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傳統> 傳統文化的作文300字 書法

傳統文化的作文300字 書法

傳統文化的作文300字 書法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透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傳統文化的作文300字 書法,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傳統文化的作文300字 書法1

  大家好!看我臉上的面具多麼好看。嘿嘿!紅豔豔的色彩,烏黑粗暴的眼睛,尤其是額頭上那粉嘟嘟的大桃子,看起來多麼帥氣!前幾天,我賴著母親買了這個面具給我。母親說:“京劇臉譜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種特殊的化妝方法。由於每個歷史人物或某一種型別的人物都有一種大概的譜試,就像唱歌,奏樂都要照樂譜一樣,所以稱‘臉譜’。關於臉譜的來源,一般的說法是來自假面具。”

  要問我怎麼愛上的臉譜,那還要從上次姥姥來我家說起。這天,姥姥在我家看電視,電視裡“依依呀呀”唱著京劇,我好奇地問姥姥:“這上面都是誰呀?”姥姥說:“那個紅臉的是關羽!白臉的是曹操!”你知道嗎?紅色的臉譜表示勇士義烈,如關羽、姜維等;黑色表示剛烈、正直,就像張飛、包拯等;黃色就表示兇狠殘暴,比如宇文成都、典韋等;藍、綠色代表粗豪暴躁人物,馬武、竇爾敦等;白色就是奸臣壞人了!曹操、趙高都是呢!我要做一個正直、剛烈的男子漢,哈哈,於是我就纏著母親給我買了一個,沒事的時候就戴上它在屋裡武槍弄棒,別提有多神氣!

  啊!臉譜的知識可真多呀!我不但知道了它名字的由來,還知道了它的色彩跟人的性格有關。它給我的生活增添了不少快樂呢!

傳統文化的作文300字 書法2

  中華傳統文化有剪紙、生肖、對聯等。我就給你說說古詩吧!

  我背過的古詩有《詠柳》、《涼州詞》、《鹿柴》等等。其中我最喜歡詩仙李白寫的《望天門山》了。詩人在這首詩中描繪了天門山獨特而又雄偉壯闊的風光。天門山拔地而起,巍峨險峻,長江洶湧澎湃,在作者的描繪中,兩山相隔對峙是長江所為,遠遠望去就像一座大門,而湍急奔騰的江水因為地勢的原因,突然掉頭向北。這兩句寫出了天門山獨特而雄偉的氣勢,讓人感到峽高江流急。後兩句則寫船行江上,兩岸隔江對峙的青山出現在眼前,那江上急馳而來的一葉孤舟,好像從天邊的紅日之中馳來。這樣描寫鮮明壯麗,使讀者彷彿能看到撲面而來的高峽,聽到奔騰咆哮的激流發出的聲音,給人十分深刻的印象。

  這就是中華傳統文化之一古詩。我也會每天背一首古詩,將古老的詩文傳承下去。

傳統文化的作文300字 書法3

  京劇的前身是安徽的徽劇,通稱黃皮戲。清乾隆五十年起,相續進入北京演出。同時吸收了漢調,秦腔,崑曲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融化,演變成一種新的聲腔,更為悅耳動聽,稱為“京調”。現在我們稱為京劇。

  京劇的角色根據男女老少,俊醜正邪,分為生,旦,淨,醜四大行當,角色行當的表演各有不同的程式動作,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各有不同的特點,富有舞蹈性和高超的技巧。

  京劇的服飾有它獨立風格,色彩豔麗,描龍秀鳳,五顏六色,質量考究,在舞臺上大顯身手。

  京劇是以完整的故事情節,悅耳動聽的聲腔,色彩豔麗的服飾,更用高超的表演藝術吸引了古今中外廣大觀眾,讓人們享受到了中國戲曲的魅力,也使人們從故事情節中辨別真善美和假惡醜,勸人為善受到教育。

  京劇是中國戲曲的魂寶,祝願它繼續發揚光大,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傳統文化的作文300字 書法4

  生活中,我們處處能夠感受到豐富多彩的民間工藝,古老的民族藝術,獨特的風俗習慣,這些,構成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它表現出中國人民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憂國憂民、以德化人的精神。

  民間工藝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它獨具特色、資料豐富、歷史悠久,深受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民間工藝品歷史悠久,資料豐富多彩。如剪紙、陶瓷、刺繡、年畫、皮影、風箏、等等,資料大多寓意著吉祥如意、長命健康、富貴有餘、兒孫滿堂等。這些民間工藝品流傳廣泛,生動趣味,代表了中國人的傳統文化和日常活動。

