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演講稿> 家鄉變化演講稿

家鄉變化演講稿

家鄉變化演講稿

  演講稿是在一定的場合,面對一定的聽眾,演講人圍繞著主題講話的文稿。在社會發展不斷提速的今天,演講稿的使用越來越廣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演講稿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家鄉變化演講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家鄉變化演講稿1

  我的家鄉在上彭,是一個可愛的小山村。它的四周青山挺拔,山間綠樹紅花,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河緩緩地淌過,一條大街繞在山腰上,顯得端莊、美麗。

  以前,家鄉人民很窮,住著破爛不堪的茅草屋,上面的瓦片好一片,壞一片的,一到下雨,雨水好像都想來湊熱鬧,房子裡全是雨滴,大家只得連夜挪動傢俱。那時的學校是一座破舊有土木結構房屋,土牆斑駁脫落,一塊玻璃也沒有。一到冬天,呼呼的寒風凜冽刺骨;春天,雨點從破瓦片上的窟窿裡落下“嘀嗒”的雨聲與琅琅的讀書聲湊成了不合諧的曲子。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村莊也充滿了無限的青春氣息。登上新蓋的大樓,舉目四望,整個村莊像一幅美麗的畫卷展現在眼前:一條寬闊的平坦的水泥路像一條灰白色的帶子穿過小山林。路旁綠樹成蔭,一座座大樓猶如春天翠竹拔地而起,井然有序。商店一間連著一間,整潔美觀,人們都來這裡購物。

  遙望東南方,家鄉人民正用辛勤的雙手為家鄉經濟騰飛出大力。西北部的山上,茂密的樹林像翠綠的屏障,一片又一片,連綿不斷。山腳下是層層梯田,金黃的稻穀,輕風拂面時,芳香撲鼻,使人流連忘返。

  家鄉人民正在振興家鄉,建設祖國而努力著。啊!家鄉,你變了,你變得那麼富饒美麗。我一定要加倍努力學習,將來把你裝扮得更加偉大壯觀。

家鄉變化演講稿2

  尊敬的各位評委: 大家好!

  近年來,豐縣努力調整農村產業結構,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全縣種植果樹50萬畝,是江蘇省最大的連片果園。豐縣大沙河牌紅富士蘋果、白酥梨以其優良的品質在全國曆次果品評比中連獲金獎,被99′世博會指定為唯一無公害食品。9月4日,在由新華日報社、《中國名牌》雜誌社舉辦的首屆江蘇人最喜愛的品牌評選中,豐縣大沙河紅富士蘋果進入前500強。在進入前500強的縣級農業品牌中,僅有豐縣大沙河紅富士蘋果和盱眙龍蝦兩個品牌獲此殊榮。

  豐縣堅持以城市現代化、農村城鎮化、城鄉一體化為方向,提升城市服務功能,金融保險、投資諮詢、中介服務、星賓館、酒店、娛樂城等第三產業不斷髮展,城鄉居民的生產、生活環境和外商投資環境得到很大改善。

  多少年來,樸實無華的豐縣人民,用辛勤的汗水和勤勞的雙手,建立著豐縣這個美麗的家園,才使得豐縣發生這麼大的變化。人們就這樣用善良的心靈勤勞的雙手創造著生活,美化著生活.使我的家鄉更加幸福安寧。今天,在黨的好政策的引領下,在家鄉人民的奮鬥下,豐縣展翅騰飛!在這裡,真誠的祝願我的家鄉,乘風破浪,更上一層樓。

家鄉變化演講稿3

親愛的老師同學:

  大家好!

  20xx年11月8日,黨的十八代即將在北京召開,在這個舉國歡慶的日子裡,我們為喜迎十八大,感慨我們家鄉的變化。我們感恩祖國,感謝祖國!

  小時候,媽媽一手牽著我,一手指著中國地圖:孩子,你知道嗎?這就是祖國媽媽。長大了,老師指著地球儀,教我認黃河、西藏、長城、北京才使我知道了黃河就是您的搖籃,青藏高原就是您的脊樑,長城是您的動脈,北京是您的心臟。我們都是母親的孩子,大家同是華夏子孫,在這個世界上,我最親的是媽媽,最愛的是中華。

  我呀呀學語的第一個發音是媽媽,我首先認得的詞語是中華,我會唱的第一首歌是《我愛北京天安門》,從那時起,幼小的心啊,就一直向著祖國媽媽。人生道路上的每一個春秋冬夏,我很幸運,時時充滿歡樂,處處鋪滿鮮花。媽媽告訴我:你這麼幸福,全來自祖國,祖國是哺育每一個人的媽媽。老師教導我:只有祖國的富裕和強大,才能保護每一個孩子、每一個家。中華的歷史告誡我們:沒有祖國就沒有家,國家不強盛,落後就要捱打!祖國您是我們共同的母親,是我們最親最愛的媽媽!當世界籠罩於原始與愚昧的混沌中時,古老的東方燃起了文明的火種;當歐洲處於中世紀教會神權統治之下時,中國的四大發時迸出了科技的火花;當世人習慣於不知所蹤的七大奇蹟時,他們仍要為東方古國的兵馬俑倍感驚歎!

