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制度> 裝置檢修考核制度(精選9篇)

裝置檢修考核制度

裝置檢修考核制度(精選9篇)

  現如今,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制度,制度是指在特定社會範圍內統一的、調節人與人之間社會關係的一系列習慣、道德、法律(包括憲法和各種具體法規)、戒律、規章(包括政府制定的條例)等的總和它由社會認可的非正式約束、國家規定的正式約束和實施機制三個部分構成。擬定製度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裝置檢修考核制度(精選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裝置檢修考核制度1

  第一條:檢修人員要嚴格執行安全第一、質量第一的方針,保質保量全面完成本職工作任務。

  第二條:檢修人員要做到“三好四會”(管好、用好、修好;會操作、會檢查、會維護、會排除障礙經常向執行人員瞭解裝置狀況,及時消除裝置缺陷。

  第三條:裝置定期維護保養和計劃檢修制度,嚴格執行維修標準,確保裝置安全,經濟執行。

  第四條:嚴格檢修技術裝置的交接驗收工作,重點檢修專案要進行試執行。裝置改造後要寫出書面報告。

  第五條:認真做好檢修技術記錄,積累各種技術資料。

  第六條:對發生事故和異常情況,要認真調查分析原因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不斷改進工作。

  第七條:要節約各種原材料,愛護工具、裝置,提倡修舊利廢,反對鋪張浪費。

  裝置檢修考核制度2

  第一條:檢修人員要嚴格執行安全第一、質量第一的方針,保質保量全面完成本職工作任務。

  第二條:檢修人員要做到“三好四會”(管好、用好、修好;會操作、會檢查、會維護、會排除障礙),經常向執行人員瞭解裝置狀況,及時消除裝置缺陷。

  第三條:裝置定期維護保養和計劃檢修制度,嚴格執行維修標準,確保裝置安全,經濟執行。

  第四條:嚴格檢修技術裝置的交接驗收工作,重點檢修專案要進行試執行。裝置改造後要寫出書面報告。

  第五條:認真做好檢修技術記錄,積累各種技術資料。版權所有

  第六條:對發生事故和異常情況,要認真調查分析原因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不斷改進工作。

  第七條:要節約各種原材料,愛護工具、裝置,提倡修舊利廢,反對鋪張浪費。

  裝置檢修考核制度3

  1.目的作用

  為了使裝置的檢修管理科學化、高效率,做到有組織、有計劃、有準備地進行,達到公司對裝置管理的目標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2.管理職責 裝置的檢修工作分為公司和車間二級管理。年度大修、中修和二級以上的保養由公司統一安排,具體由裝置動力科作出計劃並負責組織實施。二級以下保養及日常使用過程的檢修由各車間負責組織實施。

  3.裝置修理的原則

  3.1 先維修後生產的原則 生產裝置是企業固定資產的主要組成部分,是企業生產能力的基礎,裝置修理必須堅持先維修、後生產的原則,以預防為主、維護保養和計劃檢修並重的方針,實行專群結合、群管群修的方法,有計劃地組織好裝置的檢修工作,保證裝置經常處於良好狀態,延長裝置的使用壽命,保證產品的產量、質量不斷提高和增長,為生產的發展提供必須的物質基礎。

  3.2 修用結合的原則 企業領導在下達生產計劃的同時,必須下達裝置的檢修計劃,檢查生產計劃的同時,檢查檢修計劃。在生產與裝置維修時間上發生矛盾時,應根據“先維修,後生產”的原則合理安排。在裝置檢修中,操作工人要緊密配合維修工人,堅持“修用結合”的方法。

  3.3 修理與教育相結合原則 要對職工進行正確使用和維護保養裝置的思想教育、技術教育,培養職工主人翁責任感及自覺愛護裝置的習慣,在搞好群眾性維護保養的基礎上,不斷提高修理質量和修理工修理效率,縮短停歇時間,降低修理成本,使裝置更好地為生產服務。 4.裝置在中修、大修前的檢查

  4.1 裝置預檢 裝置在中修、大修前必須進行一次檢查,一般稱預檢,在修前三個月左右進行。修前檢查要列人月份檢修計劃內,可以結合二級保養工作進行,不列人週期結構中,以儘量簡化週期結構,減少計劃人員的繁瑣工作。修後檢查要查明下次計劃修理時需要修復的缺陷,確定修理內容,為下次修理做好準備。

  4.2 裝置的清洗和油箱的換油 裝置的清洗和油箱換油是根據裝置的使用條件和環境及油箱換油的週期進行的。清洗和換油工作可結合一、二級保養同時進行,不單獨安排計劃。

  4.3 精度檢驗 精度檢驗一般是在精密機床和精加工裝置中進行,應按照技術標準定量進行精度檢驗,在檢驗時如發現精度超差,能調整消除的應由修理工及時調整消除,如工作量較大,可以在最近一次計劃修理時消除。

  4.4 裝置的預防性試驗 裝置的預防性試驗是對受壓裝置(包括動力管道)、電氣裝置(包括電力網路)及超重裝置進行的。一般在計劃檢修時或定期地、季節性地進行預防試驗,以防止事故發生。

  5.檢修計劃的編制及修理工作的統計

  5.1 檢修計劃的分類及內容

  5.1.1 按完成時間、進度的安排分:

  a.年度檢修計劃一安排全年的檢修任務。

  b.季度檢修計劃一按年計劃,安排季度檢修任務。

  c.月份檢修計劃一按季度計劃,安排每月的檢修任務。

  5.1.2 按修理的程度和內容分:

  a.年度大修理計劃(包括年度貴重關鍵裝置的區域性大修計劃)。

  b.年度中修、二級保養(預防性試驗)計劃。

  5.2 裝置年度技術狀況的普查鑑定 裝置技術狀況的普查鑑定,是編制年度檢修計劃的重要依據,裝置技術狀況普查工作的組織和進行如下:

  5.2.1 每年第三季度由裝置科提出全廠裝置普查工作的計劃安排及要求,報裝置副總經理(總工程師)同意後,在全廠安排進行裝置普查工作,具體工作由裝置科組織。

  5.2.2 各車間的普查工作,由各車間裝置副主任負責組織有裝置技術員、工段長、班組長、維修工人參加的 車間普查小組查清裝置存在的問題和使用情況。由裝置技術員填寫“裝置技術狀況普查表”,提出下年度需要修理的裝置申請專案,同普查表一起報裝置科。

  5.2.3 裝置科由主管科長負責組織成立裝置普查鑑定小組,由預修計劃員、裝置管理員、技術人員及修理工,會同各車間裝置技術人員和維修工人對裝置普查提出大中修的裝置逐臺進行技術鑑定。初步確定大、中修專案,並由裝置科普查鑑定小組技術人員填寫普查表內的有關部分。

  5.3 計劃的編制

  5.3.1 為了保證修前生產技術準備工作有足夠的時間進行,年度檢修計劃最遲應於年前兩個月編制完成。

  5.3.2 年度檢修計劃應包括:年度大修計劃(包括精、大、稀裝置的區域性大修)、中修、三級保養預防性試驗計劃等部分。

  5.3.3 裝置科計劃預修組、裝置普查鑑定小組根據全廠裝置的普查資料對各車間提出申請大、中修裝置技術鑑定意見,以上述各項編制為依據,統籌兼顧、全面安排,提出下一年度的裝置大、中修計劃草案。二級保養計劃草案由車間自行編制,報裝置科歸口。

  5.3.4 年度大、中修和二級保養計劃草案編訂後,分發各車間徵求意見。各車間應根據下年度的生產任務以及各方面情況對草案提出修改意見。

  5.3.5 裝置科根據各車間的意見和要求、機修車間生產能力、各車間自己維修能力以及技術準備情況,進行綜合平?,編制正式的年度裝置大修、中修、二級保養計劃,並分車間、分季度編制計劃明細專案和各季度的檢修臺數和修理複雜係數的考核指標。

  5.4 檢修計劃的審批及下達

  5.4.1 年度裝置大、中修計劃編制後,中修報裝置副總經理(總工程師)審批,大修需轉報總經理批准。計劃批准後,由裝置科傳送各有關部門(生產、計劃、財務等)和裝置各職能組以及各有關車間和單位執行。

  5.4.2 車間維修有能力承擔中修及二級保養的,則計劃下達到車間;如車間維修只能承擔二級保養而無能力承擔中修的,則中修任務由機修車間承擔;生產車間和機修車間合作完成的中修專案,計劃分別下達到生產車間和機修車間。

  5.4.3 預防性試驗計劃由裝置科下達到動力車間執行。

  5.5 建立裝置檢修檔案資料 裝置檢修必須建立修理卡片,修理卡片是編制修理工作和編制修理計劃的主要資料,由裝置科計劃員填寫(承擔車間存一份)。其內容包括裝置修理週期、週期結構、歷次修理時間、實耗工時、停歇天數及裝置每次的開動臺時。

  6.裝置檢修前生產技術準備

  6.1 修理圖冊來源

  6.1.1 裝置大、中修所需圖紙由裝置科主管技術員提供。

  6.1.2 裝置二級保養一般由車間裝置技術員提供,如有特殊情況無法提供圖紙,經裝置科同意後,可由裝置科提供。

  6.2 對修理圖冊圖紙的要求

  6.2.1 圖紙要有統一的編號。

  6.2.2 圖紙的大小、繪製方法及符號、標記等要符合國家標準。

  6.2.3 圖紙要清晰,一律標註公稱尺寸。

  6.2.4 圖紙上的公差、熱處理等技術條件要標註齊全。

  6.2.5 型號相同的裝置,因製造廠和出廠年份不同,零件尺寸可能不同,應與實物校對。

  6.2.6 裝置改進或改裝後,圖冊應及時修改。

  6.3 修理圖冊的管理

  6.3.1 裝置修理圖冊和未成冊的圖紙(包括底圖),由廠資料室保管,生產車間和裝置科可儲存一份複製的圖紙和圖冊。

  6.3.2 圖紙如有變更或修改應在底圖上同時修改或註明。

  6.3.3 凡裝置製造廠的圖紙,一律用原製造廠的圖號。

  6.3.4 自制裝置、老舊裝置和無製造廠圖紙的裝置應按廠裡統一編號。

  6.3.5 嚴禁將圖冊中的圖紙拆下作為加工、外協等用。

  6.4 裝置修理的技術準備

  6.4.1 預檢:在大修前三個月左右進行,也可結合大修前一次的二級保養同時進行,由裝置科編人計劃。主修技術員、大修人員及車間裝置技術員預檢,內容有:

  a.裝置主要精度及效能的檢查。

  b.查清裝置存在的主要問題,以便確定修理專案。

  c.電氣部分檢查。

  d.根據裝置磨損情況和資料分析,拆卸分解必要的部件,瞭解內部情況,確定更換或修復零件,以便編制缺損明細表。

  e.測繪必要的圖紙,核對已有修理圖冊和有關資料。

  f.研究關鍵零件部件的修理方案和製造工藝。

  6.4.2 複檢:在大修拆機時進行,由主修技術員、修理車間工藝員、維修人員及使用車間裝置技術員參加,對預檢作核對和補充。

  6.4.3 編制修理技術準備書 在預檢測繪後,由主修技術人員編制“修理技術準備書”,其主要依據是裝置的歷史情況(指歷次大、中修、事故損壞和改裝情況等)、修前的裝置技術狀況和送修車間提出的意見和要求、預檢記錄等,主要內容是:

  a.編制缺損件明細表,繪製修換零件圖紙。

  b.編制修理方案,包括改裝方案和重要零部件修復方案。

  c.編訂修理後驗收精度標準和技術要求。

  d.其他有關的技術檔案和資料。 修理技術準備書一式三份,經會籤後分別交使用車間、承修車間和裝置科裝置管理員存檔。

  7.設檢修後的驗收及移交備

  7.1 裝置二級保養後的檢查驗收

  7.1.1 二級保養後的檢查驗收由生產車間組織裝置技術員、維修工人和操作工人執行,填寫檢修記錄,交車間裝置管理員存檔。

  7.1.2 二級保養後應對所修部位進行檢查、空運轉試驗、負荷試驗。

  7.1.3 精密裝置進行二級保養後,對修理後的有關精度必須進行測量並記錄,交車間裝置管理員存檔。

  7.2 裝置中修後的檢查驗收

  7.2.1 裝置中修後由裝置科組織裝置主修技術員、車間裝置負責人、裝置技術員、檢驗員、主修工人、操作工人參加驗收。驗收後,由裝置主修技術員填寫裝置修理完工驗收單,一式四份,送裝置科、裝置使用車間、財務科和生產計劃科各一份。

  7.2.2 進行外部質量檢查和空運轉試驗、負荷試驗、技術性能試驗。

  7.2.3 檢修部位應按技術準備書中所規定的內容和專案進行檢查,檢查部位的主要精度應能達到最低工藝要求。

  7.3 裝置大修後的檢查驗收

  7.3.1 裝置大修後由裝置科組織裝置主修技術人員、車間裝置負責人、裝置技術人員、檢驗員、主修工人、操作工人參加驗收。驗收合格後,填寫“裝置修理完工驗收通知單”一式四份,送裝置科、使用車間、財務科和生產計劃科各一份。

  7.3.2 裝置大修後,應全面恢復原設計能力,技術性能及精度應達到大修質量標準,配齊安全裝置和必要的附件。

  7.3.3 對老舊裝置和原製造質量較差裝置,在保證工藝要求的前提下可適當降低精度標準。

  7.3.4 長期用於單一工序的裝置與加工工序無關的精度專案,也可適當降低精度標準。

  7.3.5 大修後,應進行外部檢查、空運轉試驗、負荷試驗,對動力裝置應進行耐溫、耐壓等必要的技術性能試驗。

  7.3.6 驗收後由計劃員將有關的修理資料(包括裝置送修移交單、大修技術準備書、缺損件明細表、精度檢驗記錄、技術性能試驗記錄、裝置修理完工驗收通知單等),收集整理交裝置管理員存檔。

  7.3.7 驗收投產三個月內,由於修理質量造成故障,由原承修人員負責返修。

  7.3.8 驗收中交接雙方意見不統一時,應由裝置動力科長組織研究並作出決定,任何一方不得拖延。

  7.4 裝置修理的移交 安排機修車間大修的裝置驗收結束後,由送修車間裝置員填定“裝置移交單”(一式三份),裝置科、機修車間、送修車間各存一份。

  8.附件

  裝置檢修考核制度4

  為使裝置經常保持良好工作狀態,及時消除裝置缺陷,保證檢修質量,延長裝置使用壽命,節約檢修時間,降低檢修成本,特制訂本制度。

  1.裝置檢修分大修、中修、小修、系統(裝置)停車大檢修和事後維修。大修理費用由大修理基金支付;中修、小修費用由生產費用支付;系統(裝置)停車大檢修的費用按專案及檢修分類分別支付。

  2.實行科學文明檢修,認真執行檢修技術規程,企業裝置動力部門必須嚴格控制大修理基金的使用。制定合理的檢修定額,提高檢修技術水平,逐步延長裝置使用週期。

  3.根據檢修間隔期及裝置檢查中發現和存在的問題編制出裝置大、中、小修計劃,裝置檢修計劃與生產計劃同時制定,同時下達,同時檢查考核。任何檢修專案都要辦理檢修任務書。

  4.裝置檢修計劃由車間編制。廠(礦)裝置動力組織平衡,報主管廠(礦)長批准後下達。檢修計劃提出時,應同時提出備品配二、材料、工器具計劃。年度計劃在年前4個月提出;季度計劃在季前1個月提出;月計劃在月前15天提出。

  5.系統(裝置)停車大檢修要做到:

  (1)由一名副廠長全面負責大檢修工作。

  (2)在大檢修前要成立大檢修籌備領導小組,負責搞好檢修專案的落實,物資準備、施工準備,勞動力的準備和開、停車置換方案的擬訂等工作。

  (3)組織和指揮大檢修的人員要統一計劃、統一指揮和統一行動。要做到“三個面向”(即面向群眾、面向基層、面向生產)和“五到現場”(即思想工作到現場、生產指揮到現場、材料供應到現場、設計科研到現場、生活業務到現場)。切實抓好停車、置換、檢修、試壓開車“四個環節”。

  (4)大檢修中必須嚴格質量檢查和檢修竣工驗收工作,保質、保量、按期完成檢修任務,達到一次試車成功。檢修完後,應進行總結評比。

  (5)會同有關部門做好安全保衛工作,防止發生事故。

  6.嚴格認真執行裝置檢修計劃,若確實需要調整,必須辦理批准手續。裝置中、小修計劃調整由廠(礦)裝置動力科批准;大修計劃調整,每年六月份由廠(礦)裝置動力科組織進行,並報上級主管部門批准。