  風俗習慣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百花園。滲透著豐富的歷史、政治、社會、科學、天文、地理等知識。如端午節的龍舟、粽子,元宵節賞花燈和猜謎,中秋節的月餅……這些風俗已成為全民性的娛樂活動。它們像大河流水中翻滾的波浪,是中國人的瑰寶,並籠罩著中華大地,使人感到驕傲。

  民族藝術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我國民族藝術博大精深、絢麗多彩。如京劇,國畫等等,各地優美動聽的民歌、千姿百態的民間舞蹈、風韻別緻的民樂、情趣盎然的畫面,都盛開中華民族的禮貌之花,點綴我們的生活。

傳統文化的作文300字 書法5

  在我們中國人的生活中有許多傳統文化中的風俗習慣,如端午節、賽龍舟、中秋節賞月、元宵節吃餃子、春節......

  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家家戶戶都要過春節。從進入臘月,市場上到處都有很多很多的年貨,為節日增加了喜慶的氣氛。

  進入年貨市場,佔了很大部分的是春聯,春聯有各種各樣的,有的上面寫著大大的“福”字和“招財進寶”;有的寫著“歲歲皆如意,年年盡平安”、“江山萬里如畫,神州四時皆春”等等一些歡樂祥和的話語!每家都會選擇一些自己喜歡的春聯買回去,等待大年三十那天貼上去!

  走過賣春聯的,就進入了賣煙花爆竹的地方,那裡有“花中花”“坦克車”這些全部是孩子們玩的。還有一些大人放的,有“孔雀開屏”“大禮花彈”“絢麗多彩” “吉祥富貴”等等。鞭炮的數量也很多,有1000的有20xx的還有10000的,這些全都是引人注目的年貨,家家必備。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家鄉的春節有著家鄉的味道,正如那爆竹聲後的春意,久久的迴盪在我的心裡。

  我們的祖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奇妙的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的作文300字 書法6

  放風箏是我國著名的傳統文化。我現在就給你們介紹風箏吧!

  風箏是中國人發明的,相傳墨翟以木頭製成木鳥,是人類最早的風箏起源,後來墨翟的學生魯班用竹子改進了墨翟的風箏材質,更而演進成了今日的有線風箏。

  直至東漢時期,蔡倫發明了造紙術後,坊間才開始以紙做風箏,被稱為“紙鳶”,因此可以推斷,中國風箏已經有兩千年以上的歷史了。

  據說,美國也有做風箏的故事,當時的雷電與閃光,人們以為是宗教上神的怒吼而生恐懼,富蘭克林則利用風箏,證明了雷電與閃光是空中放電的現象,從而發明了避雷針。

  山東是有名的風箏之鄉,那裡有著一年一度的放風箏節目。

  我家也有傳統文化,那就是風箏,還是隻小燕子。我喜歡風箏,更佩服當時勞動人民的智慧。

傳統文化的作文300字 書法7

  中華戲劇有許多種類:崑曲、湘劇、京劇、川劇……我最喜歡看木偶戲。

  木偶戲是由一些手工做的小公仔,再裝上幾條繩子,由幕後的演員用手拉動繩子,公仔就動起來了。幕後演員透過繩子拉動公仔把戲劇表演出來。

  有一次,我去看木偶戲,戲名叫《武松打虎》。幕後演員拉動一條繩子,一隻兇猛的老虎出現了。這時又有人放下一張桌子,幕後演員再次拉動繩子,威風的武松從後臺出來了。

  這時,老虎突然衝向武松,我看得非常緊張,十分擔心武松。幕後演員又拉動繩子,武松一拳打過去,經過一輪激烈的戰鬥後,武松終於把老虎打死了。木偶戲結束後,幕後演員出來感謝大家,觀眾都給予熱烈的掌聲,稱讚這場精彩的演出。

  瞧,木偶戲很精彩吧!有機會你也去看一看,感受一下中華戲劇的獨特魅力。

傳統文化的作文300字 書法8

  媽媽告訴我過春節也叫過年,所以過春節的前一天,我和媽媽、爸爸早早的來到了爺爺家。

  到了爺爺家,爺爺看到了我,大聲喊到:“快去幫奶奶打掃屋子。”我連忙去叫媽媽,媽媽來了,我們三個人一起打掃。媽媽拖地,我掃地,奶奶在掃蜘蛛網。爺爺和爸爸在外面貼春聯。所有的活兒都幹完了,我們開始做飯。

  媽媽炒菜,一陣陣香味從廚房傳出來,弄得我口水直流。奶奶大聲一喊:“開飯。”我不管三七二十一馬上跑到飯桌前坐下來。媽媽說:“你這個小饞貓,爺爺奶奶還沒吃,你就吃啊!”爺爺說:“沒事,你就讓她吃吧!”我們全吃飽了,就看聯歡晚會了。

  過了好長一段時間之後,新年的鐘聲響了,新的一年,新的開始。我睡著了,夢中想著一個問題,明年的新年會是什麼樣的呢?

