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週記大全> 有關數學週記範文(通用40篇)

數學週記

有關數學週記範文(通用40篇)

  時光飛逝,如梭之日,轉眼一週又過去了,一週的時間,相信你會領悟到不少東西,現在的你想必不是在寫週記,就是在準備寫週記吧。週記怎麼寫才不會流於形式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數學週記,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數學週記 篇1

  這個星期我知道了面積單位的進率是100,我還知道100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釐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公頃=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頃,8平方分米=800平方釐米,3公頃=30000平方米,400平方分米=4平方米。1100平方千米=11公頃。我還知道一個教室的面積約50平方米,200個這樣的教室,面積約1公頃。一個足球場的面積約7000平方米,140個足球場的面積約1平方千米,你知道這些嗎?,如果不知道就看我的日記。

  數學週記 篇2

  新學期開學了,我們換了一個新數學。新老師的名字叫李改麗。李老師留了一頭披肩發,那頭髮像緞子一樣,風一吹頭髮飛了起來老師像仙女一樣,大大的眼睛翹翹的鼻子,美麗的老師當然少不了和藹的笑容。

  李老師的脾氣讓人摸不透,但是上星期高文博和姜子龍在課堂上打架李老師過去毫不客氣的的扁了他一頓,給了我們一個警鐘。雖然老師厲害,但是嚴師出高徒,沒有厲害的老師就沒有好學生。李老師執教十二年,我們那點小心思她全知道,所以你只有乖乖聽話。

  數學週記 篇3

  今天,我正想拆了吃,媽媽卻說要我算一算再吃。我一拆開,就發現1大袋裡面還裝著8小包。於是,我用乘法很快就計算出來:2×8=16(包)一共有16包。媽媽說我這樣計算是完全對的。我正要吃,爸爸卻說:“我再考考你,怎樣?”我也不甘示弱,連聲說:“好,好。”爸爸馬上出題了:“如果每袋裡面裝7包,那你一共能吃到多少包呢?”我一口氣就把算式和想法都說了出來:“不就是求2個7包嘛!用乘法計算:2×7=14(包)。”爸爸笑眯眯地說:“對,我女兒真聰明!”我聽了爸爸的誇獎,自言自語地說:“那我以後做作業也要多想幾個如果,那就一定會越來越聰明。”

  數學週記 篇4

  2月1日,我坐著飛機到了香港。每排可坐6人,7排能做幾人? 6×7=42(人)

  2月2號,我來到了海洋公園,門口有一組土耳其樂隊,1組4人,像這樣的6組共幾人?4×6=24人

  2月3號,我們來到了迪斯尼我們玩旋轉木馬,1組有三個木馬,有12個木馬,共有幾組? 12÷3=4組。

  數學週記 篇5

  存錢罐已經沉甸甸的了。到底有多少錢呢?我和媽媽把存錢罐裡的硬幣嘩嘩啦啦地倒了出來。在桌子上堆得像小山一樣。

  我們先把它們分成三類:1元的堆一堆,5角的和1角的又分別堆一堆。然後媽媽數1元的,我數5角的,1角的由我們倆共同來數。不一會兒,就數好了。原來1元的有65枚,5角的有46枚,1角的有50枚。

  到底多少錢呢?我開始計算了。65個1元就是65元,46個5角就是23元,50個1角就是5元。列式是:65+23+5。我想:可以先將65和5相加,等於70,再加上23,一共是93元。

  不起眼的零錢,儲存起來竟然有93元!這下,我就可以買到嚮往已久的《數學智鬥記》了。節約用錢真好!

  生活中的角

  上學期,我們學了銳角和鈍角,我們的世界上每個地方都有角,比如:我們的書角,我們的尺子特別是三角尺,它有三個角,有兩個是銳角,有1個是直角。直角是正正方方的,像一棵棵挺拔的柏樹,多麼神氣,多麼驕傲啊!

  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能觀察到角的存在,早晨我們在做廣播體操的時候,我發現用人的四肢就能清楚地表示角。手臂伸直,兩腳併攏,就是一個直角。身體不動,手臂往下斜那就是銳角,手臂上揚就是個大大的鈍角。我和同學們用肢體來表示角可以互相學習,角的樂趣在於發現。

  燈管知多少

  今年寒假去了保定小姨家,看見她家附近新建的“步行街”竣工了。我和媽媽迫不及待地去逛逛。

  步行街真美。大理石的地面亮晃晃的,照得見人影。兩邊的路燈造型別致,圓柱體藍色的柱子上鑲嵌著各色的彩色燈管。我正欣賞得津津有味,媽媽卻說:“你數一數,看看這條街上一共有多少根燈管。”

  一根一根地數過去,肯定是最笨的辦法。我想了想,何不先數一根柱子上的燈管,然後看看一共有多少柱子,不就可以了?

  想好了,我馬上行動。原來,一根柱子上有7根燈管。街道的一邊有10根柱子,也就是有10個7根燈管,用乘法計算:7×10=70(根)。街道兩邊一共有:70+70=140(根)。

  媽媽聽了我的解釋,誇獎我說:“乘法用得很巧妙,計算很細緻。真棒!”