  7.結合裝置大、中修實現技術革新的(如改革結構、使用新材料配>)應由車間向廠(礦)裝置動力科提出報告並附圖紙說明,批准後方可執行。重大革新由廠(礦)裝置動力科報上級主管部門批准。

  8.裝置大修需要有大修方案。複雜工程,需要繪製網路圖。大修方案包括:檢查內容、質量要求、工程進度、勞動力、備品配二、材料、特殊工器具需用量、試車驗收規程、安全措施等。裝置的大修方案確定後,有關部門要做好材料、備品配>的供應和勞動力的準備工作。施工前,裝置動力科組織落實,確保大修工作順利完成。

  9.裝置檢修必須嚴格辦理裝置交接手續,嚴守檢修安全技術規程,施工單位在檢修前按規定辦理簽證檢修任務書及動火證等手續。生產車間負責對停車的裝置進行處理,合格後交施工單位,並派專人幫助施工人員聯絡處理有關安全事宜。施工現場應設安全防護欄杆或標記,以確保安全檢修。

  10.裝置檢修要嚴格執行檢修方案和檢修規程。若檢修專案進度、內容需要變更,質量要求遇到問題,必須向車間或裝置動力科報告,及時組織有關人員研究解決。

  11.裝置檢修要把好質量關,採取自檢、互檢和專業檢查相結合的辦法,並貫徹於施工的始終。主要承壓承載部>要有鑑定合格證。主要裝置大修竣工驗收由裝置動力科組織;一般裝置的大修及所有裝置的中修竣工驗收由車間組織;施工單位要做到工完、料淨、場地清。

  12.壓力容器的檢修,除按檢修規程或方案驗收外,還必須執行壓力容器管理的有關規定。

  13.裝置大、中修要有完整的檢修記錄;大修要有完整的交工資料,並記入裝置檔案。

  14.施工單位要按計劃節約使用材料、配件,開展修舊利廢,檢修後的餘料、餘配件必須按專案退庫,不得轉移使用,盡力節約檢修費用。

  15.檢修人員必須做到科學檢修、文明施工、採用專用工具,現場要清潔,擺放要整齊,對工程質量,要一絲不苟。

  16.各車間每月必須做好裝置檢修執行情況報上級主管部門。

  裝置檢修考核制度5

  1 應建立嚴格的裝置使用、維護、檢修制度。裝置應按計劃(有條件的企業應推行點檢定修制)檢修,不應拖延。裝置管理部門的機、電技術人員,應對日常檢修工作負責。

  2 檢修現場應設統一指揮部,並明確各單位的安全職責。參加檢修工作的單位,應在檢修指揮部統一指導下,按劃分的作業地區與範圍工作。檢修現場應配備專職安全員。

  3 檢修之前,應有專人對電、煤氣、蒸汽、氧氣、氮氣等要害部位及安全設施進行確認,並辦理有關檢修、動火審批手續。

  4 檢修中應按計劃拆除安全裝置,並有安全防護措施。檢修完畢,安全裝置應及時恢復。安全防護裝置的變更,應經安全部門同意,並應作好記錄歸檔。

  5 大、中修使用的拼裝臺和拼裝作業,應符合大、中修指揮部的要求,不應妨礙交通。拼裝作業應有專人指揮與監護。

  6 施工現場行駛的車輛,應有專人指揮,並儘可能設立單行線。大、中修施工區域內,火車執行速度不應超過5km/h,同時應設立警告牌和訊號。

  7 裝置檢修和更換,必須嚴格執行各項安全制度和專業安全技術操作規程。檢修人員應熟悉相關的圖紙、資料及操作工藝。檢修前,應對檢修人員進行安全教育,介紹現場工作環境和注意事項,做好施工現場安全交底。

  8 檢修裝置時,應預先切斷與裝置相連的所有電路、風路、氧氣管道、煤氣管道、氮氣管道、蒸汽管道、噴吹煤粉管道及液體管道,並嚴格執行裝置操作牌制度。

  9 木料、耐火磚和其他材料的貯存,應符合下列要求:

  貯存場地應平坦、乾淨,宜選擇地勢較高的場所,並應設防雨棚;

  儲料場與倉庫的選擇,應能保證工程的正常進行和消防車輛的順利通行;

  耐火磚應錯縫碼放,一般耐火磚垛高不應超過1.8m,大塊或較重的耐火磚垛高不應超過1.5m;

  材料堆垛之間的通道、寬度不應小於1.0m;

  堆垛應防潮;粉狀料應堆放在單獨的房間裡。

  10 焊接或切割作業的場所,應通風良好。電、氣焊割之前,應清除工作場所的易燃物。

  11 高處作業,應設安全通道、梯子、支架、吊臺或吊盤。吊繩直徑按負荷確定,安全係數不應小於6。作業前應認真檢查有關設施,作業不應超載。腳手架、斜道板、跳板和交通運輸道路,應有防滑措施並經常清掃。高處作業時,應佩戴安全帶。

  12 樓板、吊臺上的作業孔,應設定護欄和蓋板。

  13 高處作業時,不應利用煤氣管道、氧氣管道作起重裝置的支架,攜帶的工具,應裝在工具袋內,不應以拋擲方式遞送工具和其他物體。

  遇6級以上強風時,不應進行露天起重工作和高處作業。

  14 在高處檢修管道及電氣線路,應使用乘人升降機,不應使用起重捲揚機類裝置帶人作業。

  15 運送大部件透過鐵路道口,應事先徵得鐵路管理部門同意,而且使用單位,還應設專人負責監護。

  16 檢修熱風爐臨時架設的腳手架,檢修完畢應立即全部拆除。

  17 在爐子、管道、貯氣罐、磨機、除塵器或料倉等的內部檢修,應嚴格檢測空氣的質量是否符合要求,以防煤氣中毒和窒息。並應派專人核查進出人數,如果出入人數不相符,應立即查詢、核實。