  歷史的車輪伴著禮炮的嗚響把中國載入了新的紀元我們不再只有原始的火藥,騰飛的火箭將中國人飛天的夢想載上了環宇;我們不再只有古老的長城,橫截大江,高峽出平湖的情景彷彿就在眼前;我們也不再只有貧窮落後,公元一九九八會銘記:三分之一的中國人已告別溫飽,實現小康於是,在我思維的軌跡上,在我浩瀚的腦海裡,始終深深地銘刻著一條信念:祖國就是媽媽,國家重於小家,長大後用雙手把她建設得更強大。

  寫也寫不完,看也看不夠,祖國媽媽美麗、動人、親切的容貌想想看吧!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960萬,該有多大多大;五千年光輝燦爛的歷史,五千年,該有多長多長,還有那聲震世界的四大發明,享譽四海的中華文化,漫山遍野豐富的寶藏,三山五嶽秀麗的風光。我想:您飄散的長髮該是千百條悠悠流貫的河川吧,您硬朗而精神的脊背該是那綿延的山脈吧,您明亮的眼睛一定是那洞庭湖的水、西湖的波。祖國啊!媽媽,您活脫脫就在我眼前,天底下沒有誰能比您更偉大。今天,我們再次站在國旗下,看著它冉冉升起。這鮮豔的國旗,不正是凝聚了億萬炎黃子孫對祖國的熱情和期望嗎?為了她,錢學森不顧美政府的阻撓,義無反顧的回來了;為了她,一位中國男孩三度與美國校長交涉要求懸掛中國的國旗;為了她,十六歲的桑蘭不幸頸椎骨折然而他們沒有絲毫怨言,他們唯一的心願就是讓祖國變得更富強、更加美好!

  回顧歷史,曾經您驕傲過、自豪過,也曾經,您黯然過、憤怒過。在宇宙無垠的歲月裡,您不僅孕育了長青的江水,也培育出千千萬萬屬於您的孩子。神舟六號一飛沖天,奏響了中國太空探索的號角,更凝聚了幾代航天人的無私奉獻的精神與報效祖國的拳拳愛國之情。濮存昕擔當預防艾滋病義務宣傳員,他走上街頭義務獻血,與艾滋病友如兄弟般握手相擁,展現的是崇尚科學,關愛生命的高尚情懷。大學生洪戰輝12歲起扛起家庭重擔,在貧困中求學,在艱辛中自強,在背起妹妹上大學的故事裡感動了世人,感動了中國。中國女排17年磨一劍,自強不息,苦盡甘來,用輝煌的戰績詮釋了新時期愛國主主的偉大精神。更有我們華工的丁靜教授苦心孤詣,潛心鑽研,揮灑作為新世紀的學生,肩負著現代化建設的艱鉅重任,承載著民族興旺的光榮使命。

  親愛的老師們、同學們,我們都是中國或將來的棟樑啊,那就讓我們同心同德,共同努力,身體力行,共建和諧吧 .讓我們伴隨十八大的腳步,共同沐浴那一縷春暉,共同追隨十八大的神韻,共同打造我們美好的明天!

家鄉變化演講稿4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又到了萬物復甦、春意盎然的季節,大地上奼紫嫣紅的花朵散發著泌人的芬芳,我的家鄉——重慶就掩映在這花香裡,多麼誘人,多麼美麗啊,此時一隻多情的蝴碟盤旋在我的記憶裡,細細地回味著家鄉近些年來默默的蛻變與那份獨特的情……

  一九九七年六月十八日,重慶直轄市正式掛牌成立,作為中國第四個中央直轄市,今年已經是第 個年頭了。我呢,出生在二十一世紀,雖然沒有見到過家鄉以前的樣子,但是時常聽爸爸媽媽說起“這兒以前是車水馬龍的碼頭、那裡過去又是歷史悠久的古樓……”在我看來,以前的家鄉總是比不上現在的繁華。

