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語文教案> 【實用】語文教案彙編6篇

語文教案

【實用】語文教案彙編6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教案6篇,歡迎大家分享。

語文教案 篇1

  一、資料連結

  1.走近作者

  法布林,法國著名昆蟲學家。1823年12月22日,出生於法國南部阿韋龍省聖雪翁村一戶農民家中。四歲左右,因家庭貧困被送到祖母家生活,從此迷上了大自然中的花草蟲魚。七歲回到父母身邊開始上學。求學期間,法布林家為生計所迫,幾度遷居,少年法布林也不得不出門做工謀生,致使中學無法正常讀下來。他靠自學考取了沃克呂茲省阿維尼翁市的師範學校,畢業後做了二十幾年的中學教師。他一面做教師一面利用業餘時間做動植物觀察記錄。31歲時憑兩篇優秀論文獲得博士學位。1875年開始寫作《昆蟲的故事》第一卷,到1910年,他年過86歲時,第十卷問世。

  2.瞭解《昆蟲的故事》

  本文選自《昆蟲的故事》。是一部嚴謹的科學著作,但不故作深刻。他並不侷限於僅僅真實記錄下昆蟲的生活,而是以人性觀對照蟲性,並以蟲性反映社會人性。更重要的是整部作品充滿了對生命的關愛之情,充滿了對自然萬物的讚美之情,使這部描寫微小的昆蟲的書成為人類獲得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鴻篇鉅著。

  二、整體感知

  1.利用註釋或工具書,給下列劃橫線的字注音。

  擾亂( ) 狩獵( ) 哀號( ) 喧囂( ) 喑啞( )

  萵苣( ) 靜謐( ) 篡奪( ) 劫掠( ) 酷愛( )

  妒忌( ) 窸窣作響( ) 吮取( ) 驚慌失措( )

  津津有味( ) 毫不猶豫( ) 喙( ) 篝火( )

  螽斯( ) 竊竊私語( ) 更勝一籌( ) 嗉( ) 囊( )

  2.根據語境解釋下列詞語。

  (1)如果你拉的琴再響亮一點兒,那你就是比蟬更勝一籌的歌手了。

  更勝一籌:

  (2)它們對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

  津津有味:

  (3)人們卻讓蟬篡奪了你的名聲!

  篡奪:

  3.本文主要寫了哪些方面的內容呢?

  思路提示:像《綠色蟈蟈》這類介紹昆蟲或動物活動的文章,通常會寫哪些內容呢?一般情況下會從(1)形態特徵 (2)生活習性——吃、住、行、鳴叫、勞動、婚戀、繁衍、死亡等、(3)種類及分佈等方面來寫。

  三、探究賞析

  (一)深入理解

  1.文章是怎樣引出本文的“主人公”蟈蟈的?

  2.細讀文章第3段,作者是透過什麼方法來表現綠色蟈蟈的聲音這種無影無形的東西呢?

  3.細讀第5段,作者是如何將蟈蟈的捕食特點寫的惟妙惟肖?試舉例說明。

  4.文章寫蟈蟈的食性這幾個段落中,作者極寫其殘忍貪婪,與作者對蟈蟈的喜愛之情是否不相吻合?

  (二)語言品味

  作者將綠色蟈蟈寫得有聲有色、有情感有性格,字裡行間無不流露出對蟈蟈的喜愛之情,是由於善於描寫,並運用擬人、比喻等手法。請仔細閱讀後,畫出文中富有表現力的句子,說一說它抓住了蟈蟈的什麼特徵?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示例:蟈蟈在竊竊私語。那像是滑輪的響聲,很不引人注意,又像是幹皺的薄膜隱隱約約地窸窣作響。

  作者用比喻、擬人的手法,讓我們真切地感受見到蟈蟈聲音的獨具韻味。

  四、積累遷移

  1.選擇一種動物,仿照下面的句子,對其進行描寫。

  這種昆蟲非常漂亮,渾身嫩綠,側面有兩條淡白色的絲帶,身材優美,苗條勻稱,兩片大翼輕盈如紗。

  仿寫:

  2.本文選自法布林的《昆蟲的故事》,它被稱為“科學與詩的完美結合”。你怎樣看呢?學習本文後,談談本文有哪些寫作經驗可供借鑑。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力目標:透過朗讀,瞭解課文內容,體會相互稱讚帶來的快樂。

  3、情感目標:教育學生要學著發現別人身上的優點。

  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難點:體會相互稱讚帶來的快樂.

  教學重難點

  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難點:體會相互稱讚帶來的快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匯入

  1、激情表揚:(瞧!咋們班的孩子坐得真好,個個像小戰士似的!)(恩,你的學習用品放得多整齊啊!)(你們的精神飽滿,眼睛一直注視著老師!老師稱讚你們!)