  18 裝置檢修完畢,應先做單項試車,然後聯動試車。試車時,操作工應到場,各閥門應調好行程極限,做好標記。

  19 裝置試車,應按規定程式進行。施工單位交出操作牌,由操作人員送電操作,專人指揮,共同試車。非試車人員,不應進入試車規定的現場。

  裝置檢修考核制度6

  1.總則

  1.1 為了加強SF6裝置管理、執行維護管理和檢修管理,特制定本規定。

  1.2 本規定SF6開關裝置是指以SF6氣體作為滅弧或絕緣介質的電氣裝置,主要包括組合電器(GIS)、SF6斷路器、SF6負荷開關等裝置。

  1.3 本規定編制依據:

  1.3.1 國家電力行業標準(DL/T603-1996) 《氣體絕緣封閉開關裝置執行及維護規程》;

  1.3.2 國家電力公司國電發[2000]589號《防止電力生產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項重點要求》(2000);

  2.執行基本技術要求

  2.1 執行人員經常進入的戶內SF6裝置室,每班至少通風一次,換氣15分鐘,換氣量應大於3-5倍的空氣體積,抽風口應安裝在室內下部;對工作人員不經常出入的裝置場所,在進入前應先通風15分鐘。

  2.2 執行中GIS對於執行、維修人員易觸及的部位,在正常情況下,其外殼及構架上的感應電壓不應超過36V。其溫升在執行人員易觸及的部分不應超過30K;執行人員易觸及但操作時不觸及的部分不應超過40K;執行人員不易觸及的個別部位不應超過65K。

  2.3 SF6開關裝置巡視檢查,執行人員每天至少一次,無人值班變電所按照省電力公司《無人值班變電所執行導則》規定進行巡視。巡視SF6裝置時,主要進行外觀檢查,裝置有無異常,並作好記錄。內容包括:

  2.3.1 斷路器、隔離開關、負荷開關、接地開關的位置指示正確,並與當時實際工況相符。

  2.3.2 現場控制盤上各種訊號指示、控制開關的位置及盤內加熱器是否正常。

  2.3.3 通風系統是否正常。

  2.3.4 各種壓力錶,油位計的指示值是否正常。

  2.3.5 斷路器、負荷開關、避雷器的動作計數器指示值是否正常。

  2.3.6 外部接線端子有無過熱情況。

  2.3.7 有無異常聲音或異味發生。

  2.3.8 各類箱、門的關閉情況是否良好。

  2.3.9 外殼、支架等有無鏽蝕、損傷,瓷套有無開裂、破損或汙穢情況。

  2.3.10 各類配管及閥門有無損傷、鏽蝕,開閉位置是否正確,管道的絕緣法蘭與絕緣支架是否良好。

  2.3.11有無漏氣(SF6氣體、壓縮空氣)、漏油(液壓油、電纜油、機油)現象.

  2.3.12 接地是否完好。

  2.3.13 壓力釋放裝置防護罩有無異樣,其釋放出口有無障礙物。

  2.4 對氣動機構三個月或每半年對防塵罩和空氣過濾器清掃一次。防塵罩由執行人員處理,空氣過濾器由檢修人員來做,執行人員應及時作好聯絡工作。空氣儲氣罐要每週排放一次積水。執行人員負責每二週檢查空氣壓縮機潤滑油油位,當油位低於標誌線下限時應及時補充潤滑油。做好空氣壓縮機的累計啟動時間和次數記錄。空氣壓縮機壽命一般在2000小時,記錄該資料可作為檢修的依據。若在短期內空氣壓縮機頻繁起動,說明有內漏,執行人員應及時報檢修進行消缺。

  2.5 對液壓機構應每週開啟操動機構箱門檢查液壓回路有無漏油現象。夏季高溫期間,由於國產密封件質量不過關易發生洩漏的,應特別加強定期檢查工作。做好油泵累計啟動時間記錄,平時注意油泵起動次數或打壓時間,若出現頻繁起動或打壓時間超長的情況,需要及時與檢修人員聯絡進行處理。

  3.維護、檢修基本技術要求

  3.1 SF6裝置維護、檢修包括:定期維護檢查(小修)、臨時檢查(臨修)及大修。

  3.2 SF6裝置維護、檢修原則:國產SF6斷路器,除臨時檢修外,一般情況下每隔1-2年進行機構小修維護,每隔5-6年機構大修一次;對同類型、同一時期出廠的SF6斷路器,每隔10-13年對滅弧室進行抽樣解體(與製造廠協商),視狀況確定檢修範圍。中外合資(裝置主件進口)、進口SF6斷路器,按製造廠說明書規定進行檢修。只有當執行時間較長(10年以上)且生產廠家有明確規定需要時,或執行中出現事故、重大異常情況時,方考慮進行解體大修。

