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變化> 【必備】變化作文4篇

變化作文

【必備】變化作文4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變化作文4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變化作文 篇1

親愛的祖國:

  生日快樂!

  今天是10月1日,您的生日,作為您的子女,我懷著激動的心情寫下了這封信,真希望我可以把它親手交給您這位偉大的母親! 不知不覺我已經在您的懷抱裡度過了十個春秋了。聽爺爺說,以前我們中國很落後,學校很少,農民也沒錢上學,大多是文盲。再加上以前醫療條件很差,像天花。鼠疫……這些疫情都是無法控制的,很多的農民都因為得了這些絕症而失去了生命,所以外國人都叫我們中國是“東亞病夫” ……我認真地聽著,心裡很不是滋味。 爸爸似乎看出我的心事,摸著我的頭對我說:“現在可不一樣了。自從毛主席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中國人民就開始為建設自己的國家而奮鬥。之後,在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三代領導人的領導下,中國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國力在不斷增強,社會在不斷進步,我們的生活就越來越好了!”

  是啊,中國進步了,創造了好多輝煌歷史。我國的神舟七號成功飛天,實現了中國歷史上宇航員第一次的太空漫步,令中國成為第三個有能力把航天員送上太空並進行太空行走的國家;成功舉辦了北京奧運會,金牌總數取得世界第一,創造了奧運發展史上奇蹟,展示了中國強大的實力……這一切都讓人振奮! 前進的途中,我們並不是一帆風順,可是在大災大難面前,我們萬眾一心,用愛與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築起一道不可摧毀的長城!我們用自己的行動向世人宣告:中國是不會被任何困難所嚇倒的!

  願我們的祖國越來越繁榮昌盛,永遠神采飛揚!

  此致

敬禮!

  您的孩子xxx

  20xx年10月1日

變化作文 篇2

  隨著年代的增加,世間萬物都有著巨大的變化。世界的科技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美麗的廈門島也發生著微妙的變化,觀察一下廈門的樓房就知道變化有多大。

  爺爺奶奶那個年代,廈門的房子都是矮小、政府建的平房,最高的也只有兩層,而且一間裡面最少要住四戶人家,當時一戶人家至少有六個人,一戶人家只有一間二十平方米大小的臥室和一間養牲口的房間。房子裡的所有人洗手在同一個角落洗。兩戶人家用一個灶臺。生活上有許多的不便。

  爸爸媽媽那個年代,廈門的房子增加了,每戶人家也建了屬於自己的石頭房子,最高的也有四五層了,而且每家每戶的房子都有許多日常設施,最令人驕傲的是:在思明區有一棟海邊賓館有二十幾層,那就是“海景大酒店”。

  到了90後,廈門的科技提高了,建起了許多高樓大廈,人們住的不是公寓就是別墅。有著光滑亮麗的瓷磚外殼和別具一格的室內佈置,而且家裡面需要什麼就有什麼,很多東西都有備用的。

  廈門房子的變化告訴我:廈門今日的輝煌是昨天的努力帶來的;是日新月異、蒸蒸日上的科技幫助了人們,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方便。

變化作文 篇3

  媽媽”放學一回家,我就大聲嚷嚷道,“我的書包破了個洞,晚上您陪我去買個新的吧!”

  我的書包是今年開學時剛買的,可漂亮了:上面有一隻聰明的藍貓與一隻漂亮的咖哩,周圍還有一些閃閃的卡通星星。我非常喜歡這個漂亮的小書包。

  媽媽從廚房裡走出來,坐到我旁邊,摸了摸我的頭,親切地對我說:“孩子,你知道媽媽小時候的書包是什麼樣的嗎?”我搖了搖頭,好奇地問:“是什麼樣的呢?”

  “以前,我們的社會很落後,我們全家的經濟來源於你的外公,外公每個月的工資也只有20來元。那時候,我們甚至連溫飽問題都無法解決,更別談買筆、作業本、書包……那上學的書包怎麼辦?你外婆就用一些又舊又難看的軍布做成了一個布書包。在那時候能有一個這樣的書包是多幸福的事。有時候,書包破了也不能重做,只能用一些布補一補,再接著用。不僅這樣,我們的書包還得輪流背。你看現在你們趕上了好時代,多麼幸福!現在的書包款式多樣,有斜式的、手提的、旅行式的……多方便!而且這書包是用尼龍布、上等纖維等材料製成的,書包上還印著許多豐富的圖案,背起來不僅舒服,而且美觀。不僅這書包,你瞧,現在這社會要什麼有什麼,什麼鋼筆啊,電視機啊、洗衣機、電話……在以前,這些我們連想都不敢想……”媽媽說。

  聽完了媽媽的話,我對媽媽說:“媽媽,這書包你也給我補一補吧,還能用一陣兒!”媽媽聽了,開心地笑了……

  是啊,改革開放了,社會也進步了!洗衣機、彩電……已經進入了千家萬戶。這一切都是家鄉進步的象徵,但願家鄉的明天更美好!

變化作文 篇4

  我出生於一個平凡的小鎮——金壇 。雖是小鎮,但她歷史悠久,有豐富的土地資源和水資源。她面積不大,雖說平凡,但一點都不普通。

  她有她獨特的文化底蘊,金壇是我國刻紙流行最早的'地區之一,金壇刻紙所反映的題材內容和藝術形式,均表現出濃郁的時代生活色彩。時光荏苒,刻紙藝術隨著時間的流逝,依舊沒有失傳,今天人民對於文化的保護可見一斑。

  歷史,金壇秦屬曲阿縣,唐代時,遂取“勾曲之山、金壇之陵”,更名為金壇縣。從名字可看出,改名時的用心之多。

  方言,也是她獨特的文化之一。最典型的要數金壇話了,金壇話是吳語演變而來。金壇話語調平和而不失抑揚,語速適中而不失頓挫。看著金壇話的分佈地區,就深深地為她感到驕傲、自豪。文化伴隨著我們成長,滋養著我們的生活與環境,她使我們變得和金壇話的溫文爾雅、委婉一樣。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過去是這樣,現在亦是這樣。

  歷史的車輪滾滾前進,房屋的結構也與以前有很大的不同。從前的青瓦房頂,變成了現在的紅色琉璃瓦。從前不知名的小鎮、小縣城,如今獲得了“江蘇省文明城市”的榮譽稱號。以前未被開發的能源,如今高新技術都將其開發並且充分利用,造福百姓。以前單一的農業與較落後的商業,現今已發展為外貿餘進出口這一切要歸功在“變化”二字上。是啊,人在變,時間在變,金壇也在變,可是這些變化帶給人民的是喜悅,是快樂,是讚揚。

  每天在晨曦中回眸金壇,發現她變化了許多。仔細近看,會發現在細微之處她無時不刻地變著;宏觀來看,她還是自己,還是我們心中的金壇,她微笑著、奔騰著、變幻著......

  金壇的變化,是令人幸福的,是令人激動的。她發展、她進步、她努力,她的變化,我們為她高興。但實質上,她何曾變過?金壇,金壇,你永遠是我的家鄉,我永遠為你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