  2、聽到老師的稱讚,你的心情怎樣?(希望這節課你能學得認認真真,學得高高興興,好嗎?)(相機板書:稱讚。“稱”是翹舌音,“贊”是平舌音,)

  3、齊讀課題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這篇以“稱讚”為題目的文章,齊讀課題,稱讚就是?(誇獎,表揚。)(恩,說得真好,稱讚就是誇獎,表揚)(那你還想得到老師的稱讚嗎?好,請看大屏,這些你都會讀嗎?)(咱們來開小火車吧!開火車之前老師有個小要求:那一組坐的最端正就請那組開!小火車開的時候請其他同學跟讀。好嗎?師:小小火車那裡開,生:嘿嘿,小小火車這裡開)

  二、初讀感悟

  1、出示生字課件,複習字詞.(不錯,你的字音讀的真準確。呵呵咋們班的小火車不僅聲音響亮速度還開得那麼快!你們都很棒!老師把掌聲送給你們!)(那這些你還會讀嗎?)

  2、指導書寫“傍”(讀得真棒。瞧,你們響亮的聲音把小刺蝟和小獾也吸引來了。)

  3、瞭解刺蝟和小獾:出示刺蝟和小獾課件。(我們對於小刺蝟比較熟悉:渾身長滿了小刺,圓滾滾的,可愛極了!而小獾呢,我們不太瞭解它,看:兩隻又小又尖的耳朵,強壯的身體,彎彎的尾巴就像一把鐮刀。)(他們可愛嗎?你想更深入地瞭解他們之間的故事嗎?請翻開語文書,自由地讀讀課文吧)

  4、出示自讀要求,生齊讀。(讀前老師可以提兩個小要求嗎?1字音準確,語句通順2邊讀邊思考:課文中誰稱讚誰?是怎麼稱讚的?用筆畫出來)

  5、生自讀文。

  6、回答提問(課文中誰稱讚了誰?那小刺蝟為什麼要稱讚它呢?我們來學習1-4段。請聽老師讀1-4段)

  三、學習課文

  (一)圖文結合,朗讀感悟1-4自然段;

  1、師示範讀(1-4)段, 生思考:小獾在幹什麼?他的板凳做得怎麼樣?用筆劃出答案。

  2、理解“粗糙”。 這樣的板凳坐上去會是怎樣的感覺?摸上去什麼感覺?

  3、出示實物板凳,生摸,談體會。

  4、討論:小獾的板凳做得很粗糙,小刺蝟為什麼還要稱讚他呢?

  (1)引導學生找出文中的語句來回答:板凳做的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認真。

  (2) 出示句子;小刺蝟走到小獾身邊,拿起板凳仔細地看了看。

  A 從這一句中你體會到什麼?

  B 哪個詞最能看出小刺蝟注意發現別人的優點?你能給“仔細”換個詞嗎?

  C 說說小刺蝟可能觀察了板凳的那些方面。

  D 練習: 看了看 _了_,用這個詞說一句話(我看了看手錶,比賽的時間快到了。)

  E 指名讀一讀,讀的時候強調“仔細”一詞。

  (3) 出示句子:他對小獾說:你真能幹。小板凳做得一個比一個好!

  A “一個比一個好”說明什麼?

  B我也會:一個比一個 一棵比一棵壯 一_____比一____ 一 ____比一 ____

  C 誰來稱讚稱讚小獾?(指名讀、挑戰讀、齊讀)

  5、如果你是小獾,聽了刺蝟的稱讚你心情怎麼樣?這個時候你再做板凳你會做得: 聽了小獾的稱讚,我做板凳做得——————————。

  (二)、圖文結合,朗讀感悟5-7段

  1、出示第二幅圖,小獾在幹什麼?小刺蝟會說什麼?小獾又說了什麼?

  2、你們能在哪個自然段找到他們說的話呢?

  3、那你能在書上找出他們說的話嗎?指名生說。

  4、出示句子:在我有點兒洩氣的時候,是你稱讚了我,讓我有了自信。瞧,我已經會做椅子了。那隻小獾來對小刺蝟說說?抽學生讀句子

  5 洩氣是什麼意思,你有過洩氣的時候嗎?當自己做一件事遇到困難做的不理想的時候,多需要別人稱讚的鼓勵,想洩氣的小獾何嘗不需要別人此時的鼓勵呢?就在這時小刺蝟來了,及時的稱讚了它,給了它自信。(板書:增強自信.如果你是小獾,你會對小刺蝟說什麼呢?

  6、生帶著體會齊讀句子。(那請同學們帶著你的體會齊讀這個句子吧!)