  生活中物體的重量

  今天晚上,我和媽媽去超市買東西,因為剛學了“千克和克”,所以我專門看了每件商品的重量。

  我們先去買吃的,一袋奶粉400克,一袋太谷餅260克,一袋脆棗118克,一盒健達巧克力100克,一袋榨菜60克,最輕的是綠箭薄荷糖23克??買了不少東西,重量全是多少克,都是比較輕的。我說:“怎麼沒有重千克的東西呢?”媽媽說:“當然有了。”然後帶我到賣糧食的地方,我馬上看到一大袋麵粉10千克,這個太重了,得爸爸來才能買。買檸檬的時侯,我發現價簽上寫著500克和12.80元,這是什麼意思呢?原來500克就是人們常說的1斤,所以1斤檸檬12元8角。

  現在我不但知道1千克=1000克,還知道了500克=1斤,所以1千克=2斤。小貓的體重

  一晃,小貓已經在我家呆了3個月了。我想小貓會有多重呢?於是我把小貓放到磅秤上去稱。誰知,我剛把它放到秤上,它“喵”地一聲就跑了。怎麼辦呢?我靈機一動,啊,有了!我抱著小貓站到秤上,稱出來有45斤。然後把小貓放了,自己往秤上一站,有42斤。再用45減去42,就是小貓的體重了。

  原來我家小貓只有3斤重,怪不得那麼弱小。

  數學週記 篇6

  今天上午,數學老師說第三節要去電教室上課,同學先是大吃一驚,然後變得喜出望外,更令我們意外的是這次由史校長為我們上課。下面一片騷動,大家竊竊私語,迫不及待的等著、盼著。第二節課的下課鈴剛響,我就心不在焉了,滿腦子都在想第三節課的內容。終於捱到了上課,我端端正正的坐下,聚精會神的盯著老師,生怕他逃離我的視線。

  上課了,我清清楚楚的看見大螢幕上“雞兔同籠”這四個字。我認真地聽老師講課,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臺上老師也面帶微笑,生動形象的講解了這個問題的由來和計算方法,講的是栩栩如生,出口成章。

  不知不覺間,“籠子裡的我”聽到了熟悉的下課鈴,我們依依不捨的告別了這裡,回了班不知何時才能再和史校長歡聚一堂,討論有趣的數學問題,一起去探索其中的奧妙啊!

  數學週記 篇7

  每一串數字,都演繹著不同的結果;每一個結果,都有屬於它的意義;每一次計算,都富有情趣;每一個圖形,都擁有線的美感,每一個公式;都包含辛苦的汗水;每一道題背後,總有它不為人知的秘密。

  無趣時,它可以當做解悶的朋友,生氣的可以把它當做發洩的工具。每個數字,都有屬於它的美麗。“1”擁有挺拔的美感,“3”又有彎曲的新奇;“5”是一個挺著肚子的胖子,“7”又是一個瘦小的孩子;“8”是一個沙漏,“9”又是用來喝湯的勺子。每一個數字,都是韻味十足的藝術。幾何,一種曲線的美。點構成線,線構成面,面又構成體。點像白紙上的墨滴;線擁有曲伸之美;面是一幅幅美麗的圖案,體就是一個個富有情趣的藝術品。

  今天,天氣日常晴朗,我和爸爸的心情也很美麗,爸爸約我一起玩了拿硬幣的遊戲。桌子上放20個硬幣,二人輪流拿而每次至少要拿1個,最多拿4個,拿到最後一個硬幣的算輸。

  開始玩遊戲了,我和爸爸每人開心的拿著硬幣,可是不論是我先拿還是爸爸先拿,我總是拿到最後1個硬幣。我很困惑,就問爸爸這究竟是怎麼回事?爸爸笑著告訴我,所有的硬幣先減去最後一個硬幣,即為20-1=19(個),然後除以1到4的最小和5,就是19÷5=3餘4。就把餘數4個拿掉,接下來不管對方拿幾個,自己都拿與對方之和為5的數量就一定贏。

  我帶著半信半疑的態度去試了下,最後的結果果然是如此,原來遊戲中也藏著這麼大的奧秘啊!今天,我受益了!

  硬幣遊戲不僅讓我愛上了數學,也懂得了數學的很多奧妙之處,今後我要努力發掘更多有趣的數學遊戲!

  數學週記 篇8

  今天,我在家看書,看了一個數學小故事:是一名出色的國際象棋冠軍和國王下棋。國王問了他的獎賞條件,象棋冠軍說,如果我勝利了,我什麼也不要,只要國王滿足我如下條件:“在棋上放大米,第一格放一粒,第二格放二粒,第三格放四粒,第四格放八粒……

  這樣下去,一直放到第64個格。”後來,象棋冠軍勝利了,國王給了他一袋大米,而象棋冠軍不服氣。國王迷惑不解,不知所以然?於是找了一位數學家來計算,算了出來,結果多得厲害,國王下出病來了。是這樣算的:根據指數,除第一格一粒米外,其餘格子是前一格米數的倍數,到64格,結果是922億億粒大米,約是461萬億斤。國王不怕才怪,即使一個國家也要好幾百年才能有這麼多收入!

