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語文教案> 【精華】小學語文教案範文合集10篇

小學語文教案

【精華】小學語文教案範文合集10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語文教案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語文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音樂巨人貝多芬》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一篇文章。該單元所選的文章都是描寫歷史人物的感人故事。探尋他們的足跡,學習他們的精神,有利於學生的健康成長。對於貝多芬的故事,初一的學生有所瞭解,但其瞭解是淺顯的,模糊的。這篇文章以細膩的筆法,形象的描寫了這位音樂巨人獨特的個性和精神。走近他,瞭解他,學習他,是一次震撼人心的精神之旅。

  二、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理清文章的脈絡,把握文章的內容,培養搜尋資訊的能力;

  2.學習運用勾勒外貌和語言描寫刻畫人物的寫法;

  3.學習貝多芬與命運抗爭的精神,潛移默化的培養學生堅強樂觀的人生態度。

  三、學法指導:

  1、速閱讀的方法:不出聲、不回讀、不指讀、不唇讀,搜尋重要資訊;

  2、讀寫結合法:讀是基礎,是吸收;寫是表達,是創造。

  3、自主探究法:小組間的討論和評價。

  四、教學過程:

  (一)音樂激思,遙看大師:

  播放貝多芬的作品《命運交響曲》,要求學生閉上眼睛沉思遐想。追問:聽這曲子你想到了什麼?這首曲子的名字是什麼?你印象中的貝多芬是怎樣的?剛才我們與大師貝多芬進行了一次心靈的交流,今天,我們一起走進《音樂巨人貝多芬》,看看這個被稱為扼住命運咽喉的人,在生活中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說明:音樂是宇宙通用的語言,透過聽,激發學生想象和閱讀的興趣,自然的匯入課文,拉近了文字與學生的距離。

  (二)整體感知,走近大師

  1、快速閱讀課文,讀完四人一組討論,交流。客人是怎樣訪問貝多芬的,其間主要寫了幾件事?

  2、再談對貝多芬的認識。

  說明:閱讀是蒐集處理資訊、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的重要途徑。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這一環節使學生處於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

  (三)區域性品味,觸控、評價大師

  剛才我們初步瞭解了音樂大師貝多芬,現在我們再由外表到內心對貝多芬進行更深入細緻的瞭解。

  1、劃出描寫貝多芬外貌的句子,抓住關鍵詞語說說這些反映了貝多芬怎樣的個性?

  2、這些描寫是按照什麼次序來寫的?明確:由整體到區域性,區域性(由上到下)

  3、貝多芬的哪些語言觸動了你的靈魂,請談談你的感受。

  在20節、22節、24節、27節等處

  4、再請學生談談:你眼中的貝多芬是一個怎樣的人?

  讓學生各抒己見,結合課文和自己舊有的知識來談。明確:獨立而驕傲,沉鬱而堅強,嚴肅而善良,熱愛自然,追求自由,獻身音樂。

  說明: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的能力。這一環節是本課的重點。

  (四)拓展延伸,摹寫小我

  1、從這篇文章中,你認為要寫好一個人物必須注意那幾點?

  明確:要透過多種描寫刻畫人物,外貌描寫(與眾不同之處,以形傳神,忌臉譜化)語言描寫(符合人物的身份、個性)

  2、寫作:《猜猜他是誰》為題,寫一個班內人物,重點透過外貌描寫和語言描寫,寫出該人物獨特的個性。交流。

  說明:讀書貴在能入能出,借鑑模仿是寫作的基礎,透過寫能進一步感悟領會本文描寫人物的精妙。

  (5)回顧課文,與大師平等對話

  再次聆聽《命運交響曲》,邊聽邊寫《貝多芬,我想對你說》,寫出一兩句有獨特見解的話。相互交流。

  說明:以音樂為背景,加以評論,便於學生創造性的閱讀,拓展了學生思維的空間。

  板書設計:

  衣著 整體

  頭髮 蓬亂 上

  形 外貌 頭部 眼睛 深邃 區域性

  嘴 緊閉 下

  神 獨立而驕傲,沉鬱而堅強,嚴肅而善良,熱愛自然,追求自由,獻身音樂。

  說明:此板書重點突出,條理清晰,一目瞭然。

  總體評價:此教案注重學法的培養,使學生在與大師的對話中,自主探究。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能力,而且潛移默化的培養了學生的人文精神。

小學語文教案 篇2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的生字,理解詞語,掌握多音字“發”(伯)的讀音。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初步瞭解蠶的生長過程和形態變化,激發學生對昆蟲的研究興趣。

  [教學準備]

  掛圖、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人新課,結合學習生字詞“蠶”、“姑娘”,揭示課題

  1.出示蠶的掛圖,引出課題生字教認。

  問:這是什麼?(板書:蠶)出示“蠶”的字卡,學生看拼音讀“cdn”。注意“蠶”字是平舌音、前鼻音。分析字形:“蠶”字是上下結構,上部是“天”,下部是“蟲”。書空記字。

  問:誰知道“蠶”是什麼,有什麼作用?(蠶是一種昆蟲,能夠吐絲,蠶絲能織成美麗的綢緞)對,人們把“蠶”看做像一個美麗能幹的姑娘,親切地稱“蠶”為“蠶姑娘”。(板書:姑娘,補全課題)

  出示“姑娘”詞卡,學生看拼音讀“guniang”。提示注意:“娘”是鼻音,不能讀成帕ng。分析字形:“姑娘”兩個宇都是左右結構,左部相同,都是“女字旁”;右部不同:“姑”字右部是“古”,“娘”字右部是“良”。分別書空記字。