  爸爸說,他的學生時代沒什麼娛樂專案,也沒什麼好玩的公園,學習之餘,也就是看看書、打打球。二十年的成長,足以讓一個牙牙學語的幼兒變成一個有著青蔥歲月的棟樑;對於一個地域來說,二十年的變遷,足以讓漂泊在外的人認不出它從前的相貌。是的,二十年來,靠著家鄉人民的踏實、勤勞和不斷創新的精神,這裡發生著巨大的變化。這些年裡,不斷有新橋橫跨兩江;這些年裡,不斷有商業區呈現在我們面前;這些年裡,不斷有供人們休閒娛樂的綠化長廊迎接著各方賓客。我印象最深的當數座落在渝北的龍頭寺公園了。從前那兒是一個垃圾場,地下掩埋著四處運來的垃圾,即使是在很遠的地方都能感覺到空氣裡參雜著難聞的味道。你能想象到經過改造後的它是一個景色多麼漂亮的溼地公園嗎?這兒有成片成片的樹林、草地,提供給路人休息納涼;有清澈的湖水、逼真的假山,讓人賞心悅目;這兒還有歷史文化牆,歲月這條聲聲不息的河流,沉澱了刻銘心的記憶,是那麼明晰,恍如昨日。

  媽媽說,作為霧都的重慶,天空皎潔無比的蔚藍色,只有幾片薄紗似的輕雲,近年來這樣的天氣明顯多了起來。如同一個女郎,穿了件豔麗的藍色夏衣,頸間圍著很細很細的白紗巾。我從沒見過這麼美的天空。然而頭頂上的這一切,都與家鄉的環境保護密不可分。我們告別了一根根高聳的煙囪,告別了工廠的嘈雜,重新享受寧靜、舒適的生活。以前想給老家的親戚寫封信,要走過好幾條街道才有郵局,一週左右信件才能送到。哪像現在這麼方便,寄東西有快遞公司,還上門收件,真是太方便了;媽媽現在幾乎每個星期都與老家那些親戚聯絡,用微信、影片聊天,不但能聽到對方的講話,連動作、表情都清清楚楚。家鄉的變遷不光體現在環境和生活質量的變化,還有就是作為直轄市,經濟地位的提高,國家對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視都給我們帶來的許多機會,這些機會讓我們的城市發展得越來越快,也越來越好,家鄉人民的幸福感、安全感都在不斷提升。

  如今的生活真是方便,我家就處在繁華的商業區,一出門就能感受到經濟發展帶來的各種便利。不過小夥伴們,我們在盡情享受生活的同時,可千萬不能變得懶惰呀!我們應該努力學習,鍛鍊好身體,以後要把我們的家鄉建設得更美。隨著經濟的發展我相信我們的家鄉重慶會越來越美麗、富饒,在歲月這條長河裡,我對家鄉的這份執著的愛永駐心間。

家鄉變化演講稿5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的家鄉在大良,這裡風景美如畫,四季如歌!這裡有美麗的順峰山公園,歷史悠久的清暉園,還有寬闊平坦的德勝廣場。聽爸爸說,這美麗的環境發生在20年間。美麗的順峰山公園原來是一片水塘和田,周圍的環境極其惡劣,但在政府的努力下,一切都變了,變得美麗整潔了。

  正如我小區外面的公路,本來是泥濘不堪的水泥路,現在已經變成了美麗的瀝青公路,兩路中間的隔離帶也種上了常綠的樹木。兩旁本來是一兩層的瓦片房變成了漂亮的高樓大廈,真是美麗極了!還有呢,我發現以前大大小小的河涌都非常髒,垃圾隨處可見,隨河而漂。可是,現在不一樣了,在政府大力投入整治下,無論是那一條河,都很乾淨,魚兒還能在水中嬉戲呢!

  其實,隨著時間的變遷,家鄉處處都在發生變化,正如我的學校——環城小學。學校雖然不大,但非常美麗。這個寒假,經過修改後,就更美了。學校四周的牆邊種上一排排翠綠色的竹子,原來水泥地面已經變成了五彩繽紛的地面,還劃分了遊戲區和運動區。學校門口改造更是高大尚,除此外,學校還展開了更多的社團活動,也把原來中午就餐的餐廳改成了一個乒乒球館……

  你們看,我家鄉的變化大吧!我相信,不久的將來,家鄉會有更大的變化。

家鄉變化演講稿6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的家鄉是新民,最近幾年,家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其中變化最大的就是家鄉的公路。

  聽媽媽說,以前的公路都是坑坑窪窪的沙石路,汽車在路上非常顛簸。人們非常不喜歡出門。每當風大時,大街上塵土飛揚,都看不清前方的路了。下雨時,沙石路就變成泥濘不堪的小路了,人們在這樣的路上很難行走。人們多麼希望把這樣的路修好啊!