  3.3 SF6裝置定期維修檢查(小修),除操動機構外,不對SF6裝置進行分解工作,內容包括:

  3.3.1 對操動機構進行詳細的維修檢查,清掃裝置本體,處理漏油、漏氣或某些缺陷,更換某些零部件。

  3.3.2 檢查輔助開關。

  3.3.3 檢查或校驗壓力錶、壓力開關、密度繼電器或密度壓力錶。

  3.3.4 檢查傳動部位及齒輪等的磨損情況,對轉動部件新增潤滑劑。

  3.3.5 斷路器最低動作壓力與動作電壓試驗。

  3.3.6 檢查各種外露連桿的緊固情況。

  3.3.7 檢查接地裝置。

  3.3.8 必要時進行絕緣電阻、迴路電阻測量。

  3.3.9 油漆或補漆工作。

  3.3.10 清掃GIS外殼,對壓縮空氣系統排汙。

  3.4SF6裝置臨時性檢查(臨修):斷路器達到規定的開斷次數或累計開斷電流值時;當發現有異常現象或GIS內部發生故障時;GIS處於全部或部分停電狀態下,對斷路器或其他裝置進行的分體檢修,其內容與範圍應根據執行中發生的問題而定,這類分解檢修宜由製造廠負責完成。

  3.5 檢修人員應按製造廠要求定期更換空氣壓縮機潤滑油。

  4.SF6氣體的質量監督

  4.1 SF6新氣的質量監督

  4.1.1 SF6新氣到貨後,應檢查是否有製造廠的質量證明書,其內容包括生產廠名稱、產品名稱、氣瓶編號、淨重、生產日期和檢驗報告單。

  4.1.2 SF6新氣到貨後,充入裝置前應按GB12022驗收。抽檢率為十分之三。同一批相同出廠日期的,只測定含水量和純度。

  4.1.3 國外進口的新氣,亦應進行質量複試,可按IEC新氣標準或生產廠的國家標準驗收。

  4.1.4 SF6氣體在充入電氣裝置24小時後,方可進行試驗。

  4.2 執行中SF6氣體的監督

  4.2.1SF6裝置補氣:如遇不同生產廠家的氣體需混用時,符合新氣體的質量標準的氣體均可以混合使用;補氣時應注意接頭和管路的乾燥。在執行或檢修中,若發現SF6裝置內部的SF6氣壓有異常降低或報警(經溫度變化曲線校正後),應首先查明漏氣點並將缺陷處理完畢後,方可補充SF6氣體,並作好記錄。

  4.2.2SF6氣體洩漏檢查(檢漏試驗):洩漏測試可分為定性、定量檢漏兩種方式,定性檢漏僅作為判斷試品漏氣與否的一種手段,是定量檢漏的`預檢。原則上優先推薦採用定量檢漏(包括掛瓶法、區域性包紮法),其標準為年洩漏率小於1%。若生產廠家有明確保證不必定量檢漏,則可用靈敏度不低於10~6毫升/秒的定性檢漏儀測試,若有報警現象,則必須採用區域性包紮法進行定量檢漏。

  4.2.3SF6氣體溼度檢測(微水試驗):SF6斷路器、負荷開關內部(有電弧分解的氣室),SF6氣體含水量標準為:交接和大修後不大於150ppm,執行中不大於300ppm;其他裝置內部(無電弧分解的氣室),SF6氣體含水量標準為:交接和大修後不大於250ppm,執行中不大於500ppm。試驗中須特別注意連線管路和接頭的乾燥,以防止將潮氣帶入裝置內部。同時填寫記錄時須註明試驗當時的溫度、使用的儀器型號,因為環境溫度不同、使用儀器的不同,對同一臺裝置測試的結果會產出一定的差異。

  5. 電氣試驗

  5.1 GIS出廠試驗專案

  5.1.1 外殼壓力試驗;

  5.1.2 接線檢查;

  5.1.3 輔助迴路及控制迴路絕緣試驗;

  5.1.4 斷路器、隔離開關、接地開關機械試驗和機械操作試驗;

  5.1.5 電氣、氣動的輔助裝置試驗;

  5.1.6 主迴路導電電阻測量;

  5.1.7 密封性試驗(SF6洩漏試驗,空氣洩漏試驗);

  5.1.8 區域性放電試驗;

  5.1.9 主迴路及輔助迴路耐壓試驗;

  5.1.10 終檢。

  5.2 SF6斷路器和GIS交接時預防性試驗專案

  5.2.1 SF6氣體溼度試驗及氣體的其他檢測專案;

  5.2.2 SF6氣體洩漏試驗;

  5.2.3 輔助迴路及控制迴路絕緣電阻測量;

  5.2.4 主迴路耐壓試驗;

  5.2.5 輔助迴路及控制迴路交流耐壓試驗;

  5.2.6 斷口間並聯電容器的絕緣電阻、電容量和tgδ;

  5.2.7 合閘電阻值和合閘電阻投入時間;

  5.2.8 斷路器的分、合閘速度特性;

  (若製造廠家有明確質量保證不必測量速度,則現場試驗可免測分、合閘速度)

  5.2.9 斷路器分、合閘不同期時間;

  5.2.10 分、合閘電磁鐵的動作電壓;

  5.2.11 導電迴路電阻測量;

  5.2.12 分、合閘直流電阻測量;

  5.2.13 SF6密度監視器(包括整定值)檢驗;

  5.2.14 壓力錶校驗(或調整),機構操作壓力(氣壓、液壓)整定值校驗,機械安全閥校驗;

  5.2.15 操動機構在分閘、合閘、重合閘下的操作壓力(氣壓、液壓)下降值;

  5.2.16 液(氣)壓操動機構的洩漏試驗;

  5.2.17 油(氣)泵補壓及零起打壓的運轉時間;

  5.2.18 液壓機構及採用差壓原理的氣動機構的防失壓慢分試驗;

  5.2.19 閉鎖、防跳躍及防止非全相合閘等輔助控制裝置的動作效能;