  2.這節課我們開始學習《蠶姑娘》這篇課文。齊讀課題:蠶姑娘。

  二、初讀指導

  1.給每個自然段寫上序號後默讀課文,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2.學習生字詞。

  (1)會讀田字格里外的生字以及多音字“發”。特別注意區分、讀準平翹舌音、前後鼻音、三拼音節。

  (2)查字典,並聯繫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桑葉,蠶卵,蠶床,蠶山,吐絲,繭子,蓋新房,蛾,從此

  (3)讀順課文。

  3.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字詞:

  蠶,桑葉,從此,瘦

  鑽出,換上,卵,繭

  (2)指名讀,引導學生讀準加點字的平舌音、翹舌音、前鼻音及三拼音節。

  (3)瞭解詞語掌握情況。

  桑葉:(用圖或實物講解)

  蠶卵:蠶蛾產下的子。

  蠶床:指養蠶的用具,如竹匾等(指看書上插圖)。

  蠶山:(看實物或圖)供蠶吐絲做繭的一束束草稈子或麥秸稈子,上尖下寬,所以叫蠶山。

  蛾:(看圖)蠶的成蟲。

  從此:從這時起。

  (4)抽字詞卡片,讓學生讀。

  (5)分自然段讀課文。

  三、描紅指導

  1.提示注意點。

  此:左右結構。左部“止”第一筆是長“豎”而不是短“豎”,第四筆是“提”而不是“橫”;右部“匕”先寫“撇”再寫“豎彎鉤”,兩筆相連而不交叉,不能寫成“七”,上部左低右高,下部齊平。

  舊:開頭兩“豎”長度相當,上下間隔相等,“日”框內部一“橫”連左“豎”不連右“折”,底部一“橫”既連左“豎”又連右“折”。

  姑:左部“女字旁”末筆改“橫”為“提”,右連第三筆“撇”而不交叉;右部“古”首“橫”宜收緊些,下面“口”形上寬下窄,體形稍大,使下部平穩。

  蠶:上部首筆是“橫”而不是“撇”,第四筆“捺”起筆處連“橫”而不連“撇”。“撇、捺”舒展,預留下部空隙寫“蟲”。

  換:左右結構。左窄右寬。左部“提手旁”寫法同前;右部“奐”,自上而下筆畫由收緊到放開,最後兩筆“撇、捺”相配,支援下部平穩。

  鑽:左右結構,左右寬度相等。左部“金字旁”開頭兩筆佔位略寬,蓋住下部筆畫;右部首“豎”挺直,“橫”畫宜短,左連“豎”畫,下面“口”形寫法同“姑”而略大,保持下部平穩。

  娘:左部“女子旁”寫法同“姑”字;右部“良”首“點”宜高,第二至四筆應橫向收緊,“豎提”長而挺直,其“提”部,形成的角度略大,最後兩筆,“撇”連於“捺”,共同布白於右下空隙部位。

  桑:上部三“又”呈品字形分佈,上大下小,一律改“捺”為“點”;下部“木”的“橫”畫要長,“撇、捺”舒展,全字上收下放,保持平穩。

  蓋:上下結構。上部“羊字頭”開頭兩筆一側“點”一撇“點”,三“橫”間隔均勻,中“橫”略短;下部“皿字底

  ”體形寬扁,框裡兩短“豎”,分別同左右兩“豎”畫走勢相應,而彼此對稱,平分成框裡三個空隙,末“橫”特長,左伸右展,保持底部穩定。

  裳:上部宜縱向收緊;下部“衣”的“橫”畫宜短,“撇”畫稍長,“豎提”偏左定位,最後的短“撇”連於長“捺”,下部四筆體形寬放,保持全字穩定。

  2.學生練習描紅。

  四、佈置作業

  1.練讀課文,注意第2~5自然段詞句的異同。

  2.讀抄詞語(見文後練習3)。

  札記

  第二課時

  一、檢查複習

  1.默寫詞語。

  變成,吐絲,蠶姑娘,吃桑葉

  換上,從此,暖洋洋,蓋新房

  2.指名讀課文。

  二、細讀課文(第1-5自然段)

  1.第1自然段。

  (1)指名讀。

  (2)這一自然段告訴我們什麼事?(這一自然段告訴我們蠶姑娘從蠶卵裡鑽出來的時間是在天氣暖洋洋的春天裡)(告訴我們蠶是從蠶卵中孵出來的)(板書:卵一蠶)問:“鑽出”是什麼意思?(在這裡,鑽出就是爬出來的意思)

  (3)小結:讀了這一自然段,我們就知道蠶是在春天從蠶卵裡孵出來的。

  (4)齊讀第1自然段。

  2.第2自然段。

  (1)指名讀。

  (2)剛從蠶卵裡鑽出來的蠶姑娘是什麼樣子?(又黑又小)

  (板書:又黑又小)蠶姑娘出來以後怎麼樣?(蠶姑娘吃了幾天桑葉,就睡在蠶床上,不吃也不動,脫下黑衣裳。醒來以後,變成黃姑娘)(板書:吃桑葉、睡、脫、醒)教師提示注意:蠶吃桑葉的幾天當中,它是在動著的;而從睡到醒當中的時間裡,它是不吃也不動的,這叫做蠶眠。(板書:蠶眠)蠶眠共有四次,每次都要脫去一層皮。第一次蠶眠脫去的是黑皮換上了黃色的皮,所以說“變成了黃姑娘”。