  看完這則數學小故事後,我想:以後做什麼事都要認真,不可以粗心大意,這樣才不會吃虧。

  數學週記 篇9

  今天是10月15日星期六,我和爸爸到南大街逛商場。

  早上8點多鐘,我們就乘車來到了南大街。正巧,站臺邊有一位老爺爺,他的身邊有一臺“會說話”的秤。看到我走過來,老爺爺笑著說:“小朋友,稱體重嗎?”我有點好奇地問:“稱一次要多少錢呀?”老爺爺爽快的回答:“稱一次只要1元,而且還可以量出身高呢!”

  我想:這真是一舉兩得呀!

  於是,我在秤上站穩。老爺爺把開關開啟,只覺得有個軟軟的東西往我的頭頂上一碰,隨後,機器上打印出一張小長方形的紙條,上面寫著:“體重:27.0公斤身高132.5釐米”呀!這半年我長高了4釐米,可是體重呢?

  這時,我記起數學課上老師說過,“千克還有一個名字就叫公斤,沒想到今天被我遇見了,而且我知道我的體重增加了2千克呢!”

  回來的路上,我好開心啊!我一定要把身體鍛鍊的棒棒的!

  數學週記 篇10

  今天,我從書上看到一道很有意思的題目,現在介紹給小朋友。

  小趙、小丁、小張分別是教師、醫生和律師,只知道:(1)小趙比教師年紀大;(2)小張和教師不同歲;(3)小趙和律師是朋友,你能推斷誰是教師,誰是律師,誰是醫生嗎?

  根據(1)小趙比教師年紀大和(3)小趙和律師是朋友,可以推斷小趙既不是教師,也不是律師,所以小趙是醫生,再根據(2)小張和教師不同歲和小趙是醫生可以看出小張是律師,所以剩下的小丁是個教師。

  這道題目很簡單,我運用了排除法,比如:根據條件(1)和(3)就可以看出,小趙既不是教師,也不是律師。以次類推就可以得出答案。在我們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我們只要掌握方法,就可以解決一切難題,想不到從數學中也能得到樂趣。

  數學週記 篇11

  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紙,寫作業、畫畫、做手工等,都需要紙。我做了一個統計表,看看我一天用多少紙,再看看我們一個班、一個學校一天用多少紙。

  我做好統計表,便開始算起來:我每天做作業至少用6張紙,畫畫用一張紙,演草用2張紙,小測試用1張紙,我一天共用10張紙。我想,一天用10張紙,應該不算多。可又一想,我們班80多名同學呢,按一人每天平均用10張紙來算,我們班一天就用了800多張紙。我們學校一共有42個班,一天共用33600多張紙,天呀!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了,33600多張紙不知道要砍掉多少大樹呢!我們要是這樣下去,要不了多少年,整個世界就沒有一棵樹了!

  所以,我想,從現在起,我們就要開始學會節約用紙,養成一些良好的用紙習慣,比如:以前用過的作業本,可以收集起來用背面作演草本;看過的報紙可以用來做手工或練毛筆字……

  生活中到處都有數學,你看,就連一張張普通的紙中也有數學!

  數學週記 篇12

  今天學校觀摩會在下午1:30終於結束。我的心也平靜了下來。

  我今天的角色是講課。兩節相同的數學課,不過是在兩個班,兩個我現在不教的班。我很緊張,特別是今天清早馮老師說今天在我們班聽課的是省、市裡的領導,這讓我更加緊張,我真怕講不成功。當 然這也是對我能力的一次挑戰,主要是我和學生的配合方面。

  第一節給八一上課,整整一節課我都非常緊張。有許多語句沒有設計的那麼完美,不過總體上時間把握是最好的,剛好把所有課講完。

  第二節是給八二班上課,我這節課狀態比較好,不緊張,一節課我都是以微笑給予學生,同時我發現學生也不緊張,和我配合的也比較好。不僅完成了任務,而且還留了幾分鐘做了總結,給予學生回顧 本節主要知識內容,反思自己的得失。效果教好。

  透過這次觀摩會、現場會,我想我今後會更加放開自己,不會太緊張,我會在新的挑戰來臨之時再次去展示我自己的能力。

  數學週記 篇13

  20xx年X月X日 X天

  媽媽帶我去承德旅遊,承德是一個山區。在我們去景點的路上,要經過很多隧道。媽媽問我:“你能計算出隧道的長度麼?”

  我想了想說:“只要知道汽車的速度和經過隧道的時間就可以求出隧道的長度了,也就是:路程=速度×時間”。說完我就在心裡默默地盼著趕緊到下一個隧道吧,這樣我就可以試試我的辦法了。

  走著走著,天突然暗下來了,“進入隧道了”,我在心裡開始默默地數了180下,也就是大約180秒,3分鐘,天就放晴了,“出隧道了”,這時,我問了問司機師傅,汽車的速度是75千米/時,也就是每分鐘走75000米÷60=1250米,那麼隧道的長度就是:

  3分鐘×1250米/分鐘=3750米

  真長呀。

  數學週記 篇14

  今天,我在數學1+2訓練上看到這麼一題,在一底面積為648平方釐米的立方體鑄體中,以相對的兩面為底去掉最大的一個圓柱體,求剩下的立體圖形面積是多少?