  人們的願望終於實現了。現在的馬路可不是沙石路了,而是柏油馬路。現在的馬路真寬闊呀,六輛轎車可以並行;現在的馬路真平坦呀人們在轎車裡聽著窗外“呼呼”的風聲,不像以前那樣坐在車裡忽上忽下的了;現在的馬路真美呀,在陽光下看遠處的馬路,就像一汪水一樣。馬路兩側的白色護欄一塵不染,每隔五米,護欄上就會有一盆美麗的牽牛花在綻放,這些花把馬路點綴得更加美麗。每當夜晚,馬路兩側的路燈亮了起來,遠看就像一串珍珠一樣閃閃發光;現在的馬路真熱鬧呀,人們的議論聲、汽車的鳴笛聲、門市部裡傳出來的音樂聲交織在一起,成為了一曲動聽的交響樂。

  家鄉的路變化真大呀!我愛家鄉的路,更愛家鄉。

家鄉變化演講稿7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湘鄉是我的家鄉,我在這裡出生,在這裡長大,在這裡學習。我對這裡的環境熟悉的很。它沒有那些大城市那麼繁華,但你還別說,這幾年湘鄉的變化可大了!

  就說曾國藩詩文島吧。曾國藩詩文島原名叫碧洲公園。碧洲公園原來只有一些簡單的娛樂設施和一些樹木還有一些羊腸小道。一個簡單的環境,並沒有多少人光顧。公園裡除了一些老人在散步基本上就沒什麼人了。現在,自從改名叫曾國藩詩文島後,裡面的人越來越多了。這並不是因為名字的問題,而是因為裡面的環境變了許多許多。原來公園的邊上是一些樹,現在變成了一條供人們散步的一條路。路里頭還配有了音樂箱。你想,一家人,吃完晚飯,到這兒來散步,還有優美的音韻在你的耳畔環繞,這是一幅多麼愜意的傍晚散步圖啊!

  還有緊挨著曾國藩詩文島的濱河路。原來,這條路很普通。街邊有幾個小店鋪,人行道上一些人在散步。非常非常的普通。但你現在去濱河路去看看,每個地方都有了改變。街邊的店鋪上都掛上了霓虹燈,變得更加豔麗了。人行道下面的綠化帶裡花草的品種也更多了,修剪的花樣也更漂亮了。還有二大橋的下面,有很多老奶奶在跳著舞。那些滑稽的動作真可愛!我和媽媽也加入了跳舞的行列中,爸爸說我跳得很好呢!你們肯定很期待現在的濱河路是什麼樣子吧,我這兒有一些照片,你看一看吧!

  還有很多路口,原來都是很多土,汽車走過去霎時“塵土飛揚”像去育才中學的那個路口一樣。還有一些路口很狹窄,堵車要堵半天。現在好了,馬路全部鋪上了柏油,馬路變寬了,車子沒那麼堵了。還有紅綠燈也換成了新的,給交通警察叔叔少了很多的麻煩。

  新開的店子也多了,有超市,如家潤多。還有化妝店,如美開美。街上到處喜氣洋洋的,好不激動!

  家鄉的變化真大,在我的心中,家鄉就像一個妙齡少女,越變越美麗,越變越美好。我打心眼裡的熱愛我的家鄉。我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們會用我們自己的雙手,自己的努力,讓每一個人都能過上幸福美滿的日子。

家鄉變化演講稿8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晚飯過後,媽媽約我去外婆家不遠處的小溪邊散步。散步?那河岸上總堆著花花綠綠的垃圾,散發著臭氣的小溪邊散步?每次往那兒過,我就被蚊子叮個大包,癢好幾天哪!不去不去。我把頭搖得像撥浪鼓。

  “傻孩子,現在不會這樣了!”媽媽笑了,“你不知道啊,現在小溪大變樣了。不信我們去看看吧!”

  我將信將疑地跟著媽媽走到小溪邊。果然,原先的垃圾堆放場已經灰飛煙滅了,河岸兩邊都被綠化帶覆蓋著,一棵棵大樹鬱鬱蔥蔥,一溪兩岸綠意盎然。我的心情也隨之愉悅了起來。看,溪水漲了不少,蜻蜓在水面上低飛,婦女們在水邊洗衣,不時傳來搗衣聲和談笑聲。

  天色已暗,沿著老街走回來。記得外婆說過,這條路是她的媽媽出生時修好的。後來每次去外婆家,媽媽都告誡我不要去在這條路上玩!因為這裡可髒了,路面上有很髒的水!可是今天,這還是那又髒又亂的老街嗎?寧靜中透著古樸,小屋裡透出的燈光影影綽綽,地面上乾乾淨淨,兩面的店鋪里人影重重,有一種“小橋流水人家”的感覺。

  還有,破破爛爛的灰牆全被漆成了白牆了。嘿,這邊還有文化牆呢,一幅幅宣傳圖畫吸引著我邁不動腳步。這裡是孫悟空正和妖怪大戰三百回合,那裡大黑臉張飛和大白臉曹操殺得正歡,一面牆就是一個故事。

  家鄉變化怎麼這麼大呀?媽媽給我解惑了,這都是因為政府推進“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的功勞啊!回到外婆家,我發現家裡還有兩個垃圾桶,上面寫著“可回收”、“不可回收”,哈哈,垃圾桶都進家進戶了,難怪地面這麼幹淨啊!

