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總結> 大學生義教總結

大學生義教總結

大學生義教總結

  總結是指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進行分析研究,做出帶有規律性結論的書面材料,它能幫我們理順知識結構,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是時候寫一份總結了。總結怎麼寫才不會千篇一律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大學生義教總結,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大學生義教總結1

  “陽光義教共同成長”義教專案是由大學新華學院公共管理學系團總支於20xx年上半年創立,並特此成立了隸屬於團總支的系志願服務隊進行實施。本活動是一個長期開展的專案,至今為止,該專案共實施了六期,參與活動的志願者共高達500百多名,服務了150多名在學習、生活等方面有困難的學生。

  第三期陽光義教專案無論是志願隊從前期宣傳、志願者招募、志願者面試、志願者篩選、志願者培訓、志願者交流,每個環節都投入其中,認真負責。參與活動的志願者也經過這些環節,不斷的瞭解及熟悉活動。除此之外,為了能使學生的家長、老師也能參與活動中,在志願者方面,每週末進行完課業輔導後,都會與學生的家長進行交流反饋。在志願隊方面,義教活動開展的前期、中期、後期,負責人都會以電話或面談的形式,瞭解志願者與學生的情況、家長及老師對活動的建議與意見。

  每次陽光義教活動的開展都在往屆的基礎上不斷創新。第三期陽光義教活動便突破以往單一的作業輔導模式,在此前提下還增添了感恩主題班會及安全主題班會。安全主題班會運用動畫版本的安全教育影片與實時搶答相結合,讓義教學生能在觀看完影片後,透過問題回答加深對安全知識的記憶。除此之外,安全情景劇的表演也讓義教學生與義教志願者參與其中,這不僅考驗學生對危險發生時的應變能力,還能讓學生透過情景模仿,對安全事故發生時具有一定的逃脫經驗。感恩主題班會主要以什麼是感恩——為什麼要感恩——如何感恩為線路,以手寫感恩、訴說感恩的形式,讓義教學生學會勇於主動表達感恩之情。

  自”陽光義教共同成長“義教專案開展以來,該專案不僅得到我學院的高度肯定,併成為學院舉辦的校園公益文化節“重點培育專案”。除此之外,參與義教活動的學生不論在學習上還是生活上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學生的老師、家長都對活動持一定的肯定與讚揚態度。所有的這些佳績足以證明陽光義教專案的開展是十分有意義的。更值得一提的是,參與活動義教專案的志願者不僅能在投身於社會工作之前,提前體驗老師這份聖神的職務。還能讓這些身在異鄉的義教志願者們能在我校所處的小鎮中找到一個溫暖的家庭,並“融入”其中。

  “陽光義教 共同成長”義教專案作為一項十分具有意義的公益專案,我們將會繼續發揚志願者“參與、合作、互助、奉獻、進步”的精神,堅持不斷的創新並開展下去,讓更多的青少年與志願者參與其中。

  大學新華學院公共管理學系志願服務隊

  20xx年7月4日

大學生義教總結2

  寒風起,落葉飄;冬雨落,賽程始;低溫至,心火起。

  看,那是選手們努力查詢資料,不斷完善課件和教案認真的身影;聽,那是選手們條理清晰的自信吐言,評委們真實而中肯的負責評論;賞,那是決賽選手領獎時燦爛而耀眼的微笑;贊,那是評委們真心的讚美與祝福。一路忙碌,一路精心準備,一路披荊斬棘,歷經一個月的時間,由華中師範大學學生社團聯合會主辦、心心火義教之家承辦的“心火盃”義教技能大賽終於落下了帷幕。

  本次義教技能大賽面向華中師範大學20xx級和20xx 級學生(不包括活動組織者),意在展示我校風采,培養優秀教師人才,滿足同學們對實踐磨練的需要,希望透過本次活動,為新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臺,使校內新生感受課堂,提高對教師行業的認同感,重視自身發展。大賽主要內容分為教學技能和課程設計,主要流程分為初賽,複賽,決賽三部分。教學能力比賽初賽、複賽和決賽的形式分別為說課、模擬課堂和正式授課,教學設計比賽初賽、複賽和決賽的形式分別為電子海選、說課和現場寫教案,各組設一等獎一名,二等獎兩名,三等獎三名的獎項。同時,也為了比賽能夠更好地幫助選手審視自己、查漏補缺、聽到中肯而有水平的意見和建議,我們在評委的選定上也是幾番斟酌,更是在決賽場請來了曾在第五屆“文華杯”全國師範院校師範生教學技能大賽中榮獲特等獎的生科院20xx級的`田博學姐,曾參加20xx年江西支教的文學院20xx級的施子南學長和曾參加20xx年武漢隊支教的12級物院張雅婕學姐來擔當評委。