傳統文化的作文300字 書法9

  中國的傳統文化有冰糖葫蘆,有古老的中國書法,有精美的剪紙,還有熱鬧的舞龍獅……我最喜歡的是中國古代的茶文化。

  你知道茶的歷史嗎?茶最早是被人們當作食物應用的,尤其是在物資匱乏的原始社會,茶更是一種充飢之物。後來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飲茶也逐漸成為一種風俗。甚至在一些地區形成了飲茶文化。茶葉被食用之後,其藥用功效逐漸被人們發現和認識,茶葉隨之轉化為養生、治病的良方。人們在飲茶和把茶作為藥物使用的過程中,逐漸發現茶的藥性很弱,但是具有一定的興奮作用,因此茶開始轉化為飲料。直到漢代,飲茶才成為一種新的潮流,滲透於社會的各個階層。三國以前是茶文化的啟蒙,晉代南北朝是茶文化的萌芽時期,唐代是茶文化的繁盛時期,宋代是茶文化的興盛期,遼金元時期是茶文化的返璞期,明清是茶文化的普及期,現代是茶文化的發展期。

  中國茶有紅、綠、青、黃、黑、白六大類兩千個花色品種。不同的茶有不同的來歷,也有不同的文化,只要你細細體會,多多查閱就能得到更多的中國古老茶文化的知識。

傳統文化的作文300字 書法10

  今天的班會上,同學們都帶來了各自的作品.瞧,王維帶來了“貓耳朵”、武洪權帶來了書法作品、任思仰帶來了剪紙……我們十八小組帶來了圖案精美的鞋墊。

  星期六下午,天氣晴朗,萬里無雲。我們小組一行四人興高采烈地來到了建東南巷鞋墊加工廠參觀。一進門,五顏六色的鞋墊就映入眼簾。只見展櫃上的鞋墊圖案栩栩如生,活靈活現。阿姨很熱情地接待了我們,她給我們詳細地介紹了製作鞋墊的過程:先找來一些廢布打底,接著再給鞋墊沿邊,然後用寬膠帶把鞋墊固定在縫紉機上,最後就開始繡花了,縫紉機針腳在鞋墊上飛快地跳動,不一會兒鞋墊上便開出了一朵美麗的花。就這樣一雙漂亮的鞋墊就完成了。阿姨還告訴我們:“以前做鞋墊都是人工繡制,繡一雙鞋墊得一個月左右才能完成,現在科技發達了,四個小時就可以製作好幾雙呢!省時又省力。”我好奇地問:“阿姨,這麼好看的鞋墊,到底對人體有什麼好處呢?”阿姨說:“鞋墊的用處可大了,可以吸水、吸汗,還可以防腳氣,對人的身體非常健康……”

  這次的班會課讓我懂得了生活中的傳統文化還有許許多多,我們的祖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我愛我們的祖國。

傳統文化的作文300字 書法11

  中國的傳統文化多種多樣,有的在現代社會中還在流傳,有的卻已在歷史的長河中沒能保留下來,這不得不說是我們的一大遺憾,是我們文化的一種缺失。為了弘揚、繼承我們的傳統文化,媽媽在暑假裡給我報了書法班。

  我對書法一直都比較好奇,想不通就這麼簡簡單單的一隻毛筆,一盤黑不溜秋的墨水,他們的組合,卻能創造出一個個生動的文字,白白的紙張上經過他們的書寫,留給後世的是無可估量的財富。

  在書法培訓班裡,有的同學年紀還很小,卻已經練習書法好幾年了。看著他們穩穩的拿著毛筆,在紙上寫下一串工整而又蘊含力量的毛筆字,我是既羨慕,又後悔自己怎麼沒有早一點參加。老師給我們講解了毛筆字在人類社會的發展中的演變,各種不同字型所表現的形式,以及古代和現代一些名家的字帖,透過這對這些名家作品的欣賞,我更加喜歡上了寫毛筆字。在寫毛筆字的時候,我感覺周圍的環境在瞬間就已安靜了下來,我沉浸在寫字的氛圍中,其它任何事物也不能將我打擾。