  看來,不僅城裡的環境變美了,老家也變美了。我希望家鄉明天更加美。不,是永遠美!

家鄉變化演講稿9

  建國60年來,我的家鄉**的教育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所有的孩子都能有學上,都能上得起學,教育公平邁出了重大步伐。這堅硬的步伐走出了**教育的騰飛之路。

  回首往事,歷歷在目。從**教育的程度來看,中小學的入學率已經達到了約100%,基本掃除青少年的文盲。政府的大力支援教育事業,擔當起歷史的重任。全面實現城鄉免費義務教育是建國以來教育騰飛最有力的見證。教育現代化的步伐越來越快,部分鄉鎮已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現在最美環境是學校,最現代化的器材還是學校。走進**每一所中小學,現代化的教學設施讓你眼花繚亂。

  記得七十年代中、八十後代初,**的教學條件都很差,學校破舊房屋多、危房險房多、桌凳殘缺多,而教師少、生源多,教師大多是民辦教師,每月只有十幾元的工資,學校都實行‘複式’教學??從一到六年級都教,老師總是上完一年級,再上二年級、三年級??從早上到中午,再從中午上到天黑。那時候 沒有時鐘,也沒有手錶,天一亮就起床,涮洗、做飯、吃飯,然後就開始上課。村小沒有下課時間,反正這個年級教二三十分鐘後,佈置做作業,就接著去上下個年級的課。課一上就是大半天,幾乎不停下來休息,有時連飯也沒時間吃,廁所也沒時間去。

  對於身為一名鄉村教師感觸最深的是學生上學不用再交學費了,和家長在一起交談的時候,家長一臉的喜色,特別是外地來這打工的家長,原來為了給孩子找一所像樣的學校,要花掉幾年的積蓄,有的甚至不讓孩子上學,流落街頭,或者散落在自己工作的場所。XX年9月1日起實行了全國城鄉義務教育,學生就進入學,免除全部學雜費。看來“學有所教”、“有教無類”的教育理想成為現實。

  **的改革在繼續,社會在發展。“百年大計,教育為本。”60年走過了風雨,同時60年教育不斷騰飛,而且在繼續騰飛!

家鄉變化演講稿10

  喜看家鄉新變化演講稿 昔日去李鵲鎮,一路顛簸路泥濘。今天油亮的柏油路,條條通向幸福村。

  昔日去鄉村,拐彎抹角路不平;今日去鄉村,風雨無阻路暢通。

  在歷史的長河中,改革開放三十年短而又短,可是這三十年是我的家鄉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活動開展後,我們農村更是舊貌換新顏。憶往昔,看今朝,心中好多感慨。

  我的家在在廣饒縣城西南角,我愛它,因為它是生我養我的地方。然而,求學路上行路難卻是心中一種難言的痛。忘不了,兩年在初中的學習,每天要從兩尺寬的小路跳入幾米深的大溝,再翻過兩個土疙瘩,才走到我的學校。春秋天,塵土飛揚滿臉塵埃,雨雪天,道路泥濘一身爛泥,那時腳踏車很少,雨天,我就挽起褲腿,兩手提著鞋子深一腳淺一腳地走在上學和放學的路上。很多時候被蒺藜或磚瓦扎破了腳,那時沒有彩電、更沒有電腦,全村三百戶人家只有兩臺十四村的黑白電視。家裡窮買不起自己想看的書,一旦有本好書搶著看,在同學中傳來傳去,愛不釋手。

  現在不必說那四通八達的電路,跨過鄉村和田野,為工業送去動力,為農家送去光明,電風扇、電視機、電冰箱、電磁爐,鄉鎮農家新建的新房子裡現代化設施一應俱全。也不必說那迅猛發展的通訊公路,電話、手機和網路已悄然進入農家,年輕人聯絡著天南地北的業務,老年人聯絡著大大小小的子孫,各種資訊諮詢的傳遞方便快捷,世界也顯得小了。單是看這眼前一條條的柏油馬路就有了無限自豪之情。新修的柏油路一條蜿蜒長龍,寬闊平坦,一望無際。通往縣城的黑油油的柏油路如一條黑色緞帶,聯結城市和鄉村,一輛輛摩托車、拖拉機、小轎車喜氣洋洋一路賓士。筆直平整的鄉間公路像一條長長絲帶似的穿梭在村莊,雨天,不怕打溼褲腳;晴天,更是乾淨整潔,連頭頂的天空也更加一片湛藍。寬闊的柏油馬路如一道飛虹,架起了城市和鄉村交流的橋樑。村民的思想也開放了,好多人辦起了養殖場和加工廠,我們田家梓、楊福清等十幾家辦起了養豬場。養雞場也有幾十家,另外還有花邊廠、木器廠等。他們靠自己的勤勞和智慧過上了好日子,也為李鵲鎮農村的經濟發展出了一份力。日子好過了,村民對精神文化的追求也更加急迫起來,自發組織了秧歌隊、鼓樂隊等,逢年過節或者不忙的時候就自娛自樂一番,我們村的.秧歌隊還被邀請參加縣裡的比賽呢。每逢九九老人節都為老人捐款,這不,四川大地震村民們都踴躍捐款,很多個人捐了幾千元。如今,“社會主義新農村”活動一片繁忙,“村村通”工程讓柏油路,村村通,自來水送到每家灶膛,“新農村合作醫療”使農民看病有了保障,“兩免一補”政策實施,幫了農村孩子上學大忙,村民日子好過開始用電做飯煲做飯。