  5.2.20 GIS中的電流互感器、電壓互感器和避雷器試驗;;

  5.2.21 測量絕緣拉桿的絕緣電阻值;

  5.2.22 測量斷路器分、合閘線圈的絕緣電阻值;

  5.2.23 GIS的聯鎖和閉鎖效能試驗;

  5.3 大修後試驗專案:5.3.1~5.3.23,其中5.3.9、5.3.10、5.3.15、5.3.18適用於機構大修後。

  5.4 定期檢查維護試驗專案:5.3.1、5.3.3、5.3.6、5.3.7、5.3.10、5.3.11、5.3.16、5.3.17

  6.裝置評級和缺陷管理

  SF6裝置評級和缺陷管理按有關規定進行。

  裝置檢修考核制度7

  為使計劃檢修的裝置經常保持良好工作狀態,及時消除裝置缺陷,防止裝置事故,延長裝置使用壽命,保證生產計劃的完成,特制定本制度。

  1、計劃檢修分大修、中修、小修。大修理費用由大修理基金支付,中修、小修費用由生產費用支付。

  2、實行科學檢修,認真執行檢修規程,嚴格控制大修理基金費用。制定合理的檢修定額,提高檢修技術水平,逐步延長檢修間隔期。

  3、根據檢修間隔期檢查評級中,發現和存在的問題,編制裝置大、中、小修計劃,裝置檢修計劃和生產計劃同時制定,同時下達,同時檢查考核。

  4、裝置檢修計劃由裝置動力部組織使用單位編制,報公司領導批准後下達,檢修計劃提出時,應同時提出備品配件、材料、工器具計劃。年度計劃,每年底由分管領導組織平衡。

  5、停車大修要做到:

  (1)由公司分管領導全面負責大修工作。

  (2)在大修前成立大修籌備領導小組,負責搞好檢修專案的落實。物資準備、施工裝置、勞動力的準備和開、停車置換方案的擬訂等工作。

  (3)組織和指揮大修的人員要統一計劃、統一指揮和統一行動。要做到三個方面(即面向群眾、面向基層、面向生產)和五到現場(既政治工作到現場、生產指揮到現場、材料供應到現場、計劃科研到現場、生活服務到現場)。

  (4)大修中必須嚴格質量檢查和檢修竣工驗收工作,保質保量,按期完成檢修任務,達到一次試車成功。檢修完工後,進行總結評比。

  (5)會同有關部門作好保衛工作,防止發生事故。

  6、嚴格認真執行裝置檢修計劃,大、中修計劃每年年底由裝置動力部組織進行,並報領導批准。裝置小修由分廠安排。

  7、結合裝置大、中修進行技術改造,並積極採用四新技術。

  8、裝置大修需要有大修方案。大修方案包括:檢修內容、質量要求、工程進度、勞動力、備品備件材料、試車驗收規程、安全措施等。裝置的大修方案確定後,有關部門要做好材料備品備件的供應和勞動力的準備工作,施工前有關科室部門應組織落實,確保大修工作順利完成。

  9、裝置檢修要嚴格執行檢修方案和檢修規程。若檢修專案進度內容需要變更,質量要求遇到問題,必須向分廠和裝置動力部報告,及時組織有關人員研究解決。

  10、檢修裝置要把好質量關,採取自檢、互檢和專業檢查相結合的辦法。主要裝置大修竣工或一般裝置的大修及所有的裝置的中修竣工驗收,均由裝置動力部組織驗收,施工單位要做到工完、料淨、場地清。

  11、壓力容器的檢修,除按檢修規程或方案驗收外,還必須執行壓力容器管理的有關規定。

  12、裝置大、中修要有完整的檢修記錄,大修要有完整的交工資料,並記入裝置檔案。

  13、施工單位要按計劃節約使用材料、配件、開展修舊利廢,檢修後的餘料、餘配件、必須按專案退庫,不得轉移使用,盡力節約檢修費。

  14、檢修人員必須做到科學檢修,文明施工。採用專用工具,現場要清潔,物品擺放要整齊,對工程質量要一絲不苟,多裝置檢修時,可以推行網路技術及套件檢修等。

  裝置檢修考核制度8

  1、目的

  為了加強公司供、用電裝置檢修安全管理,保證職工在檢修中的安全和健康以及公司電網和裝置的正常執行,為公司生產提供穩定的電力供應,消除電力傷害人身事故,特制定本安全管理規定,要求自下發之日起嚴格按本規定執行。

  2、適應範圍

  本規定適用於唐山氯鹼有限責任公司供電裝置、用電裝置和拖動裝置檢修的安全措施和停送電管理。

  3、管理規定

  1)在變電所和電氣裝置上工作的一切人員(包括基建安裝人員)必須熟知和執行《電業安全工作規程》(發電廠和變電所電氣部分、電力線路部分),每年對電氣工作人員進行《電業安全工作規程》考試一次,經考試合格後方可上崗。因故間斷電氣工作連續三個月以上者必須重新學習《電業安全工作規程》,經考試合格後,方能恢復工作。值班電工做安全措施必須按《電業安全工作規程》中保證安全的組織措施和保證安全技術措施規定完成。

  2)在電氣裝置上檢修作業必須嚴格按《電業安全工作規程》規定執行,檢修前檢修工作負責人到變電所辦理檢修工作票,值班電工停電做好安全措施經專人確認後許可檢修時,檢修人員才進行檢修作業,要求值班電工必須現場監督,檢修電工在本班組管轄的電氣裝置上檢修作業時也認真執行,檢修工作人員檢修完工將工作票交回後方可允許送電。