  (三)、圖文結合,朗讀感悟8-10段

  1、小刺蝟的稱讚給了小獾鼓勵,增強了小獾的自信。自己讀讀8——10段,想想:小獾為什麼要稱讚小刺蝟的蘋果最香、最好?生邊讀邊想。

  2、出示句子:你的蘋果香極了,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好的蘋果 為什麼小刺蝟的蘋果最香、最甜、最好?

  3、如果你是小獾,你還會怎麼稱讚小刺蝟?

  4、小刺蝟稱讚小獾,能使小獾充滿自信;那麼,小獾稱讚小刺蝟,能使小刺蝟怎樣呢?

  5、出示句子“謝謝你,你的稱讚消除了我一天的疲勞。”讓我們一齊讀讀小刺蝟的話吧。

  6、稱讚能使小獾充滿自信,使小刺蝟消除疲勞。(板書:消除疲勞)你想想:稱讚還有什麼神奇的作用呢?

  7、稱讚能帶給我們勇氣和自信,稱讚能帶給我們進步,稱讚能帶給我們成功和喜悅。齊讀。

  四、課外延伸

  1、如果一開始,小刺蝟不是稱讚小獾,而是嘲笑、諷刺小獾,會怎麼樣呢?

  2、小刺蝟和小獾的故事太動人了,讓我們來分角色朗讀這個故事吧!

  3、他們表現的怎麼樣?

  4、我們每個同學身上都有優點或進步,讓我們也來讚一讚吧。

語文教案 篇3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 認識“樺、胸”等5個生字。會寫“郊、散”等12個生字。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絡上下文,讀懂文中的語句。

  3.瞭解列寧用愛鳥之情感染、啟發孩子放鳥歸園的故事。

  教學重難點:

  瞭解列寧用愛鳥之情感染、啟發孩子放鳥歸園的故事。

  教學過程:

  看圖匯入,交流資料

  1.出示列寧照片,說說他是誰?利用課前預習收集的資料,談談你對列寧的瞭解。

  2.學生交流後,教師小結簡介列寧。今天要學習的這個故事,就是一個發生在偉大領袖列寧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3.板書課題,書空“雀”字筆順,提示“雀”字是從描摹鳥的體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讀通課文,初步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標好自然段序號。

  2.指名逐段朗讀課文,檢查自讀情況。重點指導讀準“散(sàn)步”、

  “胸(xiōng)脯(pú)”、“白樺(huà)樹”。注意“誠”“病”“蹦”讀後鼻音。

  3.賽讀課文,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讀書競賽,互相提提意見、幫助別人讀得更好。

  4.課文哪幾自然段是具體寫列寧尋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

  2~13是課文的具體寫這件事的,那第1自然段告訴了我們什麼呢?

  學習課文,第一小節

  1.指名讀第1自然段,說說了解到了什麼。

  2.課文是怎麼描寫這三隻灰雀的?找出來讀一讀。

  說說哪幾個詞語用得好,藉助多媒體動畫,相機理解“婉轉”、“來回跳動”、“惹人喜愛”。

  3.教師引讀列寧喜愛灰雀的句子,體會列寧心中的感受,指導朗讀第一自然段。

  4.巧妙結尾、設定懸念:第二天,那隻深紅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見了。那隻灰雀到哪裡去了?列寧和小男孩圍繞著這隻灰雀發生了一段怎樣的故事呢?下節課繼續學習。

  學習生字,指導書寫

  1.學生自主觀察本課生字有什麼特點。

  2.說說你是怎麼記住它們的字形的?

  3.提醒:本課左右結構的字較多,注意左右比例。獨體字“步”、“者”書寫時筆畫要舒展。

  4.學生描紅、摹寫。

  5. 抄寫詞語表中列出的本課的詞語。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能正確讀寫“郊外、散步、胸脯”等14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絡上下文,讀懂文中的語句。

  3.瞭解列寧用愛鳥之情感染、啟發孩子放鳥歸園的故事,體會列寧愛鳥更愛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錯就改是誠實的表現。

  教學重難點:體會列寧愛鳥更愛孩子的情感

  教學過程:

  貼圖匯入,激發興趣

  1.貼出三隻灰雀在枝頭歡歌、跳躍的圖畫。

  聽,三隻灰雀在枝頭歡蹦亂跳地唱歌,多麼惹人喜愛。列寧每天散步都來到這兒,和它們打打招呼,問候問候它們。可有一天,列寧發現有一隻灰雀不見了,那隻灰雀到哪兒去了呢?

