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閱讀答案> 客家文化閱讀及答案

客家文化閱讀及答案

客家文化閱讀及答案

  在客家人生活的社群,崇尚文化,重視教育,以興學為樂,以讀書為本。以文章為貴,以知識為榮,成為一種社會風氣。

  家庭方面。幾乎所有的家庭,都支援自己的孩子讀書。即使貧困潦倒,生活難以為繼的家庭,也是如此。舊時,有賣田地供子女讀書的;有長年吃稀粥鹹菜,從嘴裡掏出錢來做子女學費的;有挑擔、賣樵(柴)供子女上學的。這方面的例子,不勝列舉。舊志書上就有這樣的記載:有的學生因為家裡貧窮而不能專心讀書,他的父親就從千里之外揹著書回來教他;有的妻子為了供丈夫讀書,就幫人舂米,兩天只吃一次飯。

  家族方面。各宗族都很重視興學育才,辦好本族子弟的教育,把這視為本族興旺發達的大業。宗族的祠堂大都用來辦學館、學校,祠堂亦學堂,確保子弟就讀。各宗族大都置有“公田”,收取的租谷或租金(俗稱“公嘗”),用途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培育本族子弟,包括開辦學校,聘請教師,獎勵學業優秀子弟,資助無錢讀書的子弟等。許多宗族在這方面都有議定,有的還載入族譜。如《池氏族譜》載:“御製有曰:‘從今不薄讀書人’,況宗族乎!自後,凡入泮者(注:經考試錄取進府、州、縣學讀書的生員,俗稱“秀才”),眾公太及本房公太,各賀銀叄兩”。再如《寧都直隸州志》稱:“赤貧之士朝入膠庠(注:膠為大學,庠為小學),暮成富室,激勸之方,最為盡善。”

  城鄉方面。各族姓社群競相義舉,集資辦學。至清代中期,蒙館、社學、義學、書院數以千計、學風鼎盛。古時若出了秀才、舉人、進士,現代若出了大學生,不管出在哪家,都被視為全鄉、全村的榮耀。在一些鄉村,採取各種辦法,籌集錢糧,用於資助和獎勵學生讀書。這一做法,舊時有,現在亦有。有的地方,籌集獎學基金,對考入高中、大學的學子,獎勵多少,或補助多少,都作為制度固定下來,鼓勵學生努力讀書。

  海外方面:華僑和港、澳、臺同胞,熱心桑梓,慷慨解囊興辦了許多社會公益、慈善事業,其中,他們最為關注、最願意資助的,便是教育事業。以梅州市為例,早在清末,就有不少華僑和港澳同胞,或個人捐款,或募集資金,在家鄉興建中、小學堂。馳譽海內外的梅縣東山中學,從1913年創辦到1949年,華僑捐資興建的教學樓、禮堂、圖書館、科學館等,就有12座。客家地區許多建築完美、裝置設施完善的學校,大多數都是華僑和港澳同胞捐資興建的。如閩西鉅富胡文虎30年代在南洋發達後,自己一個人就曾贊助、承辦中小學達1000多間。當代的曾憲梓、田家炳等許多僑領,更是這方面的楷模。華僑和港澳同胞樂於捐資助學,反映了客家人熱愛桑梓的秉性和崇文尚學的良好傳統。

  社會輿論方面。客家地區廣泛流傳這樣的童謠:“月光光,秀才郎;騎白馬,過蓮塘;……放條鯉(女麻)八尺長。鯉(女麻)頭上承燈盞,鯉(女麻)肚裡做學堂。做個學堂四四方,兜張凳子寫文章。……” “蟾蜍羅,咯咯咯,唔讀書,有老婆。山鵓鴆,咕咕咕,唔讀書,做苦工。”這兩首童謠充分反映客家從小就被灌輸了崇文尚學的觀念。在客家民間諺語中,也不乏這類內容,如:“耕田愛(要)養豬,養子愛讀書。”“子弟不讀書,好比有眼珠。”不識讀書,有目無珠”等。

  這些童謠、諺語,是前述幾個方面的思想軌跡,是一種強大的.社會輿論,是整個客家人的共識。可以說:在客家人生活的社會里崇文尚學,興學育才、耕讀傳家蔚為風氣,成為客家人的傳統美德。

  1.請你閱讀上文後,寫出文章的主旨大意:

  答:

  2.本文依次從家庭、家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面闡述“在客家人生活的社群裡崇文尚學、興學育才、耕讀傳家蔚為風氣”的。

  3.本文結構的主要特點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語言的主要特點是______________。

  4.請你從語言或內容上品味童謠“月光光,秀才郎;騎白馬,過蓮塘”這個句子的精妙之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在客家人生活的杜區,崇尚文化,重視教育,以興學為樂,以讀書為本,以文章為貴,以知識為榮,成為一種社會風氣。或;在客家人生活的社群裡崇文尚學、興學育才、耕讀傳家的蔚為風氣,成為客家人的傳統美德。(意思對即可)

  2.城鄉、海外、社會輿論

  3.前後呼應(結構完整)、層次分明;通俗易懂(平白自如話)。

  4.示例1:“光”、“郎”、“塘”押韻,琅琅上口。

  示例2:以景寫情,“秀才郎“騎白馬”是世人理想、期盼之情的表露。

熱門文章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