  看到這個題目,我犯糊塗了,想:只告訴一個底面積,這怎麼求啊?坐在椅子上的媽媽看了,嘲笑我說:“哼,還說高水平哩,連這道題都不會做。”

  我知道媽媽用的是激將法,目的是激怒我的好勝心,讓我把這題做完。為了讓媽媽認為她的激將法成功了,我就硬著頭皮做了下去,可是怎麼想也理不出頭緒來。但是我並沒灰心,繼續做了下去,我做了出來。

  根據圖(要畫圖)可以發現,切掉一個圓柱,又出來一個同原來圓柱同樣大的洞,雖然這洞與圓柱體體積相同,但是它們的表面積並不相同,而是比原來圓柱少了兩個底面的面積。

  所以剩下的圖形面積應該等於正方體6個面的面積減去圓柱的兩個底面+圓柱的側面。

  列算式是628×6-628×3.14÷4×2+628×3.14

  數學週記 篇15

  一天,我和媽媽吃完飯,就來到了廣場上散步,廣場上可熱鬧了,有跳廣場舞的大媽,溜冰的小孩子,正在談天的老大爺,我東轉轉,西轉轉,不知道玩什麼好。正閒得無聊的時候,媽媽問了我這樣一個問題:我和媽媽同時出發,背對而行,我每分鐘走140米,媽媽每分鐘走160米,問幾分鐘相遇?我仔細思考了起來,可就是百思不得其解,媽媽看著我這副模樣,語重心長地對我說:“這其實是一個很典型的相遇問題,只要解:設出發後x分相遇,就是我走了140x米,媽媽走了160x米,再根據等式列出方程:140x+160x=3600。”我拍了一下腦門子,心想,我怎麼就沒想到呢?我根據方程算了算,原來是出發後12分鐘相遇。透過這次媽媽對我的考驗,我真切地體會到數學的奇妙呀!

  數學週記 篇16

  星期天,我和爸爸媽媽去逛超市買牙膏。到了超市,我們直奔洗化櫃,我們發現了同種竹鹽牙膏有兩種賣法:1、3個110克的牙膏組成清新暢享裝是17.9元;2、一支重150克的牙膏是8元。

  媽媽對我說:“書汀,我們今天打算多買一些牙膏回去慢慢用,你看這兩種賣法的牙膏買那種省錢呢?”這下子可把我難住了,媽媽又對我說:“今天我們把17.9元就當成18元你來算一算吧!”我立即說:“買清新暢享裝省錢。”媽媽問:“為什麼呢?”我說我是這麼想的:18元買三盒,用18÷3=6(元)那麼110克的牙膏6元每盒。150克的牙膏8元每盒,

  也就是多2元錢多買40克牙膏,照樣算1元可買20克牙膏。而買150克的牙膏1元買不到20克。所以我認為買清新暢享裝省錢!媽媽聽了以後高興的對我說:“太棒了!學好數學真有用!”

  今天,我知道了,原來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要用到的,還能省錢呢,我一定要好好學習數學!

  數學週記 篇17

  到了暑假,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到湛江,看姥姥了。從廣州到湛江,有560公里開車去也要4-5個小時。我用來打發時間的iPad,也沒電了,我只好望著窗外,傻傻的等著,盼望下了高速,快點到達姥姥家。

  等了不知有多久,車終於下了高速,我非常歡喜,下了高速很快就到了姥姥家,但快樂總是短暫的。下了高速沒多久,就開始堵車。往前看,往後看,都只見到一條長長的車龍。因為堵車,我可以看清楚窗外的樹木了,因為無聊,我開始數著路邊的白樺樹。1 2 3 4 5 ......一直數到54棵,突然,我看到一個里程牌,上面寫著:275米。這時我想275米有54棵樹,那平均每棵樹的間隔是幾米?

  54+1=55(棵)

  275÷55=5(米)

  答:每棵樹之間的距離是5米。

  數學週記 篇18

  們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事事也離不開數學,我一上學就對數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現在我上三年級了,老師給我們新發了一套導學案,而且,導學案是結合了數學課本的精華,我覺得導學案對我的學習很有幫助,不管我有多忙,都要抽出時間來寫,有一次,我正在做導學案的時候,看到了一道題:一塊長方形花園的長是25米,寬是15米,求這個花園的周長是多少米?我心想;這太簡單了,於是我寫完之後,交給媽媽檢查,媽媽看了之後說;“你太粗心了,這麼簡單的題你都寫錯了。”於是我又把題認真的讀了一遍,原來它還有一道牆,我把這道牆也算上了,啊!原來數學是這麼的靈活、變化無窮,一不小心就會寫錯。

  透過這件事,我知道了數學是無處不在的,也是最為奇妙的,我以後一定要認真對待數學。

  數學週記 篇19

  今天,我們來到商場,看見了一件衣服原件是:280元打3折。媽媽問我你知道現價是多少元嗎?我想到了老師課上講的打折問題,是用原價*打折/10=現價。我想了想便告訴媽媽用280*3/10=84元。媽媽點了點頭。

  我和媽媽繼續逛商場,這時看見一個東西,媽媽便說:”一件東西打5折後是98元。“媽媽問:”你知道它的原價嗎?“我馬上告訴媽媽是196元。媽媽問我你怎麼這麼快就算出來了呢?我說:”原價*5/10=98,98*10/5=原價=196元。還有一種就是原價*1/2=98,98*2=196元。所以原價就是196元。媽媽點了點頭說:“非常好,能夠運用所學到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生活中不能缺少數學,數學離不開生活。只要我們善於發現,數學無處不在。