  精讀課文,感悟真“愛”

  1.自由輕聲讀一讀課文 3-10自然段,哪幾段是列寧說的話,哪幾段是小男孩說的,找一找、讀一讀。

  2.螢幕出示課文3.5.7.9自然段,請大家讀列寧的這幾句話,仔細體會列寧這些話的意思。

  a.學生交流。哪句話特別有體會,可以說一說,也可以把體會到的.用朗讀來告訴大家。

  b.列寧的著急、擔心、惋惜、關心集中表達了列寧對灰雀的一種情感。用一個詞來概括,是什麼?板書:愛。

  3.聰明的孩子,有誰知道灰雀到底到哪裡去了?你從課文哪兒看出來的?出示4.8.10段。

  a.各自練讀這幾段話,指名朗讀檢查。指導讀好“一定會飛回來的!”教師運用手勢,指導學生加強語氣。

  b.讀後體會:這時候,小男孩在想什麼呢?

  c.男孩為什麼要捉走這隻灰雀?他對灰雀的喜愛和列寧對灰雀的喜愛有什麼不同?小組討論、發表看法,相互補充,彙報體會。

  5.相機小結:列寧的愛是給鳥自由,男孩的愛卻奪去了鳥的自由,列寧才是真正的愛鳥!

  6.細細體會列寧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讀3-10自然段,

  烘托高潮,深入體會

  1.在列寧真愛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樹林,看,它們又在枝頭歡唱了。

  多媒體投影顯示:列寧和小男孩在白樺樹旁看著灰雀。

  2.學習課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讀體會,

  3.讀了這幾段,你會提出什麼問題嗎?學生交流、提出疑問,如“列寧為什麼要問鳥?鳥怎麼會說話呢?”等等。

  4.小組討論,解答上面列出的兩個關鍵問題。教師參與討論、引導學生深入體會,列寧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願傷害這個可愛的小男孩的心,這就是對孩子的愛!

  收集故事、積累提高

  1.學了這篇課文,你發現了什麼?大家一起來說說。

  2.收集列寧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讀一讀,開展講故事比賽

  板書:

  5、灰雀

  (惹人喜愛)

  列寧 男孩

  教育 知錯就改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複習 8 個要求認讀的生字詞,正確書寫要求掌握的生字詞。

  2、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課文內容。試著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 、激發學生把自己想說的話說出來的興趣。

  4 、學習泉水樂於助人,無私奉獻的精神。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1、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泉水》這篇課文。(師板書課題)

  2、上節課咱們初步讀了課文,認識了幾個生字朋友,現在你們還記得他們的名字嗎?

  3、出示生字詞:

  哦 塔 罐 杜鵑 縫(指名認讀)

  (1)股 指名讀。(出示:一股清泉 指名讀)

  (2)脆 我在課前看同學們的作業時,發現上節課學的生字中這個“脆” 字寫得不太好,下面咱們再來寫一寫。師範寫

  4、書寫生字詞:脆 天然水塔 杜鵑

  二、研讀

  (一)、初讀課文。

  ( 1 )師:下面咱們來讀讀課文吧。你們想怎麼讀呢?

  (指名說)那就請你當回小老師,來分配分配吧。

  ( 2 )評價:這幾個同學讀得怎麼樣?誰來簡單地評價評價? 指名評價

  (二)、深入學習課文。

  1、學習第一自然段

  ( 1 )誰還願意讀第一自然段?

  ( 2 )你們能讀好嗎?誰能先給我說說,如果讓你讀這一段,你會怎麼讀呢?我們讀的時候要讀出泉水清脆的歡快的聲音。

  ( 3 )你們先自己練習練習吧。(自由讀)

  ( 4 )指名讀第一自然段。學生簡單評價。

  ( 5 )我這裡有一股泉水,誰能幫我貼在黑板上,其他同學齊讀第一自然段。

  2、學習第二至五自然段

  ( 1 )泉水都流過哪些地方,遇見了誰,說了什麼?請同桌兩個一起讀讀書,把答案畫在書上,誰能給大家一點提示,答案在哪幾個自然段。大家拿出筆來,可以邊讀邊畫。

  ( 2 )學生互讀互說。你們讀懂了嗎?我這裡還有一些貼圖,我想請幾個同學上來幫我貼在黑板上,貼完後,還得告訴大家,你讀懂了什麼。

  ( 3 )讀了第二自然段,你讀懂了什麼?(啟發學生體會泉水樂於助人的精神。)

  ( 4 )我們剛才在讀書時,誰注意到學習夥伴給我們提出的問題了。

  ( 5 )指名讀學習夥伴的問題。

  ( 6 )學習夥伴不明白這個問題,你能告訴她嗎?(理解天然水塔,進一步使學生體會第一自然段中,泉水是從石縫裡衝出來的,而不是流出來的。)

  ( 7 )誰還讀懂了第三、第四和第五自然段?

