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愛心> 總有一些舉手可行的善事

總有一些舉手可行的善事

總有一些舉手可行的善事

  2013年8月16日,重慶江北區石馬河街道山水社群,曹博宇家門口的水錶上,又掛著好心的鄰居送來的蛋糕和牛奶

  當生活從鄉間轉移到公寓樓中,人情溫暖似乎常常被困在每家嚴實的防盜門背後。卻也有一些不經意的瞬間,它熱騰騰地從鄰里的日常問候中冒出來,以某種分外細膩妥帖的方式,滋潤人們的生活。

  最初,鄰居們的愛心是透過兩個袋子傳遞到小博宇家的,袋子掛在小博宇家門口的水錶上,一個裝著蔬菜,另一個裝著肉。

  外婆李澤芳還記得9年前“奇蹟發生”的那天,早上一出門,她就看到這兩袋東西,到晚上7點,也不見有人來取。她敲開鄰居們的門,左問右問,大家紛紛搖頭。

  後來她意識到了,水錶上的東西是有人專門給自己送來的。

  那時候,小孫子還在襁褓中,家人一覺醒來,水錶上往往掛著奶粉或是嬰孩的小衣服;等小博宇上了幼兒園,小書包、文具就不斷出現在水錶上掛的袋子裡。這兩年,博宇上了小學,他已經能自己蹦蹦跳跳地開啟門,從門口那個比聖誕樹還神奇的水錶上,取下文具盒、練習本或是蛋糕、牛奶。

  媽媽雙眼失明,自己在4歲時被查出雙足馬蹄腳外翻,可爸爸呢,早在小博宇出生40天時,就協議離婚出走了。

  “小孫子就是靠著水錶上的愛心一點點長大的。”靠微薄的養老金與低保度日的外婆心裡有數。

  如今,要是光看媒體上每天充斥的新聞,人們很容易說出“不敢再做好人了”這樣的話。壞新聞總是更容易吸引目光,扶老人的人也許會被訛詐,扶孕婦的人可能被誘殺,還好,9年來,在重慶這個名為“山水麗都”的小區裡,小博宇家門口的水錶沒有受到這些事兒的影響。

  儘管它從嶄新閃亮變得鏽跡斑斑,可來自鄰居們的愛心,就像一股股涓涓細流,從各家門戶湧出,依舊匯聚在這水錶上。神奇的它就像魔術師一樣,不時變些好東西出來。

  母親失明,外婆年老體弱,這個貼心的水錶好像連這些都能考慮到似的,每週總有那麼幾天,小博宇開啟包裝袋,裡面是已經做好的炒菜。

  “我們承認,我們都幫過娃兒的,具體送了啥子,哪個天天去記這些嘛,那活起來不曉得多累。”小區裡有人拗不過記者的追問,含糊地證實了大傢伙的幫助。

  但是,沒有人對李澤芳承認他們送過東西。有一回,李澤芳撞見鄰居周大姐在往水錶上掛一袋水果,哪知對方瞄見她,招呼也不打就逃也似的走了。之後見面了再問起,周大姐就跟失憶了似的不記得有這回事。

  自然、自發地,那些用水錶傳遞心意的人們,小心翼翼地維護著這一家人的尊嚴。

  “如果不說姓名,人家的心頭就少記點事,壓力就小點。而且,本來做這種事就是舉手之勞。”一箇中年男子滿臉嚴肅地對前來尋訪的記者說。

  這棵“水錶聖誕樹”送來的物品,已經在李澤芳家堆了一屋。每隔一段時間,她會把這些年收到的物品攤到陽臺上,好好曬曬,沒有一樣捨得扔。

  第一個在小博宇家的.水錶上掛上菜和肉的鄰居,不會想到日後這孩子會被診斷為雙足馬蹄腳外翻,而他的母親將因為眼病而失明,不會想到他們的經濟將拮据到如此地步;他恐怕也不會想到,自己最初的一個善舉,到最後都改變了什麼。

  “我家能過到今天,全靠左鄰右舍扶持。”多年後,外婆認真地對媒體說。

  社會或許險惡,若當真為此而放下愛心,卻一定是我們在生活中難以彌補的損失。愛心並不是僵硬而孤立的,它會隨著傳遞而成長壯大,潤物無聲地浸入我們生活的點點空隙,並最終改變生活的面貌。

  就像小博宇家的水錶那樣。

  小博宇已經從不曉事的嬰兒長成了一個男孩。在這個小區的眾多鄰居忙著否認他們幫過小博宇的時候,小區盲人按摩店的師傅熊先生卻道出一段略微不同的記憶。

  “我才來這個小區的時候,有很多不方便。”熊先生說,直到有一天,他碰上了一個“救星”。

  如你所想,那就是小博宇,他主動提出領熊師傅去買菜。現在,熊家的飯菜,都是李澤芳和小博宇幫著買的。

  我幾乎想不出比這更像童話的結局了:最初系在水錶上的那份愛心,在整個社群裡孕育多年,終究結出了芬芳的果實。

  這大概就是為什麼,總有一些舉手可行的善事,值得我們為之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