  數學週記 篇20

  在悠久的數學史上,曾經出現過許多數學神童。那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更是數學界中的焦點人物。他們為研究數學知識奉獻出了自己的一生。

  谷超豪,我國著名的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著名教授。24歲時蜚聲數學界,名為《經典場——米爾斯揚》的研究論文作為專著出版。

  你聽說過“歌德巴赫猜想”嗎?它是數學王冠上的一顆明珠。我國在“哥德巴赫猜想”上的研究已經達到了世界領先地位,而進行這項研究的人就是我國著名的數學家陳景潤,他在20世紀國際數學界佔有重要地位。

  他(她)們都是數學界中的皎皎者,正因為有了他(她)們的奉獻,才更激發了人們對數學的熱愛。相信我們憑著對數學的熱愛,也能搬動數學上的大山,也能為國家奉獻出自己的力量。所以,我們從現在起,就要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立大志,樹理想,勤奮地學習!

  數學週記 篇21

  生活中的數學很多,這不我也發現了一個,寒假到了,寒假作業依次發了下來,我一天改寫寫多少呢?我想一天語、數大本寫兩頁英語寫四頁,因為語數大本都是37頁所以37/2=18。5(天)約是19天寫完,而英語有61頁61/4=15。25(天)約是16天,過了幾天爸爸覺得速度太慢了,所以便改成語、數一天寫三頁37/3=12。333。。。(天)約是13天寫完,這樣就可省下更多的時間去預習,又過了幾天,我學的很好,爸爸帶我送我去吃德克士,我們要脆皮炸雞我們有打折卡打兩折,我們買了兩個9/2x2=9(元),超級雞腿堡、夏威夷菠蘿雞腿堡、鮮橙汁、百事可樂、13*2+7+7。5+9=49。5(元)

  生活中的數學多的數不勝數,等待你我去發現!

  數學週記 篇22

  今天,我偶然地在一本書上見到了這樣不可思議的資料:“一張厚度為0.01釐米的紙對摺30次之後的厚度竟然比珠穆朗瑪峰還要高呢?”

  這個資料無論怎麼聽都覺得太“荒唐”了一點。畢竟是一張薄薄的紙,透過對摺真能夠超過珠穆朗瑪峰嗎?但是許多意想不到的事情都有可能發生,所以只有透過計算,這一切的謎底才能夠揭曉。

  隨即,我便把0.01釐米連續乘以2,一共30次,得到10737418.24釐米。接著,我又把珠穆朗瑪峰的高度8848.13米轉化為884813釐米,透過比較,非常明顯能看出對摺30次之後的紙張的厚度的確勝過了珠穆朗瑪峰的高度,而且還是後者的10多倍。

  其實,像這樣的驚人的資料在平常的生活中處處存數學在,只要你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

  數學週記 篇23

  今天,媽媽上街回來,買了一袋紅彤彤蘋果。我看了直流口水,馬上要伸手去拿,可媽媽卻說:“吃東西前要先洗手,洗完手之後再洗蘋果、吃蘋果。”我看著紅紅的蘋果迫不及待地去洗好手,洗好蘋果,剛要把蘋果往嘴裡塞,媽媽又說:“我們先幫隔壁劉大媽解決一個問題,怎麼樣啊?”我一聽,自信滿滿地說:“好!我一定能答對!”媽媽高興的說:“好!聽題目吧!”

  我仔細聽題目,題目是這樣的:商店裡面的紅蘋果4.6元一千克,青蘋果3元一千克,劉大媽買了四千克紅蘋果,需要多少元?我的解答是:3×3=9元。我開心的看著媽媽,可媽媽的表情卻是悶悶不樂,我想了想,馬上改正道:“錯了錯了,是:4.6×3=13.8元。我慚愧的低下了頭:“我也太不小心了,把紅蘋果弄成青蘋果,這都怪我太粗心了。我以後不能犯這樣的錯誤了。”我一邊吃蘋果一邊說。

  數學週記 篇24

  今天,我跟媽媽玩了一個數學遊戲,叫做“加減乘除等於二十四”。規則是:用4個數字,用加減乘除算出來等於24,誰先算出來誰就獲勝。還可以吃冰淇淋哦!第一局開始了,數字分別是12、1、7、10。我想:12×2=24,但是,要怎麼才能求出2呢?這時候,媽媽已經想出來了:10-7-1=2,2×12=24。”哎呀,媽媽的腦袋怎麼轉得那麼快!我只好認輸。該第二局了,數字分別是9、1、2、6,哈哈!我想出來了:9-1=8,6÷2=3,3×8=24。”耶!我贏了!我歡呼起來!第三局,這可要分勝負了,誰要是贏了,誰就可以吃雪糕。所以,我一定要贏!開始了,是8、4、9、10這四個數字。看見了8,就要找3,耶!我這一局贏定了!我說出了我的想法:10-9=1,4-1=3,8×3=24,我開始歡呼了,耶!耶!耶!我贏了。”……

  數學週記 篇25

  20xx年X月X日X天

  今天,我在家看科普書,其中我看到一句話:“人每天都會長高,但自己察覺不到,因為人每天才長高0。1~0。2毫米。 ”我看完後,我想:如果我每天長高0。2毫米,我20歲是會長多高呢?