  ( 8 )你們看,這幾位同學給我們拼出了好看的圖畫請你們自己看著板書說一說,泉水流過了哪,遇見了誰,說了什麼。想不起來可以看看書。

  ( 9 )大家說得真起勁,我也很想和大家一起欣賞這美麗的畫面,回顧這四個自然段的內容,你們歡迎我嗎?

  ( 10 )下面請你從這四個自然段中選一個你喜歡的自然段讀一讀。我們怎麼讀,才能讓人家一聽就知道你喜歡這部分呢?(有感情,帶表情,加動作)你們會加動作嗎?

  火花的杜鵑花照見了自己美麗的身影,怎麼照?

  果樹大口大口地喝水,怎麼喝呢?

  畫眉鳥在盡情地歌唱,小畫眉們,讓我看看你們怎麼盡情歌唱。

  ( 11 )看來大家會加動作了,不過拿著書可不方便啊,誰有什麼好主意?下面請你選擇你喜歡的一個自然段開始練習。如果能背下來就更好了。

  ( 12 )我想請四個同學當代表到前面來領背。誰來領背第二自然段,第三自然段,第四自然段,第五自然段。其他同學,如果讀到你喜歡的那一段你就站起來和領背的同學一起讀。

  激趣說話

  ( 1 )歡快的泉水彈著琴跑下山去,她還會經過什麼地方?會遇見誰,說了些什麼?(指名回答。)

  ( 2 )小結:你們說得這麼精彩,如果能寫下來就更好了,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課下把它寫成文字。在班裡的展示臺上展示。

  3、學習第六至七自然段

  ( 1 )師:泉水跑呀,跑呀,一路上遇到了(好多同伴)他們互相問候(你好!你好!)他們互相約定(大海里見!大海里見!)

  ( 2 )我們看課文的第六、七自然段。(出示六七自然段內容)自己先讀一讀。

  ( 3 )自由讀。

  ( 4 )齊讀。

  三、試著背誦

  1、課文讀完了,你們喜歡這篇課文嗎?你喜歡哪部分,就請你把你喜歡的那部分背下來。(師下去指導,加動作背。)

  2、檢查背誦。

  四、拓展

  1、師:你們看我這裡還有一首寫泉水的小詩,咱們來讀一讀,女生讀問的句子,男生讀回答的句子。 出示詩歌

  2、師:同學們,你們喜歡泉水嗎?為什麼?

  大家想一想,我們如何向泉水學習?我們能為身邊的人做點什麼呢?

  指名講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學會9個字,會認10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習默讀課文。

  3、透過讀課文,瞭解新式房屋的特點,感受現代科技的神奇,激發學生關注現代科技發展的熱情。

  教學重難點:

  學習生字新詞,朗讀課文。讀文了解新式房屋的特殊功能,感受現代科技的神奇。

  教學課時:

  二課時

  教學準備:

  1、生字卡片、生詞卡、教學掛圖

  2、查詢收集現代化住宅的資料及圖片,瞭解我們平常所見的房屋的特點。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學習默讀課文;識字;學習第1、第2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問題匯入,激發興趣

  1、板書課題。

  2、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

  3、梳理問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帶著問題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難讀準的字多讀幾遍。教師巡視輔導。

  2、組內自主識字。教師要注意發現會學習的小組,教學生小組合作的方法。

  3、檢查初讀效果。採用抽讀生字卡片、“開火車”認讀、挑讀等形式,大面積檢查學生初讀情況。

  4、送生字寶寶回家,默讀課文。要求:靜下心來讀課文,嘴裡不出聲,在心裡讀。一邊讀一邊想這種新式房屋有什麼特點?

  5、學習課文的1—2自然段。瞭解新式房屋形狀的特別,並朗讀。

  三、學習生字

  1、出示生字卡,上面寫有“式、僅、超、瓦、華”五個字,問學生:說說你有什麼發現?你最會記哪個字?

  2、書寫時你想提醒小朋友注意什麼?

  3、教師範寫“瓦”,學生在書上描紅。

  4、在本子上練習。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學習課文的3—7自然段,瞭解新式房屋的特點,感受現代科技的神奇,激發學生關注現代科技發展的熱情;學寫後面的四個生字。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複習匯入。

  1、認讀生詞。

  2、師:昨天我們瞭解了一種新式房屋,它的形狀真特別,誰來說一說。今天呀,我還想進一步瞭解一下這種新式房屋、看看它究竟有什麼特殊的功能?

  二、自主體驗,合作學習

  1、教師提示。

  那你們趕快準備一下,開啟課本第101頁,默讀第3—第6自然段。看看究竟有哪些特殊的功能?