  (3)小結:讀了第2自然段。我們知道了蠶在生長中開始階段的情況。

  (4)齊讀第2自然段。

  3.第3自然段。

  (1)指名讀。

  (2)這一自然段和上面第2自然段的語句基本相同,但有幾個詞語換了,誰能說一說?(“又黑又小”換成“又黃又瘦”;“黑”換成“黃”,“黃”換成“白”)這反映了什麼情況?(反映了蠶姑娘在不斷生長)(板書:又黃又瘦)還有什麼詞語換了?(“就”換成“又”)

  誰能說說“就”和“又”表示的不同意思?(表示兩個不同動作接連發生用“就”;表示某個動作的重複發生用“又”)對,這裡用“又”表示第二次蠶眠的情況是恰當的。

  (3)齊讀第3自然段,注意詞語換用的情況。

  4.第4、5自然段。

  (1)指名讀。

  (2)這兩個自然段和上面第3自然段相比,誰能說說哪些語句不同?(“又黃又瘦”換成了“又白又嫩”和“又白又胖”;“變成白姑娘”換成了“從此一天天發胖”和“從此一天天發亮”;“脫下黃衣裳”換成了“脫下舊衣裳,換上新衣裳”)(板書:又白又嫩又白又胖發亮)這反映了蠶姑娘不斷地長大了。

  (3)齊讀第4、5自然段,注意詞語換用情況。

  三、指導背誦

  看提示(寫在小黑板上)背誦第2、3自然段。

  又______又______的蠶姑娘,吃了幾天桑葉,______睡在蠶床上,不吃也不動,脫下______衣裳。醒了,醒了,變成______姑娘。(每空依次在上下填兩個字,下同)

  2.看提示背誦第4、5自然段。

  又______又______的蠶姑娘,吃了幾天桑葉,又睡在蠶床上,不吃也不動,脫下舊衣裳,換上新衣裳。醒了,醒了,從此一天天發

  四、課堂作業

  朗讀、練習背誦第l-5自然段。

  札記

  第三課時

  一、檢查複習

  指名背誦第1-5自然段。

  二、繼續細讀課文(第6、7自然段)

  1.第6自然段。

  (1)指名讀。

  (2)為什麼要寫明“睡了四回”?(因為蠶眠有四次,這是蠶的生長特點,所以必須特別寫明)這個自然段裡把繭子比作什麼?

  (新房)為什麼說“繭子真漂亮”?(繭子又白又亮,長圓形,很好

  看)

  (3)這段裡為什麼不寫“醒了,醒了”,要寫“成了,成了”?

  (蠶沒有再睡,就不能說“醒了”;蠶結繭子好比蓋新房,繭子結成,好比新房蓋成,所以要寫“成了”)“成了,成了,繭子真漂亮。”這句要怎樣讀?(要讀出喜悅的語氣來)請你把這句讀一下。(學生讀)

  (4)小結:讀了這一自然段,我們知道了蠶吐絲結繭前後的情況。(板書:吐絲結繭)

  (5)齊讀第6自然段。

  2.第7自然段。

  (1)指名讀。

  (2)繭子裡面的“蠶姑娘”稱做什麼?自答:繭子裡的“蠶”稱做蠶蛹。(板書:蛹)為什麼寫它“一聲也不響”,不寫“一動也不動”?(繭子裡的蛹是慢慢在變化,逐漸長出兩對翅膀來,所以不能寫“一動也不動”)

  (3)“繭子開了窗”是什麼意思?自答:蠶蛹長出翅膀,成為蠶蛾(板書:蛾),蠶蛾咬破繭壁飛出來就是開天窗的意思。前面抑苗子I-I,/4:~"斬帛”;士田煙嬙n奪Z右茁闢㈠柞“並下宙”*徂會括而有趣。請看第31頁上面的第一、二兩幅圖。(學生看圖)“變了,變了,變成蛾姑娘。”這句要怎麼讀?(要讀出驚異好奇的語氣來)請你讀一下。(學生讀)

  (4)看31頁上第三幅圖,想一想:兩個蠶蛾在幹什麼?(蠶蛾在產卵)提示:蠶蛾產卵後死去,第二年春天,蠶卵又能孵出小蠶來,又開始新一輪的生長過程。

  (5)齊讀第7自然段。

  三、總結課文

  1.根據板書內容說說蠶的生長過程。

  2.填空練習,概括課文。

  從_____裡鑽出來的又_____又_____的蠶姑娘,一共睡了_____次,每次醒來都變了樣,第一次變得又_____又_____;第二次變得又_____又_____;第三次變得又_____又_____;第四次身體一天天_____。它吐_____結_____,最後_____開了窗,飛出了_____姑娘。

  3.齊讀完成填空後的這段話。

  四、課堂練習

  1.讀句子,初步認識句子的併合(課後練習4)。

  這裡有兩組句子,每組三句話,要求我們讀一讀。初步懂得怎樣把兩句話併成一句話來說。

  (1)各人自讀,體會。

  (2)指名讀第一組三句話。

  (3)誰能說說怎樣把第一、二兩句併成第三句的?(把一、二兩句連起來,把第一句未了的句號改為逗號,把第二句開頭的“蠶姑娘”去掉,這就併成了第三句)

  第二組三句話的練習方法同此。

  2.背誦第6、7自然段。

  (1)利用押韻的字引背。(押韻的字寫在小黑板上:娘、上、由主.*白¨向宙*白、

  (2)分兩個大組,一組背,另一組聽,再交換一次。評議。

  (3)各人自背。

  (4)指名背誦。

  3.背誦全文。

  (1)全班背誦。

  (2)指名背誦。

  4.書面作業。

  (1)擴詞。

  蠶()()()()