  寫毛筆字不僅是能力上的一種鍛鍊,更是心靈的一段表達,我愛寫毛筆字,我也會在將來一直寫下去。

傳統文化的作文300字 書法12

  中華傳統文化像個百花園,而我最喜歡的就是書法了。

  書法分為篆、隸、楷、行、草五體,每體各有各的特色,寫來各有各的滋味。我家裡有一本《書法。技法》,講的書法名家的作品。我透過讀那本書認識了很多人。他們有些人或許在歷史上並不出名,有些卻可能在當時名滿天下。有些以書名天下,有些卻深藏不露。他們的作品有的狂怪,有的秀麗,有的端莊,有的飄逸。儘管風格不同,但是如果細細品味,統一的評價就會是好!這個字。書法,是有講究的。比如:橫要寫得像千里陣雲。豎要寫得像萬歲枯藤。走之底要向崩浪奔雷……

  書法,是有創意的。六分半書、燕書、珊瑚書、墨彩書層出不窮。他們也許離經叛道,卻大有來頭。

  書法,是有情緒的。楊維楨的書法,詮釋了信手揮灑的意義;盛唐張旭書法,豪氣萬丈;徐渭的書法,表現的是撕碎、破裂、蒼白……

  書法是國粹,也是我最喜歡的藝術,我一定要學好它!

傳統文化的作文300字 書法13

  今天下午,看了會兒電視,電視里正在播放“愛情公寓”。這個電視挺搞笑的,我們喜歡看。

  我今天剛好看到了裡面有個人叫龍在天,我忽然想起上次和爸爸看收藏節目的時候,爸爸不是給我出了副對聯嗎?那天看到馬未都在節目中剛好在說馬的故事,爸爸就隨口說了一句:“馬年馬未都說馬,這個對聯怎麼樣?你能對上來嗎?”

  當時我實在接不上來,就說:“等我哪天想起來再告訴你吧。”

  “ 龍年龍在天說龍”,我研究了一下覺得好像能對上哎!我立即打電話給爸爸說:“你上次不是出了副對聯嗎?我終於對出來了!”“什麼對聯啊?”“上次在看收藏節目時,你給我出的那道啊”“噢那個啊,你說說看。”“馬年馬未都說馬,龍年龍在天說龍”“不錯哦,你真聰明!”

  透過這件事,我發現中國的傳統文化還是很有意思的!

傳統文化的作文300字 書法14

  剪紙是一種鏤空藝術和最為流行的民間藝術,在視覺上給人以透空的感覺和藝術享受。

  剪紙是中國最普及的民間傳統裝飾藝術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大約因其材料簡單,成本低,適應農村婦女閒暇製作,既可做實用物,又可美化生活。剪紙不僅表現了群眾的審美愛好,並蘊含著民族的社會深層心理,也是中國最具有特色的民間藝術之一,其造型特點尤其值得研究。民間剪紙作為中國本源哲學的體現,在表現形式上有著全面、美化、吉祥的特徵,同時民間剪紙用自己特定的表現語言,傳達出傳統文化的內涵和本質。

  我國最早的剪紙作品被發現是在1967年新疆吐魯番盆地發現的兩張團花剪紙,他們採用的是麻料紙,都是摺疊型祭祀剪紙,他們的發現為我國的剪紙形成提供了實物佐證。

  剪紙藝術流傳至今,在我們教室裡有一幅剪紙作品,特別美麗。老師說這是“連年有餘”,這張剪紙裡面有一個大大的“福”字,周圍環繞著兩條小魚,意思就是希望生活幸福,連年有餘。整幅剪紙呈圓形,看起來栩栩如生,而且寓意深刻。

  中國民間剪紙手工藝術猶如一株常青樹,古老而長青,我喜歡中國的剪紙。

傳統文化的作文300字 書法15

  年是什麼?最初的概念“年”是與農作物生長的週期性和人類生產的勞動的週期性相關聯的,莊稼獲得好收成,百姓們不免要慶祝一番,久而久之,就成了一個節日。所以年是收穫的象徵,所謂“五穀熟曰年”。

  另一種傳說是:相傳在遠古時代,有一種兇猛的怪獸叫“年”,一年四季都在深海里,但逢新舊歲之交,便出來糟踏莊稼,傷害人畜,百姓叫苦連天。有一次它又跑到村莊裡為非作歹,被一家門口晾的大紅衣服嚇跑了。到了另一處,又被燈光嚇得抱頭鼠竄。於是人們掌握了“年”怕聲音、怕紅色、怕火光的弱點。每至年末歲首,人們就在家門口貼紅聯、放鞭炮、掛紅燈,院子裡燒柴禾、攏旺火,用菜刀剁菜肉,發出聲音把“年”嚇得逃回海里,不再危害人畜。

  久而久之便成了過年的種種習俗。到了大年初一,親朋好友就互相拜訪,祝賀沒有受到“年”的傷害,逃過“年”的這一難關,所以“過年”又稱“年關”,這也是拜年的由來。我喜歡過年。過年是舊的一年已經過去了,新的一年又開始了。我們在新一年裡努力學習開心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