  想到這,我馬上動筆算:現在是20數學五年級週記300字年,我11歲,到20歲還有9年。20數學五年級週記300字+9=20數學五年級週記300字(年)每年有365天,其中20數學五年級週記300字年和20數學五年級週記300字年是閏年,要加多2天,365×9=3285(天)3285+2=3287(天)3287 ×0。2=657。4(毫米)657。4(毫米)=65。74(釐米)現在我身高145釐米。145=65。74=210。74(釐米)如果不算小數的話,我的身高就會有2米10釐米那麼高。如果,我真的每天長0。2毫米,那我20歲是也太高了吧!

  數學週記 篇26

  20xx年X月X日X天

  這學期大概要喝完5箱牛奶,5×30=150(元)。每頓飯大概要2~3元,算它2.5元,2.5×3×30×5=1125(元)。“還有什麼呢?”我咬著鉛筆自言自語道,“還有你的學習用品。”哎,媽媽回來了。沒錯,還有學習用品。

  學習用品:一隻筆袋8元,一隻鉛筆盒3元(很便宜,清倉貨),六枝鉛筆3元,一塊橡皮0.5元,兩把三角尺1元,兩枝自動鉛筆5元,8+3+0.5+1+5=20.5(元)。

  總支出:711.3+150+1125+20.5=20(元)。

  哇,沒想到,平時不太花錢的我,竟然會讓父母花20數學五年級週記300字。8元錢在我這一學期上。看來,我可要節約用錢呀!

  數學週記 篇27

  今天是5月6日,星期六,天氣晴朗、陽光明媚,真是個好天氣啊。

  我迅速地刷牙洗臉後,就去執行媽媽交給我的任務了,她今天讓我拿20元錢去水果店買三斤或四斤水果,我飛快地跑到了水果店,首先問售貨員阿姨:“阿姨,請問這蘋果多少錢一斤啊?”阿姨回答我說蘋果是4元錢一斤,我邊請售貨員阿姨給我稱了4斤,邊把20元錢遞給了阿姨,阿姨把稱好的蘋果給我並找回了我3元錢。

  我接過錢覺得不對啊,馬上又用心算了一下:一斤4元,四斤就是4個4=4×4=16元啊,再用20—16=4元,阿姨應該找回我4元錢才對啊。我很有把握地告訴阿姨她算錯了,接著快速地把計算過程又說了一遍,阿姨只好又找回了我一元,她的臉有點不好意思地紅了,不過在我臨走的時候還誇了我的數學學得真不錯,我聽了後也不好意思地臉紅了,但我心裡還是挺興奮的,而且下定決心以後要繼續努力,爭取把數學學得更好。

  數學週記 篇28

  同學們對檢查試卷一定有不少疑問吧。

  經過我的調查,許多同學都會出現以下問題:

  一、檢查試卷時總是覺得自己做的肯定都是對的,也就隨便口算了一下就沒事兒幹了。

  二、檢查時,總是心不在焉的,急著想交卷,心平靜不下來。

  三、遇到難題時,就會一直盯著那道難題呆呆地看,等到交卷的時候,還是沒有解出那道難題。 其實以上三點,同學們都不用怕,你只要在做試卷時,一題反覆地多算幾遍,最好算到3至5遍,最後在回頭仔細地檢查一遍就行了。要是遇到難題,也不要慌,先空在那兒,做出明顯的記號,以免漏題,接著在繼續往下答題。等全部都答完了,再來思考這道難題。如果同學們像平常一樣,先答卷,再回頭把整張試卷從頭到尾一起檢查的話,是很難檢查出錯誤的!因為心想總是認為自已的沒有錯,查時難以把掌握住心情。

  數學週記 篇29

  數學不是靠死記硬背的,而是要靠理解。

  在學習了十二冊形體應用題時,許多同學現在對應用題結果除不盡的最後保留到整數怎麼保留?是用“進一法”,還是“去尾法”或是“四捨五入法”,常束手無策。據我分析理解:通常是在做水桶時要用多少鐵皮,這樣就要用到“進一法”。因為做東西時,一定要把餘下的一點都算進去,就是說3.01平方米,也要把0.01往上進,保留4平方米,不然鐵皮不夠就做不好了,做出來的是次品,還不如不做。

  “去尾法”顧名思義就是把餘下的都去掉。比如說一個水桶能裝2.9升的水,這樣就要保留2升,如果保留3升的話,水就會滿出來。如果裝的是油的話,還會弄得滿地都是,要清理衛生就很麻煩了,而且又浪費。

  再比如有一堆沙子,結果要保留整數,那就用“四捨五入法”,如果一堆沙子重9.4噸的話,那樣就得保留9噸;如果說一堆沙子重9.9噸,最後就要保留到10噸。所以用四捨五入法才會顯得更加精確些。

  數學週記 篇30

  有兩隻小貓在一起走迷宮。

  在一條迷宮的某個地方有兩條路,可是兩隻小貓不知道走哪一條路,一隻小貓說走這條路,另一隻小貓說走那條路。第一隻小貓膽子小,就跟著第二隻小貓走了第二條路。可是走到路的盡頭卻不通了。