  20xx年11月29號,伴隨著義教技能大賽決賽的成功舉行,我們的最終獲獎名單也新鮮出爐,熱烈祝賀在本次教學能力組獲得一等獎的苟曉曉同學,獲得二等獎的王佳旭和李丹同學,獲得三等獎的王天驕、劉思穎和孫立鑫同學,同時,真心的祝福也送給在課程設計組獲得一等獎的張玲同學,獲得二等獎的劉思穎和陳安琪同學,獲得三等獎的關玲玲、陳庚和楊曄同學,祝賀他們最後脫穎而出,祝福他們透過本次比賽獲得所需,以後越來越好。正如本次比賽的口號一般“懷公益之心,立師者之名”,一路走來,組織者和選手的付出大家有目共睹,無論結果怎樣,我們都要衷心祝福我們的每一位選手,感謝每一位組織者。

  在前期的採訪中,很多選手表示透過參加此次比賽收穫頗豐,正如參賽選手楊曄說的:透過比賽來了解師範生,看心火平臺所發表的資訊及培訓,更多的瞭解教案,初賽素質課的書寫,透過心火推選教案來學習,透過複賽,根據評委給的批改來修改教案,進一步提高,決賽時雖有很多不足,但能夠更好地掌握教案的書寫,比賽過程緊張但收穫很多,結果並不重要,至少在過程中收穫很多。這,只是楊曄同學的感受,每個人都會從比賽中有自己的收穫,但不論是收穫了查漏補缺,找到今後的發展提高方向,還是收穫了寫教案和做PPT的技能,還是收穫了自信和勇敢做想做的事……這些收穫都將成為你前進的力量,而你們的收穫,都是我們心火人不懈的追求。

  比賽雖然結束了,然而義教還在繼續,讓我們一起,不忘初心:學,為人師。心火在路上,青春不散場。

大學生義教總結3

  因為不想讓自己的假期過的毫無意義,再加上我個人的興趣所在,所以毫不猶豫的報了假期的義教實踐活動。

  十幾天的義教,從初期準備時的信心滿滿,到實踐時的困難重重,再到義教結束時的依依不捨,這無一不是讓我銘記於心的。

  還記得那個義教的開始,是到南山政府大樓開會。第一天,我遲到了,值得慶幸的是,我不是唯一一個遲到的,還有我和這次活動的社工早已是相識,因此更是從容。由於我並不是第一次參義教活動,所以社工早早便安排好了我在會議的後期向大家講述一下義教的經歷和分享一下心得,我只好挺起胸膛面向大家一坐,拿出早上坐公交車時寫的一份大綱,然後草草了事,自我感覺十分做作。會議結束後隨同社工來到了義教的地點了解學生的情況,這是我最喜歡的環節,因為有點類似家訪,所以有點做老師的味道。這一天便是如此,如此的慌張。

  這次義教,並沒有我意料中的那麼順利,因為需要面對的學生是小學生,並不是說小學生可怕,而是不知道如何教小學生。自己苦苦把自己折磨了好幾天,因為上小學生的課,太難了,原因之一是我不曾教過小學生,並不瞭解小學的課程安排,還有就是,孩子天性好玩,原本課程時間是兩個半小時到三個小時,在他們身上,玩就用了一半的時間。但是這並不是問題,因為我每晚的充足備課讓我上課時得心應手,自然是馬到功成。

  義教期間,因為義工的人手不足,所以我便自己跨區域上去教中學生,一節課下來,我深深感到了小學和中學的區別,這讓我回想起我自己當年也是一樣,引人深思。義教,就是這樣一個讓你能夠學到平日裡根本學不到的東西的實踐活動。

  在最後,臨行依依,才知道了這麼多天來,這一張張讓我歡喜又讓我憂的稚嫩的臉龐都被我深深的記住。若是某一年的某一天再想起來定然是無限歡喜的。而這次義教最讓我開心的卻是在義教中社工告訴我的一個訊息,一個並不被家長看好能考上高中的學生,經過努力順利上了高中,我很驕傲的說:他是我之前教的學生。但是,我還要說,他考上高中,跟我沒有很大的關係,師傅領進門而修行是要靠自身,“教學”這兩個字少了任何一個都是虛話,老師教而學生不學,沒用;學生想學而老師不教,也是徒然。

  這次義教,最大收穫的應該是我,而不是那些被教的學生,也許我從那些學生中學到的比我教他們的還要多,這才是義教。

  還有就是,我教過的學生的名字,我是不會忘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