  換()()()

  絲()()()

  (2)照樣子,寫詞語。

  例:暖洋洋,紅通通,黑白,綠亮

  札記

小學語文教案 篇3

  教學分析:

  課文介紹了法布林小野外第一次探索昆蟲世界的故事。第一自然段寫法布林出生地的環境和各種生物喚起了他的好奇心。第二自然段寫一天傍晚蟲子的叫聲引起了法布林的好奇。第三自然段緊接上文寫了法布林“不灰心,一定要弄個明白”。第四自然段交代了“後來,法布林成了世界有名的昆蟲學家”。第一、二、三自然段的內容與第四自然段的內容可以構成“因果關係”。

  教學重點:

  瞭解課文內容,認識問號。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學會8個生字,5個認讀字。能正確讀寫9個詞語。認識“牛字旁”,學習新筆畫“豎折撇”。

  能力目標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一自然段。能讀出疑問句的語氣。能寫出一句問話,並正確使用問號。

  情感目標

  瞭解課文內容,感受法布林對生物的好奇心,產生探索大自然的願望。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匯入。

  1、你們還知道哪些名人小時候的故事嗎?給同學們講講。

  2、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認識小法布林好嗎?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3遍,注意讀準字音。

  2、互相讀,評議。

  3、再讀讀,讀得更流利。

  4、指名讀,評議。

  三、瞭解課文內容。

  1、讀讀第一自然段,說說你知道了什麼?

  2、村裡什麼樣兒?讀讀。

  3、讀2、3自然段,發生了一件什麼事兒?

  4、用書上的話或自己的話說說這件事兒。

  5、讀這兩個自然段,你有什麼感受?

  6、你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想象力豐富。

  7、你應該向他學習些什麼呢?

  8、到底是什麼聲音?

  9、介紹紡織娘。

  10、讀最後一段,想:為什麼他能成為世界有名的昆蟲學家。

  四、感悟。

  1、讀課文,注意讀好問句。

  2、讀出感情。

  第二課時

  一、複習。

  1、拼音:d sh j l w ch y in an eng ing

  2、舊字:牛去幾立日是生忽

  3、認識新筆畫“豎折撇”。

  4、認識新偏旁“牛”。

  二、識字。

  1、識字“事”。

  A.讀拼音。

  B.講解筆畫。

  C.組詞語。事情、事物……

  D.講解字的結構。

  E.指導書寫。

  2、識字“物”。

  A.讀拼音。

  B.講解筆畫。

  C.組詞語。事物、物品……

  D.講解字的結構。

  E.指導書寫。

  3、識字“利”。

  A.讀拼音。

  B.講解筆畫。

  C.組詞語。利用、勝利……

  D.講解字的結構。

  E.指導書寫。

  三、自主學習。

  1、自學其餘生字。

  2、資訊反饋。

  3、指導書寫。

  4、互相檢查。

  四、鞏固。

  1、讀生字及認讀字。

  2、朗讀課文。

小學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的】

  1、透過教學讓學生了解貝多芬在一種特定的環境中譜寫了《月光曲》,以及《月光曲》的內容,從而體會到貝多芬同情勞動人民,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熟讀課文;

  3、從課文中找出一些像“幽靜的小路”“斷斷續續的鋼琴聲”這樣的詞語,並抄下來。

  【教學重點】

  透過教學讓學生了解貝多芬在一種特定的環境中譜寫了《月光曲》,以及《月光曲》的內容。

  【教學難點】

  初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知道貝多芬是一位同情和熱愛勞動人民的偉大的音樂家。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引出文中的主要人物

  導語:在一個偶然的機會,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即興創作了著名的《月光曲》,你們誰能把你瞭解的貝多芬的資料介紹給大家?(學生交流貝多芬的生平和作品)

  二、檢查預習情況

  1、出示生字,指名讀──組詞語讀:

  萊 茵 幽 券 蠟 瞎 陌

  盲 鍵 粼 縷 恬 洶 錄

  2、學生互相提示易讀錯、易寫錯的字

  券:quàn(下邊是“刀”不是“力”)

  恬:tián(不念qià)

  蠟燭:這兩個字的偏旁不一樣。

  幽的筆順:

  3、解詞:(學生互相質疑、解疑)

  幽靜:幽雅寂靜。課文中形容小路很偏僻,很清靜。

  陌生:生疏,不熟悉。

  清幽:悽清而幽靜。

  微波粼粼:水清澈的樣子。

  4、指名讀課文,想一想,《月光曲》是在怎樣的情境中創作出來的?

  三、默讀課文

  把課文中講貝多芬彈奏《月光曲》的內容找出來,多讀讀,把自己的感受簡單批註下來,同時畫出自己的疑問。

  1、學生獨立默讀,完成批註。

  2、在小組中質疑、解疑,記下在組內沒有解決的問題。

  3、在全班交流時提出問題,互相解答。

  四、練習

  出示練習要求:從課文中找出一些像“幽靜的小路”“斷斷續續的鋼琴聲”這樣的詞語,抄下來。

  微弱的燭光 十六七歲的姑娘

  清幽的月光 微波粼粼的海面上

  輕紗似的微雲 雪亮的浪花

  恬靜的臉上 大大的眼睛

  波濤湧洶的大海 美妙的琴聲

  五、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抄寫生字新詞。

小學語文教案 篇5

  一、教材說明

  這個園地有四項內容,分別是數筆畫填空、看圖讀詞語、讀字塗色和背兒歌。

  二、教學建議

  第一項“我會填”。

  題中有三個花瓶,瓶上分別寫著筆畫數。要求學生數一數題中的六個字各有幾畫,把字填在相應的花朵裡。教師只需指導學生弄清題目的要求,由學生自己數,自己填。教師檢查後可讓學生說說填寫的過程。有的是逐個數,逐個填;有的是先把每個字的筆畫數數出來在字旁寫個小數字,再歸類填寫。方法不同,填對即可。教師要鼓勵學生善於想辦法,增強其成就感。

