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心得體會> 紅色文化與鄉村振興講座心得體會(精選13篇)

紅色文化與鄉村振興講座心得體會

紅色文化與鄉村振興講座心得體會(精選13篇)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恰當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紅色文化與鄉村振興講座心得體會(精選13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紅色文化與鄉村振興講座心得體會1

  今年作為“十三五”規劃的決勝之年,也意味著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將與全國人民一同邁入全面小康社會。成功路上並不總是一帆風順,抵達終點前也難免磕磕絆絆,更重要的是,衝刺完成以後的前行方向又該何去何從。

  對於脫貧任務和脫貧困難相對集中於廣大的農村地區,應該如何做到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戰略相結合,發揮“1+1>2”的促進作用,需要我們規劃措施、具體落實雙管齊下。

  在措施的規劃上,要體現全面覆蓋和精準針對的要求。對於重點的農村低收入人口和欠發達地區,建立相應的幫扶機制,保持一定的財政投入力度,以求總體穩定。對於欠發達的西部地區脫貧縣,可集中力量支援一批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因地制宜地推動當地產業發展,挖掘其自身發展潛力以及鞏固脫貧成果。對於返貧問題,健全防止返貧檢測和配套的幫扶機制,杜絕貧困戶在脫貧和返貧之間的來回掙扎。對於農村地區的社會保障和救助體系,推動其積極與鄉村振興同配套適應,確保廣大的農村人口有應對風險、自然災害和疾病的能力。

  在具體落實上,制定的政策離不開單位個人的落實,所以鄉村振興離開不專業人才。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需要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懂農村、愛農民的“三農”隊伍。深入脫貧地區瞭解實情,根據當地特色和優勢條件,配套網際網路的資訊資源,在鄉村振興中發揮引領作用。對於“三農”隊伍的下鄉問題,需要拓寬引才聚智的渠道,如透過現有的公務員招錄製度、事業單位招聘制度等方式,將“三農”人才聚集到鄉村來,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和推進貢獻力量、發揮作用。對於“三農”隊伍的培訓問題,需要注重當地人才的訓練養成,透過高職院校、職業技能培訓等提升本地青壯年人才的知識文化水平和職業實踐能力,為鄉村培養一批用得上、留得住的本土人才。

  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兩者內涵都是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高社會建設水平,屬異曲同工之妙。廣袤大地上,世世代代臉朝黃土背朝天的中國農民已經不再飽受飢寒之苦,如今在黨中央的帶領下將會走上一條愈來愈幸福的道路。

  紅色文化與鄉村振興講座心得體會2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做好鄉村振興這篇文章,不僅要統一規劃,還要有突破的精神,不斷進行方法創新和探索。在我區,許多鄉村地區擁有豐富的紅色文化,不僅是寶貴的精神財富和革命象徵,也是促進鄉村振興的重要動力。只有啟用承載著許多紅色文化的鄉村地區人們的紅色記憶,激發改造鄉村的奮鬥意識,才能在鄉村振興中實現突破。

  那麼,如何在鄉村振興中發揮紅色文化的作用呢?

  產業是動力。緊扣本身紅色文化優勢,講好紅色文化故事,唱響紅色文化歌曲,建設紅色文化高地,拓展紅色文化產品,創意運用紅色旅遊發展形勢,形成具有示範意義的紅色文化產業鏈。我區許多鄉鎮紅色資源豐富,各地應充分發揮這些紅色資源優勢,致力於建設以紅色要素為主體的特色城鎮。根據地區科學制定紅色旅遊發展計劃,從挖掘整理、修理保護、線路計劃、景點建設、宣傳推廣等方面,制定頂級設計,共同實施紅色旅遊重點開發建設專案,形成紅色旅遊拳品牌。