  2、學生默讀課文第3—第6自然段。(教師巡視,相機鼓勵學生採用自己擅長的學習方法進行學習。)

  3、學生小組交流。

  4、學生小組合作學習。

  (估計)有的小組在認真地讀相關要介紹的部分;有的小組邊讀邊勾畫重點詞句體會;有的小組邊讀邊想象當時的情景,互相交流自己的感受;還有的小組讀完後,將有關內容畫出來了。

  5、教師巡視,發現小組學習好的方法就相機向學生推薦。

  三、多向交流,讀中感受

  1、談話。

  大家真會合作學習,研究挺認真的!相信你們一定準備好了,我已經等不及,看看哪一組的介紹,可以找到相應的地方讀一讀!

  2、全班交流。

  3、生:介紹的特殊功能是新式房屋的“屋身是一個大型的球形氣墊房,氣墊房可以隨季節變換而自動伸縮變化”。

  教師引導。你向我介紹的這種新式房屋是不是就像我們到東湖動畫城看到的氣墊城堡,而且它還能隨季節的變換而自動伸縮變化。(相機板書:隨季節變換而伸縮變化)

  夏天能伸,冬天就能縮,這樣的屋身就不會破裂了!多有趣啊!誰還能來介紹一下?讀讀這句話。

  4、學生讀句子。

  (1)生:介紹“那扇既可稱門又可稱窗“門窗”,是用特別的感應材料做成的,能根據天氣的變化調節室內溫度,相當於一個恆溫器。如果烈日炎炎的夏季來臨,自動感應窗就會立刻行動起來,把室溫調節在攝氏25度以內,房內涼爽極了”。

  (2)教師引導。這種感應材料做的門窗還真是很特別!

  (出示句子:“如果烈日炎炎的夏季來臨,自動感應窗就會立刻行動起來,把室溫調節在撮氏25度以內,房內涼爽極了。”)

  (3)教師範讀這句話,點紅“如果”“就”兩詞。指名學生讀。教師評。

  (4)此時,屋子裡的溫度不冷不熱,你彷彿把我帶進了空調房裡。夏天,大家進空調房都有什麼感受呢?學生交流感受。夏天進空調房很清涼!很舒服!

  (5)教師拿出詞卡“涼爽”,指名學生讀,齊讀。教師評。我已經感受到屋內涼爽極了!

  (6)拓展練說。

  如果在其他的季節,自動感應窗又會有什麼反應呢?指名學生說。

  (7)教師小結。

  原來新式房屋就是這樣隨天氣變換而自動調節溫度的。(相機板書:隨天氣變換而調節溫度)

  如果我住進這房屋,就能一年四季感覺到不冷不熱,那簡直太舒適了!這一功能太吸引我了。

  5、生介紹(讀第4、第5自然段)

  (1)師相機談話:你瞧,風暴說來就來了!像猛獸一樣兇猛,一般房子屋內的東西到處滾動,砸碎了,連房屋都被掀倒了。不一會大地震相繼爆發,普通房子震動劇烈,屋內人們驚慌失措,頃刻間,房子全倒塌了。這太可怕了!如果我住進了這種新式房屋,就一

  點兒也不必擔心了。這樣的房子多安全呀!誰願意再介紹一下。

  (2)出示句子“只要風一起……也不會滾動。倘若……根本不會倒塌的。”指名學生讀這句話。教師讀這句話。(將“絕不會”“也不會”變紅)再指名學生讀這句話。教師評。這會讓我感覺到住進這房子更安穩了,是根本不會倒塌的!(將“根本不會”變紅)

  (3)來,想介紹的就一起來介紹吧!

  (4)這樣的房屋住著有什麼感覺?(安全)出示句子“你瞧,多安全的房子!”學生帶著自己的感受齊讀這句話。

  6、生介紹的特殊功能是“從屋內往外看風景,要數晴天最美。白雲從屋頂飄過,玻璃瓦將它映得五彩繽紛,實在是漂亮極了’。

  (1)這麼奇特呀!好,我們就閉上眼睛跟著老師一起到屋內去看風景吧!(相機板書:從屋內往屋外看風景)

  (2)播放音樂,學生閉眼想象。

  (3)學生交流自己看到的景象。

  (4)教師評。呀,雲彩真漂亮,是五彩繽紛的!

  (5)出示詞卡:五彩繽紛。指名學生讀、齊讀。

  (6)教師質疑。雲彩顏色五光十色,美麗極了!咦!平時,我們看到的雲不是白色的嗎?怎麼現在看到的雲是五彩繽紛的呢?哪一組的代表能進一步給我介紹一下?