  第二項“看看讀讀”。

  這項練習是透過讀,幫助學生鞏固生字,逐漸養成正確使用量詞的語言習慣,知道說不同的事物要用不同的量詞。教學時要採用多種形式的讀加深學生對語言的感受。還可以對口令:甲說數量詞,乙說事物名稱;甲說事物名稱,乙配上數量詞說詞語。或者用貼量詞卡片做填空題:一()樹、一()山等。

  第三項“讀讀畫畫”,是採用讀讀字,塗塗色的方式來複習鞏固學過的字。

  圖中14個字分別帶有“艹、扌、”。題目以“花”為例提示了塗的要求,即“艹”的字塗綠色,“扌”的字塗藍色,“”的字塗紅色。課前應要求學生準備彩色筆。練習可按三步進行:1弊匝∫桓鱟摯頭先順時針方向讀,再逆時針方向讀(同桌兩人互讀也可);2泵魅吠可的要求,學生自己塗色;3狽盅丈讀同一偏旁的字。

  第四項“讀讀背背”,內容是一首辨別方向的兒歌。

  要求學生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知道看太陽辨方向的方法。先要求學生藉助拼音讀正確,讀通順,再幫助學生弄清方法:因為太陽總是從東方升起,所以早晨面向太陽前面肯定是東,由此推斷其餘三個方向。讓學生接著讀後面的三行句子。在學生達到要求後,教師還可以啟發學生思考:下午太陽到西邊落下了,這時面向太陽,方向該怎麼說?

  三、教學時間

  教學本課可用2課時。

小學語文教案 篇6

  生:“黃鸝”是什麼意思?

  生:黃鸝就是一種鳥呀!

  師:(展示黃鸝圖片)現在我們來觀賞黃鸝鳥吧!

  生:(好奇而饒有興趣地探身盯著看)

  師:誰來介紹一下黃鸝鳥的樣子?

  生:(爭先恐後的舉手)

  生:羽毛金黃的!

  生:它真漂亮!

  生:好可愛呀!

  師:想聽聽它的歌聲嗎?

  生:(一齊激動地喊)想!

  師:(播放黃鸝叫聲)聽,它的叫聲——

  生:(齊)很好聽!

  師:詩歌裡的“黃鸝”指的是誰呢?請你看課文中的圖說一說。

  生:小女孩!

  師:小女孩怎麼成“黃鸝鳥”了呢?

  生:她在媽媽懷裡唱歌。

  生:她小時候學說話就像黃鸝唱歌一樣。

  生:“野菊”是什麼呀?

  生:就是野菊花。

  師:秋天到了,小河邊的野菊花開放了!請採到野菊花的小朋友把花拿出來讓大家觀賞觀賞。

  生(從抽屜裡拿出、興奮地舉起野菊花,眾生驚喜的擁過來看)

  師:誰來說說它的樣子?

  生:金黃的花瓣,綠綠的葉子。

  生:真好看!

  師:請聞一聞吧!

  生:(深呼吸)好香啊!

  生:清香!

  生:小女孩怎麼是野菊花了呢?

  師:這個問題提的好!請小朋友仔細看看小姑娘身上的打扮,想想這個問題。

  生:(沉思,忽有所悟)她穿著粉紅的衣裳,藍藍的褲子,頭上還戴著黃蝴蝶結,就像漂亮的野菊花。

  生:她爸爸把她背到哪裡就香到哪裡!

  生:我還不懂“曾”是什麼意思。

  師:請小朋友把第一小節多讀幾遍,想想“曾”是什麼意思。

  生:(各自朗讀,思索)“曾”就是以前。

  生:就是說這個女孩小的時候像快樂的小黃鸝,美麗的野菊花。

  師:我們小朋友在小的時候是不是也在媽媽懷裡咿咿呀呀地學說話,幸福地趴在爸爸寬厚結實的背上呀?

  生:(失聲、開心地笑)

  師:小時侯,我們都被爸爸、媽媽寵著、愛著,多幸福呀!讓我們美美地讀第一小節吧!

  生:(個個有聲有色地朗讀)

  自評:

  這是上學期我在常態下(教室後排沒有聽課老師)引導學生學習蘇教版小語第三冊第三單元的課文《鄉下孩子》第一節時的實錄片斷。教學的成功——學生學習得主動、快樂、有情趣,讓我欣慰,不由得再想起課前所做的教學準備來。《鄉下孩子》屬於詩歌體裁。全詩反映了農村孩子游戲、勞動等豐富多彩的童年生活,抒發了熱愛農村廣闊天地的思想感情,真摯感人。從我們班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來說,學習這首詩歌的主要難度是:語意上的省略和跳躍,詩歌第一節內容“曾是媽媽懷裡歡唱的黃鸝,曾是爸爸背上盛開的野菊。”這兩句主語省略,暗語的修辭手法讓學生難認其本體,更難體會到“鄉下孩子”成長中的幸福感了。再則,雖說本班學生大都也是鄉下孩子,但從其周邊的自然環境和他們生活、行動所涉及的範圍來看,他們是難以見到黃鸝這種鳥的,大多數學生即使看到了野菊也不知其為何物。針對實際學情,課前我和學生學生一起做了這樣的準備:在電腦的素材庫裡找出“黃鸝”的圖片和它的鳴叫聲;佈置學生野外採集的作業:和家人一起採野菊花。這樣做,為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可能遇到的學習困難準備了可用的解決方案。