  3)所有用電的機械裝置停止運轉檢修時,檢修負責人必須到提供電源的變電所和變電站辦理停電檢修工作票,值班電工停電做好檢修安全工作措施允許檢修後方能檢修,檢修前通知裝置所在化工崗位操作工,把轉換開關轉到停止位,化工崗位操作工現場指定要檢修的裝置,並現場監督檢修,檢修工作完成後,要清理完現場,檢修負責人才能將工作票交回,才允許送電。

  4)檢修電工要檢修正在運轉裝置的電動機和電氣裝置時,要經排程室和崗位工同意停車後,檢修負責人到變電所辦理檢修工作票,值班電工停電辦理工作票做好安全措施後許可檢修時方能檢修,化工崗位操作工現場指定要檢修的現場裝置,值班電工指定要檢修的變電所(站)裝置,並分別監督檢修。

  5)檢修電工要檢修停止運轉處於備用狀態裝置的電動機和電氣裝置時要經排程室和崗位工同意後,檢修負責人到變電所辦理檢修工作票,值班電工停電簽發工作票做好安全措施後許可檢修時方能檢修,化工崗位操作工現場指定要檢修的裝置,並現場監督檢修。

  6)檢修工作票除正常簽發人簽字外還要有電氣值班人員、檢修裝置崗位班長和檢修負責人簽字,並分別由電氣值班室、操作崗位值班室和檢修負責人留存,檢修完工後檢修負責人將檢修工作票交回後方可撤安全措施送電。

  7)所有停用或暫時不使用的用電裝置(不處於熱備用的裝置),裝置使用單位要即時到供電變電所辦理停電手續,電工接到停電要求立即辦理停電,並做好安全措施。

  裝置檢修考核制度9

  一、目的為加強裝置管理,提高檢修質量,確保裝置高效、安全、經濟執行,特制定本制度及考核辦法。

  二、適用範圍適用於維護系統的裝置檢修管理工作。

  三、定義裝置檢修分類:計劃檢修、臨時搶修。

  一、目的

  為加強裝置管理,提高檢修質量,確保裝置高效、安全、經濟執行,特制定本制度及考核辦法。

  二、適用範圍

  適用於維護系統的裝置檢修管理工作。

  三、定義

  裝置檢修分類:計劃檢修、臨時搶修。

  四、管理職責

  1、生產、技術辦負責裝置檢修計劃的稽核、落實和協調。

  2、部安全員負責組織檢修專案安全措施的制定和督促落實。

  3、各站負責裝置的日常檢修和計劃檢修的監督、落實、驗收工作,並做好檢修計劃表,同時各站做好檢修安全措施的落實到位;技術辦負責檢修的技術指導,並對檢修質量監督考核。

  4、各站按時編寫裝置檢修計劃報生產技術辦。

  5、生產技術辦負責協調對裝置檢修安排時間,並對檢修進度進行監督考核。

  五、內容與要求

  一)計劃檢修

  1各站應根據日常點、巡檢資訊,確定需檢修專案、檢修內容及時填寫周檢修計劃表報生產、技術辦,根據與生產檢修同步的原則安排檢修日期和檢修時間。

  2周檢修計劃每週五17:00之前由各站用KRK報生產、技術辦,由技術辦進行編制、稽核及主管領導批准。

  3各檢修專案必須嚴格按操作票制度執行,關鍵裝置的檢修必須4檢修前的準備:

  4各站在接到檢修通知後,嚴格按周檢修計劃的要求進行佈置安排,在防火要求的區域,有需要動火檢修專案時必須及時按要求認真填寫《動火許可證》,報部安全員,送交主管部門審批。各站應認真落實人力、物力,並要求檢修負責人檢修前到現場瞭解情況、確定方案,準備所需工具及備件、材料。

  5在檢修過程中如發現與原制定方案出入較大,會影響到檢修安全、質量或檢修時間的延誤,應及時向主辦彙報,以利採取對應的措施。

  6檢修完成後檢修人員應對檢修現場進行清理、清掃。檢修完後必須與操作工一起對檢修裝置進行試車並簽字認可。

  二)臨時搶修

  1裝置出現突發性影響生產的故障時,各站必須立即向主管領導和排程臺進行彙報。

  2生產技術辦是搶修第一責任人,負責協調、指揮工作並落實安全、後勤保障工作。

  3站長必須第一時間到現場進行指揮,安排搶修的人員並確保備品配件的到位。

  4現場職位最高者為安全第一責任人,做好安全防範工作。

  六、考核辦法

  1、各站應有預見性的做好周檢修計劃表,並於每週五17:00之前用KRK填報檢修計劃申請表到生產技術主辦,在檢修完成後24小時內填報裝置計劃檢修完成表到生產技術主辦,否則考核站長50元/次。

  2、檢修裝置所需備品配件,在檢修前要進行型號、質量確認,確認無誤後方可運至現場進行更換,否則扣責任人50—100元/次。如由此而影響了生的按《裝置事故、故障管理考核辦法》進行考核。

  3、各站未報檢修計劃或有檢修計劃但執行不力使裝置失修,則扣站長100元/次,由此造成事故、故障等,按《裝置事故、故障管理考核辦法》進行考核。

  4、檢修質量差出現返修或檢修準備工作不充分,而使檢修延時,影響生產按故障5元/分鐘進行考核,未影響生產按50―100元/項考核。

  5、檢修人員到現場點檢、搶修、檢修必須帶齊常用必備工具,否則扣30元次。

  6、當班排程如在裝置檢修、故障隱患處理中協調不力扣50―100元。

  7、裝置檢修完成後,及時向當班排程彙報,否則扣責任人50元/次。

  8、在裝置檢修、搶修任務中有突出表現者予以50―300元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