  (7)教師反饋。

  聽了你的介紹,這下我可明白了。你真聰明!能聯絡前文來學習,真有方法!好美的景象啊!讓我們美美地讀一讀第6自然段。

  (8)播放音樂,師生齊讀課文第6自然段。

  7、整體迴歸。

  哎呀,住進這樣的房屋就是一種享受!你們向我推薦的新式房屋的特殊功能可真多!我都很需要。這樣吧,大家就一起讀一讀第3至第7自然段,再給我來個全方位的介紹吧!學生齊讀3至7自然段。

  8、教師交流感受。你們介紹得太吸引我了,這座新式房屋不僅形狀特別,而且功能也很特殊。

  四、指導書寫,培養習慣

  1、談話。瞧!這些生字娃娃也被吸引來了,它們也想住進這新式房屋。只要你們幫我記住它們,它們就可以住進去了。

  2、出示。新式房屋外有“換、恆、市、狂”4個生字。

  3、學生識記生字。

  4、教師引導。

  在你們的幫助下,生字娃娃終於都住進了新式房屋,它們可高興了!可這些生字還得住進田字格里,那它們在田字格里怎麼擺才好看呢?請大家翻開課本第103頁,仔細地看一看!

  5、學生先自己觀察田字格的字,然後在小組內說這些字怎麼寫好看。教師巡視,相機引導學生重點從字的結構上去看。

  6、學生描寫生字。發現哪個字很難寫?

  7、教師邊範寫邊講解。

  8、學生描寫,寫完後在小組內評議。

  五、想象拓展,實踐盾動

  1、說說你們自己心中的新式房屋是怎樣的?大家可以先在小組內和自己的夥伴說說,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2、學生在小組內試說,相互提出好的建議。

  3、全班交流,指名說。

  4、佈置自由練習作業。回家以後,可以向自己的家人介紹一下;可以查詢一下,在生活中還有哪些新式房屋;可以畫一畫自己心中的房屋設計;也可以寫一寫你自己心中的新式房屋。

  板書設計:

  新式房屋

  形狀特別功能特殊

  隨天氣變化而調節溫度

  隨季節變化而伸縮變化

  安全

  從屋內往屋外看風景

語文教案 篇6

  【課前透視】

  本文記敘了爸爸與川川在爬山途中與地質勘探隊員交流的所見所聞,間接地揭示了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識寶庫。課文語言簡潔,以對話貫穿全文,融地質知識於課文之中,字裡行間充滿兒童對大自然的好奇與熱愛。透過學習培養學生從小關注科學,探索自然的意識。

  對小學生來講,這篇課文的內容極富吸引力,同時以人物對話為主要敘說方式也是課文的一個顯著特點。因此教學中,教師應加強對學生朗讀課文的指導,特別要指導學生讀好人物的對話,引導學生在對話中發現,體會,在對話的朗讀中引發對自然科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產生研究、探索的願望。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人物的對話。

  3、體會川川對大自然的好奇與熱愛,培養從小關注科學、探索自然的興趣和意識。

  【教學重點】

  認字寫字,有感情地讀好人物的對話。

  【資訊資料】

  1、生字卡片。

  2、收集有關地殼變遷、化石等相關知識的文字、圖片資料。

  【教學時數】

  兩課時。

  第一課時

  切入舉偶

  1、依題激疑:你們讀過書嗎?你們知道最大的書是什麼樣嗎?(板題)課題中的“書”為什麼加上引號?你們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呢?

  2、展示激趣:教師出示化石標本或相關的圖片資料,啟發: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嗎?它們究竟是怎樣得來的呢?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一本“書”,看看這本“書”是怎樣介紹的!(板題)

  對話平臺

  一、初讀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讀順,識字生字。

  出示“我會認”的內容,引導學生進行識字交流,可以採取組內交流的形式,說說自己已經認識了哪些字,是怎樣認識的?同時交流記字的方法,如熟字加偏旁、形近字換偏旁、組詞語以及學生個性化的記字方法。同時把自己不懂的詞語作一標記與組內的同學進行交流。

  2、利用生字卡片同桌互相檢查識字情況。分段合作讀文,互相檢查讀文情況。教師巡視吸收反饋。

  3、教師出示生字卡片,開火車讀,相機引導學生交流識記重點字的方法。同時,教師強調重點字讀音、字形等相關內容。如:“冊”是平舌音;“質”讀第四聲;“巖”和“印”的聲母都是“y”而不是“r”;“痕”字的下面是“艮”不是“良”等。

  識字能力是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要有意識地去組織引導學生交流識字經驗,培養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