  人才是關鍵。紅色文化的專家是傳播和開發紅色文化的主力軍。因此,培養一批道德水平高尚、專業素質優秀、業務技術精湛的人才隊伍是推廣紅色文化的關鍵。政府應給予政策和資金充分支援,保障紅色文化員工在職培訓。同時,鼓勵紅色文化鄉村地區村民宣傳紅色文化,給紅色文化領域特別貢獻的優秀人才獎勵,調動文化工作者的參與熱情,為紅色文化在鄉村振興中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創新是核心。傳統的紅色文化很難吸引當今消費者,特別是以青少年為中心的新興消費者群體的關注,動畫、動畫、歌曲等多種形式符合這部分人普遍對時尚感到敏銳的心理特徵和對新鮮感到好奇的審美心理。因此,可以嘗試將經歷風雨、滄桑的戰場等紀念地、革命會議遺址、舊居等紀念館、革命前輩使用的遺物等紀念物,以動畫形象製作文化創造產品,形成紅色創造產業,透過淘寶、天貓、京東等電子商務街向國內外銷售。

  紅色文化與鄉村振興講座心得體會3

  說到文化振興,我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三風”,即打造文明鄉風、良好家風和淳樸民風。倡導鄉風文明,要推進農村移風易俗,摒棄重男輕女的落後思想,破除鋪張浪費,紅白喜事大操大辦等陋習;要將掃黑除惡常態化,建立防範和整治村霸問題的長效機制;要重視鄉村教育的發展,完善學校的基礎設施建設,進行師資力量的傾斜,以及加大國家的政策扶持力度;要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注意體現精細化、差異化和多樣化,既讓群眾享受到文化服務的精神盛宴,也要營造積極向上的鄉村文化氛圍。

  紅色文化與鄉村振興講座心得體會4

  傳統村落是我國曆史文化的鮮活載體,維繫著中華民族最為濃郁的“鄉愁”,保護好、利用好、傳承好傳統村落,對弘揚中華文明優秀傳統文化、推動鄉村文化振興都具有重要意義。在我們馬路溪村,傳統古村落就是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資源與抓手,透過結合美麗屋場建設、提煉特色元素、整治人居環境,現已初步打造成有文化底蘊、有民俗特色的旅遊點。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本著“在保護中利用,在利用中保護”的宗旨,深度盤活我村傳統古村落資源,推行“旅遊+”“生態+”等模式,推進多產業深度融合,打造一批繁榮農村、富裕農民的新業態,既守護好文化根脈,同時也為鄉村振興提供文化動能。

  紅色文化與鄉村振興講座心得體會5

  透過文化建設推動文化與農業、旅遊等產業融合發展。文化具有強滲透、強關聯的效應,加強鄉村文化建設,能夠實現以“文”化產業,推進文化與農業、旅遊業等產業的深度融合對接。深入挖掘鄉村文化資源,可以賦予農產品以鄉村文化內涵,提高農產品文化品位。文化與旅遊的融合,對具有鮮明區域特點鄉村文化資源進行深度開發和利用,可以發展差異化的文化旅遊產業。

  紅色文化與鄉村振興講座心得體會6

  20xx年9月8日上午,局班子成員和全體幹部職工在局機關三樓會議室集中觀看了“金秋五課“之《文化振興篇》電視專題片。

  透過觀看專題片,我深刻認識到鄉村振興離不開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戰略。作為文化部門,我個人認為文化部門在鄉村振興工作中,要結合本鄉村實際,突出地方文化特色,因鎮因村而異,深入挖掘本地文化資源,重點打造鄉土文化品牌和文化旅遊鄉土專案。以人為本,激發當地群眾的內生動力,以人民為中心,充分發揮當地群眾的積極性和創業精神,充分調動廣大群眾積極參與鄉村文化旅遊振興的積極性文動性,樹立一村一品意識,積極發揮文化振興的帶動作用。