  課堂裡,我發現學生學習的實際水平、情況和我課前的估預差不離,所以我順勢適時採用生生間問疑解答和教師適時點撥的方式進行教學。這樣“根據學生質疑相機學習”的辦法,師隨生走,順“藤”摸“瓜”,隨機指點、扶持,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了多方面的發展:欣賞老師提供的圖畫、同學採集的實物,聆聽聲音、聞聞氣味, 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的活動,激發了學習積極性,培養了學生觀察能力,認識事物的能力;教師的順勢啟發性提問,學生的深入質疑,都在學生圖文結合的學習、感悟中找到了答案,並有了自己獨特的理解,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口語交際能力都有了發展;教師親切的啟發性話語把學生也帶回了他們自己幸福的幼兒時光,學生在失聲啞笑中走進了詩歌所描繪的美好意境;在理解中生情,動情的朗讀既讓學生展示了自己對詩歌的理解,又讓他們受到優美語言文字的薰陶。

  教學實錄片斷二

  師:讀讀第一自然段,想一想,狼和小羊,誰先來到小溪邊?

  生:(讀)

  生(一部分):狼先來到小溪邊。

  生(一部分):小羊先來到小溪邊。

  師:(引讀第一自然段)狼來到——(小溪邊),看到——(小羊)在那兒——(喝水)。

  師:現在你認為是誰先來到小溪邊?

  生(絕大多數):小羊!

  生(一個):(低聲地)是狼

  (此時課堂出現了空白)

  師:(略帶遺憾地看了這位學生一眼)從課文內容知道,明明是小羊先來到小溪邊,而狼確硬說,小羊把它喝的水弄髒了。

  自評:

  以上是我上學期在為全校語文教師上展示課蘇教版小語第三冊第四單元課文《狼和小羊(第一課時)》引導學生總結課文蘊涵的道理時出現的尷尬一幕。直到這節課結束,我也沒有弄明白,學生為什麼會“執拗”地認為:是狼先來到小溪邊。帶著這個疑問教學第二課時,我的第一問就是向那個“執拗”的學生提出的:“你為什麼認為是狼先來到小溪邊的?”“因為我看到溪邊有一塊大石頭,是狼先躲到大石頭後面的……”學生的回答讓我既吃驚又恍有所悟:是呀,誰規定了學生只能按著課文語句得出唯一的答案呢?學生為什麼不可以對教材文字有自己獨到的理解?況且,這樣的理解還包含著學生對課文所蘊涵道理的深刻認識!

  《全日制國家課程標準》實施已經有一年多了,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裡,我自認為是在不斷學習,盡我的努力把自己對新課程標精神的理解,落實到課堂教學中去。但是,從這堂展示課(《狼和小羊(第一課時)》)出現的“尷尬”,我認識到自己的教學理念還沒有完全徹底更新,在課堂教學的某些時刻,因為自己急求“教學程序的順利、按時”的心理。還是有意無意地讓學生扮演了為教師的教服務的角色,而置他們的學習需求於不顧。這樣的“尷尬”不僅僅只出現在我的課堂裡,從平時聽課及老師們“學生真笨,讓他說東,偏說西”,“就是答不到點子上來”,“他的思維不跟著你轉”等頻頻抱怨中,不得不承認:“教學尷尬”還普遍存在於課堂教學。

  感嘆教學的成功,反思教學的失敗,我更深刻認識到“教為學服務”思想的'重要性,教師要把這一思想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到每一節課的教學中去。不論是在何中情況下的教學,學生的發展需要總是應擺在第一位的,教師所要做的就是必須正視真實的學情,想方設法為學生的學習需要、發展需要做些實事,在課堂中,真主導,讓學生真學習,得到真實的發展。為此,課前的教學準備,我們不應只為自己的“教“做打算,埋頭分析教材——這是什麼?(尤其是在公開課的教學時),的是要為學生的“學”著想,多思考:可以是什麼?還可以怎麼樣?課堂教學中,我們不能走老路——就教材教教材;抱著陳舊的觀念——一切為了自己的教學順利,始終認為:課堂裡,四平八穩、不出“亂子”就行了。我們要跳出教材的框框,憑藉教材,以教材為載體,為學生個性化的思考、創造性地實踐營造氛圍,提供機會,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在語文課的學習中得到全面發展。

小學語文教案 篇7

  第二課時

  一、演讀見悟

  在經過精讀體悟後,讓學生帶上自制頭飾進行課本劇表演。整個過程可分為以下幾步:

  1、自報角色。

  2、角色定位(即把自己與角色融為一體,揣摩角色的語言、動作、神情,使之合乎角色要求)。

  3、同桌或四人小組演練。

  4、小組代表配樂表演(因該文中小猴、小鴨、小鷹學本領的經過太簡單,所以可指導表演者把四人小組聯想內容融入到表演當中去)。

  5、課本劇改編、表演(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絡)

  6、師生共評(從語言、動作、神情及配合諸方面點評)