  這不,前天碰上了我村的田茂福,也是我的同學,在三十年前,由於兄弟多,吃不上穿不上,因沒錢上學,還輟過學。如今可發了,辦起了“恆發機械廠”。他開了輛福田轎車,老婆開了輛現代轎車。這不女兒要結婚了,陪送了34英寸的彩電,冰箱、電腦還有一輛小轎車。我簡直不信我的眼睛,這就是那曾經吃不飽,穿不暖的田茂福?

  李鵲鎮村民人人過上了好日子,從“溫飽”邁向了“小康”,“和諧”家園正在建設,還要譜寫新的篇章。

家鄉變化演講稿1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這幾年我跟父母在百色生活,如今回到家鄉,發現家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短短的幾年裡,家鄉窄小的石子小路變成了寬敞的水泥大道,村民們從沒有電視變成了不僅有電視,還有電腦,房子則從舊泥屋變成了樓房。

  我的家鄉在田林縣浪平鄉平山村裡梭屯。以前我們住在低矮的茅草屋裡,屋子分成兩層,上面一層住人,下面一層住著馬牛羊豬雞。有時候跳蚤的騷擾讓人睡不安寧。家裡沒有電,家家戶戶都用煤油燈照明,晚上做什麼都不方便。最不方便的就是沒有廁所,全村沒有一個公廁,家裡也不建廁所,如果想上廁所,就要到山上去解決。村裡家家戶戶都養有馬牛羊豬雞,碰到下雨天,全村上下都是豬糞、牛糞,髒兮兮的。

  轉眼幾年過去了,由於黨的政策,家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以前的茅草房不見了,家家戶戶建起了新樓房。爸爸也拿出在城裡打工掙得的錢,把奶奶家的茅草房拆了建成磚混結構的樓房,還專門設有衛生間,供洗澡和上廁所用。樓房外牆貼上了別緻的瓷磚,樓裡面裝璜得非常漂亮。如今,人們用上了電燈,家用電器也不比城裡人的差。人們在勞作之餘,渴了,可以開啟冰箱從裡面拿出飲料;累了,靠在沙發上收看電視。以前,逢年過節才吃得上的雞鴨魚肉,現在已是家常便飯。

  家鄉以前的路都是泥巴路,坑坑窪窪的,開車過去非常不方便,尤其是在下雨天,車根本開不過去。現在,泥巴路變成了水泥路。公路兩旁還安上了太陽能路燈,以前漆黑的小路現在亮堂堂的,晚上去哪裡都不會害怕了。

  以前因為亂砍濫伐,山上光禿禿的,遠遠望去,就像一個巨人把身子埋在土裡,只剩下那光頭露在外面。但是現在村民們在政府的號召下,在山上種上了八渡筍、核桃……那光禿禿的山已經變成了綠色的山峰。現在果樹林裡還有猴子、松鼠和貓頭鷹等動物。

  如今,在政府的資助下,家鄉還修建了活動場所。閒暇時,村民來到這裡,有的參加跳繩、跑步、打羽毛球等體育運動,有的在下棋、打牌,有的跳廣場舞,可開心了,再沒有人擺桌賭錢了。

  家鄉人民的生活富裕了,村裡煥然一新!這些變化可都是因為黨的好政策,我們一定要好好地感謝黨和政府,努力讀書,長大後把我們的家鄉建設得更加美好。

家鄉變化演講稿12

  說起我的家鄉官林,它雖不是名鎮,但那裡也有迷人的景色

  春天的家鄉穿起了萬紫千紅的豔裝。你瞧!樹枝上已微微露出了一些青色,一串串杜鵑花嫣紅奼紫,窗子外面開始聽得見唧唧的鳥鳴了,那是小鳥正在唱著春天的歌兒呢!下過一陣雨後,在我家鄉的田園裡,萬物生輝,美極了。在陽光的照耀下,家鄉的小溪顯得更加清澈,微波盪漾,泛著金色的光。春天的家鄉顯得生機勃勃,富有活力。