  紅色文化與鄉村振興講座心得體會7

  本次學習瞭解到漣源市大力發展文化產業鏈、加強公共文化基礎設施的建設與投入,韶山傳承弘揚“紅色文化”等,各地把文化優勢切實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以此為鑑,安化弘揚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梅山剪紙”、茶香文化-茶香呈現安化黑茶種茶、採茶、製茶的技藝與傳承,黑茶作為安化富民強縣的支柱產業,與精準扶貧無縫銜接,幫助全縣10萬貧困人口因茶脫貧。而作為一名基層工作者,始終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自己的價值遵循,牢固樹立學習意識,做到學以致用,為建設五個新安化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紅色文化與鄉村振興講座心得體會8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要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煥發文明新氣象。長期以來,南金村將鄉風文明作為鄉村振興的“頭號工程”來抓,修訂完善村規民約,不斷提升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約束能力。持續開展剎人情歪風,將治理農村亂辦酒席寫入村規民約,增強紅白理事會的約束力和公信力,黨員帶頭、群眾參與,自覺樹立勤儉節約的文明新風。注重典型示範引領,透過開展文明戶、五好家庭、衛生家庭等評選活動,吸引村民們積極參與精神文明建設,有效傳播正能量。倡導重教興學,制定村級獎勵措施,勉勵大學新生接續奮鬥、立志成才、回報家國,2022年南金村高考學子取得了10人上榜的優異成績。作為村幹部,要始終堅持以鄉風文明力量賦能鄉村振興、守護群眾幸福感。

  紅色文化與鄉村振興講座心得體會9

  傳統文化是民族之根,它決定著一個地區在世界和國家範圍內的鮮明個性和生命力。沒有中華文化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鄉村振興工作亦是如此,梅山傳統文化似巫似道,尚武崇文,雜糅著人類漁獵、農耕和原始手工業發展的過程,亦包含著先民們在與大自然的鬥爭、生產勞動之中所凝萃與代代相傳的人生智慧。在新時代鄉村振興工作中,要有效發揮梅山文化動能,基層工作中要深入挖掘梅山文化元素、歷史典故等優勢資源,建設獨具本地特色的鄉村文化,推動本轄區經濟、文化、旅遊等產業健康穩定發展,實現人民對更高層次美好生活的期待。

  紅色文化與鄉村振興講座心得體會10

  鄉村振興,既要發展產業、壯大經濟,更要啟用文化、提振精神。傳承和發揚好鄉村文化,讓鄉村文化更有生命力,讓農民生活更有精神活力,才能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道理自信、制度自信、理論自信、文化自信。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之魂。鄉村振興不僅僅只是物質與生活的提高與體現,更要體現文化與生活的融合,文明鄉風、村規民約、精神文明更要把這些鄉村傳統文化傳承而且深深的植入村民心中,潤如細無聲的夯實文化根基,深厚文化底蘊。作為青年一代我們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要努力工作,奉獻自己。

  紅色文化與鄉村振興講座心得體會11

  黨代會報告中指出,毫不動搖堅持和完善黨的全面領導,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要求。作為基層紀檢工作人員必須把黨的領導作為一種精神追求,把反腐鬥爭作為一種工作狀態,把廉潔自律作為一種生活方式,在繼往開來中永葆擔當之心,在開創未來中砥礪忠誠之心。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項任務、履行每一項職責中,彰顯奮鬥的精神和風采,堅決做到服從服務意識。在壓力面前不躲閃,困難面前不推脫,平常時候看得出來,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急關頭豁得出去,做黨和人民放心的好公僕。

  紅色文化與鄉村振興講座心得體會12

  “鄉村振興文化鑄魂”。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需注重發揮文化的作用,以文化建設助力鄉村振興,以文化振興引領鄉村振興。以文化建設為鄉村振興凝聚精神動力,用文化提升鄉村思想引導水平;以文化建設為鄉村振興提供產業發展動能,用文化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以文化建設為鄉村振興提供發展環境保障,用文化提升鄉村村鎮發展品質。充分發揮駐村幫扶工作隊的作用,在全村倡導移風易俗,引領文明風尚,傳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讓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在全村蔚然成風。以文化人,以德潤心,不斷提升群眾生活質量,不斷提高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紅色文化與鄉村振興講座心得體會13

  文化作為社會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既是對社會經濟、政治生活的反映,又對全部社會生活有著巨大的影響。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和人類文明水平的不斷提高,文化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正確把握文化的發展方向,充分發揮文化的積極作用,對於引領社會發展至關重要,同樣,對於鄉村振興也是至關重要的,所以要實現鄉村振興,就要滿足老百姓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在鄉村振興中融入文化這一重要元素。