  7、評後再讀。

  二、總結,課文延伸

  1、多媒體出示圖片,讓學生判斷圖片中小朋友的行為是否正確,為什麼?並對錯誤行為進行糾正。(圖片1為一張床上有一些散亂的衣服,一位小姑娘正在進行整理;圖片2為小剛的書櫃上很亂,還有幾本書掉了下來,這時,小明來找他踢球,他毫不猶豫地就出去了;圖片3為小亮晚上休息前洗完腳後,洗腳水不倒,襪子也不洗,隨地一扔,就睡覺了;圖片4為一天放學,爺爺接小紅回家,小紅不加思索,就把書包往爺爺身上一扔,便一手拿過爺爺剛買的冰糖葫蘆吃起來了。)

  2、運用所學知識及懂得的道理對自己進行自評、共評。

  三、指導書寫生字,拼讀認讀字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記生字。

  2、生字書寫。在學生自己練習的基礎上,交流寫字的體會,教師相機指導。如:“己”容易寫成“已”或“巳”;“吃”與“風”的末一筆都是橫折彎鉤,但寫法不同等。

  3、識記、拼讀十三個認讀字。指導學生把十三個認讀字在文中畫出來,做上記號,反覆連詞誦讀。

  四、指導背誦課文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大聲朗讀課文。

  2、教師指名複述課文(2--3名)。

  3、自由背誦課文,教師進行指導。

  五、佈置作業

  1、書寫本課四個生字,給十三個認讀字加註拼音。

  2、朗讀課文,把你課上所學內容及懂得的道理講給家長聽。

  3、比一比,看誰學做的事情多。(適當時候組織“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素質大賽。)

小學語文教案 篇8

  一、學習目標:

  1、有主動識字的願望,自主認識9個生字,能準確認讀。能按筆順規則正確、美觀地書寫“每、直”

  等生字,能自我審視間架結構,感知漢字的形體美。

  2、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3、根據自己的體驗正確、流利、入情入境地朗讀課文,在讀文中交流自己的感受,感受語言的美感。

  二、學習重點、難點:

  1、認識本課中的9個生字,會寫“每、直”等生字。

  2、練習朗讀,在讀文中交流自己的感受。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猜謎激趣,匯入課題

  1、小朋友,你們喜歡猜謎語嗎?今天,老師帶來一個謎語,看哪位聰明的小朋友能猜出來?(友情提醒:查詢本課,請在搜尋課文題目)(多媒體課件出示:麻屋子,紅帳子,裡面住個白胖子。)

  2、看來這個謎語難不倒咱們班的小朋友,它的謎底就是花生,(多媒體課件出示:花生圖)我們也把它叫做花生果。(板書:花生果)能說說你對花生果的瞭解嗎?

  3、你們喜歡吃花生果嗎?(多媒體課件出示:松鼠圖)瞧,他也喜歡吃,他是誰呀?(板書:小松鼠)

  4、小松鼠可沒有你們知道得多,他不知道花生果長在哪裡。這節課,我們就幫著小松鼠一起去找花生果,好嗎?(板書:找)

  5、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過渡:小松鼠上哪兒去找花生果?結果怎樣呢?快讀讀課文吧!

  2、讀完了課文,再來看看小松鼠,你想到了什麼?

  3、認讀生字:看,小松鼠想吃花生了,可是,花生裡躲著生字謎,你如果能讀準生字,小松鼠就能吃到花生了,誰他?(多媒體課件出示:生字)

  4、這些小花生果裡的生字又藏到詞語裡了,你還認識嗎?(指名讀,齊讀)

  重點指導“綠油油”:細心的小朋友會發現,這個詞的讀音有些特殊,當它單獨一個字的時候,它讀第二聲,而在這個詞語裡,它讀第一聲,這是普通話中一種特殊的音變現象,誰來讀一讀?

  延伸:像“綠油油”這樣的詞還有很多,他們組成了一個大家庭,你能說一說在他們家庭中還有哪些成員嗎?啟發引導說說ABB形式的詞

  5、小花生果裡的生字最喜歡和聰明的小學生做朋友,它現在都跳進你們的課文裡了。誰來讀第一自然段?(分自然段選五位小朋友朗讀課文,相機糾錯)

  (三)細讀課文,體驗文字

  1、現在,我們來到樹林旁邊,看到了什麼呢?自己讀一讀第一自然段。

  讀後交流:讀完之後,你看到了什麼?

  生1:我看到樹林旁邊有許多花生。(指好“許多”)

  生2:我看到綠油油的葉子,黃燦燦的小花。(指好“綠油油、黃燦燦”)

  2、多麼好看的花生呀!想看一看嗎?誰想讀讀第一自然段,讀出花生的美?指名讀,齊讀。

  3、可是,小松鼠卻不知道這是什麼,引讀:小松鼠問蚯蚓——(多媒體:這是什麼呀?)你能讀出問的語氣嗎?指名讀一讀。蚯蚓說——(多媒體:這是花生。)從你的朗讀裡,老師能感覺到這是一隻熱心的小蚯蚓。

  4、師生配合,分角色朗讀他們之間的對話。

  5、聽了蚯蚓的話,小松鼠可高興了,這時,他是怎麼想的呢?指名讀,齊讀。

  6、後面的日子,小松鼠會幹些什麼呢?自己讀一讀第三自然段。

  討論:讀完之後,你有什麼感覺?

  引導互動:你從哪兒看出來小松鼠很著急?指導朗讀“從那以後,小松鼠每天都到花生地裡去,看花生結果了沒有。”這一句。誰能把他著急的心情讀出來?