  夏天的家鄉披著青蔥輕俏的夏衣。清晨,蜜蜂忙著採蜜。午後,知了在樹上長鳴。夜晚,蟋蟀在草叢高歌。家鄉有片池塘,荷花開得正旺,蜻蜓滿天飛,真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家鄉的孩子們在荷花池裡盡情地享受歡樂:游泳,摸魚,捉蝦,採藕。

  秋天的家鄉穿著金紅色的莊嚴的晚禮服。家鄉的田野裡,到處是金紅的果子。大街兩旁的樹葉,蕭蕭地落下,發出"簌簌''的響聲。家鄉的秋天是成熟的季節,是收穫的季節,是充實的季節,也是播種的季節。

  冬天的家鄉換上了樸素的雪白長袍。在家鄉小鎮的街道上到處是雪,電線杆上也結了冰。下雪了,雪像柳絮一樣,像蘆花一樣飄落下來,美極了。雪停了,村子的屋頂上,籬笆上,木棚上,到處都覆蓋著一層雪。這真是一幅美麗的雪景。

  家鄉的一年四季有著不同的特點。我的家鄉雖然沒有多麼美麗的風景,但是,在我眼裡,我的家鄉的景色永遠是最美麗的!

  花開,然後花落。我們經歷了太多風雨,太多滄桑。

  思念,是一個五味瓶,它的裡面有著一切我們能說出和我們說不出的味道。生活的唱片在永無停息地轉動,命運的唱針在上面刻下了一道道歲月的痕跡,當命運重新在某個相似的位置上滑過,思念的感覺,就會在心底,悄悄地盪漾開來。

  一個常年雲遊在外的遊子,慌忙地向郵局飛奔。佈滿灰塵的風衣,隨風飄動的褲腳,構成了一幅和諧的圖畫。畫面的背景,大雪紛飛。"有沒有我的信?"他說,"我是來取信的。""有!"他開啟信,一股暖流衝撞著他的心扉。那一刻,他在也沒有顧及眼中的淚水,任憑它在眼中沸騰。信上只有9個字:天氣涼了,多穿些衣裳!

  思念,是一種甜甜的感覺。

  同樣一個天寒地凍的冬天,此時,已是半夜12點,他,一個普通的大學生,用自己的吻和淚,封上了那個信封。隨後,他提起筆,想了一想,用流淌的墨汁在信封上留下了一段長長的痕跡,那,是他的家鄉。溫暖的江南,霧與水的天

  堂。他疲憊地躺在床上,身子使勁向被裡縮了一縮,淚水,無聲地在眼角流淌。

家鄉變化演講稿13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喜看家鄉新變化”。

  三十年風雨,三十年潮鄉,三十年拼搏,三十年發展,演繹著潮鄉兒女的動人事蹟。

  遠景規劃,綜合治理,多種經營,改革創新。依託地理優勢從土裡掘起黃金,水稻增產,大棚高效,碩果甜心。海昌提子,談橋梨子,黃灣蜜桔到處“張揚”。有多少農民荷把鋤頭進工廠,“美大”太陽熱水器、“紅楓”襪子、“海月”燈泡??牌子響噹噹。早出晚歸的農民,腰包漸漸地鼓起來了。樓房別墅替代了土屋平房,農村建設重新整理變樣。

  農村電網四通八達,液晶彩電、變頻空調,全自動冰箱、電磁炒鍋,農家新房裡一應俱全。手機與網路熱鬧在農家,年輕人在電腦上聯絡著天南地北的業

  務,“老李嗎,貴陽今天的天氣怎樣,熱水器買得怎樣啦??” 老年人呢則透過手機聯絡著親人的情感“喂,老張,好久沒見到你,怪想你的??”。新修的水泥路一條條蜿蜒長龍穿梭在村莊田頭,兩旁樹蔭濃密,鮮花常開,夕陽西下,一家三口、老人們、姑娘小夥和著這美景,盪漾開來,賽似世外桃源。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一片繁忙,“家家通”工程讓水泥路、自然水家家通 。“新形農村合作醫療體系”使農民看病有了保障,進醫院可以刷醫保卡,這是我奶奶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我奶奶逢人就說:“今天的生活全靠黨的改革開放政策,黨的英明正確領導。” 農村“兩免一補”政策落實,讓農村孩子享受著城市孩子的教育——嶄新的教學樓、實驗樓拔地而起,寬敞明亮的教室,閉路電視,投影儀、多媒體??應有盡有,媽媽來校接我時看到這情景,都羨慕極了,常常對我說:“孩子,要珍惜啊,媽媽讀書時,老師教書只有一本書、一支粉筆啊??”