  二、寫字

  1、出示“我會寫”中的“巖、冊、寶、刨、痕、質”。

  2、引導學生從筆劃、結構等方面觀察這些字的特點。組織學生進行交流,教師相機強調。

  如:“厚”字上下都無點,“寶”字下邊是“玉”不是“五”,“印”字右邊是單耳,不能寫成雙耳。

  3、“挑戰難點字”。啟發學生到板前書寫大家認為不好寫的字,師生評議。

  4、學生臨寫,教師巡視指導,同桌互相評議。展示優秀的作品。

  觀察、交流是寫好字的一個重要前提,引導學生到板前範寫難點字,激發學生寫字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大膽嘗試,向困難挑戰的精神。相互交流與評議,促進了學生欣賞水平的提高。

  三、質疑

  1、快速讀文,思考:你還有什麼不懂的地方嗎?或者提出問題考考大家?

  2、組織交流,解決疑難。

  這一環節,可有效地發展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讀書能力。解決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及時地瞭解了學生對於課文內容的掌握情況。但要注意字詞等方面的內容可以當場解決,其他涉及課文內容的問題,可以簡略處理,為下節課作準備。

  第二課時

  對話平臺

  一、回顧

  1、聽寫(指讀)詞語:

  地質隊員勘探岩石波痕煤炭認真

  奇怪閃光透明寶藏足跡創根問底

  2、接讀課文,引導學生回顧課文,進一步檢查學生的讀文情況。

  二、研讀

  針對上節課提出的問題,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交流互動中有所得。

  問題假設:

  1、文題中的“書”為什麼要加上引號?

  2、這本書裡有什麼?有字嗎?有圖畫嗎?

  3、讀了這本書,我們能知道什麼?

  4、這本書有什麼作用呢?

  引導學生採取不同形式的讀書活動,看看從讀中能解決哪些問題。如:自由讀、小組交流讀等。在此基礎上組織全班進行交流,互相補充,教師相機點撥。在交流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來深入理解。如:寶藏、刨根問底等。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引導學生讀中思考,讀中探究,讀中感悟,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體驗。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三、演讀

  1、小組合作演讀課文。

  角色選定。

  熟讀對話。

  分角色朗讀,熟悉人物的語言特點。

  創編動作。

  2、朗讀展示,師生共同評議,加強對話的朗讀指導。

  3、猜中想。你能猜出川川長大以後想幹什麼嗎?說說你的根據。你能猜想出叔叔是怎樣獲得這些知識的嗎?你有什麼樣的感想?

  結合文章以對話為主要敘說方式的特點,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進而深入體會當時的場景和人物的心理,促進了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同時透過“演、創、猜”活動,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理解能力。激發了學生們探索自然的興趣,發奮學習的熱情。

  四、寫字

  1、出示“我會寫”中的“埋、陸、鐵、底、趴”。組織學生觀察其筆劃、結構等方面的特點。

  2、教師範寫學生認為的難點字。邊寫邊強調注意的問題。

  3、學生練寫,師生評議。

  五、拓展

  1、透過課外的閱讀和收集,你還知道其他相關的資料嗎?組織學生交流展示。

  2、佈置課外收集活動,準備一次規模適當的的“自然界的奧秘”展。

  課內外結合,有效地促進了學生興趣地培養和良好個性的發展。

  【伴教錦囊】

  詞語解釋

  勘探:查明礦藏分佈情況,測定礦床的位置、形狀、大小以及地質構造等情況。

  寶藏:儲藏的珍寶或財富,多指礦產。

  刨根問底:追究事情的底細。

  相關連結

  1、中國化石網:

  2、古生物化石:

  古生物是地質歷史時期中曾生活於地球上的生物,一般將全新世以前的生物稱為古生物,全新世以後的生物稱今生物或現生物。大部分古生物已經滅絕,僅有少數古生物仍延續至今,稱為活化石。古生物死亡之後由於自然作用儲存在地層中的遺體或遺蹟稱為化石。

  3、化石與地層

  構成地球表層成層的岩石,叫做地層。地層本來是一層一層地沉積而成的,一般來說,先沉積的地層在下面,後沉積的地層在上面,所以下層地層的年代比上層的古老。但是,由於地球表面不斷運動,地層也會隨著上升、下降、扭曲等,使地層順序發生某些變化。

  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現和地層的形成,有著平行的關係。也就是說,在越古老的地層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結構越簡單,分類地位越低等。在距今越近的地層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結構越複雜,分類地位越高等。

  地層一層層地重疊,像書頁一樣,儲存著地球上生命世界的歷史記錄,化石就像這巨大歷史書中的文字。人們根據地層中的岩石,可以分析出地層形成的年代,而其中的化石,就是推斷當時生命世界的根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