  它們又返回來走了第一條路,在路上先遇到了機關,它們很巧妙的躲開了。接著又看到了三個數字轉盤,第一個是:2、4、m、8、10。第二隻小貓很聰明,一下子就猜到了m=6;第二個是:1、2、3、7、2、n,第一隻小貓填了數字9,因為後面的數是前面兩個數相加;第三個是:9、1、3、5、3、a,這道題比較難,兩隻小貓討論了一會,終於算出來了:9-1=8,8-3=5,5-3=a,a=2,因為5-3=2,最後一步透過減法運算,它們走出了迷宮。

  兩隻小貓走出了迷宮,它們很開心。

  數學週記 篇31

  傍晚,我在奧林匹克書中看到一道難題:果園裡的蘋果樹是梨樹的3倍,老王師傅每天給50棵蘋果樹20棵梨樹施肥,幾天後,梨樹全部施上肥,但蘋果樹還剩下80棵沒施肥.請問:果園裡有蘋果樹和梨樹各多少棵?

  我沒有被這道題嚇倒,難題能激發我的興趣.我想,蘋果樹是梨樹的3倍,假如要使兩種樹同一天施完肥,老王師傅就應該每天給“20×3”棵蘋果樹和20棵梨樹施肥.而實際他每天只給50棵蘋果樹施肥,差了10棵,最後共差了80棵,從這裡可以得知,老王師傅已經施了8天肥.一天20棵梨樹,8天就是160棵梨樹,再根據第一個條件,可以知道蘋果樹是480棵.這就是用假設的思路來解題,因此我想,假設法實在是一種很好的.解題方法.

  數學週記 篇32

  一天,我和媽媽一起看體育頻道,我知道了很多知識,比如:比賽需要計時,在游泳比賽中我們就能看到數學中時、分、秒的知識。

  田徑比賽的跑道也很有學問,像400米起跑時,運動員並不在同一條起跑線上,就這裡有數學中圓的周長的知識。有些比賽是有比分的,比如籃球比賽中的幾比幾,就是數學中比的知識。比賽中會出現很多數,比如運動員的號碼是整數,射擊的環數會精確到小數,另外我們經常聽到的1/8決賽、1/4決賽就是分數。賽場還有很多名數,比如說200米、100千克等等。有些比賽的成績需要求平均數,這裡就既要計算的知識,又要求平均數的知識。還有一些比賽的賽制也是很有學問的。比如:迴圈賽,淘汰賽。這些會涉及到數學中組合的知識

  數學週記 篇33

  今天早上,我和姐姐吃完早餐準備去菏蘭水鄉玩,心情是相當的好,我倆乘電梯來到樓下,姐姐突然問我:“妹妹,你知道電梯上下運動用到了哪些數學知識嗎?”我猶豫了兩秒鐘後,興奮地回答了她:“哦,我知道是運用了我們剛學過的物體的平移知識。”姐姐捏了一下我的小鼻子說:“小機靈,沒有把你難倒,真有點讓我‘失望’哦!”

  我倆玩到接近吃午飯的時候才回家來,家裡可真熱啊!我迅速地開啟家裡的掉扇,決定也考一考姐姐:“你知道它又用到了什麼數學知識嗎?”姐姐一時想不起來,我等了一會,終於忍不住宣佈答案了:“姐姐,風扇的轉動不正是運用了物體的旋轉知識嗎?”姐姐大叫真棒!媽媽在一旁感嘆地說:“你們看,數學的知識多豐富,它的用途多廣泛,你們要認真學習數學啊!”我和姐姐用心地點了點頭。

  數學週記 篇34

  今天是5月6日星期六,天氣晴朗、陽光明媚,真是個好天氣啊!我迅速地刷牙洗臉後,就去執行媽媽交給我的任務了,她今天讓我拿20元錢去水果店買三斤或四斤水果,我飛快地跑到了水果店。

  首先問售貨員阿姨:“阿姨,請問這蘋果多少錢一斤啊?”阿姨回答我說蘋果是4元錢一斤,我邊請售貨員阿姨給我稱了4斤,邊把20元錢遞給了阿姨,阿姨把稱好的蘋果給我並找回了我3元錢,我接過錢覺得不對啊,馬上又用心算了一下:一斤4元,四斤就是4個4=4×4=16元啊,再用20—16=4元,阿姨應該找回我4元錢才對啊!我很有把握地告訴阿姨她算錯了,接著快速地把計算過程又說了一遍,阿姨只好又找回了我一元,她的臉有點不好意思地紅了,不過在我臨走的時候還誇了我的數學學得真不錯,我聽了後也不好意思地臉紅了,但我心裡還是挺興奮的,而且下定決心以後要繼續努力,爭取把數學學得更好!

