊的書桌。書桌雖然很普通,但它卻藏著深刻的意義。因為魯迅小時候上課經常遲到,被先生嚴厲批評後,他就在桌子上刻了一個小小的“早”字,以時刻提醒自己再也不能遲到了。

  魯迅故里的景點還有很多,雖然不是很華麗,但它有自己獨特的特色。這次的旅行讓我記憶深刻,更讓我瞭解了名人魯迅。

魯迅作文500字 篇2

  在紹興停留的三天,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魯迅故里了。

  眾所周知,魯迅是中國偉大的文學家、革命家。他因“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而被人們稱為“民族魂”。他一生以筆為武器,戰鬥了一生,深受後世景仰。

  8月7日清晨,我們來到了魯迅故里。

  遠遠望去,魯迅雕像十分清晰。他手持著香菸好像在思索著什麼,旁邊站著幾個頭戴著氈帽的小銅人。聽導遊說,那位穿著最為樸素,笑得最甜的,便是魯迅的好哥們——閏土。我彷彿看見他與魯迅開心的在百草園中捉蟋蟀。

  走進三味書屋,就像魯迅在書中所描繪的一樣,“從一扇黑油的竹門進去,便是我先生家了。第三間是書房,門中掛著一塊匾道‘三味書屋’,下面是一幅畫,畫著一隻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樹下”。我們來到了一間與“三味書屋”極為相似的屋子,便開始了我們的第一堂課。

  戴上瓜皮帽,我彷彿看見了魯迅小時候的快樂時光。阿q、祥雲嫂、楊二嫂等人物也映入了我的眼簾,讓我感觸很深。有的人過得淒涼,有的人過得圓滿,但只要勇敢的面對生活,這就是人生!

  穿上長衫,我好像回到了魯迅在私塾上課的時光。我不由得想起了“早”字的故事:……有一回,父親重病,魯迅一大早就去買藥,可回來時先生已經開始上課了。先生見他遲到就生氣的說……第二天魯迅一早就來到學校,在書桌右上角包刻了一個“早”字,心裡暗暗許下諾言:以後一定早到,不再遲到了!

  以後,我一定不能遲到。這是魯迅告訴我的。是的,正如現在莊老師說的:“連不遲到都做不到,你還能做什麼。”

  由於時間緊迫,我們都帶著心中的不捨離開了魯迅故里。我一定還會回來,還會……

魯迅作文500字 篇3

  紹興歷史悠久,物產豐富,有著“文物之邦、魚米之鄉”等美稱,是我國曆史文化古城之一。紹興,白玉長堤路,烏蓬小畫船,鏡湖水如月,耶溪花似雪,名人輩出,有越王勾踐、大禹、魯迅、蔡元培等名人,足以讓古城紹興有著文化底蘊,百聞不如一見。這不,我趁著這次國慶來到了古城紹興。

  到達紹興的那個下午,我們起身前往魯迅故里。我們先來到了魯迅故居,跨進高高的門檻,從側門走進去,穿過年代已久的長廊,到了魯迅的主房、廚房、百草園……都一一呈現在我們的`眼前。其實,我最想去的就是“三味書屋”了。從一扇黑油的竹門進去,這便是聞名已久的“三味書屋”了。別看這屋中陳列的只有幾張簡簡單單的木桌椅,這可是聞名已久的魯迅先生幼時讀的私塾。正中央是老先生坐的桌椅,四周臨窗是為學童而設計的,左邊最裡面靠牆拉著紅線的地方,是魯迅先生讀書時坐的位置。根據旁邊的導遊的講解,魯迅先生坐在左邊最裡面靠牆是因為他覺得附近的學童太吵了,所以請求老先生讓他坐到左邊最裡面靠牆好好學習。我彷彿看到了幼時的魯迅先生在如飢似渴地讀書,做到了心到、眼到、口到、在班裡唸書名列前茅,也正是因為魯迅先生勤奮,他才會取得這樣的成就。

  這次遊魯迅故居給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魯迅作文500字 篇4

  拂開歷史的迷霧,我們看到了一個偉岸的身影,佇立在思考的懸崖上,冷眼對世間的玷辱汙衊,用一枝悲涼而又鋒利的筆,寫著世態滄桑。

  童年時的他,家境還算殷實,無憂無慮地過著公子哥兒的生活,後來父親病重,家道中落,他苦心為父親治病,卻仍不足以與死神對抗,後來他去了日本仙台留學,遇到了此生的恩師——藤野先生,在留學過程中,他意識到中國之所以如此衰敗,根本在於人心,在於思想的落後,由此,他毅然決然地放下手中用來解剖動物的手術刀,拿起了另一把更為鋒利的匕首,解剖著中國人落後已久的的思想,他用這支匕首,插進了腐朽沒落的封建主義的心臟,他用這支匕首,呼喚著中華民族的崛起與振興。

  從魯迅的身上,我感受到了一種精神,那是一種頂天立地,山海所不能摧之的精神,那是他對祖國的熱愛,渴望祖國振興的強大精神,是他對光明燦爛的美好生活理想的追求,和堅持在昏沉的黑夜裡同黑暗勢力抗爭的勇猛頑強的精神。

  從魯迅的文中,我看到了他的期盼,他對光輝燦爛的黎明的期盼,他對國人覺醒的期盼,他對祖國振興的期盼,因而,他用他的筆,毫不留情的表述國人的劣根性,他的第一部白話小說,也是中國文學史上的第一部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中,滿紙的“吃人吃人”,滿紙的荒唐言,浸透著一把辛酸淚,他渴望以此來使國人覺醒,以此來使人思想進步,以此來使國家振興。

  走進魯迅,看看魯迅的一生,他的作品給中國乃至世界文學史上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他的作品被譽為“投槍與匕首”插進了封建主義的心臟,其文,言辭辛辣,描繪人間百態,其人,鐵骨錚錚,彰顯民族精神,其文,其人,值得千萬萬後輩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