  日子好過了,村民對精神文化的追求也更加急迫起來,村村有健身場地,還自發組織了秧歌隊、鼓樂隊等,逢年過節或者不忙的時候就自娛自樂一番,今年的元宵節我們村的秧歌隊還被邀請參加市級表演呢。

  通往硤石的黑油油的柏油路如一條條黑色緞帶,聯結城市和鄉村。一輛輛嶄新摩托車、轎車喜氣洋洋賓士到海寧·中國皮革城。款式新穎、五彩繽紛的皮革服裝以及各類箱包享譽海內外。今年在這裡,曾舉辦了海寧·中國國際皮革展銷會哩。

  海寧發展的大潮猶如海寧潮一個勁兒漲??百強縣、國家衛生城,海寧人民啊,每天都在創造著新的輝煌!

  家鄉鉅變,祖國富強。看神州大地,無上榮光。“神舟”飛天、航天員出倉圓千年之夢,奧運聖火齊聚各國賓朋健兒,六十三枚金牌揚眉吐氣。抗“汶川大地震”,十三億人民一起行動,戰“冰雪”,溫暖到每一個家庭。眾志成城,圖民族振興,勇敢開拓,奏響快速發展的最強音。

  聽,秦兵馬雄風再起,元鐵騎剽悍馳騁。我們要洗刷“圓明園”之恥辱呀,我們要雪南京屠城之恨!振興中華是每一個國人迫切的聲音,我們將一往如前,伴著改革的深化,伴著發展的步伐,我們將用雙手、用雙肩,用無以倫比的剛強和毅力,在中華大地上衍生出勃勃綠意,收穫著令世人驚歎的累累碩果。中華民族這頭雄獅將吼響世界,奏響時代的最強音!

  謝謝大家!

家鄉變化演講稿14

  建國60年來,我的家鄉xx的教育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所有的孩子都能有學上,都能上得起學,教育公平邁出了重大步伐。這堅硬的步伐走出了**教育的騰飛之路。

  回首往事,歷歷在目。從**教育的程度來看,中小學的入學率已經達到了約100%,基本掃除青少年的文盲。政府的大力支援教育事業,擔當起歷史的重任。全面實現城鄉免費義務教育是建國以來教育騰飛最有力的見證。教育現代化的步伐越來越快,部分鄉鎮已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現在最美環境是學校,最現代化的器材還是學校。走進xx每一所中小學,現代化的教學設施讓你眼花繚亂。

  記得七十年代中、八十後代初,xx的教學條件都很差,學校破舊房屋多、危房險房多、桌凳殘缺多,而教師少、生源多,教師大多是民辦教師,每月只有十幾元的工資,學校都實行‘複式’教學??從一到六年級都教,老師總是上完一年級,再上二年級、三年級??從早上到中午,再從中午上到天黑。那時候 沒有時鐘,也沒有手錶,天一亮就起床,涮洗、做飯、吃飯,然後就開始上課。村小沒有下課時間,反正這個年級教二三十分鐘後,佈置做作業,就接著去上下個年級的課。課一上就是大半天,幾乎不停下來休息,有時連飯也沒時間吃,廁所也沒時間去。

  對於身為一名鄉村教師感觸最深的是學生上學不用再交學費了,和家長在一起交談的時候,家長一臉的喜色,特別是外地來這打工的家長,原來為了給孩子找一所像樣的學校,要花掉幾年的積蓄,有的甚至不讓孩子上學,流落街頭,或者散落在自己工作的場所。XX年9月1日起實行了全國城鄉義務教育,學生就進入學,免除全部學雜費。看來“學有所教”、“有教無類”的教育理想成為現實。

  xx的改革在繼續,社會在發展。“百年大計,教育為本。”60年走過了風雨,同時60年教育不斷騰飛,而且在繼續騰飛!

家鄉變化演講稿15

  我是一個鎮裡孩子,我的家鄉是興隆鎮。

  興隆是全國第一大鎮。在我小時候,興隆鎮的道路是壞了的水泥路,但是有的地方也不是水泥路,而是“坑”,而現在是油漆路。還有原來路旁沒有花草樹木和樹牆,而現在路旁有花草樹木了,還有圍牆了,而且人們呼吸的都是新鮮空氣,再也不用呼吸被車排氣所汙染的空氣了!

  你看我的家鄉變化多大呀!這都是我們祖國改革開放帶來的好處。這都要感謝我們的國家領導人,是他們的英明領導讓我們的祖國變得更美麗、更自強、更偉大。我突然想起了一首歌,那就是《義勇軍進行曲》。那個年代,我們中國還沒有現在這麼富裕呢,我們中國是從弱到強,一點點強大起來的。我們處於成長之中的小朋友,是不是也應該這樣呢?

  祖國強大了,家鄉變美了,誰能有我們這樣自豪!但是,我們一定要為祖國的明天發奮努力。有一段話說的好: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少年自由則國自由。所以,我們今天要刻苦學習、勤奮鍛鍊,明天肩負起祖國的重擔。讓我們時刻準備著,去把未來親手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