  數學週記 篇35

  今天下午老師說,晚上的作業是研究各種圖形的周長。老師又對一組同學說,你們研究的圖形是月牙、樹葉。然後老師詳細講了研究的方法,接著問一組同學和全班同學:“懂了嗎?”老師讓二組同學研究五角星。老師又在黑板上畫了兩個角對角的長方形,並標出其中兩條邊的長度,說:“三組同學研究這個圖形。”我一看,趕緊把它畫下來。

  回到家,我仔細看著這個圖形,心想:這個圖形的每條邊都是直的,應該可以用尺子量。可又一想,不是都有資料了嗎,有資料就不用量了。於是我決定用算式,可以先得出一個長方形的周長,再乘以2。

  我的第二種方法是先把其中一個長方形翻上去,成為一個很長的長方形,再算出這個圖形的長,乘以2,再算出這個圖形的寬乘以4,這樣也能算出這個圖形的周長。

  噢,原來這個小圖形也有這麼多計算周長的辦法,以後我要多多思考,還要找出計算圖形周長最簡單的辦法。

  數學週記 篇36

  今周,我們學習了新課----統計。

  統計這一單元,我們每一冊書上都有。統計最主要的是求平均數,因為這樣才能比較出好孬。平均數是這樣求的:總數÷總份數就能求出來。

  我們還學習了一項內容是:複式條形統計表,我們以前學的是單形統計表,複式條形統計表上面一般都有一些資料,而這些資料是讓你填在裡面的,填的方法是用一種符號表示一種數字,這樣就不容易統計混了,我就是因為這個錯的題。我容易錯的地方是把數加錯了,之後就算錯了。還有的題目,比如:跳繩一個小組4人一共跳了360個,另一個組4人平均每人跳了100個,問這兩個組平均每人跳了多少個?我是這樣錯的,我把一共和平均沒有看清,就都算成平均了,我以後注意做題之前先把題目看清楚。

  這就是我一週的收穫。

  數學週記 篇37

  今周,我們學習了小數的加減法。

  小數的加減法需要注意的事項有:小數的小數點對齊、然後從末尾算起,小數的數滿十向前進1,進的1不要忘了加上,退的位不要忘了減。整數中的一些運算律在小數中同樣使用,比如說: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在小數中也同樣能用,如:0.1+0.9+0.3=?用加法結合律能結合成(0.1+0.9)+0.3,這樣能簡算。如:0.1+0.9用加法交換律是0.9+0.1,當然用加法運算律也同樣能行。

  我還知道了怎樣求加數,求加數時用和減加數就能求出另一個加數,我還知道了求減數,求減數時用被減數減差就能求出減數,我還知道了求被減數,求被減數時用減數加差就能求出被減數。尤其是被減數數位不夠時,要用零補夠被減數的數位,把被減數的數位補得和減數一樣。

  這就是我的一週收穫。

  數學週記 篇38

  20XX年X月X日X天

  今天是5月6日星期六,天氣晴朗、陽光明媚,真是個好天氣啊!我迅速地刷牙洗臉後,就去執行媽媽交給我的任務了,她今天讓我拿20元錢去水果店買三斤或四斤水果,我飛快地跑到了水果店,首先問售貨員阿姨:“阿姨,請問這蘋果多少錢一斤啊?”阿姨回答我說蘋果是4元錢一斤,我邊請售貨員阿姨給我稱了4斤,邊把20元錢遞給了阿姨,阿姨把稱好的蘋果給我並找回了我3元錢,我接過錢覺得不對啊,馬上又用心算了一下:一斤4元,四斤就是4個4=4×4=16元啊,再用20-16=4元,阿姨應該找回我4元錢才對啊!

  我很有把握地告訴阿姨她算錯了,接著快速地把計算過程又說了一遍,阿姨只好又找回了我一元,她的臉有點不好意思地紅了,不過在我臨走的時候還誇了我的數學學得真不錯,我聽了後也不好意思地臉紅了,但我心裡還是挺興奮的,而且下定決心以後要繼續努力,爭取把數學學得更好!

  數學週記 篇39

  20XX年X月X日X天

  以前,媽媽用秤稱我有多重。她們都會說你有20千克,我總是不知道到底是多少。現在學了千克、克、噸,方便多了。我還知道了1千克=1000克、1噸=1000千克、千克可以記作kg,克可以記作g,噸可以記作t。所以1kg=1000g。

  現在學了這些之後,我們到市場買水果和蔬菜不敢騙我們小朋友了,稱盤上的針指在1000正中間寫g就是1000g。買蘋果稱盤上的針指在50正中間是g就是50g。西瓜比蘋果重多少g可以用1000g—50g=950g。買一筐桔子稱盤上的針指向2正中間寫著kg我知道是2kg。買一筐梨子稱盤上的針指向4正中間是kg我知道是4kg。西瓜比蘋果重多少kg可以用4kg—2kg=2kg。一輛汽車可運5t。一輛火車可運40t。一輛汽車比一輛火車少運多少可以用40t—5t=35t。

  學習重量單位,會運用重量單位真方便。

  數學週記 篇40

  Hi,數學王國我來了,你們的“開心果”來了喲!這一週學習數學王國的整理和複習。瞧,原先學的題這不都來了嗎?哪題不會可要牢記喲!不要把正比例和反比例弄亂了,弄混了,接下來來到了腳踏車的數學,看我們數學老師多敬業呀!把自己的腳踏車推了出來,只為讓我們學會了,探索了,並且要成功,讓我來教教你們這些小精靈吧!你們想一想瞪一圈,能走多遠?可以計算一下。關鍵是瞪一圈前齒輪,看後齒輪轉幾圈。當然再知道車輪的周長就可以了。我們並且知道前齒輪轉的圈數乘前齒輪的齒數等於後齒輪轉的圈數乘後齒輪的齒數。是老師的用心才讓我們用心的學習,所以在這裡我要對老師說一句:“我愛您,老師!您辛苦了!”

  下週見,數學王國,不見不散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