  可是,找的結果又怎樣呢?引讀句子“可是,直到金色的小花都落光了,也沒看見一個花生果。”

  此時的小松鼠心情怎樣?指導朗讀這句,讀出失望。

  10、等了這麼久都沒有看見一個花生果,在失望的同時,小松鼠還感到非常奇怪!花生果到底去哪兒了呢?下節課,我們接著幫小松鼠找花生果。

  (五)反饋調控,指導書寫

  1、複習生字:還記得這些字麼?齊讀。

  2、在這幾個生字中,你想讓老師指導寫哪個字?

  3、按筆順描紅。(配樂)

小學語文教案 篇9

  教材說明

  本次口語交際的形式是看圖、根據圖意編故事並表演。教材由兩部分組成:一段文字和五幅圖畫。文字有四句話,前兩句是引導學生觀察圖中內容,能完整有順序敘述出來。後兩句是引導同學聯絡身邊曾經發生過的類似事情(同學之間、小朋友之間產生矛盾最後化解),選一件以小組為單位編小劇本,並分配角色、組織對話在全班表演。插圖描繪的是兩個小朋友打架之後分別去找哥哥、姐姐告狀,哥哥、姐姐領著他們向對方道歉,然後大家在一起愉快地玩遊戲的情景。

  教學建議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學會有順序地觀察圖意,並能完整清楚地敘述出來。

  2.引導學生聯絡身邊相似事情,以小組為單位編個小劇本,合理分配角色表演出來。

  3.培養學生採取合適的方法、運用適當的語言正確處理同學之間矛盾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根據具體情境合理想象圖上人物的對話內容。

  2.能把身邊相似事件編成小劇本,並表演出來。重點是採取適當的方式,運用恰當的語言來化解矛盾。

  〔教學準備〕

  文中插圖課件。

  〔教學時間〕

  建議本課教學2課時。

  〔操作要點〕

  1.創設情境,引出話題。

  教師利用課件出示5幅插圖和說話要求的前兩句,使學生明確本次口語交際的前一部分內容是看圖正確理解人物對話,並有層次敘述表演出來。

  2.同桌討論,自由練說。

  同桌之間相互補充,練習把圖上內容說清楚、完整。教師巡視,指導學生正確理解人物心理、選擇適當對話並表達出來。

  3.請同學把圖上內容完整地講給全班同學,大家評議。教師引導學生注意從理解得是否合理、對話是否準確表達了圖中人物的心理這些方面來評價,為下面環節做好鋪墊。

  4.出示說話要求的後兩句,明確本次口語交際的重點。

  5.小組交流,充分練說。

  請同學以小組為單位選擇事件併合理安排角色練習。教師巡視並指導學生怎樣才能把事情演得生動。(重點是合理安排對話和表現人物的心理。)

  6.全班表演,大家評議。

  引導學生有依據地評價優勝小組。

  注意:要掌握分寸,要在第3步基礎上進行評價,但要注意事件是否真實。

小學語文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 認識“寬、蝦”等12個生字。會寫“貝、原”等6個字。

  2 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 在教師的指導下,畫自己的家鄉。

  教學重點:識字寫字

  教學難點:寫字

  課前準備:課前瞭解自己的家鄉,蒐集資料。

  教學方法:自主學習與小組合作相結合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匯入新課

  談話:你的家鄉在哪兒?你喜歡嗎?想畫出來給大家看嗎?

  二、精讀第二段,指導感悟

  1 老師配樂朗讀,學生看圖欣賞,整體感受語言的美。

  2 學生自由朗讀,識生字。

  圖文結合認識生字“寬、蝦、腳、撿、貝、殼”。

  3 學生再讀課文,數數有幾句話,每句話寫的是什麼?並且畫出最喜歡的句子讀一讀,再說一說為什麼喜歡

  4 小組合作,組長檢查自學生字和讀課文的情況。

  5 指導朗讀重點詞句。

  “那麼……那麼……”的句式,表達了對大海的喜愛。

  “一艘艘”“裝滿”要重讀,體現魚蝦很多。

  6 看圖介紹濤濤的家鄉。

  7 師生共同總結學習過程:看圖--讀文--看圖解說。

  三、小組合作學習第三段

  看圖:這是誰的家鄉?他的家鄉在哪兒?有什麼景物,他喜歡做什麼?

  讀文:自由拼讀--聽同學朗讀--找好詞好句反覆讀--小組齊聲表演讀。

  解說:看圖,用自己的語言解說圖畫。

  四、

  1 複習本節課學習的生字。

  寬大 魚蝦 小腳 撿貝殼

  2 指名有感情地朗讀第二、三段。

  第二課時

  一、複習鞏固。

  1 認讀詞語:

  寬闊 魚蝦 大腳 貝殼 原來 奔跑 秘密 一匹 城市 高樓

  2 指名讀課文。

  二、朗讀感悟課文

  1 回憶前幾段的學習方法。

  2 學生在四、五、六自然段中自由選擇一段自學。

  3 彙報自學情況:

  (1)搶認生字:奔、原、密、匹、市、樓

  (2)解說圖畫。

  (3)表情朗讀最喜歡的句子。

  (4)自學相同段落的同學齊讀整段。

  4 出示“讀讀說說”,學生讀句子,說句子。

  三、看圖,指導背誦。

  1 看圖提示背誦。

  2 看文聽老師朗讀。

  3 傾聽同學背誦,回憶印證。

  4 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四、實踐活動

  畫自己的家鄉,介紹自己的家鄉。

  五、指導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